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循环辅助

合集下载

机械辅助循环装置的应用前景

机械辅助循环装置的应用前景
的功能 . 够 同时支 持肺 循环 和 体循 环 。 调左 、 能 协 右 心 室 的心 输 出量 。根 据 结 构 的 不 同 , VAD 分 为 隔膜 血 泵 和 旋 转 血 泵 , 者 包 括 电 动 型 和 气 动 型 前
此外, 它还 具有 噪 音小 、 带方 便 的特 点 . 携 患者 可 以早期进 行恢 复性活 动 。以上 优点 是传统 的搏 动
泵 所 难 以 具 备 的 。 目前 , 入 临 床 使 用 或 试 用 的 进 新 型 恒 流 泵 包 括 J ri 0 0 M i o e e a e avk2 0 、 c M dD B k y r
VAD、 mp l u p He rM ae I、1 a te m i n
国 际心 血 管 病 杂 志 2)9年 3月 第 3 { 0 6卷 第 2期 It ado acDsM c 2l ! 1 n C riv s i, r f . J ! )
! :

6 ・ 5

专 题

机 械 辅 助 循 环 装 置 的应 用 前 景
臧 旺福 徐 洪
V AD、 o ae AD、 o ae V Th rtc V Th rtc I AD。 非 搏 动 型
泵多为旋转 血泵 。 不需 要单 向阀 门控 制血 流 方 向,
产 生连 续 的 恒 定 血 流 , 括 Jri 00 Mi o d 包 av 20 、 c Me k r
MC S包 括 心 室 辅 助 装 置 ( D) 全 人 工 心 脏 VA 和 ( TAH) 。VAD 根 据 辅 助 的 部 位 不 同 , 为 左 心 分
辅 助 装 置 ( VAD) 右 心 辅 助 装 置 ( L 。 RVAD) 双 和

intermacs分级标准

intermacs分级标准

intermacs分级标准Intermacs(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 - Mechanically Assisted Circulatory Support)分级标准是用于评估机械辅助循环支持(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MCS)患者的临床状况和预后的一种系统性方法。

Intermacs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程和治疗反应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

这些等级旨在帮助医生、研究人员和医疗保健提供者更好地评估MC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实施适当的治疗和监测计划,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根据Intermacs分级标准,机械辅助循环支持患者被分为7个不同的等级。

每个等级都描述了患者的一些特征和相应的临床指示。

以下是每个等级的描述和相关参考内容:1. Critical cardiogenic shock(危急性心源性休克):这个等级的患者表现出严重的心脏功能不全,需要紧急的机械辅助循环支持来维持生命。

相关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关于心脏移植和MCS的紧急治疗指南。

2. Progressive decline(病情恶化):这个等级的患者表现出心功能逐渐恶化的趋势,但尚未达到危急性休克的水平。

相关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心力衰竭的治疗指南和预后研究。

3. Stable, but inotropic support(稳定,但需要肌力支持):这个等级的患者心功能相对稳定,但仍需要持续的肌力治疗来维持循环功能。

相关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关于肌力药物治疗的指南和对不同肌力药物的研究比较。

4. Resting symptoms(静息症状):这个等级的患者在休息状态下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但在活动时可能能够保持较好的功能。

相关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关于心功能不全的运动限制和康复计划。

5. Exertion intolerant(运动耐受能力差):这个等级的患者在活动时出现明显的症状,并且运动耐受性较差。

心脏重症患者常用机械辅助循环装置的研究进展

心脏重症患者常用机械辅助循环装置的研究进展

心脏重症患者常用机械辅助循环装置的研究进展赵帅,刘志刚,刘晓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天津300457摘要:心脏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严重紊乱,主要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源性休克(CS)和终末期心力衰竭(HF),传统治疗手段不足以维持患者稳定的循环,机械辅助循环(MCS)装置可辅助或替代衰竭心脏的泵血功能,是挽救心脏重症患者的有效手段。

目前急性CS应用的临时MCS装置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临时心室辅助装置(Impella、Tandemheart、CentriMag);慢性HF应用的长期MCS装置包括左心室辅助装置及右心辅助装置,全心衰竭应用的MCS装置包括双心室辅助装置、全人工心脏等。

关键词:心脏重症;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心源性休克;终末期心力衰竭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1.04.022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1)04-0084-04心脏重症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危重阶段,主要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源性休克(CS)和终末期心力衰竭(HF),患者往往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

在药物、介入及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机械辅助循环(MCS)通过外源动力系统辅助或替代衰竭心脏的泵血功能,等待心脏功能恢复或后续进一步治疗。

当前MCS分为临时辅助设备和长期辅助装置,并可配置为左、右或双心室支撑,用于短期心脏功能恢复,过渡到心脏移植或长期的最终目的治疗[1]。

常见的临时MCS装置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ECMO)和临时心室辅助装置。

终末期HF患者长期应用MCS可过渡到心脏移植或将其作为目的疗法进行永久替代治疗,装置包括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及全人工心脏(TAH)[2]。

本文就当前心脏重症应用的MCS装置综述如下。

1急性CS应用的临时MCS装置在引起CS的病因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约占80%,其中56%的患者使用IABP治疗,6%的患者使用ECMO,总体病死率约40%[3]。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术后护理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术后护理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术后护理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是一种常见的机械循环辅助方法, 是指通过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到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和肾动脉开口上方的降主动脉内。

在心脏舒张期, 气囊充气, 在心脏收缩前, 气囊放气, 达到辅助心脏的作用。

IABP放置位置: 左锁骨下动脉以下1~2cm和肾动脉开口上方的降主动脉内。

通过胸部X光片观察导管尖端是否位于第2-3肋间是确定导管位置的金标准。

* 放置位置过高气囊可能阻塞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左上肢灌注不足* 放置位置过低气囊可能阻塞肾动脉开口肾动脉灌注不足尿量减少二、IABP工作原理和生理效应1.降低左心室前后负荷, 减轻心脏负荷球囊在心脏收缩、主动脉瓣开放前迅速完成放气, 使主动脉内瞬间减压, 左心室射血阻力(左心室后负荷)同时降低, 心排血量增加。

2.提高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当心脏舒张时, 主动脉瓣关闭, 球囊立即充气, 由于球囊的挤压产生反搏作用, 将主动脉内的血逆流向挤压至主动脉根部, 使近端主动脉舒张压力增高, 而舒张期冠脉阻力最小, 舒张压升高后, 缺血心肌的供血得到改善。

3.对全身的影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使全身的重要脏器血流灌注得到改善, 循环稳定, 周围血管收缩状况得到缓解, 尿量明显增加。

4.对右心功能的影响随着左心室功能的改善, 心排血量增加, 右心室前后负荷亦降低。

三、IABP适应症1.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应用(1)术前预防应用危重搭桥患者, 急性心梗行急诊搭桥患者, 晚期风心病患者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手术危险性大的复杂患者。

(2)心脏直视术后脱机困难, 左心衰,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复跳后血压无法维持、需要人工心肺机辅助的患者。

(3)心脏直视术后出现低心排、心功能衰竭。

(4)心脏移植手术的辅助治疗, 术前心脏功能差及无供体心脏, 术后心功能差需进一步辅助。

(5)人工心脏的过渡治疗。

2.心内科应用(1)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 血压难以维持。

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体外机械循环辅助

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体外机械循环辅助
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体 外机械循环辅助
目录
• 体外机械循环辅助设备介绍 • 体外机械循环辅助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
用 • 体外机械循环辅助的优缺点 • 体外机械循环辅助的未来发展 • 心力衰竭治疗的其他方法
01
体外机械循环辅助设备介绍
设备种类
体外膜氧合器(ECMO)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用于短期心肺功能辅助,提供氧气和二氧 化碳的交换。
心力衰竭并发症治疗
心力衰竭常常伴随各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肾 功能不全等,这些并发症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影响治疗 效果。
体外机械循环辅助在心力衰竭并发症治疗中可以发挥重要作 用,如通过ECMO技术为患者提供呼吸支持,改善肺部氧合 ;通过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等为患者提供肾脏替代治 疗,减轻肾脏负担。
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技术,实现设备的自适应 调节和控制,提高辅助效 果。
生物相容性材料
研发更具有生物相容性的 材料,降低排异反应和并 发症的风险。
应用拓展
扩大适应症范围
探索体外机械循环辅助在更多类 型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如 急性心力衰竭、终末期心力衰竭
等。
联合其他治疗手段
结合药物治疗、基因治疗、细胞治 疗等手段,提高心力衰竭的治疗效 果。
降低并发症风险
与药物相比,体外机械循环辅 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降低并发 症的风险,如心律失常或器官
衰竭。
缺点
技术要求高
体外机械循环辅助技术需要专业培训 和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来操作和维护 ,这可能导致设备使用受限。
潜在并发症
虽然体外机械循环辅助可以挽救生命 ,但也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出血 、血栓形成、感染等。
慢性心力衰竭

体外循环名词解释

体外循环名词解释

体外循环名词解释自动体外循环自动体外循环装置:根据人体血液动力学原理,利用人工心肺机及呼吸系统来辅助人体的外周循环。

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式:1、自动体外循环(Automatic Ventricular Electrain, AEV)是指机械辅助的体外循环。

其呼吸机与外周动脉相连,可自动调节呼吸频率,达到体外循环的效果。

自动体外循环的最大优点是:①通过自动监测,保证供氧量;②消除了重力作用对循环的影响,可实现平稳持续血液动力学循环;③克服了心脏跳动的不规律性;④无需动脉穿刺,避免了损伤和出血的危险;⑤减少心脏负荷;⑥节约能源,降低心脏负荷;⑦操作简便。

2、半自动体外循环(Semi-Automatic Ventricular Electrain,SAV)是指气体诱导的体外循环。

适用于严重低氧血症或明显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者。

当外周动脉未与中央静脉连接,且循环不能维持时,则用它来维持循环。

如在上述病例均不能实现体外循环时,则采用此种体外循环。

此时中央静脉压为: 50-70 mmHg。

但此时需采取辅助措施使病人呼吸机维持较高的呼吸频率,即应尽量减少动脉血的搏动,减少因此引起的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从而使PaO 2增加, PaCO 2也随之升高。

3、半自动体外循环的特点是:通过对外周动脉系统及各级肺循环功能的监测,掌握其动态变化,选择适当的呼吸频率,进行有效的呼吸机控制,并控制二氧化碳浓度,补充和纠正动脉血气。

但此时仍需动脉穿刺,因此有一定的危险性,但较自动体外循环安全得多。

4、完全自动体外循环(Total Ventricular Electrain, TAV)是指氧合血流经动脉和静脉两个途径被送入机体组织,达到体外循环的效果。

此时动脉血氧饱和度>100%, PaO 2 > 90 mmHg, PaCO 2<45 mmHg,动脉血压≥15 kPa(12.0-16.7kPa)和中心静脉压>5 mmHg,心排出量>100 ml/min。

机械辅助循环围手术期康复指导健康宣教

机械辅助循环围手术期康复指导健康宣教

机械辅助循环围手术期康复指导健康宣教(一)心室辅助装置的基础知识什么是机械辅助循环?对于终末期心脏病,传统医学大多数依靠药物治疗。

机械辅助循环通过挤压法、反搏法、转流法及替换法等方法来治疗急、慢性循环衰竭,是现代医学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机械辅助循环的作用有哪些?制造一个能暂时辅助或永久替代原来天然心脏的全人工心脏,安置一个能维持辅助原来天然心脏的循环辅助装置直到心脏康复或移植。

①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性治疗;②心肌恢复的过渡性治疗;③移植替代治疗;④临时辅助过渡到长期辅助的治疗。

机械辅助循环如何分类?(1)心室辅助装置。

根据安置方法的不同分为置入型、非置入型。

根据血流搏出方式分为搏动泵、非搏动泵。

根据时间分为:①短期辅助,数天至数周;②中期辅助,数周至数月;③长期辅助,数月至数年。

一般来说,非置入型装置适用于为患者提供短期的心室辅助治疗,而置人型的装置适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心室辅助治疗。

(2)全人工心脏(TAH)o按运行原理分为移置式、液力式和混合式按驱动方式分为启动型、电动型;按其不同能量转换分为电机械型、电磁型、电压型。

什么是心室辅助装置?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1arassistdevice,VAD)是指一种将机体的血液从静脉系统或者心脏引出后直接泵入动脉系统,从而达到部分或完全代替心室做功的一种人工机械装置。

常用的心室辅助装置有哪些?(1)Impe11aRecoverPump:Impe11aRecoverPUn1P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轴流泵,轴叶轮直径仅为6.4mπι,其辅助的流量可达到5〜61∕min,用于左心辅助时通过主动脉瓣插入左心室来完成泵血功能。

用于右心室辅助时直接插入右心房并通过人工血管与肺动脉相连,是一种暂时性的可植入式的轴流VAD,可用于左心、右心以及双心室的辅助治疗。

可以被完全植入体内,只有一根3mm长的驱动导线与其相连,因此,感染的风险大大降低,与血液接触面少,抗凝剂量小。

辅助循环技术的指征、装置、方式选择及注意事项

辅助循环技术的指征、装置、方式选择及注意事项

辅助循环技术的指征、装置、方式选择及注意事项心脏泵功能障碍不能维持机体血液循环需求时,采用的分担和加强心脏泵功能的人工手段称为辅助循环。

辅助循环能减轻心脏做功负荷,改善心肌血液供应,使心肌能量代谢呈正平衡,为受损伤的心肌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临床上辅助循环主要用于大面积心肌梗死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心脏手术后严重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以及心脏移植前的过渡。

一、辅助循环的指征临床上辅助循环的使用指征为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的心脏泵功能障碍,具体指标包括心指数<1.8L/(m2·min)、平均动脉压<50mmHg、左房压>20mmHg或右房压>25mmHg、尿量<0.5ml/(kg·h)。

但是这些指标不能反映个体差异,且对病情进展缺乏预见性,临床意义小。

阜外心血管医院总结的评分法较适于临床使用。

该方法的评分标准为:术前心功能差,心肌肥厚或扩张严重1~2分术中心脏阻断缺血超过120分钟1分先心病术终左房压大于20mmHg1分瓣膜病术终左房压大于25mmHg1分术终右房压大于25mmHg1分恶性室性心律失常2分术终不能脱机3~5分评分5分以上的情况应立即建立辅助循环。

该评分系统临床使用效果良好,值得参考。

二、辅助循环的装置辅助循环大致分机械型辅助循环与生物型辅助循环两种。

常用的辅助循环装置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滚压泵、离心泵、电动泵与生物辅助泵。

(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二)滚压泵滚压泵有一泵管放入泵槽内,通过滚压轴不断挤压将血液注入体内。

滚压泵的流量和滚压轴的转速有固定关系,易发生意外进气与微栓,闭合不严可出现血液倒流,机器笨重不易移动等特点。

这种泵对血液成分破坏明显,不适宜长时间辅助循环。

(三)离心泵离心泵提供一个高速旋转的流场,血液进入流场中高速离心后经离心力泵入体内。

离心泵的流量与转速压力成正比。

其优点是对血液破坏少,在高流量运转时可不用或少用肝素,压力缓冲大,安全性高,结构简便,易操作。

目前市场上有三种离心泵:Biomedicus,Sarn3M,S.J.M。

2020经皮机械循环辅助临床应用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经皮机械循环辅助临床应用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经皮机械循环辅助临床应用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IABP通过在主动脉内植入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增加主动脉内压力,促进冠状动脉灌注,同时在心脏收缩期放气,减少后负荷,降低心脏做功,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2.适应证:IABP主要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心肌病等疾病,可作为短期辅助治疗手段。

二、体外膜肺氧合(ECMO)1.工作原理:XXX通过将血液引出体外,经过氧合器进行氧合和二氧化碳清除,再回输到体内,以辅助心脏和肺功能。

2.适应证:ECMO适用于急性呼吸衰竭、心肺复苏后心肺衰竭、严重肺部感染等疾病,可作为短期或长期辅助治疗手段。

三、Impella1.工作原理:XXX通过在左心室内植入微型轴流泵,直接促进左心室射血,减少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

2.适应证:Impella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等疾病,可作为短期辅助治疗手段。

四、XXX1.工作原理:XXX通过在右房和肺动脉之间植入离心泵,将血液引出右房,经过泵进行氧合和二氧化碳清除,再回输到体内,以辅助心脏和肺功能。

2.适应证:XXX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等疾病,可作为短期辅助治疗手段。

五、右心辅助装置1.工作原理:右心辅助装置通过在右心室内植入轴流泵或离心泵,直接促进右心室射血,减少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

2.适应证:右心辅助装置适用于右心衰竭、肺动脉高压等疾病,可作为短期或长期辅助治疗手段。

经皮机械循环辅助的管理pMCS的管理是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是保证pMCS治疗效果和安全的关键。

在pMCS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同时,对pMCS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总结pMCS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支持技术,在心脏急性事件及终末期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IABP与其他机械辅助循环支持技术的比较研究

IABP与其他机械辅助循环支持技术的比较研究
IABP与其他机械辅助循环支持技 术的比较研究
目录
• 引言 • IABP技术概述 • 其他机械辅助循环支持技术概述 • IABP与其他技术的比较研究 • 讨论与结论
01
引言
Chapter
研究背景与意义
要点一
心血管疾病高发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心 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 人类健康。
适应症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不稳定型心绞痛、顽固性心绞痛等。
禁忌症
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IABP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
准备物品、消毒铺巾、穿刺置管、连接 反搏机、开始反搏、监测与调整参数。
VS
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球囊移位或脱落、监 测血压和心电图变化、及时调整参数等。
Impella技术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等导致左心室功能严重受 损的患者。
Impella技术的优点包括能够快速有 效地提高心输出量和改善组织灌注, 降低左心室负荷和心肌耗氧量等。但 是,Impella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 如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和设备支持, 操作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等。
TandemHeart技术
03
ECMO技术的优点包括能够提供全面的心肺支持,改善氧合和通气,降低呼吸 机参数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但是,ECMO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如 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和设备支持,操作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等。
Impella技术
Impella是一种左心室辅助装置,通 过经皮穿刺将导管插入股动脉,将血 液从左心室抽出并直接泵入升主动脉 ,从而减轻左心室负荷并增加心输出 量。
器官功能保护
比较不同技术在保护患者重要器官功能(如心、脑、 肾等)方面的效果。

2020经皮机械循环辅助临床应用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经皮机械循环辅助临床应用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经皮机械循环辅助临床应用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机械循环辅助(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MCS)是一种生命支持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被应用于临床,经过6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心脏急性事件及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衰)等患者的重要"桥梁"治疗。

经皮机械循环辅助(percutaneous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pMCS)是MCS的重要技术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

根据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organization, ELSO)年度数据,截至2019年全球已有112 231名患者接受了体外生命支持(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ECLS),其中接受MCS的患者大部分采用pMCS。

近年来,pMCS在我国的应用快速发展,能够开展pMCS的中心数量和辅助例数逐年增长,技术也在逐渐完善。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国约开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26 000例,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3 700例,并有少数中心开展Impella系统机械循环辅助。

但是,我国目前仍处于pMCS应用的发展阶段,对pMCS认识不足,又缺乏共识或指南的规范化指导,客观上制约着pMCS的应用。

鉴于此,在国内外相关指南及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制定了《经皮机械循环辅助临床应用及管理专家共识》,旨在规范pMCS 的临床应用及管理,为进一步开展临床实践和相关研究提供指导。

经皮机械循环辅助装置介绍pMCS的分类方式较多,按照血流搏出方式可以分为搏动泵及非搏动泵(包括轴流泵、滚压泵、离心泵),按照辅助心脏部位可以分为左心室辅助、右心室辅助、双心室辅助和全心辅助。

机械辅助循环在空心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机械辅助循环在空心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机械辅助循环在空心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引言:空心病是一种心脏结构异常的疾病,其特点是心脏中存在一个或多个洞孔,导致血液在心脏内部循环不畅。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依靠手术进行修复,但手术风险大,术后恢复时间长。

近年来,机械辅助循环技术的发展为空心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探讨机械辅助循环在空心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一、机械辅助循环技术的原理机械辅助循环技术是通过植入机械辅助循环装置来改善心脏的功能,提高血液循环效果。

常见的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包括人工心脏辅助装置(Artificial Heart Assist Device,简称AHAD)和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简称ECMO)。

AHAD通过植入人工心脏泵,替代或辅助心脏的泵血功能;ECMO则是将血液从体外引流出来,经过氧合后再输送回体内,起到辅助呼吸和心脏功能的作用。

二、机械辅助循环在空心病治疗中的应用1. 提高血液循环效果机械辅助循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空心病患者的血液循环效果,减轻心脏负担。

AHAD和ECMO可以通过增加心脏的泵血量和血氧合能力,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保证足够的血液供应。

2. 减少手术风险传统的空心病手术需要心脏停跳,对患者来说风险较大。

而机械辅助循环技术可以在手术过程中持续为心脏提供血液循环支持,避免心脏停跳,降低手术风险。

此外,机械辅助循环技术还可以使手术时间缩短,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 促进术后康复机械辅助循环技术能够有效减轻术后患者的心脏负荷,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AHAD和ECMO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保持血液循环的稳定,为患者的康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机械辅助循环技术的发展趋势1. 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目前的机械辅助循环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设备体积大、操作复杂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将更加小型化、智能化,操作更加简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2024年ECMO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ECMO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ECMO市场前景分析引言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是一种机械辅助循环技术,通过将血液从体外引出,经过人工氧合装置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以实现心肺功能的辅助或替代。

ECMO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在心脏术前和术后的辅助循环、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ECMO市场前景进行深入分析。

市场现状ECMO技术在过去十年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目前,全球ECMO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ECMO技术在心脏外科手术、肺移植手术和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这对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市场驱动力ECMO市场的增长受到几个主要驱动因素的影响。

1. 心脏病患者人数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脏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

ECMO作为一种有效的心脏辅助循环技术,可以帮助心脏病患者度过危险阶段,因此ECMO市场受益于心脏病患者人数的增加。

2. 全球医疗设备技术的进步随着医疗设备技术的不断进步,ECMO设备变得更加先进、高效和安全。

这些改进使ECMO技术更容易操作和管理,从而增加了医生和患者对ECMO的接受度,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3. 医疗保健体系的发展全球各地医疗保健体系的发展为ECMO市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政府对医疗保健的重视和投入增加,使得ECMO技术在不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市场挑战虽然ECMO市场前景看好,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1. 高昂的成本ECMO设备和相关的医疗服务成本较高,这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形成了一定的限制。

此外,ECMO技术的使用需要高度专业的医学团队和设备,这也限制了一些地区的ECMO市场发展。

2. 临床证据不足虽然ECMO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仍缺乏足够的大规模试验和长期随访研究,以证明其在一些临床领域的确切效果。

这导致一些医疗保健机构对ECMO的应用持保留态度,进一步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ecmo对循环的辅助作用

ecmo对循环的辅助作用

ecmo对循环的辅助作用ECMO(体外膜氧合)是一种通过机械装置对循环系统进行辅助的技术。

它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术后、严重心脏和肺部疾病患者的治疗中,以提供足够的氧合和灌注,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ECMO的基本原理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氧合装置氧合后再返回患者体内,从而辅助或替代心脏和肺脏的功能。

它包括两个主要的组件:动脉插管和静脉插管。

动脉插管将氧合后的血液通过动脉导管重新注入患者的动脉系统,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静脉插管则将静脉血引流至氧合器,再将氧合后的血液返回患者体内。

ECMO技术在循环系统的辅助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氧合功能增强:ECMO通过连接氧合器和患者的循环系统,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氧合器进行氧合后再返回体内。

这样可以提供高浓度的氧气和充足的营养物质,满足患者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需求,保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2. 循环支持:ECMO通过增加心输出量和改善血液循环,提供足够的灌注压力,保证各个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

尤其在心脏术后患者中,ECMO可以提供稳定的循环支持,帮助心脏恢复功能。

3. CO2排出:ECMO通过引流血液和气体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排除体内的二氧化碳。

这对于患有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尤为重要,可以减轻患者的呼吸负担,改善气体交换功能。

4. 降低心脏和肺脏负担:ECMO可以有效地分担心脏和肺脏的负担,使其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复。

尤其在心脏术后和严重心脏病患者中,ECMO可以提供临时性的心肺支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5. 提供时间窗口:ECMO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时间窗口,使医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尤其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中,ECMO可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为寻找病因和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ECMO作为一种循环辅助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然而,ECMO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其应用需要严格的适应证和操作技巧。

2023经皮机械循环辅助临床应用及管理专家观点(完整版)

2023经皮机械循环辅助临床应用及管理专家观点(完整版)

2023经皮机械循环辅助临床应用及管理
专家观点(完整版)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经皮机械循环辅助技术已经
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应用这种技术,以下是一些专家
观点:
应用范围的拓宽
经皮机械循环辅助技术之前主要用于心脏手术等大型手术,但
是专家建议可以将其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比如肝脏、肺脏等手术。

这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还可以缩短患者的康复
时间。

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经皮机械循环辅助技术需要高端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疗团队
来操作。

因此,专家认为医疗资源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进行
有效利用,确保患者和医疗机构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经皮机械循环辅助技术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来操作。

专家建议
应该加强对这些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管理,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法律法规的合规管理
经皮机械循环辅助技术的应用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因此,专家建议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加强经皮机械循环辅
助技术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应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以上是专家们针对经皮机械循环辅助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方面提
出的观点。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和探索,不断
创新和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机械循环辅助要点:●机械辅助的目的是,维持循环并减少心脏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做功,直到心脏恢复代谢功能。

●主动脉球囊反搏技术是我们平时最常用到的辅助循环技术,并且成功率很高,相关并发症较少。

●急诊情况下的短期循环辅助,病人有30%的存活率但也会有比较多的出血相关并发症。

●长期使用的植入性循环辅助设备有较高的感染率和其他并发症,同时设备也不够轻便,电源更换也存在问题。

●第二代的可植入设备已经显示了它可以克服许多上一代产品的问题。

●人工心脏的研究与发展依然面临巨大考验。

一、历史背景1953年,Gibbon首次在临床上使用体外循环的方法对心内直视手术进行了循环呼吸支持。

同时由于条件所限,体外循环时间较长,心肌保护效果不佳,许多病人出现了出血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在1965年,Spencer首先报道了股动静脉循环支持疗法。

4例心脏手术后严重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应用此技术,1例患者存活并脱离体外循环出院。

Hall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一种植入性胸内左心室辅助泵。

将它置入左胸并连接左心房和主动脉。

这种设备含有中心血液腔和外周气囊,在血液腔的进出口有单向球囊瓣,外周气囊由触发器来控制气囊充气和放气。

由于气囊的充气挤压和放气,血液腔形成压力差,血液在瓣膜的控制下形成单向流动。

在1963年,在此原理下设计了这样的设备,并准备将其应用到一例换瓣术后严重心功能不全的病人身上。

不幸的是在使用此设备之前病人死于严重的脑损伤。

DeBakey(图14.1)在1966年实现了第1例左室辅助装置的成功。

此装置被放于体外,用管道连接腋动脉和左心房。

在这个治疗过程中,女性病人在1200ml/min的循环支持下使用了10天。

虽然病人在双瓣置换后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但病人还是恢复并出院。

在60年代后期IABP技术开始大踏步的发展并成为最为常见的心脏辅助设备。

Moulopoulos在1962年报道了使用橡胶球置入主动脉。

橡胶球在心脏舒张期膨胀并在心脏收缩期瘪下去。

随后,Kantrowitz和他的同事们将IABP技术使用于心肌梗死后的病人。

在1973年Buckley使用IABP使不能脱离体外循环的病人安全脱机。

1964年,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1)建立了人工心脏项目。

1970年,人工心脏项目变成了NHLB1的长期发展项目,并制定了如下发展方向:1、对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病人的短期支持。

2、数天至数月循环支持,直至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3、长时间循环支持,维持患者生命。

4、永久性植入辅助装置代替自然心脏。

1972年的左室辅助会议后,开始强调长期辅助的发展。

1977年John Waston 提出两个新的发展方向,一是发展左室辅助,另外就是电能控制的左室辅助装置。

在1988年又提议电能全心移入辅助装置和超过2年的长期支持计划。

这些提议引起了整个机械辅助支持领域的进步。

特别是,人们研究出了ABIOMED和Thoratec这些体外辅助设备以及Novacor和HeartMate这些植入性辅助设备。

在90年代轴流泵出现以前它们都是主要的循环支持技术。

从短期使用的外部设备到长期使用的植入性设备,循环支持设备发展很快。

由于早期人们在心脏术后使用得到成功,,所以人们开始在急性心脏衰竭后使用。

在免疫抑制剂环孢酶素发现后,心脏移植在临床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导致了供体器官的极度缺乏,患者带着辅助装置等待供体移植。

二、短期循环辅助设备1、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优点在于它的建立,撤离容易。

但是它不能稳定的增加全身血流。

IABP就是将球囊放置到降主动脉,在不同的心动周期,进行球囊充气和放气,以推动主动脉内血流更快进入到各器官组织和左右心室内血液排出(图14.2)。

具体是在舒张期,主动脉关闭,球囊快速充气,挤压降主动脉内血流,使其快速注入器官组织,特别是冠状动脉。

降低了心脏后负荷,减少心脏做功和心肌氧耗(图14.3)。

这种挤压可使舒张期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增加117%。

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87%。

在收缩期主动脉瓣开放,球囊吸瘪,主动脉内压极具下降,有利于左室的血液流入其内。

总之,IABP可以增加心肌血液供应,减少氧耗,增加心脏射血功能。

但是IABP功能最终取决于心脏自身有一定的射血功能,对严重的心功能不全的循环辅助能力有限。

虽然在舒张期IABP可以增加颈动脉的前向血流,但现在还没有证明它在收缩期也有此作用。

1.1 IABP使用指南约有5-1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发生心源性休克。

这些患者使用IABP降低了心脏后负荷,可以减少心脏做功和心肌氧耗,,增加舒张期血流量,同样IABP 也可以应用于不稳定心绞痛的病人。

心脏病专家通过导管将IABP植入。

约有10-15%的手术病人需要IABP过渡,包括术前使用减少病人危险的和术后使用支持辅助循环的。

对于那些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病人可以使用IABP。

对于那些EF值小于25%的病人,如果在术前使用IABP进行循环支持,死亡率只有2.7%,而没有使用IABP的病人死亡率有11.9%。

Christenson报道在心脏术后心脏衰竭以后使用IABP病人有48%的死亡率。

并且他也指出了术前心肌缺血和手术打击都是死亡的高危因素。

在Massachusetts 医院,有许多使用了IABP的病人,包括在手术室,ICU安置了IABP的内外科病人,不包括CABG和PTCA的病人。

他们的死亡高危因素有年龄偏大、二尖瓣置换的病人、过长的体外循环时间、急诊手术、术前肾衰、恶性心律失常、右心衰和急诊二次手术的病人。

1.2 IABP使用的技术现在内科和外科医生可以通过经皮进入再通过导丝安置IABP。

但是如果病人有动脉粥样硬化和严重的动脉瘤就不能通过股动脉进行IABP的置入。

必须开胸手术进行直接在降主动脉置入。

在术前使用IABP的病人必须使用肝素。

对于那些因心衰而使用IABP的病人,要使用抗凝药华法令,在心外循环下的心脏手术后,病人离开手术室使用了IABP的病人除静脉给肝素外还必须通过静脉使用低分子量的右旋糖酐,速度为20ml/h。

这样在手术后的胸腔引流会慢慢变少。

那些IABP可能要使用4到5天的病人,要皮下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或静脉注射肝素以维持APTT是正常的2倍。

IABP根据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进行球囊的吸瘪和充气。

心电图和动脉波形显示对IABP的调节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触发IABP有3种形式,,即心电P波触发,心电R波触发,动脉波触发。

一般的,IABP可以从1:1调节到1:2甚至1:4,最大可以到1:8,调节时要考虑到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容量负荷也是对心脏的一种帮助。

一旦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稳定,IABP降调为1:2模式以降低血栓的可能性,直到IABP被撤离。

在撤离IABP以前,为了使APTT 正常,将停掉肝素。

在撤离IABP前,要使凝血正常化,血小板计数>100,000每立方毫米,PT不小于15秒。

1.3 IABP的并发症血管并发症是IABP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9%到36%之间。

股动脉损伤可能是由于机械损伤,血栓和栓塞造成的。

最好选择股总动脉穿刺以减少并发症,因为穿刺血管狭窄容易发生血管堵塞。

IABP适度的抗凝对降低此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神经并发症的发病率仅次于IABP相关并发症,由于动脉壁的坚硬钙化灶可以使气囊划破,使气囊内的氦气溢出造成脑和冠状动脉严重栓塞。

气囊破裂的发生率约在0.5-6%之间。

在不能进行心脏移植的医学中心中,IABP就是最主要的辅助支持技术。

因为IABP减轻左室负荷增加冠脉血流并且易于安装,所以IABP在今后的临床医疗中还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可以为病人提供稳定的循环支持。

2、离心泵离心泵包括内置磁铁、椎体形叶轮和有两个开口的透明塑料室,三者依靠特殊技术紧密结合(图14.4)。

内置磁铁在电机的带动下,使锥形叶轮高速旋转,带动液体流动,叶轮旋转速度越快,液体产生的离心力越大,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离心杯侧壁形成压力,而由侧壁开口流出;同时在离心杯中央形成低压区,液体即可随叶轮转动进入离心杯,从而产生有效的血液灌流。

离心泵既可以通过电动磁铁控制,也可以再断电情况下通过手动方式使之告诉转动。

当叶轮停止转动时,液体可以从泵头端流向另一端(非闭塞型),即血液倒流,除非泵后管道阻断,因此当离心泵无转动时,泵后管道必须阻断。

通常临床要求泵数在1500rpm 以上时才允许开放阻断,为了维持足够压力使血流向前流动,在停机时也要保持一定的泵转速直接阻断动脉管路。

离心泵不像滚压泵那样产生压力超负荷,在动脉出口端发生梗阻时,离心泵只能产生700~900mmHg的正压,不致发生泵管破裂。

与滚压泵相似,当入口端受到限制时离心泵同样可以产生强大的负压,产生的负压不超过-400~-500mmHg,与滚压泵比较发生空腔化及微栓的危险均较低。

而且由于其非闭塞性特点,在需要减低流量过程中血液倒流可能导致正向血流严重减少。

离心泵在前负荷增加或后负荷减低时,泵流量均升高,,所以在离心泵转速不变的情况下,血流量随患者全身血管阻力的变化自动调节。

临床常用电磁探头或超声流量探头,电磁探头需要和血液接触,测量时存在探头和管道之间的特殊连接,电磁探头只估算平均流速。

超声探头无需接触血液而特制的塑料接头连接在泵后管道,监测装置与该接头相连即可,多普勒信号的变化频率与通过管道血流速度有关,多普勒信号在血流速度低时变得不够敏感,因此大多数超声探头不能精确测量低速血流。

2.1、BVS5000Abiomed 泵是目前世界上心脏手术后长时间辅助泵应用较多的装置之一。

它是第一个获得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的体外辅助泵。

Abiomed BVS 5000(图14.5) 由三部分组成:胸内插管、一次性体外循环泵和微机控制气动装置。

Abiomed BVS 5000 的泵为双腔泵管存在于透明聚碳硬壳中。

双腔泵管的上腔为重力回血腔。

血液靠重力流入泵内,这种重力流动可避免心房空瘪、管道进气和血液破坏,泵的位置应低于患者心房25cm以保持泵的充盈和避免心房吸空。

下腔由二个聚尿脂瓣膜控制血液单向流动。

泵驱动血液时分舒张期和收缩期.。

舒张期上腔外壳进气,,挤压上腔皮囊,使血液经瓣膜入上腔皮囊,而此时下腔外壳空气外排。

在收缩时上腔空气外排,靠重力使皮囊血液充盈。

而下腔外壳进气,挤压皮囊,驱动血液至体内。

Abiomed BVS5000 每搏射血量可达80ml,每分钟射血量可达6L。

泵的控制系统由两套计算机系统控制,其中一套系统为备用,另外一套备用电源及一套手动系统,以备应急之用。

控制系统可同时对两个泵调控,进行左右心室辅助。

整个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很高。

它可根据患者的前后负荷,自动调节泵的收缩和舒张。

和IABP相比此系统更易于操作,适合于较长期的心室辅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