寓言故事教学中揭示寓意的几种策略

合集下载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摘要】寓言是一种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文学形式,常被用于教学中。

本文将探讨寓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

同时还将分析寓言在培养学生思想觉悟和在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对寓言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结论部分将总结寓言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展望寓言在教学中的发展前景,并探讨寓言教学的启示。

寓言是一种传统而又富有创造力的教学方式,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

通过深入探讨寓言,可以促进教育的创新发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寓言、教学价值、语言特色、教学策略、思想觉悟、教育意义、发展前景、启示1. 引言1.1 寓言的定义寓言是一种以虚构故事的形式传达道德、品德或哲理教训的文学体裁。

在寓言中,通常使用动物或其他生物角色来表现人类的特征和行为,通过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传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寓言的目的不仅在娱乐,更重要的是在启迪读者的智慧和品德,让人们通过故事中的虚拟世界,反思和感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1.2 寓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寓言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寓言的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归纳总结、推理论证,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寓言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各种寓言,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和词汇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寓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教师可以通过寓言的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和学习,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品德的人才。

2. 正文2.1 寓言的教学价值寓言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和理解寓言,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寓言中常常存在着巧妙的逻辑推理和悬念设置,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正确分析问题、做出合理推断。

寓言解读寓意的三种方法

寓言解读寓意的三种方法

寓言解读寓意的三种方法
解读寓言,一是通过分析它的内容和形象,揭示其深刻的寓意;二是通过分析它的表现手法,了解寓言的写作特点;三是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寓言特点。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情况下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

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其内容在于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作某种批评,或对某一阶级、某一个人有所讽刺,或提供某种生活的教训,或进行某种善意的箴诫。

寓言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的探究

寓言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的探究

寓言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的探究在故事类文本中,寓言最突出的特征是故事中都包含着寓意。

寓言的寓意或借此喻彼或借小喻大或借古喻今或借远喻近,进入教材的寓言多数蕴含丰富而深刻的人生道理,能够为学生的心灵成长带来启迪。

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故事出发,体会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寓意就是寓言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所在。

因此,教师要探索出理解寓意的策略,在听说读写思等语言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走进寓言故事的深层之中,准确体会寓言的寓意。

一、朗读故事走进寓言第一学段的教材中安排了多篇寓言,第一学段学生受年龄和经历的限制,读寓言故事时往往停留在故事表层的了解上,对寓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存在比较大的困难。

教师在教学第一学段的寓言时,要引导学生朗读故事,慢慢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这则寓言故事以成语的形式呈现,词典上的寓意讲得很清楚,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直接把词典上的寓意抄给学生,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的狐狸与老虎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学生从课文中读出了狐狸不仅假借老虎的威风吓唬其他小动物,而且还借助“老天爷”吓唬老虎,在这些表现中狐狸的突出做法就是“假借”,有骗人的成分;学生还读出了老虎一再被狐狸所骗的情形,一步步被狐狸制造的假象欺骗了。

读出了这样的了解,学生走出故事就能明白它所蕴含的道理:狐狸耍小聪明骗了老虎。

二、探究文体特点体会寓言的寓意是寓言教学的难点,难就难在故事对小学生来说是最具有吸引力的阅读材料,学生读起来就忘了还有其他事,此其一;其二,寓意是一种比较抽象的内容,需要学生借助思维进行深入思考才能获得,而且从故事到寓意之间没有直接相连的桥梁,需要学生自己凭借思维搭建。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寓言文体单元,收录的四篇故事寓言《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从文本结构看,故事的起因都写得比较详细,出场人物都有比较强烈的表现感,这也是寓言故事吸引人的重要策略;接下来的故事经过与开头比反而有些简略,看不到主要人物在故事中的具体表现,似乎急着体现故事的结果;故事的结果多有一种意外的因素在其中,这种意外与故事开头形成对照,就是指向寓意理解的最关键的路径所在。

在寓言教学中揭示寓意的几种策略

在寓言教学中揭示寓意的几种策略
阅读 ·说 文论道 在 Biblioteka 言教 学 中揭 示寓意的几种 策略
安徽 巢 湖市人 民路 小 学(238000) 宁 敏
[摘 要 ]寓言是一种 学生比较喜 欢阅读的文体。各版本 的语 文教 材都选编 了不 少的寓言。在 寓言教学 中,寓意的揭 示是课 堂教 学的难 点。在课 堂上 ,教师 可通过情 境表演 、正反对 比和 群文阅读等 形式 ,让学生深入 寓言的 内核 ,理解 寓言包含 的深刻道 理 ,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 高。
通 过南郭 先生 和邻居 、家人 的对话 ,“滥竽 充数 ”这 则 寓言 的寓意就 被抽丝剥 茧般 地呈 现出来 了 。和低 年 级有所 区别 ,中高年级 可以设 计类似的具有创造性 的表 演 。
二 、正反对 比。辩论 明理 《鹬 蚌相争 》是北 师大 版六年 级下册 的一 篇文言 寓 言故事 。对六 年级的学生来说 ,理解 “鹬蚌相争 ,渔翁 得 利”这一寓 意并 不困难 。如何让学 生对这则寓言 了解 更 加深刻 ?我在 指导学 生充分朗读之后 ,将 《战 国策》的原 文呈现 出来 ,让学生 进行对 比阅读 ,体会 寓言 的深刻 内 涵 。 赵且伐燕 ,苏代 为燕谓惠王 日:“今 者 臣来 ,过 易水。 蚌方 出曝 ,而鹬啄其 肉,蚌合 而箝其喙 。鹬 日:‘今 日不 雨 ,明 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 亦谓鹬 曰 :‘今 日不 出,明 日 不 出 ,即 有死鹬 !’两者 不肯 相舍 ,渔者得 而 并禽之 。今
[关键词]寓言教 学;寓意 ;策略 [中图分类号 ] G623.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1007—9068(2019)01—0032—02
寓 言是 一种文 学体裁 。纵 观现行 的各版 本语文 教 材 ,几乎 各年 段都 能看 到 它 的身影 。这 一 文体具 有 生 动 、精炼 、说理 的特点 ,常常借 用 比较短 小 、浅 显的故 事 来 表达 比较重要 、深刻 的道理 。一言以蔽之 ,就是 “小 故 事 ,大道 理”。正如著名寓 言作 家严 文井先生说 的那样 : “寓言是一 个怪物 。 当它 朝你走过 来 的时候 ,分 明是一 个故事 ,生动活泼 ;而 当它转身 要离开的时候 ,却突然变 成 了一个哲理 ,严肃认真 。”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寓言是一种以故事形式呈现的文学作品,通过动物或虚构角色的形象,讲述了一个或多个寓意深远的故事。

寓言在教学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其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如下:语言特色:1. 符号化语言:寓言中的动物和虚构角色代表着人类的特点和行为,通过化身为动物,能够简化和抽象出人类的生活和行为,使故事更具有普遍性和可亲性。

2. 简洁性:寓言的篇幅较短,语言简洁明了,能够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复杂的思想,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 比喻和隐喻:寓言通过比喻和隐喻手法,将抽象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具体的物象,让学生通过比喻情境理解抽象的概念,达到深入的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1. 启发思考:寓言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有趣的角色形象,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推理出故事背后的教义和寓意。

2. 培养情感教育:寓言往往通过具体的情感故事,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道德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3. 提倡群体合作:寓言中的动物和虚构角色通常代表着不同的特点和行为,贯穿整个故事的主题往往是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寓言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4. 视觉辅助教具: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动画或幻灯片等视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通过图像化的表达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

5.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置身于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让学生亲身体会寓言中的教义和寓意。

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内涵。

6.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优秀的寓言故事制作成动画、影片或音频等形式,以增加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和注意力。

二年级寓言阅读技巧

二年级寓言阅读技巧

二年级寓言阅读技巧
二年级学生阅读寓言故事时,可以采用以下技巧:
1. 理解故事主题:寓言故事通常通过动物或物品的形象来传达一定的道理或教育意义。

学生要通过阅读故事,理解故事中所传达的主题或寓意。

2. 注意故事情节:寓言故事往往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学生要注意故事中的起承转合,理解故事中发生的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3. 辨析人物形象: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动物或物品,学生要通过描述和对话来推测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4. 分析语言表达:寓言故事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但也有一些比喻和隐喻的表达。

学生要注意故事中的比喻和隐喻,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含义。

5. 总结故事教训:寓言故事通常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故事,总结故事中所传达的教训,并思考如何将这些教训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通过运用这些阅读技巧,二年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寓言故事,并从中受益。

小学生如何分析寓言故事的寓意

小学生如何分析寓言故事的寓意

小学生如何分析寓言故事的寓意寓言故事是一种通过动物、植物或其他非人类事物来讲述人类道德故事和哲理的文学形式。

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情节和寓意深远的故事内容,深受小学生们的喜爱。

学会分析寓言故事的寓意,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们的思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如何分析寓言故事的寓意。

一、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在分析寓言故事的寓意之前,首先要明确寓言故事的特点。

寓言故事常常采用拟人手法,将动物、植物赋予人类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寓言故事往往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希望通过讲述动物的故事来传递人类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因此,在分析寓言故事的寓意时,首先要看作者想要通过这个故事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道德或哲理。

二、审视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在分析寓言故事的寓意时,需要仔细审视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寓言故事中的动物、植物和物品往往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或事物。

通过观察它们的行为和表现,我们可以推断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例如,《乌鸦喝水》这个寓言故事中,乌鸦把石子扔进水缸,使得水位上升,从而获得了喝水的机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聪明才智可以克服困难,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理解隐喻和象征意义在寓言故事中,隐喻和象征意义是常见的表达方式。

隐喻是指通过一种事物来暗示另一种事物,而象征意义则是一种符号代表特定的含义。

通过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故事的寓意。

以《乌龟与兔子赛跑》为例,乌龟象征着努力和坚持,而兔子则象征着骄傲和轻敌。

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勤奋努力才能战胜骄傲和轻敌的心态。

四、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和价值观念寓言故事虽然以动物、植物为主角,但故事中传递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密切相关。

在分析寓言故事的寓意时,可以将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与自己的经验相联系,思考其中的道理是否与自己的价值观相符合。

例如,当我们读到《城里的赫拉克勒斯》这个寓言故事时,可以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英雄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

寓言教学策略设计方案

寓言教学策略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培养阅读寓言故事的习惯。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寓意深刻、语言简练、形象生动。

2. 寓言故事的作用: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引导道德观念。

3. 典型寓言故事:《狼和小羊》、《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等。

三、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寓言故事中的场景、角色,让学生直观感受故事内容。

(2)通过角色扮演、故事接龙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理解寓意(1)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分析故事发生的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1)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2)设计趣味活动,如寓言故事竞赛、寓言故事创作等,提高学生的兴趣。

4. 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角色的情感,培养同理心。

(2)结合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 拓展课外阅读,丰富知识储备(1)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寓言故事书籍,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2)组织学生参加阅读分享会,交流阅读心得,提高阅读水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程度、对寓意的把握能力。

3. 课外阅读:关注学生课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相信寓言故事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素养。

寓言教学策略

寓言教学策略

寓言教学策略
寓言教学策略是一种通过寓意故事和比喻来传授知识、价值观和道德原则的教学方法。

它利用寓言作为教学工具,将抽象的概念和理念以生动的故事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理解和学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寓言教学策略:
1. 寓言故事:使用具有明确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的故事,例如阿斯伯格的《格林童话》或伊索寓言等,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冲突和价值观。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寓言故事中的角色,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来理解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内容,并提供机会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不同角色的行为和后果。

3. 分析比喻:通过分析和解读比喻,引导学生从中获取隐含的知识和价值观。

比喻可以是书面文本、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形式的材料。

4. 创作寓言: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寓言故事,让他们运用自己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传递特定的知识和价值观。

5. 探究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教学材料中的情节和人物来思考、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寓言教学策略可以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中应用,包括文学、道德教育、社会科学等。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和道德原则,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寓言故事教学策略和方法

寓言故事教学策略和方法

寓言故事教学策略和方法寓言故事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教育形式,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启示作用,可以用来教育学生道德、智慧、勇气等方面的问题。

在教育教学中,寓言故事教学策略和方法被广泛采用,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和策略。

1.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寓言故事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策略。

通过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他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角色扮演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故事中,增强对故事的感知和理解。

2. 解释和讨论:在寓言故事教学中,解释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通过让学生解释寓言故事的情节和人物,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意义和内涵,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情境。

讨论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思考故事中的启示和教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联系现实:寓言故事通常都包含了一些与现实相关的寓意和教训。

在寓言故事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联系现实,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教训。

例如,让学生思考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决策是否符合现实,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是否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等。

4. 创造交互式故事:在寓言故事教学中,可以通过创造交互式故事,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创作的方式,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分析寓言结构:寓言故事通常都有一些固定的结构模式和情节发展。

在寓言故事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寓言结构,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意义和内涵。

例如,分析故事中的主题、角色、情节、对话等,更好地掌握寓言故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寓言故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教学形式,通过角色扮演、解释和讨论、联系现实、创造交互式故事和分析寓言结构等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和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寓言故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道德品质。

以下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教学策略:
1.深入理解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先通过简单的语言解释寓言的定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寓
言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寓意等方面深入理解寓言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故事情节、
分析寓言内涵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讲解寓言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
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练习写作寓言故事:通过学习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寓言故事的创作,让学
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具有寓言特点的故事,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5.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寓言故事通常都包含了一定的道德寓意,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寓言
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教育的营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6.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寓言故事的情节和主题,设计一些情境教学活动,让
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寓言故事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寓言故事的教育意义。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接受寓言故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谈寓言教学的三个维度

谈寓言教学的三个维度

谈寓言教学的三个维度作者:刘存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7年第12期在寓言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总是把寓言寓意的理解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情感、过程等的把握与追求,致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机械枯燥的状态,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从而把寓言的教学价值发挥到极致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学生立场、作者立场以及辩证视角出发,真正沉入寓言所描述的世界。

一、以学生立场沉入寓言的情感世界寓言故事最为常见的形式就是以故事形象为外壳,以不可思议的现象来揭示其中蕴含的道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立场,把荒诞不可思议的故事情节内涵,融会于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从而为学生轻松理解寓言的寓意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狼和小羊》一课时,课文主要讲了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茬,不论小羊如何辩解,狼还是向它扑去,表明了坏人做坏事总是有理由的,以此教育学生分清是非与善恶。

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先自由读课文,再从自己思维角度出发,谈谈自己的疑惑。

在教师的引领下,有学生问:“狼在上游,羊在下游,狼想吃小羊,说小羊把它喝的水弄脏了,是这样的吗?狼为什么这样说?”还有的学生问:“小羊真的被狼吃掉了吗?”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想象,并以练笔的形式给课文续写结尾。

该案例中,教师主要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把学生带入到了故事情境中。

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理解文本寓言的寓意。

二、以作者立场感知寓言的鲜明主旨具有鲜明的讽刺性与哲理性是寓言故事最为明显的特点,因此,寓言故事的教学核心价值在于学生能否从文本的语言表达中揣摩出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的时候,课文主要通过对农夫揠苗助长经过的描述,揭示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违反万物生长规律的道理。

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仔细探寻隐藏在寓言故事背后的深刻道理,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

寓言的教学价值语言特色和教学策略【摘要】寓言是一种短小简洁,寓意深刻的文学形式,通过寓言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中,寓言有着独特的价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审视自身的行为和价值观念。

寓言的语言特色具有明晰简洁、诙谐幽默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寓言故事、分析寓言中的道德寓意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寓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展望未来,寓言在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成为教育教学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寓言,教学价值,语言特色,教学策略,定义,作用,未来发展1. 引言1.1 了解寓言的定义寓言是一种通过寓意和暗示来表达思想和道德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以动物、植物或人类的形象为载体,透过故事情节和角色之间的交互来传达作者的观点和价值观念。

寓言的定义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如伊索寓言和拉·封丹的寓言作品,这些作品都以幽默、讽刺和谐趣味的手法讲述着深刻的社会现象和道德准则。

通过寓言,作者可以巧妙地批判社会黑暗面,教育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选择正确的道路。

寓言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和富有启发性的寓意,使得读者可以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获得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寓言常常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适合用于教学和教育领域。

通过阅读和分析寓言,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思维、逻辑推理和道德情操,提升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了解寓言的定义对于理解寓言的教学价值和意义至关重要。

1.2 解析寓言的教学价值寓言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人们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从中汲取深刻的人生哲理。

通过寓言的教学,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进而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践行。

寓言还具有启发思维和培养情感的作用。

寓言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的探究

寓言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的探究

寓言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的探究寓言是一种充满寓意和教育意义的文学形式,它通过讲述动物或非人物的故事来传达一种道德或哲理。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寓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道德观和价值观。

首先,在寓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引导他们探究寓意。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故事中的细节和人物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含义。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故事中的主人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或者“你认为故事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价值观?”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可以开始思考故事的寓意,从而加深对故事教育意义的理解。

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故事进行个人连接,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寓意。

学生可以被要求思考他们是否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以及他们如何应对。

通过与自身经历的对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此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寓言故事相关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意。

例如,可以邀请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或者让学生合作创作一个与故事相关的小剧本。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并通过亲身参与来加深对寓意的探究。

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寓言故事的分析和解读。

学生可以被要求分析故事中的象征和隐喻,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这样的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深层寓意,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寓言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寓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提问、个人连接、实践活动和分析解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他们的道德和价值观的发展。

小学语文寓言故事解题技巧

小学语文寓言故事解题技巧

小学语文寓言故事解题技巧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注意了这些规律和方法,语文也一定会得心应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小学语文寓言故事解题技巧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一、揭示寓意,引导学生明理(一)从情节结局中揭示寓意《小壁虎借尾巴》这篇寓言是通过曲折的情节和最终的结局让我们了解了小壁虎向小燕子、金鱼、黄牛借尾巴不成功的事情,而最终小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性。

让学生明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别人的再好自己也利用不了的深刻含义。

(二)从关键词句中揭示寓意教学寓言应特别注意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关键句子对课文的思想进行分析。

这些关键词句一般都直接揭示了寓言的中心思想。

像《叶公好龙》这篇寓言中通过对叶公的衣饰、装饰上龙图案的描写和他见到真龙后的惧怕神态、滑稽动作的描写,得出叶公不是真的喜好龙。

这个故事告诉小学生做人做事要表里如一,不能虚伪做作。

(三)从哲学层面引导、揭示寓意在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要让学生明白野兔撞死在树旁这一现象纯属偶然,如果把它看成一种发生率很高的必然现象,那么只有活活饿死的份儿了。

再如《矛和盾》中,矛的无比锋利和盾无比的坚固,假使“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只有自相矛盾了。

(四)从联系现实中去揭示寓意在引导学生分析了语言的艺术技巧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进行联系比较,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事情。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意义。

二、分析寓言现象,引导学生质疑为了让学生更好、更深刻地理解寓言,教师们可以在教学时就寓言中描述的现象进行分析,联系实际、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怀疑精神是极其有价值的思维素质,是在小学培养中就应该灌输的思维模式,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即使是名人大家的著作,也有其松懈漏洞之处,亦或是这些看起来不合常理的描写,正是作家的独到之处。

五种方法让学生在寓言学习中获取道理

五种方法让学生在寓言学习中获取道理

五种方法让学生在寓言学习中获取道理寓言是一种以简短故事形式讲述人物或动物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文学体裁。

它通过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向读者传递生活中的道理和价值观。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寓言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道德观念、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五种方法,让学生在寓言学习中获取道理。

一、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寓言中的人物和动物往往代表着现实世界中的一些角色或特定的情境。

通过教导学生寓言中的象征意义,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例如,教导学生狐狸代表狡诈,兔子代表胆小等等。

可以通过问题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人物为什么会采取特定的行动,从而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二、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道德问题通过提问学生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思考和分析故事中的道理。

例如,为什么狼要欺骗小羊?为什么小羊最后被吃掉了?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思考故事中的道德行为和后果,进而从中获取道理。

三、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寓言中的情节和道理。

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分配一个角色,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或动物。

通过扮演,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并从中体会到故事中的道理。

四、请学生根据寓言故事创作改编故事让学生根据寓言故事创作改编故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道理。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从而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五、与学生共享寓言故事的个人经验总结起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象征意义、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道德问题、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请学生根据寓言故事创作改编故事、与学生共享个人经验等五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寓言学习中获取道理。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情商,并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同时,这些方法也使学习充满趣味和激情,激发学生对寓言的兴趣和热爱。

试论如何揭示寓言的寓意

试论如何揭示寓言的寓意

试论如何揭示寓言的寓意[关键词]:摘句法择段法剥笋法延续情节寓言寓言是借一个简短故事寄托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样式。

从这个意义来看,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更难弄懂。

揭示语言的寓意是我们学习语言的一个难点。

如何揭示寓言的寓意呢?可用下面几种方法。

一、摘句法有些寓言,文中有现成的句子直接或间接揭示寓意,如《狐假虎威》文末一句,“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这些关键句只要我们在备课时牢牢抓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最后总会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学生自然能理解寓意。

运用该法,低、高年级应有所不同。

低年级可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内容、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出表现寓意的句子,如《狐假虎威》。

高年级可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划出问中的中心句(或总结句),仔细体会寓意,如《叶公好龙》和《买椟还珠》。

二、择段法有的寓言,问中有表现寓意的重点段落,只要我们找对找准,仔细分析,是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寓言寓意的,如《南辕北辙》最后有一段是:“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的越多,离楚国也就越远了。

”这一段集中的表现了寓意:行动和目的相反,事情是不能获得成功的。

教学这类寓言时,在设计教学程序上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集中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理解体现寓意的关键段落上,这样才能达到揭示语言寓意的目的。

三、剥笋法如果一则语言既不能靠摘录明显的句子,也不能靠选择突出的段落来揭示寓意,而寓意是通过故事的起因、发展、结果这一过程一步步表现出来的话,我们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层层设问,最后寓意会自然而出。

如《自相矛盾》可以这样提问:(1)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是怎样向人夸他的矛的?(2)又是怎样夸他的盾的?(3)人们问他什么?(4)他为什么“哑口无言”?回答问题后,学生们就会知道寓意:“不能把任何东西说绝了。

不能自圆其说是不行的。

”四、延续情节法有些寓言可通过将故事情节再续写下去的方法来揭示寓意。

小学语文教案二:寓言故事教学的有效策略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二:寓言故事教学的有效策略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二:寓言故事教学的有效策略分享寓言故事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要的道德和价值观。

因此,在教学中,怎样有效地教授和运用寓言故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水平,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策略、教材选择、课堂设计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分享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和精神内涵。

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写作目的,让他们知道寓言故事是通过动物或其他生物的形象来反映人类社会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

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寓言故事的意义和精神内涵。

2.原文阅读和注释互动。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征,加强原文阅读,同时适时地给出注释和解释。

通过口语交流或者写作练习,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解释故事中的情节和寓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3.创造性活动与实践。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集体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创作绘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和真实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平。

4.比较与联想。

教师可以比较不同寓言故事的特点和故事中的情节,在调动学生的思维方式时,使用联想方法。

学生可以比较不同寓言故事,了解各种故事的说服力和故事情节,同时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寓意,更有信心和思维能力去解释和描述故事。

二、教材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文化程度和社会生活经验,选择适合学生的寓言故事教材。

在选择教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故事内容。

寓言故事是为表现人类社会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而编写的故事,选用的故事内容需要与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情境相似,可以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扰的故事。

2.文学特色。

故事的文学特色是非常重要的,故事应当符合人类的正常心理需求和社会道德标准,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内涵,对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言行也能够起到要的启示作用。

浅谈寓言教学的寓意解读

浅谈寓言教学的寓意解读

浅谈寓言教学的寓意解读作者:黄春凤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18期【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06-02寓言以篇幅短小、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然而,寓言教学如何能引导学生解读寓意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较深刻的体会:一、发散思维,允许寓意的多元解读解读寓意,教师要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正确而精准地把握教材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有的寓言故事耐人寻味,有着多元的寓意,在寓言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有发散的思维,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想,而不是单一的、一元化地理解文本。

比如,《扁鹊治病》这篇寓言,从蔡桓公的身上,我们分析出:刚愎自用、太过固执就没有好的结果;还可以读出应该防微杜渐,把“毛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否则,就越来越严重。

在比如《纪昌学射》这篇寓言,我们可以从“飞卫”的角度来理解,即严师出高徒;可以从“纪昌”的角度来理解,即学习一项本领,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

还可以这样理解,只有把一个个的小目标、阶段目标看大,做好,才可以更好的接近大目标,实现大目标。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有多元解读教材的功夫和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才可以因势利导,顺学而为,在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助学生“一臂之力”。

二、再现形象,引导学生解读寓意艺术形象是寓言的躯体,道德教训是寓言的灵魂。

寓言教学要想办法让学生理解它的寓意。

在进行寓言教学时,不要过分地聚焦在寓意本身,而要重视寓意本身的“形象”。

如扁鹊和蔡桓公是《扁鹊治病》中的两个形象,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身上获得启迪,从而理解寓意。

教师可以这样对名医“扁鹊”这一形象的体会进行教学。

1、通过成语妙手回春、救死扶伤、药到病除、起死回生、望闻问切、医德高尚等教学,让学生理解“名医”形象。

2、讲扁鹊“起死回生”的传说故事。

3、请从课文中找找能说明他是名医的句子。

学生只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学生对扁鹊已经有了初步的形象了。

寓言故事教学“五法”

寓言故事教学“五法”

寓言故事教学“五法”作者:刘亚华,吕晓娟来源:《新教育·科研版》 2020年第7期江苏省盐城市新河实验小学刘亚华吕晓娟【摘要】部编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寓言故事,对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朗读、思考、讲述、运用、拓展等方法以促进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部编教材;寓言故事;教学方法;语文要素寓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它主要是借助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并给人以启迪。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寓言故事,从整体来看,这些寓言故事主要是按照由易到难、由中至外的趋势在教材中。

其中,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是特别编排的寓言单元,这单元的课文主要有《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和《池子和河流》这几篇,这些寓言故事篇幅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极具表现力。

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基于寓言故事的性质特点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引领学生学习寓言故事。

一、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一直以来都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在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最平常的读入手,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获得对寓言故事的感受与理解。

如在《守株待兔》这篇寓言故事的教学中,由于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二篇文言文,对学生来说还是有着一定的难度的。

基于文言文以及寓言故事的特点,教师可以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练读—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内容—合作朗读—对照朗读—入境品读—尝试背诵等等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当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时,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也就不言而喻了。

再如,在《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和《池子和河流》这三篇寓言故事的教学中,由于故事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们大都能够读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依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朗读方式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故事教学中揭示寓意的几种策略
作者:肖群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6期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是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小故事,大道理”是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重要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寓意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笔者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角色扮演、辩证分析、拓展阅读等几种方法让学生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关键词:寓意;教学;策略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寓言故事浅显有趣,读懂表面意思对学生来说并非难事,但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思维水平有限,读懂寓言故事背后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在实际的课堂上,学生往往无法自己概括出寓意,有的老师直接把寓意告诉学生,学生没有内化的过程,对寓意的理解不深刻,无法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而丧失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采用相应的课堂策略,让学生容易理解、乐于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一、联系生活,理解寓意
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在现实生活中,其实都能一一找到例子,有些例子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有些例子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近,有些就是小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联系小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寓意,将会使学生更容易、更深刻地理解寓意。

以《守株待兔》为例:
《守株待兔》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的课文。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呢?是不能心存侥幸,妄想不劳而获,努力才有收获。

对于“不劳而获”和“努力才有收获”,学生基本没有理解上的困难。

但对于“侥幸”一词,绝大部分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文中的农夫捡到兔子是一次偶然事件,实际上不可能天天那么走运。

农夫总是期待自己能走运,这种心理就叫“侥幸心理”。

这样讲,有些学生还不太能理解“侥幸”这个词。

这时候,我们可以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

比如有些没完成背诵这一项作业的学生在老师抽查时,总是期待自己能走运,不被老师抽到,这种同学就是怀有“侥幸心理”。

再比如,生活中总是有些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过斑马线时闯红灯,认为交通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也是一种“侥幸心理”。

生活中,有些司机喝酒了却依然驾着车,认为车祸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幸运地躲过一劫,这也是一种“侥幸心理”。

通过上述几个例子,学生就理解了“侥幸”一词的意思,即“偶然得到成功或意外地免于不幸”,并明白了对任何事情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否则,可能一事无成或大祸临头。

二、角色扮演,感悟寓意
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多种多样:《守株待兔》的角色是人,《鹿角和鹿腿》的角色是动物,《陶罐和铁罐》的角色则是物品……在教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与铁罐》这一课时,我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来扮演陶罐和铁罐,模拟陶罐和铁罐的语气,并评选最佳配音师。

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铁罐和陶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非常傲慢无礼,而陶罐则非常谦虚。

接着,我抛出问题:“铁罐凭什么如此骄傲?”学生从文中总结出答案,因为铁罐非常坚硬,从文中“你敢碰我吗”“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可以看出。

我继续引导:“原来铁罐有坚硬这个优点,所以他才那么骄傲。

那么,铁罐有没有什么缺点?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来说。

”这时,有学生说铁罐容易生锈。

我趁势引导:“原来呀,铁罐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没看到自己的缺点。

这样是不行的。

同学们,假如你来到了文中,也成为了一只罐子,你会怎么劝铁罐呢?”有的学生答,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最后,我总结道:“是呀,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容易骄傲,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容易自卑,所以,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与别人和睦相处。


三、辩证分析,明晰寓意
有的寓言故事包含着辩证的话题,学生在理解寓意的时候,还需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鹿角和鹿腿》为例:
《鹿角和鹿腿》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在课后习题中,有两种观点,让学生辨析。

这两个观点分别是:(一)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

(二)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

我先让学生自由辨析这两种观点,有的学生同意第一种观点,也有的学生同意第二种观点。

我首先向执第一种观点的学生提问:“你为什么认为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学生答:“因为鹿在逃生的过程中,鹿角挂住了树枝,害得鹿差点成为狮子的美餐。

”我接着引导:“确实,在狮口逃生的过程中,美丽的鹿角成为了累赘。

但是,鹿角真的没有任何用处吗?有没有人知道鹿角的其他用处?”有的學生回答:“我知道鹿角可以做成鹿茸,是一种中药。

”我立刻赞同这名学生的看法:“没错,鹿角有药用价值。

”然后,我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是两只鹿在打斗,它们用鹿角互相攻击对方。

我继续请学生来说鹿角的用处,学生答:“鹿角也可以当武器用。

”我继续说道:“鹿在争夺交配权或争夺领地的时候,经常要决斗,这时候,鹿角就是决斗的武器。

”经过这样的辨析,学生认识到,鹿角也有实用价值。

从而引出本课的寓意: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一分为二地地看待。

四、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寓言故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寓意相同的故事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故事来理解同一个道理。

比如,在学习《陶罐与铁罐》后,我让学生阅读寓言故事《台灯和蜡烛》,找出故事中台灯和蜡烛各自的优缺点,即台灯美丽、光亮,但离开电力无法发光;蜡烛虽蓬头垢面,落满灰尘,但不用依靠电力就能发光。

通过这个故事,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一个道理: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一分为二地地看待。

结论:对寓意的理解和把握是寓言教学中的难点。

在教学时,除了联系生活、角色扮演、辩证分析、拓展阅读等几种方法,我们还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探寻更多有效的策略来揭示寓意,创造一个既不失理性又生趣盎然的课堂,让学生易于理解,乐于学习。

参考文献:
[1] 邵永志.寓言故事教学例谈[J].名师在线.2018.5.15.
[2] 顾凌燕.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7.11.5.
[3] 葛敏芸.小学语文中寓言故事教学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2.23.
(作者单位:厦门市同安区第三实验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