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牛》象征主义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言小说《牛》的象征主义解读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莫言的小说《牛》与象征主义之间的关系。分别是“牛”的象征意义,人物性格的象征意义和党政机关的象征意义。就像象征主义追求高于现实世界的丰富心灵世界及其内在生命力一样,《牛》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但却更深刻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意义。

关键词:莫言;《牛》;象征主义

中图分类号:i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

象征主义在20世纪传入中国的文学思潮中,不同时期都有作家垂青于它。早在1920年,沈雁冰就曾指出:“表象主义是承接写实之后到新浪漫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不得不先提倡。写实文学的缺点,使人心灰,使人失望,而且太刺激人的感情,精神上太无调剂,我们提倡表象,便是想得到调剂的缘故。”[1]

在经历了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的桎梏后,八十年代迎来了第二次思想革命,西学热潮再次出现在文坛上。各种文学思潮涌入中国,象征主义因其清醒的文学自觉意识为许多作家所热爱,触发了他们的心理机制。

象征主义使得文本具有了多重解读性,把读者由现实世界引向了彼岸的世界,既没有脱离现实,又增加了文本的意蕴。本文就旨在探讨象征主义在莫言的小说《牛》中的运用和意义。

一、牛的象征意义

小说《牛》中,描写了三头牛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的悲惨遭遇的故事。牛作为农村的主要生产资料,不能随便宰杀;但是又因为生活资料的极其短缺,不能供养过多地牲畜。而牛的再繁殖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大问题,因此人们选择阉割的方法来抑制牛的再生。小说描写了三头牛,前两头牛在“发展了的”“文明了的”“高超的”技术下,迅速地遭到阉割。而第三头牛双脊却飞来横祸,“因为交配太多,弄不好会大出血。”(《牛》)最后,双脊在去兽医站医治时,死掉了。

小说中杜大爷和“我”负责将奄奄一息的双脊送去兽医站医治,但是等了一晚上,兽医站依旧铁门紧闭。“我”抱怨太不公平,不是说为人民服务吗?杜大爷说道:“你是人民吗?我是人民吗?你我都是草木之人,草木之人按说连人都不算,怎么能算人民呢?”(《牛》)“为什么不能把你比成牛?天地生万物。人畜是一理嘛!”(《牛》)杜大爷对自己的人民身份的质疑,表达出的却不是民间牲畜升格到与人一样的地位的这种状态,而是政治意识形态下人降格到与牲畜一样的地位了。

在这里,似乎牛与人实现了一种呼应,牛即是人,人即是牛。牛象征着农民,农民就是牛。那么人与牛的冲突象征的同样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被阉割了的牛,最后的结局不免一死,凸显了悲剧性。不管是旧社会还是新社会背后的权力的运转,且不乏充斥着依

旧是人性的自私。“他人即地狱”,人与人之间的紧张的冲突关系,渗透了作者对文明的深思,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既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又有莫言独特的文学品位。莫言曾讲到,“作家应该扬长避短,我的长处就是对大自然和动植物的敏感,对生命的丰富的感受……”[2]

牛的象征意义体现在:在政治意识形态侵入到民间的前提下,动物作为社会中存在的生灵之一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是盲目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愚昧的行为的恶果。文革时期不仅人的生存权利遭到侵犯,牲畜的正常生理发展也受到抑制。如果说人性异化,可否说“兽性”(兽的本性所在)也受到了挑战呢?

二、人物性格的象征意义

小说塑造了几个主要人物有兽医老董、生产队长麻叔、老农杜大爷和调皮捣蛋的罗汉,小说末尾还引出一个重要的人物公社的孙主任。把人物分类的话,可以把老董、麻叔和孙主任分为一类,杜大爷属于一类,罗汉属于一类。

老董、麻叔和孙主任象征了一种权利。面对双脊的死亡,麻叔想到的是拉回村子分牛肉吃,老董是逃避未及时抢救的责任而选择撒谎,孙主任听到他们编造的谎言,故意听信牛是得了传染病而死的,回应说“赶快隔离,赶快解剖,赶快化验,赶快消毒”。(《牛》)小说的结尾是公社驻地发生了一个惊人的事件:三百多人食物中毒。小说的戏剧性增强。

杜大爷是普通老百姓的代表,他的秉性也是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典型。一方面,因为牛作为农耕的主要生产资料,人们终日与牛打交道,不免产生了跨越人畜两种生灵的感情,即生出“人畜是一家的感慨”;另一方面又充当了损害自己伙伴的侩子手,不仅帮着阉割牛,而且还急于吃阉割下来的牛蛋子。每一个普通老百姓都是善与恶兼备的矛盾的统一体。杜大爷形象的塑造即是象征着善与恶的二元对立与统一。

《牛》是《丰乳肥臀》短暂歇笔之后的第二个作品,第一个是短篇小说《拇指铐》。这两个作品都是用儿童视角写童年记忆,不炫技巧,几乎是平铺直叙以当年经历为核,演绎成乡野悲喜剧。罗汉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作者选择儿童的视角,写童年的记忆。意味着以民间来对抗大写的历史。诉说大的政治的变动怎样影响着下层的人们。儿童视角象征了一种远离社会文明的束缚的自然地自在的状态。这也是莫言在许多小说中运用的一种叙述方法。多次的儿童视角的运用表明了莫言的一种对文学的对历史的独到的看法。

三、党政机关的象征意义

“象征主义主要是应用隐喻、烘托、对比、联想等手法通过丰富和扑朔迷离的意象描写来暗示、透露隐藏于日常经验深处的心灵隐秘和理念。”[3]

小说中描写到,“全公社的党政机关、商业部门都在这一团团,我们的牛几乎就躺在公社的正中心。我感到那些机关的大门口一个

个都阴森森的,好像要把我们吞了”。(《牛》)牛躺在公社的正中央,显得是那么的无力和悲凉。

党政机关象征了一种体制化。给人以震慑感和威严感,唯独没有亲切感。在体制下,牛是不自由的,被阉割,被屠杀,最后成了公社工作人员的碗中肉。而牛又是万千民众的象征,民众的自由也被体制束缚了。所以那个时代酿就得惨案多得不足为奇。

此外,这部小说的结尾描述道,“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在人民解放军的无私帮助下,在省、地、县、公社各级革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只死了一个人,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事要是发生在万恶的旧社会,只怕一个也活不了。”(《牛》)象征了一种集体抒写下的历史。在那个年代发生的重大事情都在集体的书写中丧失了本来的面目,那这些死几头牛的小事件又怎会出现在历史抒写中呢?而莫言用文学发掘再现历史的原貌,体现了莫言对真的无限的追求。

莫言的小说《牛》运用象征的手法,描写了在高密东北乡这个熟悉的半是虚构半是真实的环境中发生的故事,传达了他对生命与大自然的感受:即对天地万物生灵的敬畏!

参考文献:

[1]吴晓东.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2]杨阳.中国当代作家研究资料丛书莫言研究资料[c].天津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