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赫尔巴特教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赫尔巴特教育学
09数学1班胡玥0929010013 一、赫尔巴特教育学的兴起
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育理论的是德国教育学家拉特克,他要求一切国民应获得一定程度的教养。他的教育论重点在于探讨如何使所有的人最容易、最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教养,是以教学的方法和技术问题为中心的。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教育学家,他进一步发展了拉特克的观点。目的是: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倡导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在吸取当时的哲学成果基础上,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使教学经验总结向教学理论过渡,具体表现:1.直观原理,2.活动原理,3.兴趣与自发原理。
拉特克和夸美纽斯使用的didactica主要涉及教学的技术或艺术,这也是最早的教学涵义。到了18、19世纪,赫尔巴特把它置于教育学的中心地位,提出教学形式阶段和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并用pedagogy来替代它。赫尔巴特的pedagogy涉及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教学方法和学生管理两方面,这里的“教学”不仅仅包括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还包括道德的养成。
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1806年出版的《从教育目的演绎出来的普通教育学》和1835年出版的《教育学讲授纲要》,这标志着独立的“教学理论”的形成。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二、赫尔巴特教育学的体系以及主要观点:
(一)教育目的
赫尔巴特把教育学置于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和心理学上。他提出,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关于教育的目的,他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的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首先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多方面的兴趣,是学生具有能正确地决定意志的思想范围。
同时,他主张为成长着的一代将来能从事某种职业实施一定教育,帮助他们发张兴趣和能力。
(二)教育手段
教育分三个部分:管理、训育和教学
管理:要克服儿童的“不服从的烈性”,以维持教学与教育秩序,为实施教学创造条件。管理的主要措施是威胁、监督、命令、适度的体罚、权威和爱。
训育:指“有目的地进行的培养”,目的在于培养“性格的道德力量”。
训育分为:激发与抑制。管理主要着眼于当前的作用,而训育注重儿童的未来。
教学: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核心概念。提出“教育性概念”,把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统一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在赫尔巴特看来,兴趣既是教学目的,同时也是教学手段。他努力摒弃以往教学中仅仅强调发展
学生接受能力的做法,主张给予学生自己活动的自由,让他们充分发挥自
己的创造性。
(三)教学形式阶段
“教学四阶段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每个阶段既明确地提出教师“教”的具体任务和活动方式,也清楚地规定学生“学”的具体要求
和活动范围。
由于教育学有双重基础,即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使教育学从诞生之时就蕴含这二元取向。使得其后的教育理论走向思辨的哲学和证实的心理学这两个方向。(一)哲学思想
五种道德观念:(1)内心自由,个人意志与判断的关系;
(2)完善,多方面意志(强度、多样性和集中)的互相关
系;
(3)仁慈,个人意志与他人思想之间的关系;
(4)正义,如果与他人发生实际冲突;
(5)公平,打算善或恶的后果。
(二)心理学思想
赫尔巴特重视心理学对科学尤其对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其心理学著作的序言中,他提出希望通过改善心理学纠正对哲学乃至整个科学领域的误解,认为心理学不仅是搜集素材,还应领会内在经验的整体性,与自然哲学密切相关,需要形而上学的支持。“这两种科学(自然哲学和心理学)共同依赖于普通形而上学,而心理学与形而上学有着特殊关系”。赫尔巴特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且是教育者应掌握的首要科学。
赫尔巴特心理学思想的核心是统觉理论,他认为观念运动及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统觉过程有自身规律,意识阈、统觉团、注意、兴趣等心理概念可进一步揭示观念作用的规律,通过数字演绎思想的介入与演进以及观念系列的组合,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教育心理学赫尔巴特教育学的理论结构图示可表述为目的——过程(方法和内容)——目的,方法、内容与贯穿其中的目的构成过程中的三维立体结构。教育目的研究培养什么人,是超验的、形而上的东西,代表人文一极;教育过程研究怎样培养,是经验的、形而下的东西,代表科学一极。方法和内容构成过程中实现目的的具体手段与载体。
三、赫尔巴特教育学的发展
赫尔巴特的教育心理学化是在追求教育的科学化,但其唯心、思辨、演绎的成分最终影响了其理论的科学性,表现为心理科学本身发展的局限性,对教育实验的忽视,对教育教学过程认识的不足等。
赫尔巴特的教育心理学化给以后教育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全面深刻的影响。此前,教育研究基本以哲学思辨为主,并未形成科学与哲学的对立。“教育学只有
到了赫尔巴特(1776—1841)时才开始向近代科学探索前进。”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在19世纪最具影响力,是第一个得到世界广泛认可的教育学体系,在几乎所有的文明国家都获得了成功。
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首先经过他的弟子席勒(T.Ziller)、莱茵(W.Rein)的补充与修正,形成了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此后的发展主要可以归为两条线索:哲学取向和心理学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