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训练:组合二(1) 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合二(1)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8山西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公共福利支出有刚性特征,表现为公共福利支出规模在一个较长时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不依赖经济周期的变动。政府支出规模在经济衰退期扩张,在繁荣期却削减不多,导致政府支出呈长期向上趋势。福利刚性源于公众对公共福利的刚性依赖。民众期望公共福利越来越高,能升不能降,否则产生不满。
福利刚性抑制了政府灵活调整支出结构、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能力。当经济衰退和财政收入下降时,若政府不能削减福利支出,就只能通过加税、缩减公共投资支出或举债来维持。公共福利刚性的存在最终拖累经济增长,使政府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在财力不足时,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福利支出将抑制经济增长,从而抑制财政收入增长和公众长期福利的改善;举债则会加大陷入债务危机的风险,甚至破产或垮台。另一方面,若削减公共福利支出,则将引发公众不满,也可能导致政府垮台。此即西方经济学所谓的“公共福利陷阱”。
所有国家都可能落入公共福利陷阱,而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更易落入这个陷阱。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是指人均而非绝大多数人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少数人高收入或超高收入,而多数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还有相当数量的人未摆脱贫困。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前,多为落后农业国,为摆脱普遍贫穷和实现追赶,不得不强调效率优先,收入差距扩大有一定必然性。
另一方面,人均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不等于形成了不断扩大的稳定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扩大会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特征是:中等收入,价值观稳定,遵
纪守法,努力向上,重视子女教育,希望社会稳定。庞大而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是社会稳定器。若社会中多数人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甚至还有不少贫困者,社会就会不稳。
在中等收入阶段,政府面临巨大考验。虽然国家和民众总体上不再贫穷(而是总体小康),但经济增长速度一般会降下来(因为原有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基数也大了),从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也会降下来。而此时社会矛盾却多发且激烈,民众在公共福利方面对政府有更多期望。但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公共收入增速则比以往更慢了。与百姓日益增长的公共福利需求相比,政府财力处于不充分且不均衡的发展状态。政府为缓解社会矛盾,又需要特别关注民生,以致容易陷入“两难”境地,甚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中等收入陷阱”也是中等收入阶段的“公共福利陷阱”。
(摘编自黄少安《加强公共福利预期管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共福利支出具有刚性特征,能升不能降,是因为公共福利的支出规模并不依赖于经济周期的变动。
B.政府受公共福利的刚性存在的拖累常常陷入“两难”境地,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甚至导致政府垮台。
C.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易落入公共福利陷阱,是因为还有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生活之中。
D.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无法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公共福利需求,这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立足于公共福利刚性特征,重点剖析了发展中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面临的困境。
B.文章提出发展中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易入公共福利陷阱的观点,并阐述了其原因。
C.文章谈到中等收入群体基本特征,是为了论证收入差距扩大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
D.作者提出“公共福利陷阱”问题,为后文提出加强公共福利预期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社会财富极大地丰富,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就不会出现公共福利陷阱。
B.如果政府加强了公共福利的预期管理,就不会轻易陷入“两难”境地,导致垮台。
C.只有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缩小收入差距,才能规避公共福利陷阱。
D.公共福利陷阱的存在启示我们:应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强社会稳定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8河北唐山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斗茶
李艳
“黄局,上回我输,这次咱老哥儿俩再比一回!”
“还叫黄局,骂人了啊!”老黄摆摆手,“老李,你这人还真倔!先说好了,这次谁输了可得请客!”
老黄和老李那可是一对历来已久的“冤家”!在单位上就明争暗斗,廉政风一来,俩人
又争着戒烟戒酒,最后连茶也争着戒了。可笑的是,退休后居然又争着解除了“戒茶”之律,一言不和就斗茶!
老李点头嘿嘿一笑,“我先开始!”话一落他先烧上一壶山泉水,又从包里拿出茶饼置
于茶盘上,下刀,开饼,茶箕收拢待用。开水先热了杯器,茶叶入壶,再沸水醒茶,头汤去掉,再冲二泡。公道杯分好,二人各一杯。只见细白瓷盏里,茶汤艳红剔透,与杯白相映,煞是好看。老黄端起一杯,腕部送力,杯中茶汤便由着腕力向顺时针方向搅动,茶色在汤中匀动,香气也随之而出。老黄眯眼一嗅一啜,入口醇厚回甘,齿颊留香,茶韵无穷。“不错!有年头!”
老李这才端起杯品饮。先让茶汤在口腔中游了个来回,再落入喉咙。之后笑容满面,胸中稳操胜券,“好吧?比你上次赢我的岩冷古茶还略胜一筹!”
“老倔头,别高兴的太早了!等着,我拿宝贝出来!”老黄洗杯换壶,当他从茶盒里拿出茶来,老李的眼先直了!
“黄局,你这,你这茶还真是宝贝呢!”
“嗯!确实是宝贝!”老黄得意地笑了,“蒙顶黄芽!稀罕吧?!”
说起蒙顶,还有个故事!当年,苏东坡与蔡襄在惠山寺斗茶,用的是素有“天目”之称的兔毫建盏杯,自恃有“仙茶”之美誉的“蒙顶山茶”,加之东坡对品茶、烹茶的造诣,以为便能斗赢大学士蔡襄。不料,在烹好茶出汤后,蔡襄的茶盏里,茶饽沫纯白似雪,经久不散,“咬盏”之艺把东坡赢得心服口服。因此,这段史上的“斗茶”让蒙顶更加扑朔迷离了!
“你拿蒙顶来压我?哼!茶艺不行再好的茶也是浪费!再说了,就这蒙顶,史上一败名
‘垂’千古!”老李翘起二郎腿,嘴巴上这样说,眼角的余光还是闪烁在那盒蒙顶上!
“哈哈!能受东坡先生青睐,虽败犹荣!等着看好吧!”老黄也没含糊,娴熟的茶艺一点不比老李差!不消一刻,茶出。老李低头闻着茶香,眼观茶色,只见杯中汤色黄中透碧,清澈透亮,手指摇杯轻晃,仿佛一团琥珀在杯中生香,品一口,甜香鲜爽,甘如洌露,茶香由口鼻引入身体各处,直令筋骨松软,毛孔舒张。
“服不服?”
“不服!我还有货!”老李头边说边开始第三盘斗茶。
他这次拿出的是一个普通的茶包。
“不是我说你,太倔!你说说,要是当初不戒茶,你个副局能那么早就内退?”
“嘿,你正局退休难道就不是因为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