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内业成果计算表

合集下载

导线测量—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课件)

导线测量—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课件)
603644
CD 603644 603801 1 17
f CD
60 6 147
f 容 60 n
12560627
坐标方位角
5
2364428
2110753
1002711
二、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点号
1
A
B
1
2
3
4
C
D
坐标
方位角
5
距离
m
6
2110753
1002711
125.36
107.31
64.81
107.27
64.83
98.76
144.63
17.92
30.88
97.12
97.10
141.29
17.89
30.92

= 4 + 180° −


= +6 × 180°
− ෍ 测
二、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写成一般公式为:
式中


= 始 + × 180° − ෍ 测
始 ——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


——终边的推算坐标方位角
若观测左角,则


= 始 + × 180° + ෍ 测
坐标值

m ∆x/m ∆y/m ∆x/m ∆y/m x/m y/m 号
6
7
8
9
10
11
12 13
125.36
98.76
144.63
116.44
156.25
603801
A
1536.86 837.54 B

经纬仪计算表格1

经纬仪计算表格1

测量地点:测量日期:对算者:经纬仪导线坐标计算成果表×××巷道计算者:2009/3/20测量地点:测量日期:对算者:经纬仪导线坐标计算成果表×××巷道计算者:2009/3/20测量地点:测量日期:对算者:经纬仪导线坐标计算成果表×××巷道计算者:2009/3/20测量地点:测量日期:对算者:经纬仪导线坐标计算成果表×××巷道计算者:2009/3/20测量地点:测量日期:对算者:经纬仪导线坐标计算成果表×××巷道计算者:2009/3/20测量地点:测量日期:对算者:经纬仪导线坐标计算成果表×××巷道计算者:2009/3/20测量地点:测量日期:对算者:经纬仪导线坐标计算成果表×××巷道计算者:2009/3/20测量地点:测量日期:对算者:经纬仪导线坐标计算成果表×××巷道计算者:2009/3/20测量地点:测量日期:对算者:经纬仪导线坐标计算成果表×××巷道计算者:2009/3/20测量地点:测量日期:对算者:经纬仪导线坐标计算成果表×××巷道计算者:2009/3/20测量地点:测量日期:对算者:经纬仪导线坐标计算成果表×××巷道计算者:2009/3/20测量地点:测量日期:对算者:经纬仪导线坐标计算成果表×××巷道计算者:2009/3/20测量地点:测量日期:对算者:经纬仪导线坐标计算成果表×××巷道计算者:2009/3/20测量地点:测量日期:对算者:经纬仪导线坐标计算成果表×××巷道计算者:2009/3/20测量地点:测量日期:对算者:经纬仪导线坐标计算成果表×××巷道计算者:2009/3/20测量地点:测量日期:对算者:经纬仪导线坐标计算成果表×××巷道计算者:2009/3/20测量地点:测量日期:对算者:经纬仪导线坐标计算成果表×××巷道计算者:2009/3/20测量地点:测量日期:对算者:经纬仪导线坐标计算成果表×××巷道计算者:2009/3/20测量地点:测量日期:对算者:经纬仪导线坐标计算成果表×××巷道计算者:2009/3/20测量地点:测量日期:对算者:经纬仪导线坐标计算成果表×××巷道计算者:2009/3/20。

导线内业计算

导线内业计算

h 建筑测量基本计算6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一、基本计算导线内业计算包括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方位角的推算、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及未知点的坐标计算。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角度闭合差计算: a)附合导线 :CD 的方位角推算值CDα'与其已知值CD α若不等,其差值即称为角度闭合差βf 。

βf = CDα'-CD α=∑=ni i 1β -(CD α-AB α) 180⨯±n (6-3) b)闭合导线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为所有内角观测值之和与闭合n 边形内角和理论值180)2(⨯-n 之差,即∑==ni i f 1ββ-180)2(⨯-n (6-8)2)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如果βf 小于限差,说明观测成果符合要求,但是需要调整。

即将角度闭合差按相反符号平均分配于各角(其分配值即称原角度观测值之改正数)。

注:分配值一般取整至秒,并使其总和与角度闭合差二者绝对值相等。

3) 根据改正后的角值,重新计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根据改正后的角值,重新计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最后算得的CDα'和已知值CD α应完全相等,可作为检核。

前α=后α+左β± 180 前α=后α-右β± 180注:上二式右端,若前两项计算结果<180,180前面用“+”号,否则180前面用“-”号。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合调整 1)坐标闭合差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是末端已知点坐标的计算值'C x 、'C y 和已知值C x 、C y 之差(分别称为纵坐标增量闭合差x f 和横坐标增量闭合差y f ): a )附合导线)(11'B Cn i iC Cx x xx x x f --∆=-=∑-= (6-4a))(11'B C n i iC Cy y y yy y f --∆=-=∑-= (6-4b)b)闭合导线闭合导线的起、终点为同一点,故将公式(6-4)式右端之第2项均改为0,即为闭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

闭合导线观测记录及平差计算表(四边形)

闭合导线观测记录及平差计算表(四边形)

观测日期工位号A1→B1→C1→D1
成 像
清晰

附表2 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2019年3月26日仪器编号
1393927选手姓名天 气
张浩林
说明:本表中n表示闭合环的边数,本表四边形为例,即理论内角和为360°,本表中蓝色底纹部分为链接附件1观测手簿中平均结果数据,黄色底纹为已知数据,绿色底纹为校核数据,红色字体为手动输入数据。

角度改正数分配原则:正常为按边长的比例分配,特殊情况为长边少分,短边多分;坐标增量改正数分配原则:正常为按边长的比例分配,特殊情况为长边多分,短边少分。

建筑施工测量课件子单元5-3 导线内业计算

建筑施工测量课件子单元5-3 导线内业计算
α3A =α23 +180°+β3改 = 338°04′18″ +180°+ 87°25′42″ = 245°30′00″
αA1 =α3A +180°+βA改 = 245°30′00″+180°+ 85°18′12″ = 150°48′12″
计算中,若推算的 方位角>360°则减去 360”,为检核计算是 否正确,最后应推回 到起始边,该边坐标 方位角的推算值应等 于已知值。各边的方 位角记在表中的第5栏 。
x1 = xA +ΔxA1′= 5609.26-109.86 = 5499.40m y1 = yA +ΔyA1′= 7130.38 +61.34 = 7191.72m
根据同法依次求出2、3点的坐标,最后推算回到A点的坐标 。x、y坐标分别记入最后两栏。
单元5 控制测量
子单元3 导线内业计算
单元5 控制测量
4.坐标增量计算
根据各边坐标方位角和实
测导线边长,计算相应边的
坐标增量。例如表中,闭合
导线第一条边A1的坐标增量
为:
cos
×
ΔxA1=DA1×cosαA1
sin
=125.82×cos150°48′12″ =-109.83m
cos sin
×
ΔyA1=DA1×sinαA1
角度闭合差 fβ=αMA+ ∑β+N×180°-αBN
单元5 控制测量
子单元3 导线内业计算
1.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计算(2)
表中,按上式计算的角度闭合差为: fβ=149°40 ′00″+ 579°13′36″- 4×180°-8°52′55″
=41″

闭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闭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5
183.30

2
83.92

183.35
83.90
263.40

7
28.21

2
261.89

28.14

261.87
241.00

7 235.75

2 50.02

235.68

50.04
200.40
5
111.59

1
166.46

111.54

166.47
231.40
以vxi、vyi分别表示第i边的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即
vxi
W
x
D

Di

v yi

W
y
D

Di

在本例中,导线边1-2的坐标增量改正数为
v x12

Wx D
D12

(1)计算坐标增量
根据已推算出的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相应边的边 长,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
在本例中,导线边1-2的坐标增量为:
x12 D12 cos12
201.60mcos 3352400 183.30m *
y12 D12 sin12
201.60msin3352400 83.92m *
式中 n ——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
实测的内角之和 m与理论值 th的差值,称
为角度闭合差,用 f 表示,即
f m th m (n 2)180
*
* * *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1) * *
点号 观测角(左角) 改正数 改正角

三级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三级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三、三级导线测量 1.导线形式一个已知点及已知方向和三个未知点组成的闭合导线(如图2)2.任务内容各组在规定时间内按三级导线精度要求独立完成指定的闭合导线测量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

外业观测包括一个连接角和四个转折角(左角)测量(5个角度均采用测回法一测回进行观测)以及四条导线边测量(每条导线边水平距离采用往测一测回),内业计算根据给定的已知点A 点的坐标和A 点到B 点的坐标方位角,经平差计算出3个指定未知点的平面坐标。

3.任务分配⑴各组按将组员分别编号为1、2、3、4号,按规则要求独立完成指定闭合导线的测量任务。

(2)每位组员完成一个测站的观测和记录计算,具体方案如下: A 测站点由本组4号组员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1号组员进行记录、计算,2、3号组员负责安置棱镜;1测站点由本组1号组员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2号组员进行记录、计算,3、4号组员负责安置棱镜;2测站点由本组2号组员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3号组员进行记录、计算,1、4号组员负责安置棱镜;B 2A3A图2 闭合导线示意图3测站点由本组3号组员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4号组员进行记录、计算,1、2号选手负责安置棱镜。

(3)外业观测时水平角观测1测回,起始方向水平度盘须设置为0°01′12″附近,角度观测和计算单位取至秒;导线边水平距离测量1测回,读数3次(3次读数可以通过盘左、盘右分别观测得到,也可以只通过盘左或盘右观测得到),只进行往测,不进行返测,边长取至0.001m。

(4)数据记录要求记录规范完整、符合记录规定、计算准确;水平角观测数据不得改动秒值,度、分不得连环涂改(5)各组独立进行导线平差内业计算。

内业计算所用的闭合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见附件表5),计算表的辅助计算栏中必须填入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坐标增量闭合差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6)仪器操作应符合要求。

观测顺序按先测连接角,再分别按序号进行导线前进方向左角的测量。

(整理)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整理)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导线计算的目的是要计算出导线点的坐标,计算导线测量的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首先要查实起算点的坐标、起始边的方位角,校核外业观测资料,确保外业资料的计算正确、合格无误。

一、坐标正算与坐标反算1、坐标正算已知点的坐标、边的方位角、两点间的水平距离,计算待定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6-6 所示,点的坐标可由下式计算:式中、为两导线点坐标之差,称为坐标增量,即:【例题6-1】已知点A坐标,=1000、=1000、方位角=35°17'36.5",两点水平距离=200.416,计算点的坐标?35o17'36.5"=1163.58035o17'36.5"=1115.7932、坐标反算已知两点的坐标,计算两点的水平距离与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如图6-6可知,由下式计算水平距离与坐标方位角。

(6-3)(6-4)式中反正切函数的值域是-90°~+90°,而坐标方位角为0°~360°,因此坐标方位角的值,可根据、的正负号所在象限,将反正切角值换算为坐标方位角。

【例题6-2】=3712232.528、=523620.436、=3712227.860、=523611.598,计算坐标方位角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

=62°09'29.4"+180°=242°09'29.4"注意:一直线有两个方向,存在两个方位角,式中:、的计算是过A点坐标纵轴至直线的坐标方位角,若所求坐标方位角为,则应是A点坐标减点坐标。

坐标正算与反算,可以利用普通科学电子计算器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相互转换功能计算,普通科学电子计算器的类型比较多,操作方法不相同,下面介绍一种方法。

【例题6-3】坐标反算,已知=2365.16、=1181.77、=1771.03、=1719.24,试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

键入1771.03-2365.16按等号键[=]等于纵坐标增量,按储存键[],键入1719.24-1181.77按等号键[=]等于横坐标增量,按[]键输入,按[]显示横坐标增量,按[]键输入,按第二功能键[2ndF],再按[]键,屏显为距离,再按[]键,屏显为方位角。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第三节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 、y 。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然后绘制计算略图,将各项数据注在图上的相应位置,如图6-11所示。

一、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1.坐标正算根据直线起点的坐标、直线长度及其坐标方位角计算直线终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6-10y图6-10坐标增量计算所示,已知直线AB 起点A 的坐标为(x A ,y A ),AB 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分别为D AB 和αAB ,需计算直线终点B 的坐标。

直线两端点A 、B 的坐标值之差,称为坐标增量,用Δx AB 、Δy AB 表示。

由图6-10可看出坐标增量的计算公式为:⎭⎬⎫=-=∆=-=∆AB AB A B AB AB AB A B AB D y y y D x x x ααsin cos(6-1)根据式(6-1)计算坐标增量时,sin 和cos 函数值随着α角所在象限而有正负之分,因此算得的坐标增量同样具有正、负号。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如表6-5所示。

表6-5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则B 点坐标的计算公式为:⎭⎬⎫+=∆+=+=∆+=AB AB A AB A B AB AB A AB A B D y y y y D x x x x ααsin cos(6-2)例6-1 已知AB 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为456380m 62.135'''︒==AB AB D α,,若A 点的坐标为m 82.658m 56.435==A A y x ,,试计算终点B 的坐标。

解 根据式(6-2)得6.792456380sin m 62.135m 82.658sin .457456380cos m 62.135m 56.435cos ='''︒⨯+=+=='''︒⨯+=+=AB AB A B AB AB A B D y y D x x αα2.坐标反算根据直线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闭合导线计算表

闭合导线计算表
闭合导线计算键数据。表中首先列出点号,即测量点的编号,以及对应的X和Y坐标。观测角(左角)是测量中的重要数据,记录了每个测量点的角度。改正数值和改正后的角值用于对原始观测角进行修正,以提高测量精度。坐标方位角表示测量点与北方向的夹角,边长则代表相邻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坐标增量计算值和改正后的坐标增量反映了测量点在X和Y方向上的变化量,而改正后坐标则给出了经过修正后的测量点准确位置。此外,表中还包含了角度闭合差的计算,用于验证测量的准确性。所有这些数据共同构成了闭合导线的测量成果,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工程名称:海口保税区区位调整工程(一期)五标 施工单位: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复测部位:导线点 日期:年 月曰
工程名称:海口保税区区位调整工程(一期)五标施工单位: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复测部位:导线点日期:年月曰
测量: 计算:复测:技术主管: 监理:
测量:计算:复测:技术主管:监理: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工程名称:海口保税区区位调整工程(一期)五标复测部位:导线点施工单位: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日期:年月日
计算: 技术主管:
测量: 复测: 监理:。

(完整word版)水准、导线内业计算步骤

(完整word版)水准、导线内业计算步骤

1.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f h= Σh测水准路线的成果检测: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数据存在高差闭合差,高差闭合差需满足一定的限差,四等水准限差:fh允=±20√L L:水准路线全长,以KM为单位,不足1KM按1KM计算。

若高差闭合差超出此范围,表明成果中有错误存在,则要重返工作。

2.分配高差闭合差、检核测段高差改正数vi为:V i= - f hΣLL iΣ V i=-f h(检核)式中:ΣL——水准路线各测段的总长度,单位为km;L i——某一测段的长度,单位为km。

3.计算各测站改正后高差、检核h 改=h测+V iΣh改=0(检核)4.推算各待定点高程、检核H i=H i−1+h改H已知值=H推算值(检核)1.计算角度闭合差fβ:fβ= Σβ测- (n-2)×180°n:导线测量总测站数导线测量的成果检测:导线测量外业观测数据存在角度闭合差,角度闭合差需满足一定的限差,三级导线限差:fβ允=±24√n n:导线测量总测站数若角度闭合差超出此范围,表明成果中有错误存在,则要重返工作。

2.分配角度闭合差、检核测站角度改正数vi为(平均分配,大角多分、小角少分):V i= - fβnV =-fβ(检核)式中:n——测站数;3.计算各边方位角、检核α前= α后+β左±180°或α前= α后- β右±180°α已知方位角=α推算方位角(检核)4.计算坐标增量ΔX= D cosα f x= ΣΔXΔY= D sinαf y= ΣΔY或REC(距离,方位角) f= √ f x2+ f y2K =fΣD5.分配坐标增量、检核坐标增量改正数vi为:V x= - f xΣD L DΣ Vx改=-f x(检核)V y= - f yΣD L DΣ Vy改=-f y(检核)式中:ΣD——导线边长总长度,单位为m;L D——某一边长的长度,单位为m。

闭合导线计算表

闭合导线计算表

闭合导线:闭合导线是导线测量的一种,根据测量夹角和边长,推算出平面坐标的测量称为导线测量,常用的导线测量还包括附和导线和支导线。

闭合导线就是已知一条边,测量若干个边长和夹角后又闭合到已知边的导线测量方法。

通过计算平差后,可计算得到经过的未知点的平面坐标。

简介:导线从已知控制点和已知方向出发,经过数点最后仍回到起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这样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

闭合导线本身存在着严密的几何条件,具有检核作用。

闭合导线是导线测量的一种已知一条边,测量若干个边长和夹角后又闭合到已知边的导线测量方法,通过计算平差后,可计算得到经过的未知点的平面坐标。

导线的布设形式:如图所示,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1、2、3、4最后仍回到起点B,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即闭合导线。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1、绘制计算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测量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3、按新的角值,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4、坐标增量闭合差得计算与调整。

5、根据坐标增量计算坐标。

闭合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踏勘选点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3)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2所示。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建立临时性标志导线点位置选定后,要在每一点位上打一个木桩,在桩顶钉一小钉,作为点的标志。

也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红漆划一圆,圆内点一小点,作为临时标志,并导线点统一编号。

导线边长测量导线边长可用钢尺直接丈量,或用光电测距仪直接测定。

用钢尺丈量时,选用检定过的30m或50m的钢尺,导线边长应往返丈量各一次。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导线计算的目的是要计算出导线点的坐标,计算导线测量的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首先要查实起算点的坐标、起始边的方位角,校核外业观测资料,确保外业资料的计算正确、合格无误。

一、坐标正算与坐标反算1、坐标正算已知点的坐标、边的方位角、两点间的水平距离,计算待定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6-6 所示,点的坐标可由下式计算:式中、为两导线点坐标之差,称为坐标增量,即:【例题6-1】已知点A坐标,=1000、=1000、方位角=35°17'36.5",两点水平距离=200.416,计算点的坐标?35o17'36.5"=1163.58035o17'36.5"=1115.7932、坐标反算已知两点的坐标,计算两点的水平距离与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如图6-6可知,由下式计算水平距离与坐标方位角。

(6-3)(6-4)式中反正切函数的值域是-90°~+90°,而坐标方位角为0°~360°,因此坐标方位角的值,可根据、的正负号所在象限,将反正切角值换算为坐标方位角。

【例题6-2】=3712232.528、=523620.436、=3712227.860、=523611.598,计算坐标方位角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

=62°09'29.4"+180°=242°09'29.4"注意:一直线有两个方向,存在两个方位角,式中:、的计算是过A点坐标纵轴至直线的坐标方位角,若所求坐标方位角为,则应是A点坐标减点坐标。

坐标正算与反算,可以利用普通科学电子计算器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相互转换功能计算,普通科学电子计算器的类型比较多,操作方法不相同,下面介绍一种方法。

【例题6-3】坐标反算,已知=2365.16、=1181.77、=1771.03、=1719.24,试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

键入1771.03-2365.16按等号键[=]等于纵坐标增量,按储存键[],键入1719.24-1181.77按等号键[=]等于横坐标增量,按[]键输入,按[]显示横坐标增量,按[]键输入,按第二功能键[2ndF],再按[]键,屏显为距离,再按[]键,屏显为方位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