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企业的会计目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现代企业的会计目标

摘要:会计工作在现在企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衡量企业发展状况、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会计工作中会计目标的制定是核心内容,对后续工作起着指导作用。本文将在分析现代企业会计目标概述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行企业会计目标的选择以及会计目标的制定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会计目标;委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

顾名思义,会计目标就是企业从事会计活动时带有的对某种结果的期望,通过会计目标的制定,企业能够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状况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帮助企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会计目标的制定需要符合某一时期的社会经济背景,因此企业的会计目标不是一直不变的。

一、现代企业会计目标概述

1.现代企业会计目标的基本概念

企业会计同其他社会行为一样都是为人类生存发展服务的,因此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会计目标的制定是一项相当主观的工作,但是这种主观意识的发挥需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因此会计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历史现实,由此我们这样定义现代企业会计目标,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进行会计行为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和获得收益。

2.现代企业会计目标发展的历史过程

由企业会计目标的概念可以知道,社会经济环境是影响目标制定的重要因素,从1930年以来,全球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期间企业会计目标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1)会计目标演进的第一阶段

1930年到1970年是企业会计目标演进的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的拥有者没有充足的精力去管理企业于是出现了经理人的说法,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实现分离,委托代理责任成为企业内部的普遍行为,需要明确区别谁是委托人,谁是受委托人。这种委托代理责任制度在德国、日本等一些资本主义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盛行,这种狭义的委托代理观反映的是受委托人对所委托的企业和资源进行管理,此时的企业会计目标就是用来反映管理情况的具体状况。

(2)会计目标演进的第二阶段

1970年到1990年是企业会计目标演进的第二个阶段,这一时期企业进一步发展,股权分散小股东不愿意参与到对企业的监管中,此时第一阶段会计目标中明确的委托责任管理开始变得不明朗,委托代理决策逐渐变成个人决策,投资者需要通过对会计信息的研究决定自己的投资决策,由此决策有用观开始出现。决策有用观代替了委托责任观,成为会计理论的主流观点。在这一阶段,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市场呈现两个最主要特征:股东股权分散、市场信息灵敏度高,企业的会计目标也随之发生改变,从过去的衡量受委托人的工作能力到为企业提供财务数据并加以汇总和整理,满足管理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要求,会计工作也将更加强调信息

的重要性和有用性,而委托人与受委托人之间的直接联系关系也变的更加脆弱。

(3)会计目标演进的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会计目标演进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出现了机构投资者,有效解决了过去股权分散情况下股东缺乏动力对管理当局进行监督的弊端。然而无论是受托责任观还是决策有用观都与实际的经济环境相关联。目前,随着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围绕这两种观念的争论依旧存在,有学者认为决策有用论和受托责任观是两种不同的理念,又有学者认为决策有用论是受托责任观的发展,实际意义上,决策有用论包括了受托责任观。

3.会计目标的内涵

在信息论中,会计可以看过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既然是一个系统,那么我们就要弄明白系统的输入、输出是什么以及需要实现怎样的功能,明确会计目标所包含的四个方面内容,即向谁提供信息、提供什么信息、提供信息的形式、提供信息的时间。

(1)向谁提供信息

在决策有用论中,企业的会计目标是向相关人员提供与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这里的相关人员就是会计目标所包含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与企业利益相关的人必须包含其中,如投资人、债权人以及一些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社会团体;其次,一些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的团体也要包含其中,例如对企业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政府相关部门等;最后,一些有能力运用这些会计信息并作出相应分析的部门也有权获取这部分信息,例如投资

机构。上述人员中,投资人和政府有权要求企业向其提供会计信息,而其他则没有这项权利只能作为被动接受者。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环境有所不同,信息的使用者也会存在一些差异,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时,时常无法顾及到所有使用者,因此在具体实施时要做到有所侧重。

(2)提供什么信息

企业提供的信息主要指财务报表,报表的接收者能够通过报表内容评判企业的盈利能力或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投资人以此作为是否继续投资的依据,管理者作为是否与员工续签合同的参考,而国家则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将资金用在合法的用途上。因此,企业在向不同的接收者提供会计报表时应当认真分析他们的需求,从而确定报表的内容。

(3)以什么样的方式提供信息

会计信息以报表的方式递交,社会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递交的报表类型各不相同,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初期,企业规模不大,社会关系不复杂的时期,会计报表的主要内容是资产负债表,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单一的报表已经无法满足需要,能够显示企业收入和支出的收益表应运而生,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反映某一时期资金变动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出现但其最终被反映信息更全面更形象的信息流量表所取代,同时近年来,辅助报告所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成为财务报告中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

(4)何时提供信息

一般来讲,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时间间隔是一年,也就是目前实行的年度财报告,但是随着经济形式复杂度的提高,年度经济报告开始变得不

利于决策者制定决策,于此同时季度报告受到欢迎,但是提供信息的时间间隔缩短到一个季度势必会增加报告的披露成本,因此在决定是否采用季度经济报告制度之前应当衡量季度报告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增加是否大与披露成本。二、现代企业会计目标选择

目前现代企业会计目标的选择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不同企业或统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

1.不同企业会计目标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道路,独特的经济体制带来了我国社会企业性质的复杂的现状,首先企业根据所有制的不同可以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其中非国有企业也即民营企业根据是否分离管理权和所有权又可以分为两类。对于管理权和所有权不掌握在同一主体中的民营企业而言不存在委托方与被委托方,所以该类型企业也就不适用于上文中提到的委托责任观,而更多的选择决策有用观。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企业多为上市公司,这些企业在进行会计目标的选择时首先要分析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哪些单位,一般来讲是上市公司的股东、经营者、政府、债权人以及投资人,通过上文对会计目标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企业的会计信息无法均衡的考虑所有接收者的需求,不可避免的有所侧重,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发展,希望能够从股东或潜在的投资者手中拿到更多促进自己发展的资金,因此在制定会计目标时他们也更多的考虑股东和投资人的利益,为他们提供最全面的信息,由此可见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委托责任观,但是随着上市公司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对信息公开透明的要求,委托责任观也将向决策有用观方向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