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选修3-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学案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 1.2《库仑定律》教学设计方案与反思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方案与反思课题名称《库仑定律》科目高中物理对象高二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学情分析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由于社会舆论,对高中课程充满神秘感,心理就有一些胆怯阴影的存在;家长、亲人对学生期望很高,这一殷切希望未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却变为学生的负担与压力,成为心理发展的阻力。
由于个性很强,据自己的爱好,有严重的学科倾向性,在学习过程中物理无疑成为个别学生放弃的对象……,诸如这些方面,直接影响学生物理课学习的活动状态、活动方式、活动进程、活动效率与效果。
对此我们就要研究,寻找良好的对策。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掌握库仑定律,知道点电荷的概念,并理解真空中的库仑定律.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渗透理想化方法,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2、渗透控制度量的科学研究方法三、知识与技能通过元电荷的教学,渗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难点1.库仑定律和库仑力的教学.2.关于库仑定律的教学教学资源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一、库仑定律: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提问:那么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什么有关系呢?结论、电荷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力的大小与电量的大小、电荷间距离的大小有关,电量越大,距离越近,作用力就越大;反之电量越小,距离越远,作用力就越小。
作用力的方向,可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规律确定。
2、库仑定律: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跟它们所带FQrFmrFFQGm mF F 122222122121 21919113127160160910167=kQ=Gm=kQ=9.01010106.67101010=2.310 111939,,·×××××××××××....-----(2)电荷间作用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人教版)物理选修【3-1】《库仑定律》教案

库仑定律教案一、教材分析1.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
2、展示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库仑发现这一定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远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和表达式,知道静电常量。
了解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学习用库仑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渗透理想化思想,培养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思维建立物理模型的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科学家在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常用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善用类比方法、理想化方法、实验方法等物理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库仑定律探究过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对库仑定律的理解(二)难点对库仑定律发现过程的探讨。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习了万有引力的基本知识,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演算能力。
能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五、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展示学案上预习的情况,老师准备必要的课件六、教学方法比较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异同。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1.教师演示1.1-6的实验。
2.学生注意观察小球偏角的变化以及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定性分析得到: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4.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用实验研究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这就是库仑定律。
内容: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表达式:,k叫静电力常量,k=9×109 N·m2/C2。
5.介绍点电荷:①不考虑大小和电荷的具体分布,可视为集中于一点的电荷。
②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③介绍把带电体处理为点电荷的条件: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精品)高二物理学案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人教版选修3-1)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人教版选修3-1)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______电荷和________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橡胶棒带____________电荷,毛皮带__________电荷.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______电荷,丝绸带______电荷.3.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电子的负电荷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表现为________.金属中距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________________.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____电的离子.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穿梭其中.所以金属导电时只有________在移动.4.把带电体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___,远离的一端带________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________起电.常见的起电方式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5.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______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____________到另一部分.6.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7.最小的电荷量叫________,用e表示,e=________.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等于e 的____________.电子的电荷量与电子的质量之比叫做电子的________.答案 1.正负排斥吸引2.负正正负3.电中性自由电子正自由电子4.异号电荷同号电荷感应摩擦起电接触起电5.转移转移6.电荷量库仑C 7.元电荷 1.6 ×10-19 C 整数倍比荷一、电荷[问题情境]在干燥的冬天,当你伸手接触金属门把的一刹那,突然听到“啪”的一声,手麻了一下,弄得你虚惊一场,是谁在恶作剧?原来是电荷在作怪.1.这些电荷是哪里来的?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3.除了摩擦起电,还有其它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吗?答案 1.来自原子内部; 物质由原子组成,而原子则由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2.金属中距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的自由活动是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3.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要点提炼]1.摩擦起电的原因:在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____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____电.2.感应起电的原因: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电荷,远离的一端带____电荷.3.常见的起电方式有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都是________ 的转移.答案1.负正 2.异号同号3.电子[问题延伸]感应起电现象中实验物体必须是导体吗?答案必须是导体,因为导体中有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二、电荷守恒定律[问题情境]现代生活中电无处不在,北京市一天的耗电量可达千万度,那么,电荷会不会像煤和石油一样总有一天会被用完呢?1.电荷是摩擦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吗?2.在电荷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是否守恒?答案 1.电荷不是创造出来的,它是物体组成的一部分 2.守恒[要点提炼]1.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2.“电荷的中和”是指电荷的种类和数量达到等量、异号,这时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________,而不是正、负电荷一起消失了.答案 2.零[问题延伸]怎样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中“电荷的总量”?答案“电荷的总量”可理解为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例1 如图1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 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 )图1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种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解析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带正电的导体C放在枕形导体附近,在A端出现了负电,在B端出现了正电,这样的带电并不是导体中有新的电荷,只是电荷的重新分布.金箔上带电相斥而张开.选项A错误.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B端不是最远端了,人是导体,人的脚部甚至地球是最远端,这样B端不再有电荷,金箔闭合.选项B正确.用手触摸导体时,只有A端带负电,将手和C移走后,不再有静电感应,A端所带负电便分布在枕形导体上,A、B端均带有负电,两对金箔均张开.选项C正确.以上分析看出,选项D也正确.答案BCD名师点拨本节要求知道三种起电方法的特点,接触起电带同种电荷,摩擦起电带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则是近异远同,注意用手触摸最远端是脚或地球.变式训练1 如图2所示,A、B、C是三个安装在绝缘支架上的金属体,其中C球带正电,A、B两个完全相同的枕形导体不带电.试问:图2(1)如何使A、B都带等量正电?(2)如何使A、B都带等量负电?(3)如何使A 带负电B 带等量的正电?答案 见解析解析 (1)把AB 紧密靠拢,让C 靠近B ,则在B 端感应出负电荷,A 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把A 与B 分开后再用手摸一下B ,则B 所带的负电荷就被中和,再把A 与B 接触一下,A 和B 就带等量正电荷.(2)把AB 紧密靠拢,让C 靠近B ,则在B 端感应出负电荷,A 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再用手摸一下A 或B ,则A 所带的正电荷就被中和,而B 端的负电荷不变,移去C 以后再把A 与B 分开,则A 和B 就带等量负电荷.(3)把AB 紧密靠拢,让C 靠近A ,则在A 端感应出负电荷,B 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马上把A 与B 分开,则A 带负电B 带等量的正电.例 2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 、B ,分别带有电荷量 6.4×10-9 C 和-3.2×10-9 C ,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 解析 当两小球接触时,带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由于两小球相同,剩余正电荷必均分,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荷量Q A ′=Q B ′=Q A +Q B 2=1.6×10-9 C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 球转移到A 球,不仅将自身电荷中和,且继续转移,使B 球带Q B ′的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ΔQ =-Q B +Q B ′=3.2×10-9 C +1.6×10-9 C =4.8×10-9 C转移的电子数N =ΔQ e=3.0×1010个 答案 见解析名师点拨 对于两个带电小球电荷量重新分配的问题,如果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同性则总量平均分到一半,如异性则先中和,剩下的平均分配.如果未讲明相同的小球,不一定平均分配.变式训练2 有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 、B 、C ,其中小球A 带有2.0×10-5 C 的正电荷,小球B 、C 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 先与球A 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 与球A 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 与小球C 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 A =________ C ,q B =________ C ,q C =________ C.答案 0.5×10-5 0.75×10-5 0.75×10-5【即学即练】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电荷就是电子B .元电荷就是质子C .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D .元电荷就是自由电荷的简称答案 C解析 最小的电荷量叫元电荷,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2.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被创造B .摩擦起电是由于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C .感应起电是由于电荷从带电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D .感应起电是电荷在同一物体上的转移答案 BD解析 摩擦起电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而感应起电则是物体内部电子的转移.3.如图3所示,将带正电的球C 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图3A .枕形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 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 .枕形导体中电子向A 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 .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 端和A 端移动D.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答案B解析导体中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正电荷是原子核,不能移动.4.带电微粒所带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2.4×10-19 C B.-6.4×10-19 CC.-1.6×10-18 C D.4.0×10-17 C答案A解析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1.6 ×10-19 C的整数倍.。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和1.2库仑定律 教案设计

第1课时1.点电荷的物理意义.2.知道磨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电荷守恒定律4.掌握库仑定律。
要求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知道静电力常量。
5.会用库仑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1.教学重点:元电荷、点电荷的概念;库仑定律的内容2.教学难点:库仑定律幻灯片,库仑扭秤模型,静电感应导体,绝缘金属球,通草球,丝稠、玻璃棒、毛皮、橡胶棒一、温故知新二、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电和磁的知识。
电磁现象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人们在2000多年前就已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之一.但是一直到18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对于电现象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静电、放电和磨擦起电这些简单的现象上而没有什么重大的突破.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简单的电现象.(一) 知识回顾1.然界中有两种电荷,且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2.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 ,单位:C物体所带正电荷的多少用正数表示,如某物体带有5C 的电,即带有5C 的正电 物体所带负电荷的多少用负数表示,如某物体带有-5C 的电,即带有5C 的负电[演示1]摩擦起电.提出问题:摩擦起电的原因?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带电?3.磨擦起电的微观解释:----虽然人们早就知道了磨擦会起电,但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起电,一直到上个世纪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才解开了这个谜 4.磨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的能力不同.实质:电子的转移结果:两个相互磨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三、新课教学除了磨擦起电之外还有哪些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呢?(接触带电和感应起电)一.静电感应——感应起电[演示1]课本第91页步骤:1.用丝稠磨擦玻璃棒使之带上一定量的正电荷2.用带电玻璃棒接触带有绝缘柄的金属球使之带上正电荷3.然后用带正电的球C 去靠近静电感应导体AB ,观察AB 下金属箔的变化.4.注意先让C 靠近AB ,然后分开AB 再移走C ,观察现象.实验总结: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感应起电的原理分析:1. 导体中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子2. 电荷间有相互作用力.连在一起的AB 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带有正电的C 吸引过来,因而靠近C 的A 上聚集了一定量的负电荷,而在离C 较远的B 上则聚集了等量的正电荷。
【精品】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 优秀学案--1.1《电荷及电荷守恒》

电荷及守恒定律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认识电荷,知道电荷守恒定律,了解点电荷、元电荷二、预习内容【问题1】自然界存在几种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问题2】摩擦可以产生静电,你能找出一两件通过摩擦带上电的物体吗?说说它们分别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问题3】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用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简称,用符号表示。
元电荷e=【问题4】甲、乙两同学各拿一带电小球做实验,不小心两小球接触了一下,结果两小球都没电了!电荷哪里去了呢?消失了?你能帮他们解释一下原因吗?【问题5】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呢?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一、学习目标1.认识电荷,了解点电荷、元电荷、感应起电。
2.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3.探究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库仑定律二、学习过程【问题1】①请你自制一个简易验电器。
器材准备:一小段金属丝,两条长约2cm、宽约4mm 的金属箔,一个带有塑料瓶盖的透明玻璃瓶。
②摩擦过的物体一定会带电吗?摩擦身边的物体,并用做好的验电器判定它们在摩擦后是否都带上了电。
【问题2】①如图所示,两个互相接触的导体A 和B 不带电,现将带正电的导体C 靠近A 端放置,三者均有绝缘支架。
请判断A 、B 带电情况如何?若先将A 、B 分开再移走C ,则A ,B ;若先将C 移走再把A 、B 分开,则A ,B 。
②讨论交流:接触起电、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的实质是什么?总的电荷量满足什么样的规律?③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B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C .物体带电+1.60×10-9C ,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D .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2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 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 都带电的是 ( )A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 .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D .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 ( )A.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上了电荷B.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有同种电荷C.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是带电体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可能不是带电体 4.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如图所示,当一个金属球A 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 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 )A .金属球A 可能不带电B .金属球A 一定带正电C .金属球A 可能带负电D .金属球A 一定带负电 课后练习与提高图1.1-2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已带电的验电器时,发现它的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由此可判断( )A .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被中和B .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跑掉了C .验电器一定带正电D .验电器一定带负电2.以下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C.摩擦起电的两摩擦物体必定是绝缘体,而感应起电的物体必定是导体D.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3.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 2.4×10-19CB.-6.4×10-19CC.-1.6×10-18CD.4.0×10-17C 4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 、B 、C ,其中小球A 带有2.0×10-5C 的正电荷,小球B 、C 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 先与球A 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 与球A 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 与小球C 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是多少?参考答案当堂检测1. BCD2.AC3.AD4.AC课后练习与提高1.C2.D3.A4.C q A 6105-⨯= C q B 6105.7-⨯= C q C 6105.7-⨯=。
《库仑定律》学案

《库仑定律》学案《库仑定律》学案【题】人教版《普通高中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一第二节《库仑定律》【时】1学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式;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库仑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从猜想到验证、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间接手段测量微小力的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及结合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2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类比,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有其统一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1建立库仑定律的过程;2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和内容】<引入新>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让我们对电荷间作用力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们把电荷间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那么静电力的大小满足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第二节《库仑定律》的学习。
<库仑定律的发现>活动一:思考与猜想同学们,电荷间的作用力是通过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表现的,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
可是,生活中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我们寻找静电力的规律带了麻烦。
早在300多年以前,伟大的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的同时,就曾对带电纸片的运动进行研究,可是由于带电纸片太不规则,牛顿对静电力的研究并未成功。
(问题1)大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在静电学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带电体是球体。
(问题2)带电体间的作用力(静电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
<定性探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实验表明:电荷间的作用力F随电荷量q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学案:第一章 第2节 库仑定律含答案

第2节库仑定律1.点电荷是理想模型,当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的 影响可以忽略时,带电体可被看成点电荷。
2.库仑定律表达式为F =kq 1q 2r 2,此式仅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
静电力常量k =9.0×109 N ·m 2/C 2。
一、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1.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小球受Q 的斥力,丝线偏转。
F =mg tan_θ,θ变大,F 变大。
2.实验现象(1)小球带电荷量不变时,距离带电物体越远,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越小。
(2)小球处于同一位置时,小球所带的电荷量越大,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越大。
3.实验结论: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着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二、库仑定律1.库仑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也叫做静电力。
2.点电荷:带电体间的距离比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可将带电体看做带电的点,即为点电荷。
3.库仑定律(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表达式:F =kq 1q 2r2,k =9.0×109_N ·m 2/C 2,叫做静电力常量。
(3)适用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
三、库仑的实验1.实验装置:库仑做实验用的装置叫做库仑扭秤。
如图所示,细银丝的下端悬挂一根绝缘棒,棒的一端是一个带电的金属小球A ,另一端有一个不带电的球B ,B 与A 所受的重力平衡。
当把另一个带电的金属球C 插入容器并使它靠近A 时,A 和C 之间的作用力使悬丝扭转,通过悬丝扭转的角度可以比较力的大小。
2.实验步骤(1)改变A 和C 之间的距离,记录每次悬丝扭转的角度,便可找出力F 与距离r _的关系。
(2)改变A 和C 的带电荷量,记录每次悬丝扭转的角度,便可找出力F 与带电荷量q _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选修3—1 物理:1.2 库仑 定 律 学案

库仑定律【学习目标】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
【学习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学习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学习过程】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即:221r q kq F = 其中k 为静电力恒量, k =9.0×109N m 2/c 21.成立条件。
①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②点电荷,既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这一点与万有引力很相似,但又有不同:对质量均匀分布的球,无论两球相距多近,r 都等于球心距;而对带电导体球.....,距离近了以后,电荷会重新分布,不能用球心距代替........r .)。
2.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电荷的计算问题。
例1.在真空中同一条直线上的A 、B 两点固定有电荷量 分别为+4Q 和-Q 的点电荷。
①另一个点电荷放在该直线上的哪一个位置,可以使它在电场力作用下保持静止? ②若要求这三个点电荷都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保持静止,那么引入的这个点电荷应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电荷量是多大?分析:①先判定第三个点电荷所在的区间.............:只能在B 的右侧;再由2rkQqF =,F 、k 、q 相同时Q r ∝∴r A ∶r B =2∶1,即C 在AB 延长线上,且AB=BC .②C 处的点电荷肯定在电场力作用下平衡了;只要A (或B )点电荷平衡,另一个必然也平衡。
由2r kQqF =,F 、k 、Q A 相同,Q ∝r 2,∴Q C ∶Q B =4∶1,而且必须是正电荷。
例2.已知如图,点电荷A 、B 的电荷分别为Q A .Q B ,OA=OB ,静止时A 、B 相距为D .若将A 的电荷量增大到3Q A ,重新平衡时AB 间距离 将是多大? 分析:由B 的共点力平衡图知Ld gm F B =,而2dQ kQ F BA =,可知3A Q d ∝∴d d 33='。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教案

高一物理选修3-1教案第一章静电场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二、教学重点:电荷守恒定律三、教学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具体过程:(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复习初中知识:【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板书】一、电荷1、使物体带点的三种方式摩擦起电(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3)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4)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接触带电(1) 接触带电的原因:一个物体带电时,电荷之间会相互排斥,如果接触另一个导体电荷会转移到这个导体上,使物体带电(2) 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3) 结果:接触带电两个物体最终的电量分配很复杂,但有一种情况能确定电荷量的分配: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相互接触后把剩余电荷量平分例:1甲、乙两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分别带+10C 和-6C 的电荷量,接触后均带+2C 电荷量2若两球分别带+10C 和-10C 电荷量,接触后都不带电,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感应起电【演示】:把带正电荷的球C 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 ,B(参见课本图1.1-1).可以看到A ,B 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 ,B 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C 移走,A 和B 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如果先把A 和B 分开,然后移开C ,可以看到A 和B 仍带有电荷;如果再让A 和B 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 和B 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1)感应起电的原因: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上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感应起电(2)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练习:二、电荷守恒定律内容: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2库仑定律-人教版选修3-1教案

库仑定律-人教版选修3-1教案一、知识点概述库仑定律是电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在这个定律中,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例关系,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例关系。
二、教学目标1.理解库仑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理解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3.能够运用库仑定律解决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1.理解库仑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能够运用库仑定律解决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1.理解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库仑定律。
五、教学方法1.传授知识: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对库仑定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示范演示:通过实验,展示库仑定律的实际应用;3.控制实践:通过题目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1. 库仑定律的公式根据库仑定律,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例关系,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例关系,其表达式为:$$ F=\\frac{1}{4\\pi\\varepsilon_0}\\frac{q_1q_2}{r^2} $$其中,F表示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q1和q2分别表示两个电荷的电荷量,r表示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varepsilon_0$为真空介电常数,取值为$8.85\\times10^{-12}\\rm F/m$。
2.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当一个电荷在空间中存在时,它会产生一个称为电场的物理量。
电场的表达式为:$$ \\mathbf{E}=\\frac{\\mathbf{F}}{q_0} $$其中,$\\mathbf{E}$为电场强度,$\\mathbf{F}$为电荷受到的作用力,q0为测试电荷的电荷量。
电场具有以下性质:•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荷受到力的方向;•电场强度大小与电荷量成正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电场强度可叠加。
3. 库仑定律的应用根据库仑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高中物理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 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1

高中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1姓名班级组别使用时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起电方式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2:知道电荷守恒定律,知道什么是元电荷,什么是点电荷;3:会用库仑定律公式进行计算,牢记各个物理量的含义,知道静电力常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认真阅读,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荷、电荷守恒的学习,了解客观事物对立统一观点和守恒的思想;2:通过库伦定律的学习,学会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难点:重点:库伦定律,静电感应难点:电荷的守恒定律,物体带点的实质使用说明:本导学案涉及的内容包括第一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需要仔细阅读课文,理解其中包含的含义,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完成对这些内容的掌握。
自主学习:(C层—B层)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电荷。
2:在课文中提及的带电方式有: 。
区别是:摩擦起电的实质是,感应起电的实质是。
3:电荷守恒定律:。
4:元电荷的含义是:。
点电荷的含义是:。
5:库伦定律的表述是:。
表达式为,在计算量个电荷之间的库伦力的时候,可以将二者之间的的忽略。
6:库仑定律适用条件。
库仑做实验用的装置叫做。
库伦做实验的研究方法是。
静电力常量为。
合作探究:1:(C层—B层)实验:取有绝缘支柱的两个不带电枕形导体A、B,使它们彼此接触。
1)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判断A,B上的金属箔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2)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3)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判断A和B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4)如果再让A和B接触,A和B上的金属箔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重新接触后A和B上的金属箔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2:(C层—B层)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一个带+6×10-8C的电量,另一个带-2×10-8C的电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库仑定律》教案【1】

库仑定律【教学结构】本章教材的特点:[:⒈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接受、理解比较困难。
⒉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多,关系复杂,学生很难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统。
⒊与力学、运动学知识联系多,对学生基础知识要求高。
一、正、负电荷,电荷守恒⒈同性电荷互相推斥,异性电荷互相吸引。
⒉中和:等量异种电荷相互抵消的现象。
⒊物体带电: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过程。
(不带电物体,正负电荷等量)带正电: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带正电。
]带负电:物体得到一些电子带负电。
⒋电荷守恒:电荷不能创造,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二、库仑定律,本章教材重点内容之一。
⒈实验:学生动手做摩擦起电实验;演示实验:同性电荷相推斥,异性电荷相吸引。
(注意学生的感性知识)⒉F KQ Qr =122(1)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点电荷:带电体大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
理解为带电体只为一点,电荷集中于该点,r即为两个带电体之间距离。
当带电体大小与它们距离相比不可忽略时,电荷不能视为集中一点,r不能确定,不适用库仑定律。
(2)K:静电力恒量。
重要的物理常数K=9.0×109Nm2/C2,其大小是用实验方法确定的。
其单位是由公式中的F、Q、r的单位确定的,使用库仑定律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是:F:N、Q:C、r:m。
(3)关于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是引力还是斥力的表示方法,使用公式计算时,点电荷电量用绝对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判断方向即可。
(4)库仑力也称为静电力,它具有力的共性。
它与高一时学过的重力,弹力,摩擦力是并列的。
它具有力的一切性质,它是矢量,合成分解时遵从平行四边形法则,与其它的力平衡,使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加速度。
(5) F KQ Qr=122,F是Q1与Q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是Q1对Q2的作用力,也是Q2对Q1的作用力的大小,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人教版高中选修3-1物理1.2库仑定律教案(17)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札记
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
适用条件:真空;点电荷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当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带电体就可看作点电荷
4、例析
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已知电子的质量m1=9.1×10-31kg,质子的质量m2=1.67×10-27kg。
课题
一、电荷库仑定律
课型
讲授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
荷分开。2、知道什么是电荷守恒定律,什么是元电荷3、掌握库仑定
律,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知道k。
教学重点
电荷守恒,库仑定律
教学难点
电荷上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解:静电引力F1=kQ1Q2/r2万有引力F2=Gm1m2/r2
= =2.3×1039
所有F1<<F2,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时,经常可以忽略万有引力
5、阅读:库仑扭秤实验
见课本p94
6课堂练习:练习一
7、作业:见作业纸
2、元电荷
实验指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1.6×10-19C,或者是它的整数倍,称e=1.6×10-19C为元电荷。
电子的比荷: =1.76×1011C/kg
3、库仑定律
演示:电荷间的作用力随电荷量及电荷间距离的变化
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备课札记
<引入>
演示:摩擦起电现象
高中物理选修3-1第1,2节学案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2库仑定律【自主预习】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自然界中存在 种电荷, 电荷和 电荷,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电荷既不能 ,也不能 ,只能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 转移到 ,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的多少叫做 ,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
所有带电体的带电量都是电荷量e= 的整数倍,电荷量e 称为 。
使物体带电有方法: 、 、 ,其实质都是 。
2.库仑定律1、真空中两个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 的大小,跟它们的电荷量Q 1、Q 2的乘积成 ,跟它们的距离r 的 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它们的 。
公式F= 其中静电力常量k适用范围:真空中的 。
【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有两个带电小球,电量分别为+Q 和+9Q ,在真空中相距0.4m 。
如果引进第三个带电小球,正好使三个小球都处于平衡状态,第三个小球带的是哪种电荷?应放在什么地方?电量是Q 的几倍?A C B例2:如图1-2所示,初速度为υ的带电粒子,从A 点射入电场,沿虚线运动到B 点,判断:(1)粒子带什么电?(2)粒子加速度如何变化?(3)画出A 、B 两点的加速度方向。
【针对训练】1.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和+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1/2r,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A.1/12FB.4/3 FC.3/4 FD.12F2.如图所示,真空中A、B两处各有一个正电电荷,若放入第三个点电荷C,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三个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则C的电性及位置是()A.正电;在A、B之间B.正电;在A的左侧C.负电;在A、B之间D.负电;在B的右侧3.1913年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A.发现了中子 B.发现了电子 C.测出了中子的质量 D.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4.两个带电小球,质量都是1kg,带电量都是2X10-5C,相隔100 m,假设小球可以看成点电荷,则:(1)求两个小球见的万有引力。
人教版物理【选修3-1】优秀教案《电荷及电荷守恒》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一、教材分析本节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给学生渗透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电荷守恒定律对学生而言不难接受,在此从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做本质上分析,使学生体会对物理螺旋式学习的过程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荷守恒定律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四、学情分析本节关键是做好实验,从微观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有了使物体带电的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便水到渠成,进一步巩固高中的守恒思想。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习惯。
通过阅读材料,展示物理学发展中充满睿智和灵气的科学思维,弘扬前辈物理学家探寻真理的坚强意志和科学精神五、教学方法使用幻灯片时充分利用它的高效同时,尽量保留黑板的功能始终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使实验简化,给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善于从简单中捕捉精彩瞬间,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科学(阅读材料)。
练习题设计力求有针对性、导向性、层次性六、课前准备毛皮橡胶,玻璃验电器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物理学另一个丰富多彩,更有趣的殿堂,电和磁的世界。
高中物理选修3-1 第一章 第1、2节 电荷及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学案

高中物理选修3-1 第一章第1、2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库仑定律课程目标:一、考点突破:二、重难点提示:重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解答有关静电问题。
难点:静电感应现象的理解。
考点精讲:一、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1.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2.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3. 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4.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 原子的核式结构及物体带电的微观解释:(1)构成物质的原子本身就是由带电微粒组成。
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①正电荷数等于负电荷数时物体对外表现为电中性;②当正电荷数多于负电荷数时物体对外表现为带正电;③当正电荷数少于负电荷数时物体对外表现为带负电。
(2)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自由电子,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
二、三种起电方式(1)摩擦起电:相互摩擦的物体带等量异种电荷。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实质:相互作用的物体间电子的转移。
(2)接触起电:不带电的物体跟带电的物体接触时,不带电的物体与带电的物体带同种电荷。
例如:将一个带电的金属小球跟另一个完全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接触后分开,它们平分了原来的电量而带上等量的同种电荷。
接触带电的实质:电子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电荷的分配原则: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导体,接触后再分开,两者带同种电荷时,电荷量平均分配;两者带异种电荷时,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平分。
(3)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
实质:微观带电粒子在物体内部转移。
结果: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的一端带同号电荷。
高中物理 人教版选修3-1 1.1、2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库仑定律 教学设计、教案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素养目标定位)※ 知道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 知道元电荷的概念,认识各种起电方法及实质 ※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素养思维脉络)知识点1 电荷及相互作用1.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__正__电荷和__负__电荷。
(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__玻璃棒__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__橡胶棒__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__排斥__,异种电荷相互__吸引__。
3.物质的微观结构(1)原子组成:原子⎩⎨⎧原子核⎩⎪⎨⎪⎧质子:带__正电__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__负电__(2)原子电性:原子核的正电荷的数量与核外电子负电荷的数量__相等__,整个原子对外界较远的位置表现为__电中性__。
知识点2 三种起电方式1.接触起电指一个带电的金属导体跟另一个__不带电__的金属导体__接触__后分开,而使不带电的导体带上电荷的方式(如图)。
2.摩擦起电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__电子__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得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__电子__而带负电,失去__电子__的物体带正电。
(如图)3.感应起电(1)自由电子:金属中离原子核__较远__的能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__自由活动__的电子。
(2)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__吸引__或__排斥__,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异种__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__同种__电荷的现象。
(3)感应起电:利用__静电感应__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如图)。
知识点3电荷守恒定律表述一:电荷既不会__创生__,也不会__消灭__,它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__另一部分__,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__另一个物体__。
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__保持不变__。
表述二: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__保持不变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基础导学
姓名班级组别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两种起电方式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2、知道电荷守恒定律,知道什么是元电荷,什么是点电荷;
3、会用库仑定律公式进行计算,牢记各个物理量的含义,知道静电力常量。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库伦定律,静电感应难点:电荷的守恒定律,物体带点的实质
【自主学习】
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电荷。
2、在课文中提及的带电方式有: 。
区别是:摩擦起电的实质是,感应起电的实质是。
3、电荷守恒定律:。
4、元电荷的含义是:。
点电荷的含义是:。
5、库伦定律的表述是:。
表达式为,在计算量个电荷之间的库伦力的时候,可以将二者之间的的忽略。
6、库仑定律适用条件。
库仑做实验用的装置叫做。
库伦做实验的研究方法是。
静电力常量为。
【合作探究】
1、(C层)实验:取有绝缘支柱的两个不带电枕形导体A、B,使它们彼此接触。
1)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判断A,B上的金属箔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2)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3)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判断A和B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4)如果再让A和B接触,A和B上的金属箔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重新接触后A和B上的金属箔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2、(B层)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一个带+6×10-8C的电量,另一个带-2×10-8C的电量。
把两球接触后再分开,两球分别带电多少?规律是什么?
3、(B层)两个完全相同的均匀带电小球,分别带电量q1=2C正电荷,q2=4C负电荷,在真空中相距为r且静止,相互作用的静电力为F。
(1)今将q1、q2、r都加倍,相互作用力如何变?
(2)只改变两电荷电性,相互作用力如何变?
(3)只将r 增大4倍,相互作用力如何变?
(4)将两个小球接触一下后,仍放回原处,相互作用力如何变?
(5)接上题,为使接触后,静电力大小不变应如何放置两球
4、(A层)如图真空中有三个点电荷,它们固定在边长50cm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电荷都是+2×10-6C,求他们各自所受的库仑力,并在图中标明各自的受力方向。
5、(A层)如图所示,q1、q2、q3分别表示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电荷,已知q1与q2之间的距离为l1,q2与q3之间的距离为l2,且每个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
l2=2 l1
(1)如q2为正电荷,则q1为电荷,q3为电荷。
(2)q1、q2、q3三者电量大小之比是::。
【课下巩固】
1、(C—B层)有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其中A带电量为q的正电荷,B和C均不带电,现在想让C球带3/8的正电荷,请设计出你的方案。
2、(B—A层)在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的每一顶点都固定放置一个电荷量为2×10-6C的点电荷,每个电荷受到其他三个电荷的静电力的合力是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