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人体扫描在服装中的应用分解

合集下载

人体三维扫描技术在服装时尚领域应用的研究

人体三维扫描技术在服装时尚领域应用的研究

人体三维扫描技术在服装时尚领域应用的研究引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三维扫描技术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服装时尚领域,人体三维扫描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增多,为设计师和制造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便利。

本文将探讨人体三维扫描技术在服装时尚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对行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人体三维扫描技术的原理和技术特点人体三维扫描技术是一种通过激光、红外线或摄像头等设备获取人体表面数据并构建人体三维模型的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传感器采集人体表面的点云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和计算,生成完整的三维模型。

该技术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1.高精度:人体三维扫描技术能够实现对人体表面的精确扫描,能够捕捉到细微的曲线和轮廓,保证了所得到的三维模型的高精度和真实性。

2.快速性:采用人体三维扫描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人体的扫描和数据处理,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3.非接触性:人体三维扫描技术的应用不需要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可以远距离、无损伤地获取人体数据,保证了被测对象的舒适和安全。

二、人体三维扫描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1.定制服装设计人体三维扫描技术为服装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设计师可以通过扫描客户的身体数据,根据个体的尺寸和身形,设计出更符合个体需求的服装。

不同于传统的标准尺寸,定制的服装更加贴合身体曲线,提升了舒适度和美感,满足了人们对于个性化服装的需求。

定制化的服装设计也能够为服装品牌带来更多销售量和竞争力。

2.虚拟试衣利用人体三维扫描技术,用户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试穿服装,而无需真正的去实体店或者试衣间。

虚拟试衣技术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直观的购物体验,加快购物决策的速度,减少了因为试衣换衣而带来的不便,增加了线上购物的便利性和吸引力。

3.模特拍摄在时尚行业,人体三维扫描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模特拍摄。

传统的模特拍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利用人体三维扫描技术,模特的身体数据可以被快速准确的获取,不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和布置。

三维数字化技术在服装中的应用

三维数字化技术在服装中的应用
维普资讯
山东纺 织 经 济
20 年 3 ( 07 期 总第 1 9期 ) 3
三 维 数 字化 技 术在 服 中的应 用 装
杨 晓丽
( 1山 东科技 职 业 学院 山 东潍 坊 2 15 ;2 东 华大 学 603 上海 20 5 ) 00 1
工程和产品的开发 、 缩短设计制造 周期 、 提高质量 、 降低成本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 力与创新能力发挥 着 重要 作用 。因此 ,近年 来 国内外 均在三 维服 装
捉设备 投射 到人体表面的光 ( 光、白光及红外线 ) 激 在人体上形成 的图像 ,描述人体三维特征 。国际上 常用的人体 扫描仪有 T l t YMC D、 T r e ma 的S A ub o
装三 维数字化技术 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三维人体测量
和虚拟现实服装设计等方面 。
三维人体测量技术 (D wh l o y sa n r 3 oe b d cn e s s m)人体全身扫描技术 ,通过应用光敏设备捕 yt e
将计算机高速 、海量数据存储及处理和挖掘能 力与 人的综合分析及创造性思维能 力结合起来 ,对加 速
K yWo d : e D n mea r, o o tc p aue cnetr a t e rsT u r t n n t n ty e h 3 lu c a t mes r, oj ue rl y c ei
前言
三维 的转化 ,需要解决织物质感和动感的表现 、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服装的质量 和合

要:本文以三维数字化技术为出发点, 论述三维技术在服装生产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在服 装 工业 中 , 它加 快 了企业对 市场 反应 速度;同 时是 开展 服装 电子商 务的必要 条件和 重要依据 , 它将 服装 生产 与 高科 技 紧密结合起 来 , 使服 装 生产和 设 计更具 个性 化和人 性 化 , 高 了 装 的适体 性 , 提 服 对服 装 工业 的快速 发展 有极 大的推 动作 用 。 关 键词 :三 维数 字化 ;非接 触 式测量 ;虚拟 现 实

服装设计用三维人体扫描系统

服装设计用三维人体扫描系统
i n d u s t r y i s t i me — c o n s u mi n g a n d e x p e n s i v e, a h u ma n b o d y s c a n n i n g s y s t e m whi c h c a n s c a n a pe r s o n f r o m
Abs t r a c t Co n s i d e r i n g t h e f a c t t h a 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o s t o f t h e c u r r e n t c o mm e r c i a l 3一 D b o d y s c a n n i n g s y s t e m i n g a r me n t
第 3 5卷
第 1 期
纺 织 学 报
J o u r na l o f Te x t i l e Re s e a r c h
Vo 1 . 3 5. No. 1
2 O l 4 年 1月
J a n . .2 01 4
文章编号 : 0 2 5 3 — 9 7 2 1( 2 01 4】 0 1 — 0 1 4 4 — 0 7
服 装 设 计 用 三 维 人 体 扫 描 系统
李祖 华
( 韶 关学 院 美 术学 院 , 广东 韶关 5 1 2 0 0 5 )
摘 要
针 对 当前 大 多 数 服 装 业 商 用 三 维 人体 扫描 系 统 耗 时 长 、 价 格昂贵等 缺点 , 提} _ } { 建 立 一 种 能 够 从 3个 方 向
目标 从 不 同角 度 拍 摄 所 得 到 图像 , 根 据 三 角 测 量 原 理 可 实 现 三 维 人 体 点 云 数据 采 集 。 详 细 介 绍 了扫 描 系 统 的 元 件 选 用 和 系统 布 置 方 法 , 自行 设 计 了每 个 区域 大 小 非 线 性 关 系 的 圆 柱 体 标 定 靶 , 对 系 统 的 内外 参 数 和 系 统 总体 进 行

服装行业中的3D打印技术应用解析

服装行业中的3D打印技术应用解析

服装行业中的3D打印技术应用解析在当今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3D打印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其中服装行业也不例外。

3D打印技术在服装行业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工具,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装产品。

本文将对服装行业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进行解析。

1. 设计创作3D打印技术为服装设计师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创作工具。

传统的服装设计通常需要通过手绘或者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设计,然后再进行手工制作。

而有了3D打印技术,设计师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出三维模型,然后将其打印成实体模型。

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还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设计效果,减少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误差。

另外,3D打印技术还可以使设计师创作出更加复杂和独特的服装款式。

通过3D打印技术,设计师可以将服装设计师的创意转化为实体,并实现更多的设计结构和细节。

例如,可以将3D打印的组件与传统的面料结合,在服装上加入立体图案或者别致的纹理,使得服装更加出色和具有艺术感。

2. 个性定制3D打印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装选择。

传统的服装制造通常采用大规模生产,消费者只能选择预先设计好的款式和尺码。

而有了3D打印技术,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定制自己独特的服装款式。

通过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消费者可以在一台机器上快速扫描自身的身体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输入到3D 打印机中,打印出符合自己身体尺寸的服装。

这种个性定制的方式不仅可以确保服装的舒适度和贴合度,还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和独特性的需求。

此外,3D打印技术还可以实现快速反应市场需求的定制生产。

当某个款式或者尺码的服装需求量增加时,制造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快速调整并进行定制生产,降低库存风险和库存成本。

3. 环境可持续发展3D打印技术在服装行业中的应用还可以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服装生产通常需要大量的纺织原料和能源消耗,而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精确的材料控制和精细的制造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浪费和能源消耗。

服装行业智能试衣间技术应用方案

服装行业智能试衣间技术应用方案

黄土高原坡地苹果园土壤质量演变研究——以陕西省富县为例陈磊;李占斌;李鹏;郝明德【期刊名称】《水土保持通报》【年(卷),期】2010(30)6【摘要】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对不同种植年限苹果园土壤质量演变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果园土壤pH值有降低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缓慢降低趋势。

土壤氮磷含量富集;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都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少的变化规律;但细菌占微生物总量比例呈下降趋势,真菌、放线菌所占比例呈增加的趋势。

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将不同年限果园土壤质量综合分为:质量最好(9龄果园),良好(5龄和14龄),较差(17和23龄)和差(1龄)共4个等级。

农田改建果园后,5a左右进入盛果期,土壤质量状况良好;到第9a时,土壤质量状况最好,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最高;14a左右进入衰退期;至17~23a时土壤质量下降明显,果树退化严重。

【总页数】5页(P86-90)【关键词】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土壤质量【作者】陈磊;李占斌;李鹏;郝明德【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1;S158【相关文献】1.黄土高原不同坡位苹果园土壤生物学特征——以陕西省淳化县为例 [J], 张超;张海;翟辉;周旭;李爱梅;张立新2.黄土高原南部耕地土壤养分空间格局分析——以陕西省富县为例 [J], 邹青;赵业婷;常庆瑞;李志鹏3.黄土高原河谷演变与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以陕西省子长县为例 [J], 曾磊;黄玉华4.黄土高原苹果园土壤和叶片养分状况分析——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 [J], 郭宏;杜毅飞;王海涛;王志康;方凯凯;张向旭;毛鹏娟;李会科5.改进AHP模型在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以陕西省长武县耕地为例 [J], 岳西杰;葛玺祖;王旭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服装工业中的三维人体测量技术

服装工业中的三维人体测量技术

关键 词 : 服装 ;生产 ; 维 ; 三 人体测量 ;三维 人体测量仪 ;大规模量 身定 制
中 图 分 类 号 : S4 .6 T 9 1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1 04(06)6 07 —2 10 - 4 2 0 0 — 06 0 2
3 di e i n lbo y m e s e e e h l g n a pa e nd t y m nso a d a ur m ntt c no o y i p r li usr
样板的 M M( T 单量单裁) 自动修正、 单片裁床 的 自 动裁 Vts 。德 国的 T eMah扫描 仪在 2 i 等 u eh t 0S内完 成 扫描 剪 、 的实 时 V O( 拟 展示 ) 服装 P M( 品数 据 过程, 服装 T 虚 、 D 产 可捕捉人体 的 8 0 000个数据 点, 获得人体相关
服 装 工 业 中的三 维人 体测 量 技 术
夏 雷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 。 上海 2 12 ) 0 6 0

要: 介绍 了三维人体测量技术及 三维人体 扫描在服装度身定制和号型修改与制定方面的应用 情况 , T L T三维人 体 对 E MA 测量仪和 Vtss r三 维人 体测 量仪的性能进行了 比较。 i mat u
XI L i a U i rt f nier gSi c , h ga 2 12 , h a C U g f si F n hnh i nv syo gnei c ne S ahi 0 6 0 C n ) ei E n e n i
Ab t a t i n in l o y me s r me t e h oo y i i t d c d i i p p rw t h p l a in o i n in o y s a n ri sr c :3 dme s a d a u e n c n lg s n r u e n t s a e i t e a p i t f d me so a b d c n e n o b t o h h c o 3 l c s tmiain a d mo i c t n o p s a d sa d rs o a me t n a d t n. EL u t o z t n d f a o ft e t ad f r n .I d i o i i y n n g i o T AMT 3 d me so a o y s a n r sc mp e m i s i n in b d c n e o a d l i r vt u s r 3 d me s n o y s a n ri hs p p ras . ma t i n i a b d c ol n e t a o n i e l

服装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应用

服装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应用

服装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应用在当今时尚界,服装设计不再仅仅是追求美观和时尚,人体工程学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人体工程学旨在研究人与环境、人与物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舒适、效率和安全。

在服装设计领域,它关注的是服装与人体的适配性,如何让服装更好地满足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人体工程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尺寸和版型的设计上。

每个人的身体尺寸和比例都有所不同,为了确保服装的合身性,设计师需要精确测量人体的各种数据,如胸围、腰围、臀围、肩宽、袖长等。

传统的标准尺码往往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因此定制服装和提供更多尺码选择成为了趋势。

此外,版型的设计也至关重要。

例如,在设计裤子时,要考虑到人体的坐姿和行走时的动作,给予足够的腿部活动空间,避免束缚感。

对于上衣,肩部和领口的设计要符合人体的结构,既能保证舒适又能展现美观。

服装的材质选择也是人体工程学应用的一个关键方面。

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性能,如透气性、吸湿性、保暖性等。

在设计夏季服装时,应选择透气性好、吸汗快干的面料,如棉质、麻质等,以帮助人体散热,保持干爽舒适。

而冬季服装则需要具备良好的保暖性能,如羊毛、羽绒等材质就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一些功能性面料的出现,如防水、防风、抗菌等面料,也为满足特定环境下人体的需求提供了可能。

人体工程学还影响着服装的结构设计。

例如,运动服装通常会采用拼接和弹性面料的设计,以适应人体在运动中的大幅度动作。

在设计内衣时,要考虑到对身体的支撑和塑形作用,同时避免过度压迫造成不适。

孕妇装的设计则要充分考虑到孕妇身体的变化,提供足够的腹部空间和舒适的穿着感。

在服装设计中,人体的生理特征也需要被充分考虑。

人体的关节活动范围对于服装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比如,肘部和膝盖在弯曲时需要更多的布料余量,以避免服装破裂或限制活动。

此外,人体的血液循环和压力分布也不能忽视。

长时间穿着过紧的服装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健康问题。

服装产业应用三维人体扫描技术的研究

服装产业应用三维人体扫描技术的研究
王 祺 明
( 兴文理学院 绍 纺织服装 学院 , 江 浙 绍 兴 320 ) 100

要: 在参考有关 资料 的基 础上罗列 目前 各种三维人体扫描 仪的性 能 , 综合说 明美 国[c 司 的三维人体 测量 系统需 " J公 r
要 改 进 的原 因 和 优 化 建 议 , 析 、 论 应 用 三 维 人 体 测 量 系 统 的 具 体 制 造 环 节 中 的应 用 瓶 颈 、 量 数 据 和 服 装 消 费 者 心 理 分 讨 测 的结 合 利 用 等 问题 , 出加 强 服 装 各 级 专 业 教 育 , 提 升 国 内整 个 服 装 产 业 的技 术 含 量 提 供 足 够 的应 用 性 技 术 人 员 , 挥 提 为 发
度 高 、 量部 位多 等优 于传 统测 量技 术 和工 具 的 特 点 . 测 目前 国 内外 人 体 扫 描仪 广 泛 应 用 于人 体 测 量 学 研
究、 服装工 业 ( T M M量 身定 制 系统 , 虚拟试 衣 ) 娱乐 业 ( 、 电影 特技 ) 计 算 机 动画 和 医学 等 领 域 . 、 服装 上 常 用 人 体 扫描 仪 的性 能参见 表 1 【 .l 】 儿
工 系统 ) Q ( 速反 应 ) 都是 最 热 门的技 术 方 法 和理 念 , 认 为是 新 世 纪 国 内 服装 企 业 提 高行 业 竞 争 、R 快 等 被 力, 企业 创收盈 利 的重要 途 径 . 文针对 具体 的 三维 人体 测 量仪器 进行 国内服装 产业 应 用三 维人 体 扫描技 本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1 0期 20 07年 l 2月








J RN L 0F S 0x N U V R ⅡY 0U A HA I G NI E S

剪裁技术在传统和现代服装制作中有何区别?

剪裁技术在传统和现代服装制作中有何区别?

剪裁技术在传统和现代服装制作中有何区别?一、剪裁技术在传统服装制作中的应用传统服装制作中,剪裁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根据所设计的服装款式进行裁剪,并通过剪裁来实现服装的合身度和流线美。

剪裁师在进行传统服装制作时需根据传统剪裁原则,即将面料按照不同部位的形状和实际尺寸进行合理布局。

常见的传统剪裁技术包括直剪、倾斜剪、撒剪等。

1. 直剪直剪是传统剪裁技术中最基础、最常见的一种。

通过按照面料特性和服装款式进行直线剪裁,使得裁剪出的面料富有弹性和适合裁剪款式的特点。

直剪技术操作简单、效果稳定,广泛应用于传统服装制作中。

2. 倾斜剪倾斜剪又被称为角剪,是一种通过按照角度进行剪裁的技术。

在传统服装制作中,通过倾斜剪,设计师能够将面料裁剪成具有斜线美感的形状,使得服装在穿着时更加贴合身形,并展现出独特的剪裁风格。

3. 撒剪撒剪是一种在传统服装制作中应用较多的剪裁技术之一。

通过将面料摆放成自然垂坠的状态,然后根据设计图纸和身形尺寸进行剪裁,使得服装在整体上具有轻巧、飘逸的效果。

撒剪技术常常被用于裙装、蓬裙以及一些需要柔和流线的服饰中。

二、剪裁技术在现代服装制作中的演变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于服装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剪裁技术在现代服装制作中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演变和创新。

现代剪裁技术相较于传统技术,更加注重细节和个性化需求,同时运用了一系列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

1. 三维剪裁技术三维剪裁技术是一种基于人体三维扫描数据的剪裁方法。

通过先对人体进行扫描,获取人体各个部位的具体尺寸和曲线,再运用计算机软件对面料进行剪裁,以便更精确地制作出适合个体的服装。

三维剪裁技术不仅能够实现服装的合身度,还能够考虑到人体各部位的运动特点,使得穿着更加舒适自如。

2. 数字化剪裁技术数字化剪裁技术是指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面料剪裁制作。

传统剪裁过程中需要设计师手工绘制纸质剪裁图案,再进行裁剪。

而数字化剪裁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能够直接在电子纸样上进行剪裁和修改,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

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扫描技术在服装eMTM中的应用

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扫描技术在服装eMTM中的应用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 OGY INF ORM TION2008NO.06SCI EN CE &TECHNOLOGY I NFORMATI ON高新技术1服装eM TM 简介传统服装定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手工定制的方式,设计者用软尺等工具为用户测量体型数据,并根据用户的体型数据为用户裁制服装。

二是按照号型系列标准制作,生产服装。

这种定制方式是将人体体型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的体型特征制定出一系列的号型标准。

近年来兴起的M T M 的量身定制方式是一种以单个顾客为中心的批量定制方式。

M T M 是将人体测量、款式选择、体型分析服装设计、服装定购等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快速的服装定制生产[1]。

手工定制的方法在世界各国已经存在了很多年。

但是,它存在几点的不足:一是消耗的时间长;二是根据裁缝的经验和判断,缺乏量化的标准,不利于大批量的服装定制生产;三是设计的精度存在问题,需要多次修改。

当用户定制服装时,首先判断用户所属的体型类别,然后再确定用户体型所对应服装号型。

这种定制方式所需的时间比较少,同时也有利于大批量的服装生产。

按号型系列标准的服装生产方式也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个体体型对标准体型的离散性使工业化生产的服装不能满足对“合体”要求高的服装类型的个性化需求。

二是目前的号型系列标准分类方法比较陈旧,已经不适应目前人体的体型特征。

随着服装生产技术的发展,服装C A D 技术从简单的辅助服装样版制图、放码、排料和模拟试衣工具向复杂的带有专家系统和高级智能特征的后服装CA D 时代发展。

工业化的MT M(Made t o Measure)的量身定制概念也应运而生。

M T M 方式是一种完全以单个顾客为中心的制造方式,它将人体测量、款式选择、体型分析、服装设计、服装定购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高效快速的服装定制生产。

因此,M T M 既能满足群体的合体性要求,又满足了个体的合体性要求。

基于三维人体扫描模型的衬衣版型生成方法

基于三维人体扫描模型的衬衣版型生成方法

基于三维人体扫描模型的衬衣版型生成方法
肖伯祥;刘正东;郭昱成;王渊霞
【期刊名称】《纺织学报》
【年(卷),期】2022(43)12
【摘要】针对衬衣定制自动生成版型与体型匹配误差不可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人体扫描模型的衬衣版型生成方法。

首先,扫描目标人体获得个性化的三维人体模型,通过对模型截面曲线的几何特征分析,在三维人体模型上提取个性化体型特征点;使用服装制版标准人台,构建一个衬衣的标准三维基础模型;然后,使用保刚性变形算法,以个性化体型特征点为约束,实现该衬衣标准三维基础模型的变形;最后,使用基于质点-弹簧系统的三维模型展平算法,根据变形后的衬衣三维模型各个版片生成对应的二维版片,添加经实验验证的版片边缘线缩放量,生成适应目标体型的个性化衬衣版型。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生成合体的衬衣版型,基于数字化模型和自动化处理算法,实现衬衣版型的自动化生成,保证个性化制版的精度,并提高制版效率,为服装智能生产制造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总页数】9页(P151-159)
【作者】肖伯祥;刘正东;郭昱成;王渊霞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41.26;TP391.72
【相关文献】
1.基于三维人体测量的女装基础版型关系模型的研究
2.基于三维人体测量的女装基础版型关系模型的研究
3.基于深度扫描仪的高辨识度三维人体模型重建方法
4.基于数字化三维人体模型的女装基础版型关系模型的建立
5.基于数字化三维人体模型的女装基础版型关系模型的建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三维人体扫描生成服装样板

从三维人体扫描生成服装样板
动 生 成服 装 基 础 版 型 。这 些 步骤 包 括 : j 维 扫 描 得 到人 体 数 据 , 这 些 散乱 数 据 进 行 人 体 识别 , 识 别 后 的 模 型 从 将 将 D lu a 三 角化 , 三 角 化后 的 人体 模 型 进 行 C均 值模 糊 聚 类 的 人 体 曲 面 分 割 , 于 最 小 二 乘 法 的 多边 形 近 似 及 ea n y 对 基 展开, 最后 自动 生 成 服装 样 版 。
摘 要 准确 与 合 体 的 服装 版 型 对 于 服装 生 产 来 说 至关 重 要 。尽 管三 维 人 体 扫 描 仪 可 获 得 人 体 数 据 , 从 以 往 文 但 献 来 看 , 三维 人 体 数 据 生成 二 维 服 装 版 型仍 存 在 挑 战 。本 文 的 目的 是 将 三 维 人 体 点 云 数 据 经 过 一 系列 步 骤 , 从 自
从 三 维 人 体 扫 描 生 成 服 装 样 板
黄 海峤 ,莫碧 贤 ,郭 绮莲 ,欧秀全 。 ,王 英 男
( . 港 理 工 大 学 纺 织 与 制 衣 学 系 , 港 ; . 京 服 装 学 院 服 装 艺 术 与 工程 学 院 , 京 1 0 2 ) 1香 香 2 北 北 0 0 9
2 T eSh o aho r a dEn iern . h c olo F s inA t n gneig,B in nt ueo aho eh oo y e ig 1 0 2 f eigIsi t fF s in Tc n lg ,B in 0 0 9,C ia j t j hn )
H UANG Haq a iio 一, MOK k i Pi yn’ KW OK l Yi n’ AU S uc u n i a h e ,W ANG n n n Co i ,T e o g K n o t h i U i r t , og K n ,C i ; 1 Is tt o T te i ef e is l hn t g h n o gP l e n n e i H n o g h a H y t c v sy n

三维人体测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三维人体测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谢谢观,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 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如定制服装、鞋子等。
2、智能制造:在制造业中应用三维人体测量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 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虚拟现实: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创建更加逼真的虚拟场景和人物形象,提 升游戏、影视等娱乐行业的体验感。
2、影视娱乐:在影视制作中,利用三维人体测量技术可以制作逼真的虚拟角 色,实现演员的数字化替身。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演员的身体数据进行捕捉和 分析,提高特效制作和动画师的制作效率和质量。如在电影《阿凡达》中,导 演卡梅隆就采用了这项技术来制作纳美族人的虚拟形象。
3、建筑设计:三维人体测量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设计师可以利用该技术创建数字孪生人,将人体尺寸与建筑空间匹配, 以评估设计方案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其次,该技术还可以用于城市规划,通 过对大量人群的体态和行为进行测量和分析,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
4、医学领域:在医学领域,三维人体测量技术可用于建立医学影像数据库, 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此外,该技术还可用于研究生物力学、 康复医学等领域,如根据患者的身体数据进行定制化的义肢设计。
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三维人体测量技术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展。未来,我 们可以预见到以下趋势:
2、数据采集:采用激光扫描、深度相机等设备,对人体表面进行扫描,获取 点云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人体各部位的三维坐标、形状等信息。
3、数据处理:通过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噪声消除、数据拼接、 表面重建等,得到精确的人体表面数据。
三维人体测量技术的应用
1、时尚设计:设计师可以利用三维人体测量技术获取消费者的身体数据,根 据这些数据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服装款式,同时还可以进行精准的服装 尺码推荐。例如,H&M、Zara等品牌已将三维人体测量技术应用于时装设计中。

基于三维人体数据的18-25岁的女性上衣号型分析的体型研究

基于三维人体数据的18-25岁的女性上衣号型分析的体型研究

基于三维人体数据的18-25岁的女性上衣号型分析的体型研究随着时尚的发展,人们对于服装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然而,不同的体型和尺寸之间存在差异,这给服装设计和购买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研究人员对于不同体型的女性进行上衣号型分析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利用三维人体扫描技术,收集了一定数量的18-25岁女性的身体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分析了不同体型女性的上衣号型特征,并探索了其与身体尺寸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18-25岁女性的体型可以大致分为几个主要类别。

第一类是苹果型体型,其特点是上半身较丰满,下半身较瘦。

第二类是梨型体型,其特点是上半身较瘦,下半身较丰满。

第三类是矩形型体型,其特点是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比例相对均衡。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体型,如倒三角型和沙漏型等。

在分析不同体型女性的上衣号型时,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对于苹果型体型的女性,紧身款上衣可以凸显身体曲线,而宽松款上衣可以遮盖上半身的丰满感。

对于梨型体型的女性,选择V领或者圆领的上衣可以突出上半身的线条,而下摆宽松的上衣可以平衡下半身的丰满感。

对于矩形型体型的女性,选择束腰或者腰带的上衣可以营造出腰部曲线,而花纹或者图案的上衣可以增加上半身的层次感。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不同体型女性的身体尺寸在上衣号型选择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体型较大的女性通常需要选择较宽松的上衣,以避免紧身款上衣的不适感。

而体型较小的女性则可以选择较贴身的上衣,以突出身体的曲线。

总之,本研究通过基于三维人体数据的分析,对18-25岁女性的上衣号型进行了体型研究。

研究结果为服装设计师和消费者提供了参考,使其能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上衣号型。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并考虑其他因素,如肩宽、臂长等,以深入研究不同体型女性的上衣号型选择。

这将有助于推动服装行业的发展,并满足人们对于不同体型的服装需求。

服装设计中的智能化应用有哪些

服装设计中的智能化应用有哪些

服装设计中的智能化应用有哪些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化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服装设计也不例外。

智能化应用为服装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变革,从设计理念到生产制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智能化的人体测量技术是服装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应用。

传统的人体测量需要人工进行,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误差。

而现在,通过 3D 扫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人体的各项数据,包括身高、体重、三围、肩宽、臂长等。

这些数据能够为服装设计提供精确的参考,使服装更加贴合人体曲线,提高穿着的舒适度和美观度。

此外,3D 扫描技术还可以捕捉人体的动态数据,例如运动时的身体变化,为设计运动服装和功能性服装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信息。

虚拟试衣系统也是智能化在服装设计中的突出应用。

消费者在购买服装时,常常会因为无法试穿而担心尺寸不合适或者款式不适合自己。

虚拟试衣系统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它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虚拟现实技术,让消费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看到自己穿上不同服装的效果。

消费者只需要输入自己的身体数据,就能够在屏幕上看到逼真的试穿效果。

这不仅方便了消费者,也为服装品牌和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机会。

他们可以通过虚拟试衣系统收集消费者的反馈和喜好,从而更好地调整设计和生产策略。

智能化的面料选择和开发也是服装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设计师可以快速了解市场上各种面料的流行趋势、性能特点和价格。

这有助于他们选择更适合设计需求的面料,同时也能够预测未来面料的发展方向。

此外,一些高科技面料的研发也为服装设计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例如,具有智能调温、防水透气、抗菌防臭等功能的面料,可以满足不同场景和消费者的需求。

这些面料的应用使得服装不仅具有美观性,还具备了更多的实用功能。

在设计过程中,智能化的设计软件也为设计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传统的手绘设计虽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在效率和修改的便利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智能化的设计软件,如 Adobe Illustrator、Photoshop 等,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绘图工具和色彩库,还支持多层编辑、快速复制和变形等功能。

扫描人体外包围计算与上衣原型应用

扫描人体外包围计算与上衣原型应用

研究与技术丝绸JOURNAL OF SILK扫描人体外包围计算与上衣原型应用分析Scanning human body outer circumference calculation and upper prototype application analysis夏㊀明a ,b ,张理想a ,许㊀霄a(东华大学a.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b.东华大学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51)摘要:为了得到科学合理的女装紧身上衣的松量分布规律,文章以449名女性人体模型的体型数据为依据,提出一种基于三维人体模型提取并测量胸围上外包围的方法㊂以胸围上外包围曲线上各特征点为导向点,将提取的腰围凸包曲线和胸围凸包曲线划分为12段并计算各段围度差,得到各体型紧身原型围度松量分布规律,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到胸围上外包围㊁原型胸围松量与胸围的回归关系㊂基于腰围松量分布规律定义了各腰省的省量计算方式,统计分析出紧身原型㊁不同衣身构成腰省省量分布及各省量与总腰围松量的回归关系㊂关键词:原型结构;三维扫描;胸围上外包围;体型分类;胸围松量;腰省量中图分类号:TS 941.17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 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7003(2023)01007810引用页码:011110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3.01.010收稿日期:20220507;修回日期:20221202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232020G-08)作者简介:夏明(1981),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服装数字化技术的研究㊂㊀㊀服装松量是指服装与人体之间的空余量,是影响服装舒适度和合体性的重要因素㊂研究服装松量分布规律,是提高服装结构设计合理性和服装舒适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智能化制版的关键技术[1]㊂国内外不少学者对胸围松量和腰围松量进行了研究,袁卫娟[2]统计分析了人体前下胸围-前腰围㊁后胸围-后腰围两部分形成的腰省,得到腰省量分区分布规则及紧身原型腰省预测模型㊂Castro [3]研究胸围松量分布,指出前胸宽㊁袖笼宽和后背宽所占胸围松量比例分别为43%㊁14%㊁43%㊂王晓霞等[4]通过分析体表角度和省道角度的关系,得到各腰省量的线性回归方程㊂赵晓刚等[5]绘制原型在人台胸围㊁腰围处形成的切面弧线,通过计算差值和占比得到合体原型腰部省量的分配方法㊂XU 等[6]基于三维人体数据研究并量化了标准身材与特定款式的不同尺码服装之间的空间松量分布,为三维仿真提供评价指标㊂Liu 等[7]通过对服装胸围和腰围的静态松量分布的研究发现,胸围松量更多集中在人体左右区域,腰围松量更多集中在人体前后区域㊂Wang 等[8]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拟合人体的特征断面曲线,得到胸围和腰围松量分配模型㊂上述研究为服装松量研究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但均未考虑体型对松量分布的影响㊂在上装结构中,腰部造型的合体程度影响着紧身上衣的合体性与舒适性,且不同体型的腰腹部形态具有较大的差异,以体型为依据的省量的合理分配能够提高服装合体度㊂刘博飞[9]基于三维扫描女体的胸腰臀数据对东华原型进行拓展研究,得到东华原型Y ㊁A ㊁B 三种体型的合体原型;平良木啓子[10]通过分析女性上半身各断面曲线形态特征,计算出腰部前倾体㊁腰部后倾体和中间体三种体型的腰省分配率;邹奇芝等[11]构建了7种适体原型,以满足不同的女体形态㊂上述研究虽考虑体型对松量影响,但是以人体轮廓曲线长度或上半身最小外包围作为松量研究的依据,而人体体表的尺寸和手工测量尺寸存在差距,对于腰部前突的特体,采用上半身最小外包围可能造成胸围松量过大,因此基于人体轮廓曲线长度或上半身最小外包围的松量研究结果与实际测量误差较大㊂人体特征提取和测量是研究松量分布的基础,其难点在于人体特征点的识别㊂目前常用的特征点识别主要有4种方法:模板法㊁函数法㊁几何形状分析法和手工标记法㊂模板法是指将预定义的人体模板映射到点云数据上提取特征点㊂Azouz 等[12]通过学习人体模板的地表特征和特征之间的空间关系,然后通过马尔可夫网络进行概率推理,从而确定目标人体的特征点位置㊂函数法是通过建立一个具体函数来识别特征点[13]㊂Dekker [14]采用人体体型特征判别函数,实现人体特征点的自动提取和三维人体尺寸的自动测量㊂Leong 等[15]用逻辑数学描述人体特征信息,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几何技术从人体点云数据中提取特征点㊂几何形状法是通过人体特征部位的形状特征来识别的㊂葛宝臻等[16]在分析轮廓线的几何特征时,通过近似区域搜索和精确找点获取了第60卷㊀第1期扫描人体外包围计算与上衣原型应用分析多个人体特征㊂模板法㊁函数法和几何形状法均属于自动提取特征点的方法,模板法精度高,但需要建立人体模板库,因此计算量大㊁成本高;函数法和几何形状法虽简单,但函数法费时且拟合数据不能很好地反映人体形状,几何形状法并不适用于特征部位的形状特征不明显的个体㊂而手工标记法是一种半自动的人体特征点提取算法,需要扫描前用标记物来标记特征点㊂美国军方的ANSUR 工程[17]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该方法虽复杂,但成本低㊁精确度高,适用于所有个体㊂服装原型包含了最基本的人体特征信息和服装款式信息,是服装结构设计研究的基础[18]㊂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以胸围上外包围为松量研究的依据,基于不同的体型分析其对应的紧身原型胸围松量与腰围松量的分布规律,从而得到紧身原型㊁不同衣身结构的腰省省量分配模型,为服装结构设计提供数据参考㊂1㊀三维扫描人体特征信息提取和定义1.1㊀数据获取和预处理本文以华东地区年龄段为22~56岁的成年女性为研究对象,使用[TC ]2三维扫描仪扫描获取了449名女性三维人体点云数据㊂为了减少误差,扫描前通过人工标记对图1所示的各测量特征点标记识别,扫描时采用标准站立姿势,身穿紧身内衣[19]㊂并借助逆向工程软件Rapidform 2006对点云数据进行降噪㊁孔洞修补等处理得到光滑的人体网格模型㊂图1㊀人工标记的测量特征点Fig.1㊀Artificially marked measurement feature points1.2㊀胸围上外包围的定义和计算上半身外包围是用纸或面料垂直地面柱状包覆人体上半身躯干部(腰围线以上,不包括头部和手臂)一周所需的最小围度[20],如图2(a )所示㊂由于部分体型存在腰部前突的情况,如图2(b )所示,这部分突出量在原型上反映为a 处省道量过小甚至为负,在原型应用时可以通过将胸省转移至腰部补足突出量,但若将这部分松量计入原型的胸围松量会造成胸部松量过大㊂因此,本文选取和计算的外包围是人体胸围线以上部分的外包围,即用纸或面料垂直地面柱状包覆人体胸围线以上部分(不包括头部㊁人体肩端点和手臂突出量)一周所需的最小围度[19],如图2(c )所示㊂图2㊀人体外包围Fig.2㊀Body bounding circumference㊀㊀胸围上外包围无法通过皮尺直接测量,而文献[20]中介绍的通过水平断面重合图提取外包围的方法和原型衣着装实验的方式都不适合大样本的快速测量㊂本文基于扫描人体的三维模型数据,提出一种能够快速准确计算胸围上外包围的方法,可以应用于3D 人体测量系统中,具体步骤如下:1)截取过后颈椎点BNP 水平面以下至胸围水平面以上部分的人体躯干特征网格模型,如图3(a )所示㊂2)将所截取的网格模型的顶点V ={Vi =(x i ,y i ,z i )ɪR 3|i =1,2, ,N }全部投影到胸围平面上,得到胸围上水平断面的平面投影点集S ={Si =(x i ,y i )ɪR 2|i =1,2, ,N }㊂3)将四个腋点两两间连线并作与两前腋点(后腋点)所在连线成135ʎ角的两条射线,如图3(b )所示㊂设BAP _L 和BAP _R 所在直线方程为A B x +B B y +C B =0,FAP _L 和BAP _L 所在直线方程为A L x +B L y +C L =0,FAP _L 和FAP _R 所在直线方程为A F x +B F y +C F =0,FAP _R 和BAP _R 所在直线方程为A R x +B R y +C R =0㊂过BAP _L ㊁BAP _R ㊁FAP _L ㊁FAP _R与两腋点连线呈135ʎ的射线方程分别为A 1x +B 1y +C 1=0㊁A 2x +B 2y +C 2=0㊁A 3x +B 3y +C 3=0㊁A 4x +B 4y +C 4=0,则:∀P (x ,y )ɪS ,将满足A B x +B B y +C B >0A 1x +B 1y +C 1>0A 2x +B 2y +C 2>0ìîíïïï各点构成的点集定Vol.60㊀No.1Scanning human body outer circumference calculation and upper prototype application analysis义为S B,满足A F x+B F y+C F<0A3x+B3y+C3<0A4x+B4y+C4<0ìîíïïï各点构成的点集定义为S F,满足A B x+B B y+C Bɤ0A F x+B F y+C Fȡ0A L x+B L y+C Lȡ0A R x+B R y+C Rȡ0ìîíïïïïï各点构成的点集定义为S BL㊂4)将点集S F㊁S B㊁S BL的并集S A(S A=S FɣS BɣS BL)定义为构成胸围上外包围的点集,使用Graham扫描法[21]计算点集S A的凸包,其过程如下:第一步,选取初始点S0㊂遍历点集S A中的所有点坐标,将y坐标最小的一点作为初始点㊂若存在多个y坐标最小的点则选取x和y同时最小的点作为初始点㊂第二步,连接S0与S i,其中i=1,2,3, ,n,选取与水平方向夹角最小的线作为初始准线并排序㊂如图3(c)所示, S0S1与水平方向夹角最小,其次为S0S2㊁S0S1㊁S0S3㊁S0S4㊁S0S5㊁S0S6㊂第三步,从初始准线开始,按照第二步中点的排序检查三点连线的方向为向左方向或向右方向㊂给定过S1(x1,y1)和S2(x2,y2)的直线L:(y-y2)(x-x2)-(y-y1)(x-x1)=0,若S3(x3,y3)与S1S2构成向左方向,即(y3-y2)(x3-x2)-(y3-y1)(x3-x1)<0,则检查S2S3S4,若S2S3S4构成向右方向,即(y4-y3)(x4-x3)-(y4-y2)(x4-x2)>0,则删掉S3检查S2S4S5,以此类推得到凸包多边形S0S1S2S4S5S6,如图3 (c)所示㊂所求凸包多边形的周长即为胸围上外包围尺寸㊂图3㊀胸围上外包围的计算Fig.3㊀Calculation of the upper bust bounding circumference㊀㊀胸围上外包围不包括人体肩端点和手臂部突出量,因此计算时需要去除这部分数据㊂取135ʎ角的射线是考虑到,若直接以前腋点(后腋点)间连线为分割线,对于部分前冲肩的体型,不能有效去除上臂部顶点数据,如图4(a)所示;若取与前腋点(后腋点)间连线成90ʎ的射线,对于胸部丰满的个体,垂线与胸部有重叠,如图4(b)所示㊂在计算外包围时,还需要将胸围断面曲线的点集数据包括在内,对于较肥胖的体型,在胸围侧面的位置会出现超出前后腋点连线的情况,如图4 (c)所示,因此将胸围断面多边形加入到点集中来进行外包围凸包的计算㊂图4㊀点云数据分割时的不同情况Fig.4㊀Different situations in point cloud data segmentation1.3㊀特征曲线提取和划分按照文献[19]的方法提取并测量胸围断面曲线和腰围断面曲线:首先,手工拾取三维人体网格模型扫描前标记的特征点,如前腰点FWP㊁胸高点BP;其次,将特征点所在水平面与三维网格模型求交,得到体表的水平断面轮廓曲线,该曲线的长度为人体体表的实际尺寸;然后,拟合各断面轮廓曲线的凸包曲线并离散为一组点集;最后,导出各个点的坐标并计算凸包曲线的周长㊂使用Rapidform2006API插件进行编程,实现对三维人体模型特征信息的批量处理㊂为研究不同体型胸围松量和腰围松量分布规律,本文对提取的特征曲线进行细分㊂以胸围上外包围曲线上各特征点(前中心CF㊁胸高点BP㊁前腋点FAP㊁后腋点BAP㊁肩胛骨凸点SCP和后中心CB)和侧缝点SSP(前腋点FAP和后腋点BAP的中点)为导向点,获取导向点在腰围断面曲线和胸围断面曲线上的最近距离点,记为投影点㊂各投影点将胸围断面曲线和腰围断面曲线细分为12段,如图5所示㊂由于有些人体数据左右不对称,为减少获取的各曲线长度数据的误差,在特征曲线长度计算过程中取各断面曲线左右半身数据的均值㊂第60卷㊀第1期扫描人体外包围计算与上衣原型应用分析图5㊀腰围曲线分段示意Fig.5㊀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waist curve segmentation 1.4㊀体型分类根据国家号型标准用胸腰差将样本的体型分为Y㊁A㊁B㊁C四类,统计得到各体型及样本总体胸围㊁腰围㊁胸围上外包围的均值与标准差,如表1所示㊂表1㊀各体型断面尺寸Tab.1㊀Cross-section dimension of each body typeA22590.507.2474.517.4198.406.92 B18690.517.8078.398.1598.666.98 C㊀1491.648.3483.518.27100.41㊀8.11总体44990.697.4776.338.0398.696.92㊀㊀计算各个体型扫描人体的胸围线㊁腰围线和胸围上外包围线上的点坐标均值,绘制出各体型平均的胸围曲线(BL)㊁腰围曲线(WL)㊁胸围上外包围曲线(MGUL),如图6所示㊂图6㊀各体型特征断面的平均特征曲线重合Fig.6㊀Average characteristic curve overlapping of sections of each body type ㊀㊀由表1和图6可知:1)Y体型和C体型的胸围上外包围均值相当且偏大,说明此类体型的人群上半身围度偏大,体态丰满;而A体型和B体型的胸围㊁胸围上外包围均值相当且偏小,说明此类体型的人群上半身围度偏小㊂2)Y体型和A体型的腰围断面曲线被胸围断面曲线包裹 起来,左右两侧间隙较大,说明此两类体型的人群腰部平坦且相对纤细;而B体型和C体型人群的腰围断面曲线比胸围断面曲线在人体前侧更为突出,且两断面曲线在人体左右两侧间隙较小,说明该两类体型人群腰部前突且相对圆润㊂2㊀胸围松量分布2.1㊀原型胸围松量分布按照文献[20]中的定义将胸围上外包围曲线和胸围断面曲线长度数据的差值作为原型胸围松量㊂图7是449个人体样本胸围上外包围曲线和胸围断面曲线总体差值分布,均值是7.997cm,标准差为1.597cm,服从正态分布㊂表2是各体型前后片胸围松量取值㊂图7㊀胸围上外包围与胸围的差值分布直方图Fig.7㊀Distribution diagram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pper bust bounding circumference and the bust表2㊀各体型原型胸围松量前后片分布Tab.2㊀Distribution of thefront and back parts of thebust ease of each body typeA7.901.2815.766.6284.24 B8.161.6419.286.5280.72 C8.771.8621.126.9278.88总体7.991.4217.116.5882.89Vol.60㊀No.1Scanning human body outer circumference calculation and upper prototype application analysis ㊀㊀由P组间<0.05和表2可知,不同体型的胸围总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随着胸腰差减小,胸围总松量和前片胸围松量呈增大趋势㊂为了探究不同体型的胸围松量差异是否显著,本文分别对Y㊁A㊁B㊁C体型的胸围松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㊂由P Y-A<0.05㊁P Y-B<0.05㊁P Y-C<0.05㊁PA-C<0.05可知,Y体型的胸围总松量与A㊁B㊁C体型的胸围总松量存在显著差异,且A体型和C体型也存在显著差异㊂由P A-B>0.05㊁P B-C>0.05可知,B体型的胸围总松量与A体型㊁C体型无显著差异㊂表3㊀各体型原型胸围总松量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Tab.3㊀Difference significance test results of the total bust easeof various body type prototypes组内0.032∗Y-B0.004∗Y-C0.002∗A-B0.103A-C0.039∗B-C0.147组间(Y㊁A㊁B㊁C)0.005∗㊀㊀注:∗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㊂2.2㊀原型胸围松量回归关系以人体胸围为自变量㊁胸围上外包围为因变量,利用SPSS22.0数据统计软件对胸围与胸围上外包围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㊂由回归式可知,胸围上外包围与人体胸围具有正相关性,即人体胸围越大,胸围上外包围越大㊂各体型胸围上外包围与胸围的回归式的调整后的R2介于0.932~0.971,说明胸围尺寸对于胸围上外包围尺寸有90%以上的解释能力,即该模型拟合较好㊂表4㊀各体型胸围上外包围与胸围的相关性及回归式Tab.4㊀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of the upper bust boundingcircumference and bust of various body types0.000∗A0.977MGU=0.935B+13.8000.9550.9550.000∗B0.982MGU=0.878B+19.1730.9630.9630.000∗C0.987MGU=0.960B+12.4340.9740.9710.000∗总体0.978MGU=0.907B+16.4420.9570.9560.000∗㊀㊀注:MGU为胸围上外包围,cm;B为胸围,cm㊂同理计算得到原型胸围松量与人体胸围的回归关系式,如表5所示㊂由各回归式可知,各体型的胸围松量与人体胸围均有负相关性,即胸围越大,胸围松量越小,但各体型的回归系数不同,其中Y体型和B体型胸围松量随胸围的变化更大,C体型胸围松量随胸围的变化最小㊂B体型的p值为0.399,说明B体型的原型胸围松量与胸围线性回归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因此采用胸围尺寸构建线性回归模型评估C 体型的胸围松量准确度不高;Y㊁A和B体型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Y㊁A和B体型的线性回归高度显著;但Y㊁A和B 体型的调整后的R2值均小于0.5,说明个体之间胸围松量的差异不能完全被胸围尺寸所解释㊂表5㊀各体型原型胸围松量与胸围回归式Tab.5㊀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the bust ease and thebust of various body typesAα=-0.065B+13.8000.0940.0900.000∗Bα=-0.122B+19.1730.3360.3320.000∗Cα=-0.040B+12.4340.0600.0180.399㊀总体α=-0.093B+16.4420.1900.1880.000∗㊀㊀注:α为胸围松量,cm;B为胸围,cm㊂3㊀腰围松量分布3.1㊀紧身原型腰围松量分布本文研究的紧身原型腰围不设置松量,同胸围松量一样,将胸围上外包围曲线与腰围断面曲线的长度差作为腰围总松量㊂图8是449个人体样本胸围上外包围曲线和腰围断面曲线总体差值分布,均值是22.362cm,标准差为3.108cm,服从正态分布㊂对Y㊁A㊁B㊁C体型的腰围松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如表6所示,各体型及样本总体前片与后片的腰围松量及其占比如表7所示㊂由表6和表7可知,不同体型的腰围松量有显著差异;前片腰围松量总体小于后片腰围松量;随胸腰差减小,前片松量的占比呈减小趋势,后片松量的占比呈增大趋势㊂图8㊀胸围上外包围与腰围的差值分布直方图Fig.8㊀Distribution diagram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pperbust bounding circumference and the bust第60卷㊀第1期扫描人体外包围计算与上衣原型应用分析表6㊀各体型原型腰围松量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Tab.6㊀Test results of difference significance of the waist easeof the prototype of each body type组内Y-B0.000∗Y-C0.000∗A-B0.000∗A-C0.000∗B-C0.000∗组间(Y㊁A㊁B㊁C)0.000∗㊀㊀注:∗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㊂表7㊀各体型腰围松量前后片分布Tab.7㊀Distribution of the waist easein front and back of each body typeA23.899.3639.0514.5360.95B20.276.8933.6313.3866.37C16.903.6621.1513.2478.85总体22.368.3036.4914.0663.51㊀㊀利用上半身水平断面重合图划分区间,分别连接胸围上外包围线上的各特征点和腰围曲线上各特征点的投影点,在各个特征点处和侧缝处加入省道,从前至后依次定义为a㊁b㊁c㊁d㊁e㊁f省,并分割省道之间的区间,各区间内胸围上外包围曲线与腰围曲线之间的长度差值即为省量,如图9所示㊂各腰省量计算方法如表8所示,其中CFᶄ㊁BPᶄ㊁FAPᶄ㊁SSPᶄ㊁BAPᶄ㊁SCPᶄ和CBᶄ分别为胸围上外包围曲线上前中心CF㊁胸高点BP㊁前腋点FAP㊁侧缝点SSP㊁后腋点BAP㊁肩胛骨凸点SCP和后中心CB在腰围断面曲线上的投影点㊂图9㊀原型腰省量测定方法Fig.9㊀Method of prototype waist dart measurement表8㊀原型各腰省量计算方法Tab.8㊀Calculation method of waist darts of various prototypesa省a=a1-a2FAPᶄ/2)b省b=b1-b2(BP_FAP+FAP_SSP)/2-(BPᶄ_FAPᶄ+FAPᶄ_SSPᶄ)/2c省c=c1-c2(FAP_SSP+BAP_SSP)/2-(FAPᶄ_SSPᶄ+BAPᶄ_SSPᶄ)/2d省d=d1-d2(BAP_SSP+SCP_BAP)/2-(BAPᶄ_SSPᶄ+SCPᶄ_BAPᶄ)/2e省e=e1-e2(SCP_BAP+CB_SCP)/2-(SCPᶄ_BAPᶄ+CBᶄ_SCPᶄ)/2㊀㊀各体型各腰省量分配率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9所示㊂扫描人体样本各体型腰省分配率的计算结果如图10所示㊂将各腰省量与总体腰围松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样本总体各腰省分配量的回归式,如表10所示㊂可以发现:1)P abcde组间<0.05,P f组间>0.05,说明不同体型的a㊁b㊁c㊁d㊁e省量占比有显著差异,而f省占比无明显差异,说明不同体型在f省处可用一套省量占比模型㊂2)腰省分配率随体型而变化,其中a省与b省分配率随着胸腰差减小而减小,c㊁d㊁e省分配率随着胸腰差减小而增大㊂3)腰省量与腰围松量呈正相关,即腰围松量越大,各个腰省量也就越大㊂各腰省的回归系数不同,其中a省系数最大,f省系数最小㊂4)原型a㊁b㊁c㊁d㊁e㊁f省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各省省量与腰围松量的线性回归高度显著;但f省的调整后的R2= 1.21,说明腰围松量对于f省的省量大小仅有12.1%的解释能力,即腰围松量不是影响f省省量大小的唯一因素㊂表9㊀各体型各腰省量占比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Tab.9㊀Difference significance test results of difference significance of the waist dart of each body type prototype组内0.1060.0130.0090.0510.179Y-B0.000∗0.001∗0.000∗0.000∗0.000∗0.294Y-C0.000∗0.000∗0.000∗0.000∗0.000∗0.113A-B0.000∗0.000∗0.000∗0.000∗0.000∗0.539A-C0.000∗0.000∗0.000∗0.000∗0.000∗0.367B-C0.000∗0.000∗0.001∗0.000∗0.000∗0.268组间(Y㊁A㊁B㊁C)0.000∗0.000∗0.000∗0.000∗0.000∗0.384㊀㊀注:∗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㊂Vol.60㊀No.1Scanning human body outer circumference calculation and upper prototype application analysis图10㊀各体型原型各个腰省分配率Fig.10㊀Distribution rate of the prototype waist dart of each body type 表10㊀原型腰省量与腰围松量回归式Tab.10㊀Regression equation of the prototype waist dart and waist easeb省b=0.101x-0.7830.6500.6500.000∗c省c=0.055x+0.6880.4560.4550.000∗d省d=0.060x+1.5620.2490.2470.000∗e省e=0.062x+0.8390.3070.3050.000∗㊀㊀注:x为腰围总松量,cm;∗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㊂将本实验得出的总体腰省分配率与日本文化原型的腰省分配率进行比较,如图11所示㊂由图11可以发现:本实验得到的a㊁c㊁e省分配率大于日本文化原型,b㊁d㊁f 省分配率小于日本文化原型;本实验得到的省道分配率大小为d>e>a>c>b>f,而日本文化原型的省道分配率大小为d> e>b>a>c>f,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日两国女性体型的差异㊂图11㊀本实验结果与日本文化原型腰省分配率比较Fig.11㊀Comparison of the waist dart distribution rate between thisexperiment result and the Bunka prototype3.2㊀不同衣身构成的腰围松量分布衣身构成是服装结构设计的基础㊂女装常用的衣身构成是三面构成和四面构成:三面构成女装以人体前后中心线为基准,衣身围度分为三份,一般前后有纵向分割线,前片有腰省,后片可设置中心分割线;而四面构成女装除前后片有纵向分割线外,左右两侧还有侧缝线[18]㊂因此,三面构成女装可设置腰省(BP处)㊁前省(FAP处)㊁后省(BAP处)和后中心省(CB处)4个省位,四面构成女装可设置前省(BP处)㊁后省(SCP处)㊁后中心省(CB处)和侧缝省(SSP处)4个省位,如图12所示㊂按照从前中心到后中心的顺序依次命名为a㊁b㊁c㊁d省㊂不同衣身构成各腰省量计算方法如表11所示㊂图12㊀不同衣身构成腰省量测定方法Fig.12㊀Waist dart measurement method of different body compositions表11㊀不同衣身构成各腰省量计算方法Tab.11㊀Calculation method of various waist darts of different body compositions1-a2(CF_BP+BP_FAP/2)-(CFᶄ_BPᶄ+BPᶄ_FAPᶄ/2)CF_FAP-CFᶄ_FAPᶄb省b=b1-b2(BP_FAP/2+FAP_SSP)-(BPᶄ_FAPᶄ/2+FAPᶄ_SSPᶄ)FAP _BAP-FAPᶄ_BAPᶄc省c=c-c SSP_SCP-SSPᶄ_SCPᶄ(BAP_SCP+SCP_CB/2)-(BAPᶄ_SCPᶄ+SCPᶄ_CBᶄ/2)第60卷㊀第1期扫描人体外包围计算与上衣原型应用分析㊀㊀人体样本各体型腰省省量及分配率的计算结果如表12所示㊂再将各腰省量与总体腰围松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样本总体各腰省分配量的回归式,如表13所示㊂可以发现:1)衣身构成不同,各省的位置和分配率也不同㊂2)体型不同,各个腰省的分配率也不同,其中三面衣身构成中a ㊁b 省分配率随着胸腰差减小而减小,c 省分配率随着胸腰差减小而增大;四面衣身构成中,a 省分配率随着胸腰差减小而减小,b ㊁c 省分配率随着胸腰差减小而增大㊂3)三面构成和四面构成的各个腰省量与腰围松量线性回归均高度显著;三面构成和四面构成各个腰省的回归系数不同,其系数从前往后依次减小㊂4)三面构成和四面构成线性拟合的优度略有差异,其中三面构成中b 省的拟合优度最大,而四面构成中a 省的拟合优度最大;但两者d 省的拟合优度均为最小㊂表12㊀各体型不同衣身构成腰省分配量与分配率Tab.12㊀Distribution amount and rate of the waist dart of different body compositions of each body type三面1-a 2)3.2523.722.4120.181.6015.790.59㊀6.981.9616.67b 省(b 1-b 2)2.7420.002.2719.001.8518.251.2414.672.0218.26c省(c -c )6.3546.355.9749.945.6155.355.6066.275.7154.58表13㊀不同衣身构成的腰省量与腰围松量回归式Tab.13㊀Regression equation of the waist dart and waist ease of different body compositionsb 省b =0.135x -0.9190.6140.6130.000∗b =0.109x +1.3760.4560.4550.000∗c 省c =0.121x +3.1250.2490.2470.000∗c =0.102x +1.5570.3050.3030.000∗㊀㊀注:x 为腰围总松量,cm ;∗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㊂4㊀结㊀论本文基于扫描人体的三维点云数据,计算出各体型的胸围上外包围,并以此为依据,研究紧身原型松量分布规律和腰省分配模型,为上衣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具体有以下结论㊂1)根据国家号型标准用胸腰差将449个样本的体型分为Y ㊁A ㊁B ㊁C 四类,Y 体型和C 体型的人群上半身体态丰满;而A 体型和B 体型的上半身围度偏小㊂Y 体型和A 体型两类体型的人群腰部平坦且相对纤细;而B 体型和C 体型两类体型人群腰部前突且相对圆润㊂2)不同体型的胸围松量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随着胸腰差减小,胸围总松量和前片胸围松量呈增大趋势;各体型的胸围上外包围与人体胸围均有正相关性;各体型的胸围松量与人体胸围均有负相关性㊂3)不同体型的腰围松量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体型的a ㊁b ㊁c ㊁d ㊁e 省量占比有显著差异,而f 省占比无明显差异,a 省分配率随着胸腰差减小而减小,c ㊁d ㊁e 省分配率随着胸腰差减小而增大;各个腰省量与腰围松量呈正相关㊂4)紧身原型腰省分配模型中,a 省占16.67%㊁b 省占12.66%㊁c 省占17.45%㊁d 省占27.24%㊁e 省占20.58%㊁f 省占5.44%;三面构成衣身腰省分配模型中,a 省占16.67%㊁b省占18.26%㊁c 省占54.58%㊁d 省占10.88%;四面构成衣身腰省分配模型中,a 省占24.01%㊁b 省占34.91%㊁c 省占35.67%㊁d 省占5.44%㊂‘丝绸“官网下载㊀中国知网下载参考文献:[1]PHELPS H L ,WATT S D ,SIDHU H S ,et ing phase changematerials and air gaps in designing firefighting suits :A mathematicalinvestigation [J ].Fire Technology ,2019,55(1):363-381.[2]袁卫娟.基于点云数据女紧身原型省道分布研究[D ].苏州:苏Vol.60㊀No.1Scanning human body outer circumference calculation and upper prototype application analysis州大学,2010.YUAN Weijuan.Study on Darts of Pattern Based on3D Scanned Body Data[D].Suzhou:Soochow University,2010. [3]CASTRO L.Practical Pattern Making:A Step-by-Step Guide[M].Canada:Firefly Books Ltd,2015:56-82.[4]王晓霞,戴建国,端丹,等.体表角度对女装原型省道大小分布的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3,30(3):316-320.WANG Xiaoxia,DAI Jianguo,DUAN Dan,et al.Study on dart size distribution of prototype of women s dress from body surface angle[J].Journal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2013,30(3): 316-320.[5]赵晓刚,潘力,王军,等.东北地区青年女子合体上装省量分配方法[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5,34(5):370-373.ZHAO Xiaogang,PAN Li,WANG Jun,et al.Method of chest-waist difference distribution for clothing prototype of young women in northeast China[J].Journal of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2015, 34(5):370-373.[6]XU J H,CHEN X F,ZHANG W B.A study on area easedistribution between body and garment[J].Journal of Fiber Bio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2009,2(2):101-107. [7]LIU Z,HE Q,ZOU F Y,et al.Apparel ease distribution analysisusing three-dimensional motion capture[J].Textile Research Journal,2019,89(19/20):4323-4335.[8]WANG Z H,ZHANG W Y.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garmentstyle and ease distribution[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2004 (6):31-37.[9]刘博飞.东华原型的持续性研究:基于女体胸腰臀部曲面状态的东华原型拓展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0.LIU Bofei.Continuity Research of the Donghua Basic Block: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the Donghua Basic Block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the Body from Bust Line to Waist Line[D].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2010.[10]平良木啓子.体型別成人女子用上半身原型ウエストダーツ量配分率の検討:水平断面重合図を用いた体型分類[J].文化女子大学紀要,2013(44):1-11.KEIKO H.A study on the allocation ratio of women s upperhalf body prototype waist darts on different body types:Body classificationusing a polymerization horizontal section figure[J].Bunka Gakuen University,2013(44):1-11.[11]邹奇芝,谢红,彭磊.女装量身定制系统中的适体原型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2,27(4):51-60.ZOU Qizhi,XIE Hong,PENG Lei.Study on female adaption prototype in apparel customization system[J].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Engineering&Technology Edition),2012,27(4): 51-60.[12]AZOUZ Z B,SHU C,MANTEL A,et al.Automatic locating ofanthropometric landmarks on3D human models[C]//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3D Data Processing,Visualization and Transmission.Chapel Hill:IEEE,2006:750-757. [13]WANG S,YUAN Y,DUN H.Application of random forest to theprototying of the3d garment[C]//Proceedings of the2016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AIIE2016).Beijing:Atlantis Press,2016:542-545.[14]DEKKER L D.3D Human Body Modelling from Range Data[D].London:University of London,2000.[15]LEONG I F,FANG J J,TSAI M J.Automatic body featureextraction from a marker-less scanned human body[J].Computer-Aided Design,2007,39(7):568-582.[16]葛宝臻,郭华婷,彭博,等.基于人体特征提取的模特体形尺寸自动测量方法[J].纺织学报,2012,33(4):129-135.GE Baozhen,GUO Huating,PENG Bo,et al.Automatic model style measurement based on automatic body feature extraction from 3-D scanning data[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2,33(4): 129-135.[17]ROBINETTE K M,DAANEN H A M.Precision of the CAESARscan-extracted measurements[J].Applied Ertonomics,2006,37: 259-265.[18]张文斌.服装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ZHANG Wenbin.Dress Structure Design[M].Beijing:China Textile&Apparel Press,2006.[19]夏明.基于椭圆傅里叶的女性体型分析与个性化原型定制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5.XIA Ming.Shape Analysis of Female Body Using Elliptical Fourier and Block Pattern Customization[D].Shanghai:Donghua University,2015.[20]三吉满智子.服装造型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282-313.MIYOSHI M.Clothing Modelling Learning[M].Beijing:China Textile&Apparel Press,2006:282-313.[21]GRAHAM R L.An efficient algorithm for determining the convexhull of a finite planar set[J].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1972 (1):132-133.。

人体测量技术在服装工效学中的应用

人体测量技术在服装工效学中的应用

3 人体测量在服装中的 应用
3 . 1 尺寸满足度 人体尺寸测 量在服装 设计中 的应用, 主要 针对批量生产而言。 人体尺寸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装产品中的满足度, 指所制作的服装在尺 寸上能满足 着装者总体中能合适 地穿用它的 人数 , 以百分率来表示。根据工效 学的指标 , 实际设计产品的满足度 以 90 % 为目标, 余下的 10 % 的人 即为身材比平常人的 平均身高高 的人 , 因此不作考虑。服装应以满 足大多数人的尺寸为目标。例如, 人的上档尺寸在同样 身高的档次 中都有微小的差异 , 而不可能为每 人的裤门襟而生产一 根符合每个 人上档尺寸的拉链 , 只能取大多数 人满足的尺寸。所以 , 用于裤门襟 闭合的拉链均为 20 c m 左右。 3 . 2 服装造型与运动舒适性 人体测量在 服装设计 中的应
用主要体现在对服装造型 空间的 把握。人体在着装条件时 , 总是处 于一定的运动状态下, 服装造型空 间是研究人体运动适应性 的最关 键因素之一。 31 21 1 服装造型空间概念 所谓服装空间, 是指包括人体 在内的服装内部空间, 如用等式表 示, 即为: 人体 + 间隙量 = 服装空间 间隙量指人体与服装 之间的 空间。而服 装造型空间正 是从服 装与人体之间的空隙量来 进行研 究的 , 因此, 间隙量 实质上即为服 装造型空间。当间隙量等 同地分 布于人体皮肤之上时, 服装的造型 为人体的模拟形; 当人为增加间隙 量或间隙量非均匀地分布 于人体 体表时, 服装都会出现对人体的夸 张、 甚至变形的造型。在准确测量 人体的基础上 , 根据服装的主要运 动需求量部位 , 在运动的有效区域 内, 加入间隙量, 从 空间上提供人 体所需要的 运动量, 与此同时 , 加 入造型设计所需的间隙量 , 这样就 使服装表现出适应不同运 动功能 的各种空间 造型形态。在 现代设 计中 , 服装空间更应突出功能、 合 身适体、 活动自如 , 极力显示以最 大限度适应人活动的可能性 , 要求 不抑制和不约束人的活动范围, 以 顺应人的生活进程 , 在真正的意义 上实现由 / 人 适应服 装 0向 / 服 装 服务于人 0的转变。 31 21 2 服装造型空间变化范围 因为服装造型 空间构建 的主 体是人, 因而空间的存在和变化是 有一定范围的 , 可沿经向和纬向两 个方向发生变化。一般, 经向变化 区域 : 向上以胸上线为极限 , 向下 71

人体三视图在服装结构设计计算中的应用

人体三视图在服装结构设计计算中的应用

苏州大学学报 ( 工科 版)
第 3 卷 O
人体上半 身仰视 图
附图
人 体 三 视 图
2 人体 三视 图在服装结构设计计算中的应 用
随着人 们生 活水平 的不 断提 高 , 们对 服装 的需求 已经 超越 了生存 需 求 , 虑得 较 多 的是 精 神 层 面上 的 人 考 需求 。为 了适应 消费 者 的需 求 , 服装 生产企业 必 须使服 装性 能 、 量 和标准 保持较 高水 平 , 质 服装产 品品种 的开
采用人体三视图, 在服装设计部位直接量得数据再加修正系数即可, 其计算快捷 、 准确 、 直接 , 初学易理解 、 易 记忆 。也 可 以为人体 三视 图穿 上不 同款式 服装 以求 得必 要 的设 计 数据 。
1 人体 三视 图的 特 点
人 体三 视图分 人体 正视 图 、 体侧 视 图和人 体上半 身 仰视 图或人 体下 半身俯 视 图三个 视 图 , 附 图所 示 。 人 如
比例 求得服 装结 构 的各 部位 尺 寸。 以女 士服装 为例 , 将服 装 结构设 计 的主要部 位 的数据 分 别建立 了
数 学模 型 。结果表 明 : 所建数 学模 型 的 平 均相 对误 差都 低 于 3 , 说 明 计 算 出的服 装 结构 设 计 的 % 这 几个尺 寸可 以作 为服 装产 品开发 的基 本质 量要 求 , 此人体 三视 图可 用 于服 装 结构设 计 计 算 , 因 用于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第3o卷人体上半身仰视图附图人体三视图2人体三视图在服装结构设计计算中的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的需求已经超越了生存需求考虑得较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需2月



服装产业应用三维人体扫描技术的研究

服装产业应用三维人体扫描技术的研究
表 1 各种三维人体扫 描仪性能的比较
扫描时间 处理时间
尺寸
暗房尺寸 重量 数据密度
系统
国家 光源
准确度 环境
/s
/ s ( 长 宽 高) /m ( 长 宽 高) / m /-
3. 5 1. 5 1. 7 3. 5 1. 5 1. 7 30
- 3mm 黑暗
Cyberware Wb4 美国 激光 17
中图分类号:TS941. 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293X( 2007) 10- 0054- 04
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已成为世界上服装加工输出的大国. 为了继续保持加工输出 大国的优势地位, 同时成为具有设计能力和品牌的服装强国, 国内服装企业和相关服装院校都积极引进、 消化、吸收和应用当前国外的先进服装生产技术. 其中三维人体扫描技术、MTM( 量身定制) 、FMS( 柔性加 工系统) 、QR( 快速反应) 等都是最热门的技术方法和理念, 被认为是新世纪国内服装企业提高行业竞争 力, 企业创收盈利的重要途径. 本文针对具体的三维人体测量仪器进行国内服装产业应用三维人体扫描技 术的分析、研究.
国外通过虚拟再现, 利用人体数据进行交互式立体设计, 配合软件生成二维的服装样板; 进一步展示 着装状态, 模拟不同材质的面料的性能( 悬垂效果等) , 实现虚拟的购物试穿过程, 减少购物时间. 但目前国 内的服装生产都还在二维平面的状态下进行, 没有也不需要虚拟三维的产品展示和立体剪裁. 如此认识的 原因有三: 第一, 由于国人热衷于办公室白领工作, 不屑于工厂的实际操作岗位, 一般服装企业生产第一线 员工都聘用文化素养较低的合同工人, 短期生产行为导致二维的服装生产常常出现失误, 这从我国出口服 装的质量检查报告可得到证明: 线头、污渍、缝制不良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第二, 目前三维的面料虚拟技 术还没有合适的数学模型或还停留在实验室测验阶段. 模拟电影、动画效果还可以逼真, 真正的生产再现 无法实现, 只能实现商业性展示. 8 第三, 基于员工的素质问题, 若没有高水平的操作和管理人员, 则无论 如何高技术含量的仪器设备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 2 服装款式设计中测量仪器的应用瓶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pplication of 3D body scanning in the clothing
袁浩 蒋静怡 欧阳雪蕾
21世纪,服装行业中,服装生产自动化、市 场快速反应是竞争的焦点。发展电子商务是服装 企业在21世纪挑战自我发展空间的重要标志和手 段。如何在短时间内根据终端客户或客户群本身 的特征生产、销售令客户满意、合体舒适性高的 服装是提高行业竞争力,企业创收盈利的重要途 径。
前 言
有关研究显示,虽然市场上服装的品 牌众多,款式纷呈,但在服装的合体程度 上却不尽如人意:据Zitex&Store-online数 据显示,消费者中77.9%的消费者要求服装 合身,39.1%的消费者要求服装质量, 37.1%的消费者要求服装有个性。由于服装 不合身,在首次销售尝试时有47.7%的服装 不合身,造成实际销售量比预计低了 16.65%,在德国,由于这一因素,造成每 年97亿欧元的损失,同样,在美国,造成 280亿美元的损失。服装的合体性差对消费 者而言,会造成一定的不舒适感,严重的 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锻炼。(如对女性而 案 例 言,穿着不合体的文胸,运动时会造成乳 房韧带拉伤、乳头摩擦受损等伤害。)非 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仪的出现大大改善了
图1 激光人体扫描仪
图2 模特扫描数据
四个激光扫描头扫描全身,当这四个头从头到脚扫描一 遍后,先得到人体的全身,紧接着点云就能得到,再输入配 套的全自动人体尺寸测量软件,可获取100个以上的人体数据。
人体尺寸全自动测量结果
性能指标: 1)扫描头数量:4 2)摄像头分辨率:640X480 3)测量方法:激光线扫描 4)扫描范围: 1000 mm x 800 mmx 2000 mm (高) 5)扫描精度:优于0.1%; 6)扫描点距:1~ 2.5mm可设置 7)全身扫描点数:10~30万点 8)扫描速度:50~120mm/s可调,典型值10秒。 9)设备尺寸:2000mmX2000mmX2500mm 10)可选配进口人体测量软件,含下列功能: •采用卤素光源,非接触光栅测量,高速拍摄,对人体安全无害。 •使用范围广泛,可对人、动物、文物、工业部件等进行扫描。可一次性完成对人的 面部扫描、半身扫描、全身扫描。 •为保证对非静态物体(包括人体)的扫描精度,结构光光栅只需照射一次,不需移 动或变换光栅模式,保证对非静态物体(包括人体)的高精度测量。 •输出专用及通用数据格式(DHS、OBJ、STL、DXF、VRML、IGES等),保证完 美兼容。 •可以自动量取不小于120余个人体重要尺寸 •标准姿势下全自动提取身体尺寸 •扫描数据可视化 •支持多重扫描,如站姿和坐姿 •全自动原始数据处理 •扫描三维可视化。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服装产业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目前世界 上服装加工输出的强国。为了使我 国的服装产业继续保持加工输出强 国的优势地位,同时使服装企业的 设计能力和品牌价值获得进一步发 展和壮大,我国的服装企业和相关 的服装院校都积极引进、消化、吸 收、应用当前国外的先进服装生产 技术。其中三维人体扫描技术、 MTM(量身定制)、FMS(柔性 加工系统)、QR(快速反应)等 都是新近最热门的生产技术方法和 手段。这些技术以及服装生产智能 管理技术相结合能在短时间内根据 终端客户群本身的特征生产、销售 令客户满意、合体舒适性好的服装。
三维人体扫描
QR
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
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扫描技术(interactive 3D whole body scanner technology)应用光 敏设备捕捉设备投射到人体表面的光(激 光、白光及红外线)在人体上形成的图像, 描述人体三维特征。此类系统具有扫描时 间短,精确度高、测量部位多等多种优于 传统测量及时和工具的特点。例如美国的 TC2通过对人体4.5万个点的扫描,迅速获 得人体的80多个数据,可以全面精确地反 映人体体型情况。目前,人体扫描仪广泛 运用于人体测量学研究、服装工业(MTM
Telmat SYMCAD
TC2-3T6
Cyberware-WB4
Vitronic-Vitus
图1是扫描仪照片, 采用对人体无害的微 功率(5毫瓦)安全 级别的红色激光和四 个高速工业CCD图像 传感器。由于一个激 光扫描头只能扫描一 个扇面范围内的数据, 所以采用四个激光扫 描头扫描全身(图 2),当这四个头从 头到脚扫描一遍后, 人体的全身数据就能 得到(图3)。
系统独特优势 1)非接触光栅测量,采用卤素光源,对人体安全无害,弥补了激光扫描 仪的缺陷。 2)全方位扫描, 死角少; 3)光源同时环形高速扫描,扫描时不怕人体轻微晃动; 4)扫描速度快,整个扫描时间小于20秒; 5)点云无须做烦琐的数据拼接 6)国内低成本研发生产,系统(硬件+软件)拥有业界高性价比 7)系统(硬件+软件)全中文界面,完全满足中国人用户使用需求 8)系统全套自主研发,资深专业工程师支持服务,助客户安心售后使用 9)强大的二次开发能力,资深专业工程师助客户在相关领域更深层次应 用
国际上常用的人体扫描仪有 Telmat的SYMCAD、 Turbo Flash/3D、TC2-3T6、TechMathRAMSIS、Cyberware-WB4、 Vitronic-Vitus等。三维非接触式扫 描系统具有扫描时间短,精确度高、 测量部位多等多种优于传统测量技 术和工具的特点,如德国的 TechMath扫描仪在20秒内完成扫 描过程,可捕捉人体的80,000个 数据点,获得人体相关的85个部位 尺寸值,精确度为<±0.2mm;美 国的TC2 通过对人体4.5万个点的 扫描,迅速获得人体的80多个数据, 可以全面精确地反映人体体型情况。 英国的TuringC3D系统还可以捕捉 表面的材质,对物体表面的色彩质 地进行描述,在研究有标识的物体 时非常有用。扫描输出的数据可直 接用于服装设计软件,对人体进行 量身定制。目前,人体扫描仪广泛 应用于:人体测量学研究、服装工 业(MTM量身定制系统,虚拟试 衣)、娱乐业(如电影特技)、计 算机动画和医学(目前最为广泛如 弥补术和塑型手术)等领域。图1 是德国Human Solution(前称为 TechMath)的Vitus Smart 三维人 体测量仪及其扫描图像应用实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