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剖面及景观
中国土壤类型
![中国土壤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12e02d0af78a6529647d5319.png)
黄棕壤
图片介绍: 图片介绍: 这是南京附近下蜀黄土母质上的黄棕壤剖 面,土层深厚,90 厘米以下呈棱块状结构, 粘粒胶膜淀积明显。 它是黄壤与棕壤的过渡类 型,集中分布于长江两岸的北亚热带地区。 土壤性状描述: 土壤性状描述: 黄棕壤是北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地带性土壤, 是北亚热带湿润地区弱度富铝风化和强烈粘 化的土壤。 表层暗黄棕或暗棕灰色, 腐殖质累 积明显,有机质含量因植被不同而有较大变 异,心土层黄棕色,多为核块状,粘化明显, 结构面被覆铁锰胶膜。酸性-徽酸性,盐基不 饱和。 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地、 江淮丘陵和宁镇 丘陵,中亚热带山地的垂直带土也有零星分 布。 黄棕壤是一种弱度富铝风化和粘化特征明 显的土壤, 粘聚层一般较薄, 层结构体表面 B 被覆暗棕色铁锰胶膜, 粘土矿物中已有高岭石 出现。土壤酸性,pH 值 5.0-6.7,盐基饱和度 50%左右。本土类分为三个亚类,黄棕壤亚类 具土类典型特征; 暗黄棕壤亚类出现于山地垂 直带上,土层较薄,但多有 Ao 层出现,有机 质含量高,酸度较强,pH 值一般 5.0-5.6;黄 棕壤性土亚类为弱发育的 A-(B)-C 型土壤。 黄棕壤归属下的土种: 黄棕壤归属下的土种: 黄岗土 岭黄土 暗岭黄土 鸡公山麻黄棕 土 麻砂黄棕土 麻砂黄棕泥 严桥黄砂土 黄 硅砂泥土 万源泡土 天全泡土 当涂黄棕 泥 独山黄棕泥 应城黄土 勉县灰黄泥 黄泡 土 武都黄棕土 灰泡大泥 灰泡大土 棕红大 土 杂砂暗黄棕土 暗马肝灰泡土 马肝灰泡 土 麻灰泡泥 砂泥暗黄棕土 华坪灰泡砂 土 砂灰泡土 暗细渣土 泥黄棕土 灰泡泥 土 厚大灰泡泥 棕灰泡泥 棕灰泡土 紫灰泡 土 砾黄泥砂土 暗黄筋砾土 薄黄硅渣土 黄 砾泥土。
图片介绍: 图片介绍: 这是砖红壤剖面,摄于海南岛福山县,母岩 为玄武岩。成土风华作用非常强烈,原生矿物 几乎分解殆尽, 铁铝大量富集, 土层深厚粘重。 粘粒硅铝率 1.5 左右,粘土矿物以高岭、三水 铝石、赤铁矿为主。是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海 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湾西南角地区热带雨林条 件下形成的土壤,适宜橡胶、椰子、胡椒等生 长,是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 土壤性状描述: 土壤性状描述: 砖红壤是热带雨林、季雨林下生成的强烈脱 硅富铝化的深厚红色土壤,在本区分布于雷州 半岛和钦州湾北岸,分布区年降雨量 1400mm 以土,≥10℃积温 7500℃以上。砖红壤风化淋 溶系数<0.1,盐基饱和度<15%。本区由于冬 季偶有寒潮侵袭,对发展橡胶、咖啡等热带林 木不利,现仍以南亚热带的荔枝、香蕉等果木 为主。砖红壤土类划分砖红壤和黄色砖红壤两 个亚类,前者具土类典型特征,后者具黄化特 征,本区均有分布。 砖红壤归属下的土种: 砖红壤归属下的土种: 景洪砖红土 淡粘砖土 砖土 砂泥 土 砂砖红土 砂砖土 粘砖土 泥 黄 淡 泥砂砖土
我国主要土壤分布和剖面性状特征
![我国主要土壤分布和剖面性状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d88bfbf767f5acfa0c7cd95.png)
1.赤红壤我国南亚热带季雨林下形成的强脱硅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西部和东南部、福建东南部、台湾东南部、云南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母质主要为花岗岩、流纹岩、砂页岩等风化物。
形成特点:富铝化作用和生物积累叫砖红壤弱,但比红壤强;土壤的淋溶强度介于红壤和砖红壤之间,表现明显的过渡性质.在森林植被下,赤红壤的剖面形态是A—B-C;地表为一层布厚的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呈灰棕色至灰色,厚度多为10-20厘米,具有良好的核状结构;其下沉积层呈不同程度的红色及棕色,核块状结构。
结构面上有时也剖光泽的胶膜,厚度30-120厘米不等;母质一般呈红色或红黄色.土体中常见铁锰结核和红黄等杂色的网状斑纹。
2.红壤红壤是我国中南亚热带常落阔叶林下形成的中度脱硅富铝化的红色土壤,其分布范围广泛,东部以长江以南至南岭山地,包括江西、湖南的大部分,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的背部和安徽、浙江等省的南部;西部包括云贵高原中、北部,即云南省北部和贵州省南部,以及四川的西部南部,大致在北纬25°—31°之间。
主要形成过程的脱硅富铝化合强烈的生物富集过程。
红壤剖面构型为A-B—C(Cp1),A层的厚度为20-30厘米或更薄,为核状结构;B层厚度一般为0.5-1米,个别达2米以上,呈均匀的红色、棕色或拮红色,粘重紧实,块状结构,结构面上多铁锰胶膜;一般在1米以下即过渡带C层。
在深厚的母质层出现黄、红、白色相间的网状层Cp1。
红壤风华程度深,一般较粘重。
红壤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
3.黄壤黄壤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热带的丘陵山地和高原,以川、黔两省最多,滇、湘、鄂桂浙赣闽以及台湾等省区也有分布,是南方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
黄壤主要成土过程为:脱硅富铝化、生物富集和黄化过程。
黄壤的剖面构型为Ao-A—B-C型。
在森林植被下,地表由厚薄不一地凋落物层(Ao),呈半分解状态.腐殖质层(A)呈灰棕色至淡黑色,粒状或块状结构,厚度多为10-20厘米或更厚,沉积层(B)呈鲜艳的黄色或蜡黄色,质地稍粘重,块状结构,厚度为15—60厘米不等.母质层(C)多保留母岩的色泽。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剖面及景观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剖面及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93a434fead02de80d5d84098.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
地带性土壤——灰化土
地带性土壤——暗棕壤
地带性土壤——棕壤
地带性土壤——褐土
地带性土壤——黄棕壤
地带性土壤——红壤
地带性土壤——黄壤
地带性土壤——砖红壤
地带性土壤——黑土
地带性土壤——黑钙土
地带性土壤——栗钙土
地带性土壤——灰钙土
人工土壤——水稻土(红壤)
人工土壤——潮土
人工土壤——灌淤土
人工土壤——黑垆土
人工土壤——黄绵土
地带性土壤——棕漠土
地带性土壤——石膏盐盘棕漠土
Hale Waihona Puke 非地带性土壤——滨海盐土非地带性土壤——干旱区盐土
非地带性土壤——龟裂土
非地带性土壤——紫色土
非地带性土壤——石灰(岩)土
非地带性土壤——磷质石灰土
非地带性土壤——湿成土
非地带性土壤——高山草甸土
非地带性土壤——高山草原土
人工土壤——水稻土(下蜀黄土)
中国的土壤类型与分布
![中国的土壤类型与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1891944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5.png)
中国的土壤类型与分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多样的国家,土壤类型丰富多样,分布广泛。
本文将对中国的土壤类型进行基本介绍,并探讨其分布特点。
一、黄土土壤黄土是中国土壤中最为广泛分布的一种类型。
中国黄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地区。
它的颜色呈黄褐色或暗棕色,质地疏松,富含粘土颗粒和砂粒,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黄土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常常需要进行施肥和改良。
二、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如江南、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台湾等地。
红壤的颜色呈红褐色,质地较重,富含铁氧化物。
红壤属于酸性土壤,适宜种植酸性作物如茶叶、柑橘等。
然而,红壤同时也面临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土壤贫瘠等问题,需要适当的保护与管理。
三、盐渍土盐渍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如新疆、甘肃等。
盐渍土的主要特点是含盐量较高,对植物生长不利。
这种土壤类型常常需要进行排盐和淋洗等处理措施,方便农作物的种植。
此外,盐渍土的形成与水分蒸发和排水不畅有关,因此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对改良盐渍土具有重要作用。
四、沼泽土沼泽土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等湿润地带,如黑龙江、云南等。
沼泽土是一种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湿润的环境有利于植物残酷物的分解和富集。
沼泽土常常被用作农田的有机肥料,同时也是某些特殊农作物(如水稻)的理想生长环境。
五、中性土中性土是中国土壤类型中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如华中平原、华北平原等。
中性土的酸碱度适中,质地较好,富含养分,是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
中国的主要农业地区多数是中性土分布区,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六、其他土壤类型除了上述提到的土壤类型之外,中国还有一些特殊的土壤类型,如砂壤、粘壤、石砾土等。
这些土壤类型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分布范围。
总结起来,中国的土壤类型丰富多样,分布广泛。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不同的农作物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根据土壤类型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和合理的耕作措施。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cf50c5a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7.png)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中国的土壤类型主要有:砂质土壤、粉质土壤、壤质土壤、黏质土壤、壤砂质土壤、淤泥状粉质土壤、钙质土壤等六种。
(1)砂质土壤:又称砂土,是指含砂砾粒,粒度大,呈多孔状的土壤,且砾粒总体来看砂砾有类近统一性;土壤质量低,水分较容易流失,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也较少,供氮素有限,生长期受温度、光照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2)粉质土壤:又称沙质土壤,是以砂砾微细粒及黏粉分散在空心结构中的一种土壤类型,含有硅质及黏粒质,颗粒粒度小,具有优良的润湿性,土层较薄;肥力较低而且木根较深,土属酸性,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覆盖率较小。
(3)壤质土壤:又称壤状土壤,是一种特殊的壤土类型,是通过火山爆发、断层运动和海侵作用等地质深动过程形成的,是以大量的黏粉成分及碎石组成的;其水分和空气的分布特性有利于植物生长。
(4)黏质土壤:又称膨土或淤土,是以膨胀层状的黏土为主的土壤,含有大量的黏性物质,其空间结构特点除有一定的孔隙性外,通量性、亲水性及团粒结构稳定性也很高,即使在长时间内也能保持一定的物理结构和水分状态。
(5)壤砂质土壤:是以砂和壤混合在一起而成的,其土壤由粗粒和细粒混合而成,且细粒含量较高;水分相对保湿,但可能随季节变化而有较大变化;空气密度较低,有利于植物生长。
优点是通量性好,有利于土壤水分的流动,而且其结构节点与研究能保持一定的坚固状态。
(6)淤泥状粉质土壤:属于泥质土壤,是淤泥状粉质土壤及黏质土壤混合而成,具有黏粒和砂砾混合特征;土壤水分较足,放射率也很高;土壤结构牢固,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形成。
优点是有较好的空间结构,气孔、水孔较多,有利于水分和叶绿素的交换,结构稳定。
(7)钙质土壤:又称碱土、硫酸盐土,是以钙碳酸盐和硫酸盐为主型的复杂性土壤,通常分布在高尔夫碱重熔融滩及碳酸盐熔融滩带内;土壤质地细,水分较多,有利于植物生长。
缺点是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钙盐,在温度变化后水溶性有机物会减少,使植物生长受到限制,而且土壤松质性也差,容易形成土质改性。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土壤修复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土壤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8f60cd9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8.png)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土壤修复目录1.土壤分类 (2)2.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3)3.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 (4)3.1.破红壤 (4)3.2.赤红壤 (4)3.3.红壤和黄壤 (5)3.4.黄棕壤 (5)3.5.棕壤 (5)3.6. 6.暗棕壤 (6)3.7.寒棕壤(漂灰土) (6)3.8.褐土 (6)3.9.黑钙土 (7)3.10.栗钙土 (7)3.11.棕钙土 (7)3.12.黑坤土 (8)3.13.荒漠土 (8)3.14.高山草甸 (8)3.15.高山漠土 (9)重点关注土壤退化 (9)5.土壤问题“八大怪”: (9)5.1.板:土壤板结,越种越硬 (9)5. 1.1.主要原因 (10)6. 1.2.主要危害 (10)5.2.馋:矿质营养比例失衡,越种越馋 (10)5.2. 1.主要表现 (10)5.2.2.主要危害 (10)5.3.贫:有机质含量低,越种越贫 (10)5.3. 1.主要问题: (10)5.3.2.主要危害: (10)5.4.浅:耕作层变浅,越种越浅 (11)5.5.酸:土壤酸化,越种越酸 (11)5.5. 1.主要原因 (11)5.5.2.主要危害 (11)5.6.咸:土壤盐渍化,越种越咸 (11)5.6. 1.主要原因 (12)5.6.2.主要危害 (12)5.7.脏:土壤污染,越种越脏 (12)5.7.1.主要原因 (12)6.7.2.主要危害 (12)5.8.杂:重茬障碍,越种越杂 (13)5.8.1.主要原因 (13)6.改良土壤从这三处入手 (13)6.1.物理结构改良 (13)6.2.化学性状改良 (13)6.2.1,生物性状改良 (13)1.土壤分类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土、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铝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大约有15种主要的土壤类型,分别是:破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始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剖面及景观ppt课件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剖面及景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bd148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1.png)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地带性土壤——石膏盐盘棕漠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非地带性土壤——龟裂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非地带性土壤——紫色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地带性土壤——黑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地带性土壤——黑钙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地带性土壤——黄壤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地带性土壤——砖红壤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非地带性土壤——高山草原土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布资料课件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布资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941dc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b.png)
地形对土壤的分布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山地地区,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土壤分布通 常呈现出垂直分布的特点。而在平原地区,土壤的分布则相对较为均匀。
植被因素
植被对土壤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森林地区,由于植被的覆盖作用,土壤中的 水分和养分含量通常较高,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而在草原地区,由于植被较为单 一,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通常较低。
垂直分布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土壤类型也会发生变化,出现垂直分布的特点。如高山 草甸土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而高山寒漠土则分布在5000米 以上的地方。
土壤分布的区域性
不同地理区域的土壤类型
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土壤类型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华北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棕壤和黄土,而华南地区 的土壤类型则主要为红壤、砖红壤和赤红壤。
得名。
分布
02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包括江西、湖南、广东
、福建等地。
特点
03
红壤的pH值较低,呈酸性,适合种植茶叶、柑橘等
农作物。
黄壤
定义
黄壤是一种富含黄色氧化铁的土壤,因颜色呈黄色而 得名。
分布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 等地。
特点
黄壤的pH值较低,呈酸性,适合种植烟草、咖啡等 农作物。
相同地理区域的土壤类型
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土壤类型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华北地区,褐土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和低山丘陵区,而棕壤 则主要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区。
土壤分布的影响因素
气候因素
气候对土壤的分布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有 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积累,因此2
通过施用有机肥、化肥等化学物质,增加土壤养分和改善土壤
我国主要自然土壤类型剖析
![我国主要自然土壤类型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67d1374b73f242336c5f3f.png)
我国主要自然土壤类型[日期:2007/03/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主要教学目标:主要掌握红壤和棕壤的分布区域、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剖面构造和土壤形态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状。
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结合前面土壤学的基本知识的学习。
主要内容:第一节我国南方的土壤第二节我国北方的土壤讲解具体内容如下:第一节我国南方的土壤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各种红色或黄色的酸性土壤,总面积大约有11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这一地区由于气温高,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林木、果树和粮食作物的生产基地。
一.红壤1、分布红壤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土壤,它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阔低山丘陵地区,包括江西,湖南的大部分地区,除此之外,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的北部以及浙江,四川,安徽,贵州的南部都有红壤的分布。
2、成土条件红壤形成于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年均温16—21度,年降水量8 00—1500mm,无霜期240—280天,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现多为人工林,树种主要为马尾松、杉木、罗汉松、樟木、楠木以及竹类等,除石灰岩外,其他岩石上几乎都可以发育。
3、形成过程(1)、脱硅富Fe、Al化作用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矿物发生强烈的风化产生大量可溶性的盐基、硅酸Fe(OH)3、Al(OH)3。
在淋溶条件下,盐基和硅酸被不断淋洗进入地下水后流走。
由于Fe(OH)3、Al(OH)3的活动性小,发生相对积累,这些积聚的Fe(OH)3、Al(OH)3在干燥条件下发生脱水形成无水的Fe2O3和Al2O3,红色的赤铁矿是土壤呈现红色,形成富含Fe、 Al的层次。
(2)旺盛的生物小循环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水热条件优越,植被生长旺盛,生物的小循环作用也十分旺盛。
红壤的形成以富铁、铝化过程为基础,生物小循环是肥力发展的前提,这两个过程构成了红壤特殊的形状和剖面特征。
4、剖面特征O层:在森林植被下,当年凋落物,A层:暗棕红色,团粒结构,无人为破坏下可达30cm左右,疏松。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铁铝土淋溶土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铁铝土淋溶土](https://img.taocdn.com/s3/m/d09de07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d.png)
2.土壤旳理化性质 质地:酸性岩浆岩母质发育旳土壤,质地较轻,第 四纪红土母质发育者较为粘重; 粘粒硅铝率: ; 粘粒矿物:以高岭石和埃洛石为主,常有少许旳三 水铝石; 有机质:表层为17.8g/kg ;
土壤腐殖质:HA/FA不大于0.5; 全氮: 0.87g/kg; 酸度: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pH为; CEC和BS: CEC低,互换性盐基总量也低。盐基呈 高度不饱和状态,盐基饱和度多低于30%.
三、基本成土过程
(一)脱硅富铝化过程
(二)强烈旳生物富集过程
四、砖红壤
(一)分布 主要分布在广东雷州半岛、海南、滇南及台南
等地,大致在北纬220以南。
(二)成土条件
气候: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干湿季节变化明显。
年均温22~25℃,最冷月(1月)均温>18℃,≥10℃积 温7500~9500℃;年降水量一般为1500~2023mm,夏季雨 量集中,冬季少雨多雾,季节分配不均。
6、漂灰土和棕色针叶林土
前者漂洗为主,兼有灰化,后者以酸性淋溶 为主,薄弱灰化和漂洗。
7、灰化土
灰化过程为主,兼有一定漂洗作用。
三、黄棕壤
(一)分布
属于红黄壤与棕壤之间旳过渡性土壤。分布范围是 :北起秦岭、淮河,南至大巴山和长江,西至青 藏高原边沿,东抵沿海。
长江中下游旳江苏、安徽、湖北等地旳低山丘陵区 别布较集中。在南方诸省区旳山地垂直带谱中亦 有分布。
皮栎、麻栎等,常绿树为耐寒旳石栎、冬青、水青 树等,还有马尾松、杉木等亚热带针叶林。
地形:多低山、丘陵区
全磷量较低,盐基元素大量淋失,钙、钠只有 痕迹,镁、钾也不多。
(四)赤红壤旳分类 赤红壤划分为赤红攘、黄色赤红壤和赤红壤性
土3个亚类。
各类土壤属性及照片
![各类土壤属性及照片](https://img.taocdn.com/s3/m/68af49b4561252d381eb6e20.png)
碱性,适种性广,也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基地,同时适种多种干果。
景观:枣、柿等干果
性土为A-(B)-C构型的弱发育赤红壤,主要分布于土壤侵蚀较严重的丘陵山地。
赤红壤归属下的土种:赤泥土 红泥赤土 翁源红泥赤土 赤砂泥土 赤香末土 赤土 金岗山 赤土 黄赤土 赤粘土 霞潭赤粘土 九峰赤粘土 厚麻赤土 麻赤砂泥 邕宁麻赤土 杂沙赤红土 澜沧麻赤红土 瑞丽赤砂泥土 泥赤土 泥砂赤土 翁源赤土 罗定赤土 龙州泥砂赤土 厚泥赤
侵蚀强烈的丘陵山区,江西兴国一带和福建东南部有较多分布。
红壤归属下的土种:油红大土 泥红土 砂红泥 红松泥 砂粘红泥 建瓯红泥土 崇安红泥土 赤水黄红泥土 麻砂红泥 褐斑黄筋泥 网纹粘红土 邵武红泥土 灰黄泥 厚灰黄泥 红黄泥
粘底红黄泥 死红土 熟红土 等等。。更多详细分类
黄绵土
图片介绍:这是摄于陕北绥德的黄绵土剖面,它是黄土母质直接耕种的土壤,是熟化与 水土流失共同作用的产物。除耕作层外,剖面发育分化很不明显。广泛分布于太行山以 西,贺兰山、日月山以东,阴山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黄土高原地区。以陕北最为集
破皮大黑土粘砾黑土泥砂土棕泥砂土砾黑土棕砾黑土红松洼暗黑土黄甸黑土黄甸黑土二洼黑土平西二洼黑土二洼瘦黑土大杨树黄黑土黄黑土暗黄黑土肥黑土油黑土破皮黄土大黑土长春二黄土油黄黑土水岗黑土油黄土讷河破皮黄土宕昌大黑土岷县大黑土二洼油黑土粘锈黄黑土双城油黑土锈黑土甸黑土泥砂甸黑土黑油砂土白馅黄黑土油白馅黄黑土粘白馅黄黑土红壤图片介绍
我国的土壤类型.
![我国的土壤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cd6a99052f60ddccda38a067.png)
我国的土壤类型砖红壤我国的砖红壤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省最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0度以南地区。
地处热带,年平均气温为23~26℃,>10℃的积温在7500~9500℃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
冬季少雨多雾,夏季多雨,具有高温多雨干湿季节变化较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
原生植被为热带雨林或季雨林,树种繁多,林内攀缘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而且有板状根和老茎开花现象。
砖红壤一般分布在低山、丘陵和阶地上。
母质为各种火成岩、沉积岩的风化物和老的沉积物。
因经长期高温高湿的风化,有的已形成厚达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红色风化壳。
在湿热气候作用下,土壤中铝的富集作用高度发展。
这种铝的富集作用,在土壤学上称为富铝化作用。
赤红壤赤红壤过去称为砖红壤性红壤,是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主要分布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带即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度之间。
赤红壤地区的生物气候特点是:气温较砖红壤地区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10℃的积温在6500~8000℃之间,年降水量在1290~2000毫米之间,全年雨量分配比较均匀,干湿季节变化不很明显。
天然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雨林,沟谷内常有部分热带植物,且向南逐渐增多。
林内也有攀缘植物及附生植物。
目前,赤红壤上的天然林大部分已被破坏,成为疏林草地。
赤红壤富铝化作用弱于砖红壤。
红壤红壤在我国分布范围广阔,大体包括湖南、江西、浙江三省的大部分,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五省区的北部,以及湖北、安徽、贵州三省的南部。
红壤形成于中亚热带的生物气候条件下。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240~280天),年平均气温16~26℃,>10℃的积温5000~7500℃,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壤的地形条件一般为低山丘陵,但在云南为高原,成土母质在低丘陵多为第四纪红色粘土,高丘陵和低山多为千枚岩、花岗岩、砂页岩等。
我国土壤类型及分布
![我国土壤类型及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57b8218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7.png)
我国土壤类型及分布土壤是农业发展、基本生态系统功能和粮食安全的基础,因此也是维持地球上生命的关键。
对于几乎任何生活在陆地上的生命而言,土壤都是非常关键的生存保障,从储存水分到过滤水质再到调节气候以及防止洪涝灾害,营养循环和降解机制,无所不包。
我国物产丰富,地大物博,不同区域农作物的分布差异巨大。
这种差异不仅仅与气候条件有关还和土质密不可分,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国土壤类型分布。
我国主要有15种土壤类型,分别是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
1.砖红壤区域: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
特点: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2.赤红壤区域: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
特点: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3.红黄壤区域: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特点: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4、黄棕壤区域: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特点: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5、棕壤区域: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特点: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
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6、暗棕壤区域: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特点: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我国主要自然土壤类型剖析
![我国主要自然土壤类型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d0a4d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b.png)
我国主要自然土壤类型剖析我国主要自然土壤类型[日期:2007/03/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主要教学目标:主要掌握红壤和棕壤的分布区域、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剖面构造和土壤形态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状。
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结合前面土壤学的基本知识的学习。
主要内容:第一节我国南方的土壤第二节我国北方的土壤讲解具体内容如下:第一节我国南方的土壤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各种红色或黄色的酸性土壤,总面积大约有11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这一地区由于气温高,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林木、果树和粮食作物的生产基地。
一.红壤1、分布红壤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土壤,它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阔低山丘陵地区,包括江西,湖南的大部分地区,除此之外,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的北部以及浙江,四川,安徽,贵州的南部都有红壤的分布。
2、成土条件红壤形成于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年均温16—21度,年降水量8 00—1500mm,无霜期240—280天,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现多为人工林,树种主要为马尾松、杉木、罗汉松、樟木、楠木以及竹类等,除石灰岩外,其他岩石上几乎都可以发育。
3、形成过程(1)、脱硅富Fe、Al化作用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矿物发生强烈的风化产生大量可溶性的盐基、硅酸Fe(OH)3、Al(OH)3。
在淋溶条件下,盐基和硅酸被不断淋洗进入地下水后流走。
由于Fe(OH)3、Al(OH)3的活动性小,发生相对积累,这些积聚的Fe(OH)3、Al(OH)3在干燥条件下发生脱水形成无水的Fe2O3和Al2O3,红色的赤铁矿是土壤呈现红色,形成富含Fe、 Al的层次。
(2)旺盛的生物小循环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水热条件优越,植被生长旺盛,生物的小循环作用也十分旺盛。
红壤的形成以富铁、铝化过程为基础,生物小循环是肥力发展的前提,这两个过程构成了红壤特殊的形状和剖面特征。
4、剖面特征O层:在森林植被下,当年凋落物,A层:暗棕红色,团粒结构,无人为破坏下可达30cm左右,疏松。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及特征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及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f06032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c.png)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及特征中国主要土壤类型(一)、砖红壤Ⅰ、分布地区→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Ⅱ、形成条件→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二)、赤红壤Ⅰ、分布地区→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Ⅱ、形成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三)、红壤和黄壤Ⅰ、分布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Ⅱ、形成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Ⅲ、一般特征→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四)、黄棕壤Ⅰ、分布地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Ⅱ、形成条件→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Ⅲ、一般特征→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五)、棕壤Ⅰ、分布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土壤类型土壤类型
![土壤类型土壤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fcf1296e580216fc700afdc0.png)
黑土: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形 成的淋溶土壤。 微酸性土壤,具有深
厚的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很高,土 壤肥沃。
荒漠草原下,弱腐殖质积累,但颜色 较深,土壤剖面分化不明显,但有弱 结皮层的干旱土。
上图为灰钙土剖面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为荒漠草原。土地 利用有3种方式,作为天然放牧场;开垦 为旱作农田;在有水源条件地区开辟为
灌溉农田。
灰漠土:成土母质多为黄土状冲积物, 地表有孔状结皮,土壤质地粉砂壤土 的干旱土。
黄壤:暖热阴湿气候下,氧化铁高度 水化形成针铁矿,使土壤产生“黄化 过程”,同时生物积累过程和富铁铝 化过程明显。土壤鲜黄色,强酸性, 有机质含量高,开垦后迅速下降。
上图为黄壤剖面
上图为黄壤景观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是亚热带湿润常绿阔 叶林与湿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内 苔藓类和和水竹类生长繁茂;次生植被为 马尾松、杉木、栓皮栎和麻栎等;农业利 用以旱作粮食作物为主,以及茶叶和蚕桑。
黄褐土 :是在北亚热带半湿润大陆 性季风气候和落叶阔叶林植被条件 下,发生粘化过程和铁锰的淋淀过程 的地带性淋溶土壤 。土壤暗黄棕或 暗黄橙色,弱酸到弱碱性,。
上图为黄褐土剖面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间 有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农业利用 主要是种植小麦、玉米、烟草、甘薯、 棉花等,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上图为紫色土剖面
上图为紫色土景观
土地利用:利用水热条件较好和磷 钾较丰富的特点,发挥生产潜力, 种植柑桔、竹、油桐等经济作物以 及粮、棉、油等大田作物,但要注 重水土保持。
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自然地理结构 第四节 中国土壤地理
![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自然地理结构 第四节 中国土壤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a8d1225cb8f67c1cfad6b8eb.png)
一、中国土壤类型
土纲、亚纲、土类、亚类
初育土、冻土、变性土、干旱土、高寒腐 殖土、松软腐殖土、灰土、硅铝土、铁硅 铝土、 铁铝土、潮湿土、盐渍土
初育土:风沙土、绵土、紫色土、堆垫土、灌淤土
冻土:冻漠土(高山荒漠土) 干旱土:棕漠土、灰漠土、冷漠土、棕钙土、灰钙土 高寒腐殖土:寒冻毡土、寒毡土、寒冻钙土、寒钙土 松软腐殖土:黑土、黑钙土、栗钙土、黑垆土 硅铝土:寒棕壤、暗棕壤、棕壤、褐土 铁硅铝土:黄棕壤 铁铝土:黄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 潮湿土:潮土、灌淤潮土、水稻土
3600 2800 2300 1500 800
1100 800
50
3300
2400 1800 1200 800
5200 4500 4200
3500
2600
盐渍土:干盐土、碱土
二、中国土壤分布
(一)水平地带土壤分布规律
1、自成土类的形成条件 2、中国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
(1)东部湿润类型土壤带 (2)西部干旱类型土壤带
(1)沼泽土 (2)草甸土 (3)白浆土 (4)盐土、碱土(龟裂土)
(五)耕作土类的淤土、绿洲土 4、塿土、黑垆土 5、绵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