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公园的休闲游憩产品创新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湿地公园的休闲游憩产品创新研究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在我国的发展还不足10年历史,但发展迅速。

城市湿地公园环境的独特性和生物多样性,在功能定位上与传统城市公园的差异,现代城市居民休闲游憩新需求,决定其在旅游功能的休闲游憩产品开发上需进行创新。

本文通过在起源、资源环境禀赋、建筑设施、分布位置等方面对城市湿地公园和城市传统公园系统比较的基础上,依据现代休闲旅游理论,分析了城市湿地公园的休闲游憩价值,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休闲游憩产品创新的5项基本原则,构架了游憩产品创新理论框架。

以绍兴市镜湖湿地国家城市公园为例提出了休闲游憩产品创新的4种途径。

??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休闲游憩产品;创新
0 前言??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或分布在城市周边、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个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的概念,自2004年国家建设部首次批准山东荣成市桑沟湾城市湿地公园以来,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公
园发展迅速。

目前,全国各类湿地公园总数达到300多处。

1 现代城市居民游憩需求特征
Pigram和Jenkins对游憩需求的定义:是个体参与游憩活动的行为以及游憩愿望,不管个体是否有经济实力或环境中有必要的能满足个体需要的游憩资源。

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特征表现为:普遍性、多样性和可塑性。

普遍性。

游憩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修复与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人体有三大生物节律,即体力节律、情绪节律、智力节律。

当三大节律处于高潮时,人就精力充沛、情绪高昂、智力活跃;反之,处于低潮或临界日就浑身无力、情绪低落、智力迟钝。

这种自然规律决定着人在工作之后都要有恢复精力的需求。

这种游憩需求和人体这种生物节律形成对应。

多样性。

游憩需求的多样性主要源于游憩者个体特征的复杂性。

影响游憩需求的个体特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游憩者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种特征相互影响个体对于游憩的认识、游憩偏好、游憩频率、游憩消费等等,随之表现出多样化。

其次,由于科技的发达使得游憩活动的可选择的多样性。

可塑性。

通过改变游憩机会,不仅可以引导游憩需求,而且还可以创造游憩需求。

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喜欢参与游憩活动并不仅仅是个人选择,在一个适合游憩活动的环境中
生活,人们更容易去选择参与户外游憩活动。

据美国的一个调查显示,临近游憩设施和场所的居民比起那些远离游憩资源的居民每天运动30钟的人要高出43%。

?ノ?进一步了解中国城市居民游憩需求特征,2010年7月1~3日,在绍兴镜湖湿地公园、绍兴城区进行了“城市休闲旅游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5份,有效问卷255份。

调查样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

在“您认为休闲旅游对您的重要性程度”回答中,城市居民认为休闲旅游“很重要”和“重要”的达到了71.0%,见图1。

?ピ凇澳?对您所在城市现有休闲设施的满意度”回答中,满意程度偏低,“非常满意”+“满意”两项也只占到20.8%。

在紧接下来的“如果您不太满意,您认为城市休闲最缺乏的是”第一是“自然型休闲地,占42.0%”、第二是“运动型休闲点,占25.9%”,接下来才是“娱乐型休闲点,16. 4%”、“文化型休闲点,15.7%”,见图2。

在休闲旅游目的选择上,城市居民也主要趋向于环境良好的“湿地等水域旅游区”、“森林公园”自然旅游区,见图3。

从以上调查结果看,城市居民已将“休闲旅游”看作是生活中重要的组成,但目前在城市范围内能较方便接近和随时进入的休闲旅游设施与居民的需求之间差距较大。

在居民对休闲旅游地需求中,最为看中的正是就近的湿地、森林公
园。

因此,城市需要跟随时代的变化对目前旅游景区结构进行调整,在旅游景区游憩产品开发中针对居民已经变化了的需求进行产品创新,以满足居民新的休闲旅游需求。

2 城市湿地公园休闲游憩产品创新
2.1城市湿地公园休闲游憩价值分析
城市湿地公园可开发利用的游憩价值包括景观美学价值、休闲娱乐价值、康体健身价值、自然教育价值、民俗体验价值。

景观美学价值:湿地景观的美学价值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及生境的多样性。

既有大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协调美,也有小到一草一木、一鱼一鸟的形态美、色彩美,以及各种水声、风声、鸟声、虫声等声音美,都体现了自然和谐美,让人感觉舒适怡然、赏心悦目。

休闲娱乐价值:城市湿地公园岸段往往被辟为城市景观地带,绿化较好,并建有休闲小木屋、小竹客和城市居民可以在此品茗、聊天,观看湿地风光。

如在北美(加拿大、美国西哥),每年有6 000万人观察候鸟,320万人狩猎鸭和鹅,可带来200亿美元济收益。

康体健身价值:城市湿地公园一般来说是城市中自然环境受人干预最轻的区域,是城市居民和旅游者回归自然的良好场所。

无论是在湿地公园中散步、骑车、划船和其他健身活动一般都能得到比城市其他空间更佳的健身效果。

生态教育价值: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的物种等,为自然科学教育、生物教学、生态环境教学提供了难得的现实场地。

民俗体验价值:城市湿地公园多处郊区,区域内往往保存着有别于都市生活的传统民俗,通过湿地公园的方式保留下来,为城市居民便捷了解传统民俗、了解地方文化发展演变提供现实素材。

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还能成为居民休闲游乐新选择。

2.2 创新的基本原则
建设部于2005年发布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对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的整个过程都作了规范,希望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时在保护和开发中找到指导依据。

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这些原则落实到湿地公园游憩产品的开发上,要做到风格上突出自然生态性、内容上强调科普教育性、形式上强调体验与参与相结合突出地方文化性。

2.2.1风格上强调自然生态性
运用景观生态理论、生态规划理论、生态恢复理论等,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规划,突出湿地景观生态格局(由湿地中的基质――绿色的片区,斑块――水域、森林、草坪、农
田、广场,廊道――道路、河溪、林带等组成)。

景观的水平生态学过程使景观元素之间相互渗透,从而形成多样、协调统一的景观格局。

2.2.2内容上强调科普教育性
城市湿地公园以其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突出而成为最佳自然教育、环境教育、生物教育、景观规划教育场地。

这在国外湿地游憩项目开发中往往处于中心地位,很多湿地公园都建有自然馆、湿地馆、生态馆,配备有专业的讲解人员,制作了详细、直观、形象的知识解说系统,有些湿地公园还不定期开设了专业性的学术讲座
2.2.3效应上强调体验参与性
湿地公园游憩项目设置都是围绕人与自然关系的中心
主题展开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体会、体验、体悟的深度与参与程度密切相关。

无论是教育性项目、休闲型项目还是户外健身性项目,在项目规划设计时都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

2.2.4地域上强调地方文化性
地域特色是特定区域土地上自然和文化的特色,它包括在这块土地上天然的、由自然成因构成的景观,也包括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改造形成的人文景观。

2.2.5功能上强调整体系统性
湿地公园在游憩产品的规划设计、建设上要基于整
个城市游憩产品体系来考虑。

作为旅游生态化、休闲化发展趋势下出现的新的城市游憩空间,应该有显著的区分传统城市公园的游憩产品构架,以满足现代城市居民新的游憩需求。

以上原则可进一步总体归纳为“自然、休闲、文化”三方面及彼此之间关系的协调。

“自然”――充分体现尊重自然和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学观。

“休闲”――体现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哲学思考。

“文化”――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的生存方式。

2.3湿地公园游憩产品创新
2.3.1理论构架
湿地公园游憩产品创新首先在于理念区分于传统城市公园的“以人为中心”,而是基于“以人为本,人地和谐”的理念,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的理念和服务于人的需求统一起来;二是规划设计、建设以生态学理论做指导,尊重自然生态规则来设计景观和游憩项目,尽量避免建造人工设施,必要的人工设施也采取隐蔽、朴素、分散、自然化处理等措施;三是所有湿地游憩项目都直接或间接存在有生态、环保教育功能。

2.3.2湿地公园游憩产品体系构架
2.3.2.1湿地生态教育游憩产品
利用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教育是国际通行、而且广受欢迎
的做法。

湿地复杂的生态系统为生态教育提供了极佳的场地。

生态教育的内容可包括生物、生态、地理、土壤、水文、环境、乡土文化等;在层次上既可作为大众化科普教育也可作专业化教学;在方式上可以采用公园人员讲解、景区标识系统、影像展示、仿生模型、学术报告等。

2.3.2.2湿地观赏游憩产品
湿地复杂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种类及秀美的自然风光都能成为旅游者观赏的对象。

湿地观赏不同于传统风景的观赏,需要从宏观的湿地环境、中观的湿地生态系统到微观的生物个体多个层次进行,这样才能比较深刻理解湿地各类构成要素之间、各个个体之间的关系。

2.3.2.3湿地摄影、绘画、修学等专业游憩产品
湿地环境优美,景观丰富,富有生机,颇具动感,很受广大摄影和绘画爱好者的喜好,是他们取景的好去处。

湿地摄影、绘画同时也是旅游者更深入了解湿地的一种方式。

为了吸引湿地摄影、绘画旅游者,首先在湿地规划设计上要尽量保持湿地原生性特征、突出湿地的特点;其次,合理规划设计好摄影绘画的场所,能提供他们创作必要的设施,如根据他们行为需求和特征,设计一些休息平台,三角架或者是坐凳的合理放置。

2.3.2.4湿地垂钓、划船、餐饮等休闲游憩产品
湿地垂钓、划船、餐饮、烧烤等是大众游憩的普遍性行
为,这也是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市场非常广阔。

但这些行为对湿地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加以严格的管理。

2.3.2.5湿地徒步、自行车、攀登等户外运动游憩产品
湿地公园一般面积较大,往往其中有较大的水面,也有部分湿地中有山体分布。

随着中国旅游发展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型,徒步、自行车、攀登等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就近利用城市湿地公园相对自然化的环境发展户外运动旅游,广受城市居民的欢迎。

由于这些户外运动形式简单、环保,因此也是比较适合在湿地公园中发展的项目。

徒步旅游是一种新的时尚旅游方式,徒步旅游者追求旅游过程中的自主性,或张扬个性、或放松身心、或追求挑战。

户外自行车是一种运动量大的有氧运动,对人体的心脏功能、体力素质、肺活量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明显的锻炼作用,同时自行车也是一种交通工具,可以达到离开市中心一定距离相对自然的环境中,因而参与的群体在不断扩大
2.3. 2.6湿地地方民俗游憩产品
大型城市湿地公园内,往往都有村落分布,对这些村落湿地公园多采用迁移、部分保留的方式处理。

一是可以减少湿地建设引发过多民众迁移,也减少了投入;二是为了保存区域内的民俗文化,因为这些民俗文化是湿地历史发展的产物,特别是许多民俗文化体现了人地和谐的内涵,同时民俗文化是湿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可以开发成具有吸引力的游憩
产品。

2.4湿地公园游憩产品创新途径
2.4.1以理念创新引导游憩产品系统创新
镜湖湿地公园游憩产品开发理念创新一是要把握现代旅游休闲化发展大势,在发展观光旅游的同时更主要的发展休闲旅游;二是要针对湿地公园的特点以先进的生态理论来规划设计游憩产品,如在湿地景观规划设计时要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法则,而不是完全按照传统园林设计的思想去改造。

2.4.2以市场需求的变化带动游憩产品内容创新
镜湖湿地所处的长三角地区旅游市场需求在发生结构性的调整,在湿地公园游憩产品规划设计要在系统全面对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来开发相关的产品。

2.4.3 以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技术指导游憩产品形式创新
运用最新相关理论成果和技术,比如在旅游领域的关于空气负离子、植物精气等健康旅游方面研究,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尊重自然的“反规划”理论等进行指导游憩产品创新。

2.4.4以国内外行之有效的成果和经验引发游憩产品风格创新
中国与欧美国家有30年左右的时间差。

国外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上、在湿地游憩产品开发上已经有一些相对成功和
成熟的经验,甚至包括我国的香港地区也与国际水准更接近,因此可以总结和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这些成功经验的移植对于镜湖湿地公园来说就是一种创新。

3 小结
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产品开发是处理湿地自然与人文、保护与利用、投入与产出等各种关系的集结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开发时要基于湿地的特点、现代旅游趋势,并在整个城市游憩产品体系中定位;并针对城市湿地公园这一近年来出现的特殊的类型公园形态的旅游开发,不能只基于传统的公园规划设计、旅游开发理论,必须是生态学、城市规划学、旅游开发学、园林规划设计、民俗学等理论综合指导下进行,目前在城市湿地公园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成果缺乏,需要在学习国外的经验、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及各地的具体情况作出努力,为中国正在迅速发展的湿地公园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城市湿地公园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意义[J].中国园林,2006,(22)
2 许婷,简敏菲.城市湿地公园研究进展及发展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3 阮坚勇.关于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 园林科技,2006(3)
4 娄伟平,冯国标.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特征和保护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
5 王向荣,林箐,沈实现.湿地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9(6)
6 王立龙,陆林.湿地景观的恢复与营造―浙江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及启动区规划设计[J].风景园林,2006(4)
7 刘子刚.湿地生态系统碳储存和温室气体排放研究[J].地理科学,2004(24)
8 雷昆,张明祥.中国的湿地资源及保护建议[J].湿地科学,2005(2)
9 李长安.中国湿地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J].中国水利,2004(3)
10 崔丽娟.湿地价值评价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1 崔丽娟.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4(23)
陈仉英(1987-),女,硕士研究生,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设计与理论?ネㄑ蹲髡撸盒なず停?1965-),男,副教授,浙江农林大学森林旅游专家,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徒步旅游方面的研究和教学。

??Email:chenzhangying20@??
(责任编辑杜芊芊)
A Research on Recreation Products Innovation of Urban Wetland Park??
Abstract: Even though the Urban Wetland Park in China has developed less than 10 years,its' development is very rapid.The unique urban wetland park environment、biological diversity、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aditional city park on function and the new demands of modern city residents for recreation and leisure time determine the innovation in exploration of recreation products of tourism.Based on the contrast between urban wetland park and city traditonal park system through the origin 、architecture facilities、location and so on,the paper analyses the recreation value of urban wetland park according to the modern leisure travel theory.What's more,it proposes five basic principles of recreation products innovation of urban wetland park and establish the frame of the theory of recreation products ing Shaoxing Jinghu National Urban Wetland Park as an example,the paper put forwards four ways of recreation products innovation.??
keywords:urban wetland park;recreation product;innovation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
格式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