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情结”的潜意识心理

合集下载

从性别角色理论分析女性的_灰姑娘情结_

从性别角色理论分析女性的_灰姑娘情结_

从性别角色理论分析女性的“灰姑娘情结”●林美如性别角色即社会性别,是指男女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由于文化传统、社会期望的差异导致了男女不同的社会心理和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男女平等意识已经基本普及,女性的学识及其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她们不再如过去一样依赖男性,然而“灰姑娘范式”的影视剧依然很受欢迎,且大有机械复制之势。

偶像剧《MY GIRL 》、《我的名字叫做金三顺》等在相对高学历的知识层中受到欢迎即是例证。

可见,像童话中的灰姑娘一样,当今女性依然希望通过外界的事物来改变自身的命运。

“灰姑娘情结”,仍困扰着现代女性并阻碍着她们自身的发展,女性真正获得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将受到阻碍。

因此,当前探究女性“灰姑娘情结”的社会心理根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灰姑娘情结”的涵义及渊源《灰姑娘》这一早期格林童话故事,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尤其是广大女性同胞。

在影视作品中,“灰姑娘范式”作为一种情节模式被演绎了成百上千次。

在白领越来越多的当代社会,灰姑娘却成了女性“我有一个梦想”的文化代号。

其实,“灰姑娘情结”的存在并非偶然。

从一开始,它就是各民族不约而同的想象和表达。

作为女性的一个典型而独特的社会心理现象,它有着超时空性和普遍性,十分具有影响力。

心理学上将灰姑娘寻求庇护、依附于男性的被动心理称为“灰姑娘情结”。

美国作家柯莱特·道林在其畅销书《灰姑娘情结》中,对这一名词作了解释:即女性对于自信的缺乏和对独立的畏惧。

“灰姑娘情结”展现出的是一种“一劳永逸”式的救赎,———“灰姑娘”邂逅“王子”,从此携手人生,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

“灰姑娘范式”的影视作品最让人着迷的部分也就在于它以爱情的名义打破阶层、跨越界限,实现了女性对安全感的渴望及对归属和爱的需要。

它反映了女性内心渴望完善自我,从而达到完美状态的理想和愿望。

的确,人们也常常渴望在淡如止水、了无突破的生活中能出现某些彻底的逆转。

灰姑娘们憧憬着某个强大的、优秀“王子”的到来,以便达成实现自身各种需要的梦想。

灰姑娘的故事心得感悟

灰姑娘的故事心得感悟

灰姑娘的故事心得感悟《灰姑娘》是一部经典的童话故事,在我们的童年时期,它伴随着我们渡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这个故事虽然曾经带给我们梦幻般的美好,但在我长大后重新阅读这个故事,我发现其中也潜藏着许多深刻的心理涵义。

故事中的灰姑娘是一个既贫穷又受到污名的女孩。

她被迫穿一件破旧的衣服,在家中做家务,常常被姐姐和继母捉弄。

然而,她并没有放弃她内心的希望和梦想。

她渴望获得幸福,去参加宫廷舞会,遇见王子。

这份强烈的渴求充满了勇气和决心,使她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并获得了自己的爱情。

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的成功不是轻易获得的。

我们必须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无比的勇气来迎接我们的困惑和挑战。

灰姑娘的努力和勇气也告诉我们:我们必须持续投入才能在生活的舞台上获得成功。

她在家里劳作,每天都保持着优秀的道德和仁慈,这使她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她尽了她最大的努力,不盲从,不灰心丧气,不会向压力低头。

这让我们明白:只有通过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才能赢得成功,不管包装是什么,在我们的真正目标上,内心必须强大且独立。

在灰姑娘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主题,那就是仁慈。

灰姑娘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但她从不对姐姐和继母恶语相加。

相反,她总是充满了爱心和同情。

她照应她的其他人,尽她的努力提供给他们她所有的,即使她自己生活在饥饿和贫困中。

她的仁慈一直到她遇到她的王子并开始一个更幸福的生活,这表明她的仁慈不仅仅是表面深层内心绝对的品格和素养,还是实际行動,给了她爱情和幸福。

总的来说,通过改编的多个版本和许多年来各种的演绎,这个童话故事的经典和智慧都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灰姑娘的坚定,勇敢和仁慈是我们人生参考和美好希望的重要部分。

在生活的挫折和艰难中,我们可以从她的故事中学习勇气与毅力,而在获得幸福后,我们应该以她为榜样,向他人表达仁慈和同情,为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

简·奥斯丁的“灰姑娘”情结及其内涵

简·奥斯丁的“灰姑娘”情结及其内涵
如高傲 自大 、 沾沾 白喜 、 爱管闲事等 。作者在小说 中也充 分表现 了对爱玛做事风格的批判 和厌恶之情 。 作 者刻画 的女主人公 的不完美形 象还体现在简 ・ 范肯斯和郝瑞 特 的爱情婚姻大事上 。 小说 中, 简・ 范肯斯和位高权重的富 家公子弗 兰克 ・ 丘 吉尔结 婚 了, 只能说 明她凭 的是 “ 灰 姑 娘式 ” 的好运 , 但她 的丈夫 却不像 灰姑 娘 的王 子那 么美 好, 由于男 主人公弗 兰克 ・ 丘吉尔 的不诚 实和轻 浮 , 给这 看似获得 了幸福 婚姻的灰姑娘 当头一棒 。再者 , 就是 郝 瑞特 ,文 中塑造 的她是一位 贫困 的农 民私生女形象 , 由 于爱玛承诺 当郝瑞特 的红娘 , 会给她介 绍一位有钱有势 的富家公子哥 , 从 小到大就毫无 主见 的郝瑞特就幻想 自 己能够像灰姑娘 一样 , 遇 到真心待 她 的“ 王子 ” , 天天做
在灰姑娘的童话故事 中 , 灰姑娘是一 位从 小失去亲 生母 亲但又心地善 良的女孩子 , 她长期受 到狠毒 的继母 和姐姐 的虐待 , 整天在 厨房里 做女佣 , 过 着很凄 苦 的生 活, 后来在魔法的帮助下 , 历尽继母 和姐姐 的阻挠 , 终于 和爱慕她的王子快乐地生活在 了一起 。在 简 ・ 奥斯 丁的 小说 中, 大多数塑造 的也是 幼年丧母或是 缺少母爱 的女 主人公形象 。例如 , 小说 《 劝 导》 中 的女 主角安妮 从小母 亲就过 世 了, 而她 的父 亲沃尔 特并不 喜欢她 , 只对 姐姐 伊 丽莎 白关心备至 , 缺少 家人疼 爱 的安妮 就把教母拉塞 尔夫人 当成母亲对待 , 但 她的父亲和教母 嫌安妮 的初恋 男友 出身卑贱 , 没有 财产 , 怂恿安妮 和初 恋男友 解除婚


着王子会来迎娶 她的美梦 , 渐渐地就 与恋爱很多 年的年 轻农 民罗伯 特 ・ 马丁分手 了。随后郝瑞 特 以为 自己爱上 了教区 的一位 牧师 , 他 的名 字 叫埃 尔 顿 , 但是 人家对 她 并没 有好感 ; 之后她 又对奈 特利 这位英 俊潇洒 、 有 钱有 势 的地 主产生了感情 , 但人家根本 就看不上她 。直至最 后 ,郝瑞 特知道 自己原来只是一位 商人 的私生 女时 , 才 心甘情愿 地和恋爱 已久的罗伯特 ・ 马丁结婚 了。小说 中 郝瑞 特灰姑娘式美梦 的破灭 , 实 际上是作者对她 爱情不

奥斯丁和勃朗特创作中的“灰姑娘情结”

奥斯丁和勃朗特创作中的“灰姑娘情结”

奥斯丁和勃朗特创作中的“灰姑娘情结”《灰姑娘》这个古老美丽的童话家喻户晓,它已成为文学中一种基本爱情模式和创作原型。

其在民间的孕育、诞生和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传诵和演绎昭示出人们潜意识中存在的灰姑娘情结。

19世纪英国作家简·奥斯丁和夏洛蒂·勃朗特的创作沿用了这个童话结构模式,塑造了一系列灰姑娘式女性形象。

同时,作品不可避免地印记着她们所处时代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两种思想的冲突和变通,交织着鲜明的时代色彩。

本文通过解读奥斯丁和勃朗特的文本,力图彰显其创作中挥之不去的灰姑娘情结,并探析这一情结所隐含的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的审美特性。

论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缕析奥斯丁和勃朗特笔下的灰姑娘形象,及其所表征的丰富的历史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包括两方面。

一、对灰姑娘形象的承继和发展。

奥斯丁和勃朗特的女主角都禀具灰姑娘的美德:善良、正直。

但比起童话中的辛德瑞拉,她们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容。

同时,与童话中单纯地强调王子社会地位的高高在上来突出辛德瑞拉高攀的幸福不同,奥斯丁和勃朗特的作品更侧重呈现男主人公精神上的优越,塑造了一系列“男性引路人”形象,以凸现女主角的幸福婚姻。

在奥斯丁的作品中,这些男性扮演着“理想绅士兼家庭教师”的角色,引导他们的意中人不断走向完善;在勃朗特的作品中,他们又幻化为Master(主人,导师)的形象,指导、教育着女主人公。

奥斯丁和勃朗特所塑造的理想男性形象本质上反映了她们对传统男性权威的认同,同时也裸露着女性对男性深深的心理依赖。

二、对灰姑娘形象的反讽与超越。

传统的爱情描写,女主人公是完美的化身:不仅貌美,而且心灵纯洁无瑕。

奥斯丁和勃朗特都突破了这一传统。

前者笔下的女性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受到作者毫不留情地讽刺;后者笔下的女性大都姿色平平,但都呈现出不同凡响的内在魅力。

同时,作者对传统女性美德中的温柔、顺从提出了质疑,并对女性价值进行了重新评定。

奥斯丁把才智、理智列为妇女的美德;勃朗特更是倾心于那些自尊、自爱、自强的女性而非灵魂平庸的淑丽佳人。

影视文学灰姑娘情结

影视文学灰姑娘情结

影视文学灰姑娘情结近年来,影视文学的发展越来越迅猛。

电影、电视自是不用说,而网络的迅速崛起,使影视文学成了受众最广的一种文学艺术样式。

而影视文学中最常用的故事情节无外乎两种结构模式:一种是灰姑娘的故事情节,另一种则是英雄美人或才子佳人的故事,而二者又往往会融合在一起出现。

在一些经典的影视剧中,剧作家们都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把灰姑娘故事运用到了剧情当中。

尽管“灰姑娘”式的故事模式一再被重复,但总是历久弥新,总是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让现实中的男女再次领略到了灰姑娘的无穷魔力。

灰姑娘原是德国格林兄弟童话《灰姑娘》中的女主人公。

她虽拥有女人梦寐以求的美貌和美德(纯洁、温柔、善良、勤劳),但她的遭遇却是不幸的。

灰姑娘受尽了恶毒后母和异母姐妹的歧视和虐待,后来在神灵的帮助下,参加了国王为王子举办的舞会,由于灰姑娘要赶在晚上12点前回家,慌乱中丢失的玻璃鞋被王子所得,王子正是凭着这只鞋才找到了灰姑娘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而这种具有“女主人公受虐待—→参加某种社交活动与男主人公有交集—→男女主人公经过重重波折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三段式”结构的灰姑娘故事,大约有500多个版本流传于世界各地,我国也流传着许多此类故事,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收录在晚唐作家段成式的《酉阳杂记》续集《支诺皋》部中的《叶限》①。

这些灰姑娘故事经过时间和历史的积淀,灰姑娘式的爱情模式已成为人们潜意识中的一部分,这是一种纠结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灰姑娘情结。

概而言之,在人们潜意识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幸福的存在,那就是与一个财富、地位甚至包括力量、智慧等方面都高于自己并可以依靠的人共组家庭,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种集体无意识在现代影视文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传统灰姑娘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母题原型,在现代影视文学中也不断被重复和超越,这是因为“文艺是在不断地突破原型而又终归要受制于原型中演化的”,“原型的传承与突破,是文艺发展中相辅相成的规律现象。

一方面,原型的反复性昭示着人们对于某些永恒的主题、某些终极主题的关注;另一方面,人类的文艺又是在不断地试图超越原型模式,以满足人们的不断变化的精神需求。

浅析简·奥斯丁小说中的灰姑娘情结与女性意识

浅析简·奥斯丁小说中的灰姑娘情结与女性意识

浅析简·奥斯丁小说中的灰姑娘情结与女性意识作者:刘丹安琦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08期摘要:本论文主要分析简·奥斯丁作品是如何将人物的命运与灰姑娘模式联系起来进行女性人物塑造的,从而折射出每一个灰姑娘式的人物都是对爱情婚姻具有独立的意识和理性的态度的,所有女性意识的觉醒都从不同层面反映出女性意识的独立姿态,也是在女性意识影响下的聪慧的魅力的体现。

关键词:简·奥斯丁灰姑娘情结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033-02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女性作家。

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多年来简·奥斯丁和她的作品一直受到很多读者和批评家的关注。

灰姑娘情结产生的潜意识影响作家的创造性思维,并体现在创作中。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表达,灰姑娘情结在文学理论研究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奥斯丁创作的六部小说,主要以女性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中心,女性人物都像灰姑娘一样有对爱情的美好理想、对婚姻的浪漫憧憬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凭借个人的魅力、努力争取个人幸福,简·奥斯丁对主人公的命运的安排都与灰姑娘的模式有所关联,同时又展现出独立的人格,她们都能用理智去面对情感,从而获得最终的幸福。

许多作家作品中都洋溢着灰姑娘情结。

灰姑娘的模式即为美丽温柔善良的灰姑娘似的人物在家庭中缺少父母的爱,处于较低的地位,随着情节的发展,在经历一些磨难之后,最终收获幸福的爱情,并提升了她们的社会地位。

灰姑娘的故事不仅在民间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成为许多艺术家创作的主题。

在现实生活中,灰姑娘的故事总是不断发生。

灰姑娘渴望完美的爱情。

简·奥斯丁的灰姑娘情结是基于她的家庭背景和情感体验。

奥斯丁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那一时期家庭财产都被一个男性继承人继承,女性在这个父权社会制度下成为男人的附属。

女性不被尊重、经济不独立,缺乏自己的独立空间,只能依靠男人生活。

最新奥斯丁小说中的“灰姑娘情结”

最新奥斯丁小说中的“灰姑娘情结”

奥斯丁小说中的“灰姑娘情结”爱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之一,而我们常常又可看到关于爱情问题的两大模式:一个是才子佳人或英雄美人式,另外一种就是“灰姑娘”模式。

足见“灰姑娘”童话故事影响之深,它已成为人们潜意识中的一部分,也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原型,作为文坛中享有盛誉的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她的作品描写了英国乡村有闲阶层的生活,揭示人性,给读者许多思考的空间,同样在她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潜藏于其中的“灰姑娘情结”。

我们说,“灰姑娘情结”是指作家创作中无意识得运用《灰姑娘》童话结构模式,塑造一些“灰姑娘”式的人物形象,设定“麻雀变凤凰”的故事结局。

这些人物形象(大多为女主人公)总是从开始的失意、匮乏、低下的状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历经坎坷磨难,最终凭借自身优点,获得美满爱情,抬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情感上也得到了完美的满足。

一《灰姑娘》童话故事有很多版本,最著名的是《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亲身母亲死后,饱受继母和两个异母妹妹的折磨虐待,想参加王子举办的舞会也照例被她们百般刁难,但是灰姑娘最终从困难的处境中奇迹般地解脱出来,参加了舞会并引起了王子对她的爱慕,凭着丢失的舞鞋,王子解救了她,两人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简奥斯丁一生写出了六部精彩的小说,包括《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这六部小说中都有“灰姑娘”浓浅不一的影子。

就作品表层意义来看,小说女主人公除爱玛之外,都出身不高,财产微薄,有的更是遭受轻视、冷落,但她们无不最终都获得了美满爱情、称心婚姻,灰姑娘变公主,即使出身较好的爱玛,也还是嫁给了比她更富有、地位更高的庄园主奈特利先生。

《理智与情感》中达什伍德太太德两个女儿埃丽诺和玛丽安姐妹,财产“微乎其微,假如这几个妹妹依赖父亲继承这笔可能给她们带来进益”,可是父亲去世家财只留给了同父异母的哥哥约翰达什伍德,自私吝啬刻薄的约翰达什伍德夫妇更是让母女四人连昔日的诺兰德林苑都无法居住,只能寄宿远房亲戚家里。

格林童话中的心理学视角解读

格林童话中的心理学视角解读

格林童话中的心理学视角解读格林童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层次的人性探索和心理学隐喻。

通过对格林童话的心理学视角解读,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从而揭示出人类复杂的情感、欲望和心理机制。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解读几个经典的格林童话,探讨其中蕴含的意义。

1. 《灰姑娘》《灰姑娘》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它通过主人公灰姑娘的心理历程,展现了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要性。

灰姑娘在家中备受欺凌和虐待,但她内心深处有一股强烈的自尊心支撑着她,使她能够忍受苦难,不放弃对幸福的追求。

她的自尊心使她能够独立思考和行动,并在王子的眼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尊和自信是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他人认同的关键。

2. 《白雪公主》《白雪公主》是另一个经典的格林童话,它探讨了嫉妒和自卑的心理。

皇后因为嫉妒白雪公主的美貌而下毒手,试图让她失去一切,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然而,白雪公主的美丽和纯洁并没有因此消失,反而赢得了王子和七个小矮人的喜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嫉妒和自卑只会让人自己陷入痛苦之中,唯有自信和真诚才能赢得他人的喜爱和尊重。

3. 《小红帽》《小红帽》是一个关于忠诚和恐惧的故事,它揭示了人们内心隐藏的欲望和对未知的恐惧。

小红帽在途中遇到狼时,她的恐惧使她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导致了自己和奶奶的悲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恐惧和欲望可能导致人们迷失自我和错误判断,需要我们时刻警惕并保持清醒的心态。

4. 《长着一根拇指的小人》《长着一根拇指的小人》是一个关于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的故事,它揭示了个体在不断探索自我过程中的困惑和抉择。

小人因为自己与众不同而陷入了困境,但他最终通过接受自己的不同和相信自己的价值,成功地克服了障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自我认同的过程中,接受自己的独特和珍惜自己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以上几个格林童话的心理学视角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和多样性。

每个故事都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人性的某一方面,使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和他人。

灰姑娘情结

灰姑娘情结
“灰姑娘情结”形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因童年所受到歧视或能力的怀疑而形成不良观念。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一生都对他童年
时代所形成的不安情结进行强迫性重复,很多孩子小时候因受到别人歧视而形成不良观念。 2.经历过的挫折或长时间没有得到对自身能力的认可。心理学家卡罗尔•吉林甘从他的研究中
----高中三年级----
灰姑娘情结
自我调适区
造成自信心不足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我们自身的心理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心态,走 出自信不足的阴影。
第一,全面了解及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仔细回想一件自己处理得很得当,很满意的 事情,看看你的处理经过并把它强化,每天找出一个自己的优点把它写在纸上,在面对困难的时候 拿出来看一看,告诉自己:我能行。
第三,还有就是与家长多进行必要的沟通,经常能够在对在某件事情上的处理方式达成一致 并得到能力的认可。经常与家长就自己处理的某些事情多做一些必要的沟通,双方平等地相互表达 一下想法,听听双方的意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熟,消除掉小孩子的印象,从家长那里得到对自 己的肯定,这样会对我们的成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高中三年级----文,你有何感受? 在去牛津面试的路上,我遇见了伦敦大学的高材生布罗克•戴维斯。从他的眼神中我知道,我 这个中国姑娘打扮得太随便了,尤其是去牛津大学接受全世界最著名的行为治疗专家阿加尔教授的 面试,显得不成体统。 “你怎么穿成这样?”坐在火车上,布罗克忍不住问道。 “没关系,我觉得挺好。你以为太朴素了吗?” “那天你去伯明翰大学面试时穿的衣服为什么今天不穿上?” “布罗克,就因为我借来的那身打扮,伯明翰大学不接收我。他们说,有条件穿法国时装、戴 真钻石戒指的女孩子,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心理医生。因为这样的女孩子无法理解人间的苦难,自然 谈不上用心理治疗去解除病人的痛苦。”

真爱让心灵相连《灰姑娘》中的情感纽带

真爱让心灵相连《灰姑娘》中的情感纽带

真爱让心灵相连《灰姑娘》中的情感纽带在经典童话故事《灰姑娘》中,虽然贫穷的女主人公生活在困苦中,却最终遇到了自己的真爱,让心与心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而强大的情感纽带。

这种纽带不仅让他们的爱情得以昌盛,更展现了情感的力量和深刻之处。

生活的困境与心灵的饥渴在《灰姑娘》中,女主人公生活在恶毒的继母和姐姐的压迫之下,每天被迫从早到晚劳作,遭受着不公平的对待。

然而,她内心仍然保持着善良和美好的情感,渴望着被爱与关怀。

这种生活的困境让她的心灵更加渴望真爱的降临,她渴望着被理解、被珍视、被呵护。

这种内心的饥渴让她更加渴望找到一个能够与之心灵相通的人,一个能够给予她真正的情感温暖的人。

爱情的降临与心灵的相连在故事中,女主人公邂逅了一个神秘而充满温柔的王子,他的出现让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

两人之间慢慢建立起一种特殊的联系,他们的心灵似乎早已相连,能够深切地理解对方的内心。

这种心与心之间的相连不仅在爱情中得以体现,更展现了人类情感的深厚和力量。

这种真爱的纽带让两人之间的爱情不受种种困难的干扰,最终实现了童话般的美好结局。

情感纽带的力量和意义《灰姑娘》中展示的情感纽带的力量和意义是深刻而动人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两个人之间建立起真挚的情感联系时,他们之间的默契和理解会更加深厚,相互的支持和帮助也显得更加无私和真诚。

这种情感纽带不仅使爱情更加美好,更使人类的生活更加温馨和充实。

它让人们在困境中得到支撑,在挫折中得到安慰,在欢乐中得到分享。

真正的心与心相连,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结语《灰姑娘》中的情感纽带展示了真爱的力量和人类情感的深刻之处。

在现实生活中,让心与心相连,建立起真挚的情感联系,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温暖和幸福。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真爱,让心灵在爱的纽带下相连,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辛德瑞拉情结(灰姑娘情结)

辛德瑞拉情结(灰姑娘情结)

辛德瑞拉是童话故事《灰姑娘》中的主人公。

父亲死了,她在继母和异母姐妹的虐待下,跟她们共同生活。

有一天,王子为了挑选皇后而举办了一个舞会,继母与异母姐妹使出了坏主意不让她出门。

她一哭,擅于魔法的老奶奶便出现在她面前,为了让她去参加舞会,老奶奶施展了魔法。

在舞会上,王子对她一见钟情,遗憾的是魔法有时间限制,到了午夜便露山了破绽。

不过王子发现了她落下的水晶鞋,以此为线索派人去找,终于找到了她,王子便同她结了婚,结局是个大团圆。

可是这个大团圆的结局,并不是灰姑娘自己争取来的。

她只不过是一个劲儿地忍耐,期待着有谁能从困境中她解救出来。

辛德瑞拉情结,就是灰姑娘的自立和青年期女性无意识的依赖欲望的个复合体。

想自立、可是又想依赖。

处于青年期大都会有会有这种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心理体验。

在青年期的女性中,特别是在学历较高的女性中,更是屡见不鲜的。

虽然她们在经济上、精神上有自立的能力,可是在很多事情上仍表现犹豫。

成家以后,由于有自立的欲求,她们对百分之百地依赖丈夫是不满的。

一方面想要生活在丈夫的庇护之下,另一方面又追求着自主与自由,这种进退维谷的心情,就是灰姑娘情绪给女性带来的烦恼。

产生这种情结的背景,可以从父亲和女儿、母亲和女儿,以及父母婚姻关系的角度进行考虑。

•父亲不满于自己的夫妻关系,与其改善这种关系,还不如把女儿视为自己理想的女性形象,并且会疏远妻子,亲近女儿。

•母亲就会对这种父女关系不满,可是不露其声色,只是采取表面上应付的对策。

•在父母的这种基本态度的左右之下,女儿既不能断绝对母亲的依赖,又向着父亲的理想形象上发展,只不过是以这样一种不扭曲的态度来满足自己的依附愿望。

当进入自立阶段的时候,平常劝其自立的父亲,则在其周围加以阻止.而母亲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无心在女儿的自立上助其一臂之力。

其结局就是,不但女儿的依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而且自立也成为泡影,高不成、低不就地将其推向社会。

不能断绝对男性的依赖,又不能完全自立的女性,便由此产生了。

童话故事背后的心理寓意

童话故事背后的心理寓意

童话故事背后的心理寓意童话故事是儿童们最喜欢的阅读材料之一,这些故事丰富多彩,有时甜美温馨,有时惊险刺激。

然而,这些童话故事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它们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心理寓意。

通过分析一些著名的童话故事,我们可以揭示这些故事所传达的心理信息,以及它们对儿童成长的重要影响。

一、《灰姑娘》- 希望和耐心《灰姑娘》是最经典的童话故事之一,它讲述了一个被亲人虐待的女孩最终通过善良和勇气获得了幸福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灰姑娘代表了那些默默坚持追求梦想的人。

她的勇气和耐心给予了读者无尽的希望,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会达到成功。

二、《美女与野兽》- 理解和宽容《美女与野兽》是一个关于爱和奉献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子如何通过理解和宽容改变了一个野兽的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美丽并不仅仅是外表,而是内心的善良和宽容。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的缺点和困境时,要用理解和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三、《小红帽》- 警惕危险与陌生人《小红帽》是一个有关警惕的故事,它告诉孩子们在面对陌生人时要保持警觉。

在故事中,小红帽因不加防范而遭到狼的欺骗。

这个故事教导我们要谨慎对待陌生人,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尤其是那些对我们有害的人。

这是一个重要的经验教训,帮助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并避免危险。

四、《三只小猪》- 勤奋和智慧《三只小猪》是一个关于勤奋和智慧的故事,它通过三只小猪建造房子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努力工作和智慧才能取得成功。

这个故事教育孩子们要有耐心和恒心,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要选择捷径。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善于利用我们的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白雪公主》- 美德和品德《白雪公主》是一个关于美德和品德的故事,它呼吁人们珍惜友谊和正直。

白雪公主的纯真和美丽吸引了七个小矮人的关注,并最终拯救了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美德和品德是无价的,它们将获得他人的喜爱和支持。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对他人友好和慷慨,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格林童话中的心理分析与解读

格林童话中的心理分析与解读

格林童话中的心理分析与解读格林童话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童话之一,它们以其奇幻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寓意而深受读者喜爱。

然而,如果我们对这些童话进行心理分析和解读,我们将会发现其背后隐藏着许多有趣和有深意的心理元素。

本文将对格林童话中的几个经典故事进行心理分析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心理意义。

故事一:《灰姑娘》《灰姑娘》是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家庭中残忍继母和姐妹对待善良忍让的灰姑娘的故事。

心理学家认为,故事中的灰姑娘代表了坚韧和顽强的意志。

她在艰难的环境下保持了善良和勤劳,最终获得了幸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面临困境,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意志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故事二:《白雪公主》《白雪公主》是格林童话中另一个经典故事,它讲述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公主被恶毒皇后嫉妒,被迫流亡,并最终被王子救出的故事。

心理学家认为,这个故事体现了嫉妒和自卑的心理。

恶毒皇后对白雪公主的嫉妒导致了她的放逐,而白雪公主的美丽则引起了皇后的不满和自卑感。

这个故事提醒人们,嫉妒和自卑是负面情绪,应该摒弃并努力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故事三:《小红帽》《小红帽》是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之一,它讲述了小红帽在前往奶奶家途中与大灰狼遭遇的故事。

心理学家认为,这个故事反映了对陌生者的恐惧和警惕。

小红帽无意间暴露了她的个人信息,导致了她和奶奶的生命危险。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面对陌生人时要保持警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以确保自身安全。

故事四:《青蛙王子》《青蛙王子》是格林童话中的另一个经典故事,它讲述了一个公主通过与一只青蛙相处,并在最后亲吻青蛙使其变回王子的故事。

心理学家认为,这个故事涉及到人们对外貌和表象的判断。

公主对青蛙的外貌感到厌恶,但当她真正了解青蛙的内心后,她发现他的价值和美丽。

这个故事提醒人们,不应该只看表面,应该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和品质。

通过心理分析和解读这些格林童话,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深层心理元素。

童话故事《灰姑娘》中的女性解读

童话故事《灰姑娘》中的女性解读

童话故事《灰姑娘》中的女性解读灰姑娘是格林童话中塑造出的童话人物形象,讲述的是一个孝顺且心地善良的女孩子,长期受到继母和姐姐们的虐待,在厨房里做女佣,每天都是灰头土脸脏兮兮的,后来由于善待小动物而且孝感动天,所以得到了仙女的帮助,在历尽继母和姐姐们的阻挠后终于和王子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的故事。

一起来看看童话故事《灰姑娘》中的女性解读,仅供大家参考!谢谢!童话故事《灰姑娘》在亚、非、欧美等地流传广泛,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七百多种版本。

《灰姑娘》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童话故事。

1892年,考克斯对流传于欧洲的“灰姑娘”故事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出版了一本“灰姑娘”故事集,总共记录下345个属于此类型的故事。

此后,民俗研究者们展开了更为广泛的调查与统计工作。

迄今为止,已在亚、非、欧美发现了700多个“灰姑娘”类型的故事,再加上以此为主题的图画、音乐和各类剧本等,存在形式不下1500种。

各版本的基本主题是一样的:一个美丽的女主角;女主角的母亲已经去世;一个狠毒的继母;继母狠毒的亲生女儿;最终帮助女主角的魔力;男主角开的舞会;女主角在舞会上上演的逃脱;男主角对女主角的寻觅;辨认出女主角的东西;幸福快乐的美好结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关注点和角度。

但对于爱幻想的女孩来说,可能会幻想有一天,她们能像女主角那样遇到自己的王子,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心理学上,科学家们将女性对男性的这种期待称为“灰姑娘情结”。

随着父制社会的到来,女性渐渐失去自身对事物的积极主动性,开始顺应社会,扮演社会所设定的角色――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

《灰姑娘》清晰地揭露了当前社会男性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妇女是如何改变自身,迎合父制社会的种种要求。

继母虐待前妻小孩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因为继母取代的是小孩母亲原先的地位,所以小孩有时会将继母当做一个入侵者。

即使是那些母亲已经过世的孩子,也会存在这种想法。

奥斯丁创作中的“灰姑娘情结”及其心理机制.rtf

奥斯丁创作中的“灰姑娘情结”及其心理机制.rtf

奥斯丁创作中的“灰姑娘情结”及其心理机制简·奥斯丁 (1775 年—1817 年 ) 在经历了近二百年无数读者和批评家的检验和挑剔后,已确立了其经典作家的地位,她的作品在经历了英国文学史上几次“趣味革命”以后,依然以其独特的“乡间村庄里的三、四户人家”的风格吸引着文学口味不断翻新的几代读者,由于其作品本身的多义性和永恒性,我们很难将其归入某一文学流派。

作品题材相对狭窄,以乡间绅士、淑女的婚恋故事为中心题材,以理想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为主题,执著于“二寸象牙”上的精雕细刻。

简·奥斯丁不是一个多产作家,短暂的一生共创作了六部完整的小说 , 《理智和情感》 (1811 年 ) , 《傲慢与偏见》 (1813 年 ) , 《曼斯菲尔德庄园》 (1814 年 ) , 《爱玛》 (1816 年 ) , 《诺桑觉寺》 (1818 年 ) 和《劝导》 (1818 年 ) 。

纵观简·奥斯丁的全部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其创作具有一种明显的“灰姑娘情结”,六部作品均不曾脱离“灰姑娘”结构模式。

曾有人指出爱情问题上有两大模式 ,“灰姑娘模式”和“才子佳人模式”(或英雄美人式),足见“灰姑娘”传说影响之深 , 它已成为人们潜意识中的一部分。

同时 , 它也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原型 , 这在女作家的爱情小说中尤为突出,奥斯丁的创作正是这一“原型”的现代版本。

《灰姑娘》的故事在《格林童话》中可以看到,在法国《佩罗童话》中也能够看到,是一个以多种版本广为流传的童话,据统计,仅欧洲就有不少于五百个文本,是公认的世界性童话,对于不同文本在情节和内容上的区别就不在此过多赘述了,核心的故事梗概是:美丽、善良、聪明的“灰姑娘”自幼失去母亲,受尽继母和两个姐姐的虐待和歧视,但最终以她的智慧、善良、美丽赢得了王子的爱情,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灰姑娘”的童话故事作为人类文学的一种“原型”集中反映这样一种理想和信念,即一切智慧、美丽、善良的东西无论遭受怎样的磨难,最终总会获得成功与幸福。

真爱是心灵的契合《灰姑娘》中的爱情真谛

真爱是心灵的契合《灰姑娘》中的爱情真谛

真爱是心灵的契合《灰姑娘》中的爱情真谛在经典童话故事《灰姑娘》中,爱情是一个主要的主题。

故事展示了一段关于真爱的故事,即灰姑娘与王子之间的爱情。

这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更是对真爱和心灵契合的深层思考。

故事中,灰姑娘生活在贫困中,但她拥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

王子是一个贵族,但他渴望找到一个真正与他心灵契合的伴侣。

当王子与灰姑娘邂逅时,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联系。

这种联系不是建立在外表或财富上,而是基于他们的内心相通,互相理解和支持。

在爱情中,真正的契合来自于心灵的连接。

这种连接超越了外在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是两个人灵魂的共振。

灰姑娘和王子之间的爱情正是这种心灵契合的体现。

他们在彼此身上找到了心灵的依托和契合点,而这正是真正的爱情。

灰姑娘的故事启示我们,真爱并不是建立在外在的条件上,而是建立在心灵的契合上。

当我们找到那个能够理解、支持和共享我们内心世界的人时,我们才能体验到真正的爱情。

这种爱情不会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因为它源自内心的共鸣和契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灰姑娘与王子的爱情故事。

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内心的真诚和善良始终是最珍贵的财富。

只有当我们敞开心扉,用心去感知、理解和珍视别人的内心世界时,才能找到那个真正与自己心灵契合的人,体验到真正的爱情。

在这个充满物质诱惑和表面光鲜的世界中,灰姑娘与王子的爱情故事让我们看到真爱的可贵之处。

它并非虚幻,而是建立在内心深处的纯真与真诚之上。

只有带着纯净的心灵去寻找和珍视爱情,我们才能领悟到真爱的真谛,发现那个与自己心灵契合的灵魂伴侣。

生活中或许并不存在完美的王子和灰姑娘,但内心真诚的爱和契合却是我们每个人追寻的目标。

让我们学会像灰姑娘和王子一样,用心灵去感知和珍视爱情,让真爱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爱情之花。

【字数:438】。

试论《简·爱》中勃朗特的“灰姑娘情结”

试论《简·爱》中勃朗特的“灰姑娘情结”

社会 的面 貌 出现 的 ,没有 具体 的生 活 时间与 时代 背景 ,没 有 明确
娘勤 劳 、善 良、聪 慧 ,是 “ ”和 “ ” 的象征 。而 后母 与她 的 善 美 女儿们 懒惰 、残暴 、贪 婪而 愚蠢 ,是 “ ”和 “ ”的象征 。 恶 丑 在 《 ・ 》 中 ,夏 洛 蒂 ・ 朗特 同样 通 过人 物 形 象 所 蕴含 简 爱 勃 的象 征 意义 来表 达 理想 。简 ・ 聪 慧 、勇敢 、善 良,富于 反 抗精 爱 神 ,从 小 受到里 德太 太和 她 的儿 女们 的欺 侮 。里德 太太 经常 打骂 她 ,对 她十 分冷 漠 、残 忍 ,并将 她送 到地 狱式 的罗 沃德 寄宿 学校 不 闻不 问 ,甚至 说她 死 了 。但 当 里德太 太病 重 垂危之 际无 人 照料 时,简・ 爱不 记 前嫌 跑 去照 顾她 ,陪 伴她 度 过生 命 的最 后 时光 , 甚至 主动 要求 与 她和 好 。 “ …我 很愿 意爱 你 。我现 在也 真心 渴 … 望与 你 和好 。吻我 ,舅 妈 。 ”里德 太太 却 不 愿意 亲 吻简 ・ ,直 爱 到死 也不 喜欢 简 ・ 。在 这 里 ,显然 简 ・ 爱 爱是 “ ”与 “ ” 的象 善 美 征 ,里 德太 太 则是 “ ”与 “ ”的象征 。这 种 善与恶 对立 的人 恶 丑 物 模式显 然 是对 “ 姑 娘 ”童 话 的继承 。 灰 2 男性 主 导 者 。传 说 中 的王 子 是 社 会地 位 的象 征 ,是 他 赐 . 予灰 姑 娘幸 福 。但与 童话 单纯 地 强调王 子社 会地 位 的高 高在上 不 同,勃 朗特 更侧 重突 出男 主人 公精 神上 的优 越 ,在作 品 中特别 塑 造 了 一些 男性主 导者 的形象 。 作 品 《 ・ 》 的 同名 女主 人 公从 一个 家 庭 教师 变 成 了与主 简 爱 人平 等的妻 子 ,完全 是灰 姑娘 式 的胜利 。而且 ,M se ( a tr 主人 、 教师) 一 词 出现 的频 率 非常 高 。事实上 ,对 男性 权威 的崇敬 植根 于勃 朗特 的 每一 个 女 主人 公 的潜 意 识 中。对 于 简 ・ , 罗切 斯特 爱 从 头到 尾是 “ 的主 人 ” 。尽 管 简与 罗切 斯特 宣称 互相 平等 ,他 我 们关 系 的基 调仍 是王 子与 灰姑 娘 ,主 子和奴 婢 的不 平等 关系 。勃 朗特 所 塑造 的理 想男 性形 象 ,本质 上还 是反 映 了她对 传统 男性 权

你有灰姑娘情结吗?

你有灰姑娘情结吗?

龙源期刊网 你有灰姑娘情结吗?作者:洪秀来源:《大众健康》1999年第07期提起“灰姑娘”,有人可能并不陌生;她孤苦伶仃,美丽而悲哀。

她遭到后母及异母姐姐的百般凌辱,幸亏神仙帮助,才见到了王子,而那王子则对她一见钟情,从此改变了她的命运。

显然,灰姑娘的时来运转,依赖于这位王子,使她一举告别了梦一般可怕的境遇。

灰姑娘这种寻求庇护的被动心理,被心理学家称为灰姑娘情结。

正是这种心理,使数以万计的女性过早地把目光投向了恋爱与婚姻,投入对小家庭这一宁静港湾的欣赏与追求。

于是她们期望着随白马王子一起飞进爱情的浪漫宫殿,把自己的温馨和智慧献给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以至在不知不觉中失掉了原先旺盛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一旦有了丈夫和孩子,她们便心安理得地扮演起一个在事业上依赖丈夫,在感情上依附家庭的角色,这个角色的名字叫贤妻良母。

那么,令许多女性失落了自我的灰姑娘情结,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从历史的眼光看,这一情结源远流长,随着父权社会的出现,女性的主动权和独立性就逐渐泯灭了。

既然男性可以凭体力挑起生活的大梁,那么天生柔弱的女性也就只能当当助手和配角了。

于是,她们从全方位的进取姿态无可奈何地变成偏安于家庭一隅。

而未婚年轻女性也常把命运孤注一掷地寄望于白马王子的早日到来。

无须讳言,灰姑娘情结不利于女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与能动性。

它是一道枷锁,一道套在女性颈上而不被觉察的枷锁。

既然现代科学已经证明,除了体力,女性各方面的能力均可与男性媲美,何必非当那可怜兮兮的灰姑娘?如今,男女平等的法律条款已为告别灰姑娘情结提供了极大可能。

女士们只要勇于进取,勇于拼搏,就同样拥有一片任你展翅高飞的蓝天,拥有一方足以让你大显身手的净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姑娘情结”的潜意识心理对于灰姑娘来说,努力工作是没有意义的,嫁个好丈夫才是最重要的。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嫁到一个好丈夫,那就什么都有了,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婚嫁改变命运,这是灰姑娘情结的核心。

“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是每一个美丽童话的结尾,可是又有谁考究过,后来,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比如王子后来发现灰姑娘不能习惯宫廷的管制和繁杂礼仪,比如灰姑娘不会作诗甚至不认识字,比如灰姑娘生了小孩子却不会好好教育,比如王子遇到了另一个真正的公主……那个被动的爱,又会怎样呢?神话英雄一般都有一个高贵的出身,由于某种原因被“下贱”的人收养,后来通过努力恢复了高贵的身份。

灰姑娘出生于富人家庭,童年应该是很幸福的。

母亲死后,父亲娶了继母,灰姑娘受到虐待,地位下降,变成了佣人。

后来,王子爱上了灰姑娘,使她获得了更高贵的身份。

由此可见,灰姑娘的故事是英雄神话的翻版,灰姑娘就是英雄。

一、青春期矛盾心态:独立和依赖英雄神话是青春期心理的投射。

进入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识和性意识觉醒,要在家庭之外寻找替代父母,于是就出现了“身世幻想”,幻想自己另有一对高贵的父母。

自己必须摆脱现在的父母,去寻找亲生父母,恢复自己的身份。

寻找父母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英雄必须经历磨难,才能最后完成任务。

英雄通常有两大任务,一是克服艰难险阻,战胜敌人;二是完成某种任务,得到公主的欢心。

对于灰姑娘来说,第一项任务就是干沉重的家务活,这是男女差别造成的。

在《六只天鹅》的故事里,公主通过给六个兄弟缝衬衫来解除魔咒,使他们恢复人形。

这也是一项沉重的家务活,一共缝了六年。

把干家务活当成磨难反映了青春期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想学会做家务,成为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人,另一方面又迷恋儿童生活,希望生活永远是玩耍和游戏,而视家务劳动为苦役。

把家务劳动当成苦役,自然就会把给她指派工作的人视为暴君、恶魔或巫婆。

在灰姑娘家里,这个人就是恶毒的继母。

其实,继母不一定恶毒,恶毒的母亲不一定就是继母。

在灰姑娘的眼里,她对我不好,所以不是亲妈。

怎么不好呢?她“强迫”灰姑娘做家务。

相比之下,原来的妈妈好多了,她从来不让灰姑娘做家务,因为灰姑娘那时候还小,不需要做家务。

二、嫉妒心态两个姐姐是继母带来的,是继母的帮凶,和继母一起欺负灰姑娘。

这也是灰姑娘的错觉和想象:她们对我不好,所以不是亲姐姐。

怎么不好?她们不做家务。

其实,这是一种嫉妒心理。

兄弟姐妹之间的嫉妒是一种普遍现象,在现实生活和文艺作品里都有表现。

《圣经》里就有该隐杀亚伯的记载。

该隐和亚伯是亚当和夏娃的儿子,由于上帝更加关爱亚伯,该隐心生嫉妒,就把亚伯杀了。

这种嫉妒源于争夺父母的爱,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而互相攀比和炫耀,不但比相貌和人品,还比谁的学习成绩好,谁挣的钱多,谁嫁的丈夫好,谁的孩子更有出息。

三、受害者心态爸爸是不管自己的,继母是害自己的,姐姐是害自己的....人际关系中,特别是在冲突中,把自己定位为是受伤害的,对方是伤害我的。

这样带来两个问题:1、逼对方当施虐者,把对方妖魔化;2、因为自己是受害者,所以不需要改变。

受害者心态的人常常用自怜、自虐、愤怒和向第三者控诉来表现自己的受伤害的状况。

受害者往往是实际的操控者,以受伤害的弱者的外表来制造他人的内疚感,来博取第三方的同情,以达成自己的心理满足。

受害者心态十分敏感,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他人制造内疚感特别愤恨,像祥林嫂一样,不断跟人述说“不幸”和“冤屈”,自怜,甚至自虐,愤怒的情绪常常辖制他人,向第三方倾诉+控诉更是家常便饭。

四、托付心态童话中的“受害者”灰姑娘自身是无力、无助、无望的,需要神仙和王子的搭救才能改变,这是把自己人生的成功快乐幸福的控制权交付于别人。

是一种“受制于人”而非“操之在我”的状态。

简单讲,就是把自己快乐幸福的遥控器交给他人掌控,由别人决定自己的快乐与否。

“托付心态”普及应用于社会的概率之高,令人惊讶。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丧从子”,从来从去,就是不从“自己”这一传统积习,传承了几千年,深入灵魂与骨髓的影响,至今还潜移默化的呈现在两性关系里,有的女孩找男朋友很在乎对方的“忠诚度”,结婚前对责任的“承诺”甚至超过了爱情本身。

这些对“忠诚度”和“承诺”的要求,实在是感觉自己的“不够分量”,是“自我价值”不足的表征。

人由于在成长过程里,没有培养出足够的自我价值感,因而在成年后,容易产生“托付心态”。

在家托父母,在外托朋友,在单位托领导,在婚姻托配偶。

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还差一点”,其实是对自己的不信任。

对治“托付心态”的良药是,每个人都具备了让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有足够的能力选择过幸福快乐的生活。

无法也无须依赖他人让自己成功快乐。

我们只能暂时“借别人的肩膀靠一靠”,而不可长久的假手于人。

因此,信任自己是良好的开端。

五、嫁个好丈夫(理想化+幻想)所以,故事的高潮是王子爱上了灰姑娘。

对于灰姑娘来说,努力工作是没有意义的,嫁个好丈夫才是最重要的。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嫁到一个好丈夫,那就什么都有了,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婚嫁改变命运,这是灰姑娘情结的核心。

灰姑娘情结的根源是缺少父爱。

在童话故事里,父亲基本上没有出场。

继母和两个姐姐虐待灰姑娘,父亲也不闻不问。

他干什么去了?也许工作太忙,应酬太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有人发现,缺少父爱的女孩容易早恋。

这样的女孩倾向于在外界寻求感情的寄托,并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

灰姑娘就是这样。

父亲的缺失,使家庭成了女儿国,四个女人在一起,必然会有无数的冲突。

这样的环境也不利于女孩的身心健康。

童话中的灰姑娘是善良而美丽的。

所以,最后她能如愿以偿,让这个童话故事都闪烁着水晶鞋的光芒。

但现实中怀有灰姑娘梦想的不美丽或者不善良女孩子,渴望拥有灰姑娘的鸿运,却记不得灰姑娘的善良天性了。

1、上网的主要目的就是寻找“白马王子”。

自己先在内心中根据传说,列出“白马王子”的条件:干哪一行的,身高多少,户口是那个大城市或国籍是发达国家的的,存款不少于多少位数,房子多大,中指长过无名指多少英寸等等,唯恐有所遗漏。

等到加了好友,就直接要求视频,再把所有的问题一一核对,就像海关检疫出口的牲口似的。

2、她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对方某一点不合要求,有时连一句“再见”都不说,立马下线。

她们表面上看似头脑清晰,目标明确,但她们弄混了一点,她们不是在找王子,而是在找“马”,找颜色很白的马。

所以,费了千辛万苦,或许最后马是找到了,但王子不知哪去了。

最后的结局如果不是被“马”给踢了,就一定是被“放鸽子”了。

3、内心总认为自己才是潜伏在民间的“白雪公主”,很自恋很强大。

在公众场合,也公开称自己是优质女人,并学着格格的样子,在同伴面前显摆。

受到同事小瞧,便私下对人表示不屑。

在内心中,用一种优越感来开解自己。

等着看我嫁个成功帅哥吧,你们等着瞧!4、即使没钱,也不能不穿得时尚。

自认为穿得时尚,才是当公主的样,没钱咋办?那就时常看时尚杂志,买件廉价A货也要样式时尚,看起来像名牌,还自认为时尚的把同伴归于老土。

说对方有钱穿名牌都像假冒伪劣。

5、自认为自己的优势就是长得比别的女人好。

于是,在人际交往中,没钱的人不交,没钱无品的人看都不看,没钱有品的人,也要远离三尺开外。

但一旦遇到有地位、有钱、长得特帅的男人便趋之若鹜。

但人家只是远远地瞧见一只猎物飞过来了,心下窃喜,不需要打猎,猎物就往怀里钻了。

有白食吃,谁不高兴?6、暗恋谁谁谁,并见过暗恋对象后,就爱拿镜子找自信,找幻象。

还把暗恋对象拿来和自己的照片PS成情侣照,在网上拿自己的星座,去和人家的星座速配,一旦还沾些边,就认为是八辈子修来的缘分,恨不得立马跟人上床,早早成亲入洞房,先生儿子后成亲。

甚至时常产生意淫心态和独占心态,旁边的人不许轻看她的偶像,也不准别人对她的偶像有过激言行。

就像人家已是她胯下的坐骑。

7、喜欢谁会找机会主动放电。

喜欢谁,会装得像狐狸精一样,主动找人搭讪,还时不时地给人放电。

别人把她多看几眼,她便睡不着觉,以为别人一定会娶她。

但说不定别人只是好奇,以为她精神有毛病。

遇见帅哥就会兴奋得睡不着觉。

如果是帅哥不小心,把她撞成了心绞痛,那她一定认为这就是爱情的力量。

8、弄个空间或是记个日记,全部是单相思的。

别人越是不理她,她起是来劲,还在心中把别人就当了他的“毛胚房”,想怎样“装修”就怎样装修。

想的念的写的说的都是他。

似乎除了他就无法生活一样。

似乎人家和他自己老婆或女友,就天生是个错误,她就这样固执地等待着人家自动修正错误来找她弃暗投明。

吃苦耐劳、默默承受、心地善良。

惟一的希望就是遇见王子,从此一步登天。

灰姑娘这种寻求庇护的被动心理,心理学家称之为“灰姑娘情结”。

然而在美国1994年女性艺术展上展出的“吊死的灰姑娘”则旗帜鲜明地对这一传统提出反叛不管张扬也好,反叛也好,灰姑娘这个童话在很多白领女性心中成了解不开的“结”。

我提问:谁的童话谁的玻璃鞋虽然很多女人都知道灰姑娘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极少发生,但仍旧无法阻止自己对玻璃鞋的憧憬和渴望。

电影版的灰姑娘我们看得多了,那简直就是在谋杀女人们的大脑神经和考验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龙凤配》赫本版的灰姑娘,丑小鸭变天鹅,麻雀变凤凰,这样的爱情故事童话得让眼眶发黑面容憔悴的女人想入非非。

要知道爱情在现代社会已是消费不起的奢侈品,精明能干的成功商人早已是二三四五奶六奶七奶排排坐吃果果,还会有像鲍嘉那样放弃事业和赫本远走巴黎?她们是童话,她们是电影的女主角,而生活中的“灰姑娘”们呢,每天追着公共汽车的尾烟跺脚,偶尔在貌似情调高雅的酒吧里装模作样地小资,在疲于奔波的日子里会向往并且强烈渴望白马王子前来拯救自己于水深火热当中,从此,王子和自己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传说中的那双玻璃鞋,并不是每个人都合脚。

难道,就不能靠自己的双手打造适合自己的玻璃鞋,非得要穿上王子的那一双?灰姑娘再美丽,在神仙为她变出金丝银线编织的美丽衣服之前,也不过是“满面尘灰烟火色”,没人愿意看第二眼的。

南瓜的车,老鼠的马,在变幻之前,更是注定要被人耻笑。

有了高头大马的金马车,有了这样排场和不知名的神秘感,有了十二点一定跑掉的水晶鞋,王子才会忽然倾心,一见钟情,不娶她誓不罢休。

灰姑娘的爱情很美丽,可是,这个爱情里面,灰姑娘连起码的主动权都没有。

遇上王子之前,因为不能参加舞会,她只能在家中哭泣;遇上王子之后,她只能在家里等待王子的随从来找她,她的幸福就把握在随从是否认真寻找上,甚至极有可能断送在姐姐们的算计当中。

她没有任何办法来拯救自己,拯救爱情。

她很好运,有神仙在应该出现的时候来帮助她,有小鸟发现姐姐的脚流着血。

假如没有呢?没有了金丝银线,没有了金马车,没有了夜半的逃跑,这个爱情的有效期究竟有多长呢?“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是每一个美丽童话的结尾,可是又有谁考究过,后来,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比如王子后来发现灰姑娘不能习惯宫廷的管制和繁杂礼仪,比如王子发现灰姑娘不会作诗甚至不认识字,比如灰姑娘生了小孩子却不会好好教育,比如王子遇到了另一个真正的公主……那个被动的爱,又会怎样呢?所以说,这个灰姑娘的梦虽然美丽,这样无能到被人主宰,却是不做也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