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乔艳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乔艳芳
发表时间:2013-06-07T16:07:35.233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乔艳芳
[导读] 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专业判断力,使英语教师更加专业化。
乔艳芳河北省故城县河北郑口中学
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推广推动了外语教学朝着素质化教学方面迈进。促进了中小学的外语的研究水平,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在观念、方法和手段有较大突破的英语教师,开创了21世纪英语教学的新局面。
一、教师方面:
1.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迎接新的挑战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有多重的人文与社会意义”。从这里可以看出,新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首先,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广泛的反思性教学实际上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对业务不断提高、对自我不断发展,以促进教师发展朝终身化方向发展。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愿望、有益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专业判断力,使英语教师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那么受益的学生就远不只一堂课、一个班级。
其次要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教后感,有规律地反思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还要经常分析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创新,把学生的需要与长期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一旦养成终身的自我评估习惯,教师将不断地挑战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把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和赋予课堂教学以活力当作自己的责任。
3.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学要面对每一个学生,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态度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措施。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而每一个学生对英语的需求不同,在学习成绩的体现上也不同。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达到同一基本目标,教师要组织好课堂的各个环节,要设计好各种活动,要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我们要建立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理念。
4.要建立多元化与多样性的评价体系。
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有多种方式,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日常家庭作业评定,课外活动参与点评,学习效果自评,平时检测等。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及阶段性发展水平是有一定差异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二、教学策略的转变:
1.充分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并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八级目标总体描述中明确要求:“能有效利用网络等多种教育资源获取和处理信息,并根据需要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在学习策略目标资源策略的描述中要求,“能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或电视等多渠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和材料”等。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效率,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因为先进的教育技术在挖掘人的潜力,培养现代化人才,从宏观上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高中英语课本中,出现了许多国外的地名,这些地名对于有些教师来说,都是很陌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利用网络,通过互联网了解这些国家及其风俗习惯,这样更加有利于我们英语的学习。
2.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的知识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除了课堂的英语教学之外,还应尽可能地开设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多接触英语,可以通过视听、听和读等方式,多给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如让学生学唱英文歌曲、欣赏英语电影、听专家讲座以及和英美国家的中学生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努力创设英语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在课堂内外为学生创造一个听、说、视、嗅、触的双语环境,营造一个学习双语的环境氛围。学生们在这种环境氛围里学习外语,感觉学习外语真实自然,并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量接触和实践所学的语言,增加了练习的“量”,提高了学习的“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学起来轻松,用起来自然,学用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3.优化资源活用教材
教材是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造与开发。许多英语教师都反映教材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教法出新,对新教材的把握有很大的困难,甚至极可能完不成教学内容。这是因为过去在我国实施单一的课程和单一的教材的时期,不少外语教师把教材当成“圣经”,不敢增删,盲目遵循其规定的教法,不敢越雷池一步。《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教材要进行适当的、有科学性的补充和删减,或者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或是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及调整教学顺序等。新教材的编者龚亚夫先生也说过,“教材上有的并不一定要全部教;教的并不要求全教会;会的并不要求全部考”。所以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一定要根据自身以及学生实际,“合理增减,活用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材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4.课外广泛阅读,进一步拓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精神。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外广泛地涉猎,不断扩大接触英语国家文化的范围,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难度适宜,题材广泛且使学生感兴趣的报纸、书籍。如Crazy English(疯狂英语)、The 21st Century(21世纪报)、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