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中医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痤疮中医治疗
黄元御论痤证 (1)
头部痤疮治疗 (1)
痤疮(方剂:八) (4)
忍冬甘草汤治背部痤疮 (10)
(11)
女性痤疮的中医治疗 (17)
青春痘/粉刺/痤疮中医中药治疗 (19)
黄元御论痤证
素问悬解–生气通天论曰:
若汗出窍开,而见湿气,浸淫孔穴,阻碍气道,卫气郁遏,发于气门,冲突皮肤,则生痤痱。疖之小者为痤,更小为痱。若劳烦汗出,当风感寒,寒气外薄,薄,迫也。汗液内凝,则结为粉皶。皶,粉刺也。若郁于皮肉之间,肉腐脓生,乃成痤证。
头部痤疮治疗
痤疮也叫粉刺,多发于面颊、前额,亦可见胸背。初起皮疹为芝麻到绿豆大小,与肤色相同或红色,顶端日渐呈现黑头,可挤压出黄白色粉渣,易遗留凹陷疤痕。皮疹散在分布,部分患者皮疹扩大成黄豆或蚕豆大小,呈暗红色,消退后形成瘢痕疙瘩。治疗时应根据证候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头部痤疮治疗肺经风热症状丘疹色红,或有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清肺散热1. 内治法(1)药物: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l 0克桑白皮l 0克黄芩10克栀子l 0克野菊花l 0克黄连6克赤芍10克白茅根3 0克生槐米15克苦参10克有脓疱加公英、地丁;口渴加麦冬、玉竹、生石膏、知母;便干加大青叶或生大黄。1日1剂,日服2次。
(2)食膳:头部痤疮治疗枇杷薏米粥生薏米100克,鲜枇杷60克(去皮核),枇杷叶l0克。
先将枇把叶洗净切碎,煮沸l0~15分钟,捞去渣后,纳入薏米煮粥,粥熟后切碎枇杷果肉,放入其中搅匀。
2.外治法(1)药物:颠倒散(《医宗金鉴》)大黄、硫黄等分。研末,用凉开水或茶水调敷,日1~2次;或配成30%的洗剂外擦,每日晚上涂搽,次晨洗掉。
(2)推拿按摩:若丘疹散在不多,且无脓疮者,可行面部美容经穴按摩常规手法全套动作。若丘疹较密集有脓疱者,仅行常规手法第4步,点按面部穴位,第8步叩击头部并点按百会穴。耳穴加揉心、肺、内分泌、肝、交感、面颊等局部穴。体部点按合谷穴、阳陵泉、足三里;由指端到上臂,逆向叩击手太阴肺经3遍;由下而上拿足阳明胃经3次,叩击3次。
(3)中药面膜:头部痤疮治疗加味颠倒散大黄、硫黄、丹参、冰片各等量。研极细末,与适量大豆粉混合,加基质调成稀膏。
先行美容常规步骤,净面、蒸面、针清粉刺,经络按摩,然后涂上药膏,以超声波导人10~l5分钟,强度0.5w/cm2,由轻逐渐加重,连续波。之后药膏留面上,以硬膜粉或优质医用石膏调成糊,敷于面上,15~20分钟后揭去,清洗面部,涂收缩水。7~l0天1次,3次1疗程。一般应配合内服中药或针灸方法。
(4)针灸①毫针刺主穴:百会,尺泽、曲池、大椎、合谷、肺俞、委中。
配穴:四白、颧髎、下关、颊车等病变局部四周穴。便秘配天枢、支沟。
泻法,中等刺激,留针半小时,每日针1次,10次1疗程,症状好转后改为隔日1次。
②耳针主穴:耳尖、肺、皮质下、丘脑、神门、内分泌、肾上腺、局部穴。
配穴:脾、大肠、小肠、肝。便秘加大肠、直肠下段;脓疱加心;月经不调加内生殖器、卵巢。
每次均耳尖放血,甚者可局部穴刺血,其余主穴选2~3个,配穴选2~3个。毫针刺,留针15~20分钟,隔日1次,10次1疗程。或耳针埋针或耳穴压豆,二耳轮换,3日1次,5次l疗程。
②刺络拔罐。
取大椎穴。常规消毒后,三棱针或梅花针点刺出血,然后拔火罐,10~15分钟,出血1~3毫升。3日1次,10次l 疗程。
(5)气功法①姿势站、坐、卧均可,双眼微闭,舌抵上腭,从头面、上肢、胸、背、腰、腹、大小腿、足部全放松。
②呼吸为鼻吸鼻呼,缓、细、匀、静、绵、深、长。
③意念先意头部,然后意念脸面十分光滑,痤疮已经消失。反复默念10~l 5分钟。
④每日早、午、晚各练1次,每次练10~15分钟。如痤疮不严重,可于收功后干浴面36~100次。练功1月,痤疮状况可得到改善。
二、湿热蕴结症状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疤,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湿通腑治法1.内治法(1)药物:茵陈篙汤加减茵陈30克,栀子、黄芩、益母草、大青叶、白鲜皮各20克,大黄、甘草各6克每日l 剂,日服2次,水煎服。
(2)食膳:凉拌三苋(《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鲜苋菜100克鲜冬苋菜100克鲜马齿苋100克调料适量将三物分别用开水焯至八成熟,捞出后浸入冷水中5~10分钟,取出控去水,切段,入调料后拌匀即可。
2.外治法参见肺经风热型。
(1)针灸①毫针刺主穴:百会、大推、曲池、合谷、肺俞、委中。
配穴:内庭、足三里、脾俞,病变局部周围穴。便秘配天抠、支沟。
除脾俞用补法外,余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症状好转后改为隔日1次。10次1疗程。
耳针、刺络拔罐、气功法参见肺经风热型。
医嘱1少吃含脂肪多的食物,糖类,刺激性食物,可乐、茶、咖啡、含酒精饮料,水生贝壳类。治疗期禁食三个月,治疗好转后少量食用,观察反应。
2.常用温热水和硼酸皂或硫磺皂洗患处和面部油腻多的部位。根据面部出油脂的多少,一日洗2~3次。
3.不要用手挤捏粉刺,可使用痤疮针压出。最好上医院美容科或治疗美容院,由美容医师操作。
4.不要擅自使用外用药物,尤其是不要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
5.治疗期不要用油性化妆品,及含有粉质的化妆品如粉底霜等,以免堵塞毛孔。
痤疮(方剂:八)
本病是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青春期男女,好发于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住,形成丘疹、粉刺、脓疱、结节或囊肿等损害,一般至25一30岁后,大都能自然痊愈。临床表现初起损害为与毛囊口一致的淡黄色或正常皮色的圆锥形丘疹,顶端常因氧化而变黑,称黑头纷刺;挤压时可有乳白色脂栓排出,若皮脂腺口完全闭塞,形成丘疹,称丘疹性痤疮;感染形成脓疱,称脓疱性痤疮;脓疱破溃或自然吸收,凹陷成萎缩性疤痕,称萎缩性痤疮;如为大小不等的结节,呈淡红色或暗红色,称结节性痤疮;有的形成囊肿,挤压时有波动感,称囊肿性痤疮。一般往往以某一型损害为主,但也可数种损害同时存在。多数患者伴有皮脂溢出,自觉症状有微痒,在感染时可有疼痛。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原与内分泌异常(如雄性激素水平增高)、细菌感染(如痤疮棒状杆菌的寄生)代谢紊乱(如皮脂分泌旺盛)、胃肠功能障碍(如便秘)等有一定关系。
本病的诊断不难,主要依据发生于青年男女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损害多数为散在性的丘疹、脓疱,特别是黑头纷刺。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维生素B2、B6治疗,重者可试用内分泌制剂,如乙烯雌酚,但不能作常规疗法。感染时用抗生素治疗。其他还有血疗法、疫苗疗法、物理疗法、紫外线照射等。同时,局部可外用消炎、杀菌、去脂、轻度表皮剥脱性药物,如硫黄霜等。本病中医又名“粉刺”,俗名“青春蕾”、“青春疙瘩”。《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肺风粉刺肺经热,面鼻疙瘩赤肿疼,破出粉汁或结屑,枇杷颠倒自收功。”《外科启亥》指出本病由“肺气不清,受风而生或冷水洗面热而成。”中医认为因肺气不清,外受风热,亦有膏梁厚味,胃热上蒸或月经不调,瘀滞化热,皆可于面部、胸背部引起本病。
方名:凉血消疮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