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与现状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学型、心理型转变。
3.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3.1 拟突破的重点
通过对各个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构成要素、性质特点以及总体状况进 行调查分析。对其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影响因子进行差异性比较研究,确定各因素在不同时期 的影响程度。
3.2 拟突破的难点
目前关于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和民族ຫໍສະໝຸດ Baidu的文献较多,但比较系统、综合地探讨与实证研究大 学生人生观、国家观和民族观的研究在国内外尚还少见。此外本研究将对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背 景下大学生在这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这在同类研究中很少有进行,这既是对大学生人生观、国家 观和民族观研究外延的拓展,对本研究而言也是一种尝试与挑战。在具体的实证研究环节中,对样 本的范围、大小的确定,质性信息的获得与筛选,统计数据的量化分析都需要有更严格的标准要求。
研究二: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影响因素研究
根据马克思哲学理论,影响意识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物质因素、社会文化以及个体生理构造等。 而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是属于意识层面的范畴,由此从这几个方面出发,通过查阅文献 和深度访谈,收集当时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宏观资料以及个体家庭状况、性别、信仰、 民族等微观资料,确定影响因子,形成初步问卷进行施测,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最终形成正式 问卷。
B 表(自此往下不得出现申请人个人身份信息,否则申请书作废!)
课题名称
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与现状调查研究
研究方向及代码
心理学(XLX)
研究类别
基础研究
计划完成时间
2010-12
最终成果形式
论文、调研报告
申请经费总额(万元)
4.6
其他来源经费(万元)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限 2 页,不能加页)
第三、在社会应用价值方面,本研究在探讨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影响因 素过程中,编制的影响因子问卷,能够比较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影响因素并 确定各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程度。对现在和未来高校在树立正确的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 观方面的教育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2.研究内容
本项目包括三个研究,每个研究的具体内容、基本思路与方法以及主要观点分述如下:
研究一: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性质、特点和总体状况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中国大学生在这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人生观、 国家观、民族观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显著变化(第一阶段:1949 年~1966 年,第二阶段:1966 年~ 1976 年,第三阶段:1978 年~1992 年,第四阶段:1992~2000 年,第五阶段:2001 年至今)。本 研究拟在贵州省内,选取不同时期大学生样本 1000 名,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和文献法收 集数据信息,对各个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构成要素、性质特点以及总体状况 进行调查分析。
1. 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研究的理论和实际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将采取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既通过设计问卷了解不
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一般状况,还通过关键事件与个人的深度访谈深入把握个
体的影响因素,从而使后续提出的对策更具有针对性。
第二、本研究在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过程中,将情感因素纳 入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并且设计更具时代性、更能引起情感共鸣的心理化方案,目前, 国内还没有检索到这方面的研究。如果能够有所发现,我们认为,这将对于丰富我国高校在对树立 正确的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教育方面的实证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计划进度
2.1 2009 年 5 月——2009 年 10 月 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查阅
2.2 2009 年 10 月——2010 年 7 月 采样,编制问卷,访谈收集资料
2.3 2010 年 8 月——2010 年 12 月 统计分析数据,形成调查报告,结题
3.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状况
负责人于 2005 年以来从事大学生心理研究,负责主持的项目有贵州省教育厅项目《大学生就 业压力与应对效能实证研究》,曾参与过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如《温州地区职高生说谎行为调查研 究》,王丽主持;《课程改革中教师工作压力研究》,徐长江主持)、浙江省社科联项目(《成为压力 主人——缓解压力的技术与方法》,徐长江主持)和贵州大学青年项目(《通过元认知策略训练提高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张顺桐主持)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在此期间积累了大量的相关材料与一
五、经费概算(单位:万元)
类别
金额(万元)
图书资料费
0.5
数据采集费
0.5
调研差旅费
1
设备购置和使用费
2.1 大学生人生观研究现状与趋势:
许多研究者对当前及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进行调查研究。结论显示,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发展 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确立的人生目标崇高而远大,富有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追求 成材和发展个性,希望自立和承担社会责任。但是也表现出一些不足和缺点,如纪律观念淡薄、奉 献精神差、人生价值观功利化、合作意识不够强等。
通过对不同时期大学生的调查,对其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影响因子进行差异性比较研究, 以确定各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程度。
研究三: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对策研究
在以往的对策研究中,主要强调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育,较少将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 的情感教育渗透到理论教育中。教育内容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在认知改变的同时,很难充分调动 大学生的情感因素,而且教育方式单一,不易为学生接受。因此,认知教育的常效性、深刻性不能 得到保证。本研究将在一定的哲学基础上,探讨观念教育的心理化方案,使观念教育从说教型向科
(3)问卷调查法。 将设计和修订多个调查问卷,问卷一般采用 5-7 分等级形式。并拟选取 6-9 所高校近 1000 名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分层抽样方式,使大学生的年级、专业、性别、 生源等控制变量呈正态分布。
(4)统计分析法。 将采用因素分析、回归分析以及结构方程(SEM)等分析方法,计算测评 工具的信度、效度,推测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形成本研究的结论。
6
四、本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最终成果,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限 800 字) 预期研究结果包括系列论文 2-3 篇和项目总结报告,按照研究方案,在不同阶段完成,现系统
阐述如下: (1) 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和民族观的研究进展(学术论文); (2) 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和民族观结构的建构(学术论文); (3) 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和民族观影响因素研究(学术论文); (4) 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和民族观历史与现状调查研究(总结报告)。
2.3 大学生民族观研究现状与趋势
关于民族观的研究一直为许多学者关注,然而专门围绕大学生民族观及民族观的教育开展的研 究却不多,在文章题目中出现“大学生民族观”的文章仅仅就 10 多篇,这些文献中关于马克思主 义民族观及民族观教育的研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综合文献分析的结果,现有的对大学生民族观研 究现状特点与研究局限主要有:第一、研究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第二、研究的主题 或者重点主要是为针对如何加强民族观教育而展开的;第三、研究的地域范围主要集中于民族院校 或者少数民族地区;第四、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一个时期的状况。
在社会群体中,青年群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群体又是青年群体的主要部分。在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他们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的人生观、国家观和民族观的性质和发展特 点将直接影响中华民族未来的繁荣与富强。
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状况和特点一直为我国学者所关注。近十几年来,许多研究
1
者对这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综合已有文献,目前研究的总体状况和研究的局限主要表现:
然而,已有的调查研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 90 年代后大学生,很少有 对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特点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生观是人们所处的一定历史 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反映。从新中国成立到进入 21 世纪, 我国在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很有必要对不同历史时期下的大学生人生观 进行比较,由此可以发现人生观的变化轨迹及影响因子。其次,对人生观构成因素没有统一的标准。 人生观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评价三个部分,其核心是价值观。然而不同的研究者进 行调查时,没有涵盖这三方面的内容或是从其他角度出发进行调查。因此,所得结论不能全面说明 大学生人生观状况,或是存在偏差。最后,在所做的研究中只对大学生人生观总体状况进行调查, 并没有涉及具体的影响因素。例如,不同性别、年级、家庭状况的学生,他们的人生观是否存在差 异,存在怎样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调查,可以得到详实有用的信息,有助于以后的思想政治 教育。
4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计划进度、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限 2 页,不能加页)
1.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思路 本研究遵循逐步推进的研究思路。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归纳法对访谈和开
放式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专家结构化访谈确立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和民族观的 初步结构,并对其质量、信效度进一步分析与验证;然后通过运用所编问卷,对其人生观、国家观、 民族观影响因子进行差异性比较研究,确定各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程度,从而形成本部分结论;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确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对策方案。 1.2 研究方法
5
定的研究经验。为本项目的开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在文献信息资源方面,利用我校图书馆拥有的 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期刊、博硕士论文
资源数据库以及 EBSCO、Elsevier、Springer、psychinfo 等英文期刊数据库,此外,还通过国家科 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以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的文献传递系统以及与 国家图书馆、贵州省公共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关系,获取大量国内外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信息资源, 使压力研究在文献与信息资源方面完全与国际接轨。
(1)质化研究方法。在建构调查问卷时,通过定性的访谈、BEI( Behavior Event Interview)等方 法,获得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和民族观的结构维度。
(2)团体焦点访谈法。 在建构调查问卷时,同时进行团体焦点访谈法收集信息与数据,并 对策略研究中利用团体焦点访谈法搜集大学生及从事大学生教育的教师和领导的看法。
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反映,大学生的人生观是大学生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比较稳定 的根本态度和看法,是大学生处事立业的精神支柱。国家观是人们对国家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可以分为国家利益观、国家安全观和国家主权观。民族观是对民族问题的根本看法,是世界观在民 族问题上的表现和反映,人们具有什么样的民族观,是民族问题存在和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 之所以对现实的民族问题、民族关系以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有这样或那样的观点和看法,民族 观是决定因素之一。
2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限 2 页,不能加页)
1.研究目标
通过对各个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构成要素、性质特点以及总体状况进 行调查分析,对其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影响因子进行差异性比较研究,以确定各因素在不同时 期的影响程度。探讨观念教育的心理化方案,使观念教育从说教型向科学型、心理型转变。最终确 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对策方案。
2.2 大学生国家观研究现状与趋势
目前,有关大学生国家观的实证研究只检索到一篇:《当前大学生国家观调查分析》(陈春萍、 乐斌辉,2003)。该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国家的本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爱国意识呈现由情感向理 性发展的趋势,但很大程度上还游离于经验认识和理性认识相融合的层面上,还停留在情感化体验 或前理性体验上,还缺乏理性体验,直观的成份比理性的成份所占的比重更大,还谈不上价值体系 化体验。
学型、心理型转变。
3.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3.1 拟突破的重点
通过对各个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构成要素、性质特点以及总体状况进 行调查分析。对其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影响因子进行差异性比较研究,确定各因素在不同时期 的影响程度。
3.2 拟突破的难点
目前关于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和民族ຫໍສະໝຸດ Baidu的文献较多,但比较系统、综合地探讨与实证研究大 学生人生观、国家观和民族观的研究在国内外尚还少见。此外本研究将对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背 景下大学生在这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这在同类研究中很少有进行,这既是对大学生人生观、国家 观和民族观研究外延的拓展,对本研究而言也是一种尝试与挑战。在具体的实证研究环节中,对样 本的范围、大小的确定,质性信息的获得与筛选,统计数据的量化分析都需要有更严格的标准要求。
研究二: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影响因素研究
根据马克思哲学理论,影响意识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物质因素、社会文化以及个体生理构造等。 而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是属于意识层面的范畴,由此从这几个方面出发,通过查阅文献 和深度访谈,收集当时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宏观资料以及个体家庭状况、性别、信仰、 民族等微观资料,确定影响因子,形成初步问卷进行施测,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最终形成正式 问卷。
B 表(自此往下不得出现申请人个人身份信息,否则申请书作废!)
课题名称
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与现状调查研究
研究方向及代码
心理学(XLX)
研究类别
基础研究
计划完成时间
2010-12
最终成果形式
论文、调研报告
申请经费总额(万元)
4.6
其他来源经费(万元)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限 2 页,不能加页)
第三、在社会应用价值方面,本研究在探讨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影响因 素过程中,编制的影响因子问卷,能够比较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影响因素并 确定各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程度。对现在和未来高校在树立正确的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 观方面的教育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2.研究内容
本项目包括三个研究,每个研究的具体内容、基本思路与方法以及主要观点分述如下:
研究一: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性质、特点和总体状况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中国大学生在这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人生观、 国家观、民族观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显著变化(第一阶段:1949 年~1966 年,第二阶段:1966 年~ 1976 年,第三阶段:1978 年~1992 年,第四阶段:1992~2000 年,第五阶段:2001 年至今)。本 研究拟在贵州省内,选取不同时期大学生样本 1000 名,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和文献法收 集数据信息,对各个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构成要素、性质特点以及总体状况 进行调查分析。
1. 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研究的理论和实际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将采取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既通过设计问卷了解不
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一般状况,还通过关键事件与个人的深度访谈深入把握个
体的影响因素,从而使后续提出的对策更具有针对性。
第二、本研究在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过程中,将情感因素纳 入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并且设计更具时代性、更能引起情感共鸣的心理化方案,目前, 国内还没有检索到这方面的研究。如果能够有所发现,我们认为,这将对于丰富我国高校在对树立 正确的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教育方面的实证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计划进度
2.1 2009 年 5 月——2009 年 10 月 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查阅
2.2 2009 年 10 月——2010 年 7 月 采样,编制问卷,访谈收集资料
2.3 2010 年 8 月——2010 年 12 月 统计分析数据,形成调查报告,结题
3.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状况
负责人于 2005 年以来从事大学生心理研究,负责主持的项目有贵州省教育厅项目《大学生就 业压力与应对效能实证研究》,曾参与过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如《温州地区职高生说谎行为调查研 究》,王丽主持;《课程改革中教师工作压力研究》,徐长江主持)、浙江省社科联项目(《成为压力 主人——缓解压力的技术与方法》,徐长江主持)和贵州大学青年项目(《通过元认知策略训练提高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张顺桐主持)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在此期间积累了大量的相关材料与一
五、经费概算(单位:万元)
类别
金额(万元)
图书资料费
0.5
数据采集费
0.5
调研差旅费
1
设备购置和使用费
2.1 大学生人生观研究现状与趋势:
许多研究者对当前及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进行调查研究。结论显示,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发展 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确立的人生目标崇高而远大,富有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追求 成材和发展个性,希望自立和承担社会责任。但是也表现出一些不足和缺点,如纪律观念淡薄、奉 献精神差、人生价值观功利化、合作意识不够强等。
通过对不同时期大学生的调查,对其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影响因子进行差异性比较研究, 以确定各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程度。
研究三: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对策研究
在以往的对策研究中,主要强调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育,较少将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 的情感教育渗透到理论教育中。教育内容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在认知改变的同时,很难充分调动 大学生的情感因素,而且教育方式单一,不易为学生接受。因此,认知教育的常效性、深刻性不能 得到保证。本研究将在一定的哲学基础上,探讨观念教育的心理化方案,使观念教育从说教型向科
(3)问卷调查法。 将设计和修订多个调查问卷,问卷一般采用 5-7 分等级形式。并拟选取 6-9 所高校近 1000 名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分层抽样方式,使大学生的年级、专业、性别、 生源等控制变量呈正态分布。
(4)统计分析法。 将采用因素分析、回归分析以及结构方程(SEM)等分析方法,计算测评 工具的信度、效度,推测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形成本研究的结论。
6
四、本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最终成果,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限 800 字) 预期研究结果包括系列论文 2-3 篇和项目总结报告,按照研究方案,在不同阶段完成,现系统
阐述如下: (1) 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和民族观的研究进展(学术论文); (2) 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和民族观结构的建构(学术论文); (3) 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和民族观影响因素研究(学术论文); (4) 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和民族观历史与现状调查研究(总结报告)。
2.3 大学生民族观研究现状与趋势
关于民族观的研究一直为许多学者关注,然而专门围绕大学生民族观及民族观的教育开展的研 究却不多,在文章题目中出现“大学生民族观”的文章仅仅就 10 多篇,这些文献中关于马克思主 义民族观及民族观教育的研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综合文献分析的结果,现有的对大学生民族观研 究现状特点与研究局限主要有:第一、研究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第二、研究的主题 或者重点主要是为针对如何加强民族观教育而展开的;第三、研究的地域范围主要集中于民族院校 或者少数民族地区;第四、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一个时期的状况。
在社会群体中,青年群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群体又是青年群体的主要部分。在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他们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的人生观、国家观和民族观的性质和发展特 点将直接影响中华民族未来的繁荣与富强。
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状况和特点一直为我国学者所关注。近十几年来,许多研究
1
者对这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综合已有文献,目前研究的总体状况和研究的局限主要表现:
然而,已有的调查研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 90 年代后大学生,很少有 对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特点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生观是人们所处的一定历史 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反映。从新中国成立到进入 21 世纪, 我国在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很有必要对不同历史时期下的大学生人生观 进行比较,由此可以发现人生观的变化轨迹及影响因子。其次,对人生观构成因素没有统一的标准。 人生观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评价三个部分,其核心是价值观。然而不同的研究者进 行调查时,没有涵盖这三方面的内容或是从其他角度出发进行调查。因此,所得结论不能全面说明 大学生人生观状况,或是存在偏差。最后,在所做的研究中只对大学生人生观总体状况进行调查, 并没有涉及具体的影响因素。例如,不同性别、年级、家庭状况的学生,他们的人生观是否存在差 异,存在怎样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调查,可以得到详实有用的信息,有助于以后的思想政治 教育。
4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计划进度、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限 2 页,不能加页)
1.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思路 本研究遵循逐步推进的研究思路。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归纳法对访谈和开
放式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专家结构化访谈确立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和民族观的 初步结构,并对其质量、信效度进一步分析与验证;然后通过运用所编问卷,对其人生观、国家观、 民族观影响因子进行差异性比较研究,确定各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程度,从而形成本部分结论;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确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对策方案。 1.2 研究方法
5
定的研究经验。为本项目的开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在文献信息资源方面,利用我校图书馆拥有的 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期刊、博硕士论文
资源数据库以及 EBSCO、Elsevier、Springer、psychinfo 等英文期刊数据库,此外,还通过国家科 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以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的文献传递系统以及与 国家图书馆、贵州省公共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关系,获取大量国内外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信息资源, 使压力研究在文献与信息资源方面完全与国际接轨。
(1)质化研究方法。在建构调查问卷时,通过定性的访谈、BEI( Behavior Event Interview)等方 法,获得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和民族观的结构维度。
(2)团体焦点访谈法。 在建构调查问卷时,同时进行团体焦点访谈法收集信息与数据,并 对策略研究中利用团体焦点访谈法搜集大学生及从事大学生教育的教师和领导的看法。
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反映,大学生的人生观是大学生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比较稳定 的根本态度和看法,是大学生处事立业的精神支柱。国家观是人们对国家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可以分为国家利益观、国家安全观和国家主权观。民族观是对民族问题的根本看法,是世界观在民 族问题上的表现和反映,人们具有什么样的民族观,是民族问题存在和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 之所以对现实的民族问题、民族关系以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有这样或那样的观点和看法,民族 观是决定因素之一。
2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限 2 页,不能加页)
1.研究目标
通过对各个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构成要素、性质特点以及总体状况进 行调查分析,对其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影响因子进行差异性比较研究,以确定各因素在不同时 期的影响程度。探讨观念教育的心理化方案,使观念教育从说教型向科学型、心理型转变。最终确 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对策方案。
2.2 大学生国家观研究现状与趋势
目前,有关大学生国家观的实证研究只检索到一篇:《当前大学生国家观调查分析》(陈春萍、 乐斌辉,2003)。该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国家的本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爱国意识呈现由情感向理 性发展的趋势,但很大程度上还游离于经验认识和理性认识相融合的层面上,还停留在情感化体验 或前理性体验上,还缺乏理性体验,直观的成份比理性的成份所占的比重更大,还谈不上价值体系 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