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系统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政务系统设计
1、电子政务系统的概念
建立在计算机硬件设施和软件以及网络和通信设施基础之上的,在相关法律、制度约束和规则之下以实现政府电子政务活动为目标的一个人机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内网),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专网),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外网)。
2、电子政务系统的构成要素
技术要素、信息要素、职能要素、制度规则要素、人员要素(核心)
3、电子政务的应用(互动)模式
G2G电子政务、G2B电子政务、G2C电子政务、G2E电子政务。
4、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目标:信息纵横畅通、一站式服务、及时响应、协同工作、辅助决策、营造知识型政府。
任务: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系统网络、确立互联互通机制、建立政府内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统一安全机制、规范各政府单位的信息系统建设。
5、墨菲定律
工作比想象的更为复杂;花费的时间比预计的更长;所需的费用比设想的更多;毛病能够出到什么程度,就一定会出到那个程度。
6、诺兰模型
一开始发展很快,很快就被很多用户所了解,这时候没有法规往往很混乱必须出现规律对他进行制约,到后来在慢慢的朝正轨转变。
7、电子政务系统的生命周期
8、电子政务系统开发方法
系统开发方法概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9、原型法的基本思想
先构造含有最终系统的主要特征的“软件原型”,用户在这个原型中得到启发,与开发人员一起修改和发展模型,纠正出错误,如此反复进行,产生用户认为较为理想的原型,以此来形成最终系统。
10、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政府战略与政务环境、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基础、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方法
11、电子政务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社会可行性分析
12、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过程
①成立规划小组,确定规划中的某些问题;②收集初始信息,初步分析拟定系统;③明确约束条件,确定战略目标;④确定系统结构,确定项目顺序;⑤提出实施计划,提交战略规划。
13、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方法
关键因素法(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业务系统计划法(BSP)
14、系统分析的困难
主要集中在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对问题的不理解以及环境的不断变化
15、电子政务建设的层次(框架)
基础层——公用信息平台;应用层——重大信息工程;综合决策层——信息共享、资源整合
16、数据流程图
是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17、数据流程图的作用
①系统分析员可以自顶向下分析信息流程;②可以在图上标出计算机处理的部分;③数据的逻辑存储作为数据库设计的依据;④根据数据流向,定义存取方式;⑤对应处理逻辑,定义实现方式
18、数据流程图的优缺点
①总体概念强:每层明确“ 干什么”、“ 需要什么”、“给出什么”;②可反映出数据流向的处理过程;③容易及早发现系统各部分逻辑错误;④易与计算机处理对照;⑤不直观;⑥人工绘制太麻烦,工作量较大。
19、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信息的集合,是在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对其中出现的每个数据流、加工、文件和数据项、外部项进行定义的工具。其作用是软件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中,提供关于数据的描述信息。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
20、系统分析报告
系统分析报告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技术文档,也是这一阶段的工作报告,一旦审议通过就具有约束力和指导性,成为用户和技术人员的技术合同,也是下一阶段的依据。包括:现行系统概述、新系统的目标、现行系统状况、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实施计划(分解工作任务、进度、预算)。
21、模块
模块是组成目标系统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基本单位,具有抽象性、信息隐蔽性。
模块独立性:耦合(低)、聚合(高)。聚合低:顺序、逻辑、偶遇。
模块包括:①输入和输出——模块的输入来源和输出去向都是同一个调用者,一个模块调用者取得输入,加工后再把输出返回调用者;②逻辑功能——模块把输入转化成输出所作的工作;③内部数据——仅供该模块本身引用的数据;④运行程序——外部来实现模块功能的程序。
22、调用
在系统结构图中,用连接两个模块的箭头表示调用。箭头总是由调用模块指向被调用模块,但是应该理解成被调用模块执行后又返回到调用模块。
23、结构图与流程图的区别
结构图表现的是层次、上下级模块的调用和控制关系;数据流程图表现的是逻辑处理功能的顺序和数据在系统内的流向,但并不表示各级控制关系和调用关系。
结构图的设计就是根据系统的数据流,定义一组不同的映射,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分解和扩展,合理地将数据流程图转换为系统的结构图。
24、E-R图
实体-联系图,包括的3类元素:实体、联系、属性。实体:现实世界中被描述的客观事物或事物间的联系。属性:是实体的特征。联系:是实体间的关系。
25、自顶向下模块化程序设计中应注意
①模块应该具有独立性:在系统中模块之间应尽可能的相互独立,减少模块间的藕合,即信息交叉,以便于将模块作为一个独立子系统开发。
②模块大小划分要适当:模块中包含的子模块数要合适,既便于模块的单独开发,又便于系统重构。
③模块功能要简单:底层模块一般应完成一项独立的处理任务。
④共享的功能模块应集中:对于可供各模块共享的处理功能,应集中在一个上层模块中,供各模块引用。
26、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保证系统质量的关键,是对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实施的最终审查。测试中可能发现的错误:功能错误、系统错误、数据错误、编程错误。
27、黑箱测试与白箱测试
黑箱测试:不考虑系统内部结构而运行系统,以检查在一定的输入下,系统的输出是否与期望相同。
白箱测试:不仅要完成前者内容,还要检查输入的数据是如何通过系统内部设定的结构,达到输出的。
28、系统测试步骤
单元测试(模块分调)、子系统测试(模块联调)、系统测试、验收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