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格
心
理
学
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是研究由经验引起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一种学习理论。它强调机体对当前情
境的理解,然而人和动物具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力。
1简介
认知学派把人的心理功能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认知心理学重视心理内部过程的研究,并以改变来访者的适应不良性认知为根本目标,认为认知歪曲是引起情绪不良和非适应行
为的根本原因,一旦认知歪曲得到改变或矫正,情感和行为障碍就会相应好转。
认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贝克等提出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他认为:"心理问题"不一定
都是由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产生,相反,它可以从平常的事件中产生,例如错误的
学习,依据片面的或不正确的信息作出错误的推论,以及象不能妥善地区分现实与理想之
间的差别等等。他提出,每个人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身认识世界、处世的方
式和方法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内心的体验和反应。
2详细内容
在学习理论中,与S-R理论相对立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一般称为认知理论。它原来是建立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在这种意义上也被称为“场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托
尔曼,其理论要点集中在1932年发表的《动物和人的有目的的行为》(Purposive behavior of animals and m- en)中。行为作为显见(molar)的行为是可以被理解的,它
是有目的性的,是根据环境中的目标和导致这一目标的手段之间的关系的认知而来的。所
谓认知,并不是个别的感知和部分的知觉,而是对含有格式塔心理学所说的形态知觉这种
更大的整体的认识。它也包括对象间的相互关系和意义关系,是在对对象间的手段-目的关
系(means-end relation)的期待(means-end expectation)这一形态上成
立的。如果把对动物具有重要意义的对象称为意义体,那么作为手段的那些对象就被称为
符号(sign)。在这二者之间,由于经验的作用形成赋予意义的手段-目的关系,把这种形
成了的整体称为符号完形(sign-gestalt)。所谓学习,并不象赫尔所说的那样是由S-R结
合而成,而是这种符号完形的形成。所以,认知理论也被称为符号完形理论。通过学习,
动物去制作对其木身具有意义的某种环境认知地图。因此,学习过程也可以说是这种认知
地图的形成过程。托尔曼在把行为作为心理学的对象这一点上虽然是行为主义者,但就对
学习这一心理学现象的解释来看,是与赫尔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二者间长期进行了不断的
论争。
3理论核心
原理
格式塔派关于学习的认知理论的核心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即知觉的动力原理和学习的
动力原理是一致的。知觉结构中的动力关系由不平衡达到平衡,由紧张达到不紧张的结束,这就意味着对问题情境有了新的看法,从而将问题解决了。这一原理的着重点在于知觉结
构的组织、意义和理解,也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创造性思维的实验
韦特海默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实验就是用以表明同一原理应用于人类的学习。他先教
会一个儿童计算长方形面积的算式,然后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让儿童计算这个图
形的面积(图2)。儿童初看这图形的两端,说:“不行”,因为两端是斜线,不像长方形两端
的直线。她看了一会儿,看出了图形一端多余的东西正是另一端缺少的东西。于是她将图
形拦腰剪断,将左方拼到右方,果然成了长方形,就能用她学会的算式来计算这图形的面积了。格式塔的学习原理用于教学,其要点在于教师要善于安排教材或提问,把关键性的东
西放在较为突出的地位,但并不完全显露,以便让学生经过努力自己掌握问题;问题的难
度还可逐步加深。勒温的整体观点和动力观点和正统的格式塔派相一致,被认为是格式塔
派的一个分支。
特点
他的特点是用拓扑学的术语来描述行为,使他的原理更为具体、形象化,所以他的理
论称为拓扑心理学。他更强调心理场中的力学,所以他的理论又称为场论。他的一个重要
概念是“生活空间”。这里所说的空间不是物理的而是心理的空间。生活空间是在一定时刻
内支配个体行为的全部事实。生活空间有两极,以个人为一极,以个人的心理环境为另一极,两极各自有其组织结构,勒温称之为分化,两极的组织结构彼此息息相关,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生活空间就代表这全部的相互关系(图3)。个人内部的组织结构是由一定的需
要形成的张力系统。心理环境分为许多区域,其中每一事物对个人来说都具有一定的诱发力,或是正的诱发力(吸引力),或是负的诱发力(排拒力)。这些诱发力结合起来支配
着个人的知觉结构,反过来,知觉结构也能改变这些诱发力。行为是受诱发力支配的。环境
中事物的诱发力就是由个人的需要和欲望投射出来的产品,因此,需要和欲望在勒温的理论
中占重要地位,使知觉结构更含有动力作用。心理场中的各种诱发力可以是彼此协调的,
也可以是互相冲突的。各种诱发力结合而成的力称作合力,个体的行为是由合力所决定的。
勒温的所谓行为,可以指个人在环境“区域”中位置的移动,也可以指个人对环境的认知结构
的改变(通向目标的途径变得明显起来),还可以指个人内部张力系统的变动。这些变动
就是学习的结果。
4学科理论
社会心理学的认知理论
认知失调论
认知不和谐有的心理学家又称之为认知失调论。它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
是态度和认知研究范畴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认知不和谐(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费斯廷格在1957年提出来的。他以认知元素为基本单位(认知元素指有关环境、个人及个人行为的任何认识、意见及信念),将两个单位的关系区分为协调(和谐)、不协调(不和谐)和不
相关三种。简言之,认知不和调(不协调)就是指两种认识上的不一致而导致出紧张心理
状态,产生动机冲突。这种不和谐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1)认知对个体的重要性程度。(2)与某一不平衡的特殊问题有关的认知与总认知所占的比例。费斯廷格假定,当认知
间的不和谐程度增加时,个人所感受到要改变这种状况的心理压力也就愈来愈大。如果得
不到解决,就必然导致人格失常与离轨行为。导致认知不和谐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认
知体系的成分,即客观存在与主体认识是否相一致成分。(2)改变不和谐成分使之相互
之间不再出现矛盾,或是减少这种不和谐成分的重要作用。(3)纠正两个对立认知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