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推、敲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
②又欲作“推”字__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
【答案】(1)在;想要
(2)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3)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结合课内所学①“于”翻译为“在”;②“欲”翻译为“想要”。
(2)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引手:伸手;势:动作。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
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故答案为:⑴在;想要
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⑶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出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基础上进行分析。
2.阅读《岳阳楼记》,回答下面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连月不开________
②朝晖夕阴________
③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
④日星隐曜________
⑤樯倾楫摧________
⑥把酒临风________
⑦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⑧去国怀乡________
(2)下列各项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
B. 览物之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临溪而渔/而不知人之乐
D. 不以物喜/以君之力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1)放晴;日光;有时;光芒;倒下;持、执;探求;国都
(2)A
(3)①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翻译。
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
课内的文言实词注意平时的背诵积累。
开:今义多指关的反义词,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放晴”;晖:翻译为“日光”;或:该词含义比较多,在这里翻译为“有时”;曜:日、月、星都叫曜,在这里翻译为“光芒”;倾:翻译为“倒下”;把:翻译为“持、执”;求:今义多翻译为“请求、寻求”,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探求”;国:今义多指国家,古义在这里翻译为“国都”。
(2)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
A. 一:均翻译为“全、都”;B. 之:助词,的情/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 而:表承接/却;D. 以:因为/凭借;故选A。
(3)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注意关键词语的翻译:①以:因为;②微:如果没有;斯人:这种人。
故答案为:⑴放晴;日光;有时;光芒;倒下;持、执;探求;国都;
⑵ A;
⑶①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附参考译文】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
(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
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
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
(欧阳修《归田录》)
【乙】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乃遣吏持币往。
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
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
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
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
(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
(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无他,但手熟尔但:________
②尔安敢轻吾射轻:________
③老翁手一短柄斧手:________
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则:________
(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答案】(1)只;轻视;手持,手拿;竟然,原来
(2)示例一:卖油翁:高超的技艺“无他,惟手熟尔”(或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猎虎翁:“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或身怀绝技的人能够折服天生神巧的人,天生神巧的人不敢经过身怀绝技人的家门)。
示例二:卖油翁:只有反复实践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境界(或遵循事物内在规律才可熟能生巧)。
猎虎翁:高超的本领、深厚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专心致志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获得。
示例三:卖油翁:不管本领有多大,都应含蓄内敛。
猎虎翁:不管是练就精湛高深的技艺功夫,还是要获得成功,都须有坚毅的心志。
(3)示例一:借事说理。
作用:两文叙述真人真事,从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
这种写法深入浅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示例二:描写细致传神。
作用:【甲】文“睨之”“但微颔之”的细节将人物轻蔑自负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或连用“置”等一系列动词描述酌油过程,将娴熟技艺和自若神情具体细致地展现出来)。
【乙】文用“搏”“扑”“跃”和“奋臂”“屹立”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杀虎的惊险情景,将虎之凶猛与翁之武艺高强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
示例三:擅设悬念。
作用:【甲】文先说射技“举世无双”,而卖油翁“但微颔之”,这一悬念令读者产生了心理期待。
【乙】文写请来的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这样的人焉能伏虎?此外老翁先除虎再吃饭的请求,使用武器的短小简陋,把虎唤醒等都形成了悬念。
这样写令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情节跌宕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示例四:运用映衬(衬托)。
作用:【甲】文两人身份、神态、对话构成映衬关系,使人物形象特征鲜明生动,主旨更加突出,行文充满趣味。
【乙】文“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
人”与老翁深厚的功夫互相映衬,本领之高低优劣显而易见。
【解析】【分析】⑴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但:只。
②句意为: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轻:轻视。
③句意为:老头儿手拿一短柄斧。
手:手持,手拿。
④句意为:人到了竟然是一个老头儿,头发胡须都白了。
则:竟然,原来。
⑵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进一步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态度,想表达的主要思想。
由文章的关键句子可分析两位老人的形象,如“无他,惟手熟尔”“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也可从把握事物内在规律和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等方面回答。
⑶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掌握,做题时细读甲乙两文可知,两篇文章都是借事来说理的,甲文借射箭和倒油,乙文借捕虎;人物描写、设置悬念和衬托也都是两文的写作特点,可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故答案为:⑴① 只;② 轻视;③ 手持,手拿;④ 竟然,原来。
⑵示例一:卖油翁:高超的技艺“无他,惟手熟尔”(或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猎虎翁:“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或身怀绝技的人能够折服天生神巧的人,天生神巧的人不敢经过身怀绝技人的家门)。
示例二:卖油翁:只有反复实践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境界(或遵循事物内在规律才可熟能生巧)。
猎虎翁:高超的本领、深厚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专心致志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获得。
示例三:卖油翁:不管本领有多大,都应含蓄内敛。
猎虎翁:不管是练就精湛高深的技艺功夫,还是要获得成功,都须有坚毅的心志。
⑶示例一:借事说理。
作用:两文叙述真人真事,从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
这种写法深入浅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示例二:描写细致传神。
作用:【甲】文“睨之”“但微颔之”的细节将人物轻蔑自负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或连用“置”等一系列动词描述酌油过程,将娴熟技艺和自若神情具体细致地展现出来)。
【乙】文用“搏”“扑”“跃”和“奋臂”“屹立”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杀虎的惊险情景,将虎之凶猛与翁之武艺高强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
示例三:擅设悬念。
作用:【甲】文先说射技“举世无双”,而卖油翁“但微颔之”,这一悬念令读者产生了心理期待。
【乙】文写请来的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这样的人焉能伏虎?此外老翁先除虎再吃饭的请求,使用武器的短小简陋,把虎唤醒等都形成了悬念。
这样写令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情节跌宕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示例四:运用映衬(衬托)。
作用:【甲】文两人身份、神态、对话构成映衬关系,使人物形象特征鲜明生动,主旨更加突出,行文充满趣味。
【乙】文“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与老翁深厚的功夫互相映衬,本领之高低优劣显而易见。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⑵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
答题时应注意,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
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
⑶本题考查分析内容和写法。
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
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
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乙)我的族里面有位叫中涵兄长做旌德县知县时,郊外有虎患,已经使好几位猎户受伤,却不能捕到它。
县里有人说:“只有聘请徽州的唐打猎才能除去虎患。
”休宁戴东原说:“明代有个姓唐的人,刚一结婚就被老虎杀死,他的妻子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告诉他说:‘你不能杀死老虎,就不是我儿子;后代子孙不能杀死老虎的,也都不是我的子孙。
’所以唐氏世代都能捕捉老虎。
”中涵便派遣使者拿着钱去请唐氏的人来,使者回来说:唐氏已经选捕虎手艺精良的两个人来了。
”
人到了是一个老头儿,头发胡须都白了,时不时还咯咯笑;另外一个是个十六十七岁的小孩子。
中涵非常失望,也只好为他们准备饭食。
老头儿察觉到中涵心中不满,半跪禀报说:“我听说这只老虎距城不过才五里地,我们先去捕捉它再吃饭也不晚。
”中涵于是叫差役带他们去老虎出没的地方。
差役到山谷口时不敢前进了。
老头儿蔑视的说:“有我在,你怕什么?”进到山谷深处时,老头儿对小孩子说:“这只小老虎(蔑视)好像刚睡,你去把它叫醒。
”小孩儿于是发出老虎的呼啸声,老虎果然从林子里冲出来,径直向老头儿扑来。
老头儿手拿一短柄斧,向前冲出九寸,举起手臂屹立在老虎面前。
老虎扑过来,老头儿侧头避开它,老虎自老头儿头顶跳过已经流血倒在地上,上前去看老虎,从下巴到尾巴都因碰到斧头而裂开。
中涵于是重赏他们二人送他们回去。
老头儿自己称锻炼手臂十年,锻炼双眼十年,他的眼睛就是用笤帚横扫也不会眨一下。
他的手臂让壮夫攀爬,吊在他的手臂上也不能动摇。
庄子说:练习才是解决一切事情的方法,技巧不过是练习的门径罢了,相信了吧。
4.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字标注读音。
①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____
②天与云与山与水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是日更定矣/明辨是非
B. 见余大喜曰/喜出望外
C.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
D. 余一小舟/不遗余力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________。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
(4)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
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白乐天________满怀喜悦赏美景
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________
【答案】(1)mò;yǔ
(2)B
(3)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春日(或“初春”“春季”等);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等)
【解析】【分析】(1)“没”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
本句诗的含义为: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
故读音为mò。
“与”也为多音字,有三个读音。
本句诗的含义为: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故读音为yǔ。
(2)A.是:代词,这/正确。
B.喜:都是高兴的意思。
C.别:辞别,离开/另外的。
D.余:我/剩下来的,多出来的。
故选B。
(3)①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俱:都。
绝:消失。
应翻译为: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莫:不要。
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更:还。
痴似:痴于,痴迷。
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
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应翻译为: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本题考查对联的基本规则和对这两首古诗的主题的理解。
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当,结构要对称。
所以和冬夜相对应的,再结合钱塘湖春行的写作背景,所以上联的空缺处可以填:春日、初春、春季等词;下联中的空缺处与“赏美景”相对应,再结合湖心亭看雪的主题: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
所以填遇知音、思故国、寄幽思等都可以。
故答案为:⑴mò;yǔ;⑵B;
⑶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⑷春日(或“初春”“春季”等);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读音。
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识读。
考查的大多数是常见的基础字,在阅读时要多留心。
⑵本题考查文言词意义的表现。
考生要注意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要具有知识迁移的能力,能够运用掌握是知识对其进行推断,在理解时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文言重点语句的翻译。
考生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基本的翻译方法,做到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正确理解,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按照要求进行回答。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影子。
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5.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