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低浊水混凝特性及强化混凝技术

低温低浊水混凝特性及强化混凝技术
低温低浊水混凝特性及强化混凝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国内图书分类号:TU991.22

国际图书分类号:628.1

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低温低浊水混凝特性及强化混凝技术

硕士研究生:肖峰

导师:马军教授

申请学位:工学硕士

学科、专业:市政工程

所在单位:市政工程系

答辩日期:2005年12月

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 I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Classified Index:TU991.22

U.D.C:628.1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Engineering.

COAGUL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ENHANCED COAGULATION TECHNOLOGY OF WATER WITH LOW-TEMPERATURE AND LOW-TURBIDITY

Candidate:Xiao Feng

Supervisor:Prof. Ma Jun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Engineering Specialty:Municipal Engineering Affiliation Dept.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Date of Defence:December, 2005

Degree Conferring Institutio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II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利用透光脉动、ferron-Al逐时分光光度法及剩余浊度测定等方法, 在实验室进行了低温低浊水混凝效果强化方面的研究,找出低温低浊情况下混凝不利的影响因素。

发现增加溶液的初始颗粒浓度(或初始浊度)会提高混凝反应速率, 但这种增加不是无限的。对于低温情况下,混凝过程中颗粒的聚集速率与其初始浓度(初始浊度)成线性关系。提高初始浊度(从3.30 ntu到9.30 ntu)能使聚集速率线性增加。但当初始浊度增加到16.50 ntu时,聚集速率逐渐保持不变。对于在室温条件下(17-21o C),线性关系一直在整个初始浊度变化范围内(从3.30 ntu到16.50 ntu)保持线性关系。表明不同温度下,絮体形成的途径以结构有所不同。低温时,对絮体达到其最佳(或最大)尺寸时需要的颗粒浓度比常温要少。温度的升高会提高絮凝反应的聚集常数,但同时絮体破碎常数也随之升高。低温时絮凝反应发生的极为缓慢。

在pH值等于8.0情况下, ferron-Al逐时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快速混合后水解铝的种类分布情况相似。在不同条件下具有高电荷高聚合度的水解铝浓度也非常相似。说明从混凝剂水解到聚合态水解产物的生成受温度和浊度影响不大。但透光脉动法(PDA)的测量结果说明,无论是高水温还是高浊度都能增加絮凝速率。说明从水解铝的聚合到晶核形成再到晶体成长步骤受温度和浊度的影响非常大,它是控制混凝效率的关键步骤。低温或低浊对絮体成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无机混凝剂水解过程的抑制作用。

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了多相催化强化混凝技术,利用催化剂来强化聚集态的水解产物生成初级晶核和初级絮体,乃至可沉降的絮体。

后期对所这项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对实际低温低浊水体的考察,发现强化混凝相对常规混凝有更强的对沉后和滤后有机物污染物(COD)以及

- III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藻类的去除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其对混凝剂的强化水解结晶作用,提高了混凝效果。

高锰酸盐预氧化剂投量为0.8和1.2 mg/L之间能强化对有机物和藻类的去除。沉淀后藻类去除率可高达90%以上,表明大量的藻类被高锰酸盐灭活而沉淀。

高锰酸盐预氧化能够起到助凝作用和助滤作用,从而强化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

关键词混凝,透光脉动法(PDA),ferron-Al逐时分光光度法,聚集速率,强化混凝

- IV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Coagulation characteristic in the condition of low temperature and low-turbidity i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photometric dispersion analysis (PDA), ferron-Al timed spectrophotometry, and turbidity measurement at different flocculation period.

For the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s (2o C, 5o C, and 8o C),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aggregation rate of coagulation and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within certain limit is observed. Increasing initial turbidity within certain limit (from 3.30 ntu to 9.30 ntu) would increase the aggregation rate linearly. While aggregation rate remains roughly constant when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surpasses the limit or initial turbidity increases from 9.30 ntu to 16.50 ntu. However, for the higher temperature condition (ambient temperature: 17-21o C), aggregation rate remains increase in the whole turbidity range (from 3.30 ntu to 16.50 ntu). Furthermore aggregation rate obtained from PDA curves could predict the optimum alum dosage.

In addition, mechanism of coagula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low temperatures (2℃, 5℃, and 8℃), low turbidities (3.30 ntu, 5.30 ntu, and 9.30 ntu), and a normal pH value of 8.0 is investigated. Result of ferron-Al timed spectrophotometry shows that Al-hydrolyzed species present similar fraction after fast-mixing period in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Concentration of polymeric metal hydrolyzed species of high charge is very similar in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Su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pproach from hydration of ion-based coagulant to polymerization i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and turbidity. However, measured by photometric dispersion analysis (PDA), either higher temperature or larger initial turbidity is able to increase the aggregation rate. Result of PDA indicates that the

- V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approach from polymerization of hydrolyzed species of ion-based coagulant to nucleation and crystal growth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emperature and turbidity and is the key part in controlling the coagulation efficiency. Low temperature or low turbidity actually has a more seriously inhibiting effect on flocs growth than on the hydration of ion-based coagulant.

According to such research results, a new kind of enhanced coagulation process is invented and examined in the natural cold water.

Result shows that the enhanced coagulation would better the coagulation performance under low temperature and low turbidity conditions by increasingly removing COD and turbidity.

Potassium permanganate composite can also improve removal efficiency of COD and turbidity for the cold water.

Both enhanced coagulation and preoxidation of potassium permanganate composite could improve alga removal efficiency.

Keywords coagulation, photometric dispersion analysis (PDA), ferron-Al timed spectrophotometry, aggregation rate, enhanced coagulation

- VI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摘要.......................................................................................................................I Abstract................................................................................................................V

第1章绪论 (1)

1.1 水的混凝 (1)

1.2 混凝机理 (1)

1.3 混凝影响因素 (3)

1.3.1 硬度 (3)

1.3.2 碱度 (3)

1.3.3 溶液中其他阴离子的影响 (3)

1.3.4 溶液pH值 (4)

1.3.5 混合的影响 (4)

1.3.6 溶液温度的影响 (4)

1.3.7 溶液初始浊度的影响 (5)

1.4 强化混凝技术 (5)

1.5 Ferron-Al 逐时分光光度测定法 (6)

1.6 透光脉动(PDA)检测技术 (6)

1.7 天然有机物的分类与去除 (7)

1.7.1 天然有机物的分类 (7)

1.7.2 天然有机物的去除 (8)

1.8 藻类的特性及去除方法 (10)

1.9 研究目的 (12)

第2章从动力学角度研究温度与初始颗粒浓度对混凝特性的影响 (13)

2.1 概述 (13)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14)

2.2.1 实验用水 (14)

2.2.2 颗粒分布 (14)

2.2.3 烧杯实验和聚集速率的检测 (16)

2.2.4 烧杯实验、聚集常数和絮体破碎常数的确定 (18)

2.3 结果与讨论 (20)

- VII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2.3.1 温度和浊度对颗粒聚集速率的影响 (20)

2.3.2 絮凝反应过程中絮体聚集和破碎常数的确定 (21)

2.3.3 致浊物质对低温低浊水的强化混凝效果 (24)

2.3.4 低温低浊情况下混凝反应动力学分析 (24)

2.3.5 不同条件下絮体的破碎常数 (26)

2.4 本章小结 (26)

第3章温度和初始颗粒浓度对混凝机理的影响 (28)

3.1 概述 (28)

3.2 实验部分 (30)

3.2.1 人工配水 (30)

3.2.2 杯罐实验 (30)

3.2.3 透光脉动检测法(PDA) (30)

3.2.4 Ferron-Al 逐时分光光度测定法 (31)

3.3 结果与讨论 (31)

3.3.1 不同实验条件下Ferron-Al 逐时分光光度测定快速混合后水样中

铝水解产物的分布情况 (31)

3.3.2 吸附机理在低温低浊水的混凝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34)

3.4 本章小结 (35)

第4章多相催化强化混凝反应工艺对实际低温低浊水体的强化混凝作用.37 4.1 概述 (37)

4.2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除污染技术简介 (38)

4.2.1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作用机理 (38)

4.2.2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与高锰酸钾的对比 (38)

4.3 实验流程与过程 (39)

4.3.1 实验流程 (39)

4.3.2 实验过程 (40)

4.4 结果与讨论 (41)

4.4.1 高锰酸盐对低温低浊水的强化混凝效果 (41)

4.4.2 强化混凝工艺对低温低浊水的强化混凝效果 (42)

4.4.3 两种过滤介质(活性炭、石英砂)对低温低浊水过滤效果的对比

(45)

4.4.4 高锰酸盐氧化助凝和强化混凝工艺对藻类的去除效果 (47)

4.5 本章小结 (48)

- VIII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论 (50)

参考文献 (5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5)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56)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56)

致谢 (57)

- IX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绪论

1.1水的混凝

在天然地表水处理中,主要应用混凝、沉淀(或气浮)、过滤和消毒工艺。其中,混凝包括混凝剂与原水混合过程及形成大的聚集体(絮体)的絮凝过程。此过程伴随着污染物从水相到固相的转移过程,应视为污染物与水的第一步分离过程。然后利用絮体的沉淀过程或用气泡将絮体提升的气浮过程将污染物与水进行第二步分离。然后再进行第三步过滤分离,事实上过滤介质间的缝隙要比水中的一些杂质尺寸大得多,因此过滤决不仅仅是简单的拦截作用。作为第一步分离过程的混凝对其它分离过程作用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实际上混凝自罗马时代就被用来净化生活饮用水。

1.2混凝机理

以最常用的硫酸铝为例,当硫酸铝被投加到水体后,铝离子开始经历典型的水解过程。在此过程中,铝离子的酸性导致水分子的脱质子化,如下式所示:

Al(H2O)63+ — Al(H2O)5(OH)2+ + H+

为了简单起见,水合分子不再写出,一些铝盐水解的平衡常数[1,2]见表1-1。

这些水解产物在水中浓度分布受pH值影响很大,因此混凝作用的发挥究竟以哪种机理为主要很大程度上受pH影响。下文会有介绍。

关于混凝机理,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污染物被混凝过程通过若干步骤完成,包括压缩双电层-电中和;吸附-电中和;卷扫沉淀;与铝盐水解产物形

- 1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不溶物质析出;架桥等。

表1-1 铝盐水解平衡常数

Table 1-1 Hydrolyzed constant of alumninum-based coagulant

铝盐水解反应水解平衡常数

1 Al3+ + H2O — Al(OH)2+ + H+ -5.0

2 Al(OH)2+ + H2O — Al(OH)2+ + H+-4.

3 to –5.1

3 Al(OH)2+ + H2O — Al(OH)3 + H+-5.7 to –6.7

4 Al(OH)3 + H2O — Al(OH)4- + H+-5.9 to –8.0

5 2Al3+ + 2H2O — Al2(OH)24+ + 2H+-7.7

6 3Al3+ + 4H2O — Al3(OH)45+ + 4H+-13.9

7 13Al3+ + 28H2O — Al13O4(OH)247+ + 32H+-98.7

8 Al(OH)3(am) — Al3+ + 3OH-31.5

吸附-电中和:水中污染物(包括悬浮物、微生物、溶解性有机物等)都是带负电的。负电间的排斥力导致水中胶体污染物稳定。一些带正电的混凝剂水解产物对污染物的吸附降低了其负电性,从而降低了污染物之间的排斥力。当排斥力小于范德华引力时,颗粒之间的碰撞和聚集乃至沉淀就会发生。

卷扫沉淀:混凝剂水解形成的絮体在运动和沉降的同时也迫使一些有机物一同沉降,因此卷扫沉淀也被称作共沉作用。

架桥:混凝剂水解产物会同时吸附许多污染物,起到架桥作用,从而增加污染物的尺寸和可沉性。架桥作用通常是由有机高分子混凝剂或助凝剂完成的。

与铝盐水解产物形成不溶性物质析出:在铝盐水解的同时,其水解产物会与一些离子(如磷酸根)或基团(一些腐殖酸)形成不溶性物质而析出。

- 2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1.3混凝影响因素

混凝的效果受原水条件影响很大。如水的硬度、碱度、阴离子、pH 值、温度、浊度等都会影响混凝效果。

1.3.1硬度

一般认为增加硬度能改善混凝的某些特性,如:钙离子的增加能提高腐里酸的去除[3]。钙镁离子本身可起到混凝作用。但有研究表明,过量增加钙离子浓度会降低溶解性有机物DOC在氢氧化铝上的吸附[4]。

1.3.2碱度

有研究表明,如果原水碱度低于30 mg/L,通过混凝降低浊度会比较困难[5]。

通过下列化学计量关系可以定量地判断在铝盐水解混凝过程中碱度变化[6]:

Al2(SO4)3·14.3H2O + 3 Ca(HCO3)2— 2Al(OH)3(s) + 3 CaCO3

1.3.3溶液中其他阴离子的影响

一些离子(如氟、磷和某些有机酸)能与铝盐水解产物聚合,从而影响混凝。而混凝最佳pH也受这些离子影响,其影响程度由离子的聚合能力有关。强聚合力的配位离子能增大铝最大程度析出的pH。而多价态的阴离子如硫酸根或硅酸根能够降低此值[7-9]。

有学者证明,如果溶液中的阴离子浓度(如SO42-)超过一定的量会消除混凝的再稳区[10]。

- 3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

1.3.4 溶液pH 值

无机混凝剂阳离子的水解形态很大程度上依赖pH。以铝盐水解产物为例,大致上可分成三类:单核的(如Al 3+, Al(OH)2+, Al(OH)2+, Al(OH)4-, Al 2(OH)5+),多核的(如Al 2(OH)5+, Al 2(OH)24+, Al 3(OH)45+, Al 4(OH)84+, Al 7(OH)174+, Al 8(OH)244+, Al 8(OH)205+, Al 13O 4(OH)247+, Al 14(OH)357+),和新生成的无定型的氢氧化铝(Al(OH)3(am)[2,11,12]。其水解产物的存在形态受溶液pH 影响很大,在很低pH 情况下,单核水解产物Al 3+是主要物质,而若是高pH 溶液,则Al(OH)4-是主要物质。铝在pH6.2时的溶解度最低。当溶液的

pH 较低时,有机污染物的质子化加强,降低了对混凝剂的需要;同时铝盐水解产物的正电性也变得更强。所以低pH 的混凝主要以吸附-电中和为主要机理。而另一方面,铝盐在pH6-6.5时产生最多的氢氧化铝絮体,这时混凝主要以扫沉淀为主。在去除相同TOC 情况下,pH6.3时所需要的硫酸铝的量大约是pH5.5时的两倍[12]。

1.3.5 混合的影响

快速混合使得混凝剂与原水有充分的接触,慢速混合促进颗粒的碰撞和絮体成长。

尽管快速混合强度变化对卷扫沉淀絮凝不起主要作用,但电中和絮凝却需要铝盐正电荷的水解产物与水中胶体物质的充分接触[13,14]。

在慢速混合阶段,颗粒的碰撞主要由三种因素制约:布郎运动(也称异向絮凝);不均匀沉淀和流体剪切力(也称同向絮凝)。其中,只有同向絮凝受慢速混合条件的影响[13]。

1.3.6 溶液温度的影响

低温水的混凝效果不理想,絮体尺寸小,混凝剂用量大,滤池工作周期短。根据水厂的经验,我国北方冬季要比常温多4-5倍的投药量才能达到较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满意的滤后浊度。

一般认为低温对混凝的负面影响来自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减缓了无机混凝剂的吸热水解反应;二是削弱了颗粒的布朗运动和碰撞次数;三是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低温会使水的剪切力增大而破坏絮体。

1.3.7溶液初始浊度的影响

浊度对混凝的影响却远没有像温度那样研究的多。这是因为人们很容易想到因为增加初始浊度而增加的颗粒浓度会加快混凝中的聚集速率。但是, 作者发现浊度对混凝有着更复杂的影响。

1.4强化混凝技术

天然水体中的有机物可分为悬浮态、胶体和溶解态三种,悬浮态和胶体部分通常是分子量较大,溶解度较小的部分,可以被微小固体颗粒所吸附。它们的去除机理与颗粒物的去除机理相似,即通过电性中和、吸附架桥、网捕沉淀得以去除,这部分有机物很容易通过常规水处理工艺得以去除。而水中分子量较小、溶解度较大的有机物,在一般混凝条件下去除率很低,主要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而不易被混凝剂的水解产物吸附。但是通过改善混凝处理条件,在高混凝剂用量的条件下形成大量金属氢氧化物,改善混凝剂水解产物的形态,使其正电荷密度上升,同时低pH值条件也会影响有机物离解度和水中有机物存在形态,使有机物质子化程度提高,电荷密度降低,进而降低其溶解度和亲水性,成为较易被吸附的形态,被吸附到大量金属氢氧化物颗粒上共沉淀,提高了有机物的去除率。通过改善混凝条件是提高给水处理工程中有机物去除率的可行且有效的途径,即所谓的“强化混凝”。强化混凝(Enhanced Coagulation)的定义是向水源中投加过量的混凝剂并控制一定的pH值,从而提高常规处理工艺对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最大限度去除消毒副产物前体物,保证饮用水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方法。混凝剂投量超过以降低浊度为目标的投量。美国环保局(USEPA)现已将强化混凝作为去除水中溶解性天然有机物的最佳处理技术(BAT)[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际上,强化混凝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凡是针对水源污染特性通过修正优化传统混凝方式(混凝机理)和条件以增强除浊、除臭、除藻、除有机物、除卤仿前体物等效果的混凝技术均可视为强化混凝范畴。

并将其确定为去除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 DBPs)的最有效的方法但事实上过多的混凝剂投量除了经济上的负担外,还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加大了沉淀池复合,为微生物在管网中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且铝离子被怀疑与老年痴呆症有关。

根据前期研究结果,作者与导师发明了多相催化强化混凝。不是依靠提高混凝剂投量,而是从强化混凝剂本身的水解、成核作用来提高和改善低温低浊水的混凝效果。

1.5Ferron-Al 逐时分光光度测定法

27Al-NMR和ferron-Al逐时分光光度法是检测铝水解产物最常用方法。但由于低灵敏度和选择性,27Al-NMR只能检测到某些铝盐水解产物,而大部分产物不能够被核磁共振检测到[15,16]。Ferron-Al逐时分光光度测定法在试验中被用来鉴别快速混合之后水中的水解铝。这种方法基于水解铝和ferron试剂(8-hydroxy-7-iodo-5-quinolinesulfonc acid)之间的反应。不同种类的水解铝与ferron 试剂之间有着不同的反应动力学,由此来鉴别三种不同形式的水解铝:Al a, Al b, 和Al c。Al a是单体铝 (Al[OH]n3-n [n=1-4]),可与ferron反应迅速; Al b是聚合铝(Al m[OH]n3m-n) ,可与ferron反应较慢;Al c是细微的无定形的氢氧化铝([Al(OH)3(am)]), 几乎与ferron不反应[17-19]。

1.6透光脉动(PDA)检测技术

透光脉动仪(Photometric Dispersion Analysis) (PDA 2000, RANK BROS L TD, BOTTISHAM, CAMBRIDGE, ENGLAND), 是一种在线光学仪器,能反映光在流动悬浮液[21]中的波动程度,它的输出值R被许多研究者用来研究

- 6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絮凝过程和监控絮凝速率[20,21]。早在二十年前(1985年),Gregory介绍了其对于悬浊液光学检测的结果,他将此项技术称做Photometric Dispersion Analysis(PDA)(翻译成透光脉动)。之后,Gregory又对此项技术申请了专利,并委托英国的RANK公司生产Photometric Dispersion Analysor (PDA),中文叫做透光脉动检测仪。此种仪器逐渐被世界各国研究胶体与界面的科学家所采用。李圭白院士和李星教授在此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其工作原理在许多文献[20,21,22,],有非常详尽的介绍,这里就不再累述。

1.7天然有机物的分类与去除

天然有机物(NOMs)作为江河水中有机物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对饮用水处理的许多工艺环节都有着重要影响,其负电荷能增加混凝剂投量。水中原有的无机颗粒上若包裹了有机物也会增加混凝剂投量。在用液氯进行消毒时,氯会与NOMs作用产生消毒副产物(DBPs),如三氯甲烷等,被认为是潜在致癌物。由于天然有机物存在,管网中会增加可被微生物代谢有机物量(BDOC),从而为管网中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条件。因此NOMs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引起广泛的重视。

1.7.1天然有机物的分类

1.7.1.1按分子尺寸划分

根据分子尺寸,NOMs可被分成颗粒状、胶体和溶解性等几个成分。一般而言,溶解态NOMs是指可通过0.45 μm 微孔滤膜部分。然而对NOMs严格地分成这三类是不明智的,因为部分胶体态有机物也通过0.45μm 微孔滤膜[23]。常规水处理过程倾向于去除较大颗粒,因此溶解态NOMs较颗粒态难去除。

1.7.1.2按亲水性划分

根据亲水性,NOMs还可被分成腐殖质类和非腐殖质类有机物。腐殖质

- 7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类NOMs大约占50% - 95%的比例。腐殖质类物质在地表水的存在量大约在0.5-4 mg/L[24]。比较非腐殖质类物质,腐殖质更具有憎水性,因此腐殖质更容易在处理中从水相中分离出去。非腐殖质类物质主要指亲水酸、蛋白质、氨基酸和一些糖类物质[25]。而腐殖质又可以分成两大类:腐里酸(FA)和腐殖酸(HA)。FA既不在pH 1.0 时析出也不在它的等电点处析出。而HA 却在pH 1.0 时析出。FA比HA 的量要多得多并且更具有亲水性。相对HA 而言,富里酸FA的平均分子量要小,并且含有更低的碳、氮量,但是氧含量却较高。另外,FA的羧基和酚羟基的含量要比HA的高,这也是造成其更高负电荷的重要原因之一。

1.7.1.3按官能团划分

天然有机物NOMs是一类复杂有机物,没有确定的分子式。但对于腐殖质类物质,研究者们利用电位滴定的方法发现了两个变形点。即pH 8.0-8.2 的酚羟基和pH 4.6-4.9 的羧基[26]。官能团直接影响NOMs的处理特性。因为NOMs的负电荷正是这些官能团离解的结果。含酚羟基多的NOMs要比含安息酚多的NOMs更容易被去除[27]。高pH值会增加官能团离解趋势,从而增加NOMs的负电性。因此对于含NOMs较高的水,降低pH值会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1.7.2天然有机物的去除

1.7.

2.1混凝技术

混凝是传统水处理中的第一道屏障。很大一部分NOMs可在这道工艺中被去除。国外学者提出很多混凝去除NOMs机理。在较低pH时,带负电的NOMs与带正电的无机态混凝剂的水解产物通过电中和形成不溶性结合体被认为是主要机理[28]。Joseph等人[29]提出在一定混凝剂投量范围内,NOMs含量与混凝剂投量间有化学计量关系,并且在这个范围内NOMs被混凝去除得很快。然而在较高pH时,无机混凝剂水解产物吸附NOMs被认为是主要机理,但也需要较高的混凝剂投量,而且不如低pH时有效。

其他学者[30,31]认为混凝去除NOMs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机理;1)胶体脱

- 8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稳(通过对双电层压缩、电中和与架桥卷扫完成);2)沉降(由正电的无机态混凝剂水解产物通过电中和形不溶结合体完成);3)共沉降(主要由吸附完成)。

一般而言,混凝能去除较大分子量和较高憎水性的NOM,使得剩下的NOMs更容易深入颗粒活性炭GAC孔道中而被吸附;滤床工作周期被显著地延长;并且混凝预处理后的水能降低膜污染减少氧化剂的投量[32]。

1.7.

2.2被臭氧氧化去除

随着饮用水标准提高,人们采用氧化技术(如臭氧氧化)来降低天然有机物NOMs的影响。然而不同于混凝,臭氧不能减少总NOMs的量。臭氧氧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将NOMs进行形态转化来改变NOMs的特性[30]。臭氧氧化能将腐殖质类NOMs转化成非腐殖质类NOMs,从而增加NOMs亲水性。一些由于臭氧氧化而产生的新的官能团不能与无机混凝剂如铝盐的阳离子形成配位。但是臭氧氧化可增加配位键数量。因此,臭氧预氧化可改善混凝效果也可能恶化混凝效果。并且臭氧氧化的副产物可能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可生化性[30])。

1.7.

2.3被颗粒活性碳GAC去除

颗粒活性炭GAC更倾向于吸附大分子量有机物,如腐殖质类NOMs。因此GAC过滤后的水多是非腐殖质类(non-humic)的NOMs和小分子量有机物。所以,如果GAC滤后的水腐殖质类与非腐殖质类的比例或大分子量与小分子量的比例增加,则说明GAC开始失效。这并不是说GAC不能去除非腐殖质类的NOMs和小分子量NOMs,它也能降低这部分有机物浓度,只是不如降低腐殖质类和大分子有机物幅度大。

1.7.

2.4关于天然有机物去除总结[29]

1)NOMs + H+; 腐殖酸在pH 1.0处析出;利用投加酸(H+)强化混凝去除NOMs只能达到一个最优点,超过这个点,质子效应会阻止NOM与无机混凝剂水解产物之间的结合;投加酸还会减小NOMs分子尺寸,并使其更具有憎水性;投加酸还会提高GAC对NOMs的吸附。

- 9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10 -

2)NOMs + 无机阳离子混凝剂水解产物: 形成难溶的结合物而析出;一些

阴离子(如OH - 和 SO 4-2)会通过与NOMs 竞争而造成干扰;而阳离子则

会代替无机阳离子混凝剂水解产物与NOMs 形成配位从而降低混凝剂的投量。

3)NOMs + 阳离子:与NOMs 形成难溶配位物而析出,降低混凝剂的投量。

4)增加憎水性:增加去除。

5)更多的配位键(如经过了臭氧氧化):更容易被去除;当混凝剂投量增加

时被去除得很快,但需要更多的混凝剂投量。

6)分子量增加:造成更大的憎水性和更多的配位键从而提高去除率。

憎水性增加:更容易被去除,但这种去除是缓慢的。

1.8 藻类的特性及去除方法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使天然水体富营养化。在夏季高温时期藻类大量滋生,形成绿色丝带状的水华,漂浮在水面影响水环境质量。藻类的比重在1左右,蓝藻中的微囊藻细胞内具有气囊,它的比重小于1,多漂浮在水面上,外有衣胞包裹,呈絮团状。其它种类的藻类多悬浮在水体中。形成水华的某些蓝藻是有毒的,大量藻类死亡后被水中异养菌分解,产生恶臭进一步释放体内毒素,将严重恶化水质,长期低浓度藻毒素的摄入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饮用水除藻十分重要。由于饮用水水源藻类过度滋生干扰正常水处理,在夏季用水高峰期影响自来水厂供水。它不仅容易阻塞输水管道,附着在水池表面生长、腐蚀管道及蓄水池,且过滤时粘附在滤料上,甚至穿透滤料,使过滤困难,增加了反冲洗的频率,严重时影响水质。这将耗费大量水处理絮凝剂,提高了水处理成本, 由于藻类分解时释放气体,使处理后粘性沉淀物易上浮,妨碍絮体沉降,增加了处理水的难度。

藻类一般是无机营养的,属于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其细胞内含有叶绿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11 -

素,可以进行光和作用。在白天有光照时,藻类利用二氧化碳合成其所需要的营养物,同时释放氧气;在夜间则通过呼吸作用获取能量,吸收氧气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所以水库水的溶解氧昼夜会有较大的变化,不知这是否也是造成水体COD Mn 变化的原因。

藻类过量繁殖会严重影响给水处理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藻类带负电(ζ电位一般在-40mV以上),难于混凝;藻类代谢产物(如碳水化合物、肽和有机酸等)会吸附在胶体颗粒表面,增加其负电性,增加混凝难度;同时藻类也会与水中金属离子络合,穿透滤池。藻类比重小,沉淀效果差。藻类会粘附在滤料表面,使滤池过滤周期显著缩短,造成滤池频繁反冲洗。藻类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嗅味,使水难于饮用。某些藻类尺寸很小,可穿透滤池进入给水管网中。藻类也是典型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前驱物质,在后续氯化消毒过程中与氯作用生成三氯甲烷等多种有害副产物、增加水的致突变活性。控制与去除水中藻类是目前给水处理领域普遍关注和十分棘手的问题。

国内外围绕给水除藻技术开展了多年的研究工作。分别从给水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强化。可分为预处理、强化混凝、气浮和微絮凝过滤等。其中预处理是关键环节,对后续的处理工艺产生重要影响。

预处理方法主要有微滤和化学预氧化。预氯化是一种传统的预氧化除藻技术,对藻类有一定的强化去除作用,但预氯化不能消除由藻类产生的嗅味,相反转化为更不愉快的嗅味(如鱼腥味或刺激性嗅味等)。在预氯化过程中,氯与原水中较高浓度的有机物作用会生成一系列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卤代有机副产物,因而其应用逐渐受到限制。近年来,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臭氧预氧化除藻,虽然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投资很大,运行管理费用也很高,一直难于在我国推广应用。二氧化氯预氧化也具有除藻效果,但其相当一部分会被转化成对人体有害的副产物亚氯酸根。特别是在预氧化过程中,有机物浓度较高,消耗的二氧化氯量较大,无机副产物浓度较高。研究发现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对于藻类有很好的去除,而且操作安全,运行费用较低。

混凝土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交底内容: 混凝土工程 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隐、预检手续。 2、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马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3、混凝土标号按照图纸要求施工。 (二)主要机具 尖锹、平锹、混凝土吊斗、插入式振捣器、木抹子、铁插尺、胶皮水管、铁板、串桶、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标尺杆. 二、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一一混凝土搅拌一一混凝土运输一一柱、梁、剪力墙、楼梯混凝土浇筑与振捣一一养护 三、操作工艺 (一)作业准备 1、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保护钢筋的保护层垫块是杏符合规范要求。 2、如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3、施工缝的松散混凝土及混凝土软弱层已剔掉清净,已经露出石子,并浇水湿润,无明水。 4、梁、柱钢筋的钢筋定距框已安装完毕,并经过隐预检。 四、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砼供应能力,一次浇筑方量,砼初 凝时间,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综合考虑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1.25倍。

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 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10cm以使两层砼结合牢固。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问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问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 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小于2h时,则应当执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正完好。 五、柱的混凝土浇筑 1、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 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 2、柱高在3m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3m时,应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侧面 开洞口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模板洞封闭严实,并用 箍箍牢。 3、柱子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应当经过计算后确定,并且应当计算每层混凝土的浇筑量,用专制 料斗容器称量,保证混凝土的分层准确,并用混凝土标尺杆计量每层混凝土的浇筑高度,混凝土 振捣人员必须配备充足的照明设备,保证振捣人员能够看清混凝土的振捣情况。 4、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5、浇筑完后,应及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六、梁、板混凝土浇筑 1、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2、和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1m的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2?3mm处。浇

现浇混凝土工程技术交底

一、施工准备 (一)材料 水泥:32.5号以上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砂:粗砂或中砂。混凝土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5%,高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3%。石子:粒径0.5~3.2cm,混凝土低于C30时含量不大于2%。高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1%。掺合料:粉煤灰,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有关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掺量经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二)作业条件 1、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预埋铁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合格符合 设计要求,并办完隐、预检手续。 2、架子及运输走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3、泥、砂、石及外加剂等经检查符合有关标准要求,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土配合比 通知单。 4、磅称(或自动上料系统)经检查衡量准确灵活,振捣器(棒)经检验运转合格。 5、施工员根据施工方案对班组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 二、操作工艺 (一)清理 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水泥砂 浆垫块是垫好。如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二)混凝土搅拌 1、根据配合比确定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及车辆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砂、石各个磅称标量。在上料时车车过磅,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及时调整配合比用水量。 2、装料顺序:一般先倒石子,再装水泥,最后倒砂子。如需加粉煤灰掺合料时,应与 水泥一并加入。如需掺外加剂(如减水剂、早强剂等)时,粉状应根据每盘加入量应预加工装入小包装袋内(塑料袋为宜),用时与粗细骨料同时加入;液状应按每盘用量与水同时装入搅拌机搅拌。 3、搅拌时间:为使混凝土搅拌均匀,自全部拌全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混凝土开始卸料止,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按规定采用。 (三)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 求 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措施。 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3、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 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0774.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

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 近些年来,随着水源污染严重、水质不断恶化和饮用水质标准不断提高,人们开始研究一些新技术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或发展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目前应用较多给水深度处理工艺有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臭氧和活性炭联用、臭氧高级氧化技术、生物活性炭、膜过滤技术等。在此笔者结合大量的实验研究,仅对强化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包括强化混凝、强化沉淀与气浮和强化过滤)、化学预氧化(预臭氧化)等发展情况作以简要论述。 【强化混凝技术】 常规给水处理工艺中对有机物去除起主要作用的是混凝工艺,其去除有机物的机理主要分三个方面:带正电的金属离子和带负电的有机物胶体发生电中和而脱稳凝聚;二是金属离子与溶解性有机物分子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而沉淀;三是有机物在絮体表面的物理化学吸附。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很多:混凝剂的种类、混凝剂的投加量、原水水质、混凝pH值、碱度、混凝搅拌程度以及混凝剂与助凝剂的投加顺序等。强化混凝就是通过采取一定措施,确定混凝的最佳条件,发挥混凝的最佳效果,尽可能地去除能被混凝阶段能够去除的成分,特别是有机成分。 由于近年水源受有机物污染严重,高浓度的有机物对水中胶体产生很强的保护作用,致使常规混凝效果变差,因此为提高常规混凝效果,在保证浊度去除率的同时提高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强化混凝处理无疑是一个首选之法。Joseph等人认为强化混凝是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比较经济、实用的一种处理工艺;美国工作者普遍认为,强化混凝是达到"饮用水消毒/消毒副产物(D/DBP)标准"第一阶段要求和控制饮用水中天然有机物(NOM)的最佳方法之一;我们的实验结果也表明,某些强化混凝技术能有效地去除天然水中的有机物和藻类,并可降低水中剩余铝的浓度。 强化混凝技术首先要根据水质情况筛选优化确定混凝剂的种类和投量。目前水厂使用的混凝剂大致有三种:铝盐Al(Ⅲ)、铁盐Fe(Ⅲ)以及人工合成的有机阳离子聚合混凝剂,一般铝盐和铁盐的混凝效果要优于人工合成的混凝剂,原因是这

浅谈混凝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混凝土是当代最大宗的人造材料,也是最主要建筑材料。目前,世界水泥年产量已超过12亿t,我国在数量上占居首位,其产量约为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混凝土年使用量虽未见准确的统计资料,但如以水泥产量推测,估计在我国混凝土年使用量可达6亿m3以上,其工程量之多,社会与经济意义之大,是人所共知的。针对我国今后发展的需要,本文拟在三个方面予以论述。 1、预拌混凝土的现状与发展 混凝土的集中搅拌是建筑工程生产管理方面一项意义重大的改革。预拌混凝土应用量比重的大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混凝土生产工业化程度的高低。国外实践表明,采用预拌混凝土之后,一般可提高劳动率200%~250%,节约水泥10%~15%,降低生产成本5%左右,还具有保证质量、节约施工用地、实现文明施工等方面的优越性。世界上第一座预拌混凝土工厂出现在德国,建造于1903年,以后受到各国的重视,得到迅速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初,统计结果表明,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里,预拌混凝土的供应量,已达到全部混凝土生产量的60%~80%。 在我国混凝土搅拌站始建于80年代初的上海、常州两城市。20年来,由于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尤其是北京和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采取了一些扶植政策和措施,使城市的预拌混凝土产量每年以12%~15%幅度递增。上海、北京、广州、大连、常州等城市应用预拌混凝土量已达到该城市混凝土总用量的80%以上,接近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预拌混凝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就全国而言,预拌混凝土占现浇混凝土量的比重还不到30%,有的地方甚至还没有预拌混凝土站,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预拌混凝土尚属起步阶段。而且我国已建成的预拌混凝土站,多属建筑企业或企业集团管理,而经济发达国家预拌混凝土已成为独立的新兴行业,有许多专业公司专门生产和供应预拌混凝土。 在预拌混凝土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需要重视的问题。如:混凝土定价不合理以及混凝土供需双方配合不密切,出现供大于求而导致降低价格出售,因而无法保证预拌混凝土的质量。这样恶性循环不利于预拌混凝土的长远发展。 为了保证预拌混凝土的健康发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预拌混凝土厂的合理规划和布置,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规模应与当地的建筑和市场需求相匹配,避免盲目发展过度集中。 2)有计划的组织在职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及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有关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 3)规范市场,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使供需双方必须遵守合同,增强合同的法律效力;并制定出合理的预拌混凝土价格体系。使预拌混凝土能在正常的竞争条件下得到发展。 2、高性能混凝土的现状和发展 为了弄清当前混凝土在不同用途中存在的缺点和薄弱环节,美国于80年代曾对很多土建工程单位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从调查结果可知,在众所关注的抗压强度以外,亟待改进提高的混凝土性能,依次为体积稳定性、抗渗性、流动性、抗折(拉)强度、护筋性、线膨胀系数等,当然还须降低成本。上述各种性能归纳起来就是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3大类,这正符合十几年来几个发达国家正在研究开发中的高性能混凝土(HPC)。 HPC的诞生与发展是近代工程发展的需要。例如高层、大跨度、大荷载、特殊使用条件和严酷的环境(如海上石油钻采平台、海底隧道等)以及对建设速度、经济、节能等有更高要求;同时也由于混凝土技术的提高使HPC成为可行。HPC的先进性使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得到扩大,使混凝土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不断增长。 发展HPC的主要途径有:

国内混凝土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国内混凝土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作者:吴晓泉(全国混凝土协会技术发展部) 以国家“十五”计划、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指导;结合我国入世(WTO)后国际工贸竞争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北京申办2008年29届夏季奥运会成功(北京、天津、上海、青岛、沈阳、西安等城市)今后5~7年的建设高潮;配合2001年企业资质申报、审定和建设部提出的“管理年”等中心工作,审时度势,梳理并探索进一步优化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改造并重振预制混凝土构件企业,发展和完善混凝土建筑砌块企业之路,迈上新台阶,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1 历史回眸 1.1 专家点评 1981年,[英]悉尼.明德斯(Sianey Mrndess)、[美]J.费朗西斯.扬(J.Erancis.young),在合著《混凝土》一书首页上写道“混凝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各个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混凝土。” 1987年,美国专家来华透露,联邦已拨款几十亿美元,ACI正在研究月球开发用混凝土。不久混凝土将成为太空建设材料。 1992年,清华大学冯乃谦教授写道“作为一门经验技术,混凝土技术目前已进入高科技行业,它远远超过传统建筑业的潜在用途。” 1996年,我国工程院院士吴中伟认为“今后30~50年水泥基材(包括各种混凝土和制品)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1998年,国内著名专家写道“混凝土在工程领域发挥着其它材料无法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现在社会文明的基石。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见证。” 2000年,我们协会专家这样赞誉“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混凝土在闪光。” 1.2 水泥起源 混凝土一词源于拉丁文术语“Concretus”,其意思是共同生存。“水泥”是一个一般术语,亦适用于所有胶结材料。当涉及到非波特兰(我国称硅酸盐)水泥时,应冠以定语,例如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环氧树脂混凝土等。 1976年,[英]杰姆斯.帕克(James Parker),用含有粘土的不纯石灰石球,烧制成天然水硬性胶结材。 1813年,[法]维卡V(icat),用石灰石和粘土的合成物,经煅烧制成了人造水硬性胶结材。他还发明了沿用至今的维卡针,用以测定水泥的凝结时间。 1824 年,[英]利兹的一个施工人员约瑟夫.阿斯普丁(Joseph.Aspdin)提出“波特兰”水泥的一个专利。它是由煅烧某些磨细(粉状或弄碎成糊状)的石灰石,掺入分别磨细的粘土,再将混合物在窑内煅烧至CO2被分解逸出。最后将烧成物磨细制成水泥应用。因为硬化后的水泥酷似英国波特兰石场天然建筑石料,故而命名为波特兰水泥。尽管阿斯普丁并未达到起码的烧结温度[1845年,伊沙.约翰逊(Isaac Johnson)提出的 9000C~10000C],其水泥未必是真正意义上的波特兰水泥,但因为在市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被后人确定为水泥的发明人。 初时波特兰水泥是用立窑生产。1886年开始用回转窑生产,1909年[美]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发布一系列回转窑专利。1836年德国首先进行了系统的抗拉和抗压强度试验。1900年,水泥的基本试验大部分标准化。我国1889年开始创建水泥工业,印象中生产大古牌水泥。 1.3 混凝土技术的变革 自从1824年波特兰水泥获得专利之后,各种水泥混凝土陆续问世。在短短177年间共发生

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DOC)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本工程现浇砼全部采用预拌泵送砼,泵输送导管完成,导管附着在楼层的预留孔内,楼面内输送采用输送管,边浇捣边拆。楼层的柱、剪力墙、梁板砼一次性浇捣。 砼浇捣时选择合理的浇捣顺序,施工段内砼均需连续浇捣,不得留施工缝。每次砼浇捣可在1天内完成,砼浇捣前应切实做好组织工作,组织好砼工,辅助工保证连续浇捣,中间除用餐外,不得停顿,同时应检修好全部机械设备,保持正常运转。 振捣是砼密实的根本保证,事先应专题落实,浇捣前列出详细名单,责任落实到人。 所有预埋铁件在砼初凝前安放好,砼浇捣后,浇水养护,每层浇捣均留设好试块,及时掌握强度发展。 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⑴泵送作业,模板及其支撑设计除按正常计算外,还应考虑脉冲水平推力和输送混凝土速度快所引起 过载及侧压力及布料器重量的支承以确保模板支撑系统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隐、预检手续。 ⑵施工前应根据浇筑的混凝土量、工期、构件的特点、泵送能力等确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布料方法,并编制浇筑作业方案。 ⑶泵送前应办理好隐蔽工程验收手续,模板已清理干净,并淋水湿润。 ⑷不论是现场配备混凝土或使用场外预拌站供应的混凝土,其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必须等于或大于泵送能力。 ⑸混凝土泵的操作人员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才能上岗操作。 ⑹浇捣混凝土楼面时,应搭设操作平桥或交通走桥,防止踩踏钢筋。 ⑺液压油箱、水箱的油位、水量适宜,各油管接头紧固。 ⑻检查冷却润滑水箱中是否加足干净的乳化液、液面不能低于活塞杆。 ⑼准备好清洗泵机和管道的机具,如空气压缩机棉球、清洁管接头等。为保证空气压缩机正常工作,应储备一定压力,以备随时使用。 ⑽空载起动泵机前,应在料斗内加一半的水量,使活塞在缸筒内移动时,不至于摩察力过大,损坏活塞。 (11)检查液压油是否干净,查看真空表上指针,若指到“红色”范围内,应拆除更换清洗滤清器。 (12)准备好润滑道的水泥沙浆,一般是用1:2水泥砂浆,坍落度为12~16cm。 (13)接通电源后,检测电压表及各种指示灯是否正常、泵机适用电压为350~410V。 (14)振捣器(棒)经检验试运转合格。 (15)泵面空载应运行一段时间,观察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正常后才能泵送混凝土。 二、材质要求 1、材料 ⑴水泥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水泥和粉煤灰水泥,有相应的技术措施时也可以使用矿渣水泥。水泥的各项指标应分别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92)、《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85)的要求。混凝土中未加掺合料时最小水泥用量宜为

预测混凝土未来技术发展的10个研究方向

2015年预测混凝土未来技术发展的10个研究方向 1. 轻骨料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技术。 更小的容重和强度的轻质高强混凝土使得混凝土建筑物更 加的节能、减少材料的消耗,而轻骨料混凝土的高层泵送技术可以推进在城市高层建筑的应用空间,对于轻骨料的制造技术要求更高,也需要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的实现技术突破,才能实现长距离的泵送施工。2. 骨料最佳级配和粒形科学评价及对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减少的作用。混凝土达到相同的施工性能,不同粒径的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精确搭配可以实现混凝土最小的浆体需要和最小的用水量,从而实现了混凝土减少内部缺陷、增加体积稳定和提高耐久性的目标,但是其中骨料的粒形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需要研究科学评价骨料的最佳级配和粒形的方法。3. 如何评价现代混凝土拌和物流变的特性?现代混凝土建筑设计和施工方式对混凝土拌合 物的状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特别是泵送施工技术节约人工的同时也提高了功效,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变性能不仅仅对于满足现代的施工方法很重要,更是对于泵送后的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硬化后的混凝土与试验室混凝土配合比性能设计的关系和评价手段需要科学的给出,特别是拌合物的匀质性对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的重要意义。4. 更加合理验收现场拌和物的应用技术及硬化后混凝土结构强度

的评价方法。混凝土结构强度验收一直是28天,而且强度验收方法是滞后的,发现问题时,混凝土已经硬化,能够实现对拌合物的验收,对于减少质量问题损失具有重要意义,而一直沿用至今的28天强度验收在当前材料设计的多元化下是否合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5. 克服混凝土构件的脆断、提高混凝土构件的延展性的技术。通过纤维复合、有机和无机材料复合提高混凝土的拉压比,实现混凝土的高性能化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对混凝土的应用领域的扩展具有重要的意义。6. 混凝土微结构及其优化的研究。混凝土作为一个超级复杂的作用体,从微观角度解决和优化混凝土微结构缺陷,是根本性的技术研究。7. 按混凝土性能调节功能设计制备的(标准化的)单一或复合的钙质、硅铝质性能调节型矿物掺和料(如矿渣-钢渣、粉煤灰、硅粉、石灰石粉、偏高岭土、煅烧高岭土等)。矿物掺合料掺加在混凝土中不仅仅是固废消纳的作用,更不是为了减低混凝土制造成本,其意义在于实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功能型材料,这对于其矿物晶体结构和化学作用需要更深入研究。8. 耐久性设计大于100年的混凝土规模化实现技术。随着对资源的保护,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超过100年将成为必须,需要混凝土实现常规化的生产,对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生产、供应链中的质量保证提出更高的要求,也需要完善的技术手段。9. 3D打印应用于免拆模板及混凝土结构的材料技术。3D打印方式可方

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一、施工准备 (一)材料及主要机具: 1、水泥:P.C32.5号以上复合硅酸盐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及复试试验报告。 2、砂:宜用粗砂或中砂。混凝土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5%,高于C30时,不大于3%。 3、石子:粒径0.5~3.2cm,混凝土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2%,高于C30时,不大于1%。 4、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掺量经试验符合要求后, 方可使用。 5、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磅秤(或自动计量设备)、双轮手推车、小翻斗车、尖锹、 平锹、混凝土吊斗、插入式振捣器、木抹子、长抹子、铁插尺、胶皮水管、铁板、串桶、升 降机等。 (二)作业条件。 1、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 并办完隐、预检手续。 2、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马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3、水泥、砂、石及外加剂等经检查符合有关标准要求,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4、磅秤(或自动上料系统)经检查核定计量准确,振捣器(棒)经检验试运转合格。 5、现场负责人根据施工方案对操作班组已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浇筑申请书被批准。 二、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筋的水泥砂浆垫块是否垫好。如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 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剪刀墙根部松散混凝土已剔掉清净。 3、混凝土搅拌: (1)根据配合比确定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及车辆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砂、石各个磅秤标准。 在上料时车车过磅,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及时调整配合比用水量,确保加水量准确。(2)装料顺序:先倒石子,再装水泥,最后倒砂子。如需掺外加剂(减水剂、平强剂等)时, 粉状应根据每盘加入量预加工装入小包装袋内(塑料袋为宜),用时与粗细骨料同时加入; 液状应按每盘用量与水同时装入搅拌机搅拌。 (3)搅拌时间:为使混凝土搅拌均匀,自全部拌合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混凝土开始卸料止,混 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按表规定采用。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s)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 (1)

高性能混凝土探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6月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 摘要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运用;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现状,阐明了高性;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运用;发展;1高性能混凝土介绍;1.1高性能混凝土含义;1990年5月在马里兰州,由美国NIST和ACI;清华大学教授廉慧珍认为:高新能混凝土不是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运用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能长久的安全使用下去,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使用次数之多是很少见的。尤其中近年来,一种较新的混凝土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且运用到许多实际工程项目中,那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 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与施工的关系,列举了高性能混凝土的运用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随着我国建筑向高层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HPC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运用;发展 1 高性能混凝土介绍 1.1 高性能混凝土含义 1990年5月在马里兰州,由美国NIST和ACI主办的讨论会上,高性能混凝土(HPC)定义为具有所要求的性能和匀质性的混凝土。这些性能包括:易于浇注、捣实而不离析;高超的、能长期保持的力学性能;早期强度高、韧性高和体积稳定性好;在恶劣的使用条件下寿命长。即HPC要求高强度、高流动性与优异的耐久性。我国《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CECS207-2006)中提到: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且具有高工作性、高耐久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 清华大学教授廉慧珍认为:高新能混凝土不是混凝土的一个品种,而是达到工程结构耐久性的质量要求和目标,是满足不同工程要求的性能和具有匀质性的混凝土。 我国《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CECS207-2006)还提到:处于多种劣化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混凝土结构宜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高性能混凝土应满足下列一种或几种技术要求: (1)水胶比WC?0.38; (2)56d龄期的6h总导电量小于1000C;

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11333

分部分项技术交底 单位工程名称芜湖兆通·大观花园一期交底 时间 年月日 交底部 位 砼施工

4、孔洞 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预防措施:凿去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支模后,先涂纯水泥浆,再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捣。如孔洞较深,可用压力灌浆法。 5、缝隙及夹渣 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预防措施:浇注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处理措施:先凿除清理杂物、泥沙、木屑再用清水对表面冲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 6、柱底部缺陷(烂脚) 产生原因:模板下口缝隙不精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预防措施: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浇注混凝土前先浇足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 7、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 产生原因: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预防措施: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 8、楼板表面平整度差 产生原因: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跌级和斜水部位没有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预防措施: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跌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混凝土达到1.2MPa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 10、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 产生原因: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预防措施: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厚大构件参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 13、柱混凝土强度高于梁板混凝土强度时 应按图在梁柱接头周边用钢网或木板定位,并先浇梁柱接头,随后浇梁板混凝土。 15、有台阶的构件 应先待下层台阶浇筑层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防止砂浆从吊板下冒出导致烂根。 交底人 接交人

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前景和困境

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前景和困境 导读 十三五期间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从水电工程、核电工程、高铁工程到高速公路工程等领域均提出了更高发展目标。作为建设工程用量最大的基础材料,混凝土需要满足上述不同工程领域提出的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重点应满足以超长跨距、超长距离、超大体积、超高层为典型特征的现代结构混凝土要求,实现混凝土在全寿命周期内从施工期到服役期的优良性能。 作为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材料,胶凝材料与功能外加剂是实现混凝土高性能化的关键技术。一方面,胶凝材料经水化作用后形成硬化浆体,与混凝土内砂石组分粘结成为整体。其中,硬化浆体的微结构与混凝土性能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功能外加剂以较低的用量实现对混凝土微结构优化与调控,从而满足不同服役性能要求。近年来,随着大型基础设施与现代工程结构的快速发展,混凝土技术所面临问题主要体现为上述胶凝材料与功能外加剂两个方面。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将围绕重大工程需求,重点介绍混凝土技术在胶凝材料与功能外加剂方向的新进展,分析上述技术所面临问题,并对未来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1.胶凝材料 1.1传统硅酸盐水泥 硅酸盐水泥的快速发展亟需重视收缩开裂与适应性问题。从英国工程师Joseph Aspdin获得授权专利起,硅酸盐水泥及其混凝土在不到200年的发展历程中已成为全世界用量最大的基础材料。随着水泥行业的科技进步,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与各方面性能指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近年来,我国新的水泥烧成工艺通过高固气比悬浮预热预分解技术[1],使得水泥产量增加40%以上,废气中的SO2和NOX排放降低50%以上,同时能耗显著降低。除了烧成工艺的进步,硅酸盐水泥的粉磨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水泥细度和比表面积也在不断增加,大幅提高了水泥强度。尽管如此,现有研究表明[2,3],随着水泥细度的增加,水泥快速水化的集中放热,将加剧混凝土早期收缩,增大温度开裂风险。其中,当水泥比表面积由280m2/kg增加至380m2/kg,其开裂温度增加9.5℃,开裂时间提前约1倍。其次,水泥熟料矿物中C3S含量超过55%,呈现上升趋势。一方面,高C3S含量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另一方面,随着C3S含量的提高,水泥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内容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1、作业条件 1、1、完成钢筋隐蔽验收手续,模板经过验收。 1、2、商品混凝土及劳力、机械设备已准备好,混凝土经过开盘鉴定;混凝土试模已准备好。 2、施工器具 混凝土输送泵、振捣器、平尖头铁锹、胶皮管、3m杠尺、木抹子、塑料布(薄膜)、草袋等。 3、材料:商品混凝土。 二、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商品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三、操作工艺 1、基础及柱墙混凝土施工 1、1、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一般不得留置施工缝,各种混凝土材料与设备机具必须保证供应。 1、2、基础顶面施工缝按设计与规范要求留置。 1、3、墙柱甩出钢筋必须加以保护,避免混凝土污染钢筋。 1、4、基础施工完毕后,必须及时覆盖塑料薄膜与草袋进行养护。 1、5、用于承重结构及抗渗防水工程使用的混凝土,第一次使用的配合比,在混凝土出厂前由混凝土供应单位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开盘鉴定;共同认定试验室签发的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的组成材料就是否与现场施工所用材料相符,以及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就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与施工需要。如果混凝土与易性不好,可以在维持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砂率、水及水泥量,至与易性良好为止。 1、6、混凝土运输 预拌混凝土应充分搅拌后再卸车,不允许任意加水,混凝土发生离析时,浇筑前应二次搅拌,已初凝的混凝土不能使用。 1、7、混凝土浇筑、振捣:

1.7.1、独立基础混凝土浇筑必须分层铺摊混凝土并及时振捣,振动棒插入点间距为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25倍。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翻浆为准。柱墙体浇筑混凝土前,在底部接搓处先均匀浇筑5c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减石子砂浆。用铁锹均匀入模,不应用吊斗直接灌入模内。利用混凝土杆检查浇筑高度,一般控制在40cm左右;分层浇筑、振捣。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墙体连续进行浇筑,上下层混凝土之间时间间隔不得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宜设在门洞过梁跨中1/3区段。接搓处应撮捣密实。浇筑时随时清理落地灰。 1.7.2洞口浇筑时,使洞口两侧浇筑高度对称均匀,振捣棒距洞边30cm以上,宜从两侧同时振捣,防止洞口变形。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保证振捣密实。 1.7.3振捣: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一般应小于50cm、门洞口两侧构造柱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与不再沉落为达到要求,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预埋管等,发现有变形、移位,各有关工种相互配合进行处理。 1.7.4墙上口找平: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预定标高线,将墙上表面混凝土找平。 1.7.5拆模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与浇水。常温时混凝土强度大于1、2MPa;常温时及时喷水养护,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 1、顶板混凝土施工 2、1、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并用钢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表面拉毛。 2、2、浇筑完毕后及时用塑料布加草袋覆盖混凝土养护。 四、质量要求 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 主控项目 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1、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1、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 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 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强化混凝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强化混凝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强化混凝技术可以控制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使饮用水水质质量更高,并且通过了实验的验证。文章从强化混凝技术的内涵、应用机理、实施方法、影响因素、负面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强化混凝技术,并就其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标签:强化混凝;给水处理工程;天然有机物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水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生活所需并与国际接轨,需要将净化技术不断地发展、提高和完善。饮用水的处理技术主要是去除水源中的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而净化技术是人们在与污染作斗争的过程中得到的。混凝技术在给水净化处理中应用的越来越普遍,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经济、简便的处理技术,是控制天然有机物的最佳方法。 1 强化混凝的内涵 强化混凝(简称EC)是指通过在常规处理过程中加入过量的混凝剂、新型混凝剂或助凝剂再或者其他的药物控制一定的pH值来加强混凝和絮凝,从而提高去除天然有机物的效果减少消毒的副产物,保证饮用水的健康。常规工艺改造有增加深度处理构筑物,如活性炭吸附技术;加强预处理构筑物,如生物预处理;不增加常规工艺前、后的净化构筑物,在现有工艺上进行改造,如强化混凝、过滤、消毒灯,但强化混凝技术具有投资少、不需要構造新的物質、不占土地和经常运行费用低等特点,更适合改造。 2 强化混凝的优势 强化混凝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进行混凝处理的时候进一步加强混凝与絮凝作用,从而使得常规处理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能够更好,对于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进行最大限度的消除,从而使得饮用水能够满足相应的要求。通过混凝技术的应用,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而且相比于增加深度处理方法以及生物预处理方法,强化混凝技术属于强化常规水处理的方式,它的成本更加低,而且也不会占用土地,十分适合对于原有体系进行改造。表1为强化常规水处理与增加深度处理和生物预处理效果的对比。 3 机理及常用方法 通过改变混凝条件进一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范围和去除率。大分子天然有机物可以在无机胶体颗粒表面形成有机保护层,导致空间位阻或双电层排斥可以使胶体的稳定性能增加,而混凝是通过混凝剂进行水解得到的产物对水中的胶体进行电中和使其脱稳,形成小颗粒,逐渐絮凝为矾花,使得脱稳的胶体生成颗粒较大的絮凝体,进行沉淀、过滤并分离出去。常用的强化混凝的方法有:加大混凝剂投加量,投加有机或无机絮凝剂,调整pH值,投加氧化剂,完善混合、絮凝

微污染水源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微污染水源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微污染水源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对微污染水源的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进行系统的介绍。详细阐述 强化混凝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pH值、温度、碱度 和原水水质等,同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强化混凝方法,并对该技术在微 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予以展望和提出建议。 关键词:微污染;强化混凝;粉末活性炭(PAC);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 水源地饮用水污染对给水工程造成了各种损失,给传统净水工艺提出了 挑战。微污染水源指的是水体的物理、化学或微生物指标已不能达到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作为生活饮用水源水的水质要求,但通过特 殊工艺处理后尚可使用的原水。水源水质的恶化,一方面势必额外地投 加大量的混凝剂,使制水成本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水中藻类过避繁殖, 使给水产生一定的色度和臭味,水源水的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此外,由于水源中污染物质的存在,对人类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而靠国 内目前普遍使用的常规净化工艺又很难去除掉,尤其是有机物,结果致 使城市居民不得不长期饮用这种不安全的水,因而选择一种适合的微污 染水源水处理技术方案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强化混凝内涵

强化混凝是给水常规处理中非常关键的环节,通过强化混凝,可去除原 水中绝大部分的浊度、色度,提高常规混凝法处理中天然有机物(NOM)去除效果,最大限度地去除消毒副产物前驱物(DBPFP)等有机物。它是为提高常规混凝效果,通过增加混凝剂的投加量、改变混凝剂的匹配或调整pH值,保证浊度去除率的同时提高水中有机物去除率所采取的措施。广 义上说,可通过改善混凝条件提高出水水质。一般认为,混凝过程是混 凝剂水解产物对水中胶体进行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使其脱稳,从而 形成细小的颗粒,继而絮凝为大而密实的矾花,并通过吸附架桥或网捕 作用使脱稳的胶体生成粒度较大的絮凝体,再通过沉淀和过滤进行分离 去除。而水中分子质量较小、溶解度较大的有机物在一般混凝条件下去 除率很低,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而不易被混凝剂的水解 产物--金属氢氧化物所吸附,有机物不fEl增加r胶体表面电荷,而且 造成空间位阻效应。但是,如果通过改善混凝处理条件,即在低pH值、高混凝剂用量的强化混凝条件下形成大量金属氢氧化物,改善混凝剂水 解产物的形态且使其正电荷密度上升,同时低pH值条件会影响有机物离解度和改变水中有机物存在形态,有机物质子化程度提高,电荷密度降低,进而降低起溶解度及亲水性,成为较易被吸附的形态。 Randtke认为强化混凝去除有机物的机理主要包括胶体状天然有机物(NOM)的电中和作用,腐殖酸和富里酸聚合体的沉淀作用,以及吸附于金属氢 氧化物表面上的共沉淀作用。水中溶解性的有机物而言,依靠后一种作 用即吸附于混凝剂的金属沉淀物上而去除。美国环保局认为,强化混凝

混凝土施工方案技术交底

混凝土施工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施工部位施工内容混凝土浇捣 一、施工准备 1、混凝土浇捣期间配备2台振捣棒、2台平板振捣器基本满足现场需要, 2、准备好作业面振动棒机连接电源箱及夜间施工电源。 3、现场安排值班人员对交通进行维护,确保混凝土能连续顺利进行浇筑。 4、对现场材料堆置进行集中整理,确保现场道路畅通,能够满足罐车行驶需要。场外交通协调到位,确保混凝土按照指定时间达到施工现场; 5、混凝土输送泵车部署到位,需避免混凝土输送过程中的离淅,并减少堵泵的可能性。 6、规划现场材料临时堆放场地,各大门出入口畅通,保证场内外能够形成消防环路; 7、将坑底、板底、墙底等部位的杂物及浮浆清除干净,并检查模板支设是否牢固; 8、施工用电、用水满足现场要求,并保持正常运行; 二、混凝土浇筑路线

三、混凝土施工工艺 1、梁、板混凝土的浇注 浇筑时采用平板振捣器与振捣棒配合同时进行振捣。振捣点按照间距500mm,呈梅花形布置。 浇注末期,通过拉线控制顶板混凝土的标高,先用木刮尺刮过,并用木抹搓毛不少于两边。 考虑到后期施工的连续性,在混凝土表面时用尼龙扫帚顺同一方向扫出均匀细纹,墙柱根部150mm范围内一次抹平压光。卫生间、淋浴间混凝土面层一次找平压光。 2、楼梯段混凝土浇注 楼梯混凝土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浇注,先用直径50mm振捣棒振捣楼梯起步处横梁.,然后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平台板至踏步位置时,与楼梯踏步一起浇捣,楼梯踏步浇注时,边浇捣,边抹平。初凝前,在楼梯一端靠护拦处插入直径为12的三级钢短钢筋,短钢筋外露100mm,每3个踏步预埋一处,以方便后期安装临时护拦时使用。 3、混凝土的振捣 1)楼板混凝土的振捣 本工程结构复杂,楼板相对较狭长,在混凝土振捣时必须成排一次浇捣前进,不得出现漏振、过振等现象,并在浇注后要求立即养护。水平楼板均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振捣。 2)墙、柱混凝土的振捣 墙柱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须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防止钢筋、模板偏移或错位。每点混凝土的振捣时间以出现浮浆不下沉为原则。平板振动器振捣时,垂直混凝土浇筑方向来回

污泥回流在海水淡化强化混凝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污泥回流在海水淡化强化混凝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16T13:45:40.82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21期作者:张豪 [导读] 强化混凝技术是在现有常规水处理工艺基础上, 摘要:强化混凝技术是在现有常规水处理工艺基础上,不另增加处理单元,以提高出水水质为目的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传统的强化絮凝工艺大多需要以增大混凝剂投加量为代价,提高了制水成本,不符合当前行业节能降耗的主题。 某沿海燃煤电厂海水淡化前端预处理反应沉淀池在海水退潮过程中出现絮凝体大量上浮,严重影响出水水质。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海水密度和浊度变化使池内水流产生异重流。因此,我公司通过对沉淀池进行改造,增设污泥回流系统,通过试验加强对沉淀池污泥的有效利用,提高沉淀池出水水质,降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也节省部分污泥处理费用。 关键词:沉淀池;海水;潮汐;污泥回流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Sludge Resuing in the Enhanced Coagulation Experimental of the Desalination Zhang Hao1 (1.Zhejiang Energy Marin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Hangzhou 311100,China) ABSTRACT Enhanced coagulation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s to reduce the water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output water, but most of the traditional enhanced coagulation process need to increase the dosage of coagulant cost, thus increasing the cost of water,which does not conform to the current system of energy saving industry of water. During the course of seawater falling tide, a mass of flocculated granules floated upward to upside of seawater sedimentation tanks in a coal-fired power station on the coast, which influences the effluent water seriously. It is found that the basic causes are that the changes of density and turbidity of sea water result in the density current in sedimentation tanks. Therefore, our company has upgraded the sedimentation tanks, added a sludge return system, through testing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sludge sedimentation tank, improve the effluent quality, reduce the dosage of coagulant, while saving part of the sludge treatment costs. Keyword:Sedimentation tank, seawater, tidal, sludge return 1.海淡预处理系统概述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时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近十多年来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电厂建设已进入多元化水资源时代,沿海(近海)地区的新建电厂向大海要水,北方地区的新建电厂采用中水(城市污水再生水/其他行业排水等)[1]。其中,海水淡化项目极为重视前端预处理,选用合理的预处理工艺是海水淡化系统的关键。 某燃煤电厂生产用淡水由海水经反渗透淡化工艺制取,海水取自乐清湾。海水在进入淡化车间之前采用絮凝+斜板沉淀工艺进行净化预处理,处理设备为反应沉淀池。反应沉淀池设计规模为3组,总处理水量为3900m3/h。预处理系统流程见图1所示。 图1 海淡预处理系统流程 原水池中的海水,经提升泵送至反应沉淀池过程中,在经过列管混合器时,与混凝剂混合,矾花在反应区内生成并在向前推进过程中逐渐长大,水流出反应区后进入过渡区,经过过渡区整流堰整流后从隔墙底部配水孔均匀进入沉淀池沉降区进行自然沉降。沉降区内设置斜板,出水集水槽在池顶端垂直于进水方向均匀布置,出水最终经汇流渠流出。反应池池底设有多个泥斗,通过9个排泥阀将污泥排出。 反应沉淀池运行时投加的混凝剂为氯化铁,助凝剂为聚丙烯酰胺(PAM),加药量根据进水浊度和进水流量进行调整。混合采用列管式混合器。反应区内装有星型翼片絮凝设备,水力分级分为三级。反应区安装有混凝剂投加至列管混合器设备前端加药口处,助凝剂投加在反应区第一格内。 2.改造前反应沉淀池运行情况 乐清湾系不规则半日潮,受岸流落差大(打水湾上溯即江厦潮汐电站,落差达8.6m),小潮时潮汐影响退潮时将底部泥质上翻,大潮时情况稍好[2]。浊度最大可以达2000NTU以上,平潮浊度在50-200NTU左右,浊度变化大时容易引起翻池。受机组负荷变化引起排水温度变化引起翻池,存在间隙性翻池。使后续处理压力较大。 根据运行期间观测和最佳加药量实验结果,进水浊度在100~900TNU之间,在此条件下聚合铝铁加药质量浓度在15~30mg/L之间调整可得到较好的出水水质,稳定运行时出水浊度<5NTU。 系统运行后,经过长时间观测发现,反应沉淀池在绝大部分时间内能够得到较好的出水水质,但在连续运行的过程中每天都会有2个时间段内发生出水浊度明显升高,严重时出水浊度大于60NTU,每个时间段持续4个小时左右,之后能够迅速恢复正常。连续观测后,根据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