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思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思索
[摘要]大学在社会的进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着眼于中国实情,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方面的办学经验,对于指导我国如何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一流大学;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创新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所具有的知识传授功能、知识生产功能和知识物化功能使其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大学在社会进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让社会的进步如此依赖于大学的进步。大学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尖端科技发源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曾经说过,美国真正的实力并不在于造了多少汽车、多少飞机、多少超级电脑,而在于美国是一个大学林立的国家,有三千多所高等院校和上百所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19世纪末,美国“威斯康星”思想的形成标志着大学服务社会这一职能的初步确立。从此,高校开始其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生活中心的旅程。
在我国目前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应对WTO,必须要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智力支持。我国要在21 世纪上半叶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国大学能否在世界一流大学之列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次,我国是一个教育大国,但是离教育强国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我国的重点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据2007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关于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表明:中国大陆科研竞争力列全球20位,有49所大学进入了ESI被引量排名靠前1%的1207所世界大学排行中,约占4.1%,其中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排名仅处于192名,清华大学处于196名。因此,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是十分迫切的需要。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在建设一流大学的道路中,在探寻自己独特的规律的同时,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优秀办学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结合我国大学当前的实际情况,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抓住时代机遇,重点建设一流学科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是要建设一流的学科。从我国上世纪90年代的并校开始,不少大学纷纷以建设“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为办学目标。但是片面的追求“大而全”,只追求数量、不要质量,或者即使是较高质量的几所大学相合并也只是简单的1+1,这样虽然从短期上看学校的学科齐全了、规模大了,但是由于大多只重外在而不重内涵,因此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弊端很多,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传统优势丧失等现象,这样反而不利于学校的特色发展,不利于建设
一流的学科。而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没有一所一流大学是无所不能的,每所大学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加州理工学院以航空工程学科见长;伯克利加州大学以理论物理学称雄于世;耶鲁大学的法学和生物学绝对一流;哈佛大学的政治学、医学非常棒,却没有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在信息学科领域呱呱叫,斯坦福大学过去曾有过建筑系,后来取消了,因为他们认为要建立一个杰出的建筑学院,所需要的成本与所产生的效益不相称〔1〕。
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从一所技术学院到成为全美最具世界影响力的私立大学的道路更能说明当一所大学的资金并不充裕、实力并不强大时,抓住时代脉搏,优先发展某一学科的战略意义。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所大学认为信息技术将是下一个阶段整个科学技术发展当中最重要的而且是决定性的技术。在学校小、资源少、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他们集中力量主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在计算机学科的带动下,跟信息管理有关的公共管理也飞速发展。由于研究需要用计算机控制机器,机械也得到极大发展。于是,卡内基——梅隆大学在计算机、机器人、软件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空前发展,在一系列前沿科学技术领域中占据领先地位〔2〕。正是遵循这种使强项更强,不追求在所有领域都领先,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使该大学从一个普通的区域性大学发展成为享誉全球的研究型大学。
建设一流的学科是我们迈向一流大学的第一步。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教育起点低、底子薄。因此抓住时机重点建设一批世界前沿学科的战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优势力量,以强带弱,这是快速提高我国大学办学
水平、国际声誉的有效手段。
二、结合刚性和弹性的教师选拔培养机制,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形成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首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会”上,各国校长都反复强调教师的素质就是学校的素质。大学的进步与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的,只有拥有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教师才能办成高水平的大学。而要建设一流的大学教师队伍必须要完善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机制。在美国对此有着一套刚性的要求:教授必须有博士学位并在科研中取得重大成就,有8-10年以上的教学工作资历;副教授须有博士学位,在本专业方面具有公认的成就,有8-10年的教学经验;助理教授须有博士学位,具有从事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有2-3 年的教学经验。
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选拔聘用时不仅看应聘者的学历,更重其实际能力,对于真正有潜力的人,他们还会采取弹性制度,均衡考虑其他方面因素,对其破格录用或提拔。例如2000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D ·迈克费登教授在他几十年前获得加州大学终身教职时,仅发表了一篇文章。加州大学在1931 年雇佣E·劳伦斯时,打破常规直接授予他副教授,并在第二年授予他正教授,当年劳伦斯只有28 岁,是全美国最年轻的教授。然而,正是他为该大学建立起了劳伦斯实验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直接领导和参与原子弹的研制,而且带出了一大批科学家, 为该大学在短短的20 年中获得了12 个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立下
了汗马功劳〔3〕。
目前我国的教师整体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的飞越,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从2003到2006年的仅仅三年里,该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从21.5%上升到28.8%,全校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为70%。虽然近几年我国的重点大学大都在师资水平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离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仍然有很大距离。显然我们不可能向哈佛那样不惜重金聘请最优秀的人才。因此我们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潜力的年轻教师,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真正成长为具有高超学术能力的大师。华中农业大学培养出了傅廷栋、张启发、熊远著、陈焕春、邓子新等一批两院院士,这批专家在他们各自的领域带领华中农大走在国内的前列。这样的事例更加说明当我们做不到不惜代价搜罗学界顶尖人物,我们就应该将目标定位在具有潜力的年轻学者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这就更要注重刚性指标与弹性指标相结合,既能够做到高标准的选拔人才,有让有潜力的学者得到发展的平台。
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儒家思想统治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中“中庸”思想深入人心,许多年来我们培养的学生都依循着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行为规范。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头脑被禁锢了,他们不敢想、不敢为,以免“锋芒毕露”、“枪打出头鸟”。在当今社会,这种人云亦云、不敢有所为的学生显然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诺贝尔奖近百年历史中, 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人中其中有7人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系培养出的博士。该校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要求学生不但要懂理论,还要善于动手。当霍普金斯大学培养的这些诺贝尔获奖者在谈到他们的成长道路时, 都强调在霍普金斯大学受到的教育和训练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创新素质人才至关重要。
学生实践能力差是我国的高等教育突出的问题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由于缺乏拥有知识产权的科技产品,我国在全球化的经济竞争中始终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要想跨进高层的世界经济分工链,就须增强科技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做起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这需要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参与整个教育过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术实践、社会实践以及学校的社团活动等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院系大调整到90年代末的并校,我国的教育在不断变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各种教育思想碰撞十分激烈:东西方思想文化的碰撞、开拓创新与因循守旧的观点相互交织、影响。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与研究国内外教育的经验与教训,探索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抓住机遇,以正确的理念和方略指引我国建设一流大学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