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菌属

合集下载

沙门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

沙门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

沙门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沙门菌是一类常见的致病性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

沙门菌属于弯曲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分为两个主要种类,即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和副沙门氏菌(Salmonella bongori)。

沙门菌引起的感染通常通过食物污染而传播,可能导致胃肠道疾病,如沙门氏菌肠炎和沙门氏菌败血症。

首先,沙门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形成湿润、灰白色的菌落。

菌落通常呈较大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直径约为2-3毫米。

一些沙门菌菌株的菌落可能呈现出多样的色彩,如浅粉红色、红色或暗红色。

这种多样性可能与菌株的基因型和环境因素有关。

其次,沙门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性。

麦康凯培养基中含有伴碱性红(neutral red)和胆红素(bile salts)。

伴碱性红是一种pH指示剂,能够区分细菌的酸性和碱性发酵产物。

沙门菌一般会产生酸性发酵产物,导致菌落周围的培养基变红。

与伴碱性红不同,胆红素是一种选择性抑制剂,能够抑制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生长,从而选择性地促进沙门菌的生长。

此外,沙门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中表现出一些特殊的生理性状。

沙门菌通常具有乳糖分解酶,因此能够分解麦康凯培养基中的乳糖,并产生酸性的发酵产物。

这一特性使得沙门菌的菌落周围环绕着一个明亮的红色区域,称为"乳糖阳性反应"。

与此同时,乳糖阳性反应能够帮助鉴别沙门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

麦康凯培养基还可通过其他特定性反应来进一步鉴别沙门菌,如气泡产生、硫化氢产生、尿素分解和胆汁溶解等。

这些反应有助于区分不同的沙门菌菌株和其他细菌的区别。

总结起来,沙门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主要包括:湿润、灰白色的菌落;形状多样,直径约为2-3毫米;菌落周围呈现红色区域;乳糖阳性反应,产生酸性发酵产物等。

这些特征有助于快速鉴别和检测沙门菌,并可用于临床和食品安全检测中。

10-3沙门菌属

10-3沙门菌属

近有学者采用SPA协同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腔乳凝集试验和EI_1sA法等,来快速早期诊断粪便、血清或尿液中的沙门菌等可溶性抗原。
核酸杂交和PcR法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可用于沙门菌感染的快速诊断。
在流行病学调查和传染源追踪t}J.V1噬菌体分型也是一种常用方法。标准V?噬菌体有33个型,其特异性比血清学分型更为々一。
4无症状带菌者约有1%~5%伤寒或副伤寒患者,在症状消失后1年仍可在其粪便中检出有相应沙门菌,转变为无症状(健康)带菌者。无症状带菌者也可能是感染后唯一的临床表现。这些细菌留在胆囊中,有时也可在尿道中,成为人类伤寒和副伤寒病原菌的储存场所和重要传染源。年龄和性别与无症状带菌关系密切。20岁以下,无症状带菌率常小于l%,而50岁以上者,可达10。朋以上。女性转变为无症状带菌状态是男性的2倍。其他沙门菌感染,50%患者在5周内停止排菌,90%在感染后9周培养阴性,转变为无症状带菌者很少,不到1%,在人类的感染中不是主要的传染源。
3抗原构起沙门菌属细菌的抗原主要有。和H两种抗原,少数菌中尚有一种表面抗原,功能上与大肠埃希菌的K抗原类同。一般认为它与毒力(v—rul…e)有关,故称vi抗原(表lO 5)。
沙门菌0抗原为细菌细胞壁脂多糖中特异性多糖部分,以阿拉伯数字顺序排列。每个沙门菌血清型吉一种或多种。抗原。凡含有相同抗原组分的归为一个组,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苗大多数在A~E组。
沙门菌属中少数血清型如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是人的病原菌,对人类有直接的致病作用,引起肠热症,在非人类宿主不致病。绝大多数血清型宿主范围广泛,家畜、家禽、野生脊椎动物以及冷血动物、软体动物、环形动物、节肢动物(包括苍蝇)等均可带菌,其中部分沙门菌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或败血症。动物感染太多无症状或为自限性胃肠炎。

沙门菌知识点总结

沙门菌知识点总结

沙门菌知识点总结一、沙门菌的分类沙门菌属于杆菌目、沙门菌科,包括两种类型:沙门氏菌组(Salmonella)和嗜盐沙门菌组(Salinarum)。

沙门氏菌组包括了沙门氏菌亚属(Salmonella subgenus I)和世界心脏炎沙门氏菌亚属(Salmonella subgenus II)两个亚属。

沙门氏菌亚属又包括了1000多种不同的血清型,其中以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enterica)为主要分类,包括了数百种血清型,按照O、H和Vi抗原的不同组合,又可分为众多的亚种和品系。

二、沙门菌的形态和生长特性沙门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不产生芽胞,通常呈杆状或短杆状。

在寒冷和缺氧条件下,沙门菌可以形成包囊,并且能够在适宜条件下迅速复活和生长繁殖。

沙门菌具有较强的耐酸性和抗干燥能力,在干燥环境中也能存活一段时间。

沙门菌是革兰氏阴性的杆菌,其细胞壁主要由多糖、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

它具有多种毒力因子,包括细菌内毒素、外毒素、凝集素等,可以对宿主组织和免疫系统产生严重的损害。

沙门菌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肠道内,尤其是家禽和家畜的肠道中,是人类和动物共患病原,另外由于沙门菌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强,因此在土壤、水体、食品等环境中也可存活和繁殖。

三、沙门菌的传播途径沙门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人类可以通过食用受沙门菌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

另外,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接触感染物品、施肥土壤或在游泳池中也可能导致沙门菌感染。

沙门菌往往伴随着肠道感染的动物,例如鸡、鸭、鹅等家禽,以及牛、羊、猪等家畜,特别是家禽肠内容物中含有较高的沙门菌。

四、沙门菌感染的症状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在感染后6-48小时内出现,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

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沙门菌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败血症等并发症。

对于甲型副伤寒的病例,潜伏期为7-14天,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全身不适、乏力、头痛、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肠道出血、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症状,危及生命。

沙门菌属

沙门菌属
.
MIU试验
• 为动力、吲哚及脲酶复合试验 • 原理:培养基为含尿素、蛋白胨的半固体
培养基,指示剂为酚红。具色氨酸酶的细 菌能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加入吲哚试剂 后,培养基上层的吲哚会变红;具脲酶的 细菌能分解尿素产氨,使整个培养基变碱 呈红色;有动力的细菌沿穿刺线扩散生长。 • 作用:常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
.
IMVIC试验
• I:吲哚(indol)试验 • M: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 V:V.P(Voges-Proskauer)试验 • C:柠檬酸(citrate utilization)实验(枸橼酸
盐) • 作用:这4个试验主要是用来快速鉴别大肠
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多用于水的细菌检查。
.
• (四)抗原构造
• 沙门菌的抗原结构较复杂,主要包括菌体O 抗原,鞭毛H抗原,少数的菌种有表面Vi抗 原,均具有分类鉴定的意义。
.
• 1.菌体抗原(O抗原) • 化学成分是脂多糖,耐热,它刺激机体产
生的抗体以IgM为主,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出 现颗粒状凝集。 • 是沙门菌分群的依据,每个沙门菌的血清 型可具有一种或树种O抗原,将具有共同O 抗原成分的归为一个群。临床上常见的是 A~F群。
.
• 在SS平板上形成中心为黑褐色的菌落
.
• 在HE琼脂平板上菌落呈蓝色或蓝绿色,大 部分菌落中央呈黑色。
• 在XLD琼脂平板上菌落呈红色或中央黑色 • 在液体培养基中均匀混浊生长。
.
• (三)生化特性
• 可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除伤寒 沙门菌产酸不产气外,其余沙门菌均产酸 产气;
• 不发酵乳糖和蔗糖(亚利桑那菌除外); • 不分解尿素; • 大多可产生H2S; • 动力阳性; • IMVIC试验结果为++--,MIU试验为+--。

沙门菌属

沙门菌属

胆囊炎 或带菌 状态
发热、 肾和其 他器官 感染
胸导管 初次菌血症
菌血症
病菌

小肠粘膜上皮,巨噬C吞噬
第 1周
淋 巴 管
肠壁、肠系膜淋巴结
胸 导 管
发热、全身不适 乏力,血培(+) 出现抗体
血流(第1次菌血症)
全身、器官和组织
第 2、 3周
肝脾肿大 皮肤玫瑰疹
菌-肾-尿(尿检菌)
菌-胆囊-粪便(粪检菌) 小肠肠壁Ⅳ变态反应 肠坏死、穿孔
• 玛丽当时反应激烈,因为在她那个年代,“健 康带菌者”还是一个闻所未闻的概念,她自己 身体棒棒的,说她把伤寒传染给了别人,简直 就是对她的侮辱。
后来,索柏试图通过地方卫生官员说服玛 丽,没想到,这更惹恼了这个倔脾气的爱尔兰 裔女人,她将他们骂出门外,宣布他们是“不 受欢迎的人”。 最后,当地的卫生官员带着一辆救护车和5 名警察找上门。这一次,玛丽又动用了大杈子。 在众人躲闪之际,玛丽突然跑了。警察后来在 壁橱里找到了她,5名警察把她抬进救护车送往 医院。一路上的情景就像“笼子里关了头愤怒 的狮子”。 医院检验结果证实了索柏的怀疑。玛丽被 送入纽约附近一个名为“北边兄弟”的小岛上 的传染病房。
• 房主深为焦虑,他想方设 法找到了有处理伤寒疫情 经验的工程专家索柏。
• 索柏将目标锁定在玛丽身 上。他详细调查了玛丽此 前7年的工作经历,发现7 年中玛丽换过7个工作地 点,而每个工作地点都暴 发过伤寒病,累计共有22 个病例,其中1例死亡。
• 索柏设法得到玛丽的血液、粪便样本,以验证 自己的推断。但这非常棘手,索柏对此有过精 彩的描述:他找到玛丽,“尽量使用外交语言, 但玛丽很快就作出了反应。她抓起一把大杈子, 朝我直戳过来。我飞快地跑过又长又窄的大厅, 从铁门里逃了出去”。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五节 沙门菌属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五节 沙门菌属
共有58种,已排到67。 O1 、O2 、O3、 O4 …… O67 (2)沙门菌的分群及表示方法 有共同抗原成分的血清型归为一个群。 A、B、C、D、E、F ……Z、 O51 ~O63、 O65~ O67 例如:O2(A)群; O6,7(C1)群 95%以上致病菌在A-F群
抗原成份
2. H抗原:
▪ Vi抗原位于菌体的最表层,包围了O抗原,可阻碍 O抗原的血清学凝集试验。
▪ 破坏Vi抗原:100 ℃ 10min ▪ 含有Vi 抗原的沙门菌:
伤寒沙门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
变异性
• S-R变异: 光滑型-粗糙型 • H-O变异: 有鞭毛-无鞭毛 • 位相变异:双相型-单相型 • V-W变异: 失去Vi抗原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 + — — —/+ — + — —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 + — — +++ — + — ±
鼠伤寒沙门菌
+ + — — +++ — + — +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 + — — + — + — +
猪霍乱沙门菌
+ + — — +/— — + — +
伤寒沙门菌
+ + — — —/+ — + — —
去氧胆酸钠、酚红指示剂等
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 (血平板)
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 (SS平板)
不产H2S的沙门菌落特征:无色、 半透明、小菌落(MAC平板)
XLD平板:不发酵乳糖的沙门菌志贺菌(红色菌落); 产生硫化氢的沙门菌(黑色菌落); 发酵糖类产酸的大肠杆菌(黄色菌落)

沙门菌鉴别要点

沙门菌鉴别要点

沙门菌鉴别要点沙门菌是一类常见的细菌,也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因此,沙门菌的鉴别对于食品安全以及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沙门菌的鉴别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一病原菌。

沙门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属于杆菌科沙门氏菌属。

首先,在鉴别沙门菌时,可以通过观察菌落形态和生理特性进行初步判断。

1. 菌落形态鉴别沙门菌的菌落形态多样,但通常为乳白色、灰白色或淡粉红色。

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沙门菌的菌落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或微粗糙。

菌落直径通常为2-5毫米,但也有些品系的菌落可以达到10毫米以上。

另外,沙门菌在肉汤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常呈不透明的乳白色。

2. 生理特性鉴别沙门菌的生理特性也是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生理特性鉴别方法:(1)气体产生试验:沙门菌能够产生气体,在Triple Sugar Iron (TSI) 糖盐培养基上培养,沙门菌会产生气泡和裂解培养基。

此外,沙门菌还可以产生硫化氢,使培养基上的铁离子与硫化氢反应生成黑色沉淀物。

(2)铁离子还原试验:沙门菌具有还原铁离子的能力,可以使用铁还原培养基进行鉴别。

(3)甲烷发酵试验:沙门菌能够发酵甲烷,可以通过甲烷培养基进行鉴别。

(4)鸟氨酸脱羧试验:沙门菌具有鸟氨酸脱羧能力,在鸟氨酸脱羧培养基上可以形成酪胺,即黑色素。

3. 血清试验鉴别血清试验是沙门菌鉴别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沙门菌产生的O 抗原和H抗原进行血清学试验,可以确定沙门菌的血清型。

O抗原是沙门菌细胞壁上的外膜多糖,H抗原是沙门菌鞭毛上的蛋白质。

根据不同的O抗原和H抗原的组合,可以将沙门菌分为多个血清型。

4. 分子生物学鉴别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PCR和DNA测序等方法也可以用于沙门菌的鉴别。

通过特定的引物扩增目标基因片段,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沙门菌的存在。

沙门菌的鉴别主要包括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特性鉴别、血清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别等方法。

这些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更准确地识别沙门菌,为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提供保障。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课件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课件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的传播。
餐饮服务环节
加强餐饮服务单位的卫生管理, 确保餐饮服务符合卫生标准,防 止肠杆菌科(沙门菌属)的污染和
传播。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
1 2
医护人员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患者管理
加强患者管理,对疑似感染肠杆菌科(沙门菌属) 的患者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REPORTING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的诊断方法
01
02
03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流 行病学资料进行初步诊断 。
实验室诊断
采集患者血液、粪便等标 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 ,以确诊沙门菌感染。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如 PCR、基因测序等,快速 准确地检测沙门菌。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的治疗方法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的感染还可能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肠道炎症和肠道外 感染。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引起的疾病类型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是引起食物中毒和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引发的症状包括 腹泻、腹痛、发热等。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还可引起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等肠道外感染,严重时可导 致死亡。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感染的高危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身体虚弱和免疫缺陷者。
3
环境消毒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消毒处理,消灭肠杆菌科( 沙门菌属)的传播途径,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 被污染的食物和水。
疫苗接种
针对高风险人群,可考虑接种沙门 菌疫苗,提高免疫力。

沙门菌

沙门菌
淋 巴 管 第1周
肠壁、肠系膜淋巴结 肠壁、

发热、全身不适 发热、 乏力,血培( 乏力,血培(+) 出现抗体
血流( 血流(第①次菌血症bacteriomia) 次菌血症bacteriomia) bacteriomia
肝脾肿大 全身、 全身、器官和组织
第2、3周
皮肤玫瑰疹 菌-肾-尿(尿检菌) 肾 尿 尿检菌) 菌-胆囊-粪便(粪检菌) 胆囊-粪便(粪检菌)
血清型(抗原) 血清型(抗原) • 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
O抗原:第1相H抗原:第2相H抗原 抗原: 抗原: 抗原 相 抗原 相 抗原 如: 1,4,[5],12:i : 1,2 , , , :
抗原的, 有Vi抗原的,则表示为: 抗原的 则表示为:
O抗原: Vi抗原:第1相H抗原:第2相H抗原 抗原: 抗原: 相 抗原: 相 抗原 抗原 抗原 抗原
[抗原及血清型 抗原及血清型] 抗原及血清型
(一)抗原 1 .菌体抗原(O抗原):其成分为 菌体抗原( 抗原 抗原):其成分为LPS的多糖侧链。58种,耐 的多糖侧链。 种 菌体抗原 的多糖侧链
个菌株可含多种, 热,1个菌株可含多种,以阿拉伯数字表示。 个菌株可含多种 以阿拉伯数字表示。 2. 表面抗原:与毒力有关,又称Vi抗原。有的菌株有, 表面抗原:与毒力有关,又称 抗原 有的菌株有, 抗原。 有的菌株无。 有的菌株无。 3.鞭毛抗原(H抗原):其成分为蛋白质,不耐热,63种, 鞭毛抗原( 抗原 抗原):其成分为蛋白质,不耐热, 种 分为两相: 分为两相: ):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1)第1相(特异相):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 相 特异相): (2)第2相(非特异相):阿拉伯数字表示 ) 相 非特异相):阿拉伯数字表示 ): 注:什么是双相菌、单相菌? 什么是双相菌、单相菌? 双相菌

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检验

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检验

以呈现2+凝集现象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作为该血清的凝集效价。

一般认为,伤寒沙门菌O抗体凝集价在1:80以上,H抗体在1:160以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凝集价在1:80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注意事项
1.加入诊断菌液时,由对照管开始往前,每管各加O.5ml。

2. 结果观察时不要振荡试管,先观察,必要时再轻摇试管使凝块从管底升起,最后按液体的清浊,凝块的大小进行记录,对照管(不凝集)与试验管同时对着光线往暗处看液体透明度和凝集块。

3.“H”凝集呈絮状,以疏松之大团铺于管底,轻摇试管即能荡起,而且极易散开。

4.“O”凝集呈颗粒状,以坚实凝片沉于管底,轻摇试管不易荡起,且不易散开。

沙门菌属的流行病学特点

沙门菌属的流行病学特点

沙门菌属的流行病学特点
沙门菌属是一类常见的细菌,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分布。

这些
细菌能够引起人体各种部位的感染,例如肠道、泌尿生殖系统、呼吸
系统等。

最常见的沙门菌属病原体是沙门氏菌,它是肠道菌群中的一
种常见的细菌。

沙门氏菌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接触传染和口腔-肛门传播等途径
传播。

其中,食物污染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常见的食物源包括家禽、家畜、野生动物等肉类及其制品,蛋类和乳制品,以及一些生鲜蔬菜
和水果等。

此外,气溶胶传播也可能会引发疫情,例如利用沙门氏菌
制备食物的工业车间或实验室等。

沙门氏菌感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典型的沙门氏菌感染表现为
急性胃肠炎,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一般为自限性疾病,但重症和多发病则需及时治疗。

沙门氏菌也可以
引起败血症、肺炎、尿路感染等。

孕妇、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和
婴幼儿是感染沙门氏菌后并发症的高危人群。

预防沙门氏菌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饮食安全。

应选择新鲜而熟
透的肉类及其制品,尤其是禽肉,要妥善贮存和加工,防止交叉污染。

饮用无污染的水,做好卫生习惯,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是预防沙
门氏菌感染的关键。

提高公众对沙门氏菌的认识,加强食品卫生监管
和科学防控策略也是有效控制沙门氏菌感染暴发的重要手段。

沙门菌属知识点总结

沙门菌属知识点总结

沙门菌属知识点总结1. 发现历史沙门菌属最早由美国病理学家Theobald Smith在1885年发现,并以美国兽医学家Daniel Elmer Salmon的名字命名。

Salmonella的成千上万的菌种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中被发现。

其中包括了数十种已知对人类和动物具有致病性的沙门菌属细菌,也有一些菌种可能对其他生物产生危害。

2. 形态和结构特点沙门菌属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通常为短杆状细菌,大小约为0.7-1.5微米。

这些细菌依靠鞭毛运动,并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

在不利的环境中,细菌可能形成孢子以求生存。

3. 生长环境沙门菌属细菌通常生长在温度范围为4-45摄氏度的环境中。

它们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找到,如土壤、水体、动物肠道等。

由于这些细菌可以在多种环境中生存,它们在引起食物中毒和其他传染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 感染途径沙门菌属细菌可以通过食物、水和接触传播给人类和动物。

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包括未煮熟的肉类、蛋类、奶制品和新鲜水果蔬菜。

此外,与被感染的动物接触也可能导致感染。

5. 疾病沙门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包括沙门菌感染、沙门菌败血症和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感染者通常表现为腹泻、发热、呕吐等症状。

但在一些情况下,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败血症、肺炎和关节炎等。

6. 防治预防沙门菌属细菌感染的最有效方式是通过消除食品和水源的污染,尤其是对于肉类、蛋类和奶制品。

此外,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加工卫生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抗菌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7. 实验室检测方法沙门菌属的检测方法通常包括培养、PCR、ELISA等多种技术。

其中培养方法是最为常用的检测方法,可以将患者的样本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培养1-2天,然后进行细菌鉴定。

总的来说,沙门菌属是一类广泛分布的细菌,在人类和动物中都可能引起感染。

因此,对于食品、水源的安全性和个人卫生都要高度重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第10章3沙门菌属

第10章3沙门菌属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 (一)形态染色
– 多具有周身鞭毛, 能运动,有时也会 出现无鞭毛的突变 型。
2020/9/18
(二)培养
2020/9/18
猪霍乱沙门菌SS
2020/9/18
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SS)
2020/9/18
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血平板)
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与 大肠杆菌菌落形态鉴别
• 分离菌株可排除沙门菌:
– 乳糖+ 、吲哚+ :可排除沙门菌 – 脲酶+:可排除沙门菌
• 属间鉴别
2020/9/18
• 2、最后鉴定(属内鉴定)
– (1)生化鉴定: – (2)血清学分型:
2020/9/18
位相诱导
• 1. Gard氏半固体琼脂平板传代法 • 2. Gard氏位相诱导法 • 3.软琼脂斜面位相诱导法 • 4.毛细管法
• 对动物致病
– 如鸡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牛)。
• 对人和动物都能致病
– 如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等。
• 沙门菌可致多种感染
– 轻者为自愈性胃肠炎,重可引起致死性伤寒等。
2020/9/18
所致疾病
• 伤寒和副伤寒 • 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 • 菌血症(或败血症)
2020/9/18
沙门菌属
大肠杆菌
MAC平板 不发酵乳糖(无色)的光 发酵乳糖(粉色)的光滑
滑型菌落
型菌落
SS平板
不发酵乳糖、产H2S (中 心黑色的无色菌落) 或不 产H2S
发酵乳糖(粉色)菌落
2020/9/18
(三)生化反应
• 具有肠杆菌一般特征
– 如氧化酶-,触酶+,还原硝酸盐
• 不发酵乳糖和蔗糖 • 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发酵,产酸、产

沙门菌属微生物学检查及鉴定总结

沙门菌属微生物学检查及鉴定总结

XXXX医院沙门菌属微生物学检查及鉴定总结一、沙门菌属二、培养特性三、生化反应四、抗原结构五、变异性六、致病性七、微生物学检查1、标本来源2、检查及鉴定方法(1)不同标本的分离培养(2)鉴定(3)血清学诊断与分型八、沙门菌的预防一、沙门菌属沙门菌属体型大多为(0.7~1.5)μm×(2.0~5.0)μm,其无芽胞,是无荚膜的革兰阴性直杆菌,除鸡沙门菌外都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多数有菌毛。

二、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培养上即能生长,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

在SS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5℃~37℃24h可形成直径约2~4mm的透明或半透明菌落,对胆盐耐受。

产H2S者在SS琼脂上形成黑色中心。

三、生化反应除亚利桑那菌沙门菌外均不能发酵乳糖,大多数IMViC试验为-+-+,KIA:K/A、产气+/-、H2S+/-,MIU:动力+、吲哚-、脲酶-.四、抗原结构主要由0抗原和H抗原组成,部分菌株有类似大肠杆菌K抗原的表面抗原,与细菌的毒力有关,故称Vi抗原。

(1)0抗原:即菌体抗原。

沙门菌属的菌体抗原有58种,以阿拉伯数字依次标记:根据沙门菌有共同的O抗原这一特点,分类学者将有共同抗原的细菌归为一组,这就使沙门菌分成42个群(或组)。

即A、B、C……Z和O16~O67群。

每群都有群特异性抗原,如A群O2、B群04、D群O9等。

(2)H抗原:即鞭毛抗原。

H抗原是定型的依据。

沙门菌H抗原有两相,第一相为特异性抗原,用a、b、c……表示;第二相为共同抗原,用1、2、3……表示。

(3)表面抗原:已证实沙门菌属有Vi、M和5抗原三种。

Vi抗原加热60℃30min或经石炭酸处理被破坏,其存在时可阻止0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凝集。

五、变异性(1)S-R变异,菌落光滑型经人工培养传代后逐渐变成粗糙型。

此时菌体表面的特异多糖抗原丧失,在生理盐水中可出现自凝。

(2)H-O变异,指有鞭毛的沙门菌失去鞭毛的变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门菌属沙门菌属是怎样一类细菌,可引起人类疾病的有哪些?沙门菌属(Salmonella)是一大群形态、生化性状及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沙门杆菌无芽胞,无荚膜,多数细菌有周身鞭毛和菌毛,有动力。

在普通培养基上呈中等大小、表面光滑的菌落,无色半透明。

不分解乳糖、蔗糖和水杨酸,能分解葡萄糖和甘露醇。

吲哚、尿素分解试验及V-P试验均为阴性。

沙门氏菌能在简单的培养基上生长,含有煌绿或亚硒酸盐的培养基可抑制大肠杆菌生长而起增菌作用。

沙门氏菌生长的最佳温度为35℃~37℃,最佳pH值为6.5~7.5。

本属细菌抵抗力不强,60℃30分钟、5%石炭酸溶液及70%酒精5分钟均可将其杀死。

在水中能生存2~3周,在粪便中可生存1~2个月,在冰中能生存3个月。

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

其抗原结构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其抗原可分为菌体抗原(O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和表面抗原(Vi抗原)三种。

该类菌,按菌体抗原结构的不同,可分为A、B、C、D、E、F、G、H、I等血清群,再按鞭毛抗原的不同而鉴别组内的各血清型。

目前,已知沙门氏菌共有2000多种血清型,在我国已发现有161个血清型,但从人类和动物经常分离出的血清型却只有40~50种,其中仅有10种是主要血清型。

与人类有关的血清型主要隶属于A~E组,即伤寒杆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肠炎杆菌、鸭沙门氏菌、新港沙门氏菌等,仅少数几种对人致病,其中以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及猪霍乱沙门菌为最常见。

沙门氏菌是怎样感染人体的?因沙门氏菌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故摄入污染了沙门氏菌的食物或饮料是唯一的感染方式。

沙门氏菌在自然界有广泛的宿主,少数沙门氏菌对宿主有选择性,绝大多数对人和动物均适应,可寄居在哺乳类、爬行类、鸟类、昆虫及人的胃肠道中,种类繁多的家养和野生动物的感染率在1%~20%以上。

故各种家禽、家畜在喂养、屠宰、运输、包装等加工处理过程中均有污染的机会。

如家禽、家畜屠宰时的卫生条件差,肠腔的沙门氏菌就可污染肉类。

此外,肉类等也可在贮藏、市场出售、厨房加工等过程中通过各种用具或直接互相污染,其中在零售市场购买的生肉有1%~58%污染了沙门菌。

蛋类或蛋制品的污染来源,可以是禽类卵巢或输尿管,也可以由粪便、肥料、泥土中的沙门氏菌穿过完整蛋壳进入蛋内。

一般在许多由蛋混合制成的蛋粉或其他制品中,感染率相当高;乳类及其制品如冰淇淋、袋装熟食等也会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

以上各种动物源性食物是引起沙门氏菌感染的最常见媒介物。

以动物脏器为原料的某些生物制剂,如酶、激素、胆盐、食用染料等偶尔也会引起感染。

发展中国家常常有水源污染造成的暴发流行,污水灌溉、生熟不分是散发或家庭集团内流行最常见的原因。

人与人的直接传播常以护理人员的手、医疗器械为媒介,为医院内感染或幼托机构中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沙门氏菌是如何使人得病的?沙门氏菌经口进入人体,其后果与机体抵抗力、吞噬细菌的数量、血清型及其侵袭力有关。

正常情况下,胃内酸度及饮食潴留时间、肠蠕动、覆盖粘膜上皮细胞的肠粘液与正常的肠道菌群等,构成人体的非特异性屏障功能。

例如,肠粘膜所含糖蛋白、糖脂可阻止沙门氏菌吸附,肠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抑制沙门氏菌生长。

而暴饮暴食、酗酒、胃切除术后及服用抗酸剂、抗蠕动药、抗微生物药均增加人体对沙门氏菌的易感性。

机体的健康状况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包括巨噬细胞功能在内的细胞免疫机制,对抵御沙门氏菌感染有重要作用。

患白血病、淋巴瘤、结缔组织病、艾滋病、网状内皮细胞“分闭状态”(如痢疾、镰刀细胞性贫血)及肝硬变等疾病时,沙门氏菌感染的发病率升高,感染后病情也较重。

成人的致病菌量需高达10万以上,甚至10亿,而儿童和有原发病史者所需菌量则少得多。

吞入大量的活菌,可引起显性感染,菌量很少时常呈暂时的带菌状态。

沙门氏菌性胃肠炎时,小肠是主要的病变部位,但也可累及结肠,引起痢疾样症状。

沙门氏菌具有侵袭性,引起粘膜炎性反应,伴粘膜下层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时可深至固有层。

炎症细胞产生和释放前列腺素,使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增高;沙门氏菌分泌肠毒素,直接刺激环化酶系统,使肠液分泌能力大大增加,超过肠道重吸收能力,引起腹泻。

沙门氏菌侵入血流可以是胃肠炎的并发症,但更多的患者却无胃肠炎这一前驱病变。

血源播散的细菌可停留于任何部位,导致骨、关节、脑膜、胸膜或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变。

不同血清型细菌的侵袭力与致病力显著不同,鸭沙门氏菌仅引起无症状的胃肠道感染,而猪霍乱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常引起败血症和迁徙性病灶。

何谓沙门氏菌感染,其发病情况如何?沙门氏菌属肠杆菌科,可引起胃肠炎、伤寒、败血症及肠外灶性感染等多种症候群,统称为沙门氏菌感染(即沙门氏菌病)。

各种症候群有时可重叠。

伤寒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感染不包括在内。

本病全年可见,发病高峰在7~11月份。

此时正值夏秋季节,天气热,食物易被细菌污染;由于天气热,人们常喜食冷食,胃肠道屏障功能减弱;蚊蝇多,污染食品机会多。

本病任何年龄均可罹患,但年幼(尤以1岁左右者)、年老、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及近期内服用过抗菌药物者易感性增高。

常由于食物污染而暴发大或小的流行,往往同席多人或在集体食堂中多人发病。

致病菌以肠炎、鼠伤寒、猪霍乱、鸭及新港沙门氏菌较为常见。

沙门氏菌感染(即沙门氏菌病),不但表现为急性胃肠炎,而且还有发热等全身性感染的症状,早期尚可出现菌血症。

患本病后免疫力不强,可反复感染,甚至可感染同一血清型细菌而再次发病。

沙门氏菌感染的表现有何特点?沙门氏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按其主要症候群,可分为肠炎型、伤寒型、败血症型和局部化脓性感染四型。

(1)肠炎型(食物中毒):是沙门氏菌感染最常见的形式,潜伏期一般为8~24小时。

起病急骤,常伴有恶寒、发热,但热度一般不甚高,同时出现腹绞痛、气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继而发生腹泻,一天数次至十数次或更多,如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有些有恶臭。

粪便中常混有未消化食物及少量粘液,偶带脓血,当炎症蔓延至结肠下段时,可有里急后重。

病程大多为2~4天,有时持续时间较长。

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时,以腹泻、高热为主,脓血便多见;成人高热较少,热程较短,腹痛及里急后重较多,而儿童高热较久,呕吐及脱水较多。

偶有呈霍乱样暴发性胃肠炎型者,病人呕吐和腹泻均剧烈,体温在病初时升高,立即下降,脉弱而速,可出现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肌肉痉挛、尿少或尿闭,如抢救不及时,可于短期内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

(2)伤寒型:非伤寒沙门氏细菌感染时,可引起类似伤寒的临床表现,其中以猪霍乱菌较常见。

症状一般较伤寒轻,长期发热,伴胃肠道症状,或以胃肠炎为前驱表现,皮疹少见,腹泻较多,可见脾肿大,白细胞总数低下,而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少。

病程大多仅1~3周,血和粪便培养可获有关沙门氏菌。

复发机会比伤寒多。

(3)败血症型: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中,沙门氏菌感染引起败血症的机会不到10%,而艾滋病(AIDS)可高达45%。

败血症型患者约有1/3~1/2有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淋巴瘤或新生物等原发病,预后较差。

本型以长期发热为主要特征,体温可高达40℃以上,呈不规则热(弛张热或间歇热),伴反复寒战、出汗、头痛、恶心、厌食、体重下降,部分患者有胃肠炎症状,偶见脾肿大,约1/4患者在病程中出现局部感染病灶,以骨关节最常见,且可累及多关节,迁延不愈,形成瘘管。

新生儿、婴儿的脑膜易受侵犯,病死率可高达80%以上,其他尚有支气管肺炎、肺脓肿、胸膜炎、脓胸、心包炎、心内膜炎、肾盂肾炎等。

(4)局部化脓性感染: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好发于缝线处、骨折处、组织器官移植处、动脉粥样硬化斑处以及有肿瘤处等原先有病变,或活力不强的部位。

本型无胃肠炎或全身症状,仅有脓肿形成,并呈慢性化倾向,需靠病原菌检查以明确诊断。

沙门氏菌感染如何诊断?诊断沙门氏菌感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饮食史:有进食不洁饮食(尤其是动物源性食物,如肉类、动物内脏、蛋类、乳类及其制品等)史,往往同席多人或集体食堂中多人发病。

(2)临床表现:进食不洁饮食后1~2天内,突然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急性胃肠炎表现;持续发热1周以上,无明显系统症状,或有胃肠道表现,肝脾肿大;有局部病灶形成。

(3)有关实验室检查①血象: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有局灶性化脓性病变时明显升高,可达20×109/L~30×109/L。

②粪便检查:部分粪便有粘液和血,在镜下有的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在婴幼儿中较多见。

③细菌学检查:胃肠炎时易从呕吐物和粪便中分离出病原菌;胃肠道外感染时,每可从血、骨髓、脓液和其他体液如胸水、脑积液、关节积液等中检得病原菌。

因细菌间歇入血,如反复培养可提高阳性率。

④血清凝集试验:用病人的血清与已知菌种制成的菌体抗原作凝集试验,如凝集效价大于1∶160,或发病两周后,凝集效价与发病时相比呈4倍以上增高者,均可考虑诊断为本病。

沙门氏菌感染如何防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和针对病原治疗。

(1)对症处理:胃肠炎患者应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为重点,辅以必要的对症处理。

轻、中度失水可予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溶液,重度失水则需静脉补液,情况改善后再改用口服补液。

对年老、年幼或虚弱者应积极处理,中毒症状严重并有循环衰竭者应注意维持有效血容量,必要时可采用肾上腺皮质类激素。

禁食后腹痛、腹泻常可显著改善。

重症患者可试用抗分泌的药物如黄连素、氯丙嗪、心得安、葡萄糖酸钙、消炎痛等。

解痉剂以短期应用为宜。

(2)针对病原治疗:对无并发症的胃肠炎型患者,不必应用抗菌药物。

因为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缩短病人的病程,反而促使肠道产生耐药菌株,使排菌时间延长,造成治疗上的困难。

对严重的胃肠炎或老年人、婴幼儿(尤其是4个月以下的婴儿)、营养不良、同时合并有慢性疾病或免疫缺陷者,应加用相应的抗菌药物。

对胃肠道外感染及败血症型、伤寒型、局部化脓感染型,应予抗菌药物全身应用。

以往对沙门氏菌感染一般选用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等,且大多于用药后4~6天热退。

但有些病人可出现复发,不过再次给药仍然有效。

近年来病原菌耐药现象不断增加,故最好能参照药敏结果选用适当抗生素。

目前,临床常用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及第三代头孢菌素,如环丙氟哌酸、氟嗪酸、洛美沙星、益保世灵等,常有较好的疗效。

恢复期带菌者无需抗菌治疗。

预防沙门氏菌感染,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传染源①对急性期病人应予隔离,恢复期病人或慢性带菌者应暂时调离饮食或幼托工作。

②饲养的家禽、家畜应注意避免沙门氏菌感染,饲料也不能受该菌污染。

③妥善处理病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保护水源。

④不进食病畜、病禽的肉及内脏等。

(2)切断传播途径①注意饮食、饮水卫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