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模式
化创意产业园区按产生方式有四种模式:
1、利用原有建筑物改造成创意产业园区
主要是依托旧厂房、旧市场等废弃建筑物,通过建筑空间改造、增建或扩建,使原有建筑物适应创意产业的实际需要。
目前上海市75家创意产业积聚区,有三分之二以上是通过保护性开发老厂房、老仓库和老建筑等存量资源建立起来的,并逐步形成了区域产业特色。
如杭州凤凰创意国际,核心区为原双流水泥厂,项目距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仅2km,是杭州目前已建及在建园区中产业配套环境最好、环境品味最佳、物业品质最独特、建筑形态最丰富的国际性创意产业园区。
该项目将打造成为集创意产业办公、创意产品展览展示、时尚消费与休闲等为一体的时尚新地标和创意产业制高点。
2、以高校为依托发展创意产业园区
依托大学发展创意产业园区是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是以大学科研能力为发展动力,以产、学、研转化为中心的一个核心纽带,是集创业企业孵化基地、创新人才培训基地为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它直接反映母体大学办学思维、办学宗旨、办学成果,是一个具有母体大学特色的大学校园的延伸,它必须把握好母体大学校园历史传承性和人文精神,把母体大学的优良无形资产转移到科技产业上并形成新领域的无形资产。
如上海杨浦区赤峰路现代建筑设计街就是凭借同济大学规划、建筑、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技术优势而集聚起来的;长宁区天山路以时尚设计、服装设计、品牌发布为特色的时尚产业园区是依托上海市服装研究所、东华大学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而建立的;位于天山路和乐山路的天山软件园和乐山软件园区是借助上海交通大学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而发展的。
3、另辟新区打造创意产业园区
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景名胜区或其它优势,全新打造创意产业园区。
如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区,坐落于杭州萧山的休博园内。
一期面积8万平方米,同时囊括了广告设计、建筑设计、艺术和工艺品、时尚设计、影视传媒、表演艺术和出版等多种创意产业形态,目前已接纳50余家创意企业和个人工作室入驻。
又如西溪创意产业园位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占地约0.9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共有59幢建筑组成。
园区依托不同时期遗存的保留建筑,按照“生态化、功能化、差异化”的标准进行修缮、新建,是一个具有西溪特色的原生态的创意设计艺术庄园,目前已有12位文化名人、5家文创机构入驻。
4、凭借传统布局建立创意产业园区
依靠传统的布局,在现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创意产业基地。
如上海黄浦区的上海城市广场,地处的豫园商圈,历来是上海旅游中心和小商品、旅游纪念品的展示及交易中心。
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能够提升上海旅游纪念品的层次和质量,而且其创意设计可以迅速走向市场,同时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进而形成创意与交易的良性循环。
又如中国轻纺城创意中心,依托绍兴中国轻纺城,主要以纺织面料和纺织服装两个创意中心为集聚点,试图通过3~5年时间,逐步构建起国际纺织之都的时尚设计创意中心、时尚品牌培育中心和时尚商务贸易中心。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按照开发方式有四种模式
1、业主模式
这是创意产业园最早的开发方式,由某个艺术家发现并开发利用,艺术家集聚而自然形成。
这得益于艺术家们专业知识的储备,园区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开发中被深度挖掘并凸显出来。
但是艺术家不是经济实体,开发力度十分有限,而且没有房地产开发和市场运作的相关知识,后期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实际运作中的帮助。
如杭州的LOFT49,目前占地52.4亩。
最初由美国DI设计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杜雨波发展起来的。
作为优秀的海归族成员之一,在美国生活十年的他决定回国
创业,非常渴望能在杭州拥有一幢像纽约苏荷区那样的个性办公楼。
他选中了杭印路49号里一幢4层高小楼——一个原工厂晴纶车间3000多平方米的场地。
就这样,浙江第一个LOFT创意社区诞生了,并迅速成为杭州著名的艺术聚集地。
而上海的田子坊,上海创意产业的发源地。
从1998年始,陈逸飞工作室、王劼音画家、尔东强艺术中心、郑炜陶艺工作室先后入驻。
1999年,画家黄永玉为泰康路210弄提名“田子坊”,喻意艺术人士集聚地。
2000年5月,打浦桥街道办事处,以盘活资源,增加就业岗位,发展创意产业为目标,利用“田子坊”老厂房资源招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吸引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家企业,并形成了以室内设计、视觉艺术、工艺美术为主的产业特色。
接着政府又启动了田子坊的石库门旧居改建项目,南到泰康路,北至建国中路,东临思南路,西止瑞金二路,7万余平方米的地块。
卢湾区发改委联合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和上海创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编制集形态、功能、产业于一体的田子坊发展综合规划。
启动根据规划,整个改建工程将分三期进行:第一期重点是迎接世博会,完善以泰康路210弄内传统和现代里弄工厂为主的创意产业集聚地,打造以248弄和274弄为主的市井文化休闲地;第二期在居住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对原建筑加以修缮与保护,建设居住与产业结合的海派文化、生活方式和里弄风貌新型社区;第三期通过注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和技术创新等手段,使居民的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整个改建计划将于2015年完成。
2008年上海市首个创意产业园区管委会——田子坊管委会已正式挂牌成立。
该管委会加强园区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拓展园区功能。
政府在田子坊后期改造中,整体规划、功能定位、业态调整、环境的改善和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一定的资金。
上海的古北鑫桥则是由厂家自行开发,自发进行资产再利用。
园区原为生产金兔羊毛衫的第十四毛纺厂,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闲置后被有着策划莫干山路M50视觉艺术产业园经验的华宇汉森公司看中,由华宇毛麻集团改建,厂房内部稍作整修保留其原生态,入驻公司再做进一步设计。
采用滚动开发模式,开园之初为了引进一些能与园区共同成长的创意先锋企业,以建筑设计为主,因此对租金的门槛设得并不高,约2元/平方米/天,仅为当时附近写字楼的1/3,但运营成熟后,年租金水平将提升40%。
虽然位于市郊,但交通便利,紧邻的中国商业特色街——虹梅休闲街,招商比较成功。
2、政府主导模式
由政府牵头,成立管委会,从社会、经济及文化效益入手,以求各方面均衡,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开发,尤其适用于“先天条件”不足的园区。
但策划者和实施者往往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储备,需要专家予以协助。
如上海同乐坊,同乐坊地处静安区高尚地段,西康路、余姚路、海防路合围而成的时尚三角岛。
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政府有关部门注意到正在消失的老厂房也是种宝贵的资源,并制定了有关政策,将年代悠久的老厂房加以保护,开发利用。
2004年6月起静安区委区政府开始对同乐坊地带进行整治。
随着综合改造的开始,2004年12月初,静安区政府成立同乐坊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管理同乐坊项目。
2005年2月中旬,本着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的原则,实施“租赁,改造,经营”模式,招投标成立了上海同乐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在2005年初的人大会议上,同乐坊时尚社区改造项目被列为静安区2005年重点项目。
2005年4月28日,同乐坊成为了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启动的首批上海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
同乐坊项目的开发与未来发展由同乐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全面负责,严格控制进驻公司质量,并“放水养鱼”
3年。
同乐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一个集资本经营、房产开发、商业策划于一体的企业。
同乐坊将打造成为切合文化内涵,融合酒吧餐饮娱乐,与都市核心圈互动的时尚娱乐旗舰。
3、房地产商开发模式
随着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有不少房地产投资开发商把目光转移到地理位置相对优越、投资成本相对低廉的创意园区项目上来,并不惜斥巨资投入改建。
开发规模比较大,操作方便,节省人力物力、效率高,但是这种模式往往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以出售为主,具有一定盲目性,需要政府和专家引导。
如上海“海上海”,是一个占地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由创意商业街、创意商居LOFT和创意生态居三种建筑形态组成。
它由上实发展投资,旧厂房被彻底推倒,取而代之的是由玻璃幕墙做成的、有着非常现代外观的LOFT。
而里面的挑高、意境却和老厂房、老仓库完全一致,采光、通风、采暖、内部装
修等,则是现代的设计,完全按现代人的行为方式、办公规律来建造,是上海第一个打破商、住、办边界,打破事业和休闲边界,打破经营和学习边界的“梦工场”。
“海上海”创意园区与其他创意园区的生态有所不同,它将“MO一族”作为地产项目的目标群体。
MO(Mobile Office),又称为移动办公,是新近流行的一种工作体验和生活方式概念。
与其他以租赁为主的创意园区有所不同的是,“海上海”的三幢LOFT是只卖不租。
4、专业机构运作模式
政府提供运作空间,完全委托文化产业运营商进行规划、建设和招商。
如深圳田面创意产业园,该产业园占地面积1.5公顷,建筑面积4.969万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田面——设计之都以“融·和·价值”为核心,主要吸引国内外创意设计知名企业和国际设计大师进驻,形成大师、名企、名家集聚地,意在发挥集聚效应,培育创意市场,打造具有创意设计、研发、制造、交易、展览、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站式基地。
运营者是深圳灵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深圳市灵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专业文化传播公司、深圳市知名文化品牌企业、国内最先专注于文化产业运营的民营企业。
承揽了多个政府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开发和运营;培育出了中国(深圳)设计之都田面创意产业园、太仓LOFT创意产业园、国家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顺德)基地、顺德工业设计园、中国(江阴)国际创意港、中国国际品牌设计商年展(BDCI)、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等知名文化产业品牌,形成以打造创意联盟、文化产业项目投融资、创意产业园区开发运营、孵化便利独特的新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专业型展会与高端产业论坛策划执行、品牌策划与推广及大型礼仪活动策划执行等六大核心专业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