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数学专题讲座: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
2010届高考数学热点:平面向量
平面向量很多同学都觉得平面向量很容易,是高考中的容易题,不错,表面看了确实如此,但是向量作为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在三角、函数、导数、解几、立几等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连结高中各块知识的纽带之一,处处闪现着各种数学思想,特别是数形结合思想。
本专题会在突出基础知识和基础题型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平面向量与其他知识的综合运用,渗透用向量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从而提高考生的分析问题与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考生站在新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向量。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解析几何高考的命题趋势:(1)题型稳定:近几年来高考平面向量试题一直稳定在1-2个小题上,分值约为10分左右,占总分值的8%左右,但是如果把向量与其他知识结合的综合题目,分值会大的多。
(2)数学高考命题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重视知识的交互渗透,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由于向量具有代数和几何的双重身份,使它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成为联系多项知识的媒介.因此,平面向量与其他知识的结合特别是与解析几何的交汇、融合仍将是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同时它仍将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内容.①向量在高考中出现的题型多以选择、填空题为主,重点考查向量的相关概念,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代数运算、坐标运算。
②出现了少量的解答题,与解几、函数、三角综合为主,主要考查向量的几何特性及向量的工具作用。
(4)题型新颖,位置不定:近几年平面向量试题的难度有所上升,选择题、填空题均属易中等题,个别试题和函数结合较难,是客观题中的难题。
强调向量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如三角函数、函数、方程、不等式等),凸现平面向量的工具性。
突出考查平面向量的数形结合思想。
在近年高考中,对平面向量内容的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和题型有:1、向量的概念:①向量:②零向量:③单位向量: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⑤相等向量:.2、向量加法:设,AB a BC b ==,则a+b =AB BC +=AC . (1)a a a =+=+00;(2)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向量加法有“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3、向量的减法 :向量a 加上b 的相反向量叫做a 与b 的差,记作:)(b a b a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③作图法:b a -可以表示为从b 的终点指向a 的终点的向量(a 、b 有共同起点)4、实数与向量的积:①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 ,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 (Ⅰ)a a ⋅=λλ;(Ⅱ)当0>λ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λa 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当0=λ时,0 =a λ,方向是任意的.②数乘向量满足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5、两个向量共线定理: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b =a λ.6、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如果21,e e 是一个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21,λλ使:2211e e a λλ+=其中不共线的向量21,e e 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7、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它们的夹角为θ,则a ·b =︱a ︱·︱b ︱cos θ叫做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规定00a ⋅=.8、向量的模与平方的关系:22||a a a a ⋅==. ()()2222a b a b a b a b +⋅-=-=-;()2222a b a a b b ±=±⋅+222a a b b =±⋅+ 9、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①交换律成立:a b b a ⋅=⋅②对 实数的结合律成立:()()()()a b a b a b R λλλλ⋅=⋅=⋅∈ ③分配律成立:()a b c a c b c ±⋅=⋅±⋅()c a b =⋅±特别注意:(1)结合律不成立:()()a b c a b c ⋅⋅≠⋅⋅;(2)消去律不成立a b a c ⋅=⋅不能得到b c =⋅(3)a b ⋅=0不能得到a =0或b =0. 10、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已知两个向量1122(,),(,)a x y b x y ==,则a ·b =1212x x y y +.11、向量的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作OA =a , OB =b ,则∠AOB=θ(001800≤≤θ)叫做向量a 与b 的夹角.cos θ=cos ,a ba b a b •<>=•=222221212121y x y x y y x x +⋅++. 当且仅当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同方向时,θ=00,当且仅当a 与b 反方向时θ=1800,同时0与其它任何非零向量之间不谈夹角这一问题.12、垂直:如果a 与b 的夹角为900则称a 与b 垂直,记作a ⊥b . 13、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a ⊥b ⇔a ·b =O ⇔02121=+y y x x充分认识平面向量的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是数形结合的重要体现.在基础知识复习时要注意向量考察的层次,分层次进行复习:第一层次:复习好向量本身的内容,包括平面向量的主要概念,主要运算,和、差、数乘、内积的运算法则,定律,几何意义及应用第二层次:平面向量本身的综合,特别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性运算,基本定理以及内积的应用,及课本例题、习题的教学价值。
2010届高考数学总结精华版第五章-平面向量
王新敞奎屯新疆推论:空间一点 P 位于平面 MAB 内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 x, y ,使或对空间任一点 O ,有 OP①①式叫做平面 MAB 的向量表达式王新敞奎屯新疆 7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王新敞奎屯新疆如果三个向量 a , b ,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 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使王新敞奎屯新疆推论:设 O, A, B, 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 P ,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 x, y, z ,使空间向量的夹角及其表示:王新敞奎屯新疆王新敞奎屯新疆已知两非零向量 a , b ,在空间任取一点 O ,作 OAb ,则叫做向量 a 与的夹角,记作;且规定,显然有;若,则称 a 与 b 互相垂直,记作:.向量的模:设,则有向线段 OA 的长度叫做向量 a 的长度或模,记作: | a | . 10.向量的数量积:.已知向量和轴 l , e 是 l 上与 l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点 A 在l 上的射影,作点 B 在 l 上的射影,则叫做向量 AB 在轴 l 上或在 e 上的正射影. 可以证明的长度e | . 11.空间向量数量积的性质:(1).(2).(3). 12.空间向量数量积运算律:(1).(2)(交换律)(3)(分配律).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一.知识回顾:(1)空间向量的坐标:空间直角坐标系的 x 轴是横轴(对应为横坐标),y 轴是纵轴(对应为纵轴),z 轴是竖轴(对应为竖坐标)①令,则∥用到常用的向量模与向量之间的转化:②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2)法向量:若向量 a 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记作,如果那么向量 a 叫做平面的法向量. (3)用向量的常用方法:①利用法向量求点到面的距离定理:如图,设 n 是平面的法向量,AB 是平面的一条射线,其中,则点 B 到平面的距离为②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定理:设 n1 , n 2 分别是二面角中平面的法向量,则 n1 , n 2 所成的角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大小( n1 , n 2 方向相同,则为补角, n1 , n 2 反方,则为其夹角). ③证直线和平面平行定理:已知直线平面,,且 CDE 三点不共线,则a∥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使(常设求解若存在即证毕,若不存在,则直线 AB 与平面相交)。
2010高考数学大盘点——平面向量
③定 比
往往 会使 得 问 题简 单 化.
- 致 GK 专 u 面 量 5 E G E 题 划平 向 ● X公 A 趔 . l H O窿 U N ̄ 亨 开 U 策’ 下 里 删
? 。
— — 一
: 0_ ≤ _ l ≯ l
分析 A B : 满 足耐 + A C ̄点 ) = .说 明点 i 寤+ o 是 A B @重 A C
掌 握 向量垂 直 的条 件. 6 掌 握平 面 两点 间 的距 离公 式 . . 以及 线 段 的 定 比分 点 和 中 点 坐 标 公 式, 并且 能熟 练运 用平 移公 式. 7 学 会使 用 分类 讨论 、 . 函数 与方 程 思想解 决有 关 问题.
3 .掌握 实数 与 向量 的积 , 解 两 理 个 向量共 线 的充要条 件.
算 既有 区别 又 有联 系 . 家 一定 要 辨 大
P xy ,是实数, (,)A 且帝 = , A 则
1A 2 + X
别清楚 . 两 向量 的数 量积 是一 个数 ①
量, 而不是 向量 , 的值 为两 向量 的模 它
向线段来 表示 .有 向线 段 的长 度表 示 向量 的大小 . 用箭 头 所 指 的方 向表 示 向量 的 方 向.向量 概 念 的两 大 要 素
IA ( + A≠ ) y+Ay2 … 1 l
一
与其夹 角余 弦的乘 积 ;② 当 a 时 , ≠0
由 = 不 能 推 出 b O 因为对 任 一 与 0 -, -
“ 向和 长 度 ” 向 量 既 有 “ ” 特 方 使 形 的
征, 又有 “ ” 数 的特 征 , 既联 系几 何 , 又
4 .了 解 平 面 向 量 的 基 本 定 理 . 理
高中数学讲座,高考题中的平面向量
高中数学讲座 高考中的平面向量问题龚天勇考纲解读▪ 要掌握平面向量的概念与性质(共线、模、夹角、垂直等); ▪ 在选择填空中要重视平面向量的几何运算,也要重视坐标运算(有时要自己建系);要注意三角形的重心、垂心的向量判断; ▪ 在其它知识如解析几何中要注意平面向量的工具作用(如平行、垂直可转化向量的关系求解)。
一、平面向量基本概念与性质:1.向量的概念①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向量一般用c b a,,……来表示,或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AB a;坐标表示法),(y x j y i x a=+=。
向量的大小即向量的模(长度),记作|AB||a|。
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
②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为0,其方向是任意的,0与任意向量平行a是零向量⇔|a|=0。
由于0 的方向是任意的,且规定0平行于任何向量,故在有关向量平行(共线)的问题中务必看清楚是否有“非零向量”这个条件。
注意零向量与0的区别③单位向量:模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向量0a为单位向量⇔|0a|=1。
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任意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移到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称为平行向量,记作a∥b。
由于向量可以进行任意的平移(即自由向量),平行向量总可以平移到同一直线上,故平行向量也称为共线向量。
注意:(1)、数学中研究的向量是自由向量,只有大小、方向两个要素,起点可以任意选取,现在必须区分清楚共线向量中的“共线”与几何中的“共线”、的含义,(2)、理解平行向量中的“平行”与几何中的“平行”是不一样的。
⑤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相等向量经过平移后总可以重合,记为ba =。
两个向量相等的充要条件是对应坐标相等;即:),(),(2211y x y x =⎩⎨⎧==⇔2121y y x x 。
2.向量的运算(1)向量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2010届高考数学平面向量的概念及运算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运算一.【课标要求】(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通过力和力的分析等实例,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和向量相等的含义,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①通过实例,掌握向量加、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②通过实例,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以及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 ③了解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①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②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③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与数乘运算;④ 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二.【命题走向】本讲内容属于平面向量的基础性内容,与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比较出题量较小。
以选择题、填空题考察本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重点考察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的加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向量的坐标运算等。
此类题难度不大,分值5~9分。
预测2010年高考:(1)题型可能为1道选择题或1道填空题;(2)出题的知识点可能为以平面图形为载体表达平面向量、借助基向量表达交点位置或借助向量的坐标形式表达共线等问题。
三.【要点精讲】1.向量的概念①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向量一般用c b a ,,……来表示,或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AB 几何表示法AB ,a ;坐标表示法),(y x y x a =+= 。
向量的大小即向量的模(长度),记作|AB |即向量的大小,记作|a|。
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②零向量 长度为0的向量,记为0 ,其方向是任意的,0 与任意向量平行零向量a =0 ⇔|a |=0。
由于0的方向是任意的,且规定0平行于任何向量,故在有关向量平行(共线)的问题中务必看清楚是否有“非零向量”这个条件。
(注意与0的区别)③单位向量模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向量0a 为单位向量⇔|0a|=1。
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2010年全国高考解析几何试题分析
近三年来各地高考试题中解析几何内容在全卷的平均分值为27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约为20个左右。
其命题一般紧扣课本,突出重点,全面考查。
题目突出主干知识、注重“知识交汇处”命题,强化思想方法、突出创新意识,综合性较强。
从题型来看,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直线、圆、圆锥曲线和参数方程的基础知识。
解答题重点考查圆锥曲线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知识的重组与链接,使知识形成网络,着重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求解有时还要用到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和向量的基本方法。
解题时谨记“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性质”这一学习解析几何的方法灵魂!因此,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相关知识就必须熟练掌握和应用。
在复习过程中这一点值得强化。
本文从2010年考纲的角度,对2010年全国各地解析几何题型和解题方法进行分析,以便同仁对2011年的高考做到心中有数。
一 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运算例1:(2010年高考福建卷理科2)以抛物线y2=4x的焦点为圆心,且过坐标原点的圆的方程为( )A.x2+y2+2x=0B.x2+y2+x=0C.x2+y2-x=0D.x2+y2-2x=0解析:因为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1,0),即所求圆的圆心,又圆过原点,所以圆的半径为r=1,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1)2+y2=1,即x2-2x+y2=0,选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以及圆的方程的求法,属基础题。
例2:(2010年高考安徽卷理科5)双曲线方程为x2-2y2=1,则它的右焦点坐标为解析:双曲线的a2=1,b2= ,c2= ,c= ,所以右焦点为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双曲线的交点,把双曲线方程先转化为标准方程,然后利用c2=a2+b2求出c即可得出交点坐标.但因方程不是标准形式,很多学生会误认为b2=1或b2=2,从而得出错误结论。
二、考查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例3:(2010年高考全国卷I理科9)已知F1、F2为双曲线C:.x2-y2=1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F1pF2=60°,则P到x轴的距离为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第二定义、余弦定理,考查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本题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运算能力.解析:不妨设点P(x0,y)在双曲线的右支,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得由余弦定理得cos ,解得x02= ,所以y2=x2-1= ,故P到x轴的距离为三、考查圆锥曲线定义例4:(2010年高考江苏卷试题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 y中,双曲线 =1上一点M,点M的横坐标是3,则M到双曲线右焦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解析:考查双曲线的定义。
高考数学——平面向量专题讲座
平面向量的解题策略 ● 典型例题讲解
C
平面向量的解题策略 ● 典型例题讲解
平面向量的解题策略 ● 典型例题讲解
平面向量的解题策略 ● 典型例题讲解
平面向量的解题策略 ● 典型例题讲解
18
投影法: AP BD AC在AP上的投影是6 则AP AC AP 6 18
特殊法:取图形为特殊四边 形菱形,则直接得出数量积 为18
圆上一动点,则A→M·D→C的最大值是_8___4___5_.
平面向量的解题策略 ● 思维方法归纳
1.利用向量解题的基本思路有两种。一是几何法:利用向量加减 法的法则,抓住几何特征解题;出现直角图形,可以适当考虑 投影法解题。二是坐标法:建立恰当的坐标系,将向量用坐标 表示,然后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解题。
x2 y2
(3)若 A ( x1, y1), B ( x 2, y 2),则
九、向量的夹角
cos a b
| a || b |
| AB | ( x 1 x 2)2 ( y 1 y 2)2
x1 x 2 y1 y 2
x
2 1
y
2 1
x
2 2
y
2 2
特别注意:
a b 0 cos 0 为锐角或 0 a b 0 cos 0 为钝角或 π
向量的相关 概念及表示
向量的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的基本 定理
平面向量的数量 积运算
1. 向量的概念、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 量)、相反向量、向量的模、两向量的夹角 、向量的坐标表示等 2. 向量的表示方法:几何表示法、符号表示法、坐标表示法
1. 几何运算:向量的加法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向量 的减法用“三角形法则”,数乘向量考虑方向、长度 2. 坐标运算 3. 向量平行(共线):
江苏省南京市2010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讲座—解析几何
圆锥曲线与方程: 《说明》 中给出了 3 个小节, 仅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 性质(中心在坐标原点)”给出了 B 级 要求, 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中心在坐标原点)”“抛物线的标准方 程和几何性质 (中心在坐标原点) ”只是 A 级要求,因此对圆锥曲线考查大大降 低了难度; 以前考的最多的“直线与圆锥 曲线的关系”被删去了.
2
推广到一般: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 比为常数(不等于 1) ,则这个动点的轨 迹是“圆”。 这个圆我们称之为“阿波罗 尼斯圆”,这个结论称作“阿波罗尼斯轨 迹”。
近几年来,阿波罗尼斯圆在高考中是一 个亮点,请欣赏: (1)2005 年高考数学江苏卷。 ⊙O1 与⊙O2 的半径都是 1,O1O2=4, 过 动 点 P 分 别 作 ⊙O1 与 ⊙O2 的 切 线 PM、 PN (M、 分别是切点) 使得 PM N , = 2PN, 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 动点 P 的轨迹方程。
O N E F Hx y M
(2)思路一:(最基本的思路)设点 M 坐标为(2, y0) ,则以 OM 为直径的圆方程为(x y0 -1) +(y-y0) =1+ .直线 OM 4 y0 的斜率为 ,因为 F (1,0),所以 2 2 FN 方程为 y=- (x-1). 由直线方 y0
2 2 2
y N E O F
2. 提升课本——适度拓展
例 课本(必修 2)习题(第 100 页第 10 题,探究· 拓展) : 已知点 M(x,y)与两个定点 O(0,0) , 1 A(3,0)的距离之比为 ,那么点 M 的 2 坐标应满足什么关系?画出满足条件的 点 M 所形成的曲线。
可求得点 M 的坐标应满足什么关系是: x 2 2 2 +y +2x=3,即(x+1) +y =4.它所形成 的曲线是:以(-1,0)为圆心,2 为半 径的圆。
高中数学高考专题讲座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全国通用
点评:本题以平面向量为载体,考查求轨迹的方法、利用方程判定曲线的性质、曲线与
方程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综合解题能力。去掉平面向量的背景,我们不难看到,
本题即为下题: 在△ OAP 中, O( 0, 0)、 A( 0 , a )为两个定点,另两边
a ( 0), 2 a ,求 P 的轨迹。
OP 与 AP 的斜率分别是
AB AC
形 则知
是 与 ∠ ABC 的 角 平 分 线 ( 射 线 ) 同 向 的 一 个 向 量 , 又
| AB| |AC|
OP OA AP
AB (
AB
AC ),知 P 点的轨迹是∠ ABC的角平分线,从而点 P 的轨迹一
AC
定通过△ ABC的内心。 反思:根据本题的结论,我们不难得到求一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方程的步骤;
存在,说明理由.
(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计算 , 求轨迹的方法,椭圆的方程和性质,利用方
程判定曲线的性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综合解题能力
.)
解:根据题设条件,首先求出点 P 坐标满足的方程,据此再判断是否存在两定点,使得
点 P 到两定点距离的和为定值 .
∵ c (0, a),i (1,0) , ∴ c i =( λ ,a), i 2 c =( 1,- 2λ a).
证明 FM
FQ .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直线方程,平面向量的计算,曲线
和方程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解题能力
.
( 1)解:由题意,可设椭圆的方程为
x2 a2
y 2 1(a 2
2) .
由已知得
a 2 c2 2,
a2
平面向量专题讲座 人教课标版精品公开PPT课件
例3(2001年江西、山西、天津卷)设坐标原点为 O ,抛物线 y2 2x 与过焦点的直线交于 A, B 两点,则 OAOB ( )
(A) 3 4
(B) 3 4
(C)3
(D) 3
例4(2002年全国新课程卷)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
已知两点 A(3,1),B(1,3),若点C满足O C O A O 其 B , 中 R
又 G 与 G 共 P , 可 E : 4 ( y 4 线 a 4 得 a ) ( x k 2 ) 8 a ( 4 a ) k 0
即 2ay(12k)ax(2)
整理得
由 ( 1 )( 2 ,) 消 k 得 :2 去 a 2 x 2 y 2 2 a 0 y
x2 1
(y a)2 a2
AB AC
AB AC 表示 BAC的平分线为方向的向量。 AB AC 则 P点必在 BAC的平分线上,即轨迹一定通过
ABC的内心,故选 B
例6(2003年上海卷)在以 O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中,点
A(4,3)为OAB的直角顶点。已知 | AB|2|OA|且点 B的纵坐 标大于零。 (1)求向量 AB的坐标; (2)是否存在实数 ,使抛物线 yax2 1上总有关于直线 OB 对称的两个点?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 的取值范围;
P 1 ( F 5 x 0 ,y 0 )P ,2 F (5 x 0 ,y 0 )F1PF2为钝角
P 1 P F 2 0 F ,即 ( 5 x 0 )5 ( x 0 ) y 0 2 0即9x029y02 45
又 x9 0 2y4 021即 9y0 23 64x0 2 于是5x可 0 29,3得 55x0355
y 3 故 AB(6,8)
例7(2003全国新课程卷)已知常数 a0 向量 c(0,a),i (0,1)
2010年数学高考中有关平面向量的试题评析
c 充要条 件 .
D 既不充分 也不 必要 条件 .
算” 变为 了“ 了解 线性 运 算 性质 ” 由“ ; 明确 平 面 向
量 的数量 积 定 义 、 达 式 ” 为 “ 解平 面 向 量 的 表 变 理
数量 积含 义及 物理 意义 ” 由“ ; 明确向量 b在 向 量 a
(00年全 国数 学高考理 科试题 Ⅱ) 21
容 时 ,标 准》 是 要 求 通 过 力 和 力 的 分 析 等实 例 《 都 进行 学 习. 标准 》 《 要求 通过 物理 中 “ ” 功 等实 例 , 理 解平 面 向量 数量 积 的含 义及 其物 理 意义. 学生经 让
历用 向量 方法解 决某些 简单 的平 面几 何 问题 、 力学 问题 与其他 一些 实际 问题 的过程 , 会 向量 是一种 体 处理 几何 问题 、 物理 问题 等 的工具 , 展运 算 能力 发 和解 决实 际问题 的能力 . 然 , 标 准 》 显 《 更符 合学 生 的认 知规律.
2 命 题特 点和知 识类 型
了新 课 改高考后 ,00年又 有 北京 、 南 、 龙 江 、 21 湖 黑 吉林 和 陕西等 4省进 行 了新 课 改 启 动后 的首 次 新
高考. 2 0 与 0 9年 全 国各 地 的高 考 试 卷 相 比 ,0 0 2 1
年全 国各地数 学高 考试卷 仍然有 1 9套 3 7份 , 中 其
2 1 向 量 的 基 本 概 念 .
1 新 课程 与大 纲课程 的对 比分析
通 过对 《 纲》 标准》 细研 读 、 大 和《 仔 比较 , 现 发 《 标准》 《 在 大纲》 的基 础上有 以下变化 :
1 1 降低 了对 一些 内容的要 求 .
2010届高考数学复习强化双基系列课件12平面向量-平面向量的应用
1 3 y ( 3 t , k t) 2 2
例5
(解题示范)(本题满分 12 分) 已知向量 m=(2sinx,cosx),n =( 3cosx,2cosx),定义函数 f(x)= loga(m· n-1)(a>0,a≠1). (1)求函数 f(x)的最小正周期; (2)确定函数 f(x)的单调递增区 间.
a 3b =(1,2)-3(-3,2) =(10,4)
ka b a 3b (ka b) (a 3b) 0
10(k-3)-4(2k+2)=0 解得: K=9. 得: K=9时k a b 与 a 3b 垂直。
, b =(-3,2) 例2.已知 a =(1,2) , k为何值时: (1) k a b 与 a 3b 垂直?
【思路点拨】 先利用向量运算求得函数f(x)的解析式,再求f(x) 的周期和单调区间.
【解】 2 +2cos x
(1)因为 m· n=2 3sinxcosx
π = 3sin2x+ cos2x + 1= 2sin(2x+ ) 6 +1. 2分 π 所以 f(x)= loga[2sin(2x+ )],故 T 6 2π = = π. 4分 2 π (2)令 g(x)= 2sin(2x+ ),线 2 x y c 0 按向量 a (1, 1)平移 后与圆 x y 5 相切,则c的值是( A )
2 2
(A)8或-2,(B)6或-4, (C)4或-6,(D)2或-8 解析: 平移后的直线方程为:2 x y 3 c 0 由 d r 得 c 3 5, 得c=8或-2
(2) k a b 与 a 3b 平行?
平行时,它们是同向还是反向? 1 解: 由题意得: k 10(2k+2)+4(k-3)=0. 解得: 3 1 k 时 k a b 与 a 3b 平行 3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平面向量
第五章 平面向量一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基本运算【考点阐述】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考试要求】(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010年湖北卷理5文8】.已知△ABC 和点M 满足++=0.若存在实数m 使得+=m 成立,则m =BA .2B .3C .4D .5【解析】由MA +MB +MC =0知,点M 为△ABC 的重心,设点D 为底边BC 的中点,则AM =31AD =32·21(AB +AC )=31(AB +AC ),所以有AB +AC =m AM ,故m =3,选B .【2010年全国Ⅱ卷理8文10】.△ABC 中,点D 在AB 上,CD 平分∠ACB .若CB =a ,CA =b ,| a |=1,| b |=1,则CD =B A .31a +32b B .32a +31b C .53a +54b D .54a +53b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基本运算,考查角平分线定理.【解析】因为CD 平分∠ACB ,由角平分线定理得CBCADB AD =2,所以D 为AB 的三等分点,且AD =32AB =32(CB ―CA ),所以CD =CA +AD =32CB +31CA =32a +31b .【2010年陕西卷理11文12】.已知向量a =(2,―1),b =(―1,m ),c =(―1,2),若(a +b )∥c ,则m = . 【答案】―1【解析】∵a +b =(1,m ―1),c =(―1,2),∴由(a +b )∥c得1×2―(―1)×(m ―1)=0,所以m =―1.【2010年高考上海市理科13】.如图所示,直线x =2与双曲线Г:42x ―y 2=1的渐近线交于E 1,E 2两点,记1OE =e 1,2OE =e 2,任取双曲线上的点P ,若=a e 1+b e 2(a ,b ∈R ),则a 、b 满足的一个等式是 .4ab =1【答案】4ab =1【2010年高考上海卷文科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它的一个焦点坐标为(5,0),e 1=(2,1),e 2=(2,―1)分别是两条渐近线的方向向量。
平面向量专题讲座2630826页
3.空间向量,给传统的立体几何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几何推理运算化 开辟了新的途径.而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更使得繁杂的立体几何问题 解决变得 思路顺畅,运算简捷。重视基础模型:直三棱柱正三棱柱、正 四棱锥、长方体;掌握基底法、坐标法。
4.对向量与解析几何、三角的综合题主要体现在题目的新颖上,教师 要通过对一定例题的分析,使学生实现 以新化旧,以生化熟的转化。
三、典型例题分析
(1)注意平面向量与三角知识的联系; (2)重视以平面向量为背景的解几命题趋势; (3)重视向量为工具处理立体几何问题; (4)构造向量,探索解题新思路。
(1)注意平面向量与三角知识的联系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分析: AB , AC 分别表示与 AB, AC 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
AB AC
AB AC 表示 BAC的平分线为方向的向量。 AB AC 则 P点必在 BAC的平分线上,即轨迹一定通过
ABC的内心,故选 B
例6(2003年上海卷)在以 O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中,点
m
|
3
2.
4
试求 taA ntaB n的值。
(2)重视以平面向量为背景的解几命题趋势
例3(2019年江西、山西、天津卷)设坐标原点为 O ,抛物线 y2 2x 与过焦点的直线交于 A, B 两点,则 OAOB ( )
(A) 3 4
(B) 3 4
(C) 3
(D) 3
例4(2019年全国新课程卷)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
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以向量为背景,把解析几何联系起来,立意新,角度 好,既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又考查直线和圆锥曲线的方程,本 题的关键是求出点 P的轨迹方程。
2010年高考数学重点难点讲解:运用向量法解题
2010 年高考数学重点难点讲解:运用向量法解题
运用向量法解题
平面向量是新教材改革增加的内容之一,近几年的全国使用新教材的
高考试题逐渐加大了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力度,本节内容主要是帮助考生运
用向量法来分析,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难点磁场
(★★★★★)三角形ABC 中,A(5,-1)、B(-1,7)、C(1,2),求:(1)BC 边上的中线
AM 的长;(2)∠CAB 的平分线AD 的长;(3)cosABC 的值.
●案例探究
[例1]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 的底面ABCD 是菱形,且∠C1CB=∠C1CD=∠BCD.[来源:]
(1)求证:C1C⊥BD.
(2)当的值为多少时,能使A1C⊥平面C1BD?请给出证明.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应用向量法解决向量垂直,夹角等问题
以及对立体几何图形的解读能力.
知识依托:解答本题的闪光点是以向量来论证立体几何中的垂直问
题,这就使几何问题代数化,使繁琐的论证变得简单.
错解分析:本题难点是考生理不清题目中的线面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的相互转化,再就是要清楚已知条件中提供的角与向量夹角的区别与联系.
技巧与方法:利用a⊥ba·b=0来证明两直线垂直,只要证明两直线对
应的向量的数量积为零即可.
(1)证明:设=a, =b,=c,依题意,|a|=|b|,、、中两两所成夹角为θ,于是=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材中,学生学习平面向量在前,学习解析几何在后,而且教材中二者知识整合的不多,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就“平面向量”解平面向量题,不会应用平面向量去解决解析几何问题。
用向量法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思路清晰,过程简洁,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简单的重复将会引起学生大脑疲劳,学习兴趣衰退。
这充分揭示方法求变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重视向量的教学,必然能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减轻负担。
一、知识整合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也是新高考的一个亮点。
向量知识、向量观点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很多分支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能融数形与一体,能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的许多主干知识综合,形成知识交汇点。
而在高中数学体系中,解析几何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有些问题用常规方法去解决往往运算比较繁杂,不妨运用向量作形与数的转化,则会大大简化过程。
二、例题解析例1、(2000年全国高考题)椭圆14922=+y x 的焦点为F ,1F 2,点P 为其上的动点,当∠F 1P F 2为钝角时,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___。
解:F 1(-5,0)F 2(5,0),设P (3cos θ,2sin θ)21PF F ∠ 为钝角∴ 123cos ,2sin )3cos ,2sin )PF PF θθθθ⋅=-⋅- ( =9cos 2θ-5+4sin 2θ=5 cos 2θ-1<0解得:55cos 55<<-θ ∴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553,553-) 点评:解决与角有关的一类问题,总可以从数量积入手。
本题中把条件中的角为钝角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为负值,通过坐标运算列出不等式,简洁明了。
例2、已知定点A(-1,0)和B(1,0),P 是圆(x-3)2+(y-4)2=4上的一动点,求22PA PB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因为O 为AB 的中点,所以2,PA PB PO += 故可利用向量把问题转化为求向量OP的最值。
解:设已知圆的圆心为C ,由已知可得:{1,0},{1,0}OA OB =-=0,1OA OB OA OB ∴+=⋅=- 又由中点公式得2PA PB PO +=所以222()2PA PB PA PB PA PB +=+-⋅=2(2)2()()PO OA OP OB OP --⋅- =224222(PO OA OB OP OP -⋅-+⋅ =222OP + 又因为{3,4}OC = 点P 在圆(x-3)2+(y-4)2=4上所以5,2,OC CP == 且OP OC CP =+ 所以OC CP OP OC CP OC CP -≤=+≤+即37OP ≤≤ 故2222022100PA PB OP ≤+=+≤所以22PA PB +的最大值为100,最小值为20。
点评:有些解几问题虽然没有直接用向量作为已知条件出现,但如果运用向量知识来解决,也会显得自然、简便,而且易入手。
例3、(2003年天津高考题)O 是平面上一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OA OP ++=λ,[)∞∈+,0λ,则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分析:因为||||AB AC AB AC AB AC 、分别是与、同向的单位向量,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则知||||A B A C A B A C + 是与∠ABC 的角平分线(射线)同向的一个向量,又()AB AC OP OA AP AB ACλ-==+ ,知P 点的轨迹是∠ABC 的角平分线,从而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内心。
反思:根据本题的结论,我们不难得到求一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方程的步骤;(1) 由顶点坐标(含线段端点)或直线方程求得角两边的方向向量12v v 、;(2) 求出角平分线的方向向量1212v v v v v =+ (3) 由点斜式或点向式得出角平分线方程。
{直线的点向式方程:过P (00,x y ),其方向向量为(,)v a b ,其方程为00x x y y a b--=} 例4、(2003年天津)已知常数0>a ,向量(0,)(1,0)c a == ,i ,经过原点O 以c i λ+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与经过定点),0(a A 以2i c λ-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相交于点P ,其中R ∈λ.试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F E 、,使得PE PF +为定值,若存在,求出F 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计算,求轨迹的方法,椭圆的方程和性质,利用方程判定曲线的性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综合解题能力.)解:根据题设条件,首先求出点P 坐标满足的方程,据此再判断是否存在两定点,使得点P 到两定点距离的和为定值. ∵(0,)(1,0)c a == ,i , ∴c i λ+ =(λ,a ),2i c λ- =(1,-2λa ). 因此,直线OP 和AP 的方程分别为 ax y =λ 和 ax a y λ2-=-.消去参数λ,得点),(y x P 的坐标满足方程222)(x a a y y -=-.整理得 .1)2()2(81222=-+a a y x ……① 因为,0>a 所以得:(i )当22=a 时,方程①是圆方程,故不存在合乎题意的定点E 和F ; (ii )当220<<a 时,方程①表示椭圆,焦点)2,2121(2a a E -和)2,2121(2a a F --为合乎题意的两个定点;(iii )当22>a 时,方程①也表示椭圆,焦点))21(21,0(2-+a a E 和))21(21,0(2--a a F 为合乎题意的两个定点.点评:本题以平面向量为载体,考查求轨迹的方法、利用方程判定曲线的性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综合解题能力。
去掉平面向量的背景,我们不难看到,本题即为下题:在△OAP 中,O (0,0)、A (0,a )为两个定点,另两边OP 与AP 的斜率分别是(0),2aa λλλ≠-,求P 的轨迹。
而课本上有一道习题(数学第二册(上)第96页练习题4):三角形ABC 的两个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6,0)、(6,0),边AC 、BC 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49-,求顶点C 的轨迹方程。
通过本例可见高考题目与课本的密切关系。
例5.(2004年天津卷理22)椭圆的中心是原点O ,它的短轴长为22,相应于焦点F (c ,0)(0>c )的准线l 与x 轴相交于点A ,|OF|=2|FA|,过点A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P 、Q 两点.(1)求椭圆的方程及离心率;(2)若0=⋅,求直线PQ 的方程;(3)设λ=(1>λ),过点P 且平行于准线l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另一点M ,证明λ-=.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直线方程,平面向量的计算,曲线和方程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解题能力.(1)解:由题意,可设椭圆的方程为)2(12222>=+a y a x .由已知得⎪⎩⎪⎨⎧-==-).(2,2222c c a c c a 解得2,6==c a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12622=+y x ,离心率36=e .(2)解:由(1)可得A (3,0).设直线PQ 的方程为)3(-=x k y .由方程组⎪⎩⎪⎨⎧-==+)3(,12622x k y y x 得062718)13(2222=-+-+k x k x k依题意0)32(122>-=∆k ,得3636<<-k .设),(),,(2211y x Q y x P ,则13182221+=+k k x x , ① 136272221+-=k k x x .②由直线PQ 的方程得)3(),3(2211-=-=x k y x k y .于是]9)(3[)3)(3(2121221221++-=--=x x x x k x x k y y . ③ ∵0=⋅,∴02121=+y y x x . ④由①②③④得152=k ,从而)36,36(55-∈±=k .所以直线PQ 的方程为035=--y x 或035=-+y x(2)证明:),3(),,3(2211y x y x -=-=.由已知得方程组⎪⎪⎪⎩⎪⎪⎪⎨⎧=+=+=-=-.126,126,),3(3222221212121y x y x y y x x λλ 注意1>λ,解得λλ2152-=x 因),(),0,2(11y x M F -,故),1)3((),2(1211y x y x -+-=--=λ),21(),21(21y y λλλλ--=--=. 而),21(),2(222y y x λλ-=-=,所以λ-=. 三、总结提炼由于向量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使向量与解析几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而新课程高考则突出了对向量与解析几何结合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解析几何教学与复习中,应抓住时机,有效地渗透向量有关知识,树立应用向量的意识。
应充分挖掘课本素材,在教学中从推导有关公式、定理,例题讲解入手,让学生去品位、去领悟,在公式、定理的探索、形成中逐渐体会向量的工具性,逐渐形成应用向量的意识,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善于运用一些问题的结论,加以引申,使之成为解题方法,体会向量解题的优越性,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向量方法解题,逐步树立运用向量知识解题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