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3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
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一种被人们所接受的,用做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具有价值储藏作用的商品或者法定的凭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的价值形式。其中,被表现的商品处在相对价值形式的位置,主动地要表现价值;表现的商品处于等价形式的位置,起被动的作用。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对立统一关系。二者的统一表现在:两者互相依存,少了一方就不能成为价值形式。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在同一价值关系表现中,处于等式两边的商品不能同时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又处于等价形式。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上,一种商品的价值已不是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而是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这样,商品的价值本身才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与简单价值形式相比较,扩大的价值形式价值表现的范围扩大,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就商品全体来说,其价值仍然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表现。
(3)一般价值形式
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从许多商品中分离出公认的一般等价物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交换中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这一商品来表现,从而使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为一般价值形式。
从扩大价值形式过渡到一般价值形式是一次质变。在一般价值形式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一种分离出来的商品来表现,因此,它们的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的这种性质便充分地表现出来。
(4)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是指用某种商品(主要是金)固定地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和一般价值形式所不同的只是黄金处于固定地充当其他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地位,它排除了一切其他商品而取得了单独表现价值和抽象劳动以及直接代表社会劳动的独占权。
2.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它和一般商品一样是实在的商品体,
具有一般商品的特性;货币又是一种特殊商品,它是一切商品共同的价值表现材料,执行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3.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表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货币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货币在执行此职能时,可以是观念的货币。
(2)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
(3)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既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也不能是价值符号,而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4)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货币用作偿还赊购欠款时,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5)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是在前几个职能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当商品流通越出国界产生国际贸易关系后,货币便在世界经济关系中发挥作用。
二、货币的形式
1.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化
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化是由货币形式的内在矛盾决定的,与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也是分不开的。从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来看,商品价值观念地表现在一个金量上,这个金量则由纸象征地可感觉地体现出来。纸币只有代表金量,才成为价值符号;从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职能来看,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
2.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指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从形式上,信用货币也是一种纸质货币,包括:
(1)由银行信用产生的各种信用凭证,如支票、汇票、期票、存款货币等。
(2)银行券。银行券是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发行银行发行的用以代替商业票据的银行票据。现代国家的主要货币形式是由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的不能兑现的信用货币。
(3)存款货币。存款货币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
(4)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指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
(5)其他信用货币。
3.外汇
(1)外汇的含义
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包括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
①外汇的动态含义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以便清偿国际间的
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活动。
②外汇的静态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静态含义的外汇具有两个本质特征:第一,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第二,所表示的资产必须具有可兑换性。
(2)汇率
汇率是指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率,其本质是一种价格。
(3)影响汇率变动的经济因素
①国际收支状况。
②一国物价水平。
③国际间利率的差距。
④一国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
⑤外汇储备。
⑥财政状况。
(4)汇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①当一国的汇率上浮时,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国民收入将会随之减少。
②如果一国的汇率上浮,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这样,国内生产特别是工业生产的发展必然受阻,从而国内就业量就会减少。
③一般而言,汇率上浮的国家,其利率水平偏高;汇率下浮的国家,其利率水平偏低。
④若一国汇率上浮,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便会下降,进而带动国内用进口原料生产的本国商品的价格下跌;而且,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将上升,致使部分出口商品转而内销,进一步促使国内的物价下降。
⑤本币的升值或贬值最终会减少或增加本国的外汇储备。
⑥汇率变化对国际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有很大影响。本币汇率下跌导致资本外流。反之,如果本币汇率上升导致资本流入。
三、货币流通量
1.货币的层次
(1)货币层次划分
随着信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货币范围不断扩展,出现了M0、M1、M2、M3、M4……边界不同的货币层次。
M0=现金(纸币和硬币)
M1=M0+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公司债券、人寿保单等)
(2)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依据
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依据是货币的流动性。在上述的货币层次划分中,随着货币层次的提高,其流动性呈递减态势。
(3)狭义货币
通常把M0和M1称为狭义货币,或称为交易货币,即主要是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货币。狭义货币作为现实经济活动中购买能力或支付能力的载体,体现着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货币供给量,对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很大的影响。
(4)广义货币
通常把M2、M3、M4……称为广义货币,是对货币外延的扩大。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币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