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唯识宗三性三无性思想及其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论唯识宗三性三无性

宽见

绪论

三性乃印度唯识学派之重要主张,我国法相宗之根本教义。谓一切存在之本性与状态(性相),从其有无或假实之立场分成三种,称为三性。说明三性之各别为‘无自性空’之道理,则称为三无性。系以解深密经卷二之一切法相品为根据而说者,为印度唯识学派所主张,后来成为我国法相宗根本教义之一,亦为华严宗等所采用。三性又作三自性、三性相、三种自相、三相等。此三者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三者略称遍依圆。三无性又作三种无自性性、三无自性或三种无性等。三者即: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

何谓三性

所谓遍计所执性①者,遍计为‘周遍计度’义。所执是指对象。即于因缘性诸法,不能看到其本然的真相,而浮起主观的、虚妄的揣度,加上我法的妄执所现的对象。若加以细别,则有能遍计、所遍计与遍计所执性三重。能遍计,谓意识遍对客观的事物,起实有的计度,即主观的迷情。所遍计,谓被能遍计的意识所周遍计度的客观对象。遍计所执性,谓由能遍计心现于所遍计之上的实有妄境。

所谓依他起性②者,‘他’指因缘而言。一切有为法都是依因缘而现起的。即心心所法必具因缘、增上缘、等无间缘与所缘缘四缘,色法则须依因缘与增上缘二缘。既是依因缘和合而存在,所以非固定的实有,而是如幻假有的法。然而,虽属假有,但与遍计所执性之仅现于妄情,且体性皆无之状况不同。

所谓圆成实性③者,圆为圆满,成为成就,实为真实义。指遍满一切处而无缺减,其体不生不灭而无变异,且真实而不虚谬,为一切诸法实体实性的真如法性,亦即所谓依他起的根本体性。

为说明以上三性关系,《摄大乘论》以蛇绳为譬喻,说︰

于此悟入唯识性中。何所悟入。如何悟入。入唯识性相见二性及种种性。若名若义自性差别假。自性差别义。如是六种义皆无故。所取能取性现前故。一时现似种种相义而生起故。如闇中

绳显现似蛇。譬如绳上蛇非真实。以无有故。若已了知彼义无者。蛇觉虽灭绳觉犹在。若以微细

品类分析此又虚妄。色香味触为其相故。此觉为依绳觉当灭。如是于彼似文似义六相意言。伏除

非实六相义时。唯识性觉。犹如蛇觉亦当除遣。由圆成实自性觉故。④

如暗中有人怀恐怖之念,见绳而误以为蛇,此蛇现于恐怖之迷情上,系体性都无之法,此喻遍计所执性。绳是因缘假有的,此喻依他起性。绳之体为色、香、味、触等四尘,此喻圆成实性。换言之,遍计所执性如绳上的蛇,只存在于对依他起性的谬见之上,是无实体的。依他起性亦如依四尘所成的绳一样,只是现于圆成实性之上的假相,故观其实体,毕竟是无自性的。

要之,宇宙万有,不论色心依正,不分迷悟染净,皆是由因缘现起的如幻假有的东西。然而,犹如波由水而起,绳依麻而存,此依他起的现象,不可无其实体,此即是圆成实性的真如。

因此,依他起性即现象,圆成实性是实体,现象法虽是差别、无常的、假有的,然而,实体是平等的、常住的、不变的,且是真有的。只因我人被无始以来的我法妄执所蒙蔽,不但不能观照万有的实体,且对那无自性,如幻假有的依他现象,分别计度,执为实法,此即遍计所执性。

所以,若藉修行的功力,空我法的妄执,离实有的计度,则能证知万有的如幻假有,依他起性的真相自然显出,而实体的圆成实性也会全然显现。

三性的关系,可以说是把宇宙万有从迷悟的见解作三方面的说明。每一法,若从我人常情上说,是遍计所执,若从因缘所成上言,是依他起性,若从其实体上观,则是圆成实性。倘拂去妄执,便知除依他起外无宇宙万有;若离开圆成实性的本体,亦无依他起法。如此,圆成实性的真如与依他起法,相依不离,两者不异。又,圆成实性为本体,依他起性为现象,一为无为不生灭法,一为有为生灭法,两者非一。

何谓三无性

三无性⑤,是‘三性’之对称。具称三种无自性性,又称三无自性、三种无性。指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等三性皆无自性,是空。《解深密经》卷二〈无自性相品〉云︰

我依三种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所谓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⑥《成唯识论》卷九释云︰

依此前所说三性,立彼后说三种无性,谓即相、生、胜义无性。故佛密意说一切法皆无自性,非性全无。说密意言,显非了义。谓后二性虽体非无,而有愚夫于彼增益,妄执实有我法自性,

此即名为遍计所执。为除此执故,佛世尊于有及无总说无性。云何依此而立彼三?谓依此初遍计

所执,立相无性。由此体相毕竟非有如空华故。依次依他,立生无性。此如幻事,托众缘生,无

如妄执自然性,故假说无性,非性全无。依后圆成实,立胜义无性。谓即胜义由远离前遍计所执

我法性故,假说无性,非性全无。如太虚空虽遍众色,而是众色无性所显。⑦

兹略释如次︰

(1)相无性⑧︰具云相无性性,又名无相性、诸法无自体相。系依遍计所执性而安立。遍计所执法,情有理无,犹如空华,体相非有,故名相无自性。

(2)生无性⑨︰具云生无自性性,又名无生性、诸法无生体性。乃针对依他起性而立。盖依他诸法乃托众缘而生,无定实之性,譬如幻事,故称生无性。

(3)胜义无性⑾︰具云胜义无自性性,又名无真性、第一义谛无自体相。系依圆成实性而安立。胜义,指殊胜之境,或殊胜之道理。四种四谛中,第四胜义胜义谛即是。此胜义(圆成实性),由远离遍计所执之我法而显,犹如虚空众色由无性而显,故云胜义无性。

结论

由以上三性三无性之说,而立‘非有非空’之中道,即三性具有不即不离之关系,其中遍计所执性是情有理无,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是理有情无,故合三性而明中道,是为三性对望之中道。又三性各具情有理无、假有实无、真空妙有(无相与真实)等性质,故设立每一性之中道,称为一法中道。又观三性之存在为唯识无境,称为唯识三性观、三性观行。即遍计所执性为虚妄之唯识性,圆成实性则为真实之唯识性;依他起性为世俗之唯识性,圆成实性则为胜义之唯识性。说明观此三性之顺序、方法者,称为五重唯识观。此外,悟入三性之顺序有遍依圆、依遍圆、圆依遍三种。

如上应知,三性三无性不仅是唯识宗的重要教义,更是我们依教起修唯识观的重要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了知诸法是依他缘起如幻,于此幻法不应更起遍计犹如空华,当下即是圆成实性第一义谛,烦恼即成解脱,心得自在。

【注释】

①遍计所执性,梵parikalpita -svabha^va 。

②依他起性,梵para -tantra-svabha^va 。

③圆成实性,梵parinis!panna-svabha^va 。

④《大正藏》卷31,142c。

⑤三无性,梵trividha^ nih!svabha^vata^,藏n%o-bo-n~id med-pa rnam-pa gsum。

⑥《大正藏》卷16,694a。

⑦《大正藏》卷31,48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