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公开课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 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237.1-2000:“概念”是对特征的独特组合而形成 的知识单元。
德国工业标准2342:概念是“通过使用抽象化的方式从一群事物中提取出来的反映 其共同特性的思维单位”。
思考方向: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概念”? 我们应该如何分析“概念”? 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基于概念的教学?
一、我们如何理解“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应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 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 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自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
5.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的变化
2003年版
全修全考 毕业标准
自主选修 学而助考
选修选考 升学要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03年版)》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 内容标准
大概念 重要概念
学习目标
6.学业质量水平描述的新增
7.实施建议的调整
教学建议:
(1)高度关注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达成 (2)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 (3)通过大概念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 (4)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5)落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6)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7)注重生物科学史和科学本质的学习
中国教科版科学教材: 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 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
概念:“岩石是一种由不同成分的物质组成的地球物质。” “矿物是不能被物理地再分的物质。”
的教学过程如下:
环节一:课前“仿造岩石”。 课前师生共同用面粉、盐、铝粉、沙,砾石、牡蛎 壳碎片等材料“仿造岩石”。
环节二:课中“品鉴岩石”。 ►先引导学生了解地质学家认识岩石的过程 : “地质学家用哪些特性来描述岩石? 这 些特性包括: 质地、颜 色、形状或边缘、大小、质量( 重量) ,可能还有气味。” ►然后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训练: 用 肉眼和手持放大镜观察并描述“仿造岩 石”的质 地、颜色;用鼻子闻“仿造岩石”的气味; 利用尺子 测量“仿造岩石”的 大小;用天平称“仿造岩石”的 质量等等。 ►当学生对岩石表面的诸多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再要求学生用地质锤把岩石 分开,并对分开的 物质进行观察和实验: 看分开的物质是否属于同 一种物质;探究 这些物质是否能够溶解于水、是否 能够从水中结晶出来。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前言的调整
实验稿课程标准及2011年版课程标准前言部分均针对课程性质、课程理 念及课程设计思路进行说明;2017年版课程标准前言部分针对课程方案与课 程标准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进行说明, 一线教师及准教师可根据前言快速了解课程标准修订的核心内容,方向性 更明确。
对基于大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
共同思考问题: 你希望你的学生在“三位一体”招生考试的面试中有什么表现?
生物学的题目难于不难在于知道于不知道?
执行新课标后,如果一个省同时使用两套生物学教材,我们该 怎么办?
比较:2003年《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概念”:人脑对(众多)客观事物(现象)抽象后的陈述性表达。
概念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必修
概念 2 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概念 3 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
概念 4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概念 1 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 复杂的生 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选择性 必修
概念 2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系统的物 质循环、能量 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概念 3 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
概念 4 细胞工程通过细胞水平上的操作,获得有用的生物体或其产品
概念 5 基因工程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 概念 6 生物技术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与伦理问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不同的矿物具体不同的特性。 当固体物质溶于液体中后,可以通过蒸发还原。 蒸发后的晶体残留能够证明碳酸钙是某种岩石 的成分之一。 碳酸钙的唯一特性是在常温下能够和酸反应。
地球物质的特性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 岩石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复杂的地球物质。 硬度是矿物的特性之一,是指矿物抵抗刻划的能力。 碳酸钙的唯一特性是在常温下能够和酸反应。
3.课程理念的更新
2003年版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探究性学习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课程育人目标的改进
2003年版:三维目标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2017年版
♦核心素养为宗旨 ♦内容聚焦大概念 ♦教学过程重实践 ♦学业评价促发展
2017年版: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社会责任
美国 FOSS教材《地球物质》中各个科学探究中的科学概念及其表述
探究
科学概念
仿造岩石
地球物质具有能从颜色、形状和质地等方面被观 察和描述的特性。 岩石是一种由不同成分的物质组成的地球物质。 矿物是不能被物理地再分的物质。 有些物质,如盐和铝,能够溶于水,但是当水分蒸 发后,能够重新结晶。
划痕实验
矿物是地球物质最基本的组成成分,用物理的方 法不能够再分。 硬度是矿物的一种特性,是矿物能够被刻划的软 硬程度。
1.课程名称的修改:从生物走向生物学
2003年发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与2001年发布的《义务 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课程名称为生物; 2011年发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普通高中生物 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课程名称为生物学;
课程观的变化: “生物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237.1-2000:“概念”是对特征的独特组合而形成 的知识单元。
德国工业标准2342:概念是“通过使用抽象化的方式从一群事物中提取出来的反映 其共同特性的思维单位”。
思考方向: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概念”? 我们应该如何分析“概念”? 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基于概念的教学?
一、我们如何理解“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应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 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 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自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
5.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的变化
2003年版
全修全考 毕业标准
自主选修 学而助考
选修选考 升学要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03年版)》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 内容标准
大概念 重要概念
学习目标
6.学业质量水平描述的新增
7.实施建议的调整
教学建议:
(1)高度关注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达成 (2)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 (3)通过大概念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 (4)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5)落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6)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7)注重生物科学史和科学本质的学习
中国教科版科学教材: 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 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
概念:“岩石是一种由不同成分的物质组成的地球物质。” “矿物是不能被物理地再分的物质。”
的教学过程如下:
环节一:课前“仿造岩石”。 课前师生共同用面粉、盐、铝粉、沙,砾石、牡蛎 壳碎片等材料“仿造岩石”。
环节二:课中“品鉴岩石”。 ►先引导学生了解地质学家认识岩石的过程 : “地质学家用哪些特性来描述岩石? 这 些特性包括: 质地、颜 色、形状或边缘、大小、质量( 重量) ,可能还有气味。” ►然后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训练: 用 肉眼和手持放大镜观察并描述“仿造岩 石”的质 地、颜色;用鼻子闻“仿造岩石”的气味; 利用尺子 测量“仿造岩石”的 大小;用天平称“仿造岩石”的 质量等等。 ►当学生对岩石表面的诸多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再要求学生用地质锤把岩石 分开,并对分开的 物质进行观察和实验: 看分开的物质是否属于同 一种物质;探究 这些物质是否能够溶解于水、是否 能够从水中结晶出来。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前言的调整
实验稿课程标准及2011年版课程标准前言部分均针对课程性质、课程理 念及课程设计思路进行说明;2017年版课程标准前言部分针对课程方案与课 程标准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进行说明, 一线教师及准教师可根据前言快速了解课程标准修订的核心内容,方向性 更明确。
对基于大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
共同思考问题: 你希望你的学生在“三位一体”招生考试的面试中有什么表现?
生物学的题目难于不难在于知道于不知道?
执行新课标后,如果一个省同时使用两套生物学教材,我们该 怎么办?
比较:2003年《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概念”:人脑对(众多)客观事物(现象)抽象后的陈述性表达。
概念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必修
概念 2 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概念 3 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
概念 4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概念 1 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 复杂的生 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选择性 必修
概念 2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系统的物 质循环、能量 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概念 3 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
概念 4 细胞工程通过细胞水平上的操作,获得有用的生物体或其产品
概念 5 基因工程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 概念 6 生物技术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与伦理问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不同的矿物具体不同的特性。 当固体物质溶于液体中后,可以通过蒸发还原。 蒸发后的晶体残留能够证明碳酸钙是某种岩石 的成分之一。 碳酸钙的唯一特性是在常温下能够和酸反应。
地球物质的特性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 岩石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复杂的地球物质。 硬度是矿物的特性之一,是指矿物抵抗刻划的能力。 碳酸钙的唯一特性是在常温下能够和酸反应。
3.课程理念的更新
2003年版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探究性学习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课程育人目标的改进
2003年版:三维目标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2017年版
♦核心素养为宗旨 ♦内容聚焦大概念 ♦教学过程重实践 ♦学业评价促发展
2017年版: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社会责任
美国 FOSS教材《地球物质》中各个科学探究中的科学概念及其表述
探究
科学概念
仿造岩石
地球物质具有能从颜色、形状和质地等方面被观 察和描述的特性。 岩石是一种由不同成分的物质组成的地球物质。 矿物是不能被物理地再分的物质。 有些物质,如盐和铝,能够溶于水,但是当水分蒸 发后,能够重新结晶。
划痕实验
矿物是地球物质最基本的组成成分,用物理的方 法不能够再分。 硬度是矿物的一种特性,是矿物能够被刻划的软 硬程度。
1.课程名称的修改:从生物走向生物学
2003年发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与2001年发布的《义务 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课程名称为生物; 2011年发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普通高中生物 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课程名称为生物学;
课程观的变化: “生物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