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传播学通论》
历史文化学院2013级文化产业管理班
第一章文化与文化传播
一、名词解释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
传播的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是人类特有的各种文化要素的传递扩散和迁移继传现象,是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信息在时间相空间中的流变、共享、互动和重组,是人类生存符号化和社会化的过程,是传播者的编码相读者的解码互动阐释的过程,是主体间进行文化交往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媒介文化:所谓媒介文化,是指在社会总体文化系统中,以大众传播媒介影响人的方式为主要原因而构成的亚文化系统,它包括“具有多重功能的整体系统、媒介运作方式及其中的符号、意义和价值观,还包括媒介生存于其中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多种变数”。
文化圈层:文化圈层指文化在历史发展上存在的反映不同时期各种文化要素所联结起来的平面分布特征,显示人类文化创造的历史和文明进步的程度。
第二章文化传播的研究范畴
一、名词解释
文化融合: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文化经过接触交往后,彼此借鉴、吸收、交融而形成一种新文化的过程。
二、文化传播的功能、特征
功能: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沟通功能、娱乐功能特征:社会性、目的性、创造性、永恒性、开放性、多元性、融合性
三、传播的途径(方式)和模式
途径:迁徙传播、商贸传播、战争和扩张传播、宗教传播、教育传播、使节互访、和亲通婚、大众传媒传播、探险、旅游观光、学术会议、图书交流与翻译传播模式:直接传播(a.链式传播 b.波式传播 c.根式传播)、间接传播(又称媒介传播)、激起传播(又称刺激传播)、膨胀型传播(a.传染型 b.等级行等级传播)、
迁移型传播
第三章物质文化传播
一、名词解释
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又有人称为物态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人工产品,即文化的物质形态,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也称第二自然,是可以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实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深刻的物质基础。
物质文化是指源于自然环境之中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文化,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生产技术等,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比较密切,而且变化节奏较快,具有发展速度快、变化频率快的特点,是精神文化的基础。
二、物质文化传播的原则、途径
原则:物质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多样性原则途径:1.探险:美国西部片;2.迁移:永嘉南渡、南唐;3.地区征服:工匠技巧:1.舞蹈;2.绳结;3.岩画;4.鹳鱼石斧图;5.楔形文字;6.城市人际(清明上河图);7.陶文;8旗语(火车);9.鼓和锣;10.汉谟拉比法典;11.邮驿;12.青铜器;13.烽火;14.符节;15.马拉松;16.灯语;17.胡服骑射;18.印章文字;19.匈奴民歌;20.汉墓壁画
三、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及对外传播的现象和行为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征:
农业的发展是饮食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饮食的结构是谷食多,肉食少;饮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完善;传统饮食食谱丰富,烹饪风格多彩。
中华饮食文化内涵:精、美、情、礼
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美,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礼,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
现象和行为:①商贸传播现象与行为;②宗教传播现象和行为
四、服饰文化传播的功能、理论
服饰文化的传播功能:
(1) 服饰文化的人际传播功能
社会身份地位区分的标志;表现人的个性特征和社会态度取向;增强或弱化认同效应。
(2)服饰文化的组织传播功能
表明属性,产生归属感;标识团体属性,职业和社会角色。
理论:(1)西梅尔的“下滴论”,服饰文化的传播是从具有高度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实力的上层阶级兴起,通过下层阶级的模仿逐渐渗透和扩大到整个下层社会。
(2)水平流动论,在群体内部是是在同类的群体之间传播。
(3)布伦伯格的下位文化革新论,上层社会受到下位文化的反阶级、反传统、反文化、超常识的新流行冲击时,被这种新奇的,前卫的样式所标志的“年轻”和“新颖”的魅力所折服,逐渐接受和承认这种服饰文化。
第四章精神文化传播
一、名词解释
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指人们在思想、精神、心理意识领域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精神文化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知识、观念、规范和模式等几个方面。
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标准。
文化价值:文化价值是指一种文化的整体在一定范围所规定的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某种认知关系,即客体的某种属性能够满足主体的由某种文化要素限定的需要。
文化价值的特性:复杂多样性。
二、教育与精神文化传播
(一)教育活动传递着文化中最重要的习惯、传统和经验,它持续于文化发展的始终。
( l )教育可以对传播内容加以选择整理。
在对读者的影响方面;报纸文化逐渐从政论性走向政论经济相结合的范式。
2.现实性
第一,报纸类型丰富;第二,报业规模扩大;第三,厚报时代来临
3.理论性
三、报纸媒介文化传播的特点
优点:1.可随时阅读,不受时间限制,不会如电视或电台节目般错过指定时间报导的讯息;2.互相传阅,读者人数可以是印刷数的几倍;3.即使阅读或理解能力较低的人,亦可相应多耗时间,吸收报章的讯息;4.因特网崛起,网上版报纸的传阅力较传统印刷品报章强。
缺点:1.受截稿及出版因素影响,不能提供最新资讯以及即时更正讯息;2.纸张过多带来携带及传阅的不便;3.图片和文字在电视和电台的影音片段的比较下震撼力和感染力比较低。
第六章影视文化传播
一、名词解释
影视文化:影视文化是指存在于各种内隐和外显的电影、电视传播形式与模式之中,同时借助于各种传播符号的运用而得以理解与传播的信息总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最基本的核心要素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1.影视文化是一种包容万象的复合体,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场性”文化。
2.伴随电影、电视而来的影视文化,在当代社会文化的构建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极具决定性的力量。
3.三重含义:影视物质文化、影视组织文化和影视精神文化。
4.影视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循环系统和永不间断的传播过程。
二、影视文化的构成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影视文化的三元格局
1.影视主流文化
影视主流文化指那些能体现国家利益、民族意志、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的、有国家权力部门积极倡导、极力保护的影视文化。
2.影视精英文化
精英文化是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草根文化、山寨文化相对立而产生的文化现象。
3.影视大众文化
一种带有通俗性、世俗化、全民性和商业化的影视大众文化形态。
(二)影视文化三元的对立与统一
1.影视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抗性和不协调性。
2.文化场内不时出现一些贬斥大众文化的精英主义论调。
3.影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表现出的对影视大众文化的宽容与接受,主要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影视大众文化得以发展。
4.影视主流和精英文化已经习惯和相当娴熟地运用大众文化的表现手段去实现启蒙、人文和教化的目的。
三、影视文化传播的基本特征
(一)标准化
作为当代大众文化的典型形态,影视文化的生产几乎全部都是按照市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