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物种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植物:
苍耳
苍耳(学名:Xanthium sibiricum Patr)为菊科苍耳属植物。

俗称粘不粘、小刺猬。

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

全株有毒,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较大。

原产于美洲和东亚,广布欧洲大部和北美部分地区;生于山坡、草地、路旁。

中国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北及西南各省区。

用途:苍耳子可提取高级香料的原料,也具有要用价值。

车前
车前(学名:Plantago asiatica L.)为车前科车前属植物。

又名车前草、车轮草等。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根茎短,稍粗。

叶片薄,宽卵形至宽椭圆形。

花序3-10个,直立或弓曲上升;花冠白色,冠筒与萼片约等长。

花期4-8月,果期6-9月。

生于草地、沟边、河岸湿地、田边、路旁或村边空旷处。

产中国多省区。

用途:全草可药用,具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等功效。

刺儿菜
刺儿菜(学名:Cirsium setosum)为车前科蓟属的植物。

是小蓟草的别称。

是一种优质野菜。

多年生草本,地下部分常大于地上部分,有长根茎。

茎直立,幼茎被白色蛛丝状毛,有棱,高30-80厘米,基部直径3-5毫米,有时可达1厘米,上部有分枝,花序分枝无毛或
有薄绒毛。

叶互生,基生叶花时凋落,下部和中部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无叶柄。

小花紫红色或白色,花果期5-9月。

分布广泛。

用途:药用价值主要是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等。

也可做饲料。

黄金菊
黄金菊(学名:Euryops pectinatus'Viridis'),多年生草本花卉。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绿色,花黄色,花心黄色,夏季开花。

全株具香气,叶略带草香及苹果的香气。

喜阳光。

生长于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华中等地区。

用途:是天然的镇定剂,松弛、镇定神经效果特佳。

也是园林绿化植物材料。

黄芩
黄芩(学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

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果期7~9月。

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1300米。

产于中国北方多数省区。

用途:黄芩的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灰菜(学名:Chenopodium album L.)为藜科藜属植物。

又名粉仔菜、灰条莱、灰灰菜、灰藋、白藜、涝藜、涝蔺、落藜、盐菜等,一年生草本植物,高30-150厘米。

茎直立,粗壮,具条棱及绿色或紫红色色条,多分枝;枝条斜升或开展。

生长于田野、荒地、草原、路边及住宅附近,花果期5-10月。

中国各地普遍生长。

用途:每年4~7月采收幼苗或嫩茎叶食用。

可凉拌、热炒制成多种菜肴。

全草可入药,性味甘、平、有小毒。

节节草
节节草(学名: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为木贼科木贼属植物。

别名:土木贼、锁眉草、笔杆、土麻黄,草麻黄等。

节节草属多年生草本。

根茎黑褐色,生少数黄色须根。

茎直立,单生或丛生,高达70厘米,径1~2毫米,灰绿色,肋棱6~20条,粗糙,有小疣状突起1列;沟中气孔线1~4列;中部以下多分枝,分枝常具2~5小枝。

叶轮生,退化连接成筒状鞘,似漏斗状,亦具棱;孢子囊穗紧密,矩圆形,无柄,长约0.5~2厘米,具2条丝状弹丝,十字形着生,绕于孢子上,遇水弹开,以便繁殖。

用途:具有疏风散热,解肌退热功能。

菱角(学名:Trapa bispinosa Roxb.)为菱科菱属的一年生浮水水生草本植物。

根二型:着泥根细铁丝状,着生水底水中;同化根,羽状细裂,裂片丝状。

茎柔弱分枝。

叶二型:浮水叶互生,聚生于主茎或分枝茎的顶端,呈旋叠状镶嵌排列在水面成莲座状的菱盘,叶片菱圆形或三角状菱圆形,表面深亮绿色,无毛,背面灰褐色或绿色,主侧脉在背面稍突起,密被淡灰色或棕褐色短毛,脉间有棕色斑块,叶边缘中上部具不整齐的圆凹齿或锯齿,边缘中下部全缘,基部楔形或近圆形;果颈高1毫米,径4-5毫米,内具1白种子。

花期5-10月,果期7-11月。

用途:食用或药用。

芦苇
芦苇(学名:Phragmites australias Trin.)为禾本科芦苇属植物。

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

芦苇茎秆直立,植株高大,秆直立,高1-3 (8)米,直径1-4厘米,具20多节,基部和上部的节间较短,最长节间位于下部第4-6节,长20-25 (40)厘米,节下被腊粉。

圆锥花序大型,长20-40厘米,宽约10厘米,分枝多数,长5-20厘米,着生稠密下垂的小穗;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常形成苇塘。

用途:芦苇茎秆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

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

艾蒿
艾蒿(学名: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为菊科蒿属植物。

别名:香艾、艾萧、艾草、艾﹑灸草、艾绒等。

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

茎单生或少数,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花药狭线形,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

花果期9-10月。

用途: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马齿苋
马齿苋(学名:Portulaca oleracea L.)为马齿苋科马齿苋属植物。

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

茎平卧,伏地铺散,枝淡绿色或带暗红色。

叶互生,叶片扁平,肥厚,似马齿状,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
色或带暗红色;叶柄粗短。

花无梗,午时盛开;苞片叶状;萼片绿色,盔形;花瓣黄色,倒卵形;蒴果卵球形;花期5-8月,果期6-9月。

中国南北各地均产。

为田间常见杂草。

用途: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作用;嫩茎叶可作蔬菜,味酸,也是很好的饲料。

蒲草
水烛是蒲草(学名:Typha angustifolia)的正名,香蒲科香蒲属水生或沼生多年草本植物。

植株高大,地上茎直立,粗壮,叶片较长,雌花序粗大。

叶鞘抱茎。

小坚果长椭圆形,种子深褐色。

花果期6-9月。

分布较广,常生长于河湖岸边沼泽地。

用途:是一种野生蔬菜,其假茎白嫩部分(即蒲菜)和地下匍匐茎尖端的幼嫩部分(即草芽)可以食用,味道清爽可口。

花粉入药,称“蒲黄”,能消炎、止血、利尿。

花序可作切花或干花。

水烛是中国传统的水景花卉,用于美化水面和湿地。

水烛的叶片可作编织材料;茎叶纤维可造纸;
马齿苋
苣荬菜(学名:Sonchus arvensis Linn.)为菊科苦苣菜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全株有乳汁。

茎直立,高30~80厘米。

地下根状茎匍匐,多数须根著生。

地上茎少分支,直立,平滑。

多数叶互生,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

花全为舌状花,鲜黄色;瘦果,有棱,侧扁,
具纵肋,先端具多层白色冠毛。

冠毛细软。

花期7月至翌年3月。

果期8~10月至翌年4月。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用途:能食用,东北食用多为蘸酱;西北食用多为包子、饺子馅,拌面或加工酸菜;华北食用多为凉拌、和面蒸食。

苣荬菜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消肿排脓、祛瘀止痛、补虚止咳的功效。

扁蓄寥
扁蓄寥(学名:Polygonum aviculare)是蓼科蓼属植物。

一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

茎伏卧或直立,微有棱,枝直立。

托叶鞘宽,短锐尖,褐色,有少数脉、小枝上的托叶鞘透明膜质,淡白色,有光泽,脉不明显;叶柄短,叶片大小多变化、狭椭圆形、长圆形、长圆状倒卵形、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5-20毫米,宽1.5-5毫米,钝头或微锐尖,灰绿色。

花1-5朵簇生于叶腋,花被淡绿色、中裂或浅裂,裂片有白色或蔷蔽色的狭边,向基部收缩。

坚果三棱形,黑色或褐色,有不明显的线纹和小点,无光泽。

用途:全草用作中药,称篇蓄,性苦平,有清热、利尿功能。

地肤
地肤(学名:Kochia scoparia(L.) Schrad.)为藜科地肤属。

别名:地麦、落帚、扫帚苗、扫帚菜、孔雀松。

株丛紧密,株形呈卵圆至圆球形、倒卵形或椭圆形,分枝多而细,具短柔毛,茎基部半木质化。

茎分支很多,叶子线状披针形,单叶互生,叶线性,线形或条形。

穗状花序,开红褐色小花,花极小,无观赏价值,胞果扁球形。

植株为嫩绿,秋季叶色变红。

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用途:果实扁球形,可入药,叫地肤子。

嫩茎叶可以吃,老株可用来作扫帚。

芦蒿
芦蒿(学名: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 ex Bess.)为菊科蒿属植物。

嫩茎叶、根状茎,又名蒌蒿、水艾、水蒿等。

多年生草本;植株具清香气味。

主根不明显或稍明显,具多数侧根与纤维状须根;根状茎稍粗,直立或斜向上,有匍匐地下茎。

叶纸质或薄纸质;茎下部叶宽卵形或卵形,近成掌状或指状,5或3全裂或深裂,分裂叶的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

头状花序多数,长圆形或宽卵形,并在
茎上组成狭而伸长的圆锥花序。

瘦果卵形,略扁。

花果期7-10月。

常生于湿润的疏林中、山坡、路旁。

用途:嫩茎叶可凉拌、炒食。

根状茎可腌渍。

猪毛菜
猪毛菜(学名:Salsolacollina Pall.)为藜科植物猪毛菜的全草。

一年生草本,高20-100cm;茎自基部分枝,枝互生,伸展,茎、枝绿色,有白色或紫红色条纹,生短硬毛或近于无毛。

叶片丝状圆柱形,伸展或微弯曲,长2-5cm,宽0.5-1.5mm,生短硬毛,顶端有刺状尖,基部边缘膜质,稍扩展而下延。

花序穗状,生枝条上部;苞片卵形,顶部延伸,有刺状尖,边缘膜质,背部有白色隆脊;种子横生或斜生。

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
用途:具有平肝潜阳,润肠通便之功效。

也可作为山野菜食用。

湿地动物:
小白鹭
小白鹭(学名:Egretta garzetta)属鹭科白鹭属,又叫做白鹭、白鹭鸶、白翎鸶。

中型涉禽。

与其它白鹭的区别在于体小,嘴黑色,腿脚黑色但趾黄色。

栖息于沼泽、稻田、湖泊或滩涂地。

寻食时不结群,而以分散形式或单独在河滩、湖边窥视食物。

以各种小鱼、黄鳝、泥鳅、蛙、虾、水蛭、蜻蜓幼虫、蝼蛄、蟋蟀、蚂蚁、蛴螬、鞘翅目及鳞翅目幼虫、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

白琵鹭
白琵鹭(学名:Platalea leucorodia)是鹮科琵鹭属的大型涉禽。

体长为70~95厘米,体重2千克左右。

黑色的嘴长直而上下扁平,前端为黄色,并且扩大形成铲状或匙状,很像一把琵琶,十分有趣。

虹膜为暗黄色。

黑色的脚也比较长。

白琵鹭和黑脸琵鹭都是中国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白琵鹭体型更大,脸部黑色更少。

白琵鹭是荷兰的国鸟。

白枕鹤
白枕鹤(Grus vipio)体形与丹顶鹤相似,略小于丹顶鹤,而大于白头鹤。

上体为石板灰色。

尾羽为暗灰色,末端具有宽阔的黑色横斑。

取食时主要用喙啄食,或用喙先拨开表层土壤,然后啄食埋藏在下面的种子和根茎,边走边啄食。

该鸟为稀有的笼养观赏鸟类,主要繁殖在黑龙江、吉林等省或更北的广大地区,冬天部分迁徙到江苏、安徽、江西等省的湿地越冬。

白枕鹤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珍禽。

斑尾塍(cheng)鹬(yu)
斑尾塍鹬(学名:Limosa lapponica)为鹬科塍鹬属的鸟类,别名斑尾鹬。

嘴略上翘,具白色眉纹,雄鸟繁殖羽栗色。

每窝产卵多为4枚。

栖息在沼泽湿地及水域周围的湿草甸,主要以昆虫、软体动物
为食。

分布在新疆、四川、东北以及长江下游、东南沿海地区。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斑嘴鸭
斑嘴鸭(学名:Anas zonorhyncha)属雁形目鸭科鸭属,别名花嘴鸭、谷鸭、黄嘴尖鸭、火燎鸭等。

大型鸭类,体型大小和绿头鸭相似,体长50-64厘米,体重1千克左右。

雌雄羽色相似。

嘴黑而嘴端黄且于繁殖期黄色嘴端顶尖有一黑点为本种特征。

不同亚种翼镜为蓝色或绿色。

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

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

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

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

草鹭
草鹭(学名:Ardea purpurea)是鹭科鹭属的大型涉禽,俗名花窖马、柴鹭、长脖老及紫鹭等。

全身灰色或棕色,颈长。

多生活于沼泽、湖泊、稻田等地,常活动于水边。

不如苍鹭常见。

分布于印度、伊朗、欧洲南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及中国大陆等地。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法国。

赤麻鸭
赤麻鸭(学名:Tadorna ferruginea)是鸭科麻鸭属的鸟类,又名黄鸭、黄凫、渎凫、红雁。

全身橙栗色,雄鸟夏季具黑色领环。

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多见于内地湖泊及河流。

极少到沿海。

以各种谷物、昆虫、甲壳动物、蛙、虾、水生植物为食。

繁殖期4~5月,在草原和荒漠水域附近洞穴中营巢,每窝产卵6~10枚,卵椭圆形,淡黄色,雌鸟负责孵卵。

中国广泛繁殖于东北、西北
及至青藏高原海拔4600m处,长江以南越冬。

大天鹅
大天鹅(学名:Cygnus cygnus)是鸭科天鹅属的鸟类,别名天鹅、咳声天鹅、白天鹅、黄嘴天鹅、鹄、白鹅。

体重约10千克,体长达1.5米,全身的羽毛均为雪白的颜色,只有头部和嘴的基部略显棕黄色,嘴的端部和脚为黑色。

分布于北欧、亚洲北部,越冬在中欧、中亚及中国,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丹顶鹤
丹顶鹤(学名:Grus japonensis)是鹤类中的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50厘米。

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喉和颈黑色,耳至头枕白色,脚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黑色,头顶红色,其余全为白色;飞翔时仅次级和三级飞羽以及颈、脚黑色,其余全白色,特征极明显,极易识别。

幼鸟头、颈棕褐色,体羽白色而缀栗色。

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动。

迁徙季节和冬季,常由数个或数十个家族群结成较大的群体。

有时集群多达40~50只,甚至100多只。

但活动时仍在一定区域内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动。

夜间多栖息于四周环水的浅滩上或苇塘边,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为食。

分布于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海道。

豆雁
豆雁(学名:Anser fabalis)是鸭科雁属的鸟类。

又名大雁、鸿、东方豆雁、西伯利亚豆雁、普通大雁、麦鹅,是雁属中体形大,个体重的鸟类。

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

脖子较长。

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

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

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

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

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的
养育。

反嘴鹬(yu)
反嘴鹬(学名:Recurvirostra avosetta)为反嘴鹬科反嘴鹬属的鸟类,又名反嘴鸻,因其独特的上翘的嘴型而得名。

分布在欧洲,西亚和中亚的温带地区。

大部分冬季迁徙至非洲或亚洲南部。

部分冬季停留在分布地区最温暖的区域,例如西班牙南部和英格兰南部。

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华北和华南等地。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意大利。

黑翅长脚鹬
黑翅长脚鹬(学名:Himantopus himantopus)是反嘴鹬科长脚鹬属的鸟类,又名红腿娘子、高跷鸻。

高挑修长的黑白色鹬。

在西伯利亚东部,中国东北、朝鲜和日本繁殖,冬季除澳大利亚及附近地区以外,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红头潜鸭
红头潜鸭(学名:Aythya ferina)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又名红头鸭、矶凫、矶雁,英文直译为普通潜鸭。

雄鸟头、颈栗红色;雌鸭头、颈棕褐色;余部与雄鸟相似。

体圆,头大,很少鸣叫,为深水鸟类,善于收拢翅膀潜水。

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

有很好的潜水技能,食谱也从水草到小鱼小虾分布甚广,爱吃马来眼子菜,少食谷粒;动物性食物有软体动物、鱼、蛙等。

在沿海或较大的湖泊越冬。

鸿雁
鸿雁(学名:Anser cygnoides)是鸭科雁属的鸟类,又叫原鹅、大雁、洪雁、冠雁、天鹅式大雁、随鹅、奇鹅、黑嘴雁、沙雁、草雁。

雁形目鸭科鸟类。

体长800-930毫米。

背、肩三级飞羽及尾羽均暗褐色,羽缘淡棕色;下背和腰黑褐;前颈下部和胸均呈淡肉红色;头顶及枕部为棕褐色;头侧浅桂红色;须及喉棕红颈白色,后颈正中呈咖啡褐色。

鸿雁是中国家鹅的祖先。

罗纹鸭
罗纹鸭(学名:Anas falcata)是鸭科鸭属的鸟类,又名葭凫、罗文鸭、镰刀毛小鸭、镰刀鸭、扁头鸭、早鸭、三鸭。

系中等体形的河鸭类,雄雌异形异色。

喜栖息于内陆湖泊、沼泽、河流等处的平静水面,较少见于沿海地区。

白天该物种喜在近水的灌丛中休息,晨昏飞向农田湖泊的浅水处觅食。

绿翅鸭
绿翅鸭(学名:Anas crecca)是鸭科鸭属的鸟类,又名小凫、小水鸭、小麻鸭、巴鸭、小蚬鸭。

翼镜亮绿色,雄鸟头部具粗大的绿色贯眼纹。

繁殖在新疆天山,东北北部、中部(吉林省饮马河)、南部及华北自河北至台湾、海南、西达新疆、青海、西藏南部,主要在我国东南部越冬。

4-6月繁殖,在沼泽地的草丛间筑巢,每窝产卵7-10枚,早成鸟。

是我国水鸭中的优势种之一,数量多,分布也很广。

主要鱼类:
鳌花鱼
鳜鱼(学名:Siniperca chuatsi)又叫鳌花鱼,肉食性,有鳞鱼类;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

鳜鱼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身体较厚,尖头。

它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

鳜鱼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状,味道鲜美,实为鱼中之佳品。

唐朝诗人张志和在其《渔歌子》写下的著名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赞美的就是这种鱼。

鳊花鱼
鳊花(Parabramis pekinensis (Basilewsky)),学名长春鳊。

长的有点象武昌鱼,又不是武昌鱼。

因为鳊花虽然脂肪含量极其丰富,却又不是长满肥油,脂肪含在肌肉中。

肌肉中脂肪含量高达百分之十三,因而肉嫩味鲜。

鳊花鱼,为松花湖的特产之一,其肉嫩味鲜,营养价值高,其百克肉含蛋白18.5 克,脂肪6.6克,是淡水鱼佳品,生长速度较快,二年体长达13.8厘米,三年体长可达到24.2厘米。

产量高,也适应于池塘和水库驯化放养。

季花鱼
季花鱼(学名:Hemibarbus maculatus)又名吉花鱼,是黑龙江省名产淡水鱼(三花一岛的季花),又名吉花勾。

长湖季花鱼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

口大,下颌明显长于上颌。

上下颌、犁骨、口盖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齿,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下缘有4个大棘;后鳃盖骨后缘有2个大棘。

头部具鳞,鳞细小;侧线沿背弧向上弯曲。

背鳍分二部分,彼此连接,前部为硬刺,后部为软鳍条。

体黄绿色,腹部灰白色,体侧具有不规则的暗棕色斑点及斑块;自吻端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狭长的黑色带纹。

长湖季花鱼性格凶猛,主要捕食水中的小鱼虾和微生物。

哲罗鱼
哲罗鲑(学名:Hucho taimen),是一种冷水性的淡水食肉鱼,主要分布在亚洲北部地区,西至伏尔加河流域、东至伯朝拉河流域、南至黑龙江流域,北至勒拿河流域均有发现。

哲罗鲑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溪水中,冬季在较深的水体如大江干流、湖泊中越冬,春季向溪流洄游产卵。

性凶猛,体型大,身长在1米以上,但曾经有发现长达4米,重达90公斤的个体,捕食鱼类及在依水生活的蛙类、蛇类、鼠类、鸟类等。

哲罗鲑肉味鲜美,为珍贵鱼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