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课的几点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微课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微课微课主题教学设计误区

摘要:如何选择微课主题,如何让教学设计更加精练、简洁、奇巧、有趣、高效,微课的制作要避免几个误区

正确选择微课主题,让微课的教学设计更加精练、简洁、奇巧、有趣、高效,微课的制作要避免几个误区

微课,顾名思义,微型课堂。在现在快节奏、讲高效的时代,“微”很流行。

大家知道,一节课承载的知识点或教学点是有限的,不可能45分钟,每分钟都精彩。学生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若时间太长,注意力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学生,这就提高了课堂效率,微课就是诞生的背景。

如何制作和运用微课:

一、选择微课主题

微课针对的学科知识点以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为主,教学环节则以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为主。虽然微课的形式是简短视频,但作为“课”,还要兼顾学科特点、教授艺术、学习心理、大脑科学等因素。微课的内容选题要着重考虑这几个方面:1、学生的兴趣点。只有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微课才会受欢迎。2、是学习内容的设疑点。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更有效,更实用。3、媒体材料的展示点。微课注重在视觉听觉上增强内容的感染力,因此微课素材的选择应聚焦知识点主题,选择有一定视听冲击效果的媒体材料。4、使用技术工具的适切点。如,操作流程演示类的微课适合用模拟动画、实况录像来表现,关系型知识类的微课适合选用思维导图等工具。此外,还要考虑制作技术上的可行性,立足于制作者的技术水平,不求技术上的高大上,简单易用就行。

二、让教学设计更加精练、简洁、奇巧、有趣、高效

教学设计要紧扣微课的学习任务,同时能做到精练、简洁、奇巧。精练是指学习内容精练,学生默会的知识就不用多讲,焦点放在疑点、难点、趣点上,内容呈现则突出“关键词”的作用;简洁则是学习任务、教学环节等层面设计简洁明了,方便学生反复查阅;奇巧则是教学流程、内容呈现、媒体运用等层面构思奇巧,忌平铺直叙。

三、微课的制作要避免几个误区:1、应用场景的误区。为了应对微课赛事和开发任务,微课制作者在制作微课前很少会考虑微课应用场景的问题,不同的应用场景,对微课的设计要求不一样。2、时间长短的误区。在考虑微课时间长短时,要考虑学习内容的难度适中,还要教会学习者如何观看视频,掌握合适的时间。3、载体形式的误区。目前的微课基本上是单一的微视频形式,缺乏“课”的互动与反馈,微课的建设大部分仍停留在资源积累阶段和信息孤岛层面。

四、“好微课”必须指向“三个目标”

1、服务学生。打造“好微课”,首要目标是服务学生的学习。这就需要区域行政力量对微课平台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和全面建设。首先是课的内容要全面、系统,能满足学生“自助餐”式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其次是整合区域优质教师资

源,形成合力,面向区域全体学生,共建微课平台,力求使每一节微课都让学生喜闻乐见,从而爱上微课,从中受益。

2、成长教师。建设微课平台,固然需要骨干教师能者多劳,但落实到各个学校,还是应该让全体教师介入其中。能出智者出智,不能出智者出力,参与其中,便能促进教师成长。微课平台建成后,要有意识地把教师引到这里来观课、议课、评课,将个人见解或集体评议的内容上传,供区域所有教师共享。

3、良性发展。微课平台建成后,不能一劳永逸,应该在学生的反馈意见中不断改进,在教师的评议与争论中持续发展。因此,微课平台建设应该引进新陈代谢机制。允许以新换旧,允许同课异构。这样,不仅有利于区域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而且有利于微课平台建设的良性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五、“好微课”设计要注重“三个结合”。

1、点面结合。设计微课不可能涉及到一篇教材的方方面面,它只能是教材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点”,但是这个“点”不是孤立的,它应该立足于整篇教材的“面”。“点”的学习是为“面”服务的。因此,设计微课时,要做到点面结合,要把“点”放在“面”的背景下进行研究设计。设计微课时可以选择哪些“点”呢?一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师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围绕重点难点设计微课。教师要把自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过程展示给学生,或者通过质疑、释疑的形式带领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二是教材的“知识点”。教材中有些知识是学生未知的,而且这样的知识对学生理解、把握教材很重要。教师可以以“知识点”为主要内容设计微课。三是教材的“拓展点”。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需要拓展的地方,适时地用微课的形式引入课外学习资源,以拓展学生课外学习的渠道。

2、图文结合。微课的设计不能仅仅都是文字,还可以适当地引入图表、图画,以形象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做到图文结合,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动静结合。对于小学生而言,动态的东西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微课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适当地加入一些动态的东西,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刺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动静结合也使微课在形式上富有变化,对教师的设计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六、微课发展关键在系统规划

重视微课建设内容的顶层设计,包含内容规划、标准、规范等,这是引导学校与教师更好地开发与应用微课的基础。全国微课大赛调查显示,现有微课构成单一,教师对微课认识不足,亟须专业性的指导。微课创始人胡铁生提出了“专题化”建设,但如何将一门课程划分为N个知识点或知识点谱系图,或又会成为教师的困惑与谜团。

从全国层面来看,要对微课建设进行全面评估,明确微课与当前传统课堂所开展的有效教学或高效课堂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各学科课程标准,制定《微课标准》《微课开发与应用规范》《微课与数字化校园配套环境建设意见》等。

七、要扎实抓微课,走出实在步伐,需要注意:

1、推出精品“微课”——微课要质量。先要质,再求量。微课是用来“资源共享”的,有“质”的,别人能从中获得较多收益的“微课”才有生命力,号召力。为了推出“精品”,有关部门可组织比赛、赛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