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课件》讲课教案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课件》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c5f69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0.png)
物质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将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各 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
物质鉴别
通过实验手段,鉴别不同 物质,掌握物质鉴别的原 理和方法。
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
化学反应
探究化学反应的原理、条 件、速率和能量变化,理 解反应机理和反应方向。
化学平衡
研究化学平衡的建立、移 动和影响因素,理解平衡 常数和平衡移动原理。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科 学探究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 • 化学实验中的科学探究 • 科学探究在化学中的应用 • 科学探究的实践与案例分析 • 科学探究的拓展与提高
01 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
科学探究的定义
科学探究
是指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实验、调查 和文献研究等方法,获取科学数据和 信息,并对其进行解释、分析和总结 ,以揭示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实施实验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收集数据和信息。
得出结论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结 论或解释,并评估其可靠性和 有效性。
02 化学实验中的科学探究
化学实验的目的
验证化学原理
通过实验验证课堂上所 学的化学原理,加深对
知识的理解。
探索化学现象
借助实验探索化学现象 ,发现新的问题和规律
。
解决实际问题
交流与分享
鼓励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交流实验结果,促进知识共享和共同进 步。
倾听与尊重
教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术 氛围。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与环保意识
安全操作规程
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确保学生掌握安全操作规程,预防意外事 故。
环保意识培养
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的环保问题,提倡绿色化学理念,减少实 验废弃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初三化学复习专题讲座如何复习科学探究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初三化学复习专题讲座如何复习科学探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4dd5fd360cba1aa811da60.png)
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不能向待测物质中直接加入试剂,而只应当取少量试
样进行检验。如被检验物质是固态,而检验时又需要 用溶液时,应先取少量试样用蒸馏水溶解配成溶液后, 再进行检验。
不能把要检验的物质当作已知物来叙述实验现象。 对几种待测物质要进行并列实验时,每进行一次实验,
都要另取新溶液,避免已加试剂的干扰,或需考虑选择 合适的试剂分步进行实验,以排除某种离子的存在对别 的离子存在的干扰.
例题导航
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uSO4、Na2CO3、BaCl2、KNO3、Na2SO4、 CaCl2、FeCl3中的一种或者是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1)将该白色粉末溶于足量的水中搅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2)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放出大量的气泡。 (3)向(1)中的无色滤液中加入硝酸银和足量稀硝酸,产生了白色沉淀。 试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Na2CO3、BaCl2 、Na2SO4 一定没有 CuSO4、 FeCl3 可能有
pH试纸
8.常见事故的处理 浓酸、碱----强腐蚀性 试管炸裂—冷热不均 液体溅出伤人—蒸发时错误操作及稀释浓硫酸时 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要用湿抹布盖灭,不能 用水泼灭 误服铜盐、汞盐等重金属盐,要立即喝豆浆、 牛奶或鸡蛋清解毒 9.某些定量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量筒、天平、pH试纸读数;一定质量分数溶 液的配制
a.水中通入HCl气体 ②证明盐酸中发 后滴入石蕊试液变 生HCl=H++Cl红 所以溶液才有酸 b.HCl气体通入干燥 性 的石蕊试纸不变色 a.钠放入硫酸铜溶 液中,有气体和蓝 色沉淀产生 ③证明金属与盐 b.铜丝插入硝酸银 溶液反应的条件 溶液,红色金属上 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836f4ecc175527072208c2.png)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2.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3.学会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4.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教学重点: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教学难点: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例题讲解例1:如图下列装置为实验室用来制备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1)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②发生装置是(填序号);理由是③使用该装置的注意事项之一是④使用该装置还可完成的另一个实验,用化学方程式回答(2)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收集装置为(填序号)②能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必须具备的物理性质是③如何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简述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④假若二氧化碳气体始终不能收集满,除装置漏气外,还可能的一种原因是例2: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猜想】猜想一:全部是NaOH;猜想二:全部是Na2CO3;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1】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固体样品中加水溶解,再滴入无色酚酞显红色。
请分析此实验的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2】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固体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气泡产生,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3】为了进一步验证你的结论,如何进行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4】某兴趣小组对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提纯,设计了如下操作流程。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学案 科学探究(1).doc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学案 科学探究(1).doc](https://img.taocdn.com/s3/m/97d6af11f7ec4afe04a1df6a.png)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学案第一轮标题:科学操究(1)一、目标解读:1、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反思评价、交流讨论2、会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以及几个重要实验。
3、会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4、会根据某些物质的性质进行物质的简易鉴别;二、知识要点(一)化学之旅1.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2.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反思评价、交流讨论七个基本环节O(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及注意事项。
2.药品的取用(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更。
%1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固体只要 O%1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不要,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夹取。
【一横二放(口)三慢竖】%1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或纸槽)取用。
【--横二送(底)三竖】(3)液体药品的取用①胶头滴管:“悬垂” ②瓶塞,标签,瓶口紧贴试管曰3.量筒的使用:正确读数:视线面,俯视读数偏,仰视读数偏。
4.酒精灯的使用:(1)外焰、内焰、焰心。
(2)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燃烧匙、皆增。
可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
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水槽。
(3)先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分加热,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4)使用试管夹时,从底部往上夹,手握长柄。
(5)仪器外壁擦干5.玻璃仪器的洗涤6.仪器的连接三、典例分析例 1.仔细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常常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现象。
某同学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瑚和水)燃烧的火焰上方,杯壁上出现水珠,一会儿火焰逐渐微弱,移开烧杯后火焰又恢复正常。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专题五 科学探究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专题五 科学探究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a59edc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f.png)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专题五科学探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3.能够通过科学实验来验证化学知识;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3.科学实验与化学知识的关系。
难点1.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培养;2.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科学探究,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来验证和验证化学知识的正确性。
”探究活动(20分钟)1.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化学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2.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讨论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形成初步的猜想。
3.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
4.学生记录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知识讲解(15分钟)1.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讲解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结果的原因。
2.教师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强调观察、实验、分析和验证的重要性。
3.教师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如安全规范、实验仪器的使用等。
实践应用(15分钟)1.学生根据所学的科学探究方法,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实验设计。
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
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并与课堂讲解的知识进行对比。
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以下方面的评价:1.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对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能力;3.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对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5.对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
五、课后作业1.教师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包括思考题、实验设计等。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科学探究 课件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科学探究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6599db0c22590102029d78.png)
【小结】
《每事问》
——陶行知 1924年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22
【拓展延伸一】
如右图所示,小明将 单因子的变量原 两根含硫火柴点燃后 则: 当对某个实 迅速伸入烧杯 B中,片 验的影响,有很 刻后取出火柴,振荡烧 杯 A,观察到高锰酸钾 多的因素时。实 溶液褪色。小明认为 验正是要人为控 是火柴燃烧生成的二 制条件,使众多 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 液褪色。小红认为这 变量中,只能有 个实验还不足以说明 一个因素是变量 褪色原因,应补做一 ,其余几个是一 个实验。 想一想: 燃烧的 燃烧的 产物有 产物有 CO2、 哪些物 SO2、 H 质? 2O 等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单质一定由一种元素组 成,而一种元素组成的 物质一定是单质吗? 为什么CO2与CO的组成元 素完全相同,但化学性 质却相差很大? 生活中常见到少量的水 泼洒到很旺的炉火上, 火焰会窜出很高,这是 为什么? 你对这些问题的解释 发现问题的途径 一种元素组成的物 从逆向思考中发 质可能是单质,也 现问题 可能是混合物。 在“ 归纳总结” 由于CO2与CO的分子 中发现问题 结构不同 从“ 实际生活” 由于水与灼热的碳 反应生成H2和CO两种 中发现问题 可燃性气体。
初三化学(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5)解释与结论 (6)反思与评价等
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敢于质疑”、“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方面的至理名言 1.“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 “我没有什么特殊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追究 问题罢了。” ——爱因斯坦 2.“学生最主要的就是学会提问,否则将来就做 不好第一流的工作。” ——李政道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ppt课件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abb1c752d380eb63946d92.png)
同样的结论,另一位同学认为不可以,理由是:CaCl2溶液
和NaOH溶液相混合也会出现白__色__沉__淀__,因为Ca(OH)2是
微__溶__于__水__的__物__质___。
精品课件
6
【方法指导】
【猜想假设】针对物质变质问题提出猜想时,在了解变
质本质的前提下可从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三
个方面入手。如针对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问题的探
氢气,因此产生的气体是氢气,②正确。(2)钠放入氯化
镁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
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因此推测
固体A是Mg(OH)2,结合“取A加入过量稀盐酸,A全部 溶解,无气泡产生”,确定A是Mg(OH)2。【猜想】氯化 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二者不
物过滤,得固体A和滤液B。
【查阅资料】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②MgCl2溶液呈酸性。 【分析与思考】小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对产生的气体和
固体A进行判断:
(1)产生的气体是__②__ (填序号)。
①CO2
②H2
③Cl2
精品课件
22
(2)取A加入过量稀盐酸,A全部溶解,无气泡产生,则A 的化学式是___M__g_(O__H_)。2
究。
(1)首先确定变质本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空气
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原理分别为:2NaOH+CO2
Na2CO3+H2O、Ca(OH)2+CO2
CaCO3↓+H2O。
(2)确定成分
没有变质→原样品,即NaOH[或Ca(OH)2]
精品课件
7
部分变质→原样品和变质生成的物质,即NaOH 和Na2CO3 [或Ca(OH)2和CaCO3] 全部变质→变质后生成的物质,即Na2CO3(或CaCO3) 【实验探究】验证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是否变质的方法详
九年级化学科学探究复习专题 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科学探究复习专题 教学设计及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8e1b653cc17552707220871.png)
九年级化学科学探究复习专题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一、设计思路(一)、教学对象分析:科学探究重点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对科学探究方法和意义的理解。
试题有适当的开放性,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结合与物理学相关的自然、社会、生活总的事实现象等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科学探究是通过“做”来学习,强化学生的过程体验,这与传统的“读化学”“听化学”截然不同。
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科学探究是中考中必考的题型,这类题型往往题干较长,要求学生有筛选信息的能力。
同时实验探究题考察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
因此也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题型。
(二)、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了解科学探究的题型,科学探究中注意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查阅资料,获取相关信息并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2、培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自主独立地进行探究,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与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分析本案例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和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
结合2015年陕西《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化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难点:1、学习收集、整合信息的方法。
2、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可做指导,如:帮助学生设计方案,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建议他们对某些问题进行解释或讨论或变换实验方法,并指导学生用文字或图表表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初三化学复习科学探究题专题PPT课件
![初三化学复习科学探究题专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0cb50a77232f60ddcca1c5.png)
例4:同学们欲通过实验探究铝、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大家预先约定:只用一支试管,只取一次盐酸,完成 实验探究并得出结论。甲同学选用铜丝、铁丝、铝丝 和盐酸四种物质,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方案。 (1)请你帮助甲同学完善下表中的探究方案。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① 向盛有少量盐酸的试管中插入铁丝,充分反应 有_____________
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
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猜想】甲:可能是酚酞变质的缘故;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大小有关。
【查阅资料】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理论分析】
蛋壳 盐酸 充分反应 反应剩余物 过滤洗涤
[设计方案]根据你的猜想,任选下列实验用品,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用品:10%的稀硫酸、30%的稀硫酸、相同大小的铝片 (若干)、氯化钠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镊子、药匙、砂纸
10
操作步骤 (用图示说明或文字叙 述均可)
可能观察到的实 验现象
相应的结论
(请在考试结束后,到化学实验室实施你的设计方案,验证 你的猜想。) [评价与反思]通过这次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或感受是:
3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
▪ 我们已经知道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 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科学探究的能力却 不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初中化学课程中 的科学探究不同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 探究本身作为初中化学课程重要的学习内 容。也就说,在初中化学课程中我们进行 科学探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学 习化学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学习科学探 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化学实验—科学探究课件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化学实验—科学探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534cd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9.png)
+ 浓H2SO4 △
CuSO4
不环保
(Cu+2H2SO4(浓)==△CuSO4 + SO2↑+ 2H2O)
小结3:
学会合理 反思评价
操作是否正确和简便 原理是否正确 是否环保、经济、安全 方案是否可行 实验现象是否明显
归纳与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 收获?
归纳与总结
一.学会合理猜想
根据:
元素守恒、物质的组成、 性质,反应物过量、共 存、分类、定量等
(包括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1.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这瓶
无色溶液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化学兴趣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盐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该无色溶液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
中的某一种溶液。
Na2CO3 NaHCO3 NaCl Na2SO4 NaNO3
(三)实验探究的解题思 路:
1、认真读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2、找出题目中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
3、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 题。
探究活动一:学会合理猜想
1、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
有两种可能:①是
,②是CaCl2.
【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
(2)【设计实验】分组设计实验方案,不同小组互相评价对方的方案:
中考化学“科学探究”专题复习(教案新部编本)
![中考化学“科学探究”专题复习(教案新部编本)](https://img.taocdn.com/s3/m/7ab57c6f647d27284b735180.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中考化学“科学探究”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3.复习和巩固基本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活动”,学生自主独立地进行探究,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与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科学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持续的兴趣,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2.通过一些“活动”,培养了学生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针对实际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2. 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PPt课件、学案、实验仪器及药品: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药匙、食品袋中的干燥剂---生石灰、酚酞、稀盐酸、装水的洗瓶。
教学过程请同学们面对上述说明和干燥剂的说明书,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猜想?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提问: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你的猜想是?布置任务:请大家根据你的猜想和利用老师给你们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提醒:时间为3分钟,先小组内交流,若实在有困难可小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并完善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小组上台进行实验操作展示实验成果。
观看并指出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失误之处以及评价所下的结论是否正确。
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增强合作意识。
该探究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干燥剂主要成份:生石灰注意:切勿入口【活动三】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
2024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讲评课件
![2024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讲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afb93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4.png)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微溶
【推断预测】 根据以上溶解性表推测水垢中还可能含有 或_ _______。
【解题思路】根据题给物质的溶解性表,可知 和 都是微溶物(结论依据),故推测水垢中还可能含有 或 。【进行实验】 来自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①和②。向试管①中通入
由上述分析可知, 碳酸钙完全反应生成 二氧化碳, 碳酸镁完全反应约生成 二氧化碳,而题中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说明白色固体的成分是 、 。
任务三:井水的合理利用
【小组交流】① 有些井水硬度比较高,常年饮用,易患肾结石,所以饮用井水前应将其______,既可降低硬度还可杀灭水中的细菌。
无白色沉淀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试管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合理即可)
水垢中不含 ,含有
【解题思路】向试管①中通入二氧化碳,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水垢中不含氢氧化钙;向试管②中加入某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还含有碳酸镁,碳酸镁和可溶性碱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故加入的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溶液。
煮沸
②今年,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干旱严重,同学们认为可适当开发地下水以缓解缺水问题,但不能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开采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项目总结】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认识到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应该合理利用。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当地井水的使用情况、硬度及合理利用进行项目式学习。任务一:调查井水的使用情况【问卷调查】调查显示部分家庭还在使用井水,主要用于饮用和菜园的浇灌。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型实验复习课件-公开课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型实验复习课件-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7e7913c510a6f524cdbf8575.png)
类型二 物质变质的探究
例2 (2019·眉山)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取用NaOH溶液时,发现瓶口有白
色粉末状物质,该小组质疑该NaOH溶液可能已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 溶液中溶质
Ⅰ.没有变质 NaOH
Ⅱ.部分变质 NaOH、Na2CO3
Ⅲ.完全变质 Na2CO3
【探究过程】 (1)取一定量的该NaOH溶液,加入足量的 盐酸(或稀硫酸) ,有气泡产生,
钠溶液的烧杯中,当滴加到一定量并充分反应时,请对烧杯中溶质的成分
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此时烧杯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Ⅰ.Na2SO4;Ⅱ. H2SO4和Na2SO4
;
Ⅲ.Na2SO4和NaOH。 【实验与探究】
实验步骤 取少量上述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 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色 。
,改进措
施是 将实验一中的少量稀硝酸改为足量稀硝酸(或向实验二产生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 。
【实验结论】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
解析 :Ⅰ.【初步结论】(1)向白色沉淀中加足量的稀硝酸,产生气泡、沉 淀全部溶解,说明沉淀全部是碳酸钡,即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Ba(NO3)2、 Na2CO3,一定没有Na2SO4。(2)向溶液M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无 沉淀产生,说明M中一定没有硝酸钡。Ⅱ.【反思与评价】因为碳酸钠和硝酸 银反应生成的碳酸银也是白色沉淀,所以兴趣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得出“猜想 四成立”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原因是不能确定NaCl(或Cl-)一定存在;改 进措施是将实验一中的少量稀硝酸改为足量稀硝酸,或向实验二产生的白色 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
【解题思路】 变质的原因:NaOH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 Na2CO3。 1.猜想固体的成分:关于变质问题的猜想,有3种情况:(1)没有变质→原 样品,即NaOH;(2)部分变质→NaOH和Na2CO3;(3)全部变质→Na2CO3。 2.实验设计 (1)确定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只需检验是否含有CO32-。可通过滴加酸、 碱、盐溶液进行检验,如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加Ca(OH)2溶液或CaCl2溶 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探究题的常见题型
1.物质成分的探究 (1)中和反应一般现象不明显,因此常用① 酸碱指示剂 、 ② 测溶液 pH 变化 、③ 测溶液温度变化 等方法来判断。反应 后存在三种情况: a.酸过量,检验 酸 的方法; b.碱过量,检验 碱 的方法; c.完全中和,用石蕊试液判定或检验既无酸又无碱过量。 (2)复分解反应:A+B C(↑、↓或 H2O)+D,反应后溶质存 在三种情况:
明显现象
与 A 中现象相同
续表
除去表面氧化膜
的铝片会与
溶液中对氧化膜产生 CuSO4 溶液反 应。该反应的化
结论 破坏作用的离子可能
验证了实验 1 的结论。
学方程式为
是①__氯__离__子__(或___C_l_-_) ③_2_A_l_+__3_C_u_S_O__4
______A__l2_(S__O_4_)2_
题型3
反应速率的探究
【例 3】 【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
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
程: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 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 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①溶质只有 D;②溶质有 D 和 A(A 过量,反滴 B 进行检验); ③溶质有 D 和 B(B 过量,反滴 A 进行检验)。
2.物质性质的探究 (1)探究催化剂的性质:①“一变”:设计两个以上对比实 验,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②“两不变”:化学反应前后 各称量一次,判断反应前后 质量 是否改变;将反应后的该物 质回收后重复做一次实验,判断反应前后 化学性质 是否改变。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接触面 积、外界温度、催化剂的种类等)。 (3)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与分析
通过以上探究,你还能获得哪些结论,请写出两条:
____燃___烧__不__一__定__要__有___氧__气__参__加__;___C_O__2 _在__一__定__条__件___下__能__支__持_____ ____燃___烧__金__属___N_a__着__火__不__能__用___C__O_2_灭__火__;__金___属__N__a_与___C__O_2_的____ ____反___应__属__于__置__换__反___应__等__(_任__选__两__条__,___合__理__即__可__)_____________。
出现白色 沉淀 白色物质是 __N_a_2_C_O__3 _
无明显现象
【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 1 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理由
是 Na2CO3 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 。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4_N__a_+__3_C_O__2_点__燃__N__a_2C__O_3_+__C__。
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___反__应__物__中__无__氢__元__素___( _或__违__背__质__量__守__恒__定__律___,__合__理__即__可__)_。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
Na2O+H2O 2NaOH。 【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题型1 物质成分的探究
【例 1】(2011 年安徽巢湖)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 速伸入到盛有 CO2 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 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 碳(C) ,白色物质可能是 Na2O 或 Na2CO3 或 Na2O、Na2CO3 ;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 1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 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 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 白色物质为
红色
Na2O
方案 2
①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 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
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CaCl2 溶液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 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专题复习
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的解题步骤 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 实验验证→收集证据、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和得出结论→反思 与应用→表达与交流 二、解答科学探究题的基本方法 1.认真读题,审清题意,确立探究课题。 2.根据课题,选择合适方法,提取相关化学知识,设计探 究方案。
【进行实验】下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
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名称是_____,
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 。
【实验记录】
试验编号 反应物 催化剂 时间
1 5%H2O2 1 g水泥块
165秒
2
5%H2O2 1 gMnO2
46秒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 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 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_________是否改变。 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 究。(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 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氯化钠溶液会破坏氧化膜的结构,加
速铝制品的腐蚀。”
【提出问题】氯化钠溶液中的哪一种离子对氧化膜产生了
破坏作用?
【实验方案】
实验 序号
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方案
A 中铝片表面有红色 ②_铝__片__表__面__有 现象 固体析出;B 中铝片无 _红__色__固__体__析__出_
_+__3_C_u_________
【反思】针对实验 3,莹莹认为还应做一个对比实验,她的 方案是向 B 试管中再加入 Na2SO4 溶液,结果无明显现象。该 实验可证明溶液中对氧化膜不产生破坏作用的离子是 ⑤__N_a_+_(_或__钠__离__子__) 。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实验,考查 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与分析能力。
点拨:题中给出的反应物为 Na 和 CO2,产物为黑色颗粒和白色
物质,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立即推断出黑色颗粒的成分。根据 Na2CO3 溶液呈碱性的性质,结合实验的现象可确定白色物质的组成。
题型2
物质性质的探究
【例 2】铝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铝制品却不宜 长时间盛放食盐腌制食品。资料显示:“铝制品表面虽然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