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 指南》

合集下载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理解及解读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理解及解读

4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发布
《行动计划》于4月13日印发,全文 9千多字
2021/10/10
5
教育信息化2.0与时代的关系
2021/10/10
习近平: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必须敏 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十九大报告: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 满意的教育。
探索信息时代教育 治理模式
科学布局构建教育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形成覆盖各级各类学校、 学习者和教与学全过程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 育治理方式变革,建立完善教育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目录
2021/10/10
12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八大行动主要内容
各地教育信息化建设侧重点不同,因地制宜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普遍共识
构建信息化条件下 的人才培养模式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 教育服务模式
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加强对学习者认知和学习行为规律 的研究,养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数字化教与学的习惯,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的 新型教学组织方式
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利益分配和知识产权保护 机制,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优质资源辐射到每个学习 者,缩小数字教育鸿沟和差距
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
1. 推进宽带卫星联校试点行 动
2. 促进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普 及
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 1. 支持“三区三州”教育信 息化发展 2. 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 智
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 1. 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示范 2. 构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 3. 加快面向下一代网络的高 校智能学习体系建设 4. 加强教育信息化学术共同 体和学科建设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创新试点研究和探索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创新试点研究和探索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创新试点研究和探索作者:盘月娥胡名军周凤英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21年第18期教育部颁布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中指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三通两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与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

以下是笔者以创新试点为载体,研究和探索如何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作过程中获得的一些感触及经验。

一、以教育教学为核心,创新试点势在必行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创新试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转变学习方式。

依托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能建立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学习环境,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教与学需求,推动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合,实现个性化、智能化学习。

2.优化资源供给。

利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学习空间,汇聚适应发展需求的优质资源,进行个性化、智能化资源推送,实现精准服务,创新资源供给模式。

3.变革教学模式。

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流程,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学习方式从单一、被动向多样化、个性化的转变。

二、以科学推广为原则,创新试点逐步实施学校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创新试点工作采取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科学推广原则,逐步形成学校创新试点全覆盖。

创新试点按照省、市名师工作室、学校网络空间、教师网络空间、学生网络空间应用的顺序建设,以某一学科为样板,以一个年级为范围,在学习空间中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等,逐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最终在全校推广实施。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创新试点平常以辅助教学为主,特殊时期能主导教学活动的开展。

创新试点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素养的提升,定期举办相关竞赛,增强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

为让师生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学习空间,需要建立良好的网络学习空间方案,培养网络学习空间使用习惯,探索在线备课、教学活动组织、作业指导、辅导答疑、学情分析、网络研修等在线教育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项目式学习策略探究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项目式学习策略探究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项目式学习策略探究作者:武咏梅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20年第10期一、引言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两个文件明确指出,优化教学方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项目式学习作为—种关注学习过程、主张合作探究、探索教学变革的教学方式受到学界越来越多学者研究。

其在实践过程中是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与生活关联的项目,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项目研究,学生通过个体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项目中的系列问题,从而完成创意提出、实施,问题分析、解决,成果耕锶、形成、分享等系列学习任务,最终达成系统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成长目标。

因此设计项目、创建问题、自主学习、协作探究、成果分享构成项目式学习的关键特性。

项目式学习可以在单个学科学习中进行,即学科内项目式学习;也可以跨学科进行。

本文仅以中学语文学科为例,探讨学科内项目式学习。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指出,网络学习空间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认定的实名制网络学习场所。

空间分为个人空间(如教师、学生)和机构空间(如班级、学校);提供公共应用服务(如资源共享服务、决策评估服务)、数据分析服务(如学习分析服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服务)。

空间支持不同用户角色(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在同一空间中的身份切换,实现“一人一空间”;支持不同角色用户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沟通与数据交换;支持各类公共应用服务的汇聚与调用,实现服务贯通。

如图1所示框架可清晰看出网络学习空间融资源、服务、数据于一体,支持共享、交互、创新,可以重构教学环境、优化资源供给、变革教学模式。

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学校评价指标

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学校评价指标
配套条件(10分)
具有无障碍获取空间服务的网络接入条件;多种方式配备学生智能学习终端,有效保证学生空间的平等使用
开通率(5分)
学校所有教师和适龄学生开通个人空间,基本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班级空间开通率100%;具有社团等特色空间
创新应用
(50分)
教学模式创新
(10分)
教师利用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学习指导等日常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自主、协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利用空间开展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利用空间开展跨班级、跨学校、跨区域等教学活动;利用空间开展差异性和个性化教学与指导;利用空间进行校企合作,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模式等
推广普及(5分)
具有网络接入条件的80%以上的学校、教师,适龄学生开通空间
体制机制创新
(10分)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空间在教育服务供给、教育教学优质均衡发展、优秀教师智力资源共享等方面具有创新举措,并产生良好效果
网络安全(5分)
年度内未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在内容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管理主体责任明确,具有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
资金保障(5分)
具有可持续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网络学习空间功能,丰富公共应用服务,提升空间应用普及率及应用水平
人员保障(5分)
具有专门机构负责空间应用与服务,且有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从事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
学习方式创新
(10分)
学生利用空间选择网络课程、在线测试、在线指导等学习资源与服务进行自主学习;利用空间组建兴趣小组等,进行协作探究、交流互动
管理评价创新
(10分)
利用空间数据评价教师教学过程,课程建设与应用水平等;利用空间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利用空间家长了解学生发展情况,参与学校管理;利用空间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8.12.12•【文号】教技〔2018〕16号•【施行日期】2018.12.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信息化正文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教技〔2018〕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战略部署,现就加强网络学习空间(以下简称“空间”)建设与应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为依托,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为核心,以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强空间建设与应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推动教与学变革,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

(二)总体目标到2022年,面向各级各类教育、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全面普及绿色安全、可管可控、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实名制空间。

以空间为纽带,贯通学校教学、管理与评价等核心业务,将空间作为基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基本环境,作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共享服务的主要渠道,作为先进文化建设和家校共育、校企共建的有效载体,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实现基于空间的教与学应用、教学管理、教育治理的常态化,加快推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工作原则面向需求,服务育人。

应对新时代和信息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充分认识新技术对教育发展与变革的促进作用,深化空间应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浅谈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浅谈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浅谈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教育”模式已经有了雏形,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多媒体教学已经走进学校,很多网上学习平台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条件。

我校是一所位于县城郊区的九年一贯制的学校,教师老龄化严重,教育教学观念陈腐,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基于此,我认为学校应该让课堂教学改革和网络学习空间互相依托,拓宽教师教育领域,提升师生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破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促进师生的互动,加快教科研工作的步伐,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1、增强意识提高认识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出台,势必要加快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认真学习《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认识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三通两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与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

2、建立机构加强防范建议学校确立目标,立即采取行动,首先申请建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制定培训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培训,提高教师们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让我们认识到网络学习空间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教学与学习环境,能够为师生个人提供知识管理与自主学习服务,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全面的教学互动、教研协作与沟通交流服务,它是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的催化剂。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互联网给我们的教育也带来了崭新的希望,在我们深深地被它的魅力倾倒时,依然没有忘记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积极寻找防范措施。

3、明确目标建构方案明确空间建设与应用的目标和任务,在统一标准和规范指导下进行统筹规划,建议学校制定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方案,教师做好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计划,筹划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方向。

在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的范围开展调研工作,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个性化的空间建设打好基础,规范我们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流程。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平台解决方案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平台解决方案

中⼩学数字化校园平台解决⽅案中⼩学数字化校园平台解决⽅案2020年12⽉⽬录1.项⽬背景 (1)1.1.指导思想 (1)1.2.政策依据 (1)1.3.现状分析 (2)2.项⽬整体规划 (2)2.1.建设⽬标 (2)2.2.建设原则 (4)2.3.⽅案概述 (5)2.4.架构设计 (5)3.⽅案产品⽬录 (6)3.1.基础⽀撑平台 (6)3.1.1.⾝份认证管理平台 (6)3.1.2.综合门户 (7)3.1.3.基础数据 (7)3.1.4.数据标准管理 (8)3.1.5.数据共享 (8)3.1.6.数据安全 (8)3.1.7.多端适配 (8)3.2.可视化管理应⽤ (9)3.2.1.常规管理可视化 (9)3.2.2.教务教学可视化 (10)3.2.4.教师发展可视化 (13)3.2.5.学⽣成长可视化 (15)3.3.数字化校园应⽤ (17)3.3.1.协同办公 (17)3.3.2.教师档案 (17)3.3.3.学⽣档案 (18)3.3.4.协同备课 (18)3.3.5.互动课堂 (18)3.3.6.资产管理 (19)3.3.7.图书馆管理 (19)3.3.8.成绩管理 (19)3.3.9.考试考务 (19)3.3.10.资源管理 (20)3.3.11.⽹络社交 (20)3.3.12.家校互动 (20)3.4.数字化校园管理 (21)3.4.1.门禁管理 (21)3.4.2.智能预约管理 (22)3.4.3.班牌管理 (23)3.4.4.智慧校徽 (23)3.4.5.消费管理 (24)3.4.7.访客管理 (26)3.4.8.校园定位 (26)3.4.9.⼈脸识别 (28)3.4.10.校园安防 (29)3.4.11.视频巡课 (30)3.4.12.⼴播对讲 (31)3.4.13.宿舍门禁管理 (32)4.硬件要求 (33)4.1.应⽤服务器 1 台 (33)4.2.存储服务器 1 台 (33)4.3.服务器部署拓扑 (34)5.技术服务 (34)5.1.定制化开发 (34)5.2.实施服务 (34)5.3.售后技术⽀持 (34)1.项⽬背景1.1.指导思想我国教育改⾰和发展正⾯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部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培训在泰安举行

教育部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培训在泰安举行

龙源期刊网 教育部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培训在泰安举行作者: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18年第16期本报讯日前,2018年教育部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專项培训在泰安市泰山学院附属中学举行。

中央电化教育馆培训部邢羽赫、山东省电化教育馆主任顾志、西北师范大学郑晓俊博士、泰安市教育局副局长苏雪峰、泰山学院附属中学校长秦洁新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专家共同出席本次活动,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100多名骨干教师参加培训。

培训会上,郑晓俊博士从《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下称《指南》)研制的依据、网络学习空间发展的四个阶段、《指南》研制过程、《指南》整体框架和《指南》关键点五个方面作了精彩讲座,梳理了“网络学习空间”工作的思路,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教学工作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方向。

秦洁新以《建设信息化生态校园,让校园充满智慧——泰山学院附属中学建设教育信息化生态校园的探索》为题,围绕“一个平台、两大工程、三项研究、四个突破”,分享了学院附中使用泰安智慧教育云,实施信息化培训及课堂改革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开展教育教学信息化、学校管理网络化、家校沟通智能化三项研究,实现评价、空间、平台、选课四个突破的点滴经验。

同时,对未来学校信息化建设之路作了展望:期望广范围、深层次的信息化应用根植于生态化、信息化新校园的建设和发展之中。

学院附中英语学科组、地理学科组分别以《信息技术,打开英语课堂的新视野》《借信息技术之翼,助课堂教学腾飞》为题,从学科特点出发介绍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使用的效果。

英语学科教师丁红、尹富林,地理学科教师裴斐、刘玲云围绕“网络学习人人通,学习空间通人人”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学习模式、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体现了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既发挥了传统课堂的特点,又体现了信息化的优势,为参训教师呈现了生动的观摩课例。

本次培训既有专家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也有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体现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为今后不断创新发展的智慧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网络学习空间作用与意义

网络学习空间作用与意义
1、面向空间的微应用的汇聚 2、是连接公共服务和个人空间的桥梁纽带 3、是智慧校园组成部分 4、是融合数字校园和空间教学的有机联系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
数据挖掘,学习分析,大数据的应用 大数据是相关分析不是因果分析 数据的智慧运用 可视化数据:仪表盘 模型:学习-分析-诊断-反馈-补救 区块链,原创保护;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没有学习空间不可能进入2.0
教师的教学支撑环境
教师的教学支撑环境
教师的教学支撑环境
教师的教学支撑环境
教师的教学支撑环境
教师的教学支撑环境
教师的教学支撑环境
教师的教学支撑环境
教师的教学支撑环境
学生的学习支撑环境
管理与服务的支撑环境
管理与服务的支撑环境
管理与服务的支撑环境
管理与服务的支撑环境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平台+教育”服务模式 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持系统 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衔接与开放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融合众筹众创,实现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 据、信息红利的有效共享 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和教育治理水平提升。
网络学习空间在 教育教学改革中 的作用和意义
目录 CONENT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 教师的教学支撑环境 学生学习的支撑环境
管理与服务的支撑环境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三通”提效增质,两平台融合发展

“网络学习空间”在课堂教学应用的探索

“网络学习空间”在课堂教学应用的探索

教育信息技术2021年第4期“网络学习空间”在课堂教学应用的探索徐智扬(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教师发展中心,广东肇庆526600 )【摘要】技术变革教与学环境,理念革新教与学方式•“三通两平台”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其 本质就是为师生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教与学环境,并以此为依托,变革传统的教与学方式。

“三通两平台”各项任务于 “十三五”期间圆满完成,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作为“三通两平台”的重难点任务,“重”在网络学习空间的建 设与联通,“难”在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与应用,因此,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仍是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短板,文 章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现阶段网络学习空间在课堂教学应用的发展方向与具体应用方法,旨在帮助其他教育者 更好地将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于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小学;网络学习空间;教学改革;优化策略—、引言“三全两高一大”的核心理念就在于教育信息化的 融合创新,也就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它是对“三通两平台”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进 一步发展。

“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理念是在新的教育 技术与新的教育思想熏陶下,将传统教与学资源的整合 与获取方式转变为具有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特征的学习环境创设,网络学习空间逐渐成为双 师教育、学生自主探究与展示的平台,成为了教学改革 的重要实践场地,探索网络学习空间在课堂教学中的创 新应用方式与策略己成为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变 革传统教学结构的趋势与潮流。

二、“网络学习空间”的内涵与意义在教育信息化2.0阶段,网络学习空间是指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认定的,融资源、服务、数据为一体,支持共享、交互、创新的实名制网络学习场所[1]。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基本理念就在于教与学各主体在 网络学习空间中可自由获取与教与学相关的资源、服务、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资源、服务、数据的共享、交互、创新,它支持学生、教师、家长、其他教职人员 等多个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流,致力于为教与学各主体创 设畅通的信息化教与学的环境,重塑教育生态圈。

【原创】浅谈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和应用

【原创】浅谈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和应用

浅谈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和应用近年来,教育部已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作为“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建设和应用个人网络空间成为广大师生个性化服务和需求的一种新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我们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

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主要为网络教学空间,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的教学应用服务形式,是网络教学教研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的结果。

充分发挥网络空间教学的优势,创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方法,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网络空间互动教学,将给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

网络学习空间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教学与学习环境,能够为师生个人提供知识管理与自主学习服务,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全面的教学互动、教研协作与沟通交流服务,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利用省平台上的各种应用教学,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影响,引导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加强自我管理,提早规划,合理利用网络、移动终端等教育资源自主学习。

目前,已有很多教师对个人教学空间实际建设和应用,并取得实效,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现浅谈一下个人在教学空间建设和应用中的心得与体会。

一、功能建设与应用(1)教材资源。

省平台系统自带一些标准教材,教师个人可以根据自己任教的学科教学版本进行选择相对应的教材使用,方便后面的备课教学。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自定教材功能进行补充。

这一功能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师可以通过共享资源、精品资源、教育云资源和一师一优课等来收集整理每一课的教学资源,基于教师自身和班级学生学习水平整合出合适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资源最优化。

(2)课前导学。

通过省平台的应用,可以实现不同于以往的导学方式,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导学功能新建微课导学或常规导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相关课前学习任务,为后面的课堂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同步备课。

俗话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教育部2018年4月目 录前言 11.总则 21.1网络学习空间内涵 21.2空间建设与应用目标 21.3空间建设与应用原则 31.4空间建设与应用流程 32.网络学习空间的构成 53.个人与机构空间 63.1个人空间基本功能 63.2教师角色功能 63.3学生角色功能 73.4家长角色功能 73.5管理者角色功能 83.6机构空间基本功能 84.公共应用服务 104.1资源共享服务 104.2教学支持服务 104.3学习交互服务 114.4决策评估服务 115.数据分析服务 136.空间安全保障 14前言“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三通两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与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

为贯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精神,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与应用模式,拓展信息时代教学、管理与服务方式”的要求,推动网络学习空间的深入发展,规范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创新教育服务模式与管理体制机制,特制订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

本指南分为六个部分:总则、网络学习空间的构成、个人与机构空间、公共应用服务、数据分析服务和空间安全保障。

第一部分:总则。

规定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内涵、建设与应用目标、原则和基本流程。

第二部分:网络学习空间的构成。

规定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框架,包括个人空间、机构空间和集成的公共应用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等。

第三部分:个人与机构空间。

规定了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等个人空间的功能要求,班级、学校和区域等机构空间的功能要求。

第四部分:公共应用服务。

规定了资源共享服务、教学支持服务、学习交互服务和决策评估服务等公共应用服务的功能要求。

第五部分:数据分析服务。

规定了数据分析服务的功能要求。

第六部分:空间安全保障。

规定了空间建设与应用中的技术、信息、数据、内容安全等要求。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1.总则1.1网络学习空间内涵本文件所指网络学习空间(以下简称“空间”)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认定的,融资源、服务、数据为一体,支持共享、交互、创新的实名制网络学习场所。

其内涵为:(1)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根本目标是引领教育服务模式创新,促进教育体制机制变革,推动教育信息化升级转型,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

(2)空间建设与应用的基本任务是提供教育应用服务,引入行业、机构等社会资源,支持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空间建设与应用的重要内容是聚合学习过程和教育管理数据,开展学情分析和学习诊断,精准评估教学效果,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支持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4)空间的核心属性是共享、交互、共创,基本特征是个性化、开放性、联通性和适应性。

(5)空间的基本构成包括个人空间、机构空间、集成的公共应用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等。

(6)空间建设与应用的基础是无障碍获取空间服务的网络和终端接入条件。

1.2空间建设与应用目标重构学习环境。

建立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学习环境,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教与学需求,推动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合,实现有效支持个性化、适应性学习的智能化学习支持环境。

优化资源供给。

通过利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企业与社会教育资源,共享智力资源等方式,汇聚适应区域教育发展需求的优质资源,缩短资源生成、进化周期,支持个性化资源推送,实现精准服务,创新资源供给模式。

变革教学模式。

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流程,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支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转变。

重塑评价方式。

跟踪监测教与学全过程,由结果导向的单一评价扩展到综合性、过程性的多维度评价,实现基于数据的综合素质评价,从注重评价的筛选功能扩展到注重评价的诊断、激励与预测功能。

创新服务模式。

从面向群体共性需求的规模化、无差别供给,转变为面向个体定制需求的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适应性供给,创新教育服务供给渠道、手段和内容,形成多元教育服务并存的良性供给模式。

提升治理水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促进教育管理业务重组、流程再造,建立智力资源共享、社会资源准入的监管评价机制,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体制机制改革,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发展需求。

1.3空间建设与应用原则需求导向,统筹规划。

面向教育整体发展战略与需求,明确空间建设与应用的目标和任务,在统一标准和规范指导下进行统筹规划。

做好与已有系统的整合,做好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汇聚应用数据。

明确职责,协同合作。

规划并改造组织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政策规范、管理机制等,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主体在空间建设与应用中的职责,分工协作,确保空间建设与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开放服务,创新应用。

面向多样化教育需求,在遵循空间建设与应用共性规律的基础上,秉持开放服务理念,不断丰富教育服务类型,创新空间应用模式,关注空间建设与应用实效。

1.4空间建设与应用流程空间建设与应用流程包括规划与设计、建设与部署、应用与推广、管理与维护等环节。

1.4.1规划与设计规划与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空间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和建设方式等。

规划与设计要素包括:教育发展战略、现状分析与诊断、建设目标、组织机构、建设内容、实施策略与进度、经费预算和保障措施等。

1.4.2建设与部署建设与部署要区域、学校整体推进,可通过自主研发、委托研发、购买服务等形式进行,采用私有云、公有云等方式进行部署,保证网络、计算、存储等服务能力稳定可靠、可弹性扩展,在数据、身份认证和应用服务三个层面进行系统集成。

1.4.3应用与推广应用与推广要采取灵活手段和多种策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服务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

空间应用与推广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空间应用培训体系,组织空间普及应用活动,凝炼、推广空间应用典型案例等。

1.4.4管理与维护管理与维护要建立组织机构,制订规章制度,完善流程,提升管理与维护人员能力,加强公共服务管理、数据管理、用户管理及安全管理,保障空间的稳定运行。

2.网络学习空间的构成网络学习空间分为个人空间和机构空间,并集成了公共应用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

支持不同角色用户(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在同一空间中的身份切换,实现“一人一空间”;支持不同角色用户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沟通与数据交换;支持各类公共应用服务的汇聚与调用,实现服务贯通。

空间功能框架如下图所示。

图 网络学习空间功能框架个人空间是具有角色基本功能且可拓展的个性化工作与学习场所,是调用各类应用服务的个人应用枢纽,支持资源管理、教学管理、交流互动和信息查询等。

机构空间包括班级空间、学校空间、区域空间等,能够调用公共应用服务,支持成员管理、生成性资源管理、信息发布、活动组织与活动分析等。

公共应用服务包括资源共享服务、教学支持服务、学习交互服务和决策评估服务等。

数据分析服务提供各类数据分析工具,利用用户的基础数据、空间行为数据,对用户行为进行动态分析,为个性化资源推送、学习分析与诊断、精细化管理、科学决策等提供支持。

用户通过个人空间或机构空间,调用公共应用服务,支持教育教学活动。

空间应用中形成的生成性资源,根据用户意愿,存放于个人空间或机构空间。

3.个人与机构空间3.1个人空间基本功能个人空间包括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管理者空间等,能够调用各类公共应用服务,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3.1.1个人管理支持设置个人基本信息、访问权限、空间布局等,实现个人管理。

3.1.2消息管理支持留言、通知公告、关注空间动态信息等,实现消息管理。

3.1.3资源管理支持分类、评价和分享个人收藏、上传的资源等,实现资源管理。

3.1.4应用管理支持快捷访问、分类、评价和推荐个人收藏的各类教学、管理、学习交互类软件工具与平台等应用,实现应用管理。

3.1.5社区管理支持对个人创建、参与或订阅的社区进行分类、推荐等,实现交互社区管理。

3.2教师角色功能在具备个人空间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教师空间还应提供以下功能:3.2.1教学管理a)支持在线备课、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课程设计与开发等,实现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

b)支持在线作业发布、在线作业批改、在线组卷、在线测试等,实现分层、个性化智能测评与诊断。

c)支持课后答疑、网上指导等,实现个性化辅导。

3.2.2学情分析支持跟踪、监测学生学习全过程,开展学情分析、学习诊断等,实现精准教学、个性化资源与作业推送等。

3.2.3网络研修a)支持记录教学思考、教研心得等,实现教学反思。

b)支持创建、参与、关注教师研修工作坊、名师工作室等,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3.3学生角色功能在具备个人空间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学生空间还应提供以下功能:3.3.1学习管理a)支持参与在线学习活动,自行选择数字教育资源与智力资源进行学习等,实现知识建构与能力培养。

b)支持在线完成作业、获取答疑辅导等,实现问题解决与即时反馈。

c)支持自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定学习步调、自我管理与监控等,实现自主学习。

3.3.2学情反馈支持查询学情分析和学习诊断报告,了解学习情况等,实现自我认知与反思。

3.3.3成长记录支持记录成长过程,获得成长分析报告等,实现自我改进与全面发展。

3.4家长角色功能在具备个人空间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家长空间还应提供以下功能:3.4.1学情查询支持查询学生的班级公告、课程表、学习活动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实时掌握学生情况,实现有针对性地监督与指导。

3.4.2家校互动支持家长与教师互动交流、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等,实现家校协同教育。

3.5管理者角色功能管理者包括学校管理者和区域管理者,在具备个人空间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管理者空间还应提供以下功能:3.5.1办学情况查询a)支持查询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培训、学生活动组织等情况,实现办学情况动态跟踪。

b)支持查询教师教学情况等,实现教学情况动态跟踪。

c)支持管理者根据不同业务职责,获得相应数据分析结果等,实现精准决策与科学管理。

3.5.2空间应用查询支持查询空间应用情况,如关注度、活跃度、影响力、公共应用服务使用频率等,实现空间应用动态跟踪。

3.6机构空间基本功能机构空间包括班级空间、学校空间和区域空间等,能够调用各类公共应用服务,支持成员管理、生成性资源管理、信息发布、活动组织与分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