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东—埃及、非洲(第1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中东—埃及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1课时)
撰稿人:冯琳琳审稿人:王龙日期17.3.10
一、复习目标
考点点击目标解读
中东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丰富的石油资源、气候类型及分布。1.把握中东的地理位置,分析中东的自然地理特征。
2.以以色列灌溉农业为例,分析中东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发展方向。
3.结合地图,掌握中东地区石油主要输出线路。
二、双基展示
(一)位置和范围
1.说出A-E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2.按顺序写出①—⑤代表的水域名称。在图的相应位置标出土
耳其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
3.在读图册P169描绘北回归线、北纬30、北纬40穿过的地
区;北纬30、东经50穿过的地区;北纬40、东经30交点、北纬30、
东经50的交点。
(二)自然地理概况
1、右图为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图,据图说出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
有几种,其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是哪种气候。
2.读右图(1)说出中东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找出主要地形区。
(2)找出主要的河流、湖泊:尼罗河、约旦河、底格里斯河、幼
发拉底河、死海。
3.资源:中东地区哪几种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三)人文地理概况
1.人口
(1)本区人口有四亿、人种、
(2)民族和语言:多民族(阿拉伯、波斯、格鲁吉亚);占半数、通用________语;
(3)宗教:大多数信奉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发祥地;
2.交通
(1)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古代的“丝绸之路”、现代的东西方海、陆、空交通要冲。
3.农业
(1)以畜牧业为主(游牧)。
土耳其的安卡拉羊毛、伊朗地毯和阿富汗的紫羔皮等畜产品都很有名。
(2)灌溉农业发达,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绿洲地区。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代表植物,椰枣是伊拉克的特产;
(3)地中海沿岸是油橄榄、柑橘、葡萄等水果产区。
4.工业——石油出口加工为支柱
5.其他: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原因
①运河之争(如:争夺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的控制权)②淡水之争(如:两伊战争、巴以冲突)③石油之争④宗教之争(如:耶路撒冷之争)⑤领土之争(如:巴以冲突)
三、精讲点拨
1.试分析中东地区的地形特征及该地区北部多地震的原因。
2.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31.5°N,35°E)湖面海拔为-400米,思考其成因?
3. 中东地区共有哪几种气候类型?最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4.试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分析阿拉伯半岛气候干热的原因。
5.列举中东地区主要河流并分析该地区为什么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
6. 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地区及特点?主要的产油国?主要输往哪些地区?主要国际石油运输路线?
7. 分析以色列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启示。
四、典型例题
材料: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右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试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
条件。(8分)
五、达标测评
右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题。
1.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
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
信的是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随着T (下图示意)海峡海底隧道开通,国家和洲际间
的流通进一步加大。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2—3题
2.图示铁路联通了
A .非洲和亚洲
B .北美和南美
C .欧洲和亚洲
D .亚洲和北美
3.开凿T 海峡海底隧道面临的最大的自然威胁最可能为
A .寒潮
B .地震
C .潮汐
D .飓风
结合右图回答4-7题。
4.下列与图示地区区域特征不相符的是
A.夏季炎热漫长,冬季凉爽干燥
B .居民信仰伊斯兰教
C .石油、天然气是主要经济支柱
D. 淡水资源丰富
5.图示地区男子传统服装的着色通常为
A .黑色
B .白色
C .金黄色
D .咖啡色
6.导致N 海域盐度高的原因有
①海区封闭,水体与外海缺少交换
②结冰量大于融冰量
③地表径流量小,淡水补给少
④暖流经过,海水蒸发快 ⑤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④⑤
7.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地区资源输出的主要方式是管道运输
B .该地区缺水的原因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C .为了保护生态,该地应大面积植树造林
D .海水淡化是解决该地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
阅读下图2,完成8~10题。
8.E 处的一批物资要运到F 处,走水路依次要经过
A .苏伊士运河、曼得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B .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C .红海、曼德海峡、土耳其海峡
D .曼得海峡、马六甲海峡、波斯湾
9.F 地发展种植业的决定性因素是
A .光照
B .热量
C .水源
D .土壤
10.有关两河流域的水文、水系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河为内流河
B 、发源于北部高原,流入孟加拉湾
C 、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
D 、流域下游地区温差不大,但降水季节变化大
右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 增至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