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 1953年《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文 • 系统考察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探讨了贫困的根源和摆
脱贫困的途径 • 结论:“一国穷是因为他穷。”
(2)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 1956年发表《不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表现为人均收入处于维持生命和接近
• 城镇贫困阶层作为一个整体,其在城市空间上的分布已经出现相对集 中的现象,并开始表现出与其它社会阶层居住空间相对分隔的趋势。 (刘玉亭,2004)
2. 国内研究综述:关于贫困经济学
(1)在舒尔茨之前,许多发展经济学家认为贫穷经济中 的农民是愚昧的,他们并不能对市场信号和经济机会做出 合理的反应,舒尔茨教授首次对这种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 (蔡昉) (2)将发展与公平纳入贫困经济学的视野。(卢周来)
的探索
1、国内研究综述:关于贫困
(1)农村贫困问题: 只有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发展的主要目
标,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为着眼点,才能真 正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林毅夫)
(2)城市贫困问题:
a) 城市贫困的定义
城市贫困不仅仅是物质的匾乏,主要表现为缺乏一定资源(包 括物质、社会、文化和精神的),还缺乏本应得到的权利(包括 就业权、受教育权、住房权、医疗权等)。(洪朝辉,2003) b) 城市贫困的规模与测度 关信平(2003)根据官方相关统计数据和各种调查数据对我国城
赠与
• 一个人免于饥饿的权利依赖于: ➢ 政治体系:政府能否提供明确的产权保护 ➢ 经济体系:微观上是否有充分竞争的市场秩序,宏观上
能否维持稳定的经济环境 ➢ 社会体系:家庭内部的分工,传统观念中对交换权利和
互惠权利的规定
(6)舒尔茨的贫困经济学 • 1965年,舒尔茨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具有里程
3、国际劳工组织: • 在工业化国家,贫困线大体上应相当于制造业工人平均
工资的30%。
4、美国: • 贫困线标准是根据家庭人数和所在州来决定 • 美国大陆相连接的48个州和首都华盛顿为一个标准(两
口之家2008年贫困线标准为14,000美元, 2009年贫困线 标准为14,570美元) • 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分别有自己的标准
(二)贫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贫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穷人问题。
➢ 研究内容: • 贫穷的原因; • 经济社会发展中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 收入分配的基本制度; • 政府如何助推穷人发展; • 如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贫困经济学的宗旨
➢ 贫困经济学奉行均衡发展战略
• 森的权利体系包含四方面的权利: ➢ 以交换为基础的权利:一个人有权将自己的资源或雇佣来
的要素与他人交换 ➢ 以生产为基础的权利:一个人有权将自己的资源或雇佣来
的要素用于生产 ➢ 以自身劳动力为基础的权利:一个人有权将自己的劳动力
用于自己组织的生产或者受雇于他人 ➢ 以继承或转让为基础的权利:一个人有权继承财产或接受
贫困及贫困经济学相关理论问题
一、贫困的基本问题
三、贫困理论
(一)贫困的界定
四、反贫困理论
(二)贫困类型 (三)贫困标准 (四) 贫困的测度
二、贫困经济学基本问题
五、国内外贫困相关问题研 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一、贫困的基本问题
(一)贫困的界定
1、英国汤普森: • 在《英国的贫困:家庭财产和生活标准的测量》一书中写
• 主张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应当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幸福。
➢ 贫困经济学关注市场竞争中的弱者
• 主张实行一定的政府干预来校正市场失灵; • 主张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在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上要对弱势群体有所
倾斜。
➢ 贫困经济学的核心是公平与发展
• 其实质就是解决各类穷人问题。
(四)贫困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穷人经济学的研究主题是贫困和穷人,能够回答如下问题:
者资源有限,以致他们被排除在所在国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生 活方式之外。
3、 欧共体: • 1989年 :贫困应该被理解为个人、家庭和群体的资源——包括
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如此有限,以至于他们被排除在 他们所处的国家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之外。
4、 中国学者: • 童星、林闽在《我国农村贫困线标准研究》一文中对贫困的定
➢ 什么是贫困; ➢ 贫困的标准是什么; ➢ 贫困的原因有哪些,根源是什么; ➢ 穷人的行为; ➢ 穷人的发展; ➢ 如何使穷人变成富人等。
贫困经济学对“贫困”内涵的阐释:
➢ 贫困指一种没有足够收入、无法维持基本生存需要的状态 ➢ 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即“能力的贫困”或
“机会的贫困”
产出增 长停滞 或下降
收入水 平低
劳动生 产率低
负循环
生活水 平低
劳动力 素质低
• 结论:突破低收入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的途径
➢ 权力关系、土地关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实现收入 平等
➢ 增加储蓄以促进资本形成,使生产率和产出水平大幅 度提高,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产出水 平提高
收入提 高
地区贫困线,即最低生活保障线。 2、生活需求法 • 根据当地维持最低生活所需的商品、服务列出清单 • 根据市场价格,计算拥有以上商品服务所需现金,即
“贫困线”
3、生活形态法 • 根据生活形态选择剥夺指标 • 根据剥夺指标和被调查者实际生活状况确定那些人属于
贫困者 • 根据贫困者被剥夺的需求、消费和收入,计算“贫困线” 2、恩格尔系数法 • 以一个家庭用于食品消费的绝对支出除以已知恩格尔系
• 贫困文化塑造着在贫困中长大的人的基本特点和人格,使得他们即使 遇到摆脱贫困的机会也难以利用它走出贫困
• 属于贫困的个人责任论,未能解释穷人贫困的起始原因
塑造特点和 人格
陷入贫困
下一代习得 贫困文化
穷人的居住方式 (集体互动)
贫困亚 文化
四、反贫困理论
(1)反贫困的概念
反贫困的概念主要有三种表达形式:
(3)舒尔茨的“贫穷经济”已远远超出一般的经济 学范畴,特别是他关于“人力资本”的思想,更是对 传统经济学的超越。(吴理财)
(4)舒尔茨把改造传统农业寄托于生产要素的输入, 忽视了传统农业发展的本身差异和不同特征,忽视了 小农经济和社会孕育现代因素的可能,这些都是应 当进行修正和发展的。(韩朝华)
于维持生命的低水平均衡状态,即“低水平均衡陷阱” • 结论:资本稀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和关所在。发展
中国家须进行大规模资本投资,使投资和产出的增长超 过人口增长,才能冲出“低水平均衡陷阱”
(3)莱宾斯坦:“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 1957年提出经济发展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 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的恶性循环,必须首先
1、世界银行: • 370 美元(按 1985 年购买力平价计算,约合 1 天 1 美
元)作为国际通用的衡量贫困标准 • 275 美元(约合 1 天 0.75 美元)作为国际通用的赤贫标准
2、欧洲经济委员会: • 贫困线应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可支配收入的50%。
(以上两个贫困线实际上都是相对贫困的贫困线。)
d) 国内城市贫困人口生存与社会空间分布状况 • 在上海、武汉、天津、兰州和重庆五大城市2500户贫困家庭的调查数
据表明,贫困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水平仅为当地的21-31%,这五大城市 的贫困家庭的成员50%有慢性疾病,并且其中50-70%的贫困者有病不 看。(唐钧)
• 由于失业、下岗和低收入,导致城市贫困者的生活相当困难,按照民 政部关于低保救助平均补差额(66元/月)的数据推论,2001年低保对象 的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只有100-200元左右。(洪大用)
碑意义的文章《贫困经济学》一文中首次提出,经 济学家应将关于贫困问题的理论纳入经济学的研究 范畴,建立专门研究贫困问题的理论性学科——贫 困经济学。
• 1979年,舒尔茨在诺奖演说中指出:人口素质的提
高是改善贫困的决定性因素。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7)刘易斯:贫困文化理论
• 通过对贫困家庭和社区的实际研究而提出,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贫 困现象
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 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 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
(4)缪尔达尔:“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
• 理论内容:
➢ 在动态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因素互为因果,呈现出 “循环积累”的发展态势。这种发展关系不是均衡的、守 恒的,而是一种“累积性的循环”。
5、中国: • 2008年确定的贫困线为1196元 • 中国计划在2011年将贫困标准上调到人均纯收入1500元 6、 越南: • 2011-2015 年间贫困户标准是:农村贫困户标准为人均
年收入480万越盾,折合成人民币为1511元
(四) 贫困的测度
1、国际贫困标准法 • 收入比例法,由OECD提出 • 操作方法:以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收入的50-60%作为该
对反贫困策略的研究,主要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1)界定反贫困的概念,从而确定反贫政策实 施的最终目标;
(2)选择反贫困路径,即反贫政策实施的切入 点;
(3)反贫困政策的效果评价。
五、国内外贫困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 宏观层面:关于扶贫战略方面的研究 • 微观层面:农村贫困问题,城市减贫方面
市贫困的规模做出估计: • 贫困人口规模从1500万到5000万不等 • 城市贫困率从5%左右到15%左右
c) 城市贫困的成因 • 外部因素: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城市贫困的影响(李培林、王绍
光、程胜利) •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城市中的“转型期贫困特征”
的逐步消退,城市贫困问题可能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关信平)
数,即“贫困线” • 这是源于“恩格尔定律”的收入比例法
二、贫困经济学基本问题
(一)贫困经济学的含义
贫困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 科,所要研究和考察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困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和矛盾。具体地说:
贫困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贫困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运动规 律的一门学科。
义: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最低收入造成 的缺少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以及没有发展机会和手段的一种生活 状况。
(二)贫困类型
• 根据贫困的内涵:广义的贫困和狭义的贫困 • 根据贫困的成因:普遍性贫困、制度性贫困、区
域性贫困和阶层性贫困 • 根据绝对性与相对性: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三)贫困标准
道:“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食物、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和缺 少最低生活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所谓贫困 的。”
2、世界银行: • 1980年: 从“缺乏”的角度界定 贫困, 范围从单纯的物质的“缺
乏”到无所不包的社会的、精神的、文化的“缺乏”。
• 1990年: 将贫困定义为“缺乏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 2001年: 从“社会排斥”的角度界定贫困,认为贫困是由于贫困
➢ 减少贫困:从贫困人口的数量界定反贫困的行为过程 ➢ 减缓贫困:从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反映反贫困的行为过程 ➢ 消除贫困:反映了反贫困的目的性
(2)、反贫困的路径选择
在反贫困的路径选择上,国际上主体模式主要有 三种类型:
➢ 资源配送模式:传统西方国家、大多数欧盟国家
➢ 惩罚“机能障碍”模式:考察贫困人口生活方式与社会规范
➢ 介入“机遇结构”模式:研究导致贫困状态的社会及经济结 构
(3)、反贫困策略
反贫资源分配模式主要有三种:
➢ 完全瞄准模式:信息成本高昂,扶贫资源提供者与接受者 之间完全信息不对称
➢ 不瞄准模式:直接将扶贫资源分配到贫困家庭,信息成本 降低,但是会造成扶贫资源的流失和低效
➢ 部分瞄准模式:介于上述两种模式之间,即把反贫资源交 给具有某种社会经济特征的子群,如村、镇等基层组织, 让其分配
劳动生 产率提

正循环
劳动力 素质提

生活水 平提高
(5)阿玛蒂亚·森:权利贫困理论 • 森理论的独特魅力在于深刻分析了隐藏在贫困背后的生
产方式的作用,以及贫困的实质。 • 森主要研究的是贫困的特殊形态——饥饿。他认为要理
解饥饿,必须首先理解权利体系,并把饥饿放在权利体 系中加以分析。 • 饥饿是交换权利的函数,不是食品供给的函数。
三、贫困理论
1、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相关研究
(1)马尔萨斯的贫困理论 • 结论:贫民自身是贫困的原因,社会制度没有责任 • 在理论上首次提出贫困问题 (2)马克思的贫困理论 • 最早从制度层次上揭示贫困根源 • 结论:无产阶级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是“剥夺者被剥夺”
2、20世纪50、60年代后的贫困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