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例文》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例文》教学反思
1、《爸爸的计划》
一、教学效果
《爸爸的计划》讲述了“我”有一个爱做计划的爸爸,暑假到了,爸爸为“我”的假期量身定做了一个全面的计划,没有自己的空间自由。
渗透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
引导学生进入自学状态,激发自学兴趣,推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依据老师设置的学习目标来阅读课文,探究问题,学生通过默读、动笔圈、点、画,使用工具书查字典、词典,给生字词注音、解释,找出课文的关键词语、精彩语段,做笔记,理清课文的脉络,辨析课文的体裁,提出疑难问题等一系列的活动。
学生围绕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轻易给结论,较难的问题,教师也只是加以适当的引导点拨,尽量由学生自行解决。
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成功之处
注重了文本的解读,让学生立足文本去分析与理解,避免架空分析。
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的时间,整篇课文,从文意概括到重点品析,难点的解读,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师基本上以点拨指导为主,较好地贯彻了高效课堂的理念。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
而编者的要求则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不要求咬文嚼字。
四、改进措施
首先从题目“爸爸的计划”入手,围绕题目进行质疑。
有价值的问题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围绕问题读书。
发挥小组的作用,同学之间互相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老师进行适时点拨,渗透描写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最后拓展练习:小练笔《最熟悉的人》,运用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特点。
2、《小站》
一、教学效果
《小站》讲述了一个偏僻的山区小站。
虽然很小,设施很简单,但布置得却是那么精美,使我们感受到小站工作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我建立了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形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
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
二、成功之处
学生深入理解体会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所感悟,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谈到:我觉得小站这么干净、整洁、优美都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劳动,可惜过往的旅客只能在这儿停留两三分钟,有的甚至疾驰而过,未能认识到工作人员的真实姓名。
小站工作人员默默奉献,多么像西部建设者啊!
三、不足之处
整节课的布局前松后紧,也就是时间上没有把握好。
一开始给学生的自由朗读时间过多,以至于后面的问题没有充足的时间解决。
造成拖堂这样的严重失误。
造成原因可能是由于紧张,一开始迟迟进入不到状态。
四、改进措施
首先介绍作者,本课作者袁鹰,生于1924年,是我国当代作家,诗人。
接着读课文:想想每段的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分成两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然后分析课文:通过初读课文,这个火车站给你留下的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自由读文,思考:小站内外景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通过小站这精巧的布置,从中体会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最后进行练笔按方位顺序观察自己住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