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盆地SB-01孔的有机质类型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

三水盆地SB-01孔的有机质类型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
三水盆地SB-01孔的有机质类型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

土壤生态学

土壤生态学 二、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 主要包括构成系统的生物组成(种类)及其数量,生物组成在系统中的时空分布和相互之间的营养关系,以及非生物组成分的数量及其时空分布。 生物组份:初级生产者:根系、藻类光能和化能自养细菌; 消费者:植食、菌食和肉食性土壤动物; 分解者: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土壤酶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非生物组份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土壤生物的栖居环境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土壤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但赋予了土壤生态系统的机构特质,而且决定着系统的功能。因此,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分析是功能研究的基础。 结构方面的具体研究内容详见下表(人类活动干扰对土壤生态系统机构的影响非常重要,未单独列出)。

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 1、生态系统的功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保持生态系统运行的过程。有时生态系统的功能 又称为生态系统过程; 2、和其它生态系统一样,土壤生态系统系统的功能也主要包括能流、物质循环和信息 流等过程,它们是生态系统得以保持和发展的动力; 3、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密不可分:一定的生态系统结构决定了其具有特定的功能或过程 格局,而功能又反作用于结构。因而生态系统机构和功能的演进或退化总是相伴进行的; 能量流 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的传递和转化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能量流,简称能流。 土壤生态系统的能流以植物和土壤藻类等初级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为开端,然后这些生物或其残体中的能量进一步沿食物链向下传递,同时伴随着向环境的消散:

土壤生态系统能流的研究内容 1、初级生产者的能量(光能)同化量、呼吸量、总初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分配; 2、次级生产者的能量摄取量、同化量、排泄分泌量、呼吸量和次级生产力; 3、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在各隔室中的流通量和现存量,最终建立能流模型,揭示能量沿土壤碎屑食物网的流动规律; 4、土壤生物群落或系统演替中的能流特征以及干扰对能流过程的影响。 物质循环 物质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返回到环境的过程称为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过程,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养分循环的概念 生物生命必需的营养元素的循环叫做养分循环。水分是养分循环的重要载体,往往是相互伴随的过程。

南农土壤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土壤生产力 2、激发作用 3、浸水容重 4、气相率 5、斯托克斯定律 6、土壤水贮量 7、硅氧烷型表面8闭蓄态磷9.Soil order 10、土壤自净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根据历届国际土壤学会(或国际土壤联合会),土壤学较成熟的学科分支有哪些? 2.何为2:1型非膨胀性矿物?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3.简述气候与土壤发生的关系。 4.何为盐基饱和度?它与CEC有何关系? 5.土壤酸碱度对养分的有效性有何影响? 6.何为酸性沉降?酸性沉降对土壤的影响如何?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什么是粘土矿物?其基本结构单位有哪些?请叙述我国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2.何为土壤腐殖物质?土壤腐殖酸有哪些性质?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过程中有何作用? 3.土壤中存在哪些类型的水分运动?各自的推动力是什么?并请叙述土面蒸发的三个阶段。 4.土壤分类工作有哪些内容?请阐述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原则、命名方法及其特点。 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单位晶片 2.矿质土壤 3.腐殖化系数 4.土水势 5.ESP 6.滞后现象 7.土壤呼吸 8.水合氧化物型表面9.黏着点10.土壤退化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土壤学的研究方法有何特点? 2.简述土壤生物多样性。 3.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有何意义? 4.何为土壤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5.说明下列函数式中各字母和符号的含义:S = f (cl,o,r,p,t……) 6.什么是土壤背景值?土壤背景值有何用途?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哪些重要作用?目前土壤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何为土壤质地?不同质地的土壤肥力有何特点?如何进行利用与改良? 3.土壤酸度有哪些指标?土壤酸碱性对土壤生态环境有何影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如何对土壤土壤酸碱性进行调节? 4.土壤有机质对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植物营养和环境方面有哪些重要作用?在当前农村有机肥减少的情况下,您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气候类型的判断教案

气候类型的判断 教材分析: 气候类型,一向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包括气候形成,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气候类型判断教材中没有具体归纳内容,却是气候类型考查的切入点,能有力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考查气候类型判断的试题,虽然形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根据气候特征来判断;二是根据地理位置来判断;三是根据气候成因判断。教学重点: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教学难点:各类气候图表的判读 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 教学过程: 复习:气候的形成因子;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讲授新课: 一、气候形成因子 二、气候类型 三、气候类型的判断 (一)、根据气温、降水的数据判断气候类型 (1)根据最高气温月份判断所在半球. 最高气温出现在七、八月,或气温曲线呈峰形,判定在北半球。 最高气温出现在一、二月,或气温曲线呈谷形,判定在南半球。 例1、下表为某地一年中的气候统计资料,读后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练习:判断图表中的气候类型。 (二)、根据气候分布判断气候类型 1、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气候带。 2、从经度位置,确定所在的海陆位置是大陆东岸、西岸还是内部。 3、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上面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最后确定所属气候类型。 例2:判断图中M地气候类型 (三)、根据气候成因判断气候类型 1、受单一环流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 受副高控制热带沙漠气候

极地高压控制冰原气候 副高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 西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气候 2、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 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 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 3、海陆分布: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大陆气候 4、地形:地势起伏高山、高原气候 强调: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 小结:根据根据气温、降水的数据来判断气候类型 拓展练习: 已知地球上四个小岛的地理位置它们气候类型为: A(46°N,148°E)B(36°N,14°30′E)C(6°S,134°E)D(51°S,75°W) 作业:《世纪金榜》49—50页的5-----14题

初高中地理如何快速准确判断气候类型

如何快速准确判断气候类型 根据气温和降水统计资料来判断气候类型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可以根据以下方法快速准确判断。 一、根据气温特征判断所属温度带 气温特征包括年平均气温、最高或最低月平均气温以及气温年较差。根据统计资料分析气温特征,确定属于温度带。 1.如果年平均气温大约25℃左右,最低月均气温15℃以上,气温年较差较小,基本可以判断为热带气候。 2.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左右,最低月均气温0℃以上。 3.如果年平均气温10℃左右,则可用判断为温带气候。温带气候类型有三种,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性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其中温带海洋气候最低月均气温0℃以上,且气温年较差较小。其他两种气候最低月均气温低于0℃。 4.如果年均气温在0℃以下,则为寒带的极地气候。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和病原气候。苔原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但低于10℃;冰原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0℃. 二、根据降水特征判断具体气候类型 根据第一步判断出温度带,缩小了范围,然后根据降水特征再判断到底是这种温度带的哪种气候。降水特征包括年总降水量、月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以及降水和气温的组合状况。 1.热带有四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总量2000毫米以上,且各月比较均匀,月降水量200毫米左右,而热带沙漠气候降水极少。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这两种气候类型降水季节变化特点相似,区分有一定的难度。这两种气候类型一般从年降水总量和夏季降水量超过200毫米的月份数就可以区分。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稍多,一般在1500-2000毫米,夏季一般有三个月的月降水量超过200毫米,甚至有的月份降水量超过6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少一点,一般在1000-1500毫米之间,降水量超过200毫米的月份不超过三个。 2.亚热带有两种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少,而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如果判断出是亚热带的气候,不要一看是6、7、8月份降水多就判断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也有可能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因为6、7、8月份是南半球的冬季。 3.温带三种气候类型中温带海洋气候一般只根据气温特征就可以确定,其降水特征为全年比较均匀,季节变化较小。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季节变化不大。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一般在400-800毫米之间,且夏季降水明显较多。 4.寒带的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根据气温就已经判断出来。

土壤环境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土壤环境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班级:食品081班 姓名:张蓉 学号:0812034040 指导教师:梁引库 二0一零年六月九日

土壤环境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Soil environment pollution effects on crops 张蓉 Zhang Rong (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汉中 723000)(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Hanzhong 723000) 摘要:土壤是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环境。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目前,土壤生态环境安全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危害、及土壤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影响,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的防治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土壤污染的建议。 关键词:土壤环境;农作物;危害 Abstract: The soil is biological and human survival and the life of the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Al -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depth of the soil env -ironmental pollution increasing. At present, the soi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ecurity has become t -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ustainab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 -ation of soil pollution, damage, and soil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pollutants crops in China is analyz -ed,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il pollution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 -stions to solve the soil pollution. Key words: soil environment,crops, damage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今,土壤环境和食品安全已成为影响广泛而深远的热点问题。由于现代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工矿企业将固体废弃物向土壤倾倒和堆放,公路废气、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大气沉降物进入土壤,不断恶化了的土壤污染态势,使土壤质量下降,土壤农作物受到严重危害。土壤质量是在特定的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维持土壤基本功能的能力和保持土壤生物的繁殖、环境质量和促进动植物以及人类健康的能力。随着污染的日益严重,土壤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发生的地域和规模在逐渐扩大,危害也进一步深入。土壤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农业生产、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1.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及危害 1.1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土壤污染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并影响土壤利用功能的现象。土壤作为开放的缓冲物质体系,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被认为是地球上各种人为的和自然的污染物的汇集,承担着环境中大约90%的污染物质[1]。土壤污染很难恢复,即使有机污染物能被降解,但一般也需要经过很长时间。 土壤污染大致可分为: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多种类型。据报道,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

环境土壤学

环境土壤学 Environmental Soil Science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40(理论24,实验16) 学分:2.5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实验)。 中文简介: 环境土壤学是研究土壤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调控技术的一门学科,主要讲授土壤在环境中的作用与地位,土壤的形成与分类,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环境意义,土壤圈元素循环与环境效应,土壤污染及污染源,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污染土壤的修复等内容。 环境土壤学是环境科学与土壤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既是环境地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土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作为自然体、生产资料和环境条件的“环境土壤”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理解、掌握化学物质在土壤环境系统中反应行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土壤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以及调节、控制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的优化途径、有效防治技术及治理方法,为学好环境科学类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农业环境生态建设、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学习环境土壤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利用环境土壤学知识指导生产实践的能力,为本专业的后续课程学习、毕业论文及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要求:掌握土壤的物质组成和土壤的基本形成过程,正确认识土壤的基本性质和环境功能,理解、掌握土壤圈元素循环及其环境效应,掌握土壤污染的来源及污染类型,理解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了解污染土壤修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综合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学生讲授等,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讲授与提问、引导和自学、观察与实验相结合,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能相互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实物、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视频手段等有机结合,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的图像、动画和视频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全球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成因表格

气温带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 热带:(南北纬30°之间, T最冷月>15℃)1、热带雨 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 雨 南、北纬10o之 间的低纬地区。 非洲刚果河流域、 亚洲马来群岛等 地、南美亚马孙河 流域 纬度低;全年受赤道低 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 升气流。 2、热带草 原气候 全年高温,干 湿季明显交 替 南、北纬10o~ 南、北回归线之 间 非洲中、南部、澳 大利亚北部和东 部、南美巴西等地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 带交替控制。 3、热带季 风气候 全年高温,夏 季多雨,冬季 少雨 南、北纬10o~ 南北回归线之 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等地,中 国的海南岛、雷州 半岛,台湾南部。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 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 季风交替控制 4、热带沙 漠气候 全年高温少 雨 南、北回归线~ 30 o大陆内部 和西岸 非洲北部地区、亚 洲阿拉伯半岛和 澳大利亚大沙漠 区 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 带控制 亚热带南北纬30°~40°间T最冷月>0℃) 1、亚热带 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低温 少雨 南、北纬25o~ 至35o间的大陆 东岸 我国秦岭以南、北 美大陆、南美大陆 和澳大利亚大陆 东南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 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 风交替控制 2、地中海 气候 夏季高温少 雨,冬季温和 多雨 南、北纬30o~ 40o之间的大陆 西岸 地中海沿岸,南、 北美洲大陆西 岸,非洲大陆和澳 大利亚大陆西南 等地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 制下,受热带大陆气团 影响,干旱炎热;冬季 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 活动,暖湿多雨 温带(南北纬40°~60°之间 T最冷月>0℃)1、温带季 风气候 夏季暖热多 雨,冬季寒冷 干燥 南、北纬35o~ 55o之间的大陆 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 俄罗斯远东地区, 朝鲜半岛和日本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 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 风交替控制 2、温带大 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 水稀少 南、北纬40o~ 60o之间大陆内 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 大陆的内陆地区 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3、温带海 洋性气候 冬温夏凉,四 季湿润,冬雨 较多 南、北纬40o~ 60o大陆西岸及 岛屿 西欧、北美大陆和 南美大陆西海岸 狭长地带、新西兰 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北纬 60°附近亚寒带大 陆性气候 冬季漫长严 寒,暖季短 促,降水少且 集中夏季 南、北纬50o~ 70o之间 亚欧大陆和北美 大陆的北部 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寒带(北纬60°~90°T最热月<5℃1、苔原 气候 全年严寒, 降水少 分布在极地附 近 亚欧大陆和北美 大陆的北冰洋沿 岸 地处高纬,太阳高度较 小、受极地气团和冰原 气团控制 2、冰原 气候 全年酷寒分布在极地 南极大陆和格陵 兰内陆地区 纬度高,太阳高度极小, 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 控制 高山 气候 垂直变化明 显 分布中、低纬度 的高大山地和 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 第斯山等地 地势高,地势起伏大

世界气候类型及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

世界气候类型及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 教学目标高桥中学保晓青 1、知识目标: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特点、分布规律,使学生学会判断主要气候类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已知的地理知识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比较、综 合判断气候类型。 3、情感目标:通过对气候类型成因、特点、分布规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 难点:根据所给信息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教学思想设计 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从图片和资料中提取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活”起来,本课题为选修课,学生在已有地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本节课知识体系的系统练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取自学生身边校园中的香樟、构骨树枝的差异导入气候类型。 学生分析两种植被分别由什么气候类型决定、特点、分布、植被类型。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引用山东日照第一中学司林刚老师的Flash课件)对照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北半球为代表的气候类型图学生分析、回答,完成下表。 一、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 温度带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降水、气温)植被类型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高山高原高山气候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温随高度而降低冰雪寒漠 高纬 寒带 冰原气候南极大陆、北冰洋岛屿极地气团终年严寒冰雪覆盖 苔原气候亚欧、北美大陆北缘极地气团长冬无夏苔藓地衣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 北极圈附近中高纬地区极地气团冬季严寒,夏季温和 亚寒带针叶林 中纬温 带 温带大陆性40°~60°大陆气团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性40°~60°大陆岸终年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归纳及表格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归纳及 表格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归纳及表格 一、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都大于15℃) 二、亚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都在0℃~15℃之间) 三、温带气候(最冷月气温<0℃,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它的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

四、亚寒带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温和,降水稀少。分布:北纬60°~70°之间的大陆内部,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南半球没有分布。气候示意图跟温带大陆性气候有点像,但是它的最热月温度比温带大陆性的低,最冷月温度也比温带大陆性的低。 五、寒带气候 (1)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气候特点:终年寒冷,最热月平均气温在0℃ ~10℃之间,降水少。 (2)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陆地区。气候特点:最热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冰雪终年不化,降水稀少。 六、高山高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的山地、高原地区。气候特点: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景观出现垂直变化的规律。 总结:判断世界气候类型的步骤 1、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如下表 2、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温度值,确定热量带。 最冷月>15℃为热带;

最冷月气温都在0℃~15℃之间为亚热带; 最冷月<0℃为温带(有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0℃) 最热月<10℃为寒带。 3、根据降水量柱状图中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导学案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导学案

————————————————————————————————作者:————————————————————————————————日期: ?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导学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 2.掌握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活动中锻炼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地理信息的技能, 2.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气候,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养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2.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1.影响气候的因素;2.气候类型的判断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一:世界上的主要气候类型 读教材P53图2-4-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完成 1.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气候带纬度气候类型在图中对应的字母或典 型地区 热带 大致在南北纬30°之间 亚热带大致在南北纬30°-4 0°之间 温带大致在南北纬40°-6 0°之间 亚寒带南北极圈附近 极地附近 2、读教材P53图2-4-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和图2-4-2“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表内容: 地点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降水的季节分配气温与降水的组合 A B C

D 【运用知识】 1.下列四个词组中,形容气候特点的是( ) A.阴转晴,夜晚有雷阵雨?B.狂风暴雨C.长夏无冬D.寒潮入境,气温骤降,有扬沙现象2.亚欧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疏林草原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沙漠气候 ◆自主探究二: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读教材P53图2-4-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和图2-4-2“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根据A、B、C、D、E、F、G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回答:1.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分析 (1)A、B、C、D四地的平均气温存在;A→B→D,气温变化规律是: ,导致该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F、D两地气温变化曲线,其中两地的气温变化(日变化、年变化)差异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3)形成不同地区气温差异的原因还有哪些? 2.根据A、B、C、D四地的降水情况和探究一、2的表格回答分析: (1)四地的年降水量及降水季节分配存在,主要原因是:。 (2)B地的气候特征(气温、降水量和分配状况)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3)C地的气候特征(气温、降水量和分配状况)是: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等。 【运用知识】 读“亚欧大陆轮廓图”,对照四幅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及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10 生态及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分析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改扩建项目,可做生态影响分析。故本次环评将进行生态影响分析。 10.1 生态环境现状 10.1.1 拟建场址 10.1.1.1 生态环境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 本项目位于济宁市北郊李营镇北尧村北,济宁至宁阳公路以东,日东高速公路北侧,距济宁市城市规划区边界约11km,厂区地理位置详见图2.1-1。厂区地形相对较平坦。 本项目所在厂区土地利用性质为公共设施用地,用地性质符合要求。项目国有土地使用证见附件11。 2、生物分布现状 (1)植物现状 该区域受人类干扰历史长、强度大,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 (2)动物现状 在长期和频繁的人类活动影响下,该区域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已达到了较高的程度,自然生态环境已遭到破坏,野生动物失去了较适宜的栖息繁衍场所。据调查,境内大型野生动物已经消失。目前该地区常见的野生动物主要有昆虫类、鼠类、蛇类、蟾蜍、蛙和喜鹊、麻雀等鸟类。家禽家畜、养殖种类有猪、牛、狗、鸡、鸭、鹅等传统种类。区域主要动物资源情况见表10.1-1。 表10.1-1 主要动物资源情况表 鸟类喜鹊、大山雀、大杜鹃、楼燕、家燕、鹌鹑、大嘴乌鸦、黄雀、灰燕、小嘴乌鸦等 兽类黄鼠狼、野兔、刺猬、老鼠、野猫等 两栖动物青蛙、蟾蜍等 爬行动物壁虎、蛇等 节肢动物蜜蜂、蜻蜒、螳螂、蚱蜢、蝉、蚊、蝴蝶、萤火虫、臭虫、三化螟、黄蜂等

(3)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类分布情况 依据《中国稀有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经逐一对照查询,评价区无珍稀濒危植物分布,现场踏勘亦未见珍稀濒危植物。评价区及周围也无国家保护动物。 3、生态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根据调查可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无重点保护的文化遗址、风景区、水源地等生态敏感保护目标。 10.1.1.2 土壤类型及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山东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山东省土壤图》(1990年3月)中的具体划分,厂址范围内土壤类型主要为褐黄色耕土。通透性较好,褐土肥力一般,适种性广。 项目区所在地区土壤侵蚀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是降雨、地形、土壤和植被,其中降雨和地形处于非常不利的状态。开发建设过程中的乱挖乱采、乱堆乱放以及陡坡开荒、铲草皮、乱砍滥伐、乱牧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产生或加剧了水土流失。 根据国家关于全国土壤水蚀和风蚀按6级划分的原则和指标范围,具体见表10.1-2。评价区土壤侵蚀为轻度侵蚀,侵蚀模数为680t/km2·a。评价区每年土壤流失背景值为65t。 表10.1-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程度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剧烈 侵蚀模数(t/km2·a)<200 ~2500 ~5000 ~8000 ~15000 >15000 流失厚度<0.15 ~1.9 ~3.7 ~5.9 ~11.1 >11.1 10.1.1.3 景观生态现状 区域内景观生态体系的质量现状因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生物及人类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决定。评价区为本项目一期工程现有厂址,评价区附近主要为本项目东侧的济宁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填埋区以及济宁市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均为明显受到人类干扰痕迹的区域。 评价区内的道路、沟渠作为景观内的人工廊道,起到分割景观、增加景观异质性的作用。总体看来,拟建项目区的景观异质性较低。 综合分析认为:评价区人类干扰比较严重,人工化现象比较突出,生物组分异质化程度较低。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地学课程-环境地学思考题与个案分析

环境地学思考题与个案分析 1.什么是环境?试简述不同自然带聚落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原因。 2.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试说明环境地学与环境地理学的主要差异。 3.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试说明近百年来人地关系的发展。 4.结合你的学习和观察,试列举实例说明进行区域环境地学研究的主 要方法。 5.在21世纪初期,中国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资 源消耗强度将进一步增大,面对着人口不断增长。环境压力加大的挑战,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请你结合所学内容,谈谈环境地学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 6.结合相关资料试分析太阳系的组成及其基本特征、太阳活动对地球 环境的影响。 7.查阅相关地球科学概论和地质学教科书,试简述地球各圈层组成、 特征及其演化。 8.结合天文馆、日食和月食的实际观察,试分析地试述水资源的涵义 及特性?为什么说地球上水资源是极其丰富的? 9.结合大气圈的知识和你的实践观察,试述中国小资源的时空变化和 主要特征。 10.什么是水体的正常生物循环?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质过多为什么 能破坏水体的正常生物循环? 11.什么是水体污染过程与自净过程?为什么说溶解氧是河流自净中主

要的生态因素之一?其变化规律如何?研究水体自净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12.球与月球的运动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13.结合其他相关课程学习和自己的观察,试从化学元素和不同能量形 态等方面分析在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狩猎社会、农牧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4.大气污染源有哪几种?比较分析乡村与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异同? 15.在大气污染治理中,不同气候类型区对颗粒物的治理方式有哪些? 16.治理气态污染物的主要方式有那些? 17.汽车尾气污染与其他气态污染的异同?常用的治理方式有哪几种? 18.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主要的危害是什么?如何能 够有效地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19.酸雨的主要类型是哪些?它的产生原因与主要危害? 20.如何认识臭氧在大气层中的作用?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臭氧层空洞的存在会带来什么后果? 21.你认为最有效地防治大气污染的方法有哪些? 22.试简述岩石圈板块构造理论的要点、板块构造体系,地球的内部圈 层及特点: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岩石圈、软流圈。 23.了解岩石圈的化学元素组成及特点;地壳的矿物等概念及常见矿物 的识别、三大岩石的基本概念、沉积作用与沉积岩石、岩浆活动与岩浆岩;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及常见三大岩石类型的识别。 24.结合你的野外观察试简述外力地质作用如风化作用、地面流水作用、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摘要:土壤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问题,笔者收集了我国大量相关资料,并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得出了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也相当严峻的结论。土壤污染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并危害人体健康。我国土壤污染危害巨大,污染程度在加剧,但污染防治基础相当薄弱。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土壤污染现状的分析,揭示土壤污染防治的必要性,提出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切实保护土壤资源及加强土壤保护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土壤污染;污染现状;重金属; 污水灌溉 ; 固体废弃物; 有机农药 1 引言 目前大陆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受矿区污染土地达200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约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约5万公顷,“工业三废”污染耕地近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达330多万公顷。土壤污染使全国农业粮食减产已超过1300万吨,因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其他类型的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由于污染,土壤的营养功能,净化功能,缓冲功能和有机体的支持功能正在丧失。土壤是生态环境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综合性自然资源。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加强研究,采取措施,切实阻止土壤污染继续扩大的趋势,清除被称为“化学定时炸弹”的土壤污染。 2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2.1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逐年扩大。根据农业部环保监测系统对全国24个省市,320个严重污染区约548万公顷土壤调查发现,大田类农产品污染超标面积占污染区农田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污染占80%,对全国粮食调查发现,重金属Pb,Cd,Hg,As超标率占10%。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大多数微生物不能使之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2.1.1 随着大气沉降进入土壤的重金属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归纳及表格06057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归纳及表格、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都大于15C) 、亚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都在O C ~15C之间) 气候类 型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 点夏季咼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降 水分配均匀 冬冷夏热,降水少 分布 规律南北纬40 ° ~60°之间的大陆东岸南北纬40° ~60°之间的大陆 西岸 南北纬30° ~60 °之间的大 陆内部 分布地区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 等 欧洲西部最为典型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部 地区分布最广 气候类 型气候特 占八、、分布规 律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南北两侧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分干、湿 两季 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地 区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 刚果盆地、亚洲马来群岛 非洲的中部大部分地 区、南美洲的巴西 气候示意图全年咼温,分旱雨两 季 热带雨林的南北两 侧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终年炎热干燥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 陆西岸和内陆 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 漠地区、亚洲的阿拉伯 半岛、澳大利亚沙漠地 区 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分布规律分布地区植被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南北纬30° ~40°之间的大陆东岸 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 南部等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 ~40°之间的大陆西岸 欧洲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气温TC 降水量/mm

四、亚寒带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温和,降水稀少。分布:北纬60° ~70°之间的大陆内部, 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南半球没有分布。气候示意图跟温带大陆性气候有点像,但是它的最 热月温度比温带大陆性的低,最冷月温度也比温带大陆性的低。 五、 寒带气候 (1) 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气候特点:终年寒冷,最热月平均气温在 0c ~10C 之间,降水 少。 (2) 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陆地区。气候特点:最热月平均气温在 0 C 以下,冰 雪 终年不化,降水稀少。 六、 高山高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的山地、高原地区。气候特点: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随海 拔升高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景观出现垂直变化的规律。 总结:判断世界气候类型的步骤 1、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如下表 半球名称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气温曲线形状 北半球 7~8 1~2 峰型(凸) 南半球 1~2 7~8 谷型(凹) 2、 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温度值,确定热量带。 最冷月>15 C 为热带; 最冷月气温都在 0C ~15C 之间为亚热带; 最冷月<0C 为温带(有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 >0C ) 最热月<10 C 为寒带。 3、 根据降水量柱状图中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 气候 示意 图 1CM> Q 400 300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内容,是必修1的重难点之一。本节内容要求学生了 解影响气候类型的主要因素,掌握判断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一般过程与方法,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 型的成因、特征、分布。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第二单元大气圈的呼应,又与第 三单元地理环境差异性中自然带有密切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身心发展都达到了较高的成熟水平,如观察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等等的发展都进入最佳时期。本节内容的学习比较抽象,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再加上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上呈现的比较简洁,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如何消除学生学习气候类型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本节课设计教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高中学生在情感上走向内敛,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也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教学思路设计: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本节教学将采用“315”课堂模式,15分钟左右时间学生分组探究讨论,结合探究任务,全员参与讨论,组内交流、讨论、总结学习成果、小组代表展示、成果推广、师生点评;15分钟左右时间教师补充不足,精讲易错点;15分钟左右时间进行题组训练。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影响气候类型的主要因素 2、掌握判断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3、记住世界主要气候的名称,初步掌握气候类型的成因、主要特点和主要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教材、导学案上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组内交流、归纳总结、成果展示、 多元评价等突破本节重难点,教师结合小组成果补充其不足,点拨重难点,再辅以针对性的练习来 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多关注生产生活中气候的变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家园。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教学重点: 1、了解影响气候类型的主要因素 2、掌握判断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六、教学难点: 1、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且能进行综合运用 2、能够初步绘制气候类型模式图 七、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启发法合作探究法、绘图法、列表对比法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第二章污染物控制技术 6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6.1 土壤污染 (2) 6.1.1 土壤污染的定义 (2) 6.1.2 土壤污染的类型和来源 (3) 6.1.3 土壤污染的特点 (5) 6.1.4 土壤污染的危害 (5) 6.2 土壤污染及治理 (6) 6.2.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6) 6.2.2 土壤污染治理 (7) 6.3 修复技术 (9) 6.3.1 热力学修复 (9) 6.3.2 热解吸修复技术 (9) 6.3.3 焚烧法 (10) 6.3.4 土地填埋法 (10) 6.3.5 化学淋洗 (10) 6.3.6 堆肥法 (10) 6.3.7 植物修复 (10) 6.3.8 渗透反应墙 (10) 6.3.9 生物修复 (10)

6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6.1 土壤污染 土壤是自然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之一,它是处在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被称为土壤圈。土壤圈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土壤固相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其中矿物质约占土壤固体总重量的90%以上,而有机质约占固体总重量的1%~10%。土壤液相是指土壤中水分及其水溶物。土壤中有无数孔隙充满空气,即土壤气相。典型土壤约有35%的体积是充满空气的孔隙,因而土壤具有疏松的结构。 土壤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土壤作为一项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二是土壤对于外界进入的物质具有同化和代谢能力。由于土壤具有这种功能,所以人们肆意开发土壤资源,同时将土地看作人类废物的垃圾场,而忽略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由于这种原因,人类面临着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以及土壤污染等诸多问题。其中,土壤污染的形势极为严峻。 6.1.1 土壤污染的定义 6.1.1.1 土壤背景值 土壤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土壤背景值是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成土过程的产物,地球上的不同区域,从岩石成分到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实质上它是各自然成土因素(包括时间因素)的函数。由于成土环境条件仍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特别是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随之不断地增强和扩展,目前已难以找到绝对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因此,现在所获得的土壤背景值也只能是尽可能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数值。 研究土壤背景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为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之后的组成、数量、形态和分布变化,都需要与背景值比较才能加以分析和判断,所以土壤背景值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特别是土壤污染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是研究和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制定土壤环境标准的基本数据,也是研究污染元素和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的化学行为的依据。另外,在土地利用及其规划,研究土壤生态、施肥、污水灌溉、种植业规划,提高农、林、牧、副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食品卫生、环境医学等方面,土壤环境背景值也是重要的参比数据。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土壤背景值的研究工作,先后开展了、、、以及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西北黄土、西南红黄壤等的土壤和农作物的背景值研究。 6.1.1.2 土壤环境容量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归纳及表格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归纳及表 格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 季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 季 终年炎热干燥 分布规律 赤道南北两侧 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 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 西岸和内陆 分布地区 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 洲刚果盆地、亚洲马来 群岛 非洲的中部大部分地区、南美洲的巴西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 地区、亚洲的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沙漠地区 示意图 1 4 7 10(月) 100 200300400500600降水量/mm -60 -45-30-15015 30气温/℃ 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东岸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分布地区 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等 欧洲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植被特点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气候示意图 三、温带气候(最冷月气温<0℃,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它的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降 水分配均匀 冬冷夏热,降水少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东岸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 岸 南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分布地区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等欧洲西部最为典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部地区 分布最广 示意图 四、亚寒带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温和,降水稀少。分布:北纬60°~70°之间的大陆内部,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南半球没有分布。气候示意图跟温带大陆性气候有点像,但是它的最热月温度比温带大陆性的低,最冷月温度也比温带大陆性的低。 五、寒带气候 (1)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气候特点:终年寒冷,最热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降水少。 (2)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陆地区。气候特点:最热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冰雪终年不化,降水稀少。 六、高山高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的山地、高原地区。气候特点: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景观出现垂直变化的规律。 总结:判断世界气候类型的步骤 1、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如下表 半球名称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曲线形状 北半球7~81~2峰型(凸) 南半球1~27~8谷型(凹) 最冷月>15℃为热带; 最冷月气温都在0℃~15℃之间为亚热带; 最冷月<0℃为温带(有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