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尖轨部分病害分析与整治
道岔尖轨病害分析及预防整治措施
![道岔尖轨病害分析及预防整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7668b1d50e2524de4187e3a.png)
道岔尖轨病害分析及预防整治措施摘要:道岔尖轨属于铁路线路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整条铁路线路的连接以及运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常会位于进出站这种重要的位置。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高速铁路的发展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热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去维护道岔尖轨会出现的病害问题,已经成为了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有效地去治理以及防御道岔尖轨出现的病害,可以有效地保障交通运行,提高车辆运行的整体效率,有利于铁路运输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道岔尖轨;病害分析;预防措施近些年来,随着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铁路的修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因为铁路的修复工作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安全。
而道岔是铁路轨道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结构。
在铁路运输过程当中,每一个问题几乎都是要借助道岔的功能才能够实现的,列车需要根据尖轨的开通不同的方向来进入不同的道岔。
本篇文章当中将就道岔尖轨会出现的一些病害进行分析,并且提出预防整治建议。
一、道岔尖轨常见病害以及产生原因1.1道床翻浆冒泥道床会形成翻浆的主要原因在于,列车在高速运行的过程当中,会对轨枕吊板以及暗坑部位产生剧烈的冲击。
混凝土岔枕和道砟互相摩擦后会产生一些颗粒状的粉末,这些粉末会渗入到道床的缝隙间。
这种粉末的透水能力是非常低的,因此如果碰到雨雪天气粉末的透水能力还低的话,那么长期积水就会形成翻浆。
除此之外,形成翻浆的另一个原因在于顺坡的终点接头处,尖轨的跟端接头处等等地方受到列车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在过车时对这些地方的冲击力比较大,久而久之就会积水,在车经过后会产生很大的震动,然后形成翻浆,最后一个原因就是道床如果非常脏污的话,那么板结不能排水,不能排水就会导致道床受到冲击,然后形成翻浆。
1.2尖轨的贴合度比较低尖轨的贴合度不够高也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病害,尖轨的贴合度,如果过低的话,那么就会导致列车在经过轨道的过程当中轨距会相应的扩张,轨距扩张就意味着会影响到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道岔病害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道岔病害的原因和整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9997dfe700abb68a982fb9b.png)
道岔病害的产生原因和整治措施产生道岔病害的因素较多,总的看来,一方面是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另一方面是列车的动力作用及养护维修不当。
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是列车侧向通过道岔,从基本轨向尖轨过渡,以及通过有害空间时,运行不平顺;导曲线无超高,造成车辆推挤外轨,从尖轨到辙叉的轨距变化多,列车横向摇晃;直尖轨转辙角大,车轮冲击力大等等。
1、道岔打向不良,轨距水平超限的原因及整冶1)、道岔方向不良的原因(l)、由于道岔铺设位置不正.造成前后方向不良;(2)、辙叉位置不正,造成前后铺轨连接方向不顺;(3)、尖轨本身方向不良,道岔前后钢轨爬行,造成道岔前后移动,改变方向;(4)、捣同不均,排水不良,道岔不均匀沉陷等。
2)、轨距水平超限的原因。
道岔方向不良,会造成列车摇晃厉害,致使道岔各部分间隔尺寸、轨距、水平不易保持,因而使轨距水平越限;不良的间隔尺寸及轨距、水平,也促进了道岔方向不良,两者互为因果。
因此必须同时整治方向不良及轨距、水平,主要方法是:(1)、直股以直基本轨为准,曲股以曲基本轨为准,拨正道岔方向,与此同时,必须拨正道岔前后30m范围内的铁道及曲线;(2)、整修各部分不合格的零件和间隔尺寸及轨距、水平,确保合乎质量标准;(3)、加强捣固,保持道床的清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铁道下沉,保持路基稳固早2、转辙器部分的病害及整治转辙器部分主要病害有:尖轨跳动、尖轨不密贴、尖轨磨耗、尖轨爬行和尖轨尖端轧伤等。
1)、尖轨跳动由于尖轨跟部各连接零件磨损、套管失效、捣固不坚实、转辙器拉杆弯曲等造成列车通过时,尖轨跳动。
针对尖轨跳动的原因,根据情况可采取下列整治措施:(1)、更换和焊补连接零件,加强跟部联结;(2)、加强接头及转辙器部分的捣固;(3)、调直转辙器拉杆;(4)、尖轨跟部按标准设鱼尾板和套管。
2)、尖轨不密贴尖轨的竖切部分与基本轨不密贴的主要原因有:尖轨连接杆尺寸、扳道器位置与尖轨尖端距离不配合,造成尖轨左右摆动后,扳不严而离缝;尖轨压歪造成尖轨头部与基本轨离缝;尖轨爬行和基本轨横移出现离缝;基本轨工作边及尖轨非工作边有飞边,曲股基本轨弯折不合适;长尖轨横向刚度不足等。
铁路道岔尖轨病害整治和养护方法的改进
![铁路道岔尖轨病害整治和养护方法的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aa2e6e2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e.png)
铁路道岔尖轨病害整治和养护方法的改进摘要:我国的铁路线路涉及不同地区,每个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同,处于压力下的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阳光和风雨等一系列病害的影响。
因为它本身的结构特别复杂,而且它有各种各样的备件,所以作为整个铁路结构的薄弱环节,更容易损坏。
因此,在铁路病害的治疗中,应注意铁路道岔的治疗和保养。
本文从分析道岔尖轨的危害及成因出发,对于该如何对其整治提出了自己的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铁路;道岔尖轨;病害整治;养护铁路道岔就是列车车厢从铁路的一条铁轨行驶到另一条铁轨时,较为常用的一种列车变道的线路设备。
在铁路的轨道中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铁路的行车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铁路道岔尖轨在进行刨切后,由于断面的受力作用得到了削弱,同时道岔尖轨的框架一般多为连接杆和道岔根部进行连接构成的,以铁路道岔尖轨的尖端部位为起点,到道岔曲线的终点部位截止,铁路轨道的方向和间距都会受到道岔尖轨的影响产生较大的变化。
在列车通过时对铁路道岔所产生的横向和纵向冲击力会十分强烈,长此以往,铁路道岔尖轨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对铁路行车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铁路道岔尖轨病害的整治和养护对铁路列车的行车安全尤为重要。
1在铁路道岔尖轨病害类型与成因分析在铁道当中的道岔尖轨部分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其具有会在实际运用当中发生不同的问题。
对于尖轨冲击角以及曲线轨道进行对比要大于它,而且道岔轨道竖向和横向刚度转变也会比其他一些普通的钢轨要高,所以在列车通过道岔时,其对于轨道作用力将是最大的,由此会给道岔尖轨带来很多的压力,使得其出现较为严重的磨损问题。
而且在实际中较为容易发生的就是在道岔的尖轨上出现侧弯问题,该病害是较为常见的。
另外,在实际中也会因多种因素出现尖轨不直,不能和连接的位置方向相顺;尖轨和基本轨存在不密贴的现象等,这些都是铁路道岔的主要尖轨病害。
导致铁路道岔尖轨病害的因素比较复杂。
首先,由于线路的先天缺陷,钢轨磨损严重。
道岔尖轨不密贴病害分析及整治
![道岔尖轨不密贴病害分析及整治](https://img.taocdn.com/s3/m/a87fe54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7.png)
道岔尖轨不密贴病害分析及整治摘要:道岔、接头、曲线三大线路薄弱环节以及正线整体道床地段道床翻浆冒泥出现的病害尤为突出,其中,道岔出现的问题较为典型。
病害发生频繁,原因复杂。
其中有:道岔本身结构特点的内在因素,也有列车动力作用及环境侵蚀、保养维护不当等外界因素。
因此对道岔病害的整治尤为重要。
关键词:道岔尖轨;不密贴病害;分析;整治一、尖轨不密贴的影响列车在经过道岔时对尖轨部位产生较大的作用力,由于道岔稳定性较差,检查道岔各部位尺寸极为重要,包括支距、尖轨动程和开程、尖轨尖及竖切部分的密贴情况、尖轨跟端间隔铁尺寸、高低、递减及爬行等超限原因。
在长期的负载作用下,尖轨容易出现跳动、轨距扩大、与基本轨不密贴、与顶贴不密切、与滑床板不密切、爬行、非正常磨耗以及轨向不良等病害。
其中,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会对行车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
不密贴状态下的尖轨垂向与横向振动要比在尖轨与基本轨处于密贴的状态下的振动剧烈的多,再加上道岔结构本身的稳定性相对较差,车辆经过道岔时产生的振动较一般线路更为强烈,对维持道岔设备的稳定、延长尖轨的使用寿命、保证行车安全都非常不利。
尖轨与基本轨离缝较大会造成列车进入道岔时轮对撞尖轨尖,造成尖轨损坏。
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列车轮对进入异股,导致轮对损坏或者掉道,严重危及行车安全。
因此对此类病害的整治一直都是道岔病害整治的重点。
二、道岔尖轨不密贴原因分析(一)道岔几何尺寸不良由于道岔结构特点导致稳定较差,轨距难以控制,高低水平难以保持,在列车的重复碾压、冲击下,造成道岔几何尺寸不良,特别是轨距超限,产生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二)尖轨动程不足尖轨拉杆尺寸选配或调整不良,造成两尖轨间的间距不符合标准要求。
尖轨扳动不到位,与基本轨产生离缝,造成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三)顶铁不合适基本轨与尖轨间的顶铁过长或过短,长此以往,车轮挤压造成尖轨曲变形,尖轨竖切部分与基本轨不密贴。
(四)尖轨串动爬行跳动尖轨跟端轨缝过大间隔铁和夹板磨耗连接零件松动、过车时加大了冲击。
铁路道岔尖轨病害整治和养护方法的改进措施
![铁路道岔尖轨病害整治和养护方法的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7b95984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e.png)
铁路道岔尖轨病害整治和养护方法的改进措施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铁路维修工作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明确的认知。
道岔尖轨作为整个铁路线路中最为薄弱的部分,需要相关维修人员提高对道岔尖轨维修工作的重视,积极学习铁路道岔尖轨病害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道岔尖轨病害整治以及日常养护工作的质量,保证铁路的安全行驶。
关键词:铁路;道岔尖轨;病害整治;养护方法;改进措施引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许多人都涌入城市去寻求更好的发展,这就给铁路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所以,为了保证铁路交通的发展以及铁路运行的安全,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提高对铁路道岔尖轨的重视。
道岔尖轨作为铁路转线、停站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设施,也是整个铁路线路最为薄弱的部分,需要工作人员对铁路道岔尖轨病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寻求相对应的、高质量的维修保养措施。
一、道岔尖轨的概念道岔就是机车由一条轨道转换为另一条轨道时所使用的一种设备,是铁路轨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铁路的行车安全有着十分密切的作用。
道岔尖轨的断面比较脆弱,整体结构上只有通过连接杆和底端将各部位联系在一起,从尖轨的尖端到曲线的末端这个区域里,列车轨迹的长度、走向等都会产生很大的改变,而且当火车在经过道岔尖轨这个部位时,也会对道岔尖轨产生很大的横向以及纵向的冲击力,让道岔尖轨成为整个铁路线路中最易受损的部位。
因此,为了保护铁路的行车安全,需要加强对道岔尖轨的维修和保养工作,提高对这份工作的重视程度[1]。
二、道岔尖轨病害形成原因道岔尖轨所受到的冲击力远远大于普通的铁路轨道,这是由于列车在经过道岔时会对轨道的作用力变大,导致道岔尖轨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从而导致道岔尖轨的磨损,其中道岔尖轨的侧弯问题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
形成道岔尖轨病害的成因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因为铁路线路的先天不足造成的,铁路的道岔尖轨一般使用直线型的结构,这就导致列车在遇到基本轨道与道岔尖轨所形成的较大的转折角时,会对尖轨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并且,此时的列车一般会左右摇摆,这就对尖轨造成更大的摩擦,使得尖轨出现磨损,并导致尖轨间距变大,对列车的安全行驶造成巨大的威胁。
尖轨常见部分病害及其原因分析
![尖轨常见部分病害及其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6a3da11ed9ad51f11df221.png)
尖轨常见部分病害及其原因分析摘要:道岔是铁路轨道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铁路运输业务中的列车到发、会让、越行、机车摘挂、车辆调车、编解、机车车辆整备修理、货物装卸业务等等,无不借助于道岔方能实现,而列车依靠尖轨的开通方向不同而进入道岔直股或侧股线路。
对铁路道岔而言,尖轨部分方向不良病害整治和养护方法的问题探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尖轨;病害原因;分析概况:尖轨是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或越过另一股道时道岔使用的线路基本设备,是线路轨道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车安全的关键部位。
道岔尖轨经刨切后断面削弱,且只有连接杆和跟端结构将其连接组成框架,在其全长范围内没有扣件将其固定在岔枕上,加上尖轨高于基本轨,从尖轨尖端起到导曲线终点止,轨距、方向和高度变化迅速,轨距、水平递减率大,列车通过时对道岔的横向和纵向冲击力大于普通线路;再加上道岔尖轨在电动转辙机的作用下,由一个位置向另一个位置转换,直至与基本轨密贴的过程中,受力复杂。
1 道岔尖轨常见病害及产生原因1.1 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产生原因①基本轨框架尺寸,尖轨动程不符合规定;②尖轨顶铁过长;③基本轨弯折点位置不恰当或弯折量不当,基本轨或尖轨有硬弯;④尖轨断面宽50mm处内侧刨切长度不够;⑤道岔爬行,四股钢轨错位,各设计对应点不对应。
1.2 转辙部分轨距扩大产生原因①基本轨外侧轨距块与基本轨轨底边缘有缝隙,经过列车长时间的碾压,造成框架尺寸扩大;②螺栓直径与垫板孔直径配合公差及螺栓、垫板锈蚀造成的螺栓直径变细,垫板圆孔扩大,加之制造误差导致轨距扩大;③尖轨、基本轨侧磨严重;④轨距块安装号码不正确。
1.3 尖轨、可动心轨爬行窜动产生原因①尖轨处于半自由伸缩状态,容易产生爬行;②制造、运输、存放装卸等环节易造成尖轨侧弯,上道后与基本轨不密贴,列车通过时易造成晃车;③长心轨仅依靠6根岔枕上的扣件阻力和3块间隔铁间螺栓摩阻力来阻止心轨窜动,因阻力不足易造成心轨爬行。
普通单开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
![普通单开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https://img.taocdn.com/s3/m/4c870c2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2.png)
普通单开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摘要:当今铁路事业飞速发展,保障铁路安全运行成为关键,而铁路运行的关键设备道岔安全成为重点。
鉴于普通单开道岔的结构特点和技术特点,如何做好科学养护并依据其设备状态及病害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整治设备病害,成为重中之重。
关键词道岔病害病害整治现根据在单开道岔养护维修过程中积累的经验,针对出现的一些设备病害进行分析、总结,将这些病害及整治措施归纳如下;一丶转辙部分病害的整治:1、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在静止状态不密贴病害的整治:(1)、改正尖轨或基本轨,拔正方向,改好轨距。
(2)、对刨切不足的尖轨再进行刨切。
(3)、调整转辙机或扳道器与尖轨拉杆位置使其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4)、拔正基本轨方向,矫正弯折点位置和矢度。
(5)、打磨基本轨和尖轨非工作边的肥边。
2、尖轨跳动病害的整治:(1)、针对零配件产生的病害,在保证道岔几何尺寸和框架尺寸的同时,使道岔加强应力。
加强尖轨各部零件的标准,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实现科学养路,面对每一组有病害的道岔所有的零件必须按规定进行焊补,配置齐全。
(2)、在检查的重点上尖轨跟端应保持正常的轨缝,和轨面的平顺性。
尤其对马鞍型接头,在维修时应及时打磨和焊补。
(3)、有重点的加强措施,为防止尖轨跳动所采取的防跳动补强的措施。
(4)、严格按照修规标准进行道岔的养护维修工作,加强作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规范标准。
(5)、大力推行尖轨的预防性打磨和修理性打磨技术,道岔打磨可以消除道岔尖轨复合型病害,可以大幅改善轮轨关系,3、道岔尖轨剥落掉块的整治措施:(1)、尖轨非作用边出现肥边时及时打磨,基本轨出现肥边时也应打磨,确保尖轨与基本轨之间的密贴。
(2)、整治尖轨拱腰和不密贴,更换磨耗滑床板。
(3)、基本轨垂直磨耗超限时应同时更换基本轨,在更换新尖轨时,应注意使尖轨与基本轨顶面相对高差满足设计要求。
二、连接部分常见病害整治:1、空吊板病害的整治:空吊板的产生,捣固不良是一个主要原因,但下面这些工作不注意也会出现空吊板:(1)、起道时划撬过短,未对剩余枕木进行捣固。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be10a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a.png)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道岔是铁路轨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的安全与效率。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环境的影响,道岔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如不及时进行整治,有可能对铁路运输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以下将对道岔常见的病害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整治方案。
一、道岔病害分析1.轨距超限轨距超限是道岔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由于道岔的特殊结构,以及列车通过时对道岔的冲击,常常会导致轨距扩大,严重时会影响列车的安全通过。
轨距超限的原因主要包括道岔铺设时的误差、道岔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以及养护不到位等。
2.水平偏差水平偏差是指道岔轨道在横向上不平整,导致列车通过时产生摇晃,严重时会影响行车安全。
水平偏差的主要原因是道岔铺设时的误差、道岔受到横向力的冲击以及养护不当等。
3.高低偏差高低偏差是指道岔轨道在纵向上有高差,导致列车通过时产生冲击和噪音,严重时也会影响行车安全。
高低偏差的原因主要包括道岔铺设时的误差、道岔受到纵向力的冲击以及养护不当等。
4.零部件磨损由于列车通过道岔时会对零部件产生磨损,因此长时间使用后,零部件会出现严重的磨损和损坏,如轨枕磨损、扣件松动等。
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轨道的性能,还会增加养护难度。
二、整治方案针对以上道岔病害,提出以下整治方案:1.调整轨距针对轨距超限的病害,可以通过调整轨距来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轨枕间距、更换不合适轨型以及加固轨道连接处等。
在调整轨距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轨道几何尺寸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其他问题的出现。
2.调整水平针对水平偏差的病害,可以通过调整水平来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高低垫片、矫正轨向以及更换磨损的扣件等。
在调整水平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轨道几何尺寸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其他问题的出现。
3.调整高低针对高低偏差的病害,可以通过调整高低来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高低垫片、矫正轨向以及加固轨道连接处等。
在调整高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轨道几何尺寸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其他问题的出现。
铁路道岔病害成因及整治
![铁路道岔病害成因及整治](https://img.taocdn.com/s3/m/ab96e12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b.png)
铁路道岔病害成因及整治摘要:我国铁路领先于全球,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对铁路设备有着更严格的,系统化的维护模式。
作为线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高速铁路,还是普通铁路,道岔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为保证铁路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群众出行的安全畅通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本文分析了道岔从安装到运用各环节可能导致道岔故障的成因,以及如何对道岔设备进行检修和补强,以提高道岔设备运用质量,避免事故发生的方法。
关键词:道岔、尖轨、双光带一、铁路的道岔病害及成因分析(一)道岔安装前导致的道岔病害道岔部件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变形,或者是安装过程因人为因素受损,导致道岔部件在安装前就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
常见的问题主要有运输固定时,用于固定的钢丝绳与硫化垫板直接接触,造成硫化垫板变形;钢轨部件伸出载体过长和垫枕间距过大,造成道岔变形;当辙叉端螺栓和弹条未压紧,螺栓和弹条会产生变形,以上这些都是道岔安装前需要注意的情况。
(二)道岔安装导致的晃车问题在火车在铁路上行驶时,时常有晃车的现象,出现晃车大多都是在道岔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道岔安装时前后不平、水平垂直方向高低不平,出现高度差进而引发列车行驶过程中发生晃车。
第二,钢轨件顶面轮廓欠佳,有光带突变的问题发生。
第三,道岔类别各异,相较于无砟道岔而言,有砟道岔晃车发生几率更高。
(三)道岔调整不良导致的双光带现象双光带是车轮在铁轨上长期行驶压出两条均匀光滑的光带现象。
尖轨降低值不良和几何尺寸不良、钢轨顶面机加工轮廓不标准都是产生双光带的主要原因。
双光带在铁路上的铁轨任何部分都会有出现的可能,双光带的在铁路上的危害会使列车在行驶时会在道岔尖轨、心轨过渡段出现蛇形运动,进而将这部分的铁轨产生磨损,特别是含有尖轨的地方容易变形,导致在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在铁轨上有晃车感,严重的话会降低列车的正常行车速度。
(四)尖轨变化带来的危害尖轨是转辙器中的重要部件,将尖轨进行扳动,可以改变列车的行驶方向,其主要作用是将列车引入正线或侧线中。
论无缝道岔尖轨跟端病害分析与整治(务实运用)
![论无缝道岔尖轨跟端病害分析与整治(务实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1c0063731a37f111f0855b33.png)
论无缝道岔尖轨跟端病害分析与整治李永洪(洛阳工务段 471001)关键词:道岔 尖轨 病害 分析 整治随着铁路无缝线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无缝道岔技术也随之得到发展和提高。
但是,近年来现场发现无缝道岔尖轨跟端病害问题显现的越来越明显,特别是 “π/T”型结构限位器问题尤为突出。
一、存在问题及病害主要问题表现在:尖轨、基本轨不正常爬行,造成限位器被动受力,导致尖轨侧弯、顶铁离缝、轨距变小,尤为冬季时表现最为严重。
有时为了保证轨道几何尺寸合格,不得不将限位器子母块进行打磨,甚至拆除。
让尖轨或基本轨自由伸缩,最后造成道岔卡缺口或者断表示,影响道岔正常使用,干扰了运输秩序。
二、原因分析通过现场调查发现,上述病害多发生在: 1.渡线未锁定的上下行联动道岔上由于渡线上钢轨接头未冻结、焊接或胶结,锁定不牢。
冬季造成渡线上的钢轨在温度力的作用下出现单股反方向收缩爬行(如下图所示:A 股的爬行量大于B 股),导致尖轨跟端限位器被动受力。
2.与站线道岔连接的道岔上由于站线道岔上的钢轨接头未冻结、焊接或胶结,或锁定不牢。
冬季造成钢轨在温度力的作用下出现单股反方向收缩爬行(如下图所示:A 股的爬行量大于B 股),导致尖轨跟端限位器被动受力。
绝缘接头普通接头缓冲区 伸缩区钢轨爬行方向固定区伸缩区固定区 AABB钢轨爬行方向3.与车站股道连接的道岔上由于车站股道内钢轨接头未冻结、焊接或胶结,或锁定不牢。
造成冬季钢轨在温度力的作用下出现单股反方向收缩爬行。
(如下图所示:A 股的爬行量大于B 股),导致尖轨跟端限位器被动受力。
经过分析,这些尖轨跟端限位器病害,均处于无缝线路的伸缩区。
在温度力的作用下,冬季无缝线路钢轨内部产生巨大的拉应力,造成钢轨收缩;夏季无缝线路钢轨内部产生巨大的压应力,造成钢轨伸长。
但由于金属本身属性特征:抗拉性能远大于抗压性能的作用。
导致冬季无缝线路钢轨内部巨大的拉应力在与站线道岔或股道的连接处集中、释放,带动连接处的钢轨收缩,造成渡线、站线道岔、站线股道轨缝拉大;而夏季时,又由于金属本身属性特征的作用,不能将冬季的收缩爬行量完全伸长、释放,而是以线路碎弯增多的特征表现出来。
道岔病害分析与整治作业PPT教案
![道岔病害分析与整治作业PPT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7a409d168884868662d64d.png)
四、辙叉护轨部分病害的原因及防治
辙叉部分常见的病害有:辙叉下沉,辙叉左右横移方 向不良,心轨磨耗折损,轨距变化, 查照间隔和护背距 离不能保持以及护轨错前错后,护轨“抬高”等。 一般的防治措施有: 1.采用特制长颈捣固手镐,加强辙叉底部的捣固,必要 时,可将坍腰辙叉处的岔枕翻转使用; 2.在辙叉趾端和跟端处安设桥型垫板,加强接头的相互 连接; 3.用扣板和立螺栓把辙叉固定在垫板上,再用螺旋道钉 把垫板固定在枕木上,如AT型道岔那样,如图所示。 4.可在辙叉部位的岔枕上安设特制铁座,用弹条扣件固 定辙叉位置。由于弹条扣件扣压力大,既可防止辙叉横移, 又可防止纵爬,对稳固辙叉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图所 示。 5.在护轨靠近辙叉侧增设轨撑,前后引轨增设防爬设备, 对防止护轨爬行也可收到较好效果。
2021/6/6
尖轨产生横弯的原因:尖轨内部残余应
力的存在,在外力的作用下造成尖轨横弯; 运输、存放不平造成尖轨横弯;道岔连接 杆尺寸不标准,使得尖轨在列车长期作用 下受力不均导致尖轨变形;活接头变为死 接头。
防治方法是:检查道岔连接杆尺寸,抽 下连接杆与尖轨间的垫片;确定横弯位置, 不用拆
2021/6/6
返回
下页
2.基本轨有下列伤损或病害,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1)曲股基本轨的弯折点位置不对或弯折尺寸不符合要求。 (现场观看)
(2)基本轨垂直磨耗,50kg/m及以下钢轨在正线上超过6mm, 在到发线上超过8mm,在其他站线上超过10mm。60kg/ m及以上钢轨,在容许速度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 6mm,其他正线上超过8mm,在到发线上超过10mm,在 其他站线上超过11mm。
2021/6/6
基本轨轨底与滑床台槽边有缝;基本 轨轨颚与外侧轨撑不密贴;基本轨轨 撑与滑床板挡肩不密贴。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道岔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道岔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fb895f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3.png)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道岔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摘要:作为轨道交通线路的重要连接设备而言,线路道岔属于非常关键的轨道交通体系组成部分。
近些年以来,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结构规模日益趋向于扩大,轨道交通线路的道岔病害表现形式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特征。
对于轨道线路的常见道岔病害风险只有进行了准确的预测识别,才能有助于轨道交通线路的使用期限延长,充分发挥出轨道交通线路的良好使用功能。
因此,本文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道岔常见病害形成产生根源,全面开展针对轨道线路病害的整治排查工作。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道岔常见病害;整治措施在城市轨道交通的体系结构中,轨道线路道岔普遍具有多样化的工程病害特征。
轨道交通线路的道岔重点结构部位由于存在复杂的构造特征,进而导致了维修与检测道岔病害的实践工作难度增加。
轨道线路的道岔结构主要包含尖轨、转辙机与护轨等部分,工程管理人员针对线路道岔的各个关键部位都要实施全方位的工程隐患排查,旨在及早发现交通线路的道岔运行使用风险。
轨道交通线路的道岔结构部位需要得到定期的维护保养,促进道岔结构的使用效能优化,切实降低道岔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
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道岔结构特征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基本组成结构而言,轨道线路的道岔功能就在于连接各个区段的轨道线路,据此实现了保证轨道列车实现平稳转弯与行驶的目标。
轨道列车在需要转向的情况下,应当借助道岔结构来实现列车现有运行方向的改变。
通常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道岔基本组成结构应当包含基本轨、尖轨、护轨、导曲线轨、转辙机、连接杆、直轨与翼轨等,以上各个部分都属于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核心组成部件[1]。
现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趋向于获得持续的发展完善,轨道交通的体系结构也在趋向于实现必要的优化改进。
在目前的情况下,城市轨道工程的列车运行载荷正在不断趋向于增长,那么就会对于轨道线路结构中的道岔荷载予以显著的增加。
由此可见,目前针对于轨道交通中的线路道岔结构亟待实现全方位的使用性能优化,通过实施全方位的道岔结构维护与检修工作来确保道岔使用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展示,切实降低轨道交通线路中的道岔故障发生概率。
铁路道岔尖轨病害成因及整治研究
![铁路道岔尖轨病害成因及整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e5dfc5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0.png)
铁路道岔尖轨病害成因及整治研究摘要:道岔是铁路轨道结构中最为脆弱的部分,其养护管理一直都是一项重点工作。
在当前铁路交通运输量激增的情况下。
道岔的损伤更为频繁,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整治维修,则可能引发断轨、脱轨等安全事故。
这其中,道岔尖轨损伤所造成的危害要高于其他损伤,而传统道岔整治方法难以有效遏制尖轨损伤的发展,且维修后损伤速度难以得到明显延缓,所以必须对其整治养护技术进行不断研究探索,以找到更为有效的道岔尖轨损伤维修工艺。
关键词:道岔尖轨病害;铁路道岔;尖轨整治1、铁路道岔尖轨病害及其成因1.1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是道岔尖轨常见病害之一。
其主要成因有:①尖轨爬行,其存在尖轨相对于该侧基本轨的爬行以及两尖轨间的相对爬行两种情况,这种不正常的位移会导致尖轨与基本轨的间距变化;②基本轨框架尺寸不符合规定会导致尖轨与基本轨的不密贴;③尖轨作用边与基本轨作用边之间留有大的空隙;④基本轨弯折点位置不恰当或弯折量不当会导致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1.2尖轨拱腰与滑床板不密贴尖轨拱腰与滑床板不密贴也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其可能会造成“车来压下去、车过跳起来”的情况。
这一病害的成因主要是:①尖轨跟端养护不好,形成低接头后长期不予整治;②有的旧道岔因是双枕、捣固不坚实产生吊板暗坑;③尖轨尖端处由于各种杆件的影响,不易捣固坚实,经列车长期碾压,造成尖轨拱腰。
1.3尖轨被轧伤道岔尖轨的尖端十分薄弱,所以很容易被轧伤。
引起该病害的原因通常有:① 尖轨不密贴或假密贴,尖轨仅仅靠在基本轨的飞边上,使尖轨离缝,经车轮挤压轧伤;②尖轨顶面的飞边盖在基本轨顶面上,经车轮碾压冲击后“揭盖”;③尖轨顶铁过短,车轮挤压尖轨,使尖轨尖端离缝,被车轮轧伤;④ 基本轨垂直磨耗严重,与尖轨的高度不配合,使尖轨较窄的断面过早受力,被车轮直接轧伤和压出飞边后被轧伤。
2、铁路道岔尖轨养护难点分析从铁路轨道结构设计来看,道岔尖轨的长度较短,这使得其导向过渡距离也相应缩短,加之火车轴重大、编组灵活且运行速度经常变化,使得道岔尖轨所承受的荷载经常发生变化。
道岔尖轨部分病害分析与整治
![道岔尖轨部分病害分析与整治](https://img.taocdn.com/s3/m/aaad17ac4693daef5ef73d63.png)
道岔尖轨部分病害分析与整治乌海工务段卢宁季忠东甄世奖1 前言道岔是铁路线路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铁路列车提速,万吨重载列车开行数量的增加对既有线道岔的平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长期保持既有线道岔的整体高平顺性和质量均衡,确保列车以规定的速度、安全、平稳地运行至关重要。
2问题的提出2.1 既有线道岔现场基本情况为了适应铁路列车提速,重载列车的发展要求,我段管内包兰线正线各站从2008年开始陆续到今年全部更换为60kg/m混凝土轨枕道岔,总体来说,混凝土轨枕道岔从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比以前的木枕道岔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铁路的几次大提速和万吨重载列车在包兰线的开通运行以及跨区间无缝线路在我段管区正线上的全面铺设,道岔尖轨侧弯、尖轨尖端不密贴等钢轨病害已十分突出,消灭道岔尖轨部分的病害已成为当前维修工作的重点。
2.2 道岔尖轨侧弯的形成原因道岔尖轨尖端及竖切部分与基本轨之间需密贴紧靠,且在尖轨全长范围内目视直顺无反弯,顶铁密贴、作用良好其间隙不得超过1mm,以确保行车安全。
但因尖轨在刨切过程中受力不均匀,刨切量大小不等或因运输中冲击,安装不良,跨区间无缝线路中道岔无缝化后道岔钢轨受力不同等诸多原因,道岔铺设投入使用后,易造成尖轨刨切部分与基本轨不密贴或距尖轨跟端约3m左右出现向线路中心鼓出的侧弯,使尖轨与基本轨顶铁间隙超标,尖轨中部至限位器处轨距减小超过规定标准,列车通过时挤动尖轨,造成轨距扩大,从而出现二级、三级机车报警。
2.3 现有整治的作业方法由于现有的普通液压直轨器由于其本身结构的限制,只能对基本轨的局部硬弯进行调整,而无法对尖轨进行矫直整治。
当尖轨产生侧弯超标时,对采用夹板连接形式的可以将尖轨拆下线下进行校直。
而对铝热焊接的无缝道岔尖轨只能将道岔内的尖轨和导轨一并切除,才能更换新的尖轨,而存在侧弯的尖轨再用的价值很小(切除铝热焊缝后比原长度短30-40mm)。
造成固有资产极大的浪费,且对铁路运输的干扰、人力、物力的投入也较大。
道岔转辙部分的病害与整治
![道岔转辙部分的病害与整治](https://img.taocdn.com/s3/m/b3af9e3baf45b307e87197e7.png)
道岔转辙部分的病害与整治道岔是线路轨道中的薄弱环节,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列车运行和行车安全。
尤其是道岔的转辙部分,其结构复杂,轨距变化率大,平面扭曲,另配件较多,扳动频繁。
所以易出现道岔故障影响行车,严重时会造成行车事故。
所以做好道岔的养护工作,是工务维修工作重点之一。
下面就道岔转辙部分常见的病害和整治的方法做一下简要介绍。
一、尖轨尖端与基本轨不密贴修规规定: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在静止状态下应密贴,间隙不大于1mm。
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的工作边为两个平面互相靠贴,由于各种原因两个平面不能保持完全平直,在某些部位上会程度不同的存在一定的缝隙。
1.尖轨横向弯曲(电务常说尖轨腰硬)向外侧弯曲尖轨横向弯曲会造成扳动力过大,严重时会造成道岔不能锁闭,影响道岔的使用。
造成的原因:一是出厂时尖轨本身就存在硬弯,出厂时未进行检验和试铺;二是装卸问题,有时在卸车时从车上直接拔下,摔弯或砸弯;三是尖轨存放不当,在存放时将尖轨倒放,待时间长久形成横弯。
解决的方法:先将尖轨换下,用直轨器对尖轨进行校直。
2.尖轨翘头尖轨翘头一般表现为尖前连续几块滑床板吊板,尖轨尖端不密贴,严重时道岔改不过去,道岔不能锁闭,影响行车。
造成的原因:一是不排除出厂时尖轨就不平。
二是道岔基本轨不平①道岔转辙部分不平顺,尖轨尖端和尖前接头低;②尖轨根部(活接头和小接头)过低。
三是维修跟不上;四是尖轨尖端起道后捣固不实。
防治的方法:①加强对转辙部分的检查,不要只检查轨距水平,要注重对尖轨部分的高低检查。
②对转辙部分加强起道捣固工作,尖轨尖端和尖轨根端要增加捣固的镐数,特别是尖轨尖端,因电务设备的影响不宜作业,反而更应该加强。
3.转辙部分框架尺寸与设计不符(过小)转辙部分的框架尺寸是指尖轨中部两基本轨间的垂直距离,这个距离一般为钢轨的顶面宽度加轨距。
这个距离如过小会造成尖轨搬动时尖轨中部先靠贴,造成尖轨密贴力过大,严重时不密贴,特别是混凝土枕道岔。
主要原因:一是道岔出现爬行;二是混凝土枕的位置不正确;三是轨枕偏斜。
常见道岔结合部病害的原因分析与整治方法
![常见道岔结合部病害的原因分析与整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d8ee83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15.png)
常见道岔结合部病害的原因分析与整治方法常见道岔结合部病害的原因分析与整治方法一、尖轨、心轨反弹、抗劲大1、现象:道岔转换时有异声,尖轨有抗劲,扭曲反弹,心轨冲撞锁钩头部,有打击异声;微机监测动作曲线有上翘波动;摇动道岔手感差、普通道岔密贴调整杆角度弯曲变形,外锁道岔锁钩上下左右无旷动余量,病害较重时道岔不能正常转换。
2、原因分析:?2.1电务原因:普通道岔调整不当、密贴过紧;外锁道岔锁闭量、密贴力调整不一致,道岔转换不同步?2.2工务原因:1)?尖轨拱曲、侧弯,基本轨轨向不良,需要工务弯轨或更换。
2)?普通道岔调整时,为了确保轨距和密贴,人为加减调整片,盲目加长或缩短调整连接杆,使几根杆件长短不一,造成尖轨扭曲变形。
整治时,要明白前杆加长可以通过后杆缩短的方法,加以调整,使尖轨平顺。
3)?顶铁顶死(过长或加片),造成牵引点不密贴,此时如果硬调整密贴,会造成抗劲、反弹、别卡;顶铁过短,不起作用,会造成晃车,时间长了会造成尖轨弯曲变形。
4)?跟端特种螺栓磨损,夹板间隙不够,轨距块设置不合理,跟端支距不良;3、整治方法:按照工电联整标准,整治不良尖轨;整治道岔几何尺寸达标;调整或打磨支顶过紧的顶铁;整治支距;更换磨损特种螺栓;更换不良部件,合理调整锁闭量、密贴力。
二、尖轨翘头1、现象:尖轨头部轨底与滑床板有超标间隙。
2、原因分析:转辙部位水平不良有低洼、三角坑,尖轨中、后部滑床板吃力不匀,个别滑床板偏高,胶垫破损脱落、厚薄不标准。
3、整治方法:要求工务在转辙部位水平起道捣固,更换补齐不良胶垫,尖轨跟部捣实或在尖轨跟部适当加垫胶垫,同时保证基本轨水平良好。
提示:尖轨端枕木倾斜,尖轨底部和滑床板单边摩擦成线、点接触、加大转换阻力和尖轨跳动,一旦下雨天或缺油时,易造成故障。
因此捣固要注意枕木水平,见图3-4、图3-5。
三、尖轨假开程1、现象:斥离尖轨锁钩凹槽与锁闭杆凸台作用面离缝,斥离轨游离,开程不真实。
2、原因分析:工务为延长曲尖轨使用寿命,加厚后,两尖轨弹性不一致,而电务锁闭杆件两边长度仍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岔尖轨部分病害分析与整治乌海工务段卢宁季忠东甄世奖1 前言道岔是铁路线路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铁路列车提速,万吨重载列车开行数量的增加对既有线道岔的平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长期保持既有线道岔的整体高平顺性和质量均衡,确保列车以规定的速度、安全、平稳地运行至关重要。
2问题的提出2.1 既有线道岔现场基本情况为了适应铁路列车提速,重载列车的发展要求,我段管内包兰线正线各站从2008年开始陆续到今年全部更换为60kg/m混凝土轨枕道岔,总体来说,混凝土轨枕道岔从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比以前的木枕道岔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铁路的几次大提速和万吨重载列车在包兰线的开通运行以及跨区间无缝线路在我段管区正线上的全面铺设,道岔尖轨侧弯、尖轨尖端不密贴等钢轨病害已十分突出,消灭道岔尖轨部分的病害已成为当前维修工作的重点。
2.2 道岔尖轨侧弯的形成原因道岔尖轨尖端及竖切部分与基本轨之间需密贴紧靠,且在尖轨全长范围内目视直顺无反弯,顶铁密贴、作用良好其间隙不— 1 —得超过1mm,以确保行车安全。
但因尖轨在刨切过程中受力不均匀,刨切量大小不等或因运输中冲击,安装不良,跨区间无缝线路中道岔无缝化后道岔钢轨受力不同等诸多原因,道岔铺设投入使用后,易造成尖轨刨切部分与基本轨不密贴或距尖轨跟端约3m左右出现向线路中心鼓出的侧弯,使尖轨与基本轨顶铁间隙超标,尖轨中部至限位器处轨距减小超过规定标准,列车通过时挤动尖轨,造成轨距扩大,从而出现二级、三级机车报警。
2.3 现有整治的作业方法由于现有的普通液压直轨器由于其本身结构的限制,只能对基本轨的局部硬弯进行调整,而无法对尖轨进行矫直整治。
当尖轨产生侧弯超标时,对采用夹板连接形式的可以将尖轨拆下线下进行校直。
而对铝热焊接的无缝道岔尖轨只能将道岔内的尖轨和导轨一并切除,才能更换新的尖轨,而存在侧弯的尖轨再用的价值很小(切除铝热焊缝后比原长度短30-40mm)。
造成固有资产极大的浪费,且对铁路运输的干扰、人力、物力的投入也较大。
3 整治道岔尖轨部分病害的机具试制针对问题的提出,在段领导的参与和支持下,组织技术人员、工人技师与山桥厂的售后人员共同探讨开发了利用齿条式千斤顶,来综合整治和校直道岔尖轨侧弯和尖轨尖端不密贴的病害,通过多次的试顶、调试和弯折矢度的测定,基本上掌握了具— 2 —体的操作要领。
对整治后的尖轨经过一段时间的列车运行碾压,观测各部尺寸均符合技术规定要求,并无反弹现象,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 尖轨调直工具的结构组成4.1 尖轨调直工具主要由:齿条式千斤顶(选用50-70T)、垫铁、附件螺旋锁定装置、700mm短钢轨头、绝缘胶垫等组成。
4.2 检查及基本作业工具有:道尺、弦绳、塞尺,绝缘尺,小钢板尺、活口扳手,单头扳手,撬棍、石笔。
5 齿条式千斤顶矫直尖轨的工作原理以另一侧对应尖轨靠贴基本轨做为着力点,根据侧弯尖轨的长度和变形位置,在尖轨与基本轨间加一块垫铁(或两块垫铁与一个螺旋锁定装置),利用齿条式千斤顶的顶力,与被调直尖轨上构成三点承力形成简支梁受力形式,千斤顶所产生的推力对尖轨弯曲部分进行强制反向多点弯曲,从而实现尖轨侧弯的校直与调整。
6 调直工具选择总推力的确定依据P60AT尖轨的结构材料为U75钒材质,尖轨柔韧性好,不易发生脆断。
经厂家提供的计算数据,按两支点距离1050mm(调直时,两支点最小距离),中间支点施压时,计算尖轨产生塑性弯曲变形所需的总推力约需50T以上,(即P60尖轨在最大抗弯— 3 —截面),尖轨对水平中性轴的惯性矩为3217cm4。
尖轨屈服强度小于等于457MPa(计算步骤及主要数据,摘自《铁路工务技术手册》)。
所以选择50-70T齿条式千斤顶的推力是完全满足使用要求的。
7 施工作业流程7.1 调查工作量及准备阶段以工作量的调查、施工方案的制订和施工计划提报为主要内容(1) 根据工作量调查,工务、电务共同确认作业范围和提报“天窗”封锁计划,确定具体的配合项目和整治方案等事项。
(2)按既定的整治方案的要求合理安排作业人员、材料和机具等。
7.2 侧弯尖轨的矫直方法7.2.1具体有下列二种调整方法:(1)当尖轨向道心侧弯时,对弯点按图1-1所示处理:— 4 —(2)当尖轨向基本轨方向侧弯时,对弯点按1-2所示处理:7.2.2 机具的安装及矫直(1)根据尖轨与基本轨、顶铁不密贴间隙的状态,确定尖轨校直方向以及调整器和垫铁、附件螺旋锁定装置的安装位置,并用石笔划出标记。
(2) 确认封锁计划“天窗”点下达后,作业人员拆除需校直尖轨的顶铁,电务人员卸掉与尖轨相连的部件。
(3) 当按图1-1所示作业时,调整器位置应放在尖轨侧弯突出点处,垫铁均匀位于调整器两侧,两垫铁距离一般应控制在1050~1450mm间,另一侧尖轨垫铁位于齿条式千斤顶的对应点处。
(4) 当按图1-2所示作业时,垫铁位置应放在尖轨侧弯突出点处,螺旋锁定装置和调整器位于垫铁两侧,其距离可为上述的2/3。
(5) 在附件螺旋锁定装置处扒掉岔枕盒内部分石碴,以便于螺旋锁定装置的安装。
— 5 —(6)机具的上道安装,必须在天窗点给后进行。
先在侧弯处放垫铁(或螺旋锁定装置)。
(7)选择尖轨侧弯突点处为调整器放置位置。
先把短钢轨头靠贴在另一侧尖轨上,调整器前部活塞顶头贴紧侧弯突点处,在调整器与短轨头间垫上绝缘胶垫,再用手把扳动加载装置上的扳手,使活塞顶头顶紧尖轨的轨腰。
(8)将加长手把插入千斤顶把手内上下扳动即可向尖轨加载。
(9)在加载过程中,扳动手把应均匀加力,动作不宜过快,活塞杆伸出量应控制在65mm以内。
并随时观测尖轨弯曲程度,以免弯过量。
矫直量较大时,要分多次进行。
(10)在进行矫直作业时,必须使用螺旋锁定装置或加强型钩锁器固定尖轨,如矫直部位在转辙器附近时应请电务配合人员拆除转辙器动作杆、表示杆。
防止矫直量较大时损坏电务转辙器内部锁闭杆件。
.7.2.3机具的卸载及下道(1)卸载时只需将千斤顶转换阀推至另一侧,上下扳动手把活塞顶头即可缓慢收回复位。
(2)待千斤顶完全卸载不承力后,将千斤顶、短轨头、螺旋锁定装置移开,用撬棍拨开尖轨,取出调整垫铁。
如使用螺旋锁定装置,则需在调大尖轨间隙前,同时将其拆除。
— 6 —(3)用撬棍拨动尖轨靠贴在基本轨上后,移开撬棍使尖轨在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自然密贴。
(4)矫直完毕后千斤顶、短轨头、螺旋锁定装置搬至线路外侧,不得放置在道心及两线间,防止侵入限界。
7.2.4 调整后的检查及精整(1)作业完毕后,施工负责人应用弦绳回检作业质量。
刨切起点至尖轨尖端拉弦线,用塞尺测量,抗线或凹线不超过1.5mm;刨切起点至尖轨跟端拉弦线,抗线或凹线不超过1.5mm; 用道尺检查轨距,应符合《铁路修理规则》规定的标准。
(2)如检查达不到上述标准时,可按上述流程进行进一步的精调与精整。
(3)各项检查符合标准后,安装上齐顶铁,如顶铁仍有大于2mm的间隙时,可采用加垫垫片的方法解决。
7.3 尖轨尖端不密贴的矫直方法7.3.1具体调整方法如下图所示:(1)根据尖轨尖端与基本轨不密贴间隙的状态,用塞尺仔细— 7 —检查尖轨在转动过程中先与基本轨密贴的部分(一般在距尖轨尖端300-450mm先密贴)确定尖轨弯曲位置后,用石笔划出标记。
(2) 确认封锁计划“天窗”点下达后,电务配合人员拆除转辙器动作杆、表示杆及与尖轨相连的部件。
(3)将垫铁垫在距尖轨尖端先行密贴的突出点处,(必须垫紧、靠贴牢固),千斤顶应放在尖轨尖端处。
(4)在一动、二动转辙器间安装螺旋锁定装置(钩锁器)锁紧尖轨,使得后部尖轨与基本轨形成固定的整体,防止二动转辙器处尖轨鼓出。
(5)先把短钢轨头靠贴、顶紧在另一侧尖轨上,千斤顶前部活塞顶头顶于尖轨尖端处,再用手把扳动加载装置上的扳手,使活塞顶头顶紧尖轨的轨腰。
(6)将加长手把插入千斤顶把手内上下扳动即可向尖轨加载。
(7)在加载过程中,扳动手把应均匀加力,动作不宜过快,并随时观测尖轨尖端弯曲程度,以免弯过量。
矫直量较大时,要分多次进行。
(8)在调整尖轨尖端不密贴作业时,请电务配合人员必须拆除转辙器动作杆、表示杆。
防止损坏电务转辙器内部锁闭杆件。
.7.4道岔转辙器的安装与调试电务人员安装与尖轨相连的部件,恢复调整转辙机械,并由— 8 —电务、工务共同检查道岔转辙器,确定状态正常,在车站运统—46消记,开通线路。
8 注意事项(1)当天上道作业前,必须在不侵入限界处进行性能实验,检查齿条式千斤顶作用良好后,才能联系上道。
(2)尖轨调整作业,必须在天窗点内进行作业,必须在电务有关人员的配合下进行。
(3)调整器与短钢轨头间要垫好绝缘胶垫,防止连电,造成红光带。
(4)尖轨校直作业一般应由8人组成。
即施工负责人(车间干部)1名,车站及现场防护人员各1名,操作手3名,电务配合人员2名。
(5) 尖轨校直作业一般一处需用20-40分钟。
如病害较大时,也可在一个维修天窗内完成。
9 推广运用前景该项作业方法可广泛运用于各种线路道岔转辙部分的尖轨校直作业,尤其是在跨区间无缝线路中的运用。
由于跨区间无缝线路中的道岔也是无缝化的,道岔尖轨也是被焊接或胶结的。
如尖轨出现侧弯,无法整治,影响行车安全时,就必须进行更换。
从经济利益考虑,一根P60AT尖轨(专线4228)的成本价为2.26— 9 —万元,一个铝热焊接头的成本价约为2千多元,一个胶结接头的成本约为3.5千元,再加上运输费、更换人工费等,更换一根尖轨的费用合计将近3万多元,而我段每年大约需更换侧弯尖轨20根左右,从长远仔细算账,将是一笔很大的数目。
自从我们研制开发了这一尖轨调整器后,经过一年多来的使用,共整治校直尖轨10根,从根本上解决了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转辙部分轨距小超标的病害,列车通过时再没有出现过因尖轨侧弯,方向不良造成的二级、三级报警。
转辙部分几何尺寸均达到技术要求。
该机具技术上可靠,施工安全,机具轻便,运输方便,校直效果理想,可在全局范围内推广使用。
10 结束语总之,为确保道岔质量的稳步提高,我们应该做好道岔设备养护的各个环节,及时消灭隐患,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为我段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1年12月—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