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电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频电疗法

应用频率为1000—100000Hz的正弦电流,进行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有干扰(或差频)电疗法,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等幅正弦中频(音频)电疗法三种。

中频电疗法基础知识

一、中频电流理化特性:

1、无电解作用:中频电流电流是一种正负交替变化的电流,在正半周内,离子向一个方向移动;而在负半周内,离子向相反方向移动,故无极性之分。因此电极下就不会发生酸碱反应,避免了对皮肤的化学性刺激。

2、组织电阻明显降低:直流电的组织阻抗最高,低频电流的阻抗较高,随着频率的升高,组织的阻抗逐渐下降。中频交流电可以通过组织电容的通路,使组织总电阻明显下降。因而中频电疗可以应用较大的电流强度,可比直流电、低频电达到更深层的组织。

3、对运动神经的综合效应:中频单个脉冲周期的刺激不能引起一次兴奋,但综合多个脉冲周期的连续作用则可引起能够传播的兴奋。这即所谓中频电刺激的综合效应。值得指出,对感应电流已不能引起兴奋的变性神经肌肉,中频电流仍有可能引起兴奋。只要中频电流强度足够,亦可引起横纹肌强烈收缩以及提高平滑肌的张力。一般来说,中频电刺激比低频电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要舒适得多。因此,中频电流可使肌肉收缩但不致引起疼痛。

4、对感觉神经的作用:中频电流可以进入人体深处,但对皮神经和感受器却不致引起强烈的刺激。当通以阈强度中频电流时,最初只有轻微的震颤感,若强度增大时,可出现针刺感,但持续通电时此种感觉逐渐减弱。只有在电流过大时才可能出现不舒适的束缚感。

5、对局部血液循环的影响:实验证明,在人体胸部、上肢和颈部等处通以2000Hz 的中频电流,开始时甲床毛细血管袢数目明显减少,但中断电流10’后却明显增加;在人体下腹部两侧通以2000Hz的中频电流,治疗后显示两侧电流量均增加50%以上。

6、对生物膜通透性的作用:有人在实验中观察到,在正弦中频电流作用下,药物离子、分子通过活性生物膜的数量明显多于失去活性的生物膜,由此认为这可

能是中频电流能扩大细胞之间的空隙或组织间隙所致,因而提高活性生物膜的通透性是中频电流的又一特殊作用。

音频电疗法

应用频率为1000—5000 (20000) Hz的等幅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音频电疗法。常用频率2000Hz。

一、治疗作用:

(一)止痛作用:音频电流作用后的镇痛作用比较明显,治疗后痛阈明显上升,但其镇痛效果不如脉冲中频电流,而且持续时间不长。

(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音频电流具有调节或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因而有消炎,消肿,镇痛,促进血管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三)软化疤痕和可松解粘连:音频电流刺激瘢痕或粘连组织,使之产生震动,得到松解及软化之效应。

(四)消散慢性炎症及硬结:对慢性炎症,炎症机化,外伤后瘀血,血肿等均具有促进吸收,消散,软化作用。

(五)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音频电流作用于神经节段或反射区,可以促进汗腺、乳腺分泌,增进食欲,降低血压,对自主神经及高级神经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六)增强细胞膜通透性和药物透入:通过生物实验证明,音频电流可提高活性生物膜的通透性,使药物分子因浓度梯度而扩散透过生物膜。

二、治疗方法:

1、电极:铅板—橡胶—自粘电极。铅板或橡胶电极外需包以绒布或纱布,浸湿后放于治疗部位。电极大小视病变范围而定。放置电极注意使病灶处于两电极之间。

2、电流强度、频率:电流强度一般以病人能耐受为准。常用频率2000Hz。

3、治疗时间、频度、疗程:20-30’/次,1/日,10-20次/疗程。

4、注意事项:

(1)治疗前将机器旋钮拨至零位。

(2)金属电极和夹子不得与皮肤接触,以防电击伤。

(3)电极放置要避开心脏部位。

(4)治疗时缓慢调节电流,并经常询问患者感觉。

(5)治疗时不得触摸机器和接地金属。

(6)孕妇下腹部及腰骶部不宜进行音频治疗。

三、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瘢痕增生,粘连,肌肉劳损,扭伤,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局限性硬皮病,注射后硬结,带状疱疹后遗症肠粘连等。

2、禁忌症:急性化脓性炎症,发热,活动性肺结核,恶性肿瘤。

干扰电疗法

将两种不同频率的中频电流,通过两组电极交叉地输入人体,在机体深部组织内产生一个干扰场,在干扰场中则形成一新的电流,其固有频率为两组电流的频率差,在临床上利用这种“内生”差频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干扰电疗法(又叫差频电疗交叉电流疗法)。

一、干扰电疗法的特点:

1、干扰电疗法中所用的正弦交流电频率在4000Hz左右,属于是频范围。由于采用了交流电,避免了电解,电极可以大为简化。由于频率较高,皮肤电阻明显下降,因此可以增大作用深度。

2、与过去一般治疗方法不同,治疗时不是一种电流而是同时用两种电流,不是用两个电极而是四个。通过四个电极将两路频率相差100Hz的中频交流电交叉地输入人体。

3、在四个电极下起作用的是幅度恒定的中频交流电,机体易于适应,刺激性也少。但在两路电流交叉的深处,因电学上的差拍现象产生具有显著治疗作用的0-100Hz低频调制的脉冲中频电流。这种深处“内生”的脉冲中频电刺激是干扰电疗法最突出的特点。

4、两组电流中,一组固定为4000Hz,另一组则在变化中,4000-4100Hz/15秒,差频100Hz,或4025-4050Hz/15秒,差频25-50Hz。或固定在4000±100Hz的任意频率。频率的变化可以避免机体适应,频率固定的目的是以便于选用不同的低频调制频率,以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

二、治疗作用:

1、镇痛:对感觉神经有抑制作用,治疗后痛阈升高,所以具有较明显的止痛作用。

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干扰电流具有明显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且持续时间长。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干扰电治疗后毛细血管有明显扩张,皮肤温度平均升高2℃。干扰电流作用于颈、腰交感神经节处,可以引起相应肢体皮肤温度升高,血液循环加强,因此可加快对渗出、水肿和血肿的吸收。

3、对运动神经和骨骼肌的作用:干扰电流较易为人体耐受,由于对运动神经和肌肉有刺激作用,所以可引起肌肉收缩反应。多用于周围神经损伤。

4、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对平滑肌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干扰电流在深部组织产生的0-100Hz的差频电流可引起⑴内脏平滑肌兴奋,平滑肌活动,提高其张力,⑵改善内脏血液循环,⑶调整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对内脏下垂,习惯性便秘等平滑肌张力不足所致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5、对植物神经的作用:在正常人和高血压病人的星状神经节上施行干扰电治疗,治疗后正常人血压无显著影响,而高血压病人无论是收缩压或舒张压均有下降。实验证明,干扰电对植物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6、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能促进骨痂形成,加速骨折愈合。

三、治疗方法与技术:

(一)治疗方法:两组,四个电极,交叉放置。

1、差频的选择:

100Hz 抑制交感神经,多作用于交感神经节

90-100Hz 止痛(强度达到引起肌肉收缩时,有明显的震颤感,可通过掩盖效应或兴奋粗纤维而达到止痛目的)

50-100Hz ①止痛;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③促进渗出物吸收;④缓解肌紧张25-50Hz ①对正常骨骼肌可引起强直性收缩;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0-40Hz ①兴奋迷走神经;②扩张局部动脉;③使正常骨骼肌发生不完全性强直性收缩

1-10Hz ①兴奋交感神经;

②正常肌肉发生单收缩;

③使失神经肌肉发生单收缩(1-2H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