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 第二章 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3.1
(5) 身体──动觉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指个体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较好地控制 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 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6) 自知──自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个 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正确地意 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 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 力。
(一)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加德纳认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 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学习方式和业余爱好。
(二)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多元智能理论将教学过程界定为一种生成性的过程。
(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学并不是来自学生外部强加的“制 式”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活动具有主动性。
(二)前运算阶段
◆从三岁开始,儿童的行为通常发生在对行为的 思考之后。 这一阶段的儿童不能理解“守恒”的概念。 所谓守恒是指物体经过物理变化之后在某一方 面的特性并没有改变。
2013.3.1
(三)具体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能够根据物品的某一 共同的特征对所有物品进行分类。 具有可逆性及守恒性
2013.3.1
二、STS教育
◆早在1861年,美国的波士顿就开始尝试了科学、技术与社会 课程的教学。1947年哈佛大学校长柯南特的《论理解科学》可 以说是STS教育的萌芽。 ◆STS教育的出现既与全球问题有关,也与科学教育自身的问题 有关。 ◆STS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跨学科性。STS教育是集科学、技术与社会三个领域 于一体的教育,其跨学科的性质十分明显。一方面,STS教育中 探讨的问题都涉及到几门传统学科。如电离辐射传统上是物理 学内容,但是作为STS课题,它也包含了生物学内容。
2013.3.1
三、STS教育案例
(一)STS课程目标案例
◆STS教育的主要目标涉及三个层次,个人 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目标。
以加拿大大西洋省的科学课程目标为例来了 解STS教育显性的课程目标。小学六年级学 生应该理解科学、技术、环境和社会的相 互关系,具体目标内容如下:
2013.3.1
(1)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受到科学信息的影响,理解我们周围 的世界就要理解科学原理; (2)技术能够使科学家和他人观察到那些过去因为太小或太远 而观察不到的东西; (3)测量仪器被用于采集准确的信息,科学家用这些东西进行 物体和事物的比较,由此设计和制造出更好的东西; (4)技术拓展了人们改变世界的能力。这些变化可能是为了生 存的需要,诸如食物、房屋和防卫,也可能是通讯和交通,或者 获取知识和表达思想的需要; (5)自从进入人类时代,技术就已经成为地球上生命的一部分, 技术使人们能够更多地干预自己的生活; (6)任何发明都可能导致其他的发明。一旦发明存在,人们就 会考虑使用其他的方式,这些方式可能是最初没有料想到的;
2013.3.1
◆顺应(accommodation)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 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在学习上,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 有图式 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 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应主要 是指环境对个体图式的影响。个体的认知图式通过同化和顺 应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就一般而言,个体每当遇 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 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 便会作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 识上的新的平衡。
2013.3.1
(7)交通、通讯、营养、卫生、健康、娱乐和其他技术, 使今天大量的人都可以享受到过去仅仅是有钱人奢侈享受的 物质和服务,但是这种好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并不是平等的。 (8)除了科学定律以外,在设计方案时还必须考虑到安全、 外观、环境影响以及如果这一方案失败将导致的后果; (9)技术经常是利弊共存。当发生伤害或类似事件时就要 做出选择或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10)由于人具有发明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因此人对其他生 物的存在具有巨大的影响。
第二章 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
一、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2岁之前) 前运算阶段(3-7岁) 具体运算阶段(8-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一)感觉运动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感官得到 感性知识。
2013.3.1
生物 植物 松松树树
◆整体上看,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有差异,但是思维 发展的阶段和顺序不会因社会文化背景而改变。
2013.3.1
二、儿童的学习动机
◆皮亚杰认为,儿童生来具有的好奇心是驱使他们探究事物的 基本动力,当给学生提供与原有知识或原有经验不同的挑战性 环境时,他们的认知平衡结构被打破,从而驱使他们去解决面 临的认知冲突。从教学的视角讲,教学内容略高于儿童的认知 水平时,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内在驱力最大,内容过易或过难都 会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 ◆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1908-1970)认为, 人的多种需要处于不同的层次,生理、安全、社会上的需要 (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自我实现等需要依次上升。只有 儿童的基本需要满足了,才可能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讨论:教师怎么做?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各种智能以潜能的形态存在于儿童心灵之 中,只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机会、环境和教育,几乎每个儿童的 所有多元智能均能达到相当高度的发展,个体若能够根据自己的 智能特征努力学习和工作,他们几乎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2013.3.1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科学教育有多 方面的启示:
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 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 女人是天生的演讲家;不要与女人吵架
2013.3.1
(2) 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 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 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 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3) 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指个体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 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 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4) 视觉──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 觉、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籍此表达自己思想 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 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 的能力。
讨论:教师怎么做?
2013.3.1
第二节 多元智能理论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论 对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 响。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 提出了新的智能的定义。
2013.3.1
◆加德纳分析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8种智能,它们分别是: (1) 言语──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听、
第三节 建构主义
一、建构主义的兴起
◆当今的建构主义是皮亚杰等思想的发展。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假设是:认识既不起因于主体, 也不起因于客体,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皮亚杰不认为认识的生长仅仅是经验的结果,而是强调个 体在认知生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在皮亚杰看来,认知发展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同化、顺 应和平衡。 ◆同化(assimilation)指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 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图式的一部分,就像消化 系统将营养物吸收一样。
2013.3.1
(二)STS课程内容案例
◆加拿大1972年编写的《科学:一种认知方式》 是STS课程领域的早期尝试。在第一部分里, 课程的6个单元分别反映了认识社区事物的六 种方式:政治、艺术、哲学、经济、技术与宗 教,体现了一种综合性的课程观。第二部分是 重点
2013.3.1
百度文库
◆内容,需要的教学时间较多,把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反映 出来了,把科学与科学家联系起来,体现出科学家探究科学 的研究世界,通过“做中学”的方式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最后一部 分带有总结性,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整个 课程结构反映了STS理论的新思想。
表4-5. 《科学:一种认知方式》的课程结构
2013.3.1
(四)形式运算阶段
◆大约在11岁左右,儿童开始思考物体之间的关系 ◆儿童到了14岁左右,思维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他
们能够根据物体的几种特征进行分类,然后再将物体 按多种不同的方式重新分类。 ◆到16岁左右,学生能够根据事物或概念之间的本质 联系及其逻辑关系对事物进行更加复杂的分类。
2013.3.1
◆班杜拉(Bandura,1925-)对儿童和成人通过观察而进行学 习的模式作了长期的专门研究。班杜拉认为,影响学习动机 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自信程度以及对行为后果 的预测。 讨论:教师怎么做? ◆维纳(Weiner)的归因理论。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与他们对 成败的归因和目标定位有关。根据维纳(Weiner)的归因理 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判断,是成 功还是失败,并对成败的原因进行归类。常见的归因包括学 习能力的高低、努力程度、学习任务的难易度、个人的运气 好坏等。
2013.3.1
(2)具有基础性。中小学乃至高等院校实施的STS教育, 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科学教育,而 不是精英性质的科学教育。 (3)重视技术教育。STS教育凸显了技术教育的地位和价 值。以往的科学教育轻视技术,很少涉及技术教育,甚至排 斥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目标是学习科学的概念和理论。
2013.3.1
第四节 STS理论(略)
一、STS研究领域
◆如何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科学教育 需要重视的问题。STS理论为思考这一基础性问题提出了新 的思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与社会 (society)三个英语词汇的首写字母是STS。 ◆STS是一种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交叉理论,旨在从不同的 视角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促进科技、经济 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STS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即人 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既开发自然又保护自然,真正造福于人类 的长远幸福。
2013.3.1
二、建构主义科学教育观
◆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角”,教 师是教育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 提供条件。 ◆这种围绕一定情境进行自我探索的建构主义学习方式,不 仅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 体作用,而且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协作学习,只要教师引导得 法将是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有效途径。
2013.3.1
(7) 交往──交流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个体与人 相处的交往能力,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 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8)自然——认知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指善于观察自 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的能力。这项智能有 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能了解各种事 物的细微差别。。
(四)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在教学评价中,加德纳重视儿童自我评价的多元性。他主 张通过学习活动分析、作品分析、记录分析等等内容的“档 案评价”,评价的资料包含考试成绩、录音带、学习作品、 学业作业等。
2013.3.1
为何坏学生容易当老板 阿狗的故事---成绩第一名与最后一名的人 生经历
2013.3.1
(5) 身体──动觉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指个体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较好地控制 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 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6) 自知──自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个 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正确地意 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 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 力。
(一)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加德纳认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 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学习方式和业余爱好。
(二)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多元智能理论将教学过程界定为一种生成性的过程。
(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学并不是来自学生外部强加的“制 式”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活动具有主动性。
(二)前运算阶段
◆从三岁开始,儿童的行为通常发生在对行为的 思考之后。 这一阶段的儿童不能理解“守恒”的概念。 所谓守恒是指物体经过物理变化之后在某一方 面的特性并没有改变。
2013.3.1
(三)具体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能够根据物品的某一 共同的特征对所有物品进行分类。 具有可逆性及守恒性
2013.3.1
二、STS教育
◆早在1861年,美国的波士顿就开始尝试了科学、技术与社会 课程的教学。1947年哈佛大学校长柯南特的《论理解科学》可 以说是STS教育的萌芽。 ◆STS教育的出现既与全球问题有关,也与科学教育自身的问题 有关。 ◆STS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跨学科性。STS教育是集科学、技术与社会三个领域 于一体的教育,其跨学科的性质十分明显。一方面,STS教育中 探讨的问题都涉及到几门传统学科。如电离辐射传统上是物理 学内容,但是作为STS课题,它也包含了生物学内容。
2013.3.1
三、STS教育案例
(一)STS课程目标案例
◆STS教育的主要目标涉及三个层次,个人 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目标。
以加拿大大西洋省的科学课程目标为例来了 解STS教育显性的课程目标。小学六年级学 生应该理解科学、技术、环境和社会的相 互关系,具体目标内容如下:
2013.3.1
(1)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受到科学信息的影响,理解我们周围 的世界就要理解科学原理; (2)技术能够使科学家和他人观察到那些过去因为太小或太远 而观察不到的东西; (3)测量仪器被用于采集准确的信息,科学家用这些东西进行 物体和事物的比较,由此设计和制造出更好的东西; (4)技术拓展了人们改变世界的能力。这些变化可能是为了生 存的需要,诸如食物、房屋和防卫,也可能是通讯和交通,或者 获取知识和表达思想的需要; (5)自从进入人类时代,技术就已经成为地球上生命的一部分, 技术使人们能够更多地干预自己的生活; (6)任何发明都可能导致其他的发明。一旦发明存在,人们就 会考虑使用其他的方式,这些方式可能是最初没有料想到的;
2013.3.1
◆顺应(accommodation)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 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在学习上,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 有图式 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 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应主要 是指环境对个体图式的影响。个体的认知图式通过同化和顺 应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就一般而言,个体每当遇 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 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 便会作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 识上的新的平衡。
2013.3.1
(7)交通、通讯、营养、卫生、健康、娱乐和其他技术, 使今天大量的人都可以享受到过去仅仅是有钱人奢侈享受的 物质和服务,但是这种好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并不是平等的。 (8)除了科学定律以外,在设计方案时还必须考虑到安全、 外观、环境影响以及如果这一方案失败将导致的后果; (9)技术经常是利弊共存。当发生伤害或类似事件时就要 做出选择或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10)由于人具有发明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因此人对其他生 物的存在具有巨大的影响。
第二章 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
一、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2岁之前) 前运算阶段(3-7岁) 具体运算阶段(8-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一)感觉运动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感官得到 感性知识。
2013.3.1
生物 植物 松松树树
◆整体上看,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有差异,但是思维 发展的阶段和顺序不会因社会文化背景而改变。
2013.3.1
二、儿童的学习动机
◆皮亚杰认为,儿童生来具有的好奇心是驱使他们探究事物的 基本动力,当给学生提供与原有知识或原有经验不同的挑战性 环境时,他们的认知平衡结构被打破,从而驱使他们去解决面 临的认知冲突。从教学的视角讲,教学内容略高于儿童的认知 水平时,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内在驱力最大,内容过易或过难都 会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 ◆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1908-1970)认为, 人的多种需要处于不同的层次,生理、安全、社会上的需要 (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自我实现等需要依次上升。只有 儿童的基本需要满足了,才可能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讨论:教师怎么做?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各种智能以潜能的形态存在于儿童心灵之 中,只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机会、环境和教育,几乎每个儿童的 所有多元智能均能达到相当高度的发展,个体若能够根据自己的 智能特征努力学习和工作,他们几乎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2013.3.1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科学教育有多 方面的启示:
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 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 女人是天生的演讲家;不要与女人吵架
2013.3.1
(2) 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 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 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 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3) 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指个体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 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 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4) 视觉──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 觉、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籍此表达自己思想 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 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 的能力。
讨论:教师怎么做?
2013.3.1
第二节 多元智能理论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论 对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 响。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 提出了新的智能的定义。
2013.3.1
◆加德纳分析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8种智能,它们分别是: (1) 言语──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听、
第三节 建构主义
一、建构主义的兴起
◆当今的建构主义是皮亚杰等思想的发展。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假设是:认识既不起因于主体, 也不起因于客体,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皮亚杰不认为认识的生长仅仅是经验的结果,而是强调个 体在认知生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在皮亚杰看来,认知发展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同化、顺 应和平衡。 ◆同化(assimilation)指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 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图式的一部分,就像消化 系统将营养物吸收一样。
2013.3.1
(二)STS课程内容案例
◆加拿大1972年编写的《科学:一种认知方式》 是STS课程领域的早期尝试。在第一部分里, 课程的6个单元分别反映了认识社区事物的六 种方式:政治、艺术、哲学、经济、技术与宗 教,体现了一种综合性的课程观。第二部分是 重点
2013.3.1
百度文库
◆内容,需要的教学时间较多,把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反映 出来了,把科学与科学家联系起来,体现出科学家探究科学 的研究世界,通过“做中学”的方式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最后一部 分带有总结性,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整个 课程结构反映了STS理论的新思想。
表4-5. 《科学:一种认知方式》的课程结构
2013.3.1
(四)形式运算阶段
◆大约在11岁左右,儿童开始思考物体之间的关系 ◆儿童到了14岁左右,思维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他
们能够根据物体的几种特征进行分类,然后再将物体 按多种不同的方式重新分类。 ◆到16岁左右,学生能够根据事物或概念之间的本质 联系及其逻辑关系对事物进行更加复杂的分类。
2013.3.1
◆班杜拉(Bandura,1925-)对儿童和成人通过观察而进行学 习的模式作了长期的专门研究。班杜拉认为,影响学习动机 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自信程度以及对行为后果 的预测。 讨论:教师怎么做? ◆维纳(Weiner)的归因理论。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与他们对 成败的归因和目标定位有关。根据维纳(Weiner)的归因理 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判断,是成 功还是失败,并对成败的原因进行归类。常见的归因包括学 习能力的高低、努力程度、学习任务的难易度、个人的运气 好坏等。
2013.3.1
(2)具有基础性。中小学乃至高等院校实施的STS教育, 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科学教育,而 不是精英性质的科学教育。 (3)重视技术教育。STS教育凸显了技术教育的地位和价 值。以往的科学教育轻视技术,很少涉及技术教育,甚至排 斥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目标是学习科学的概念和理论。
2013.3.1
第四节 STS理论(略)
一、STS研究领域
◆如何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科学教育 需要重视的问题。STS理论为思考这一基础性问题提出了新 的思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与社会 (society)三个英语词汇的首写字母是STS。 ◆STS是一种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交叉理论,旨在从不同的 视角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促进科技、经济 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STS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即人 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既开发自然又保护自然,真正造福于人类 的长远幸福。
2013.3.1
二、建构主义科学教育观
◆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角”,教 师是教育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 提供条件。 ◆这种围绕一定情境进行自我探索的建构主义学习方式,不 仅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 体作用,而且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协作学习,只要教师引导得 法将是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有效途径。
2013.3.1
(7) 交往──交流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个体与人 相处的交往能力,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 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8)自然——认知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指善于观察自 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的能力。这项智能有 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能了解各种事 物的细微差别。。
(四)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在教学评价中,加德纳重视儿童自我评价的多元性。他主 张通过学习活动分析、作品分析、记录分析等等内容的“档 案评价”,评价的资料包含考试成绩、录音带、学习作品、 学业作业等。
2013.3.1
为何坏学生容易当老板 阿狗的故事---成绩第一名与最后一名的人 生经历
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