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的心理纠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瘾的心理纠正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网瘾形成机理如同烟瘾、酒瘾、毒瘾一样,同样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巩固、习惯化的过程。上网是操作过程,网上尝到的"甜头"是强化物,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称为强化,多次强化后,便形成了"网瘾"操作性条件反射。瘾对人都有害,烟瘾可致癌、心血管病、胃炎等。网瘾则可妨碍学习进步,养成说谎恶习,疏远家庭,损伤网瘾者的身心健康,导致各种慢性疾病发生,并降低个体免疫力。网瘾本身即是一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需要诊断、治疗。
有了网瘾如何消除呢?既然网瘾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牢固化所致,而操作条件反射的关键是强化,即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所以消除网瘾的办法便是逐步不强化,使上网操作逐渐减少并不和强化物结合,网瘾便很易根除。具体办法是认知行为疗法。
1.认知。家长和网瘾孩子像朋友一样协商,不要说教,双方互相尊重,首先明确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身心健康是青少年发育、发展的关键。然后理出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如荒废学业,损伤身心健康,上网要钱,而钱不够便会养成说谎的习惯,上网占用时间过多会疏远亲情与友谊,不利心理发展。与此同时,家长还要主动与老师配合。
2.系统脱敏。家长与网瘾孩子双方协商,定出总体计划,在两个月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如原来每天沉迷网吧8小时以上,则第一周减为6小时,第二周4小时,第三周3小时,第四周2小时。网瘾者能按计划执行则给予奖励(用代币制),即每周发给适当的代币,到月终换为现金。做不到时则罚,但不可打、骂,而是将孩子最喜欢的食物、娱乐、看电视或其他活动予以减少,如不给吃快餐,不给吃冰淇淋等。这样,两个月内会消除网瘾。
3.代替疗法。青少年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所以不让其上网则必须找别的爱好替代。如游泳、打球,陪孩子登山、旅游等。
4.厌恶疗法。叫孩子左手腕带上粗的橡皮筋,当孩子有上网念头时立即用右手拉弹橡皮筋,橡皮筋回弹便会产生疼痛感,转移并压制上网的念头。拉弹的同时,孩子还要提醒自己,网瘾有危害。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用意志力压制上网的念头。(中国戒除网瘾工作网)
青少年网瘾心理分析及对策
一定程度上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点,又有信息量大、传播及时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已逐渐成为人们交换和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同时,一种主要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心理障碍“网络成瘾症”也随之而现。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为:大量的时间花在上网或与上网有关的活动上,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不上网,就会出现类似戒断症状的表现,如焦虑、烦躁不安等。调查表明,在我国,上网人群主要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症也主要发生在青少年身上。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网络对他们来说格外有吸引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关于学生沉溺于网吧而荒废学业的报道。因此,探究“网络成瘾症”发
生的心理机制,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是社会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发生是与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分不开的。在青少年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矛盾现象,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闭锁性与交友意向的矛盾、求知欲与认识水平的矛盾、性冲动与自控力的矛盾、要求理解与难为他人理解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而网络是对现实社会的虚拟和“克隆”,如果青少年的上述矛盾心理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与释放,再加上其心理特征的影响,就可能使青少年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找到缓解这些矛盾的途径而不能自拔。
具体地说,引起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心理机制主要表现在:
1、闭锁性与交友意向的矛盾影响下的交往心理的作用。青少年期是个体交往需要最强烈的时期,交往也是青少年社会化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由于心理不成熟、交往经验和交往技巧缺乏等原因,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闭与防御心理、自卑心理、交往恐惧等,从而导致在现实中交往的失败,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在网络上的交往具备了人际交往的所有条件与特征,又由于是主要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手段进行联系与交流,这就使交往双方逃避了在现实交流中必须要面对面的压力,而且可以向对方隐瞒真实的身份、年龄甚至性别,以一个“虚拟”的“我”来与对方进行交往,就使部分青少年觉得这种交往方式更随意、没有压力,既避免了现实中交往的紧张、不适应的心理,又满足了交往需要,于是逐渐地乐此不疲。
2、性冲动与自控力的矛盾影响下的性好奇心理的作用。青少年正处于性意识从萌发到日渐明确和成熟的阶段,且时常被性意识和性冲动所困扰。另一方面,又由于心理幼稚,意志力不坚强,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较差,再加上在当前获得正健康性知识和性教育的渠道不畅,会有一种强烈的性好奇心理。而在互联网上,却充斥着各种与黄色、暴力有关的内容。据有关调查,互联网上的与娱乐有关的内容中,有47%与色情内容有关,并且与其它媒体的有关内容不同的是,互联网上的这类内容几乎是对任何对象都不加限制的。这就会使得青少年有意或无意地接触到有关信息后而不能自拔。
3、求知欲与认识水平的矛盾影响下的“信息占有”心理与探索心理的作用。青少年个体求知欲旺盛,获得和占有信息的需要较强烈。而互联网上的信息丰富、直观,形式丰富多样,易于理解和接受。这一切都会吸引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使他们成为“天然的网民”。但如果分不清这些大量信息的实质,不加选择地接受和占有,就容易走入误区。在这种心态作用下的“网络成瘾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每天从网上收集大量并不重要的信息,或下载和学习使用尽可能多的、而实际并不急需的软件,登记注册大量的免费信箱,尝试从网上购买商品和服务,参加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等,严重者甚至表现出一种类似强迫的症状。另一种类型是对网络技术与安全具有强烈的探究欲,并以攻击和破坏网站、非法进入机密网站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就感,成为网络“黑客”。
4、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影响下的幻想、玩乐心理的作用。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好幻想,但容易脱离现实,看不到现实与幻想之间的距离,从而沉溺于幻想不能自拔。电子游戏给他们的这种心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表现的渠道。部分青少年之所以沉溺于电子游戏,是因为在玩电子游戏的过程中,个体始终存在一种“自居”作用,即把自己想象成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