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347人格心理学重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心理学
人格的概念:人格是在个体遗传和环境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潜在的和现实的,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活动模式的总和。
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人格的形成离不开个体遗传生物基础,个体神经系统的特性体内的生化物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身体外貌对人格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1遗传因素的影响
2 环境的影响
人格六大流派:
一、精神分析流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
几个重要概念:
1.意识:指的是人们可以觉察带的想法。
2.前意识:大量可再现的信息构成了前意识。
3.无意识:无意识的内容无法被提取进入意识,除非是在某种极端情况下。我们内心想法的主体位于无意识中。
4.本我(出生时)
人出生的时候只有一个结构,本我。本我采取的行为遵循快乐原则,即,本我只关心如何立即满足个人需求,而不受任何物质和社会的约束。弗洛伊德甚至认为本我冲动永远存在,他们必须受控于健康成人人格的其他部分。
弗洛伊德假设本我还通过愿望实现来满足其需要。即,当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时,本我会想象它的存在。他同时还认为,梦也是愿望实现的一种类型。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完全隐藏在无意识中,本我冲动处于意识之外。
5.自我(出生后到两岁之间习得)
自我的活动遵循现实原则。自我的主要任务是满足本我冲动,但以考虑情境现实性的方式进行。
自我的功能是限制本我的冲动。由于本我冲动往往不被社会接受,因而它们会对人们构成威胁。自我要做的事,就是把这些冲动控制在无意识中。
自我能在意识、前意识、无意识各个部分之间自由移动。
弗洛伊德认为,行为的目的是缓解紧张。自我尝试着满足本我的愿望,让紧张得到缓解,但是必须考虑行为的后果。
6.超我(大约5岁时开始形成)
超我代表社会的、特别是父母的价值观和标准。超我能对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有更多的限制。
超我不仅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惩罚,还为自我提供各种典范,用来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合乎道德、值得赞美。
7.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8.集体潜意识:是指人类在种族进化中所遗留下来的心灵印象,是千百亿年人类集体经验的沉淀物,是对外在世界作适当反应所需的潜能。
9.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三种焦虑
1. 现实焦虑:现实中的威胁或危险,处理方式有调整、躲避或逃避产生焦虑的情境。这类焦虑的原因是生活中的客观事件,例如考试、求职或摆在眼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当事件或问题解决以后,焦虑自然也就消失了。
2. 神经质焦虑:潜意识的害怕,本我冲动将失去控制,并且促使你做一些会让你遭受惩罚的事情。神经性焦虑正是由于这些不受欢迎的、被压抑的本我冲动快要侵入意识引起的。冲动行为常受惩罚,特别是社会不赞成的行为,因此这种焦虑有一种现实基础,但是威胁源于本我的内驱力。
3. 道德型焦虑:当本我冲动违背超我严格的道德标准时,就会引发道德焦虑。超我正是借助它完成对本我的控制。当人们违背了道德准则时产生的害怕,如果你的道德理智禁止撒谎、偷窃等,但你做了,就会产生内疚感或羞耻感。良心—超我越强烈,越可能拥有道德型焦虑。
应对策略
1. 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危险情境以后,我们每个人都形成了一些自认为有用的应对策略。与其他人格变量一样,人们应对焦虑的方式相对稳定的。一个人处理压力的一般方法就是他或她的应对风格。
2. 压抑的人:努力不去想这个情境,尽可能多或尽可能长时间地回避焦虑。比如有人劝我们说“担心也没有用”、“别想它了,想点别的吧”。如果你曾经推迟去看医生或推迟约见导师,因为你预料这种场面对你有压力,你用的就是压抑策略。
3. 敏感的人:应对压力情境时典型的反应是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去寻找解决办法。总是在采取最有效的行动。如,就一个安排好的治疗程序去努力收集信息,花大量时间来考虑一个即将到来的工作面试等。
4. 积极策略分类:积极处理问题时所用的策略;试图回避问题时所用的策略。直接关注压力源,关注体验到焦虑时的情感反应。
积极应对策略:个体采取行动来改善情境;积极思考并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回避应对策略:把引发焦虑的情境排斥在意识之外来处理焦虑。
5. 问题中心策略:直接关注问题,由此克服焦虑。有了问题时,哪怕想出的只是很简单的方法比什么都不干好。如:制定一个行动计划,然后去实施
情绪中心策略:减轻伴随问题产生的情绪压力。如尽力看事物好的一面。
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用情绪中心策略,而男性更倾向于用问题中心策略。
6. 应对策略的效果:使用应对策略比不用策略好:在婚姻中体验到压力的夫妇,用了应对策略的比没用应对策略的能更有效地缓解情绪的消沉。成人调查中,越是凭借有效的应对策略的人,快乐和生活满意度越高。
积极策略比回避策略更能有效地应对压力:如依赖回避策略的人在处理爱人的疾病、身体攻击、被诊断为乳腺癌上有较多的困难。一些想努力通过试管受精怀孕但失败的妇女,对不能怀孕感到很苦恼,用回避策略(如梦想处在一个更好的时间和地方或期望一个奇迹)来应对这个消息者比积极应对策略者表现出更多的痛苦。
7. 问题-情绪关注应对策略的选择:如果确实有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最明智的做法是迅速采取行动消除问题。如上数学课听不懂,感到苦恼,那么对他有利的做法是立即请教,而不是坐等着以后突然开窍。经受战争压力的士兵,如何应对战争引起的长期情绪反应结果发现采用问题中心策略的士兵比采用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