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

第一学期研究计划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在科学观的指导下,在调查当前科技教育现状的前提下,制订一套符合学生特点的科技教育方法,并探索出小学科技教育的基本策略、方法和途径,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2.通过研究,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教学提问技能,并通过有效提问,使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与同学之间建立起有实质内容、有人文内涵、有思维深度的立体互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既有共性又个性的科学学习体验,最终促进学生科学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真正的高效优质教学。

三、研究策略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参与人员及分工。

1、学生:三年级~六年级全体学生。以班(中队)为单位,每6人为一个探究活动学习小组,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有学习小组长、记录员、测量员和观察员,每班挑选出3名科学(自然)课代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课内的科学、自然、劳动和科技等课程的科学学习、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并关注学生全员参与课外的科技创新活动。

2、教师:正或副班主任、科学(自然)、信息技术、劳动和科技课教师,是课题主要参与人员。

为达到科学课程、科技活动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使学生既可以学

到科学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又能培养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和提高写作水平,语文课教师负责辅导学生写动植物、生态环境等观察日记,批阅和评价学生的观察日记,并选出优秀作品上交课题组科技活动小组;科学(自然)、劳技课教师负责辅导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小论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适时进行科技小制作。

3、家长:学生家长及家庭成员也应成为课题组的参与人员。

通过校家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学习动态,并在家长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下,积极开展下列家庭科技活动:种植饲养、科技制作、观察星座和月相变化、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以及参与家庭装修、电路安装、美化居室的设计等,督促或指导其子弟勤写观察日记、作实验记录和撰写科技小论文。

四、研究措施

(一)科学学习科技创新积分奖励范围。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多元的评价指标。因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应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优势,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1、科学(自然)、劳动和科技课堂上的科学学习、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分组实验和手工劳动、小制作完成得较好的加1~5分。

2、学生阅读课外科普书籍、科技书刊及科技作品后,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说明其中的科学原理,能写出一篇有自己观点和看法的读后感或能模仿其中的作品进行改进后,有写出小论文和制作出小制作的加1~5分。

3、能在家庭里栽花种草,饲养蝌蚪、蚕、鱼、蜗牛、蝴蝶、蟋蟀

和蚯蚓等小动物,并进行中长期观察,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写出某种动植物的生命周期的观察日记以及对各种小动物进行小实验,如将蚯蚓的身体一分为二做蚯蚓的再生实验、蜗牛拉车比赛的实验,等等,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的加1~5分。

4、能经常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动物、植物、月相、天体、气象等,探究其变化规律,写出观察探究小动物的科普小论文,如蚂蚁搬家、蜗牛觅食、小狗探路和青蛙捕虫等科技小论文以及能明白月相变化和天体运动的,加1~5分。

5、学会搜集科学信息资料,网上下载信息并管理信息资料,能分类整理有关资料为探究活动作好充分准备的,如搜集环保资料进行环保宣传,搜集古代恐龙资料探究古生物的等等,看资料的份量和科技含量加1~5分。

6、热爱科学,开拓创新。有小发明、小制作和科学幻想画等科技作品获省地市级以上奖励的,小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加4~8分。

(二)科学学习科技创新积分奖励实施办法。

课题组建立和完善科技小组的各项计划和制度,每班选出4~6名(不得小于2名女生)同学参加校级科技小组,科技小组成员带头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全班同学的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为宣染科技创新活动气氛,建立科技活动档案资料,保存重大活动的影片的影像资料,学校设立科技小组活动专栏,定期出版并开出科技小知识窗口,张贴各种科技活动相片,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各班由科学(自然)、劳动和科技教师推荐,民主选举产生3名科学课代表,每小组选出1名科技活动小组长,小组长主持组内的小组

合作、科学探究活动和组内的评价以及组员的分工:实验记录员、操作员、测量员以及观察员。

1、每一堂课进行小组内3分钟的相互评价,给每一位学生课内科学探究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由科学学习小组组长主持课内科学实验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记录员负责科学实验的探究项目、探究内容、探究材料和观察内容、项目以及现象发生和观察结论的记录,每堂课到了快要结束时的最后3分钟,小组成员进行组内互评,并记录小组成员互评情况:当堂课中对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及表现给予量分。(参照附表一的步骤进行操作)

科学(自然)、劳动和科技课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组实验和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等动手实践操作等,小组成员组内相互评价,并进行量分,分别给表现突出的最高分和最低分者一个简短的用文字说明的评价。

2、以班为单位,每一个月统计并出版公布学生的奖励积分情况及科技创新作品成果情况。

科学课代表每星期负责搜集整理学生上交的科技作品:科技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上交给科学教师登记保存并量分,搜集学生观察日记交语文老师查阅并量分,两项分合二为一并进行统计,得出学生的得分情况(参照附表二的格式进行操作)。

3、以学校为单位,每期期末对学生进行星级评价以及对科学探究、科技创新有较大贡献的师生进行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鼓励。

每班学生的科学课代表统计全班学生各项科学学习探究、科技发明和科技创新小制作总得分情况,并由科学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

对学生进行星级等级评定:积分排列全班前3名者,被授予5颗“☆”;积分排列全班前4~8名者,被授予4颗“☆”;积分排列全班前9~15名者,被授予3颗“☆”;积分排列全班前16~24名者,被授予2颗“☆”;积分排列全班前25名以上者,被授1颗“☆”。统计结果上报到学校课题组。

4、学校为科学学习科技创新积分最高的学生授予“星级小科学家”称号,以及为课题组做出较大的贡献教师颁奖。

每个学期作为一个研究时段,并进行阶段性成果的总结,整理有关资料,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档案,将学生的成长经历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与课题组的教师写出课题阶段性研究经验、方法和措施心得体会,课题组负责人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