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进五保对象集中供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措并举抓集中供养

千方百计保正常运转

------垣曲县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工作实践探索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切实保障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加大硬件投入、提高供养标准、完善医疗保障、强化管理服务等方面为切入点,全力破解五保集中供养难题,确保五保集中供养服务机构正常运行,使集中供养五保对象人数发展到167人,集中供养率实现了零突破达到了23%,五保集中供养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和市民政局的充分肯定。我们在开展五保集中供养工作实践中,主要做了一下几方面探索:

一、抓硬件建设,破解集中供养居无定所难题

乡镇敬老院是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的依托和平台。但是,在2007年之前,我县没有一处集中供养场所,727名农村五保对象全部实行分散供养。在缺乏建设资金、不具备基本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千方百计破解硬件设施建设难题。一是紧紧抓住建设机遇。一方面,抓住上级民政部门利用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敬老院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补助资金。我们年年列计划,年年报项目,几年来,累计争取到敬老院专项补助资金达390万元之多。另一

方面,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弥补敬老院建设资金不足。2007年夏秋之交,我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我们争取到民政救灾资金达1360万元。在安排灾后重建工作中,我们把受灾五保户住房建设列为工作重点,按受灾五保对象每人5000元的建房补助标准,划拨了165万元救灾资金投入到乡镇敬老院项目建设中,集中解决了受灾五保户的住房问题。二是充分整合闲置资源。我们对撤并乡镇、撤校并点和乡镇卫生院迁建后的旧房地产进行了闲置资源的合理整合,按照“宜改则改,宜扩则扩”的原则将其改建为乡镇敬老院。全县已建成的乡镇敬老院,几乎都是嫁接改造而成,既节省了投入成本,又缩短了建设工期,还实现了早日达效。三是用足用活政策。将农村敬老院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规划、扶贫移民搬迁、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残疾人危房改造等扶持政策相结合,在规划布局、建设选址和资金筹措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政策优惠,解决了硬件建设诸多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短短四年内,全县新建和改扩建乡镇敬老院8所,总建筑面积达到6300平方米,床位数达到430张,各敬老院房屋宽敞明亮、设施比较齐全,为快速提升五保集中供养率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基础条件。

二、抓经费落实,破解集中供养持续运转难题

在机构性质不明确、没有人员编制、供养资金紧缺的条件下,

能否确保供养服务机构持续存在和运转,关键在于供养经费能否充分落实。几年来,我们在解决集中供养经费不足、克服日常工作运转困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设置了五保供养经费县级财政预算常设科目。建立了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除上级政府财政按比例分担的供养资金之外,执行供养标准经费不足部分全部由同级财政兜底,并实行五保集中供养经费由乡镇财政所设专户统一进行收支管理。二是利用国家社保补贴政策,有效弥补了工作人员经费不足问题。全县现有的32名乡镇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基本上都是招募的4050灵活就业人员。三是积极创收,以院养院,提高了生存和发展能力。各敬老院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就地就近养猪、种菜、搞劳务,开展适合五保对象的副业创收,有效改善了敬老院生活条件,发挥了有益的补充作用。这几年,我县五保集中供养率能够不断巩固和提高,根本点在于集中供养所需经费较好的得到了满足和保障。

三、抓医疗保障,破解五保对象看病就医难题

医疗保障问题是集中供养工作的一个难点,难就难在有限的供养经费与较高的医疗费用矛盾十分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认真研究,设法解决。一是将五保供养对象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其个人出资部分统一由民政局从农村医疗救助资金支付, 五保对象住院费根据新型合作医疗规定按比例进行报销,使他们

与其他农村居民享受到同等的医疗待遇和医疗服务。二是将五保供养对象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实行零起点救助,住院医治费用按100%比例救助,较好地解决了五保对象“无钱治病”的老大难问题。三是积极协调当地卫生院为五保对象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就诊等方面医疗服务,解决五保对象一般疾病就近治疗的问题。同时,针对五保对象大多年迈体弱,易患各种疾病,且医治时间长、医疗费用大的实际,部分敬老院主动协调农合机构将五保老人作为特殊对象给予政策倾斜,为其中一部分对象落实了慢性病医保待遇,减轻了供养机构经费负担。

四、抓管理服务,破解五保对象不愿入院难题

我县几个乡镇敬老院建成后,普遍遇到有相当一部分五保对象不踊跃入住的问题,个别五保对象入住后,很快又解除了协议,退出集中供养机构。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经济方面因素,一些五保对象通过打散工可获得一定数量的临时性收入,加上五保供养金,其可支配收入较为充裕,他们担心一旦入院会消弱了支配权利和经济自由;有生活习惯因素,一些五保户习惯独居,担心入住敬老院与他人共住,性格、习惯合不来,不如自己生活方便、自在;还有就是受外力干预因素,不少五保对象,其本人愿意入院,但其亲属为了廉价使用劳动力或支配和分享五保对象的经济利益,阻止五保对象入住。这一现象既不利于服务设施的有

效利用,又妨碍了集中供养率的提高。为确保乡镇五保供养设施既能建得起来,又能有效利用。一方面,我们对外开展宣传推介,宣传集中供养政策和集体生活的优越性。特别是在五保对象年审和新纳保对象初审时,面对面的与五保对象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他们消除疑虑、排除干扰,加入到敬老院集中供养群体中来。同时,不断优化敬老院宜居环境,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使敬老院选址上景色宜人,外观上面貌一新,院内设有活动室、医务室,有条件的还配有健身器材,室内老人所用床铺、桌凳、衣柜、电视等日常生活用品用具配置齐全,从而和散居五保对象的居住条件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增加入住吸引力。另一方面对内实行人性化管理服务,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和谐氛围。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充分尊重五保对象人格和尊严,切实维护五保对象合法权益,体现人人平等、自由自主精神。他们视五保对象为亲人,带着感情搞服务,换洗衣物,发放零花钱,一起吃年饭。甚至在五保老人生病期间,亲自守护陪视,给老人擦洗身体和照顾穿衣,并且为老人端屎端尿,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料,使五保对象从心底感受到温暖,产生家的感觉,感受到家的温暖。在亲身感受到敬老院的温暖后,原来那些不愿住进敬老院的老人观念逐渐得到改变,现在他们视院如家,爱院如家。许多社会上的老人也都羡慕不已,纷纷要求入院居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