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共27页文档
《心理语言学》课件
05
心理语言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跨文化研究挑战
文化差异对心理语言学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和认知方式存在差异,如何克服这些差异,建立跨文 化的心理语言学理论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使用和认知方式受到文化的影响。在跨文化研 究中,需要深入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如何影响心理语言学的理论构 建。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探究语言的认知过程,理解语言与思 维、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语言障 碍和语言习得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 础。
研究意义
有助于提高语言教育的质量,促进跨 文化交流,为语言障碍的干预和治疗 提供指导。
研究历史与发展
研究历史
心理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 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早期研究 主要关注语言处理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系统 的理论体系。
语言障碍治疗
1 2
语言障碍评估
心理语言学对语言障碍的评估标准和方法进行研 究,为语言障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治疗方法
基于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发针对不同语 言障碍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
3
康复训练
心理语言学在语言障碍康复训练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提高康复 效果。
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
自然语言处理
01
心理语言学对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为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技
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机器翻译质量评估
02
基于心理语言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机器翻译的质量进行评
估和改进,提高机器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人机交互
03
心理语言学在人机交互领域的应用,有助于设计更符合人类语
心理语言学
语言理解
“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集中讨论的话题,其研究包括:(1)言语感知;(2)词汇提取;(3)句子加工;(4) 语篇理解。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人们是如何理解语言的。
首先,“言语感知”牵涉到“言语感知的研究手段”、“言语感知的条件”、“言语信号的产生和语音的声 学特征”、“元音和辅音的听辨”、“连续性的语音听辨”、“书面语言的感知”和“言语感知模型”共7个方面 的研究。语言感知的研究手段最早是用达得立(H.Dudley,1939)发明的“声音记录仪”(vocoder)记录和分析语 言的输出信息的。后来,制造“声音记录仪”的原理又促使“声音摄谱仪”(soundspectrogram)的出现和发展。 这是按照声音频率的分布,专门用来分析语言信号的“二战”期间的生成物。到了20世纪60、70年代,受声学语 音学和发音语音学的影响,又出现了“电子肌动记录仪”(electromyography)和“电子记波 仪”(electrokymography),分别用来记录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电压变化和说话时口、鼻腔的气流变化。当然, 最新的研究手段当属“摄影摄像技术”(cineradiography),人们用该技术记录发音的动态变化。在语言感知条 件的研究方面,“语境”是影响言语感知最为重要的条件。语言信号产生方面的研究,大都与“声学特征”、 “元音和辅音的听辨”相关。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研究,是一项以英语语言为研究对象的“音素”听辨研究。语 言感知研究的另一个领域是“书面语言理解”的研究。这牵涉到“视觉感应”、“字母辨认”、“词意确定”以 及“信息记忆”和“信息组织”等方面的探索。当然,语言感知研究最为重要的领域当属“言语感知模型”的研 究。
研究方法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在很多地方借鉴了心理学的心理测量(psychometrics)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测量知 识、能力、态度和个性的倾向。心理语言学对其所研究的对象,如语言的习得、学习和使用的心理过程所提出的 种种理论都必须经过系统的自然观察(naturalobservation)或实验方法(experimentalmethods)的验证,才能 判明其是否有效。
心理语言学
▪ 自冯特以后,出现了一大批对大脑和语言之间的 关系发生了深厚兴趣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人 类学家。
▪ 早在20世纪初,人类学家勃斯(Franz Boas,1858~1942)就预言,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 究很可能会促使一门新的学科的建立。受冯特的 影响,勃斯把研究的重心从人类行为转移到文化 现象的心理学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心理学描述板等 的研究方面。到了1938年,他出版了《原始人的 心质》(The Mind of Primitive Man),为20世纪 30年代末、40年代初“心理的语言 学”(psychological linguistics)、“心理语言 学”(psycholinguisties)和“语言心理 学”(linguistic psychology)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 继华生之后,斯金纳又在华生的研究基础之上提 出了“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1957年,斯 金纳出版的《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一书 对言语行为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尽管斯金纳的 《言语行为》后来受到了乔姆斯基的批判,但行 为主义的“刺激—反射”和“可操作性条件反射” 等的心理学理论不但影响着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 究,而且也为后来发展起来的心理语言学的研究 提供了部分的理论根据。
因此,心理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言语 的产生、言语的理解以及儿童的语言获得问题。
▪ 心理语言学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与心理学 和语言学研究既有重叠和交叉,又有其独到研究 领域的新学科,是一门综合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 重点探索人类心智本质和结构的科学。
▪ 心理语言学的诞生,基本上可归源于心理学之父 ——结构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的研究。1879年,冯特在莱比 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并 从事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1874年,他出版了 《生理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一书,探究了人类的 心质结构和意识。在冯特晚年的探索中,他很重 视语言问题的研究,发表过很多与语言心理学相 关的文章和著作。无论是后来的格式塔心理学还 是现在的心理语言学,其研究均不同程度地受到 了冯特研究的影响。
心里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三大主题: 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三大主题: 言语 “言语产生”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主要包括 言语产生”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4个方面的研究:(1)言语产生模型的数据来源;(2)言语产生 个方面的研究: 言语产生模型的数据来源; 中的语言单位;(3)言语产生过程中的言语失误;(4) 言语产 中的语言单位; 言语产生过程中的言语失误; 生模型。 生模型。
心理语言学
定义 主要研究对象 基本发展概况 基本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成果 主要价值发展前景 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1-5-30
定义: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它涉 定义: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 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 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 言系统发挥作用, 言系统发挥作用,以及为了掌握和运用这个系统应具有什么知 识和能力。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 识和能力。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个体言 语交往中的编码和译码过程。由于研究对象的特点, 语交往中的编码和译码过程。由于研究对象的特点,它与许多 学科有密切关系,除心理学和语言学外,还有信息论、 学科有密切关系,除心理学和语言学外,还有信息论、人类学 等。在方法上,它主要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 在方法上,它主要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
语言理解 : “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集中讨论的话题,其研 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集中讨论的话题, 究包括:(1)言语感知;(2)词汇提取;(3)句子加工;(4)语篇理 究包括: 言语感知; 词汇提取; 句子加工; 解。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人们是如何理解语言的。 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人们是如何理解语言的。
首先, 言语产生模型的数据来源”主要通过对“言语失误” 首先,“言语产生模型的数据来源”主要通过对“言语失误”、“言语停顿”、“言语障碍”的数据分析,研究言语产 言语停顿” 言语障碍”的数据分析, 生的过程及其影响言语产生的因素。第二, 生的过程及其影响言语产生的因素。第二,在“言语产生中的语言单位”的研究中,主要通过人们在“音素段”、“语 言语产生中的语言单位”的研究中,主要通过人们在“音素段” 音特征” 音特征”、“单词”、“词素”和“短语”5个方面的语言行为以及对言语者所表现出的“言语失误”现象的分析,研 单词” 词素” 短语” 个方面的语言行为以及对言语者所表现出的“言语失误”现象的分析, 究言语的产生过程。第三, 究言语的产生过程。第三,在“言语产生过程中的言语失误”的研究方面,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研究:(1)言语计划;(2) 言语产生过程中的言语失误”的研究方面,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研究: 言语计划; 词汇组织; 口误和言语失误的特征和起因。 言语计划”的研究方面,主要以莱施勒(Lashley,1951) 词汇组织; (3)口误和言语失误的特征和起因。在“言语计划”的研究方面,主要以莱施勒(Lashley,1951)的“词语产生 表现”和佛恩尼(Fournie)的 词语层级组织”等的研究理论为基础,专门探究语言产生模型中“言语表现” 表现”和佛恩尼(Fournie)的“词语层级组织”等的研究理论为基础,专门探究语言产生模型中“言语表现”和“言语失 误”的阶段和言语失误的预测。在“词汇组织”的研究方面,主要以弗洛姆金(Fromkin,1988)和戈莱特(Garrett,1988)有 的阶段和言语失误的预测。 词汇组织”的研究方面,主要以弗洛姆金(Fromkin,1988)和戈莱特(Garrett,1988) 关同音异义词和近似音词所造成的言语失误的论说为基础,揭示“语义替换” 关同音异义词和近似音词所造成的言语失误的论说为基础,揭示“语义替换”、“音位替换”以及“语义/音位混合” 音位替换”以及“语义/音位混合” 等现象并以此研究词汇组织的过程以及造产言语失误的原因。 等现象并以此研究词汇组织的过程以及造产言语失误的原因。在“口误”和“言语失误的特征和成因”的研究方面,主 口误” 言语失误的特征和成因”的研究方面, 要以戈莱特(Garrett,1988)和卡特勒(Curler,1980)有关“词缀” 要以戈莱特(Garrett,1988)和卡特勒(Curler,1980)有关“词缀”和“功能词”在句中“换位”现象的分析为基础,探究言 功能词”在句中“换位”现象的分析为基础, 语失误的规律、成因以及言语产生的过程。第四,对言语产生以及言语加工模型的研究,主要以弗洛姆金 (Fromkin,1971)提出的“话语生成器模型” 由戴尔(Dell,1986)提出的“扩散激活模型”和由莱沃尔特(Levelt,1989) (Fromkin,1971)提出的“话语生成器模型”、由戴尔(Dell,1986)提出的“扩散激活模型”和由莱沃尔特(Levelt,1989)提出 的“信息构成器”分别代表的“串行模型”、“并行模型”和以莱沃尔特的“信息构成模型”的研究为基础,从语音的 信息构成器”分别代表的“串行模型” 并行模型”和以莱沃尔特的“信息构成模型”的研究为基础, 辨听,到单词的提取以至到语意的联接和确认,讨论言语产生的过程以及影响言语产生的各种因素。 辨听,到单词的提取以至到语意的联接和确认,讨论言语产生的过程以及影响言语产生的各种因素。
2021心理语言学的产生、研究内容与展望范文1
2021心理语言学的产生、研究内容与展望范文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标志,人们借助语言进行日常交际、交流思想、建立社会关系等。
而人类的心理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心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拥有语言。
心理语言学作为心理学和语言学的边缘学科,以言语活动的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自然观察、实验和统计等方法,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 儿童是怎样学习语言的,人们是怎样理解语言的,语言是怎样产生的。
其中语言理解与产生属于一个领域,叫做实验心理语言学。
语言习得是另一个领域,叫做发展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自上个世纪50 年代诞生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随着对言语机制的深入探讨和对语言与人脑关系的有效研究,心理语言学产生了一次飞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神经语言学,使语言学研究有了更为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这不仅推动了理论语言学的发展,同时也对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使语言学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心理、语言教学、言语缺陷的诊断和治疗、电子计算机的语言识别等人工智能的领域。
本文简略地谈谈心理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内容以及应用方向。
二、产生与发展 1.语言的早期心理研究心理学家对语言的早期研究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冯特所发表的《民族心理学》一书,该书是以对言语的分析、对语言的本质研究为基础的。
之后,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首次把个体发展作为发展心理研究的中心,根据每日记载的其儿子头三年的语言发展的材料,于 1881 年编写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
继普莱尔之后,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夫妇又发表了《儿童语言》一书,书中详尽记录了他们三个孩子的学话实录。
1924 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他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中,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对语言学习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此期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从智力发生和发展的角度衡量语言,发表了《儿童的语言和思维》一书。
另一位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也于 1934 年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版了《语言和思维》一书,提出了内部语言问题。
心理语言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美国的学者们在1952年成立了语 言学与心理学委员会,1954年又 出版了《心理语言学: 理论和研究 问题概述》。 这标志着心理语言
学的正式诞生。
1、美国第一代的心理语言学家是在行为主义 心理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信息论的影响下 进行研究的。奥斯古德指出,语言在刺激和 反应之间能起传递作用,例如一说“狼来 了”,大家就警觉起来。但是狼真的来了人 们才怕,如果虚报过几次,即使再说“狼来 了”,人们也不怕了,可见词语和事实的作 用并不完全相同。米勒把信息论运用于语言 研究,发现词在话语中出现有一定的频率,可 用概率来表示。但是人们如何使用语言,单 靠信息论还是说明不了。
定义 主要研究对象 基本发展概况 基本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成果 主要价值发展前景 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一、定义: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 程的学科,它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 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 言系统发挥作用,以及为了掌握和运用 这个系统应具有什么知识和能力。
它是语言学和心理学跨学科研究的一门 边缘性学科。《应用语言学概论》— 于根元主编
3、现在学者们认识到,心理语言学研 究不能局限于验证某一语法模式是否 正确,而应建立自己的独立体系,于是 出现了第三代心理语言学家。他们不 赞成对言语过程作抽象的分析,而强 调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实验,借以探测 思维和交际的过程。
四、研究方法:
主要是用实验和自然观察来探讨语言行为的规律。
《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了儿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 较一致的、特定的行为表现: 字词学习: 9-12个月——第一个指示词; 意义表达: 大约在18-24个月,儿童开始将词组合在一起,出现双词话语, 如,“要饼干”等; 电报体言语:这种言语的特点是保留了正常句子中与意义表达关 系密切的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而省略掉了那些虽 然有重要的句法作用,但不是意义表达所必须的词,如介词、冠 词、助动词和量词等。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PPT课件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个体如何 理解、产生和习得语言的过 程的科学。
第1页/共27页
语言理解
➢语言理解 ➢语言的知觉 ➢内部词典 ➢句子理解和记忆 ➢语篇理解与记忆
语言产生和会话活动
谚语和语言的产生 会话互动
语言习得
•早期语言习得 •后期语言习得 •语言习得过程
各种视角下的语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2页/共27页
-----George ler
第25页/共27页
第26页/共27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7页/共27页
第23页/共27页
小 心理语言学着重研究语言知识 结:和日常语言运用所涉及的认知
过程,也关注语言运用中涉及 的社会规则和跟语言有关的大 脑机制。它在语言教学、言语 缺陷的诊断和治疗、机器翻译 等领域都有应用价值。
第24页/共27页
语言耐人寻味,尽管每个人都懂 得并使用一种特定的语言,但很 少有人意识到自己懂得的是什么。 自我意识到无意识中掌握的内容, 会给人带来无比的兴奋。
主要观点:语言来源于人类遗传结构 与环境输入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环 境,特别是语言交往环境在儿童语言 结构获得的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将儿童及其语言环境看成一个统 一的整体,这个整体是动态的,强调 儿童指向语言(CDS)的作用。
第18页/共27页
失语症患者的言语
失语症:由于特定脑区损伤而丧失语 言或理解语言之能力的症状 这些特定脑区包括管理语言产生的布若 卡氏区和管理语言理解的韦尼克区(又 称威尼克区、沃尼克区)
研究内容:两个核心问题 1.使用语言需要什么语言知识 2.日常语言的使用牵涉什么
认知过程
第3页/共27页
语言知识
1、意会知识(隐性知识) 外显知识(显性知识) 一般而言,我们的语言知识大
心理语言学
言语知觉
语言理解的第一步 研究听者如何从连续的、变化 的声学信号中感知各种语言学 单元,特别是音素
语音的声学线索 音位缺少不变(invariant)的声学 线索 缺少线性排列 协同发音
几个理论
言语知觉的动觉理论(motor theory)(Liberman, 1967) 言语知觉的目标是讲话者的发音gesture,即表征在脑中的一 致的动作命令。感知言语,就是感知讲话者的意图的gesture。 基于听觉机制的言语知觉理论 言语声音的感知与一般的听觉和知觉学习的机制相同,听者可 以从声学信号中恢复言语信息,不需要gesture知觉的中介。
第四,儿童语言
一个一岁左右的小孩如何与其母亲交流? 通常情况下,此年龄的儿童每次只能讲出仅仅一个词 语。 作为语言使用的入门者,小孩也许懂得了恰当使用语 言的一些规则,至少是讲不出来而内心明白。 另外小孩的语言中没有封闭词(如介词、连词等), 而偏爱开放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这种现 象表明,小孩对这两种语法类别已有直观理解。
研究的焦点 对音位的恒常的声学线索的搜索 言语知觉的心理机制 言语知觉的神经机制 辅音发音部位线索
词汇识别
听觉词汇识别(spoken word recognition)
视觉词汇识别(visual word recognition)
听觉词汇识别Cohort模型(Marlsen-Wilson, 1987) 第一个阶段,对输入信息进行听觉语音分析,激活一群可供选择的单词,即初始词群; 第二阶段,当语音信息继续,仍然符合语音输入的词的激活水平增加,而不符合语音 输入的词的激活水平下降,直到选中群中的一个词; 最后,把选中的词整合到当前语义和句法情境中。 跨通道语义启动范式 首先通过耳机给被试呈现语音信息,在耳机中语音消失的瞬间,计算机屏幕上会出现 一个刺激,要求被试对视觉刺激进行词汇判断。 给被试呈现的听觉刺激有两种,片段语音信息(如/kpt/)和整词信息(如captain), 片段语音信息/kpt/与captain、captive等有语音联系,而captain、captive又分别和ship、 guard有语义联系。 结果发现,当给被试听觉呈现片段信息——/kpt/ 时,在对随后视觉呈现的ship和 guard做词汇判断时,都会有显著的启动效应。而当听觉刺激以整词形式呈现时,只 有ship被启动。表明在词汇通达的初期,语义信息已经被激活。 Cohort 模型强调听觉语言的时序性,认为词首信息在整个识别加工中起非常重要的作 用,听觉词汇的识别过程实际上就是自下而上的输入信息与心理词典表征之间的一种 精确匹配。
心理语言学
Psycholinguistics
主讲:陈向阳
《心理语言学》参考书目
1 、 [ 美 ] Timothy B. Jay 著 . 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 . 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桂诗春著.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上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3 、 [ 美 ] David W. Carroll 著 . Psychology of Language . 北京: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50年代之后,以学习理论为代表的心理 学、以Bloomfield 和Harris的分布主义 研究方法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 信息论共同致力于心理语言学的研究。
(三)重要的进展:1960~1970
Chomsky 的研究,其贡献主要有: 1.语言理论应该解释人们对自己语言的 隐含的知识,即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而不是去说明一些记录下 来的话语语料的规则。语言学应该看成 是“理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所 以他的著作的中心思想是讨论语言使用 中的“创造性”。
1951年在美国Cornell大学召开了一次语言学 家和心理学家参加的会议,讨论心理语言学的 研究领域。 1953年在美国Indiana大学召开了第一次心理 语言学的学术会议,1954年出版该次会议的论 文集:《心理语言学:理论和研究问题的概观》 (Psycholinguistics :A Survey of Theory and Research Problems),这标志着心理语言 学的诞生。
如果要发某一个声音,需要调协喉部和 口腔的动作,大脑发到喉部的神经信息 就应该略早一点。神经语言学家认为大 脑言语中枢的这种精密结构也是人类长 期进化的结果。
《心理语言学》课件
思维对语言的影响
思维驱动语言表达
人们通过思维对事物进行认知、分析和判断, 进而形成语言表达的内容。
思维决定语言表达方式
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影响人们对同一种事物的表 达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
思维创新语言
随着思维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新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 不断涌现。
语言与思维的相互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03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语言为人类提供了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使得思维 能够被记录、传递和共享。
语言塑造思维方式
语言的结构、语法和词汇会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 式,从而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语言限制思维广度
语言的有限性决定了人们思维的边界,限制了人们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
长期记忆
长期记忆是储存和提取长期语言知识的关键,包括词汇、语法规 则、句型等。
记忆与学习
语言记忆与语言学习密切相关,良好的记忆能力有助于提高语言 学习的效果。
语言理解
词汇理解
词汇理解是对词汇意义的获取和 加工,包括对词义、词性、词组 搭配等的理解。
句子理解
句子理解是对句子意义的获取和 加工,包括对语法结构、语义关 系、语境信息的理解。
心理语言学
目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心理语言学概述 • 语言认知过程 •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 语言习得与发展 • 语言障碍与治疗 • 心理语言学的应用
01
心理语言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心理过程的 学科,主要探讨语言与认知、情感、 动机等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特点
心理语言学关注语言使用中的心理过 程,包括语言的感知、记忆、理解、 产生等,强调语言与思维、认知的相 互作用。
第十四讲 心理语言学
? 语音的声学线索 ? 音位缺少不变(invariant)的
声学线索 ? 缺少线性排列 ? 协同发音
几个理论
? 言语知觉的动觉理论(motor theory)(Liberman, 1967) ? 言语知觉的目标是讲话者的发音gesture,即表征在脑中的
? Cohort 模型强调听觉语言的时序性,认为词首信息在整个识别加工中起非常重要 的作用,听觉词汇的识别过程实际上就是自下而上的输入信息与心理词典表征之 间的一种精确匹配。
? 视觉词汇识别
? 直通理论(direct-access hypothesis):词的意义可直接由 词形信息获得,语音的提取是词义通达后的附加过程(Taft, 1998)。
? 汉字识别的情况 ? 陈宝国,彭聃龄 (2001,2003) ? 采用基于语义的启动范畴判断作业 (要求被试判断目标字是否表示动物名
称)和采用基于语音的启动范畴作业 (要求被试判断目标字的读音是否为 “yi”进) 行研究。
? 实验分别考察了高频、低频汉字的形、音、义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实 验项目包括四种类型:形似字对、音同字对、义近字对、无关字对。各 种字对中,第一个字为启动字,第二个字为目标字。
? 语音中介理论(phonology mediation hypothesis):词义的 获得需要先把词形信息转换成语音,由语音激活词的意义, 因此语音信息起到一种重要的中介作用(Berent & Perfetti, 1995)。
? 双通道理论(dual-access hypothesis):词形通达词义和由 词形通达语音再通达词义的两条通路同时存在,哪条通路 起作用取决于词的频率和类型等因素(Colthea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78, 1980)。
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
Sound goes from speaker's mouth to hearer's ear [auditory system] Speech is decoded into linguistic form Linguistic form is decoded into meaning
Models of Producion
the basic loop occurring in the creation of language consists of Message Encode Message into linguistic form Encode Linguistic Form into speech [motor system]
Minimal Attachment theory(最小接触理 论)解释了人们为了提高效率,起初会 去构建最为简单(或最不复杂)的句子 结构。
Discourse/text interpretation话语/语篇理 解 话语或语篇作为一种语境,影响着句子与单词 层面的解释,并且暗示着在某个方向上对可 有的词或词组的解释。在试图理解句子时, 人们经常使用句子中本身并不直接包含的信 息——语境信息。——
一,language production
In linguistics, language production is the production of spoken or written language. It describes all of the stages between having a concept, and translating that concept into linguistic form
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三个主要方 面
第10章_心理语言学
一、语言产生
(一) 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3、词汇产生模型 微弱的语义中介干扰效应(0.05<p<o.10) 支持语义与语音交互作用理论: 词条层的激活信息向音位层的传递过程是 瀑布式的,与目标词语义相关的词从上到 下像瀑布一样都得到激活,同时传递他们 对应的音位表征。
实验心理学
第十章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如何获得、理解 和生成语言,以及语言功能认知系统关系的 心理学分支。它从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的角 度来研究人类的语言活动特点。
实验心理学
【学科的多元化】
心理语言学研究是跨学科的,吸收和 采纳了语言学、社会学、生理学、计算机 科学等许多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实验心理学
(一)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1、储存的语言信息 记忆中储存的语言信息:语义、语音模式、 词汇形式、句法信息。
一、语言产生
1、储存的语言信息
研究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 观察法:言语失误
舌尖现象(TOT) (语义和句法可能先于语音的提取)
实验心理学
一、语言产生
1、储存的语言信息 实验法: (1)图画命名
一、语言产生
(二)整合储存的信息 1、从认知到句法:语法编码(语义和语法) 2、从句法到语音:音韵的编码(语音)
实验心理学
二、语言理解
语言理解是指人们根据听觉或视觉的输入 信息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地过程。 (一)词汇理解 (二)语句理解 (三)篇章理解
实验心理学
二、语言理解
(一)词汇理解 1、视觉词汇理解
二、语言理解
(二)语句理解 ERP技术:极高的时间分辨率 结果表明:早期的句法加工早于语义加工, 且能够影响随后的语义加工。 眼动测量技术:较高的生态效度 结果表明:被试会直接即时利用词汇知识指 导语法分析
心理语言学共45页
案例1、花6年时间才教会一个小黑猩猩发出4个像英语的声音。 说明猿类的发音器官没有说人类语言的生物基础。
案例2(多案例组合)、教黑猩猩学美国手势语。结果—— 1)黑 猩猩都能习得符号(signs);2)黑猩猩还有组合符号的能力;3) 黑猩猩有教同伴或后代学美国手势语的趋势(可能)。
更为复杂的是和发音器官相连的神经系统。神经语言学家认为 大脑语言中枢的这种精密结构也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人类语言能力的发展
Q:语言能力是否是人类独有?如何能说明这一问题? 回答这一问题需(可)从两方面考察:A、看看儿童在没有 任何语言输入的情况下,能否依靠天生的能力来创造某种语 言系统?B、看看能否教一些大脑缺乏语言专门化功能的物 种(如猿类)学会人类的语言?
二、语言能力的遗传性
围绕语言能力遗传性这一问题存在的几种观点: 1)环境决定论; 2)天生论
第三种(较可信的)观点——相互作用论:小孩生来不一定 具有某种语法、语音、语义的范畴或规则,但却具有某种组 织经验的潜在能力,以发现、了解和产生符号,并用之于交 际。这种潜在的能力是天生的,但只有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中才能得到发挥。
突破:通过6个聋孩(其父母均有听觉)发明手势语的案例, 鲜明地说明了语言能力是如何独立发展的。——这些聋孩的父 母都不相信(不清楚)手势语的用途,因此这些聋孩所用的语 言都不是来自其父母,也不属于正常的听说系统。但是他们每 人都发明了一种手势语,而且从内容到结构都经历了相同的发 展路线。 这些儿童的语言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和能说话的儿童、 学美国手势语的聋哑儿童所经历的相同:先是单词话语,然后 双词话语,然后才是更复杂的句子。
B、同时也丰富了我们对语言习得的研讨。如果儿童习得 语言是受专门的大脑机制所决定的,那么那些缺乏这种语 言机制的物种(如非人类的灵长目动物)能够有多少语言? 这个问题也就不辩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