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周锡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学、善学。数学中的教学情境就是指老师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创设含有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为达到某一学习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究、分析、发现、转化。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思维的状态而有目的地设置起来的,这创设的情境,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实践证明,让学生在他们喜闻乐见、倍感兴趣的情境中学习,是新理念下小学数学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那么,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中,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创始出有效的问题情境,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呢?下面我就《线段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发表一下自己稚嫩的见解。

在上这一课时时,我打开听课笔记本,回顾听过的这一课时,希望对我的教学有所帮助。

分类情境,被动学习

师出示: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里有很多线,请你来给这些线分类好吗?小组讨论,并说明分类的原因。

学生分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生1:我们小组认为可以分成2类,①②③⑤⑦⑧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直的线;④

⑥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曲的线。

师: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2:我们小组认为可以分成3类,①②⑦⑧为一类,因为它们是直的,而且旁边还有点;③⑤为一类,因为它们是直的,但旁边没有点;④⑥为一类,因为它们是曲的。

生3:我有不同意见。第一类中还可以再分,①⑦为一类,因为它们只有一个点;②⑧为一类,它们有两个点。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观察得也很仔细,分的方法有多种,现在我们来看最后一种,我们可以把这些线分成4类。看着这些线,我们来给这些线取一个名字。

学生纷纷报名字,老师选择正确的名称,学生叫不出的老师提醒。

师: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线段,仔细观察②⑧这两条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生:它是直的。

生:它两边有两个点。

师:对,这两个点就叫端点。线段的特征就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反思:看着听课笔记,我陷入了沉思之中:这堂课参插了数学思想在里面:分类。分类是概念获得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思考了这几条线之间的异同;又由于是由小组讨论完成,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也得到充分的交流、充分的学习,进行知识的互补,还提高了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给它们取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但我总感到这一堂课有所欠缺:1.线段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把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把教学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展示“实际数学”,使学生从现有的生活背景与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理解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2.这堂课看似学生在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实则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步一步把知识教给学生,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学生没有实际了解线段的特性、端点的用处。

于是,当我自己要执教这一课时,我想从现实生活入手,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学数

学,了解数学。

生活情境,生活数学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特别爱动脑筋,现在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其它同学仔细观察,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老师用手拉一条棉线,先两手拉紧,再两手松开,使学生看到两手拉紧时线是直的,两手松开时线是弯曲的。)

师:说说你们观察到了什么?从这个实验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线拉紧时是直的,松开时是弯曲的。

生:线有直的线和曲的线。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也表现出了你们的聪明才智。那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直的线呢?

同学们纷纷举例。有一个同学说到了书的一条边。

师:对,它是一条直的线,同学们来摸一下,感觉一下直的线。

生摸边后说感觉。

师:那小朋友们,你们能把这条长边画下来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

板演学生的三种画法:

师;你认为哪条画得正确?为什么?

生1:第一条错了,数学书的边是直的,不是曲的。

生2:第二条也错了,太短了。

生3:数学书的边是直的;数学书的边应该从书的这一端画到那一端。

师:为了看出数学书的这条边是从这一端画到那一端的,那我们就在这两端分别点上一个点,并给它取个名字,叫端点。(同时板书:端点)

师:数一数,这条线上有几个端点呀?(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板书补充完整:两个端点)

师:像这样,两点之间一段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做线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的线段。(揭示并板书课题:线段的初步认识)

反思:数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习的最大障碍。又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造良好的生活实际情境,让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结合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唤醒并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直接经验学习间接的数学知识。而以儿童生活经验为背景创设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学习兴趣,那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兴趣是一切活动的源泉。

由于这节课充分引进了现实世界中的数学知识,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吸引到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情绪高涨,学得积极主动。课后,我让学生说说线段,发现学生还是停留在生活中的数学上,学生没有把生活经验中的线段提升数学中的线段。当出现纯粹数学的问题时,学生还是按照过去的经验随意的去想。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注入“数学的思维方式”,生活和数学才能相得益彰,数学课才能散发出深厚的数学气息和浓郁的生活滋味。

于是,我在执教另一个班级时,在学生画好线后增加了这样一个过程:

生活经验与数学思维融合,学数学

师:那么这条线能否给它延长呢?

生:能给它延长。

师:好,就你来试一试。(生上黑板把线延长。)

生2:老师,我还能延长。(再上黑板把线延长。)

生3、生4:我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