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第二章doc资料
科学技术史复习资料
![科学技术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af9f4bafd0a79563c1e723e.png)
科学技术史一、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历程1、原始科学技术萌芽时期2、古代四大文明古国时期科学还没有完全从哲学中脱离科学与技术相互分离古希腊创立了古代科学的理论体系3、近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时期脱离宗教神学脱离哲学技术开始与科学联姻(18世纪)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时期第二次科学革命,使科学冲破牛顿力学的束缚,科学观念又一次发生重大变革。
发展特点:(1)发展的不平衡(2)整体性(3)国际性(4)竞争性与互补性二、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1、什么是科学科学是知识体系和由知识体系所转化的生产实践活动的统一。
•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作为研究对象,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自然科学的特点:(1)具有“一般生产力”即“知识形态上的生产力”的性质。
•(2)具有客观性、规律性,而不具有阶级性、民族性。
•2、什么是技术技术是制作的智慧。
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工艺、方法、制度)的体系。
技术是人类在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改造自然的手段、工艺方法、技能体系的总和。
(2)技术的特点物化性:无论是何种技术,都主要是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
•多元性:技术存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目的性:技术应用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是辨证统一的整体,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区别:任务方面:科学侧重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技术着重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
性质方面:科学的本质是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认识过程;技术的本质是从理论和经验到实际应用的过程。
•目的方面: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技术创造的目的是形成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去能动地改造自然界。
•(2)联系:相互促进科学是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物质手段。
•三、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相互促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牛顿力学原理与英国的现代化* 有机化学的兴起与德国的现代化•* 电磁科技和美国的兴起牛顿力学原理与英国的现代化•牛顿力学原理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大规模发明和使用机械打下了基础。
科学技术史Microsoft Word 文档
![科学技术史Microsoft Word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7da50ff04a1b0717fd5dd32.png)
21世纪实用教材主编李吉成高等教育出版社目录科学技术史 (2)绪论 (2)第一讲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古代河流文明的科学技术 (3)一、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 (3)(一)古代技术的发端 (3)(二)古代科学的萌芽 (4)二、古巴比伦的科学技术 (4)三、古埃及的科学技术 (4)四、古印度的科学技术 (5)五、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6)第二讲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 (10)一、古希腊的科学技术 (10)(一)古希腊的科学 (10)(二)古希腊的技术 (11)二、古罗马的科学技术 (12)(一)古罗马的科学 (12)(二)古罗马的技术 (12)三、古代中、西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13)(一)古代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13)(二)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13)第三讲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与第一次技术革命 (14)一、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14)(一)欧洲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与资本主义的成长 (14)(二)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 (15)二、近代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日心说 (15)(一)日心说的创立 (15)(二)日心说的传播与发展 (16)三、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17)(一)观察实验方法的确立和实验科学的兴起 (17)(二)牛顿对经典力学体系的构建 (18)(三)16~18世纪物理学的其他成就 (19)四、近代生物学、化学和数学的形成 (20)(一)血液循环的发现与植物分类体系的建立 (20)(二)科学化学的确立与燃烧的氧化理论 (21)(三)数学的发展 (22)五、第一次技术革命 (23)(一)蒸汽机的发明与技术革命的兴起 (23)(二)工业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24)六、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主要成绩 (24)科学技术史主讲杨莉教授主要参考书目1、王士舫、董自励主编,《科学技术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王鸿生著,《世界科学技术史》,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张密生主编,《科学技术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4、杨沛庭著,《科学技术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5、[英]W·C·丹皮尔,《科学是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绪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科学技术史的发展历程●学习科学技术史的意义一、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研究对象: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客观规律2、研究内容:●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揭示其内在规律;●研究社会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反作用,预测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二、科学技术发展史的发展历程●古代:专门史●近代:兴起●20世纪初:独立的学科●内史外史三、学习科学技术史的意义1、理解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3、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强化科学意识;4、优化知识结构第一讲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古代河流文明的科学技术●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巴比伦的科学技术●古代埃及的科学技术●古代印度的科学技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一)古代技术的发端1、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一个标志:打造石器旧石器时代:260 万年前开始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1 万年前开始石刀石斧石斧2、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二个标志:人工取火●利用天然火钻木取火或击石取火3、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三个标志:创造文字●结绳结记事●刻木为契●图画甲骨文中国汉字西亚腓尼基人的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西方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4、古代技术发端的意义●植物栽培技术;●动物驯养技术;●制陶技术;●冶金技术;●纺织技术;●建筑技术;●运输技术;❑一切技术都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武器❑自然界最基本的东西:物质、能量和信息打造石器材料技术人工取火能源技术文字创造信息技术(二)古代科学的萌芽1、科学知识的起源●原始社会科学知识只能以萌芽状态存在于生产技术之中。
科学技术史课件
![科学技术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3f4deaaeaad1f346933ff5.png)
米利都学派:泰勒斯(科学之父)
水是万物的本原; 在天文学上,预测了公元前585年5月28 日将出现日全食,并被证实
在数学上,发展了初等几何,直径平分圆周; 两线相交对顶角相等,半圆内接三角形为 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相似 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若两三角形的两底角 一边对应相等则两三角形全等;利用了影子与 实物的比例关系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
2、天文学: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 逐渐意识到掌握季节的重要,而季节变化 与天文现象是紧密相关的。于是便开始了有意识 地观察天文现象,最初的天文学就这样诞生了。
两河流域:月盈亏,“月”为29.5、30或29天 一年12个月,354天;一周7天,一天12 小时, 每小时60分,每分60秒。 古埃及:一年=12月,1月=30日, 加5日,1年=365日 印度:1年=360日,1年又分为12个月 天文观测:两河流域:区分了行星和恒星,并取得了行星 运行的精确数据,土星379.06日,木星398.96日,误差 仅为1% 古埃及还绘制了星图
几何学方面:阿基米德确定了抛物线弓形、螺 线、圆形的面积以及椭球体、抛物面体等各 种复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推演这些公式的过程中,他创立了“穷竭
法”,即我们今天所说的逐步近似求极限的
方法,因而被公认为微积分计算的鼻祖。
天文学方面:阿基米德在天文学方面也有出 色的成就。除了前面提到的星球仪,他还 认为地球是圆球状的,并围绕着太阳旋转, 这一观点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要早 一千八百年。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没有
(3)印度
主要就是两本医学著作
5、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是一种综合 性技术,是一定社会总 体技术水平的体现。 (1)神庙:公元前7 世纪的巴比仑城达到 了顶峰
科学技术史2: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史
![科学技术史2: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4d2d0803b90d6c85ec3ac66a.png)
• 14世纪,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在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地 区发展起来,随后,德,法,英,荷,西班牙,葡萄牙资 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而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应的生产技术, 为此需要有科学的发展。
• 新兴资产者为了加速资本和扩大资本的原始积累,开拓新 市场,获得劳动力,迫切需要进行大规模远洋探险。
远洋探险的代表:葡萄牙,西班牙 代表人物: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远洋探险和地理大发现的意义: 大大推进了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的发展,扩大了 人们的眼界,鼓舞了人们的探索精神。航海活动为 天文、地理、动植物学提供经验事实,在推进科学 发展的同时,也推进技术的发展。
工业技术革命第一阶段
• • • • • •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织布效率提高 ; 1733年,约翰· 怀亚特制造了第一台自动纺纱机 ; 1765年,哈格里夫斯 发明了“珍妮纺纱车”; 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 “骡机”,可安装推动400个纱锭。 1785年,卡特赖特发明了自动织布机,织布效率提高了40倍 。
知识回顾
1、以下人物哪一位被人们称为“科学之父”: A、毕达哥拉斯;B、泰勒斯;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 2.提出“以太学说”的人是: A、牛顿;B、亚里士多德;C、赫拉克里特;D、伊壁鸠鲁 3.历史上首先把实验和数学结合起来,实现科学研究从定性到 定量发展的是: A、毕达哥拉斯; B、亚里士多德;C、阿基米德;D、欧几里 德Biblioteka 近代自然科学最辉煌的成就: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1、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1)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 (2)进行了著名的斜面实验; (3)发现惯性定律; (4)发展了抛物体运动轨迹理论。 (5)建立科学研究方法论程序
科学技术史.doc.6f772145ac36dceb68599aac29b74c81.bak
![科学技术史.doc.6f772145ac36dceb68599aac29b74c81.bak](https://img.taocdn.com/s3/m/a7ad73ee910ef12d2af9e73a.png)
从环保的角度看科技发展系别:国际交流学院班别12经贸英语4班姓名:学号: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逐渐恶化。
特别是在全球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全球环境日益恶化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我国更是在环保技术方面加大了投资。
因此,既然发展科技我们就更应该利用科技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关键词:环保;污染,废水,噪声,垃圾,科技在人类生活和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很多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对于这些废水我们应当如何处理呢?①举个例子吧,在火力发电厂中会产生以下生活污水:a.旁流预处理系统澄清泄排泥水b.循环水弱酸处理系统再生废水c.锅炉排污水等各种废水。
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相想出处理的方法,于是根据废水的PH值火力发电厂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所以说一个发电厂不仅是要能发电,还得有处理污水的装置。
这就要求科技的发展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这也是对科技发展中的一个更高的要求。
基于环境恶化的迫切要求越来越多环境监测的新技术也被研发出来。
这些新技术不仅用于环境监测还可用到人体健康的检测上。
因为科技都是有共性的,只要有一个强大的大脑也就可以把它用于任何地方。
②目前荧光法是环境试样中有机致癌物质分析的重要手段。
从致癌物质分析中我们便可以知道环境中哪些因素造成了人类患癌,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癌症问题。
特别是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都会在农产品培植上大量使用各种各样的农药,化肥,除草剂等。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总说如今的人比19世纪20世纪的人更容易患病的原因之一。
因此必须研发出农药监测的标准分析方法。
众所周知,如今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关注。
并且很多家庭也都拥有了自家的汽车。
不管在城市或农村汽车都是随处可见,毫无疑问,汽车也正是科技发展的一项伟大成果,它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但是不能否认它很完美,因为它也同样存在着环保问题。
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环保压力日益剧增的今天对传统发动机汽车排放技术提出了巨大挑战。
武汉理工科学技术史课件02 20世纪的科学编史学
![武汉理工科学技术史课件02 20世纪的科学编史学](https://img.taocdn.com/s3/m/31e38cd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f.png)
一、社会文化背景
2、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科学编史学在 20世纪的发展是20世纪史学思想革命向 历史学各个分支学科具体化的过程。 自然科学革命的方法启迪从方法论的角 度提出了如何以新的方法重新认识历史 的问题。
一、社会文化背景
代表20世纪史学思想变革主流的法国年鉴学派历史 学家认为,历史科学要解答时代提出的迫切问题, 就必须对人类历史中的结构变动做长时段的考察。 “以此来说明各种历史事件和现象,研究结构现象 是要揭示其在历史中的生成的变迁,结构是一种多 功能相关的整体,考察结沟的生成和变迁不能也无 法简单地描述其来龙去脉,而必须将其放在长时段、 多层次的历史总体中去揭示其内在逻辑及其生成、 展开和转换。”这就要求历史研究冲破人文学科的 狭隘眼界,引进、消化并创造性地运用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的最新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研究大时空 尺度的历史现象。
第二讲 20世纪的科学编史学
一、社会文化背景
1、20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及其由此而引起的人类生 产和生活状况的巨变是推动科学编史学发展的现实 基础。
20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利 用和改造自然的手段,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 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形式。人类在享用科学 技术给自己带来的福祉的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正面 临一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威胁和恐惧。
一、社会文化背景
人们追问:科学技术将把人类带往何处?人类 应如何控制科学技术日益增长的力量,使其 得到更为合理的应用? 正是适应这种强烈呼唤,以科学技术为研究 对象的诸学科纷纷诞生。然而,对“科学是 什么”的回答,显然不能通过简单的逻辑推 理来达致,而只能通过对科学发展具体历程 的考察而得到。
一、社会文化背景
二、基本思想脉络
1931年,第二次国际科学史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 苏联科学院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苏联科学家 黑森(Hesson)的论文题目为《牛顿力学的社会经 济根源》,黑森在这篇文章中用马克思主义的观 点分析了牛顿力学产生的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 在社会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物质实践。所 以,牛顿力学的产生,是当时贸易、运输、战争、 纺织业的需要,是当时社会的需要,而不是像过 去那样认为的是力学思想发展的结果。
科学技术史2: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史ppt课件
![科学技术史2: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1dbd5d2af90242a895e581.png)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事件: 1、天文学革命 2、医学革命
A.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发表与“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人物: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
B. 血液循环理论的建立; 人物:维萨留斯-塞尔维特-哈维
哥白尼(1473-1543)与《天体运行论》
2、宗教改革运动:
16世纪,德国神甫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运动,反对教 会特权,主张自己寻求信仰,动摇了封建教会和宗教神学, 再次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中国的印刷术为 新教的思想宣传奠定技术基础。
• 欧洲哲学转向
•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确立了主体和主体性的基础优先 地位,以主—客二分为基础的方法论形成;
12、世界上第一位近代型物理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B、牛顿;C、伽利略;D、阿基米德
13.提出人体“三灵气说”的医学家是: A、哈维;B、维萨留斯;C、盖伦;D、希波克拉底
14、在古希腊古罗马的科学技术发展上,我们可以认为,古希腊人偏重科学和 理论,古罗马人偏重实际和技术。
A、正确;B、错误
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上)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
自然辩证法第二部分 科学技术史(2)
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与近代 机械论唯物主义自然观和19世纪辩
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知识回顾
1、以下人物哪一位被人们称为“科学之父”: A、毕达哥拉斯;B、泰勒斯;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 2.提出“以太学说”的人是: A、牛顿;B、亚里士多德;C、赫拉克里特;D、伊壁鸠鲁
历史分期:
5-15世纪--欧洲中世纪; 15-18世纪--自然科学在欧洲大力发展 16-17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 18世纪--英国工业技术革命
科学技术史第二章
![科学技术史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cf00e6e2ba0d4a7303763a01.png)
同心球理论
阿波罗尼乌斯的两 个数学发明偏心圆 运动和本轮、均轮 模型为天文学家解 决行星视运动问题 提供了基础。
Apollonius (约262190BC)的两个数学 发明
本轮和均轮
本轮和均轮的 运动可以从数 学上解释行星 的各种运动状 态:留、逆行 等。
喜帕恰斯 (Hipparchus, 约190-127BC)
球和圆柱
在《论球和圆柱》中,他证明了: 1. (命题 13 )任一正圆柱(不记上下底) 的表面积等于一圆的面积,该圆半径是 圆柱高与底直径的比例中项。 2. (命题 33 )任一球面积等于其大圆面积 的四倍。 3. (命题 34 推论)以球的大圆为底以球直 径为高的圆柱,其体积是球体积的 3/2 。 其包括上下底在内的表面积是球面积的 3/2 。他对这条定理非常喜爱,以致遗言 把它刻在墓碑上。
恒星的周年视差
阿利斯塔克根据得到的日、 月、地大小和距离数据, 提出地球绕着太阳转动的 地动说。对于因此而应该 产生的但没有被观测到的 恒星周年视差,他假定地 球轨道半径与地球到恒星 的距离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这一学说富有革命性但缺乏经 验事实的支持。
地心说
欧多克斯(Eudoxus,约409-356BC)在柏拉图 关于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原则指导下提出了 天体的同心球理论。他一共设置了27个同心球: 恒星一个,五颗行星每颗四个,太阳和月亮各 占三个。
4. 生物和医学知识
希波克拉底认为疾病 是人体的自然过程, 主张用观察和实验方 法研究疾病并创立了 “四体液说”。
赫罗菲拉斯是第一个公开进 行人体解剖的医生,揭示了 人脑是智慧之府,而不是亚 里士多德所认为的是心。
《希波克拉底 神殿内关于 阿波罗的评 论》中关于 治疗下颌脱 位的方法
科学技术史资料1汇总
![科学技术史资料1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8dbcd4514791711cd791719.png)
原始时代技术的起源和科学的萌芽第1 章原始时代的技术创造第一节标志着人类掌握了第一种最基本的材料加工技术,因此,它可以作为古代技石器制造一、石器制造和弓箭发明和新石器时代。
历史上把早期人类社会统称为石器时代,更细的又划分为旧石器、中石器术创造的第一个标志。
人工取火说明人类已经在实践中懂得了机械能可以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已经注意到了火的用途二、人工取火转化为热能的经验知识这里说”三、驯养动物和栽培植物恩格斯曾指出:“野蛮时代的特有标志,是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植物的种植。
动物到驯养繁殖家畜和从采集野生植物到有意识地种的“野蛮时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
人类完成了从狩猎捕食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实践。
植植物的重大转折,开始顺序青铜、铁四、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在新石器时代,除了石器的制造技术有很大发展外,还发明了陶器第二节原始时代科学的萌芽一、天文学知识的萌芽二、数学知识的萌芽三、力学知识第三节原始时代的宗教自然观原始宗教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万物有灵论和图腾崇拜奴隶时代的科学技术第2 章第一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科学技术一、河流文明即城市文明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文明对奴隶时代科学技术的高峰——古希腊祥地,在这些地区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的科学技术有直接影响。
,其中有单辅埃及在早期王朝时期就有了以表形符号、表意符号和标声字母相结合的二、文字的发明象形文字巴比伦:字形呈楔形,所24 个,这是人类最早创造的标声字母,书写在形状似芦苇的植物——纸草上。
音符号楔形文字以被称为埃及人此时已经认识到行星和恒星的区别,并且已经能用图画来表示星体在天空的位置。
三、天文学和数学日。
354 间,一年12 个月共30 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太阴历,把一个月定为29 或日,大小相古巴比伦人天作为一星期;把一周天办法,每隔几年加一个闰月。
7 把这与一回归年相差11 日左右,所以他们采用置闰分;一分定为60 度;一度定为60 秒,这种测时和度量单位直到现在仍在使用。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bfb9b644be1e650e52ea99c5.png)
《科学技术史》第一部分古代科学第二部分东方和中世纪欧洲的科学第三部分十六,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第四部分十八世纪的科学:民族科学传统的兴起第五部分十九世纪的科学:工业和学术变革的促进者第六部分二十世纪的科学:新领域和新动力第一章导言科学主要有两个历史根源.首先是技术传统,它将实际经验与技能一代代传下来,使之不断发展.其次是精神传统,它把人类的理想和思想传下来并发扬光大.科学的传统中由于包含有实践的和理论的两个部分,它取得的成果也就具有技术和哲学两方面的意义第一部分古代科学第二章巴比伦和埃及文明时期的科学新石器时代的人则作出了最重要的革新,即定居的农业生产方式,时间也许最近也要在公元前6000年在公元前3000年的一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在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以及尼罗河流域就出现了最早的一些城市文明.苏美尔人的最早记录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记的只是寺庙中仓库里物品进出的帐目.后来的计数制和图画文字都变得固定化了,关于数学,天文,医学,神话,历史和宗教的文献也就开始出现了.在公元前2700年左右,埃及人用天狼星的升起来调整他们的历法,这颗星在尼罗河泛滥期刚好在黎明之前升起来.公元前700年起,这种观测就被系统地记录下来.这就使他们对天文上的主要周期性现象(如行星的周期等)能计算出正确的平均值,对天文现象能作出准确的预测.青铜时代的文明从尼罗河流域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向外传播,一直包括从希腊大陆到伊朗北部的整个小亚细亚和中东的许多地方.第三章苏格拉底以前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四大元素由这种原始物质形成之后,就以土,水,气,火的次序分为四层.天以地球为中心把它一层层包围起来,"就象树皮一样",地球则稳坐在中心,"因为它和万物都是同等距离".高级动物则是由低级动物发展而来:"生物是从太阳所蒸发的湿的元素产生的.人开头就和另一种动物,即鱼一样."原子论者的宇宙论完全是机械的;万物都是预先决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事物都必然是预先注定的".早期的希腊医学主要有三种趋向.第一种,可能是最早的,是供奉医神伊司古拉比司的神庙医学.第二种是意大利南部毕达哥拉斯派的哲学医学.第三种是希波克拉底的比较实际的爱奥尼亚学派.第四章雅典的自然哲学毕达哥拉斯派认为天体是神圣的和高贵的,他的运动是完全均匀的和圆周式的;柏拉图也发展了这种见解.柏拉图的宇宙观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的宇宙观.他设想宇宙开头有两种直角三角形,一种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种是等边三角形的一半.从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产生出四种正立体,这就组成四种元素的微粒.火微粒是四面体,气微粒是八面体,水微粒是是二十四面体,土微粒是立方体.第五种正立体是由正五面体形成的十二面体,这是组成天上物质的第五种元素,叫做精英.整个宇宙是一个圆球,因为圆球是对称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一样.亚里士多德设想天体和地球有迥然不同的材料组成.一切处在月层下面的东西都是由四种地上元素土,水,气,火组成的.天体是由第五种而且更纯洁的元素"精英"组成的.天体是不朽和永恒的,它们的运动也是如此,因此是均速和圆周式的.第五章亚历山大里亚时期的古希腊科学在亚历山大里亚,古代名声最大的数学家雅典人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260)把几何学系统化了.亚历山大里亚的第一个著名天文学家,萨摩斯人阿利斯塔克(约公元前310-230),则提出了可能是亚历山大里亚时期最有独创性的科学假说.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到了公元前二世纪就衰退了,这时医学也就到别处去安家落户,主要是小亚细亚大陆.亚里士多德曾经把地上生物分为三个类型:植物型,靠生殖灵魂表现出生长活动;动物型,靠感觉灵魂自己走动;人型,靠理性的灵魂表现出智力.第六章罗马和古代科学的衰退罗马人和希腊人一样,是直接由野蛮状态进入铁器时代文明的.天文学就开始披上神学的外衣了.早期的希腊人对化学不大感觉兴趣,可能是因为这门学科和手工艺有关,而希腊哲学家多数把从事手工艺看作是有失身份的事.罗马元老院的议员们禁止经商,而商人则服从社会上的贵贱准则,总想拥有农田当个奴隶主.第二部分东方和中世纪欧洲的科学第七章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古代中国人也没有发展一种科学方法,他们的哲学和技术直到近代仍然是脱节的. 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安阳的考古发掘,表明当时中国人还处在青铜时代.汉族人现在通用的表意文字,当时是以象形文字书写出来的.当时还有一种六十进位的计数系统.在战国,秦,汉时期,人们提出了许多科学和哲学上的问题并进行了讨论.战国百家争鸣,百家中重要的有法家,名家和墨家,特别是道家和儒家.对军事技术的研究,也促使他们去探讨物理学,特别是光学,力学和防御工程的问题.道家的创始人据称是老子,认为人们应该反朴归真,抛弃文明社会而回复到太古的单纯而平等的社会生活.在天文学方面,中国在上古时代就进行天象观察.十七世纪天主教耶稣会教士初到北京的时候,就认为中国天文学是在当时的四千年前就开始有了的.宋代和汉代一样,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测量方面,都是人才辈出.宋朝最出名的新儒家是朱熹(公元1131-1200).他认为在太初,宇宙只是在运动中的一团混沌的物质.这种运动是旋涡式的运动,而由于这种运动,重浊物质和清刚物质就分离开来,重浊者趋向宇宙大旋流的中心而成为地,清刚者则居于上而成为天.天有九重或九层,最外面的一层运转得非常快,而且如此"刚硬",所以就成为宇宙的外围,虽则在它的外面还存在有无限的空间.所有行星都为其外面的天重或天层的旋转运动所带动而在天上运行,不过它们也各自有其本身的运动.如太阳在天上只日行一度,而月亮则日行十三度有奇.这是因为日为君,月为臣,所以月行较快.第八章印度的科学公元前3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人们知道的还是不多的.人们只知道那时居住在印度河流域的民族,已有了一种象形文字和十进位计数法.古印度人的数学比他们的天文学较为杰出.这种数学继承了巴比伦的代数传统,而不是希腊的几何传统.古印度的炼金术和中国的一样,虽则也把炼金术包括在内,但看来首先是企图制成长生药.第九章穆斯林国家的科学和技术在伊斯兰教兴起以前,许多阿拉伯人就已经接触到西方文化,所以古希腊科学后来就为穆斯林所吸收.伊斯兰教国家从中国得来而传给西方的技术之一是造纸术.科学在西方哈里发王国的兴盛时期,恰好是在基督教徒侵入穆斯林西班牙之前不久.但在基督教徒所占领了的一些城市里,穆斯林科学仍旧很发达,因此当时西班牙就成了古代东方科学传入西方的一个主要通道.第十章中古欧洲的工艺和手工业传统从罗马陷落(公元455年)时起,到教皇西尔威斯特二世(公元999-1003)西方第一次学术复兴,这一段时间称之为欧洲的"黑暗时代",传统上都认为是欧洲文明史上比较贫乏的时期.这在自然哲学的领域内确是如此,但是在几个世纪里都出现了若干根本性的工艺革新,为多数人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个优于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物质基础.九世纪和十世纪时,北欧用马耕田的方法已经使用得相当有效了.十一世纪和十三世纪间,多余粮食和手工业产品的贸易发展特别显著,尤其是在欧洲北部,通过波罗的海和北海进行的商业交易在数量上和地中海可以抗衡. 火药于十三世纪首次在欧洲出现,第一次提到火药的是罗吉尔·培根在公元1249年写的一封信,那是在蒙古人侵入欧洲之后几年内.中世纪末期的印刷术和火器,与青铜时代末期发明字母和铸铁所产生的影响很相近.第十一章中世纪的学术传统中世纪的学术复兴是随着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间的其他许多重大发展而出现的.这些重大发展包括工艺和商业的扩大,营造教堂和建立大学.列奥纳多于公元1202年写的《计算书》,说明了穆斯林教数学的不同来源,偶尔也有关于我们自己的数学来源.学者和工匠以不同方式促进近代科学的产生.近代早期的科学革命,有两个主要因素:第一是一种新研究方法的兴起,即科学的方法;第二是一种理智上的变化,即产生一种对世界的新看法.第三部分十六,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第十二章哥白尼的世界体系十五世纪观测天文学的复兴和航海技术有关系,也和旧儒略历的改革有关系,这个旧历法已经跟不上太阳年了.新世界体系把太阳放在宇宙的中心,并规定地球有三种运动,一种是在地轴上的周日自转运动,一种是环绕太阳的周年运动,还有一种是用以解释二分岁差的地轴的回转运动.在哥白尼的体系里,地球和别的行星一样环绕太阳.哥白尼认为真正的假说或者定理必须能够做到下面两件事情:第一,它们必须能够"解释现象",就是说明天体所观测到的运动.第二,它们必须不能违背毕达哥拉斯关于天体运动是圆周的和均匀的论断.公元1609年发表的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是:(一)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二)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九年后,他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即行星绕日一圈时间的平方和行星各自离日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第十三章吉尔伯特,培根和实验方法吉尔伯特根据他所知道的磁力现象,建立了一个相当重要的理论体系.根据他的磁石球实验,他设想整个地球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只是浮面上为一层水,岩石和泥土遮盖着.培根的科学方法观是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他对科学方法上使用的数学和演绎法采取不信任态度第十四章伽利略与力学古代力学的推翻和近代力学的建立是由帕多瓦大学和比萨大学的伽利略·伽利莱(公元1564-1642)那样的人担当起来的.伽利略并不存在着惯性运动是直线的均速运动的观念.可能会证明太阳的引力把行星的天然直线运动弯曲为一个椭圆,因为他已经证明过地球引力把抛物体的惯性运动轨道弯成一条抛物线.第十五章笛卡儿: 数学方法和机械论哲学笛卡儿在数学技巧方面赢得了显著的进展,特别是发明了坐标几何学.笛卡儿认为 "给我运动和广延,我就能构造出世界."按照自然规律,原始混沌的物质必然会发展成为我们现在所处的这样的世界.不管宇宙最初的形式如何,它必然会形成现在的式样,而且任何为物质和运动所组成的其他可能世界,也必然会形成我们现在这样的世界.第十六章科学革命和新教徒的改革公元1873年法国的一个植物学家阿尔方斯·德·堪多在他的《科学与科学家的历史》中指出,从巴黎科学院于公元1666年建立以来的两个世纪内,有九十二个外国人当选为该科学院的成员,就他们的宗教信仰而言,其中七十一个是新教,十六个是天主教,其余五个是不定的或者是犹太教.德·堪多把这些数字与法国之外的相应的宗教人口——一亿零七百万天主教徒和六千八百万新教徒——联系起来,说明在法国之外科学上很杰出而足以选入巴黎科学院的新教徒要比天主教徒大六倍以上.新教徒的革新者,尤其是加尔文教派和早期近代科学家,特别反对中世纪世界观的中心思想即等级观念;这个观念的一个根深蒂固的看法是,宇宙间布满一连串等级不同的人和物,从处在世界边缘的上帝直到地上最不完善的实体,都是这样组成的,并假定自然界的等级具备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部分.第十七章万有引力论公元1679年,其他的科学家都已经找到向心力定律和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了.荷兰的惠更斯作了摆的运动实验和一般圆周运动的实验,根据这些实验,他在公元1673年推算出向心力定律.第十八章十七世纪的光学刻卜勒则奠定了近代实验光学的基础.刻卜勒看到光从已知光源以球面辐射出来,直觉地提出了光度随距离减弱的平方反比律.托勒密的折射定律大致上假定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有一种直接比例;刻卜勒研究了光线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的弯曲现象,指出托勒密的这条定律只适用于小于30°的角度.刻卜勒觉得介质的折射力和介质的密度成正比.公元1637年第一次被笛卡儿公诸于世,因为笛卡儿设想光由微粒形成并且走的是快速直线运动,现在他企图用这种微粒说来解释斯涅尔的定律和其他光学现象. 第十九章医学和血液循环的学说医学职业对近代科学发展可能有重要意义的另一特点,是在医学业务上工匠与学者之间有十分密切的接触,但在其他科目中这两者几乎是完全隔绝的 .血液循环学说以及人体心脏至上的学说因此成为十六世纪的一种新思潮的特殊应用.第二十章从炼金术到医学化学帕拉塞尔苏斯给炼金术下的定义是:把天然的原料转变成对人类有益的成品的科学.它是一个包括所有化学工艺和生物化学工艺的定义.在医学上,帕拉塞尔苏斯摒弃了人体健康由四种组织体液所决定的观点,提出人体本质上是一个化学系统的学说.第二十一章近代初期的一些科学应用从十五世纪开始,葡萄牙人就已经到达西非海岸,所遵循的仍旧是中古世纪的沿海岸航线.在十七世纪的第二个二十五年中,英国的科学运动发展得更加互相配合和更有组织性了.第二十二章十七世纪的科学社团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早期,法国外省也成立了几个文学的和科学的组织,到了公元1760年时外省成立了约三十七个重要团体.以科学研究为主的社团多在法国南部:蒙彼利埃的学会于公元1706年成立,波尔多的学会于公元1716年成立,图卢兹的学会于公元1746年成立,它们都和巴黎科学院有密切联系.第四部分十八世纪的科学:民族科学传统的兴起第二十三章十八世纪的科学应用瓦特的蒸汽机一问世就被采用了.那些炼铁厂的老板也同样采用,因为他们需要一种强有力的原动机来开动鼓风机,为高炉提供风力.十八世纪的新纺织机和炼铁上的革新,在工艺上都是重要的发明,但是蒸汽机的发展,由于和科学内容和科学方法的关系太密切了,恐怕是十九世纪以前最重要的一项科学应用.第二十四章十八世纪的科学背景十八世纪,那些曾经靠地理大发现得到好处的投机事业全都不行了.英国发生了一连串的危机,最后导致了公元1720年震动一时的南海公司的倒闭.在法国,西印度群岛的约翰·罗公司差不多在同时垮台,而荷兰在稍早一点时期也出现了一连串类似的商业崩溃.农业和工业则表现为另一种而且比较稳定的企业形式,在英国约在十八世纪中期这些方面的活动反而加快了.那些大都信奉国教的乡绅地主采用了引起农业革命的谷物轮种制和改进的牲畜饲养法,而在城市里地位相当卑贱的人们,其中以不信国教者的势力最大,则发动了工业革命.第二十五章天文学和十八世纪的牛顿哲学牛顿的朋友爱德蒙·哈雷,曾经把引力学说用在特殊问题的研究上,例如用来研究那个就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彗星问题,但是在往后的几代里,天文学方面就很少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家.公元1734年贝克莱在一部叫做《分析家:或者向一个不信正教的数学家的进言》攻击了牛顿发明的微分学,而这个数学家就是哈雷.科学院为纪念牛顿在公元1734年第一次悬赏征文,而最后一次悬赏征求研究笛卡儿的论文则在公元1740年.由于丰特列尔的提倡,这种趋向后来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变得很是突出.第二十六章燃素说与化学革命燃素说以一种更加复杂的形式对金属的锻烧成碴现象提出一个类似的解释.卡文迪许是十八世纪后叶英国化学家中理论上最保守的一个,而且由于不能使自己适应在他的实验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新化学,他在公元1785年前后就放弃了化学研究.第二十七章十八世纪机械物质世界的进步观第一种思想的流派起源于笛卡儿.他抽象地认为,一方面有物质和运动的机械世界,另一方面有包括人类灵魂在内的精神世界,这两都大体上是相互独立的,在人身上只是通过松果腺,两者才有所联系.植物是"为了永远要夺取地上的阳光和空气,并吸收土里的养料和水分"才发生变化的.这一具有经济学上放任主义气味的概念,后来为查理·达尔文所发展了,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中叶的英国大为流行,并取得成果.第二十八章进化和生物的巨大链条拉马克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并研究了在十八世纪晚期占首要地位的许多问题,并把进步的概念以及关于人与其环境的关系等难题带进了生物学领域.人们把他描绘为十八世纪最后的法国哲学家,法国的思辨家之一,因为他关心的问题就是他们讨论的问题,并以同样思辩的方式思考这些问题.与拿破仑时代的新倾向相配合,拉马克的研究比起那些哲学家来,经验主义要略为多一点,他的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实际分类法在动物学系统里占有永久位置.他的进化学说从他立说时候起也有其支持者,不过拉马克主义在科学界永远属于少数人的意见.第二十九章德国的自然哲学十八世纪后期德国自然科学家们发展了他们特殊的自然哲学,因为他们发现当时科学思想的主流是他们的口味不十分投合的机械论和唯物主义.德国诗人兼自然哲学家歌德(公元1749-1832)说过,当公元1770年霍尔巴赫发表了他的《自然体系》时,在德国就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应.人们感到这部著作的理论部分与其说是错误的,倒不如说是不得要领,它既不符合德国人的经验,也不符合他们的理想.德国自然哲学家们都有高度的思辨的头脑.把逻辑结构赋予谢林和奥肯的理论的黑格尔,非常藐视英国人用来形容科学实验器具的"哲学工具"这一名称.第三十章胚胎学:个体有机物的发育一个有机体靠它自身特殊的生命力而理想地预先形成,这种观念就意味着有机体胚胎的生长中应当可以在经验上观察到一个真正的肉体发育过程,亦即形体上的分化.这样一种涵义,即胚胎的渐成说,于公元1759年由一个德国人卡斯巴尔·弗里德里希·沃尔弗(公元1738-1794)提了出来 .第三十一章活的有机体的结构和机能自然分类法要求对所研究的生物的全部特征进行考察.但是,人们感到自然分类法由于把动植物放在它们天然科属的地位上,比采用多少有点牵强和专断范畴的人为分类法,在阐明有机体的相互关系上要清楚些.公元1830年达到顶点.在那一年,圣提雷尔在巴黎科学院提出他两个学生写的一篇论文,文章力图证明墨鱼是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在形态和进化方面缺少的一环,理由是假如墨鱼被当作当中弯曲而头尾相接的话,它便表现出脊椎动物的轮廓来.第三十章细胞学说十八世纪转折期的德国自然哲学而兴趣的活力论思潮,导致这种分类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改变,有机体的细胞开始被认为是介于未组织化的生物物质层与未分化组织层之间一个居间的层次.第五部分十九世纪的科学:工业和学术变革的促进者第三十三章地质学的发展公元1780年出版一份大型的法国地质图.格塔尔没有看出地面上并列的岩石夹层,在地下是垂线层迭的,这或许是由于当时法国的开矿业还不十分发达,所以难以考察地壳的垂线切面.勒曼和富克泽尔把岩石的垂直系列看成是历史的递续现象,每一层都是在下一层的上面逐渐形成的.他们根据年代的远近,把岩石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不含有化石的原始岩层,它们构成山峦的核心;其次是第二层的沉积物,含有简单的海生物化石;最后是第三层的岩石,含有陆上动物和植物化石.第三十四章十九世纪时期的物种进化学说达尔文其实是第一个认为生物进化系列是由系谱树递传下来,并把这种想法彻底加以发挥的人;有关的动物种类从共同的亲体分支出去,有些种类已经灭亡,而别的种类则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留下活的后代.他从化石动物在地质上的连续性,草似出他的系谱递传树,并证明个体动物的胚胎发育往往大体上遵照化石遗骸所提揭示的种族进化发展的路线.动物和植物的地理分布事实支持了这样的进化系谱树.第三十五章十九世纪法国和英国的科学团体十九世纪早期创立了一些科学团体,使科学家的才能得以培养并发挥出来.法国。
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国科学技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c0f7831aa8114431b90dd8f9.png)
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本书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古代机械工程史。
作者在大量文物考证和史料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历代机械的发明、应用及技术发展进行了翔实的记述和全面的评价,充分反映了祖国机械工程领域的辉煌成就。
本书共十章,首章是概述,其后八章把机械的分类和发展巧妙结合,最后一章介绍了西方机械的传入和影响,真正做到了结构有总有分,内容详略得当,记述准确流畅,还辅以大量的图片,不仅是机械工程和机械史的学习者和研究者的权威参考,也是广大机械科技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启发性读物。
绪论第一节机械的含义和分类机械的含义:一般认为机械式机器与机构的总称,它的根本目的是完成预定的机械运动及未完成特定的运动,然后才是省力。
机械的三大特征:第一,它是许多构件的组合体;第二,其各构件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第三,它能转换机械能或完成有效的机械功。
凡具有以上三个特征的事机器,而仅具有第一、二特征的事机构。
一机械的古代涵义在中国,机械的定义最早见于《庄子》。
中国古代常用“机”指某种特定机械,以后泛指一般机械。
西方最先提出机械定义的事古罗马的建筑师味多维斯。
二机械分类刘仙洲将机械分为七类,即:简单机械、发动机或原动机、工作机、传动机、仪表、仅用发动机得机械、发电机与电动机。
按机械史的分期,可分为四类:远古工具;古代机械;近代机械;现代机械。
按其功能可分为动力机械、物料搬运机械、粉碎机械等;按服务的产业可分为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纺织机械等;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热力机械、流体机械、仿生机械等。
第一章中国古代和近代机械工程发展概述第一节远古工具和机械中国机械史的萌芽,是以旧石器的出现为标志的。
直到1万年前才进入精致工具阶段,发展速度加快。
这一阶段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但制作比以前精良,种类多,后期出现了一些简单机械。
第二节古代机械时期远古工具为机械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大约在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机械萌芽。
如:陶轮、踞织机、石质的犁形器、独木舟、钻孔工具、远古钻木取火。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6a510c0fec3a87c24028c4e2.png)
科学技术史绪论即使一场世界大战把人类的全部物质财富都摧毁了,但只要人类的精神财富——科学技术还存在于人脑之中,那么人类用几十年、几百年的时间,就能把现代化世界重新建设起来。
但是,倘若连人类的全部精神财富也摧毁无遗,那么,人类重建现代化世界,就要再走一遍人类万年乃至几万年所走过的历史。
——K·波普尔[英]•一、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历程•1、原始科学技术萌芽时期•2、古代四大文明古国时期•科学还没有完全从哲学中脱离•科学与技术相互分离•古希腊创立了古代科学的理论体系•3、近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时期•脱离宗教神学•脱离哲学•技术开始与科学联姻(18世纪)•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时期•第二次科学革命,使科学冲破牛顿力学的束缚,•科学观念又一次发生重大变革。
•发展特点:•(1)发展的不平衡•(2)整体性•(3)国际性•(4)竞争性与互补性二、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1、什么是科学•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
•科学是知识体系和由知识体系所转化的生产实践活动的统一。
•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作为研究对象,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自然科学的特点:•(1)具有“一般生产力”即“知识形态上的生产力”的性质。
•(2)具有客观性、规律性,而不具有阶级性、民族性。
•2、什么是技术•(1)定义技术(techn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techne”(艺术、技巧)和“logos”(言词、说话),意为“完美的记忆和演讲”。
•亚里士多德:技术是制作的智慧。
•弗兰西斯•培根:提出把技术作为操作性学问来研究。
(17世纪)•狄德罗【法】: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工艺、方法、制度)的体系。
(18世纪)•技术是人类在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改造自然的手段、工艺方法、技能体系的总和。
•(2)技术的特点•物化性:无论是何种技术,都主要是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
世界科学技术史
![世界科学技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28a0684a31b765ce050814e1.png)
卡利浦、亚里士多德继承了同心球宇宙几何模型
(2)几何学
希腊人在的几何学方面的成就是惊人的。
泰勒斯最先提出和证明直径等分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等腰三角形等角相等、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等命题,还提 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对数学入迷的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最有名的发现是对勾股定理 的证明和 的发现, 的发现标志人类认识的实数从有理 数领域迈入了无理数领域。
四、用火和取火
猿人在技术上取得的一项决定性进步是学会了用火,有的人 类学家认为380万年前生活在东非肯尼亚的早期猿人已经开始用 火。170万年前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元谋人肯定已经开始用火。在 旧石器时代中期生活的晚期猿人后辈——早期智人,可能发明 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五、捕鱼和狩猎
对早期猿人来说,最主要的生产活动是采集,捕鱼和狩猎是辅助 性的。早期智人,骨器和角器大量流行,投矛出现了,显然, 这是猎人的标志。在晚期智人那里,石器、骨器和角器都已制 作得相当精美,狩猎活动更为频繁和规模巨大。
七、希腊化科学时代的群星
迪奥菲拉斯特、欧几里德、阿里斯塔克、阿基米德、埃拉托色 尼、阿波罗尼、喜帕克斯、赫罗菲拉斯。
希腊化时代的哲学和科学已经彻底分离。
哲学家:伊壁鸠鲁、芝诺
第五章 罗马帝国的技术和影响
一、意大利半岛和罗马人
二、技术特色
罗马人兴起的过程中,技术特色在于解决实际的问题, 在抽象的理论和学术方面投入较少。帝国初期的公共工 程和管理使罗马人对技术很重视,并创造了值得骄傲的 技术成就。
六、希腊历史的转折点
伯罗奔尼萨战争之后希腊各城邦元气大伤社会内部积弊增加, 腓力接管希腊城邦管理权之后制订了东征计划,腓力死后他的 儿子亚历山大继位,亚历山大死后,
科学技术史考试资料2简答题
![科学技术史考试资料2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4c93f5c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8.png)
科学技术史考试资料2简答题简答题1、15-16世纪西欧国家的航海探险和地理发现有何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意义:①这种活动带有掠夺和开拓殖民地的性质;②葡萄牙等西欧国家资产阶级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加速西欧资本主义关系的形成和发展;③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价值:①打开人们的眼界,是人们看到科学的正确与力量鼓舞了人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②直接推动了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力学和数学的发展。
③此外,探险家们重新发现了地磁倾角并把罕见的花木和鸟兽带回欧洲。
3、15-16世纪的欧洲各国开始了航海探险,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有何重要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哥伦布、麦哲伦坚信大地是球形的这一科学家说并以勇敢的探险活动证实了它,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看到了科学的正确和力量,鼓舞了人们用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对当时的西欧和以后的世界各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航海活动开辟了一个科学研究的新天地,直接推动了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力学和数学的发展。
航海能使人们从不同的地区和方位观察天象获得更丰富的天文资料:远航需要精确的星图、海图及测量海里和方位的量表;航海需要造炮舰这就需要大量力学知识。
天文学和力学的发展推动了数学的发展,此外探险家们重新发现了地磁倾角,并把罕见的花木和鸟兽带回欧洲。
地磁学、地理学、植物学、生物学、人种学等学科只有在全球范围内才能有巨大的发现。
2、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近代科学的兴起有何影响?答:1.大地是球形这一科学假说被证实,鼓舞了人们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2.航海活动开辟了一个科学研究的新天地,直接推动了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力学和数学的发展。
3.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现促进了地磁学,地理学,植物学,生物学,人种学等学科的发展。
12、远古人类所发明的人工取火方法在人类进化史上有何特别的重要意义?一、事物的种类和范围扩大了,营养丰富了,进而促进了人体特别是大脑的发育;二、人类可以用火防止野兽的侵袭,又能用火围攻猎取野兽;三、人类还能用火取暖照明,从而扩大了人类活动的时空范围;四、人类渐渐学会有火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并在火的利用过程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化学知识。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6b4e5f16227916888486d7a3.png)
7/29=1/6 + 1/24 + 1/58 + 1/87 + 1/232
? 2/7 = 1/4 + 1/28
四、解剖和医药学
科学技术史
第二章东方的四大古老文明
? 埃及
? 美索不达米亚
? 印度
? 中国
第二章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
? 第一节 古代埃及的科学技术
? 第二节 古代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
? 第一节 古代埃及的科学技术
? 一、文字和书写技术
? 古埃及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500年。最初是象形文字(☉:太阳,≈:水),
的材料。
二、天文学
? 1、太阳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
2、滴漏计时
? 金最近,日本考古学家仓桥秀附发现:胡夫、卡夫拉两大金字塔的大小比例正好与
地球和金星的大小一致。
? 仓桥秀附推断:古王国时代建造的全部七座大型金字塔分别代表包括月球在内的七
颗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公转周期。
金字塔与天文
? 最近,日本考古学家仓桥秀附发现:胡夫、卡夫拉两大金字塔的大小比例正好与地
球和金星的大小一致。
? 仓桥秀附推断:古王国时代建造的全部七座大型金字塔分别代表包括月球在内的七
颗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公转周期。
三、数学
? 1、10进制记数法,但没有位值制。
后来形成了以表形符号、表意符号、标声符号相结合的象形文字。
罗塞达石碑
? 1799年,法国人布萨在尼罗河口小城罗塞达发现一块公元前95年刻的石碑,同样
的内容用古希腊文、古埃及文祭祀体和古埃及文世俗体三种文字书写。通过对这块石碑的研究,人们终于读通了古埃及文字。
科学技术史少年读本
![科学技术史少年读本](https://img.taocdn.com/s3/m/f690ad3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2.png)
科学技术史少年读本第一章:古代科技的奇迹在远古的时候,人类并没有现代科技的便利,但他们却能创造出令我们惊叹的技术。
例如,古埃及人建造了伟大的金字塔,这座宏伟的建筑至今仍然屹立不倒。
古希腊人发明了蒸汽机,尽管它的运作原理并不像现代蒸汽机那样高效,但它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机械装置。
第二章:中世纪的黑暗与启蒙在中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似乎停滞不前。
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世界进行探索,并且发现了许多新的发明。
例如,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这对于知识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伽利略的天文学观察则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宇宙的认知。
第三章: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的诞生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之一。
在这个时期,机器代替了人力,大规模的生产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蒸汽机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第四章:电子时代的崛起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电灯的发明使得人们不再受限于白天,电视的问世让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利。
而计算机的出现则将人类带入了数字化的世界,使得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高效。
第五章:现代科技的辉煌如今,科技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智能手机、无人机还是人工智能,它们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丰富多彩。
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挑战,例如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和网络安全的隐患。
结语:科技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驱动力,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塑造了我们的未来。
正是每一位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辛勤努力,才让我们能够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和进步。
让我们一起追随科技的脚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亚里士多德主义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一位承上启下
的人物,在他的哲学中,哲学和自然科学已开始分化。
1)在世界本源问题上,提出了两种“实体”说,并用
“四因说”加以论证;
2)在宇宙结构问题上,主张地心说,建立了同心球宇
宙模型,第一次把几何学和天文学结合起来;
3)在物体运动问题上,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
同心球理论
阿波罗尼乌斯的两 个数学发明偏心圆 运动和本轮、均轮 模型为天文学家解 决行星视运动问题 提供了基础。
Apollonius (约262190BC)的两个数学
发明
本轮和均轮
本轮和均轮的 运动可以从数 学上解释行星 的各种运动状 态:留、逆行 等。
喜帕恰斯 (Hipparchus, 约190-127BC)
1.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关于世界万物本原是 “水”的主张
泰勒斯
泰勒斯(Thales,约前624—546)断言所有的事物都 起源于水,因此他被尊为希腊科学和哲学的鼻祖。 1)泰勒斯的命题中没有神话因素; 2)泰勒斯用这个假说解释了其它自然现象。如回答 了大地靠什么支持这个古老问题。 3)现代科学正是从泰勒斯和其同时代人的思想持续 不断地传下来的。
欧几里德
约公元前300年, 欧几里德提出了对 数学作系统阐述的 权威性形式,此后 许多世纪,这种形 式被公认为是数学 方法的典范。 他的集大成之作 《几何原本》至今 还是几何学的权威 著作。
阿基米德把观察和数学推理、理论研究 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发现了杠杆原理和 浮力定律,给出了求解复尽杂物体重心 的方法。他的研究方法已接近现代的研 究方法,被誉为“力学之父”。
阿波罗尼乌斯的发明 被喜帕恰斯用来描述 天文现象。希腊天文 学走上了一条康庄大 道。喜帕恰斯在构建 日月和行星运动几何 模型时采用了巴比伦 几个世纪以来保存的 观测数据。
岁差的发现
喜帕恰斯的另一项重要 发现就是春分点的退行 即岁差现象。
喜帕恰斯的太阳 运动模型
能运动,重物坠落的速度较轻物快。
二.古希腊数学的兴衰
古希腊数学的兴起
– 古典希腊时期 – 亚历山大前期 – 亚历山大后期
古希腊数学的衰落
公元325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开 始利用宗教作为统治的工具,把一切学术 都置于基督教神学的控制之下。公元529年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 的柏拉图学园以及其他学校,严禁传授数 学。许多希腊学者逃到叙利亚和波撕等地 。数学研究受到沉重的打击。641年,亚历 山大被阿拉伯人占领,图书馆再次被毁, 希腊数学至此告一段落。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的名言
给我一个支点,我 将推动地球
从阿基米德的著作 中还能找到理论力 学的萌芽:他从预 设的一些公理出发, 从数学上证明了杠 杆 原 理 ——力与 力 臂成反比。
亚里斯多德的动力学
任何运动物体都是由与它相联的外界物体所推 动。这是地球上无生命物体运动的基础。由此 得出: (1)一个脱离了所有外部影响的物体处于静止 状态; (2)对每种强迫运动,必须寻找与物体有关的 动因。 动力学基本规律:由外力推动的物体运动的速 度与推力成正比,与反对运动的阻力成反比。 亚里斯多德和其他希腊思想家的最大功绩就是 把自然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第二讲:古希腊的科学技术
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 二、古希腊数学的兴衰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古希腊科学发端的社会背景及其与四 大文明古国科学社会背景的差异;
2.重点掌握雅典时期的自然哲学成就及其自 然观意义;
3.着重了解古希腊数学的兴衰
希腊文明的发祥地
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
1.米利都学派 2.毕达哥拉斯学派 3.原子论思想 4.爱利亚派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里士多德主义
(Pythagoras,约前 570—497/6)命名的这个 学派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对 数最感兴趣,把数作为一 个形而上学原则。 毕达哥拉斯
3. 原子论思想
伊壁鸠鲁与他的哲学
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大的成就之一。这
个派别的创始人是留基伯,主要阐述者是德谟 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该派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
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物质微 粒,永恒运动是原子的本性,自然界变化的实质 是原子的聚散及其运动,整个世界由原子和虚空 所构成。古代原子论是欧洲最早最完备最接近于 近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的哲学猜测。
1. 米利都学派
阿拉克西米尼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空气; 阿拉克西曼德则认为万物来源于“未规定的物质”。 赫拉克利特认为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是“火” 恩培多克勒提出了关于水、火、土、气的“四根说”
赫拉克利特
恩培多克勒
2. 毕达哥拉斯学派
万物皆数,宇宙 万物的结构及其 运行服从数的和 谐,意义深远 以萨摩斯岛的毕达哥拉斯
恒星的周年视差
阿利斯塔克根据得到的日、 月、地大小和距离数据, 提出地球绕着太阳转动的 地动说。对于因此而应该 产生的但没有被观测到的 恒星周年视差,他假定地 球轨道半径与地球到恒星 的距离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这一学说富有革命性但缺乏经 验事实的支持。
地心说
欧多克斯(Eudoxus,约409-356BC)在柏拉图 关于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原则指导下提出了 天体的同心球理论。他一共设置了27个同心球: 恒星一个,五颗行星每颗四个,太阳和月亮各 占三个。
2.天文学
日心说:阿利斯塔克最早提出日心说
Aristarchus(前310-230年左右) On the Sizes and Distances of the Sun and Moon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18 倍,但小于20倍; 太阳与月球的直径比大于18,小于20 太阳与地球的直径之比大于19:3,小于43:6
1. 数学知识
古希腊的数学成就与毕达哥拉 斯学派的几何学成就及其数理 思想直接相关。欧几里德的 《几何原本》全面总结了前人 的几何学知识,从公理出发运 用演绎方法证明了包括467个 命题的几何学全部定理。几何 学从此成为一门科学和古代最 成熟的学科。
亚里士多德主义:
地球在宇宙中心的论证
亚里斯多德对地球处于 宇宙中心的论证之一: 因为我们时时刻刻正好 看到半个天球,所以地 球必然位于宇宙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