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
论张爱玲悲剧开题报告
![论张爱玲悲剧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cd9eb9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1.png)
论张爱玲悲剧开题报告论张爱玲悲剧开题报告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闻名于世。
她的作品多以悲剧为主题,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残酷。
本文将从张爱玲的悲剧开题报告入手,探讨她作品中的悲剧元素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悲剧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描绘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和内心的痛苦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张爱玲的作品中充满了悲剧的氛围,她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们在命运面前的无力和无奈。
首先,张爱玲作品中的悲剧元素体现在她对爱情的描写上。
她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将爱情的复杂和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她通过描写两位女主角的命运交织和爱情的纠缠,展现了爱情的残酷和无奈。
无论是红玫瑰的痴情还是白玫瑰的无情,都让人感到心痛和无奈。
这种对爱情的悲剧描写,使读者深刻地反思了人性中的欲望和无法逃避的命运。
其次,张爱玲作品中的悲剧元素还体现在她对社会现实的揭示上。
她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扭曲。
在《金锁记》中,她通过描写女主角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困境,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力和悲惨。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悲剧揭示,使读者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此外,张爱玲作品中的悲剧元素还体现在她对人性的思考上。
她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洞察力,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在《色,戒》中,她通过描写女主角的心理斗争和道德挣扎,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和欲望的冲突。
这种对人性的悲剧思考,使读者对自身的内心世界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综上所述,张爱玲作品中的悲剧元素贯穿始终,通过对爱情、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残酷。
她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洞察力,让读者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情。
通过阅读张爱玲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的苦难和命运的无常,同时也能够对自身的内心世界和道德观念产生深刻的反思。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b8a0937c27d3240c8447efea.png)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摘要】:张爱玲用小说揭示了旧中国都市社会的种种灰色人生,同情于灰色人物的心灵创伤和心灵荒芜。
她的为数不多的创作予人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其小说文本在一种幽深缥缈的意境中流贯着一条清晰而又浓重的悲剧意识。
本文从人物的悲剧结局、爱情婚姻的悲剧、小说氛围的悲剧渲染、《半生缘》中的错误婚姻、《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变态心理、《倾城之恋》中人性欲望扩张所造成的悲剧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张爱玲的悲剧意识,并总结了张爱玲悲剧意识的产生原因以探索她的人生轨迹,解析其悲情世界。
【关键字】张爱玲;悲剧意识;张爱玲小说;悲情世界一、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概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耀眼之星。
她以其融化古今、雅俗并举的创作和特立独行的作风崛起于40年代的上海文坛,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人尽皆知的文化才女,创造了一段令人回味不已的传奇。
但是,随着战争的动乱和自身生活的变化,张爱玲悄然离开了大陆,她的名字也在大陆沉寂了一段时间。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政治意识形态的逐渐淡化,张爱玲在中国大陆重新被人们所发现和研究,特别是近几年来,“张爱玲热”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
张爱玲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张爱玲用她那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窥探着人生百态。
在她的小说中,既有近代名门望族的没落,也有五光十色的现代文明,既有人性的丑陋,也有千疮百孔的蹉跎人生。
可以说,她用她的文字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风俗画,而这些风俗画的基调就是悲凉。
“悲情”是张爱玲小说的情感基调,也是她生活经历在作品中的展现,更是她所在时代的一种感受以及对美学的追求。
张爱玲的悲剧意识来自与其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家庭环境,家族的没落、爱情的不幸让她对于苦湿的人生有着真真切切的体味,而独特的文化沉淀和修养又让她对人性的探究和对生命价值的探求有着不同的高度。
可以说,她复杂的心理、孤僻的性格以及不幸的人生决定了她对人性的悲观、对历史的悲观、对现实的悲观,最终都反应到了她的作品的悲观。
永恒的“苍凉”——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永恒的“苍凉”——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8c15ada90b4c2e3f572763ac.png)
34永恒的“苍凉”——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黄丹 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一、由病态的心理引发人性悲剧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最突出的是表现在人性的悲剧上,由人的病态心理引发出各种人性悲剧,在她的笔下,刻画出人心理的虚伪、卑劣、阴暗、扭曲,还经常通过人物的自身遭遇来深刻地表现现实的冷酷与人生的悲剧性。
自私是人类所拥有的本性,它与生命共同存在,也展现人的生命意识。
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似乎具有仁义、善良的品质,可是他们的内心都是为达目的而不折手段,都有着非常强烈的愿望,无不自私、孤独,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无不上演着一出出人生的悲剧。
(一)自私、卑劣的心理在人的本性中有善良的一面,同时也有自私、卑劣的另一面。
但张爱玲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则大多是自私、卑劣的。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女主人公葛薇龙,一开始,她只是一个单纯且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形象。
因为父母经济困顿要回上海,而她想完成学业,不得不向姑母梁太太寻求资助,梁太太答应帮助她,而实际上却整日应酬,成为替梁太太引钓男性的诱饵,从此开始一步步的走向堕落,最后使薇龙整天忙着为乔琪乔弄钱和为姑母弄人。
在《花凋》里所塑造的郑先生,也是十分的自私,不愿意多花钱为女儿治病,认为根本治不好,还不如去养姨太太,一心只为自己着想,不负责任,有钱的时候在外面生孩子,没钱的时候就在家里生孩子。
自私、卑劣的心理在梁太太和郑先生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造成了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悲剧。
(二)阴暗、扭曲的心理人在不遭受外面世界的影响时其心理是健康、正常的,张爱玲小说中人物的阴暗、扭曲主要是家庭方面的原因。
在小说《十八春》中的顾曼璐,她的病态心理在残害自己的亲生妹妹时达到极致,她出去做暗娼是真心想要养活一家人还是以养活家人为借口去满足自己的情欲,享受其中的快乐,这是我们无法知道的。
自己的亲生妹妹是那么的纯洁、美丽,是人们眼中的乖乖女形象,可是顾曼璐却嫉妒妹妹,容不下她的这些美好,要把她拉下悬崖,竟然使用如此卑劣歹毒的手段去使曼帧饱受折磨,失去幸福。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开题报告docdeflate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开题报告docdeflate](https://img.taocdn.com/s3/m/bf42d2484afe04a1b071deb7.png)
3、论文提纲: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重要人物形象塑造
(一)、《金锁记》中心里畸形的曹七巧。
(二)、《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自甘沉沦的交际花葛薇龙。
(三)、《倾城之恋》中孤注一掷的白流苏。
(四)、《十八春》中自立自强的顾曼桢。
二、小说中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
(一)特殊的时代。
(二)个人的性格原因。
[2]刘勇、陈婕 《苍凉写就的华美——走进张爱玲的<传奇>》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第1版
[3]于青、金宏达 《张爱玲研究资料》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4
[4]张爱玲 《流言·自己的文章》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4
[5]张爱玲 《谈女人》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6
[6]杨泽 《阅读张爱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三)女性的社会地位。
三、预期的目标
(一)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张爱玲的女性文学。
(二)充分认识个人化的写作使她的作品具有的独特性。
(三)使我们的文学修养得到一定的提升,增强我们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
4、研究进程计划及时间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5、参考文献目录:
[1]张爱玲 《张爱玲文集》 南海出版社 2005年11月第1版
[7]傅雷 《论张爱玲的小说》 人民出版社 1999
[8]《经典张爱玲—忆胡适之》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
[9]张家平《两种观照-张爱玲与苏青作品比较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
6、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简介:
张爱玲(原名张煐),现代作家,1921年生于上海,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随后,又写有小说《金锁记》、《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十八春》等作品。张爱玲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人,她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几乎都是悲剧人物。张爱玲对人生怀有深深的绝望。她写人性,绝少滑入揭发“国民性”的轨道,她有讽刺,但每与社会批判无关。她可以兴致勃勃地描绘都市里的生活,可分明又浸润着难以明言的悲哀。张爱玲笔下的悲剧性女性人物形象更值得我们系统而全面的分析研究。结合张爱玲的作品,运用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等手法来分析其女性人物的悲剧色彩,和张爱玲小说中女性重要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小说中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张爱玲的女性文学,充分认识个人化的写作使她的作品具有的独特性。使我们的文学修养得到一定的提升,增强我们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81a0619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f.png)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别高,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
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
”——张爱玲张爱玲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她在其作品中刻画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人物,其中女性人物占了绝大多数,这些女人的命运无一不是悲剧性的。
她为女性文学掀开了女性心狱充满疮痍的一角,由此构成了她小说的苍凉、婉哀、惨伤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张爱玲独特的人生经历所形成的独特精神个性、人生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张爱玲也是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才女,不平凡的没落贵族家世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使她过早地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和大悲,喧闹和孤寂。
这就铸成了她悲观的作家气质,使她对人生既抱有热情而荒谬的幻想,但更多的是悲剧意义上的洞察——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式的感伤与彻悟构成了张爱玲小说的悲剧基调。
“一树梨花千首诗”。
正如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也许一千个读者便能说出一千个不同的张爱玲来。
近年来,对张爱玲小说的研究可谓众说纷纭。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各执其词,但亦有相通之处,那就是对张爱玲在小说里表现出来的悲剧意识的认同。
一、生活背景铸成张爱玲小说的悲情基调张爱玲有着显赫的家世,祖父张佩伦是清末“清流派”的重要人物,任李鸿章的幕僚,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但这一显赫的身份并未给她带来任何好处。
那曾经煊赫、繁华的门庭,留在作者记忆深处的仅是“有太阳的地方使人瞌睡,阴暗的地方有古墓的阴凉”。
祖父的煊赫荫遮不了父辈的衰落,父亲是个典型的遗少,染有弄风捧月的旧习气,性格上则是暴戾乖张。
张爱玲的母亲是清末南京黄军门的女儿,是一个受西方文化熏陶很深且清丽孤傲的新派女性。
旧习气与西洋文化格格不入,这种水火不容导致最后的不和,直至离婚。
这使得张爱玲的童年分裂为两个世界,母亲的世界——洋派、光明、温暖而富足,母亲成了身处幽暗地她拼将全力抓住的一缕阳光,在母亲那里她得到了文明的教养和气质的熏陶,但母亲那有着许多清规戒律的洋房也培育张爱玲的内倾性格;父亲的世界——腐朽、黑暗、冷漠而寂寥,“整个儿都是懒洋洋灰扑扑,缭绕在鸦片的云雾里”,父亲另娶了太太,这更使张爱玲的生活阴云密布。
2012试论张爱玲小说作品悲剧美及成因(博客稿)
![2012试论张爱玲小说作品悲剧美及成因(博客稿)](https://img.taocdn.com/s3/m/1d963837b90d6c85ec3ac68b.png)
试论张爱玲小说悲剧美特征及成因东方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张爱玲悲剧性人生经历和独特的性格特征来分析张爱玲小说悲剧性色彩的主要成因,进而分析其小说悲剧美的主要特征。
一是张爱玲作品悲剧色彩的成因,主要从残酷的创作背景与人生经历、古典文化积累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对爱情的执着与决绝冷峻的个性等方面分析。
二是张爱玲作品悲剧色彩的主要特征,主要从以女性形象为主的悲剧性人物、以婚恋遭遇为主的悲剧性线索、以伤感基调为主的悲剧性语言、以画境意象为主的悲剧性意境等方面分析。
关键词:张爱玲悲剧色彩人性意境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使人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心灵震撼,并以触动人内心深处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审美感受。
张爱玲凭借着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和超凡的文学天赋崛起于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
她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的作品充满冷峻、悲伤、苍凉的风格和悲剧美感。
她用传奇性的作品演绎了一个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营造了一个阴森苍凉的人间世界。
张爱玲用犀利的笔触和细致的描写,冷静、悲壮、毫无保留地对人性的阴暗面进行了深刻揭露,在她笔下,人性的自私、冷漠、虚伪、扭曲、变态,情爱的虚假、社会的阴暗、命运的残酷被揭示得淋漓尽致。
张爱玲以这种独特的悲剧美感征服了无数读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
在女性作家阵营里,她无疑是树立了一个特立独行的艺术标杆而令人钦佩。
她在散文《自己的文章》中也承认,“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
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
悲剧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角,是一种强烈的对照。
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
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一、张爱玲小说悲剧色彩的成因一个作家创作风格的形成固然有许多的主客观原因。
论张爱玲小说的的悲剧色彩doc
![论张爱玲小说的的悲剧色彩doc](https://img.taocdn.com/s3/m/8dadf3d1ce2f0066f53322bc.png)
目录一、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一)张爱玲一生的悲剧遭遇………………………………………………(二)张爱玲的悲剧作品与其遭遇的联系…………………………………二、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婚姻与恋情……………………………………………(一)因经济原因带来的悲剧………………………………………………(二)为恋爱而恋爱、为结婚而结婚的悲剧婚姻…………………………(三)勉强结婚所形成的悲剧婚姻…………………………………………(四)敷衍婚姻所形成的婚姻悲剧…………………………………………三、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人物……………………………………………………(一)无意识的导致自己悲剧人生的人物…………………………………(二)无法控制自己而酿成自己悲剧人生的悲剧人物……………………(三)为金钱造成自己悲剧一生的悲剧物…………………………………四、从张爱玲悲剧小说中看婚姻…………………………………………………(一)在当时社会中婚姻在女性和男性心中的位置…………………………(二)在张爱玲悲小说中对婚姻的认识………………………………………论张爱玲小说中悲剧色彩摘要:张爱玲是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才女,不平凡的没落贵族家世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使她过早地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大悲,喧闹与孤寂,这样构成了她小说悲剧色彩的基调。
她的小说主题上弥漫着悲剧色彩,而且悲剧的主要题材在恋情和婚姻上,她们一个个都在为金钱、情欲而挣扎着,妄图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达到自己的目的,可是却失去了理智而被欲望所控制,导致一个个悲剧的发生。
在张爱玲的悲剧小说中,让我们了解婚姻在当时社会中在人们心中的低位及其状况并认识婚姻。
关键词:悲剧小说、悲剧婚姻、悲剧人物、爱情婚姻喜欢上看张爱玲的小说,主要是因为对于她的好奇。
我对于一位如此充满的才情的女子却孤身死于美国的一个公寓里充满着好奇;我对于一个为了爱情勇于爱上大汉奸胡兰成并全身心付出的女子感到好奇;我对于一个明明身世显赫却遭受苦难的女子感到好奇;我对于这个用自己的才华立足上海文坛,且成为上海文坛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星星的女子感到好奇、、、、、、我对她有一系列的好奇,并充满着敬佩与崇拜,这样的好奇、敬佩、崇拜促使我去寻找、去看、去品、甚至爱上她的作品。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2f07516caf1ffc4ffe47ac42.png)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20080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甘肃省电大武威电大分校赵静摘要: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以对生存悲剧的苍凉书写,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生存寂寞、生存痛苦、生存恐怖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悲剧性的理性认知,并由此标示出一种苍凉悲怆的审美风格。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是在生命中苦苦挣扎着,但终不免一个悲剧性的命运。
她对小说故事性的高度重视,摆脱了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启蒙话语强加在小说身上的重荷,体现了对小说这种文体的充分尊重。
本文就从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表现的几个着眼点:情爱关系、人性的探索、人生的体验、悲观忧伤的结局,以及悲剧意识根源进行阐述,力指导现实的人少生私寡欲,少谋个人私利,多贡献于社会。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张爱玲(1917---1995),河北丰润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并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
其小说创作是现代文学的巨大收获。
其文学成就创造了写实小说的新高,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是一位具有文学史意义的作家。
由于张爱玲的童年家庭的不幸和她对这个家庭的憎恨又使她的作品的整体染上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被遗弃感以及清醒的没落感,她笔下的那些女性大多是悲剧性人物。
张爱玲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她在其作品中刻画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人物,其中女性人物占了绝大多数,这些女人的命运无一不是悲剧性的。
她为女性文学掀开了女性心狱充满疮痍的一角,由此构成了她小说的苍凉、婉哀、惨伤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张爱玲独特的人生经历所形成的独特精神个性、人生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不平凡的没落贵族家世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使她过早地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和大悲,喧闹和孤寂,铸成了她悲观的作家气质。
使她对人生既抱有热情而荒谬的幻想,但更多的是悲剧意义上的洞察,构成了张爱玲小说的悲剧基调。
张爱玲独特的美学观彰显其与从不同的悲剧思想意识底蕴,作品中蕴涵的苍凉意味,在人性主题上凸现无遗。
撇开一切浮在表面的东西,可以无可退避地看到赤裸裸的人性的本质——生存,其间人性的其他成分便屡次出演了一幕幕苍凉的人间悲剧,即作品中的悲剧意识。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863dd4587e21af45b307a8ae.png)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张爱玲是一位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孤岛成名的女性作家,也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她经历四十年代的昙花一现和五十年代后漂泊海外自甘寂寞,至八十年代的张爱玲热。
张爱玲有言“悲凉是一种完成】。
”在这里笔者对其一生及其创作中所特有的悲剧意识进行了探索,解读其作品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及其对作家一生的影响。
一、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的形成原因张爱玲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她的童年以及婚姻的不幸和她所接触的周围环境,酿成了她的悲剧的人生观,同时也酿成她小说的悲剧创作意识。
1.张爱玲家庭经历的影响人的一生中对人个性形成最重要的阶段当然是童年和少年时期,同时它也对作家作品风格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家庭又是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在人生可塑性最强的阶段,作家所接触的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兴趣爱好,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家个性和特色的形成。
张爱玲出生在一个有着显赫家庭背景的世家里,其外曾祖父是李鸿章,祖父是清末大臣张佩伦,母亲黄逸梵是个名门闺秀。
尽管张爱玲出生在这样的贵族家庭里,但她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并未获得一般人想象中的幸福。
这主要源于她父母不幸的婚姻。
张爱玲的父亲依靠祖上的财产过着奢侈的生活,在与黄逸梵结婚后不久,便开始了养姨太太、赌钱和吸大烟的生活,一步步堕落下去。
而黄逸梵决定抛夫别子,赴洋留学。
后来她从国外回来,曾试图挽救这个濒临破裂的家庭,然而她并没有成功。
从生活方式的不同乃至思想的迥异,发展到家庭无休止的争吵,最终导致了离婚。
父母不幸的婚姻,在张爱玲幼小的心灵里过早地投下了重重阴影,无论是谁,在童年这个本该需要父母爱护的时候却被遗忘一旁,看着父母之间的战争应该是惊恐的、无助的,也许就是在这一时期,幼小的张爱玲,感受到人生的悲,世事的难和时事的艰辛,这对其童年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同时张爱玲父母的离婚,也导致她与弟弟的归属权和抚养权的问题,结果是她俩被判为父亲监护和抚养。
《张爱玲作品女性形象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
![《张爱玲作品女性形象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3e3e0f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b.png)
指导教师意见(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创新之处、研究方法可行性等):
必须涉及所要求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创新之处、研究方法可行性等方面(200字左右);
必须有“同意开题”字样;
必须有教师签名和日期。
开题报告会纪要
时间
地点
与
会
人
员
姓名
职务(职称)
姓名
职务录摘要(学生阐述的主要内容,开题小组所提问题及学生的回答等):
必须写满,包含学生自述和3问3答
论文(设计题)
开题题目(和第一页保持一致)
课题的根据:1)说明本课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开头空两格,字号宋体小四,字数不少于1000字
研究理论与实际意义
理论意义:张爱玲的小说始终坚持女性主义的爱情主题。在她的小说中,充满了女性爱恨交织的描写,而对于社会的传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张爱玲在小说中被颠覆,即使很难彻底颠覆,张爱玲也会试图不断地与之抗争,这种颠覆和斗争的场景和情节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是司空见惯的。张爱玲的小说以爱情为起点,融入了社会、时代和人性的各方面因素,用她独特的文风,将爱情的悲剧描绘得淋漓尽致。本文分析其作品中表现出女性的弱点,从而呼唤女性人格的完善。张爱玲的小说刻画了我们丰富的女性形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女性的痛苦、无助、悲伤和难得的温情,可以极大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
论张爱玲悲剧开题报告
![论张爱玲悲剧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ca91ff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4.png)
论张爱玲悲剧开题报告引言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描写而著名。
她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悲剧元素,揭示了个人命运的悲剧性。
本文将对张爱玲悲剧的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她作品中悲剧元素的影响。
张爱玲悲剧的特点张爱玲的作品以悲剧为主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内外矛盾张爱玲作品中的悲剧常常是由个人内心和外界环境的矛盾冲突引发的。
她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冲突,揭示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己之间的矛盾。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主人公琪莉的内心矛盾和外界压力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2. 命运的无情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命运对人物的安排往往是无情的。
她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示了命运对个人造成的伤害和不公平。
在《倾城之恋》中,主人公苏童与白流苏的爱情被命运所阻挠,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悲剧结局。
3. 悲剧中的美尽管张爱玲的作品充满了悲剧元素,但她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写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使悲剧成为一种美。
悲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让人深受触动,产生共鸣。
无论是《色戒》中的王佳芝,还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琪莉,都是让人难以忘怀的形象。
张爱玲悲剧的原因张爱玲作品中的悲剧元素并非偶然出现,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个人命运的无力张爱玲将个人命运的无力作为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她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个人在命运面前力量的无能为力,无法抵挡命运的摧残。
这种无力感使人物陷入了悲剧的深渊。
2. 社会环境的制约张爱玲的作品中,社会环境对个人命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传统社会的束缚和道德规范限制了人物的行动和选择,使他们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她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写,展示了社会对个人命运的制约。
3. 人性的弱点张爱玲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是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物因为自私、贪婪、欲望等弱点而走向自己的悲剧命运。
她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剖析,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
张爱玲悲剧的影响张爱玲作品中的悲剧元素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对现实的反思张爱玲的悲剧作品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和不公平现象,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开题报告《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
![开题报告《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https://img.taocdn.com/s3/m/ad0b3ddc50e2524de5187e19.png)
水晶有幸与张爱玲在美国进行了长达七小时的长谈。他于 1973 年出版的《张爱玲小说艺术》,获 得了很高的评价,这部论著主要研究讨论张氏小说的象征与意境,有不少新见,对我们研究张爱玲小 说悲剧性的艺术表现有很大的帮助。
(二)60 至 80 年代 海外与港台:1961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的英文本《中国现代小说 史》出版,张爱玲第一次被写进文学史。夏志清认为“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他 准确把握张爱玲小说的特色在于“强烈的历史意识、丰富的想象、对人情风俗的熟练处理、对人物性 格的深刻揭发等”。这些对我们研究张爱玲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有很重大的借鉴意义。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典藏全集[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10:1~111. [2]张爱玲.自己的文章[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5~162. [3]周芬伶.艳异——张爱玲与中国文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5:203~290. [4]钱虹.文学与性别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4:45~48. [5]贾月玲.理梅.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M].北京.知识出版社.2011.1:8~41. [6]庄颖超.苍凉与华美:张爱玲论述[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12:2~270. [7]夏世清.色戒: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191~192. [8]刘川鄂.张爱玲之谜[M].北京.中国书店.2007.1:33~177. [9]任茹.王艳.张爱玲传[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12:95~186. [10]傅雷.傅雷经典作品[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9:154~166. [11]裴效准.红楼梦全解本[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5:35. [12]杨黎丽.爱的缺失与张爱玲文本的悲剧性[D].郑州.郑州大学.2007. [13]于婧.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D].兰州.兰州大学.2011. [14]杨美芬.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蕴[D].西安.西北大学.2007. [15] Hoyan, Carole H.F. The life and works of Zhang Ailing : a critical study[M]. Columbia. 1996:4~25.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https://img.taocdn.com/s3/m/f9229867b84ae45c3b358c38.png)
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贺娜指导教师:赵凌河完成日期:2009年4月10日毕业论文任务书辽宁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指导教师评语辽宁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单注:评阅人评分满分为100分,指导教师评分满分为100分,答辩成绩满分为100分;总成绩为三者的算术平均值(四舍五入)。
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时最走红的女作家。
她十分关注着女性,同情她们的凄惨命运,她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立文视角创作出一个个格调苍凉的悲剧故事,故事中活跃着一个又一个的悲惨女性。
深刻地描绘了当时女性的生存状态,反映了男权制度下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的命运和金钱欲下严重扭曲的人性。
这些女性无论怎么挣扎、怎么反抗、怎么奋斗,最终的命运都是一样的——苍凉凄美,没有出路。
张爱玲以其强有劲的笔锋洞开了一个个女人悲剧的内心世界,饱含深情地描绘出一个个荒凉的女性世界。
透过这些女性苍凉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看到特定时代、特定阶层下女性的共同命运。
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女作家张爱玲及其作品悲剧的特点。
第二部分主要描写了张爱玲笔下不同的女性形象系列。
如:甘为囚鸟型,人格变异型,物质型,心理变态型等。
第三部分以《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例,描写女性扭曲变态的心理性格。
第四部分挖掘其女性形象悲剧的原因,即虚伪,丑恶的人性弱点。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悲剧;女性形象;变态心理;人性弱点Zhang Ai Ling is a walk most successful authoress when 1940's Shanghai falls into enemy's hands. She is showing solicitude for a female very , is feeling pity for their sad destiny, the desolate tragedy story her rely on self acute insight and distinctive immediately gentle visual angle is created out every style, is enlivening one miserable female after another in the story. Female's survival state having described that time deeply, the female is just going to go down dogleg grave human nature under having reflected male right system as "the male sex adjunct " destiny and money. Why struggles no matter how these females struggle , how to resist, ultimate destiny all is that the same sad desolate US, finds oneself in a blind alley. The Zhang Ai Ling self's inner world with agape every it's strong energetic forcefulness of writing woman tragic, is full of the deep love field describing out the desolate every female world.Despite their tragic experiences, we are easily sensible of their common fate at that particular age and particular status.Full text is four parts together mark: Part I has introduced authoress Zhang Ai Ling and their tragic characteristic of work simplely. Part II has depicted the different Zhang Ai Ling the wording and purport of what one writes female image series mainly. Such as: Be a willing prisoner bird type , mutant type of personality , matter type, the psychopathology type waits a minute. Part III seven are an example as it happens , depict the dogleg anomalous female mentality character with Cao in "story of Jin Suo ". Part IV excavates whose tragic female image cause , is hypocritical, ugly human nature weakness.Key words:Zhang Ailing;Female tragedy ;Female image;Psychopathology;Human nature weakness.目录序言 (1)一、凄惨悲凉的女性形象系列 (3)1.甘为囚鸟型女性形象 (3)2.人格变异型女性形象 (3)3.物质拜金型女性形象 (4)二、扭曲变态的心理性格悲剧 (4)1.曹七巧的变态心理分析 (5)2.许小寒恋父情结的心理分析 (7)三、虚伪、丑恶的人性悲剧 (8)1.虚荣、自私等人性弱点所演绎的悲剧 (8)2.物质追求与人性欲望膨胀所导致的悲剧 (9)3.封建思想与传统道德所造成的悲剧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2)序言张爱玲,一个为后人留下永不寂寞作品的女性天才作家。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毕业论文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874b694e45c3b3567ec8bfc.png)
绝望的生存状态悲凉的审美情感――浅析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摘要:张爱玲是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又是个彻底的悲情主义者,其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情色彩。
真切体验人生,冷眼旁观世事。
“没有悲壮,只有苍凉”,这就是张爱玲的作品体现出的苍凉。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笔触叙述一个个洋场悲凉的“传奇”,营造了一个阴气森然的世界。
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
她的整个创作渗透着一种悲凉的气息。
关键词:张爱玲创作心态悲凉意味张爱玲是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当张爱玲还是一位立身于现代中国文坛主流之外,也置身于中国民族战争边缘状态的小女子,但她却以一个女人悲凉彻骨的生命体验和一位惊世才女卓荦超群的艺术风采翩然跃上了乱世之中的现代中国文坛。
张爱玲以她独特的方式,书写了现代都市中的神话和寓言: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个注定要发生太多变故的时代。
张爱玲一生的才情几乎都为那样的一个时代所挥洒。
在那个“肮脏、复杂、不可理喻的现实中”,张爱玲似一颗彗星划下一道美丽的轨道,在浩淼的宇宙瞬间辉煌而过,留下了《传奇》和《流言》,留下了无尽的论说与回味。
张爱玲是个悲观主义者,由于她悲凉的家庭经历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她的整个创作渗透着一种悲凉的阴气。
本文试图通过浅析她的成长环境及创作的心路历程来探讨她作品中的悲剧色彩及小说的美学价值。
一、失落于家庭、时代及战时特定的历史时期,奠定了张爱玲作品的悲剧色彩。
她悲凉地感悟到:人世间没有爱。
家道中落、身世曲折使张爱玲摆脱不了兴亡沧桑之感,从而铸就其创作心态,反映在她的小说中便是寒冷、残缺、伤感的苍凉。
张爱玲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她成长的年代,正是末代贵族彻底衰败的年代,她亲身感受到了她父母两大家庭的没落与瓦解。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二稿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二稿](https://img.taocdn.com/s3/m/6f3bf3de50e2524de5187e2c.png)
前言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直面残酷的生活,将目光投注于在痛苦和困难中挣扎的人们,讲述这些苦难灵魂的悲剧生活,展示出一幕幕震撼的人生悲剧。
张爱玲对时代、文明、人生的悲观认识,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荒凉感和虚无感。
从而散发出浓厚的悲剧意识,呈现出一种苍凉的美学风格。
张爱玲的这种独特的美学风格和创作意识值得我们探究。
(从上段的内容看,你对张悲剧意识的内容及其对作品表现的影响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了。
)一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小标题有点机械啊)张爱玲的小说是对人的生存欲望和现实矛盾的揭示。
(请注意:虽然标题是《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但其实真正论的是张的悲剧意识,这些意识体现在她的小说创作中,我们通过其小说的各要素上的表现作为论据来展开论证,如此而已。
所以完整的说法就是:论张爱玲小说所体现/表现出来的张的悲剧意识。
注意:小说本身是没有意识的,意识是属于创作小说的作家的,标题的说法是简化了的。
思维和行文中如能把握这一点,就能使论点和论据更清楚,论证更有力,结构和层次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意识的内容是张认为、主张……,论据是张小说的各要素上的相应表现或张在不同场合的言论,以作品这主,以言论为辅。
)(这句的表达是不能成立的。
“张爱玲的小说是对人的生存欲望和现实矛盾的揭示”,这句是成立的,原因同前述)。
她从自己的生存状况出发,从童年、亲情、恋爱、婚姻生活等切身的感受中探索个体的生存状况,她的人生观和生命的悲剧感就渗透在她对个体在荒凉世界里的生存状况的描绘。
她以一种逼近本质的直觉,揭示个体生命的悲剧性,传达她对一个时代的生存体验:人的生存欲望和现实困境之间有着不可磨灭的矛盾,人注定要成为被征服者,在最终结局面前,人类的一切努力都毫无意义,终究要归于沉寂。
“总之,生命是残酷的”,没有悲壮,只有无奈的堕落和苍凉。
张爱玲的创作大多是描写普通人的平庸生活,“他们是这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在难堪的生存中“有挣扎,有焦虑,有慌乱,有冒险”。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及现实意义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及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6a3bed979563c1ec5da71ee.png)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及现实意义【摘要】张爱玲作为中国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著名女性作家,深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而有着传奇且又悲惨凄凉的人生体验。
张爱玲正是在那个水深火热的环境中,体会到了自己对人生掌控的无力感,以及在这个纷繁交织的世界中对于人性的彷徨,“失落”与“悲哀”之感油然而生,正是这些因素使得她把浓厚的悲剧意识深层次地融入到作品里,可谓独具匠心,为读者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而那些她所创作的文章中,主要还是以女人的角度来叙述的,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文章都是如此,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人们讲述那些生动的故事。
针对这些特征,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想要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来分析她作品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并解释她的创作动机,并且在本文的最后一节对她的创作的价值做进一步探索,以揭示出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张爱玲悲剧性女性形象一、引言从张爱玲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出,她想要表达的是在那个年代的背景下,各种女性的不同境遇。
尽管这些角色中没有一个是英雄一样的人,还是会深深触动人们的情绪[1]。
她用一种独特的写作手法,刻画出一个个悲剧人物,揭示出她们千疮百孔的内心世界。
一方面张爱玲是在向读者阐释自己的内心,烘托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的凄凉地位。
另一方面从张爱玲小说的悲剧女性形象中分析,不难发现她们是形色各异,每个人的悲剧命运又是截然不同的。
有些女性丑陋荒诞,有些爱慕虚荣、尖酸刻薄,有些则被残酷的社会所吞噬,命运多舛[2]。
笔者认为研究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女性形象,不仅能很好地揣摩到人物身上所具备的悲剧意识,还能让读者深刻地体会到张爱玲内心的悲凉,从而走进作者内心,了解到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启发读者关注到悲剧女性的社会地位及发展,以探索出女性悲剧的意义与价值。
二、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悲剧意识的形成原因当我们观赏到一幅美丽的图画、聆听到一曲动听的旋律、甚至是接触到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我们往往是陶醉在其中的,感受着它们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初稿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初稿](https://img.taocdn.com/s3/m/1659a9e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a.png)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缺“前言”部分一、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概述这是论文,不是教材,不宜使用“概述”这样的解说式的表达。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富创造力的女性作家。
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向人们描绘了一个处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世界以及生活在这世界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
张爱玲的文学世界,既遵循中国的古老传统,又有破茧而出的新思想新理念.她不拘泥于时代的约束,真实地反映出人性的特点,抒写普世之中的人的悲欢离合。
她生于那个年代,耳闻目睹、亲身经历,都是她的创作背景和源泉,使她创作出一部部发人深省的小说,向人们展示着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段首至此,除了最后一个分句,其他文字几乎与论题无关。
论文行文需要开门见山。
)张爱玲对悲剧美的追求,使她的小说充满了强烈的悲剧意识。
(从这个表述来看,你对术语“悲剧意识”的内涵的把握有问题啊。
)悲剧意识的一个主要方面在于小说所刻画的人物、情节的冲突(这其实是作家的悲剧意识在作品要素上的体现/表现)。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人的生存欲望和现实困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个其实是作家悲剧意识的内容之一,最终通过作品的形象和情节等体现出来)。
她在《洋人看京戏及其他》中曾写道:“迟早理想要撞着了现实,每每使他们倒抽一口凉气,把心渐渐冷了.”可见,理想、欲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是小说人物悲剧性命运的根源。
(行文一下子就跳到“根源”上去了,找不到这样跳的合适的理由啊)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想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这个平庸无为的世界里抓住些什么,或是爱情,或是理想,或是平凡稳定的生活.但最终的结果往往是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痛苦,一步一步地看着自己所追求的走向幻灭。
同时(前后文在逻辑上脱节),张爱玲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也正是鲜明的个性使他们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因而才能不断寻求他们所向往的。
可这种寻求的过程却迫使他们看清欲望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在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之后,他们的信念和毅力也随之消耗殆尽,最终走向梦想幻灭的深渊,逃离不了悲剧的命运。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https://img.taocdn.com/s3/m/f54e97d3360cba1aa811da43.png)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摘要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张爱玲把视角投向了那些普通凡人的日常生活,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讲述了一段段苍凉的沪港传奇,使小说呈现出一种浓郁的悲剧性。
本文主要从张爱玲小说悲剧性的根源、悲剧性的内容体现以及悲剧性的艺术表现来系统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悲剧性The Tragedy of Eileen Chang’s NovelsAbstractIn an era of that war-torn, Eileen Chang focus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aily life of those common people and on the emotions of the ordinary mortals. She tells a variety of desolated legends of Shanghai and Hongkang, which has made her novels show a kind of strong tragedy. This article aims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tragedy of Eileen Chang's novels, which is 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roots, embodiment of the content and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the tragedy of Eileen Chang's novels.Key words: Eileen Chang;Novels;Tragedy目录1 引言 (1)2 张爱玲小说悲剧性的根源 (2)2.1时代背景 (2)2.2成长经历 (3)2.2.1生长于父母的悲剧婚姻之下 (3)2.2.2冷漠的父爱 (4)2.2.3淡漠的母爱 (5)2.3《红楼梦》的影响 (6)3 张爱玲小说悲剧性的内容体现 (8)3.1父母之爱的丧失 (8)3.2手足之情的沦丧 (9)3.3婚姻爱情的变异 (11)4 张爱玲小说悲剧性的艺术表现 (14)4.1悲凉意象的运用 (14)4.1.1雨意象 (14)4.1.2镜子意象 (15)4.2凄艳色彩的描绘 (16)4.3苍凉音乐的渲染 (18)5 结语 (20)参考文献 (21)外文资料 (22)谢辞 (31)1引言张爱玲这个创造了中国20世纪40年代文坛奇迹的女人,像一朵凄艳的花,以她独特的魅力给世人以“苍凉的启示”[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研究的背景 张爱玲像一朵凄艳的花,以她独特的魅力给世人以“苍凉的启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于张爱玲的研究,从她成名 即以开始,至今海内外学者发表众多论文及专著来研究张爱玲的生平及作品。翻开张爱玲的小说,扑 面而来的便是震撼人心的苍凉悲剧,这也就很自然地把我的研究视角引向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普通的凡人承受着时代的重负,最能反映时代生活的艰难可怕的状貌。 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里,能够最直接把握到时代最真实基本的脉搏,从而表现时代的本质。然而只有 少数作家像张爱玲这样把视角投向那些普通凡人的日常生活。本文试图从张爱玲小说悲剧性的根源、 内容体现、艺术表现三方面全方位、系统地阐述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并从中获得“苍凉的启示”。 2.研究目标 通过对本命题的研究,探究张爱玲小说悲剧性的根源、内容体现及艺术表现,深入而系统地挖掘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并从中体会张爱玲留给世人的“苍凉的启示”。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根据本篇论文的立意和研究方向广泛搜集参考文献,做到论据充足。 (2)归纳总结法,将文献所提供的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清晰的条理。 (3)比较研究法,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分析,深度发掘其异同。 4.研究步骤 (1)阅读关于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及关于其作品的文献和期刊,并进行分类整理。 (2)总结归纳前人关于张爱玲小说悲剧性的观点,并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 (3)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形成文本。
题目类型(打√选择)
开题报告
设计( )
论文(√)
一、文献综述
张爱玲这个创造了 20 世纪 40 年代文坛奇迹的女人,像一朵凄艳的花,以她独特的魅力给世人以 “苍凉的启示”。这个从小被目为天才,急呼着出名要趁早的女人,从她成名开始就已备受关注,至今 半个多世纪以来,海内外学者发表众多论文及专著来研究张爱玲的生平及作品。翻开张爱玲的小说, 扑面而来的便是震撼人心的苍凉悲剧,这也就很自然地把我的研究视角引向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
与指导教师沟通,进行资料的收集。 根据论文任务书的要求,浏览相关文献资料,构建思路,形成提纲
完成开题报告并上交。 按照开题报告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精读,撰写论文初稿,交指导教
按指导教师提出的意见修改初稿,直至指导教师认可。 撰写完成论文中、英文摘要以及英文资料的翻译工作,完成论文装
熟悉全文内容,草拟答辩提纲,做好答辩准备工作。
综上所述著作,为我们全面研究张爱玲及其作品提供了有益借鉴,许多专著从张爱玲小说的人物 分析、艺术分析以及创作心态角度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拟对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进行分析,主要从 悲剧性的根源、悲剧性的内容体现及悲剧性的艺术表现进行全方位分析,以期做出自己的贡献来表达 对张爱玲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二、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四、工作进度安排
1.2012 年 4 月 9 日-12 日 2.2012 年 4 月 12 日-16 日 并着手撰写开题报告。 3.2012 年 4 月 17 日-20 日 4.2012 年 4 月 20 日-5 月 15 日 师审阅。 5.2012 年 5 月 15 日-5 月 20 日 6.2012 年 5 月 20 日-6 月 5 日 订,最终定稿。 7.2012 年 6 月 5 日-6 月 15 日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典藏全集[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10:1~111. [2]张爱玲.自己的文章[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5~162. [3]周芬伶.艳异——张爱玲与中国文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5:203~290. [4]钱虹.文学与性别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4:45~48. [5]贾月玲.理梅.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M].北京.知识出版社.2011.1:8~41. [6]庄颖超.苍凉与华美:张爱玲论述[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12:2~270. [7]夏世清.色戒: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191~192. [8]刘川鄂.张爱玲之谜[M].北京.中国书店.2007.1:33~177. [9]任茹.王艳.张爱玲传[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12:95~186. [10]傅雷.傅雷经典作品[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9:154~166. [11]裴效准.红楼梦全解本[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5:35. [12]杨黎丽.爱的缺失与张爱玲文本的悲剧性[D].郑州.郑州大学.2007. [13]于婧.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D].兰州.兰州大学.2011. [14]杨美芬.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蕴[D].西安.西北大学.2007. [15] Hoyan, Carole H.F. The life and works of Zhang Ailing : a critical study[M]. Columbia. 1996:4~25.
而在香港,张爱玲的作品多次印行,但更重视张爱玲的是台湾。唐文标的资料搜集与研究引人注 目。他所编纂的《张爱玲资料大全集》和《张爱玲卷》等书,搜列了与张有关的文字、图片,并编有 作品系年,为张爱玲的研究提供了不少珍贵的材料,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水晶有幸与张爱玲在美国进行了长达七小时的长谈。他于 1973 年出版的《张爱玲小说艺术》,获 得了很高的评价,这部论著主要研究讨论张氏小说的象征与意境,有不少新见,对我们研究张爱玲小 说悲剧性的艺术表现有很大的帮助。
台大中文系教授张健先生主编过一部题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的书,这是专门研究张爱玲的研 究生的论文集。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分析两大内容,亦有很多新锐敏捷的看法,对我们研究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有很重大的借鉴意义。
(三)80 后 大陆:80 年代初,研究界解放思想,1985 年出版的钱理群等四人所撰《中国现代文 学三十年》使张爱玲第一次被列入大陆文学史排行榜。从 1987 年起,张爱玲研究论文明显增多,研究 日渐细致深入,范围更加广泛。之后还有许多从创作心态的角度把握张爱玲的文章,如宋家宏《张爱 玲的“失落者”心态及其创作》,赵顺宏《论张爱玲小说的错位意识》和潘学清《张爱玲家园意识文化 内涵解析》等等。他们都试图解析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位作家的独特人格和文风。这些对我们研究张 爱玲小说悲剧性的根源有很重大的启示和参考借鉴价值。
(二)60 至 80 年代 海外与港台:1961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的英文本《中国现代小说 史》出版,张爱玲第一次被写进文学史。夏志清认为“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他 准确把握张爱玲小说的特色在于“强烈的历史意识、丰富的想象、对人情风俗的熟练处理、对人物性 格的深刻揭发等”。这些对我们研究张爱玲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有很重大的借鉴意义。
本篇论文主要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探究了张爱玲小说悲剧性的根源,分别从张爱玲的成长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红楼 梦》对张的影响这三方面寻找原因,追踪天才足迹,寻找问题答案。 第二部分从人世间的各种“情”出发,归纳总结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的内容体现。本部分主要归 结为三个方面:父母之爱的丧失、手足之情的沦丧以及婚姻爱情的变异。通过世间最真、最深的“情” 与“爱”的异化,体现世间的苍凉。 第三部分主要研究了张爱玲小说悲剧性的艺术表现。张爱玲通过悲凉意象的运用、凄艳色彩的描 绘加之以苍凉音乐的渲染使一件件极其寻常的事件有了悲剧性的诗意之美。
(一)40 年代 上海:张爱玲的名字与她最初的作品一同被读者注意,一同为文坛重视。第一篇正 式评论张爱玲创作成就的论文作者是著名的翻译家傅雷。他发表的《论张爱玲的小说》以纯正的审美 品味和艺术眼光,发现了张爱玲的独特价值。他认为张爱玲在创作技巧方面的“心理观察、文字技巧、 想象力”填补了五四以后一般创作的缺陷。傅雷对张爱玲在文字技巧方面的评论,对我们研究张爱玲 小说悲剧性的艺术表现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六、指导教师意见
七、系毕业设计( 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意见
签字: 年月日
签字: 年 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