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梁的弯曲应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梁的弯曲应力
教学提示:梁纯弯曲和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梁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提高弯曲强度的若干措施、薄壁杆件的切应力流和弯曲中心。
教学要求:掌握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横力弯曲正应力计算仍用纯弯曲公式的条件和近似程度。掌握中性层、中性轴和翘曲等基本概念和含义。熟练掌握弯曲正应力和剪应力强度条件的建立和相应的计算。了解什么情况下需要对梁的弯曲切应力进行强度校核。从弯曲强度条件出发,掌握提高弯曲强度的若干措施。
在外荷载作用下,梁截面上一般都有弯矩和剪力,相应地在梁的横截面上有正应力和剪应力。弯矩是垂直于横截面的分布内力的合力偶矩;而剪力是切于横截面的分布内力的合力。本章研究正应力σ和剪应力τ的分布规律,从而对平面弯曲梁的强度进行计算。
11.1梁的弯曲正应力
平面弯曲情况下,一般梁横截面上既
有弯矩又有剪力,如图11.1所示梁的AC、
DB段。而在CD段内,梁横截面上剪力等
于零,而只有弯矩,这种情况称为纯弯曲。
下面推导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公
式。应综合考虑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
和静力学关系等三个方面。
11.1.1 弯曲正应力一般公式
1、变形几何关系
为研究梁弯曲时的变形规律,可通过
试验,观察弯曲变形的现象。取一具有对
称截面的矩形截面梁,在其中段的侧面上,
画两条垂直于梁轴线的横线mm和nn,再
在两横线间靠近上、下边缘处画两条纵线
ab和cd,如图11.2(a)所示。然后按图
11.1(a)所示施加荷载,使梁的中段处于纯弯曲
状态。从试验中可以观察到图11 .2(b)情况:
(1)梁表面的横线仍为直线,仍与纵线正
交,只是横线间作相对转动。
(2)纵线变为曲线,而且靠近梁顶面的纵线缩短,靠近梁底面的纵线伸长。 (3)在纵线伸长区,梁的宽度减小,而在纵线缩短区,梁的宽度则增加,情况与轴向拉、压时的变形相似。
根据上述现象,对梁内变形与受力作如下假设:变形后,横截面仍保持平面,且仍与纵线正交;同时,梁内各纵向纤维仅承受轴向拉应力或压应力。前者称为弯曲平面假设;后者称为单向受力假设。
根据平面假设,横截面上各点处均无剪切变形,因此,纯弯时梁的横截面上不存在剪应力。
根据平面假设,梁弯曲时部分纤维伸长,部分纤维缩短,由伸长区到缩短区,其间必存在一长度不变的过渡层,称为中性层,如图11.2(c)所示。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对于具有对称截面的梁,在平面弯曲的情况下,由于荷载及梁的变形都对称于纵向对称面,因而中性轴必与截面的对称轴垂直。
综上所述,纯弯曲时梁的所有横截面保持平面,仍与变弯后的梁轴正交,并绕中性轴作相对转动,而所有纵向纤维则均处于单向受力状态。
从梁中截取一微段dx ,取梁横截面的对称轴为y 轴,且向下为正,如图11.3 (b)所示,以中性轴为y 轴,但中性轴的确切位置尚待确定。根据平面假设,变形前相距为dx 的两个横截面,变形后各自绕中性轴相对旋转了一个角度d θ,并仍保持为平面。中性层的曲率半径为ρ,因中性层在梁弯曲后的长度不变,所以
dx d o o ==ϕρ21
又坐标为y 的纵向纤维ab 变形前的长度为
ϕρd dx ab ==
变形后为
ϕρd y ab )(+=
故其纵向线应变为
ρ
ϕρϕρϕρεy
d d d y =
-+=
)(
(a )
可见,纵向纤维的线应变与纤维的坐标y 成正比。
2、物理关系
因为纵向纤维之间无正应力,每一纤维都处于单向受力状态,当应力小于比例极限时,由胡克定律知
εσE =
将(a)式代入上式,得
ρ
σy
E
= (b)
这就是横截面上正应力变化规律的表达式。由此可知,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正应力与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而在距中性轴为y 的同一横线上各点处的正应力均相等,这一变化规律可由图11.4来表示。
3、静力学关系
以上已得到正应力的分布规律,但由于中性轴的位置与中性层曲率半径的大小均尚未确定,所以仍不能确定正应力的大小。这些问题需再从静力学关系来解决。
如图11.5所示,横截面上各点处的法向微内力σdA 组成一空间平行力系,而且由于横截面上没有轴力,仅存在位于x-y 平面的弯矩M ,因此,
0N A
F dA σ==⎰ (c)
⎰==A
y dA z M 0σ (d)
==⎰dA y M A
z σ
(e)
以式(b)代入式(c),得
0==
⎰
⎰
A
A
ydA E
dA ρσ
(f)
上式中的积分代表截面对z 轴的静矩S z 。静距等于零意味着z 轴必须通过截面的形心。以式(b)代入式(d),得
0==
⎰
⎰
A
A
yzdA E
dA ρσ
(g)
式中,积分是横截面对y 和z 轴的惯性积。由于y 轴是截面的对称轴,必然有I yz =0,所示上式是自然满足的。
以式(b)代入式(e),得
dA y E
dA y M A
A
⎰⎰=
=2ρσ (h )
式中积分
2Z A
y dA I =⎰ (i ) 是横截面对z 轴(中性轴)的惯性矩。于是,(h)式可以写成
z
EI M
=
ρ
1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