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言语交际的得体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言语交际的得体原则
引言
语用学是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准确表达和准确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的学科。
关于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和准则,国外学者先后提出了“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经济原则”“关联原则”等。
而国内学者提出了“得体原则”“审美原则”“码本通原则”“角色认同原则”“收效原则”等。
本文认为得体原则最有可能涉及表达者与接受者的种种因素,所以得体原则应是贯穿语用全局的原则。
关于得体原则,众说纷纭。
文章将列出关于得体原则的各种说法,指出各种理论的弊端,并对得体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进行简要说明。
一、“得体原则”的各种说法及不当之处
(一)何自然(1991)认为:“要说话合适,得体。
说话时就应该注意分寸,该说的就说,不该说就不说。
”[1]关于“得体”,其理论太宽泛,不利于对言语进行科学的分析。
(二)郑颐寿(1986)说:“文章的写作要注意语体、文体的风格得当,这条规律就是‘得体律’。
”[2]言语包括书面作品和会话作品,这个理论只适用于书面作品的分析,研究范围太窄。
再者,人们进行交际,总是围绕一定的目的意图展开的,该理论也没有涉及到语用目的意图。
(三)钱冠连(1997)提到“言语得体是一个带全局性的语用策略”。
在分析运用“权威策略”时认为:“礼貌是策略,不礼貌未尝不可以为策略……权威破坏了礼貌策略固然是一个方面,但用足了权威也可以使说话更有效果,达到说话目的。
关于是否符合文明礼貌或道德规范,还可以和社会学家好好商量……只要运用得是时候,是地方,合身份,运用权威的说话过程也可以是得体的言语行为。
”[3]文中用“效果”来检验言语“得体”是可取的,但把“效果”等同于“得体”是不妥当的。
根据语用学的含义,“得体原则”作为一种有解释力的语用原则,它必须成为一种合理的理解和表达的方式,所以单纯地把“效果”等同于“得体”,将无法准确说明为达到表达者的预期目的而怎么表达的实质性问题。
(四)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无法解释那些不合作的言语交际行为,于是利奇提出“礼貌原则”,对合作原则进行了有效的补救。
“得体”是“礼貌原则”下属最主要的准则。
与之相反,以索振羽先生为代表的学者把“得体原则”升格为原则,“礼貌”降格为其下的准则,“得体原则”与“合作原则”分工合作。
我们认为两者都存在不到之处,本文将在第二部分中进行说明。
(五)有学者以道德规范的伦理性来阐释“得体”。
学者李瑞华(1994)曾对“台上言欢,台下踢脚”的交际策略进行批判,认为那种用虚伪甚至欺骗的手段达
到交际目的的“得体”不是真正的“得体”。
[4]陈炯(2001)提出“修辞的得体性,首先在于它的伦理性,把言语交际和道德规范相结合”。
[5]这种理论貌似用“礼貌”来阐释“得体”,一方面无法解释不合作的言语行为;另一方面遵守道德规范不至于取得预期的好的交际效果。
(六)笔者赞同《论言语交际的得体原则:争议与意义》一文中作者的观点。
作者从语境适应出发,认为得体是“表达者的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对交际目的和语境因素的适应程度”。
[6]它将涵盖目的、言语内容、言语形式、交际效果、语境等众多涉及表达者和接受者的因素。
二、得体与礼貌
关于得体原则与礼貌原则涵盖力、解释力的比较,我们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从言语交际的目的来看,人们言语交际总是围绕一定目的,试图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在交际的实际中,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有时选择礼貌,有时并不选择礼貌。
例如:在《红楼梦》抄检大观园一节中,探春斥责王善保家的搜她的身时说:“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扯我的衣裳。
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上了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
如今越性了不得了……”探春为维护自己作为大小姐的尊严,根据自己的身份和当时的情境,选择并不礼貌的言语对王善保家的进行斥责,她的话合时、合地、合身份,取得了很好的交际效果。
从交际目的来看,言语交际并非为了选择礼貌,而是围绕目的,使言语得体,达到最好的言语交际效果。
(二)从言语交际的过程来看,言语交际是一个循环的动态的过程,即参与者轮流扮演表达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在动态的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往往有不同的交际目的,他们既受到语境因素的制约,同时又能够借助一些语言手段来“操纵”语境因素,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从言语交际的过程来看,话语是一个被选择的过程,表达者所选的言语内容和形式尽量适切语境和言语交际的目的。
从交际过程来看,“得体原则指的是表达者的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对交际目的和语境因素的适应程度”,这个总结是非常符合言语交际过程的实际的。
(三)从言语行为来看,利奇提出“礼貌原则”,目的是补救“合作原则”,帮助格赖斯无法解释的不合作现象。
利奇把言外行为分为竞争、和谐、合作、冲突四大类。
礼貌原则对合作与和谐类言语行为能进行有效分析,但对于冲突和竞争类言语行为则无法进行解释,而且礼貌是一个连续系统,其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中间地带”。
然而在“中间地带”,并非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比如:十年动乱期间,葛洲坝工程科学设计的二十九孔泄洪闸方案被无理否定,代之以缺乏科学根据的十九孔方案。
通过多次调查了解,周总理以严厉的口吻对工程指挥负责人说:“长江出了乱子,不是一个人的事,是整个国家,整个党的事,是要载入党史的问题。
”总理从国家利益出发,根据事实以及葛洲坝的实际情况说话,是非常得体的。
可以说,礼貌是相对的,不礼貌未必是不得体的。
(四)考察英语“Tact”(得体)释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Tact”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交际对象:别人;②交际方式:说或做;③交际情境;④交际的礼貌准则:避免冒犯;⑤交际效果:快悦和微妙的感觉。
由此可见,“得体”比“礼貌”的涵盖力强,覆盖面也广得多。
至于索振羽先生提出“得体原则”应与“合作原则”分工合作的观点,我们认为“合作原则”要求的适量、质真、相关、清楚、明白、有话直说,都是为了在直截了当的言语交际中,使话语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从而取得最佳交际效果。
而“得体原则”已涵括目的、言语内容、言语形式、效果、语境等众多的因素,所以它比“合作原则”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和涵盖力,理应是最高的交际原则,没必要把“合作原则”作为交际原则单独列出来。
三、总结
文章通过对各家“得体原则”的分析,认为“得体原则指的是表达者的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对交际目的和语境因素的适应程度”的涵盖力和解释力最强。
文章的第二部分,从言语目的和交际的实际出发,认为礼貌解释不了许多不礼貌的现象;而且从“礼貌”本身这个连续统来看,“不礼貌”未必不能取得最好的交际效果,所以礼貌未必得体,得体未必礼貌。
“得体”比“礼貌”更有解释力和涵盖力。
文章最后简要说明了“合作”不必是原则,最终得出“得体”理应是最高的交际原则。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郑颐寿.辞章学概论[ 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
[3]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4]李瑞华.语用的最高原则——得体[J].外国语,1994,(3).
[5]陈炯.中国文化修辞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6]林大津谢朝群.论言语交际的得体原则:争议与意义[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2005,(6)
[7]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何兆熊、蒋艳梅.语境的动态研究[J].外国语,1997,(6).
[9]郑荣馨.语言得体艺术[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2.
(陈花,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