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

合集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内容及要求、课时表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内容及要求、课时表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课时
1
职业生涯
规划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 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 的方法,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提高职业 素质和职业能力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36
2
职业道德与 法律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 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 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掌握与 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相关的法律常识,增强法 律意识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36
3
经济政治与 社会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 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 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等相 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36
4
哲学与人生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 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 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过程中重 要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止确的价值判断和行 为选择,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基础 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216
9
计算机应用 基础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 学大纲》开设,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计 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 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等在本专业中的应 用能力。
144
10
体育与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 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体育技 能,提高社会适应和职业素养等在本专业中的 应用能力。
36
5
心理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调 试的方法,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学生的心理 健康水的口职业心理素质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列举了“课程”的九 种定义,如: “在学校建立一系列具有潜力的经验,目的是训 练儿童和青年以群体方式思考和行动。这类经验被称 为课程”; “学习者在学校的指导下所学得的全部经验”; “学校传授给学生的、意在使他们取得毕业、获 得证书或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格的教学内容和具体教材 的总计划”; “课程是学校的生活和计划,······一种指导生活的 事业,是构成一代又一代人生活的生气勃勃的活动 流”; “通过有组织地重建知识和经验而得到系统阐述的 有计划、有指导的学习经验和预期的学习结果,在学 校的帮助下,推动学习者个人的社会能力不断地、有 目的地向前发展”。等等。(《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 书·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65页。)
企业战略项目实施120总计920360360200课程名称学时数理论教学周学时数总学时比重其中181818181820一文化基础课程124240二专业课程90029市场营销知识7272商品知识14413212商品经营727210销售服务技术108723611计算技术72363612柜组核算72601213销售语言与服务礼仪72482414推销实务72601215商业实用美术72482416销售心理基础727217经济法7272三实践教学综合实习60019四选修课程3781218商业企业业态3619中国经济地理3620公共关系概论3621财税与金融5422销售服务英语5423电子商务基础5424超市营销3625美学基础知识3626商品经营技能36总学时数31201001
♦ ♦
♦ ♦

♦ ♦ ♦
(二)课程行政 所谓课程行政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中央或地方) 所谓课程行政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中央或地方)对学校课 程管理的行为方式,即对课程的制定、选择、组织、 程管理的行为方式,即对课程的制定、选择、组织、评价及教科 书的编、 发的行政管理模式。它是教育行政的组成部分。 书的编、印、发的行政管理模式。它是教育行政的组成部分。 课程行政有五要素。 课程行政有五要素。 第一,课程设置标准(即对课程设置方式、设计、组织、 第一,课程设置标准(即对课程设置方式、设计、组织、评 价提出的总原则、具体标准和要求), ),课程设置标准是制定教学 价提出的总原则、具体标准和要求),课程设置标准是制定教学 计划及组织教学活动的纲领,是学校校长、 计划及组织教学活动的纲领,是学校校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所 遵循的总则。 遵循的总则。 第二,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对学科、学科范围、课程、 第二,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对学科、学科范围、课程、课 程名称及性质、课程种类的划分、 程名称及性质、课程种类的划分、课程学分等做出规定的课程文 它是地方或学校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 件,它是地方或学校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一般课程计划所设课 程范围要大于教学计划,以便使学校有选择余地。 程范围要大于教学计划,以便使学校有选择余地。 第三,教学计划, 第三,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按学年和学期范围划定的课程 开设计划,是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执行的文件。 开设计划,是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执行的文件。 第四,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即课程标准,它是对教学内容、 第四,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即课程标准,它是对教学内容、 范围做出具体规定的文件。 范围做出具体规定的文件。 第五,教科书管理,即对教科书的编写权、审查权、 第五,教科书管理,即对教科书的编写权、审查权、发行权 等做出规定并进行相应管理的行政。 等做出规定并进行相应管理的行政。

中职 课程建设

中职 课程建设

中职课程建设中等职业学校(简称中职)是培养具备中级职业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机构。

中职课程建设是中职教育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就业发展。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讨论中职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课程设置中职课程设置应基于行业需求和国家职业标准,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

它应既满足学生获得就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设置应具体分为专业课程和综合课程两部分。

1.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中职教育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专业课程应以行业需要为导向,结合现行职业技能标准进行设置。

在保证学生获得核心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课程还应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工作任务。

2. 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中职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课程应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涵盖了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审美等方面。

综合课程的设置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并与专业课程相互贯通,形成有机的教学体系。

二、课程内容中职课程的内容应遵循以下原则:贴近实际、注重实践、融会贯通、强化能力。

课程的具体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和行业进行调整和完善。

1. 贴近实际中职课程的内容应贴近实际工作需求,以真实的问题和情境为依托,提供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2. 注重实践中职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实践,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操作,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 融会贯通中职课程的内容应融会贯通,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设置时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2024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2024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2024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2024一、引言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培养目标,制定的用于规范和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本标准将为中等职业学校提供新的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指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基本原则1.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为核心。

2.以课程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确保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

3.以课程资源适应教学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4.以课程评价为导向,传统的分数评定方式,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估。

三、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类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2.职业素养类课程:包括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职业安全与环境保护、职业技能与实训、职业生涯规划等,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3.专业技术类课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如机械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酒店管理、护理技术等。

4.实践教学类课程:包括实验实训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为目标。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1.通识教育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2.职业素养类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3.专业技术类课程:根据专业需求设置相应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实践教学类课程:提供实验实训和实习实训机会,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训、案例分析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评价方式:取消传统的分数评定方式,采用多元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实践表现、综合能力考核等。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内容及要求、课时表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内容及要求、课时表
48
表现技法
了解表现技法的目的;掌握表现技法的表现形式;能将设计思维和表现技巧合二为一,准确直接表达设计理念;会制作完整的图形作品。
48
字体设计
了解汉字和拉丁字母的设计规律和分类特点;掌握字体的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法;能运用正确的设计方法设计字体;会通过手绘和所学软件进行艺术字的设计与制作。
72
版式设计
(Photoshop
图形图像处理
CorelDRAW
矢量图绘制)
了解软件的操作方法和基本技巧;掌握位图的特点、图片润色和修饰技巧、抠图、图像融合技巧及图像特效处理技巧;能按不同的要求设计海报、广告等作品;会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操作,并能正确完成指定的任务。
120
了解美术设计构成的相关知识;掌握图形的组合处理、色彩处理、空间形态组合;能运用构成的基本形式、配色原理及技法进行图像、色彩、形态、空间的组合。
108
3.美术设计
表现
图形创意
了解图形设计的相关知识;掌握图形设计的达基本要素设计;会设计和制作出完整的图形作品。
了解版式设计原理和分类特点;掌握版式设计的不同方法;能独立设计和制作版式;会制作图片版式和图文混排的版式,并通过所学软件进行版式的排版与制作。
72
标志设计
了解标志发展的历史和演变过程;掌握标志设计的一般规律和表现手法;能对形象进行提炼表现;会结合创意利用图形进行精确地表达。
72
4.软件核心课
设计软件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核心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美术
设计
造型
美术设计造型
(素描)
(色彩)
了解素描和色彩的基础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正确的图形绘制步骤;能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表现对象,能对图形进行设计造型并进行创作。

浅谈中职学校课程设置体系

浅谈中职学校课程设置体系

浅谈中职学校课程设置体系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应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

出人才,多出技能型人才是中职学校办学的根本宗旨。

这个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提升教学质量。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给大力扶持中等职业学校,所以中职学校要抓住机遇,改变现有不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改革和创新,大胆探索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教育工作间的内在联系,以适合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

培养技能型人材是中职学校的根本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提升教学质量,教学工作的诸多因素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彼此协调地在一个统一体中存有着。

所以,增强教学管理,改革教学体制就成为整个学校工作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按照控制论的观点,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的有组织的功能系统,对于教学控制系统来说,就是要寻找一个最优控制策略,使中职生沿着一条最优的状态轨迹,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预定的状态转移,稳步达到目的地。

在控制策略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具有优化结构的教学计划。

因为教学计划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实施方案;是组织安排教学工作和教学力量,检查人才培养成果的依据;是教学系统工程的“蓝图”。

一、培养目标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培养中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级技术工人和从业人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具有能直接从事某一职业(工种)的技术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与本专业相关的主要文化课,要具有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水平;有健康的体格。

二、课程设置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保证合乎本专业、工种培养目标的要求。

其课程分为专业课、文化课、职业生涯和实习四类。

专业课是为学生打下必要的技术理论基础和获得从事生产、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设置及教学要求表

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设置及教学要求表
2

主要教学内容:本专业必须的基础数学、函数、代数等基础知识。技能高考则需要按照考纲要求补充内容。

掌握基础数学、函数、代数等基本知识。如本课程开设在技能高考班需达到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能高考的标准。
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3

主要教学内容:英语基本词汇、语法、阅读训练等,以及本专业所涉及到的有关专业英语的知识。技能高考则需要按照考纲要求补充内容。
要求: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本语法;使学生能进行日常交际,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
掌握日常交际所用的词汇以及语法,掌握本专业所涉及到的专业英语知识,能查询本专业简单的英文技术文件。如本课程开设在技能高考班需达到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能高考的标准。
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能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成才观;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使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得到提高,能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哲学与人生
主要教学内容: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坚持实践与认知的同意,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顺应历史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在社会中白我发展,创造人生价值。
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熟练地使用WindoWS7、WindOWSXP操作系统,掌握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较熟练地使用Word2012编辑较复杂的文、图、表文档。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较熟练地使用EXCeI2010进行较复杂的数据处理。了解Internet的基本知识,较熟练地使用浏览器及电子邮件,使用文件传输(FTP)、电子公告牌(BBS)、新闻讨论组的初步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设置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5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大学专科程度的合格中小学教师及幼儿教师。

(二) 业务范围主要就业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和农村部分中学以及幼儿园。

主要担任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及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少部分进入农村中学的学生,担任初中语文或数学课的教学任务或班主任工作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1. 熟练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相应词汇和习惯用语。

2.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

3. 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

4. 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

5. 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

6. 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能意识到语言交流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4. 英语 (272学时)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二) 专业必修课7. 专业英语基础 (288学时)在教育部中职英语教学要求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基本达到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二级(PETS II) 水平的要求。

8. 商务英语函电 (108学时)在英语水平基本达到PETS II水平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商务往来信函的格式、专业词汇和语言文体特点及常用通讯形式的文体;初步掌握撰写和翻译商务信函的能力及技巧。

9. 商务英语听说 (144学时)在具备一定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在听力设备帮助下进行英语听力和口语技能训练。

通过训练使学生较好掌握英语语音、语调,逐渐适应英语语言环境,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较熟练地运用日常生活用语和商务常用英语。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中等职业教育是指在高中毕业或者具备中等教育水平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课程和培训,培养学生具备特定职业技能的教育层次。

为了保证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各国纷纷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以规范和指导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

1.课程设置: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明确规定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这包括核心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等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2.教学目标: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明确规定学生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既包括知识和技能层面的要求,也包括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胜任特定的职业工作。

3.教学内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规定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实习实训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应该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具有时代性、前沿性和实用性。

4.评价方式: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制定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评估。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考试、实践任务、项目展示等形式,评价标准应该与教学目标一致。

5.师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规定教师的师资要求,包括专业背景、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等方面。

教师应该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

6.实践环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设置一定的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和实训等形式。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确保学生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特定职业工作的能力;它可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它可以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推动教育与产业的对接。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和保证。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并且加以认真执行,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等职业人才,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原则

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原则

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原则各设区市教育局、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为了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我们提出以下省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原则。

一、认真组织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一)实施性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师组织具体教学的重要依据。

各地和学校要认真组织研究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并按照“以就业为导向,德育为先,做中学、做中教,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的人才培养模式,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加强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的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二)实施性教学计划要依据《原则意见》,按照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结合考虑地方及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由学校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组织编制。

从新学年开始,2009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将按照新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学。

三)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明确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学制1年。

同时,积极推行学分制等弹性研究制度,建立“学分银行”,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四)实施性教学计划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技能要求科学设置课程,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大类。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等必修课程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约1000至1100学时。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实训。

每个专业都必须确定3-5门突出体现技术应用能力、岗位工作技能以及职业资格考核所需的核心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约2000至2200学时,其中实实训必须保证安排1000学时以上。

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

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如物理、化学等,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也可以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安排。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课程制度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课程制度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课程制度一、引言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中等技术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学生课程制度。

本文档详细阐述了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课程制度的相关内容,旨在为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导。

二、课程设置原则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通识教育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专业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 弹性学制与学分制相结合: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选修。

4. 国内与国际相结合:课程设置要紧跟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引入先进的教育资源和理念,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课程体系结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三个部分。

1.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专业教育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形成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3. 实践教育课程: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实施与管理1. 课程实施:学校应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确保课程实施的高效性和针对性。

2. 课程管理:学校应建立健全课程管理制度,加强对课程开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

3. 课程评价:学校应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价,以了解课程实施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

五、课程资源与保障1. 教材与资源:学校应选用高质量、符合时代发展的教材,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和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 师资队伍: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中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中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中等职业学校(中专)的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幼儿园、早教机构等从事保育、教育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旨在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课程内容:1. 公共基础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自然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2. 专业核心课:-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包括语言、健康、科学、艺术、社会等领域)-幼儿文学阅读与指导-幼儿园保育- 0-3岁婴幼儿抚育与教育-乐理与视唱-唱歌与幼儿歌曲弹唱-键盘与幼儿歌曲伴奏-舞蹈-绘画-手工-幼儿教师口语3. 专业选修课:-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家庭与社区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蒙台梭利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合唱-其他相关课程4. 实训与实习:-综合实训:包括职业见习、保育实习、教育见实习等,旨在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意识。

-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熟悉幼儿教师工作的性质和职责,全面巩固、锻炼实践操作技能。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地区教育部门的要求有所调整。

中职学校课程设置方案(精选9篇)

中职学校课程设置方案(精选9篇)

中职学校课程设置方案中职学校课程设置方案(精选9篇)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职学校课程设置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职学校课程设置方案篇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与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素质协调发展,掌握煤矿开采技术与管理知识,具备采矿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煤矿生产、服务一线从事生产组织与生产技术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培养规格1.政治思想素质: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2、文化素质: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业务能力:熟悉掌握煤矿开采技术和掘进技术,能够解决采掘生产中的生产、技术问题,具有组织和指挥采掘生产及编制采掘作业规程的能力;掌握煤矿五大灾害知识,具有煤矿灾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能力;掌握矿井通风与安全,具有矿井通风设计、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解决通风、安全中的一般问题的能力;具备组织、指挥生产和技术、安全管理能力;熟悉矿用机电设备的基本性能,具有机电设备选型设计能力;具有煤矿地质变化的分析判断能力;。

获一项以上相关技能证书。

4.外语能力: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外文技术资料。

5.身心素质:掌握体育锻炼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乐观向上,团结友爱,身心健康,能胜任本专业工作,并掌握一定的国防知识与军事技能。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目标和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目标和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目标和内容1、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

其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其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公民。

3.经济政治与社会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其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1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哲学与人生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其目标是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5.语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国家中职学校教学大纲要求

国家中职学校教学大纲要求

国家中职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国家中职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国家中职学校教学大纲是指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规范文件。

它是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旨在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国家中职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内容丰富、细致,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

下面将从不同维度来论述国家中职学校教学大纲要求。

一、课程设置国家中职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对课程设置作出了明确规定。

首先,它要求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合理安排课程。

例如,学校应该开设必修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需求,开设选修课程,如计算机技术、美术设计等,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教学目标国家中职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定。

它要求学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

例如,学校应该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该通过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学校应该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方法国家中职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

它要求学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实践法、研究法等。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最重要的是,学校还可以通过研究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方式国家中职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对评价方式进行了明确规定。

它要求学校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实践操作、项目报告等。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考试,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实践操作,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重要的是,学校还可以通过项目报告,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师资队伍国家中职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对师资队伍进行了明确规定。

2023年中专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规定

2023年中专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规定

2023年中专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规定一、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试行)》以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中专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特制定本《2023年中专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规定》。

二、总体要求1. 课程设置要符合真实的社会需求,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

2. 课程内容要紧密结合行业实际,贴近企业需求,注重实践操作环节。

3. 课程教材要科学编写,体现教辅一体化,提高教学效果。

4. 课程评价要客观全面,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表现。

三、课程设置1.基础通识课程(1)语言课程:包括汉语、英语等;(2)数学课程:包括数学基础和应用数学等;(3)自然科学课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4)文化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5)信息技术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和应用技术等。

2.专业技能课程(1)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专业概论、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等;(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与技能等;(3)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实训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职业素养课程(1)职业道德与规范课程: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职业伦理问题的能力;(2)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规划职业发展;(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

四、课程管理1. 教师配备:每个专业应配备符合要求的教师,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2. 教学质量监控:学校应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改进。

3. 教材编写和使用:教材编写应遵循课程标准,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 学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表现应定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5. 课程资源支持:学校应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支持,包括教学设备、实习实训基地等。

五、总结《2023年中专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规定》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贴近行业需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中职课程标准

中职课程标准

中职课程标准中职课程标准(精选3篇)中职课程标准1公共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养等的基本途径,对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特制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制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其他学制参照执行。

二、课程设置(一)课程类别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

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外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物理、化学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限定选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安排内容,各学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选择具体课程、安排教学,所有学生必须修满规定学分。

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劳动教育、职业素养等相关课程。

任意选修课程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由国家根据学生继续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安排内容,另一部分由各学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学生多样化需求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

包括各种校本课程等。

(二)学时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不低于1000学时。

原则上每学时按45分钟计,18学时为1学分。

各学校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须保证学生修满规定学分。

(三)课程结构与学分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一般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

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

职业模块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限定性选修内容。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与个性发展等方面需要的限定性或任意选修内容。

各专业学生须修完必修内容和限定性选修内容,修满规定学分。

各地与各学校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地方资源、学校特色、教师特长以及学生实际等,自主开发拓展模块中的任意选修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指南(教育部最新版)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指南(教育部最新版)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指南(教育部最新版)1. 简介本教学指南是教育部最新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指南,旨在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行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使他们能够胜任各类职业,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就业做好准备。

3. 课程设置本指南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规范,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涵盖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选修课程则提供个性化研究的机会。

4.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根据各个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对于不同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需要与实际职业需求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5. 教学方法本教学指南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供教师选择和运用,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6.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研究情况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

本指南对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规定,包括考试、作业、实践技能评价等多种形式。

7. 教师要求本教学指南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要求,包括学科知识水平、教学经验、专业发展等方面。

8. 学生要求教学指南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要严格遵守纪律,积极参与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9. 实施建议为了更好地贯彻本教学指南,建议学校和教师密切配合,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实现教学目标。

10. 总结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指南的发布对于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唯有严格遵循本指南,教师和学生才能在学校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以上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指南(教育部最新版)的内容概述,详细内容请参阅正式发布的教学指南。

中职学校课程规范管理制度

中职学校课程规范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课程设置与管理1. 课程设置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2. 课程设置内容: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德育课程等。

3. 课程管理职责:学校教务处负责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材选用、教学资源开发等工作;各专业部负责课程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

4. 教学计划制定:学校根据课程设置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年度教学计划,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5. 教材选用:学校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选用符合教学要求、具有权威性的教材。

6. 教学资源开发: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开发,包括编写校本教材、制作教学课件、开发实践项目等。

三、教学实施与管理1. 教学组织:学校实行学分制教学,学生按照教学计划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

2. 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实训、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教学评价: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 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5. 教学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开展教学检查、评估和反馈,确保教学质量。

四、实践教学与管理1. 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

2. 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实验、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

3. 实践教学管理:学校设立实践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4. 实践教学评价: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实践教学效果。

五、德育教育与管理1. 德育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本专业培养实用型工艺美术人员。

主要面向工艺美术各类产品生产企业,从事工艺品设计和制作、装饰装潢、产品造型、室内装饰设计等工作。

二、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一)知识结构及要求1.掌握美术、工艺美术造型的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美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美术设计软件的能力。

3.熟悉指定门类产品的制作工艺过程。

二)能力结构及要求1.具有美术、工艺美术造型的能力。

2.具有绘制设计图和效果图的能力。

3.具有独立制作实样或模型的能力。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一)文化基础课1.德育(184学时)1)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本课程是中等职业黉舍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常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标准,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法律基础知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黉舍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令基础常识教育。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令基本常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令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令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令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令素质的公民。

3)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学校
英语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5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大学专科程度的合格中小学教师及幼儿教师。

(二) 业务范围
主要就业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和农村部分中学以及幼儿园。

主要担任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及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少部分进入农村中学的学生,担任初中语文或数学课的教学任务或班主任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1. 熟练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相应词汇和习惯用语。

2.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

3. 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

4. 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

5. 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

6. 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能意识到语言交流中存在的
文化差异。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4. 英语(272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二) 专业必修课
7. 专业英语基础(288学时)
在教育部中职英语教学要求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基本达到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二级(PETS II) 水平的要求。

8. 商务英语函电(108学时)
在英语水平基本达到PETS II水平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商务往来信函的格式、专业词汇和语言文体特点及常用通讯形式的文体;初步掌握撰写和翻译商务信函的能力及技巧。

9. 商务英语听说(144学时)
在具备一定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在听力设备帮助下进行英语听力和口语技能训练。

通过训练使学生较好掌握英语语音、语调,逐渐适应英语语言环境,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较熟练地运用日常生活用语和商务常用英语。

10.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32学时)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分工、跨国公司、经济全球一体化等基本概念,理解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对贸易活动的影响和鼓励出口与出口管制措施的作用,了解主要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及有关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的基本知识。

11. 进出口贸易实务(108学时)
使学生了解进出口贸易工作的基本环节及主要贸易方式,了解从贸易谈判、签订买卖合同到履约各个环节工作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般业务问题的能力。

12. 外贸单证实务(72学时)
使学生了解单证工作在议付结汇中的重要性,并能运用国际商务中有关支付的业务知识,正确、及时、美观、齐全地制作各种单据,较熟练地掌握电脑制单技能(上机制单时间应占总课时数的2/3) 。

13. 国际汇兑实务(36学时)
使学生了解国际收支、汇率的有关基础知识及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理解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初步掌握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方法。

14. 商贸法律与案例(108学时)
使学生了解国际商务活动中的相关法律知识,掌握《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我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通过评析商贸典型案例和经营者成败得失,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律与惯例,培养学生运用相关法律和惯例分析、解决贸易中一般问题的能力。

15. 电子商务模拟运作(36学时)
利用模拟实验教室,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下运用计算机进行电子商务的操作和综合训练,使学生能够与模拟的国外客户进行网络交易;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办理EDI制单及进出口的各种手续。

16. 会计基础(72学时)
使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借贷记账法及经营过程的核算项目,了解成本核算的定义、程序及会计报表的内容,初步具有在商务活动中进行经济核算、成本核算的能力。

17. 综合实习(540学时)
综合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

通过综合实习使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学会分析和解决各种业务问题,实习期间应进行实践调研和资料搜集工作,为撰写实习报告或毕业论文做好准备。

综合实习应有实习方案、实习管理规定和实习指导教师。

实习结束后要完成实习报告或毕业论文的撰写、实习鉴定等工作。

(三) 选修课
18. 世界经济概论(36学时)
使学生了解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基本格局及其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的相互关系,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概况,培养学生对世界经济发展特点及变化趋势的初步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19. 国际经济合作知识(36学时)
使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基本形式。

了解国际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的基本概念和状况。

具备国际技术转让和工程承包的基本常识。

20. 营销基础知识(72学时)
使学生了解营销活动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作用。

初步掌握市场细分方法和目标营销策略、营销组合策略的基本知识和国际营销调研方法。

具备搜集、整理商业信息,分析消费者
行为和推销商品的一般能力。

21. 港口与航线(36学时)
使学生了解主要国家的主要港口,清楚主要海运航线和陆桥、国际多种方式联运线路。

熟悉时区划分和区时计算方法。

了解主要国家的贸易地理状况和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概况。

22. 外文报刊选读(72学时)
使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外语词汇的情况下,能较顺利地阅读一般的国外报刊中的经济贸易类短文。

了解不同体裁的文章,初步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进一步增加词汇量。

23. 商务应用文(36学时)
使学生了解外贸业务文书和其他商务文书、行政文书的特点、内容和作用。

掌握以上文书写作要求,具有熟练地写作商务信函和行政公文的能力。

24. 公共关系知识(36学时)
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在商业活动中的功能和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公关意识,了解基本的公关手段和方法。

通过公关案例和公关实践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公关能力。

25. 礼仪与形体(72学时)
使学生熟悉涉外礼仪基本常识和要求,通过形体训练使学生形成健美的体魄和高雅文明的气质。

26.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36学时)
使学生了解一些应知的新技术和新概念,了解高新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科学技术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破除各种各样的迷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7. 汽车驾驶(72学时)
通过汽车驾驶培训,使学生掌握小客车驾驶技能和交通法规常识并取得交通管理部门颁发的小客车驾驶执照。

五、教学活动时间分配(供参考)
六、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供参考)
七、说明
1. 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综合实习课) 。

2. 本专业的选修课程为限选课,每个学生选择选修课不得少于规定学时数。

各校可根
据当地情况在规定的课时范围内开设选修课,并在学期结束前3~5周公布下学期各年级必修课、选修课。

3. 每门课程应留出教学时数的10%作为机动学时数。

4. 本专业为宽口径专业,设有国际商务物流管理等专门化方向。

物流管理专门化方向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建议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