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常识
中药房煎煮说明
![中药房煎煮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9fff482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c.png)
中药房煎煮说明
中药煎煮是指将中药材放入水中进行煮沸的过程,用于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并制成药液或药汁。
以下是中药房煎煮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1. 材料准备:根据处方要求,准备好需要的中药材和适量的清水。
药材可以事先研磨成粉末或切碎成小块,以便更好地溶解和提取。
2. 比例测量:根据处方指示,准确测量中药材与水的比例。
不同的药材和处方有不同的比例要求,一般来说,一份药材需要用10倍至20倍的水进行煎煮。
3. 水煮:将清水倒入煎煮锅中,放入中药材。
按照处方的要求,以高火将水煮沸,然后转为小火保持煮沸状态。
4. 炖煮时间:煮沸后,根据处方要求进行炖煮的时间。
一般来说,炖煮时间在30分钟至2小时之间,具体时间根据药材的
性质和需要提取的成分而定。
5. 过滤提取:炖煮完成后,将煎煮液过滤出来,除去渣滓和杂质。
可以使用纱布、滤网等工具进行过滤,以确保药液清澈透明。
6. 冷却保存:将过滤后的煎煮液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进行冷却,然后存放在密闭容器中保存。
根据药液的使用情况,可以选择将其保存在冰箱中以延长保质期。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中药煎煮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以免煎煮时间过长导致有效成分过度损失或煎煮不充分。
同时,根据处方要求,可以使用不同的煎煮方法,如水煮、蒸煮、煮沸后冷却等方式来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
如果对中药煎煮不熟悉或不确定,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
怎样煎煮中药?
![怎样煎煮中药?](https://img.taocdn.com/s3/m/149c985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3.png)
怎样煎煮中药?
煎煮容器:宜用砂锅,避免用铁锅。
煎煮前处理:药物放锅内加凉水约高出药物3-5厘米,浸泡30-60分钟。
煎煮:
1、药物浸泡后放在火上,先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在煎煮过程中不要频繁打开锅盖,以免丢失挥发性成分;
2、一剂药一般煎煮2次。
第一次煎煮先用武火(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小火)。
再煎25分钟左右,将药液煎至150-200毫升左右滤出。
第二次煎煮加凉水稍高于药面即可,煮沸后再用小火煎15分钟左右,煎至150-200毫升左右滤出。
3、将两次煎煮的药液混合均匀,分两次早晚服用。
4、一般药物可合煎,但有些药物需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烊化,要注意区别:
(1)先煎:将纸袋撕开把先煎药放入锅内,用水煎煮沸20-30分钟,再将群药加入同煎。
(2)后下:待群药煎好前把后下药纸袋撕开投入后下药,再煎煮5-10分钟即可。
(3)包煎:将药物用白布包好后,放入锅内与群药同煎。
(4)冲服:用煎好的药液(或温开水),将冲服药搅匀后同服。
(5)烊化:将其打碎放入碗中,倒入煎好的热药液,搅溶服用,当药物不完全溶化时,可隔水蒸片刻,待完全溶化后服用。
(6)另煎:单独煎煮,滤取药液后合并到汤药中服用。
(7)包先煎:用白布袋包好放入锅内,用水煎约15分钟左右,再将群药加入同煎。
血
(8)其他特殊煎法或用法请遵医嘱。
中药的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的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29777c0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b.png)
中药的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1、清洗:煎煮前一般无须清洗。
如果草药中有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丢失。
2、浸泡:煎煮前用凉水浸泡药材约半小时,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汤水中,同时也能增加汤药的浓度。
3、用水:以水浸过药材表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
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4、火候:一般的中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
但一些治疗外感的中药,可以在煮沸之后,继续用武火煎煮15分钟左右即可。
5、时间:一般中药,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类中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类中药,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6、复煎:一服中药在煎煮两遍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
但滋补类中药,可以煎煮3遍。
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煎煮3遍。
7、搅拌:煎煮过程中需搅拌2~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糊。
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
![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760a39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0.png)
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中药煎药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正确的煎药方法可以保证中药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下面将介绍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中药治疗疾病。
1. 选材:选择优质的中药材是煎药的第一步。
中药材应该具有良好的外观,无虫蛀、霉变等情况。
同时要注意中药材的保存,避免受潮、发霉等情况。
2. 洗净:将选好的中药材洗净,去除杂质和表面的污物。
洗净后的中药材应该沥干水分,避免煎药时水分过多影响煎药的浓度。
3. 切片:对于一些较大的中药材,需要将其切片或切段,以便于煎药时更好地释放有效成分。
4. 入锅:将洗净的中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一般来说,水的用量要比中药材多,以确保煎药过程中水不会过量蒸发。
5. 正火煎药:将煎药锅放在火上,用大火煎药至沸腾,然后改用文火煎煮一定时间。
具体时间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药性而定,一般为20-30分钟。
6. 滤渣:煎药完成后,将药渣和药液分离。
可以用纱布或滤网将药渣过滤出来,留下中药液备用。
7. 煎药液:将滤出的中药液再次放入煎药锅中,用文火煎煮至一定浓度,一般来说,煎至原来的一半左右即可。
8. 冷却:煎药液煎好后,需要让其自然冷却至适宜温度。
一般来说,中药煎好后应该趁热服用,但也要避免烫伤口腔和消化道。
以上就是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
在使用中药治疗疾病时,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方进行煎药,避免随意更改药材和用量。
同时,应该注意中药的贮存和保质期,避免使用过期变质的中药。
希望大家能够正确使用中药,发挥其最大的疗效。
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
![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929346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c.png)
健康域用药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青睐。
中药汤剂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适应范围广、吸收快、疗效高等特点,已被广大患者广泛接受。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可最大限度发挥中药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治疗效果。
1.煎煮容器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煎煮设备对药液的煎煮效果影响很大,避免使用铜、铁、铝、锡等金属容器,因为这些容器的化学性质非常不稳定,容易与中药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使药液变色或产生异味,影响中药成分的含量,使中药的效应降低或消失。
煎煮中药首选砂锅,砂锅为硅酸盐成分,化学性能稳定,有受热均匀、兼具保温、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
也可选用白色搪瓷器或不锈钢锅作为煎煮容器。
2.煎煮用水选择和水量控制煎煮中药可以选用井水、泉水、蒸馏水及矿泉水等。
原则上,第一汤剂加水量应大于药面2~5厘米,第二汤剂加水量应大于药面2~3厘米。
对于质地相对松散、易挥发的药物,水不应超过药物最表面2厘米。
质地较硬的药物需水量较多,一般控制在3~6厘米为佳。
滋补调理药物需要长时间熬制,应多加水,一般口服中药,成人每次煎药在150~200毫升,儿童100毫升左右,儿童服药困难,可分几次服用。
3.药材浸泡很多中药都是经过干燥加工的,所以煎煮时基本需要先浸泡,才能恢复中药原有的细胞壁和细胞管,保证疗效。
浸泡还可以增加药物溶出浓度,在加热过程中促进有效成分快速溶解,从而保证中药煎煮的功效。
一般用冷水浸泡中药材,浸泡时间多为30分钟。
如果药材是植物根、茎、果实、矿物药、动物内脏等,浸泡时间应适当延长。
如果药材是花、叶等,应适当减少浸泡时间。
如是先煎或后下的药材,则无需浸泡。
4.煎煮时间应控制好中药的煎煮时间,煎煮时间不足会影响药效,但也不是煎煮时间越久越好。
中药汤剂通常每剂要煮两次,从沸腾的时候开始计时,一般第一次煎20~25分钟,第二次煎10~20分钟。
如果药物质地坚实,则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40分钟左右。
几个煎煮中药的常识
![几个煎煮中药的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ba231c6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9.png)
几个煎煮中药的常识
煎煮中药是中医学中重要的一种疗法,通过将药材加水煮沸,使药效
释放出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煎煮中药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巧,以下
是几个煎煮中药的常识:
1.选择合适的锅具:煎煮中药时,应选择不锈钢、玻璃或陶瓷锅具,
避免使用铝制品和铁制品,以免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2.水质要纯净:煎煮中药时,应使用纯净水,避免使用自来水或含有
异物的水源,以免影响煎煮效果。
3.煎煮时间掌握好:不同药材的煎煮时间不同,一般来说,切成小片、小颗粒的药材煎煮时间较短,而整根、整藤的药材煎煮时间较长。
煎煮过
程中要时刻观察水量,并根据药材的特点掌握好火候,避免过多或过少水
量导致药效不全。
4.煎煮火候掌握好:煎煮中药时,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
将药材放入水中,煮开后改用小火煎煮,以充分煎出药性,但也要注意火
候不宜过大,以免药性被破坏。
5.滤渣取液:煎煮结束后,应将药液滤去渣滓,以取得清澈的药液。
滤渣时可以使用纱布或滤网等工具,确保药液质量。
滤渣后的药液可用来
饮用或外敷。
6.存储注意事项:煎煮后的药液应及时食用或保存,避免长时间存放
导致药效减退。
一般来说,煎煮的中药应在3天内饮用完毕,如需保存,
可将其放入冰箱保存,但不宜久放。
总之,煎煮中药是一门艺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掌握好技巧,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希望以上几点常识对您有所帮助。
煎中药的7大基本常识
![煎中药的7大基本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3422b2e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2.png)
煎中药的7大基本常识中药煎剂是中医治疗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严格按照中医理论和操作规范进行。
正确的制作能够保证中药的药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煎中药过程中,有七个基本常识需要注意,本文将一一为您介绍。
1、选择合适的配方和药材中药取材和配方分为南北两派,不同的中药取材和配方对药效不同。
选择配方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不可自行进行组合。
药材的选购也十分重要,应该选择外观整齐,无虫蛀和霉变的优质药材。
2、中药洗浸洗浸是煎剂制作中最基本的步骤之一,主要目的是清洗药材表面的杂质。
洗浸中药时应注意不要用太热的水或者冷水,最好用温水进行洗浸,同时药材需要反复清洗,直到水清为止。
3、煮开后调制火候煮开后,应在火候适度的情况下进行调制。
其中火候的调节十分关键,适度用大火,煎出来的汤不易混浊;火过旺则药性流失,治疗效果不佳;火过小则不易达到煎制的效果,药性不易释放。
4、煎制时间煎制时间过长会使药性流失,时间过短则药性不易释放。
煎制时间的长短应根据药方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30分钟到1个小时之间。
在煎制过程中,可以根据药性的特点调整煎制时间。
5、倒汁法倒汁法是煎剂制作的一种特殊的方法,其作用是将汤液中的沉淀物过滤掉,以便得到清汤。
在煎中药时,建议使用布袋倒汁,以免化学反应产生。
6、多次取汤多次取汤是制作煎剂的重要步骤之一,可以有效提高中药煎制的效果,使汤液药性更加浓缩。
当然,相应的操作要符合规范,切记不要重复煎制同一批药材。
7、药材遗漏处理药材遗漏是在煎制中不可避免的情况,要及时处理。
一般方法是将全药材出现遗漏时,退出部分原药,重新加入遗漏的药材,继续煎煮即可。
总之,正确制作中药煎剂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切实遵循规范和操作流程。
以上七大基本常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煎制过程中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因此,在制作中药煎剂时,最好找到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指导和操作,以确保中药煎制的安全和有效性。
中药煎药知识
![中药煎药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965fb0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a.png)
中药煎药知识
煎药是中医药中一种重要的制剂方法,主要用于中药的煎煮和提取。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药煎药的基础知识:
煎药原理:中药煎药是通过水煎或蒸馏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
在煎煮的过程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于水中,形成药液。
煎药工具:煎药通常使用煎药壶或者煎药机。
煎药壶是一种专门用于中药煎煮的器具,有利于控制药液的浓度和温度。
煎药机则是一种自动化的煎药设备,可以更好地控制煎煮的过程。
煎药步骤:一般来说,煎药的步骤包括清洗药材、加水煎煮、沉淀、取药液等。
不同的药材可能有不同的煎药方法和时间。
煎药注意事项:在煎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火候、时间和水量的控制,以及药材的清洗和处理,这些都会影响药液的质量。
总的来说,煎药是中医药中制剂的重要环节,正确的煎药方法可以保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如果你需要更深入的煎药知识,建议向中医药专业人士或教育机构进行咨询和学习。
煎中药的十二个基本常识
![煎中药的十二个基本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88ab51f8cc7931b764ce15be.png)
煎中药的十二个基本常识一煎药前的浸泡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
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
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
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
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
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
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四、煎药的火候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
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
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
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五、服法有讲究煎好的汤剂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时服。
一般一剂分2~3服,一日一剂,如遇特殊情况,可以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疗效。
通常中药汤剂应当温服,而针对具体情况也可凉服。
六、服药有禁忌中药历来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因此绝不能盲目使用民间偏方、秘方,切莫自当“郎中”酿“苦酒”。
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配方抓药。
以妊娠为例,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视为妊娠禁忌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麝香、三棱、莪术、水蛭等。
孕期应慎用的有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中药汤剂煎煮法的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煎煮法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9a2e9a6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7.png)
中药汤剂煎煮法的注意事项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中药汤剂煎煮的小知识。
说实话,中药作为咱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真的是博大精深。
有时候想着看中医,喝点中药,可光是煎药这个步骤,就让很多小伙伴们头疼不已。
别担心,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煎煮的注意事项,让你煎汤时也能轻松搞定!1. 药材的选择1.1 选对药材首先,药材的选择可不是随便瞎凑合的。
有些小伙伴觉得,反正都是中药,哪里有差别?告诉你,差别大了去了!每种药材的性质、功效、适应症都不一样,在煮之前,最好能请教一下中医,看看对症的药材是什么。
切忌看人家用啥,你就跟着来,那可就“瞎了眼”了。
1.2 新鲜药材其次,药材的新鲜度也很重要。
就像吃菜,不能吃隔夜的,药材当然也得新鲜才靠谱。
干燥的药材一般可以保存一段时间,但如果过期了,那就真是“玩火自焚”了。
所以,尽量从正规渠道购买新鲜的药材,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2. 煎煮的步骤2.1 左右开弓煎药前,先准备好锅具和水。
咱们建议用砂锅或陶瓷锅,尽量避免用铁锅,因为铁锅容易和药材反应,变得不那么好喝。
水要用清水,这个好理解。
也有人问,能不能加点牛奶、果汁什么的?那当然不行,咱是煎中药,不能胡来哦!2.2 煎药水的比例然后说到水的比例,大部分情况下,药材和水的比例是1:10。
比如说你有50克的药材,那就得500毫升水!不过,这个比例并不是一成不变,小伙伴们可以根据药材的性质轻微调整一下,能更好地提取药效。
3. 煎制的火候3.1 大火小火煎的时候,咱们要控制好火候,煮药可不是做花菜。
开始时可以用大火,等水开了后,注意要转小火,慢慢煮。
这个过程可不能马虎,有的人着急,觉得煮久一点就能让药更好,结果煮成了“药汤”,那就得不偿失了!3.2 煮时间一般情况下,煮的时间在30到60分钟之间,具体时间还是得看药材的情况。
某些药材煮久一点效果更好,而有些则不能煮太长。
关于这个,最好还是参考专业的搭配书籍。
脑子里多留几条路,那可就“保驾护航”了!小结最后,煎完的药汁要趁热喝,别让药效跑掉了!如果你觉得口味有点儿重,可以试着加入一点蜂蜜或是冰糖,调个味道也是不错的选择。
中药服用方法常识
![中药服用方法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22393a87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9.png)
中药服用方法常识中药作为我国传统药物的代表,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在中药的使用过程中,不仅需要了解药效和适应症,还需要掌握一些中药服用方法常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中药服用方法常识。
1.煎煮法:煎煮是最常用的中药服用方法。
将中药材加水煮沸,然后慢慢熬煮,使药物成分充分溶解在水中。
一般情况下,煎煮的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直到煎煮的水量减少到原来的1/3至1/2左右。
煎煮后的中药药液可以直接服用。
2.冲服法:适用于一些粉末或颗粒状的中药制剂。
将中药加入适量温水中,搅拌均匀后直接喝下。
冲服时应注意搅拌均匀,以免导致不均匀剂量或有些中药未被充分溶解。
3.研末服法:适用于一些干燥的中药材制剂。
将中药材研磨成细粉,然后用温水调成糊状或浆状,再服用。
4.包煎法:适用于一些含有粘性成分的中药材,如鱼腥草、罗汉果等。
将中药材用棉布或纱布包裹起来,然后放入水中煎煮。
包煎的好处是可以防止中药材碎片进入药物。
5.醋制服法:适用于一些药性寒凉的中药材,如黄芪、白术等。
将中药材用醋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煎煮。
醋制可以减轻药物的寒凉性质,增加药物的温热性质。
6.酒制服法:适用于一些药性寒凉或不易水解的中药材,如砂仁、没药等。
将中药材用白酒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煎煮。
酒制可以增加药物的温热性质,并改善药物的口感。
7.制丸服法:适用于一些干燥的中药材。
将中药材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蜜糖或红糖,搅拌均匀后制成丸剂。
丸剂可以方便携带和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服用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中药材的性质、药效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用药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遵医嘱:中药使用应遵循医生的嘱托。
因为中药材具有一定的药性,不同的中药材在剂量和服用方法上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遵守医生的指导。
2.注意质量: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中药的疗效。
选择正规的中药材市场或药店购买,以确保中药的质量和纯度。
3.遵循适应症:不同的中药材有不同的适应症。
在使用中药之前,要慎重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科普】中药汤剂的煎煮知识
![【科普】中药汤剂的煎煮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d981c4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9.png)
【科普】中药汤剂的煎煮知识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
其中,药材的煎煮过程是制备中药汤剂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药汤剂的煎煮知识,包括其背后的原理、煎煮的工具和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中药汤剂的制备过程。
第一部分:中药汤剂简介1.1 中药汤剂的历史中药汤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甚至早于文字记载。
早期的中药煎煮可能是基于观察草药的效果,不断积累经验,逐渐形成的。
古代医家如《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中都包含了大量的中药方剂,这些方剂的使用经验被传承下来,为后人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2 中药汤剂的疗效中药汤剂在中医治疗中的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实践验证。
它们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感冒、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慢性疼痛等。
中药汤剂的疗效常常表现为症状的明显改善、病程的缩短以及患者整体健康状态的提升。
中药汤剂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为维护健康和治疗疾病提供了一种自然、温和而有效的方法。
虽然中药治疗的机制和效应与现代医学有所不同,但它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统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第二部分:中药煎煮的原理中药煎煮是中医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的原理和方法是确保中药汤剂有效性的关键。
中药煎煮的原理基于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煮沸水提取。
以下是中药煎煮的主要原理:1.温度控制:在中药煎煮过程中,精确的温度控制至关重要。
不同的药材需要在不同的温度下煎煮,以释放其有效成分。
一般来说,开始时将药材加入冷水中,然后逐渐升温。
这个过程有助于更好地提取药效成分,确保其稳定性和疗效。
2.时间控制:煎煮时间是决定中药汤剂浓度和药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的药材需要不同的煎煮时间,以确保有效成分的充分提取。
医师通常会根据处方中的药材和治疗目标来确定煎煮时间。
一些药材可能需要长时间的煎煮,以保证提取所有药效,而其他则需要较短的时间。
3.提取药效成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通常包括挥发性成分、水溶性成分和不溶性成分。
煎中药的12个常识
![煎中药的12个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29b3016a84868762cbaed5a9.png)
煎中药的12个常识
煎中药的12个常识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因其具有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又制备简便的原则,倍受现代人青睐。
中药虽好,但你了解有关煎药的常识吗?下面是yjbys
为大家带来的煎中药的常识,欢迎阅读。
1.器皿选择煎药器皿首选砂锅、瓦罐,铝锅、搪瓷锅、不锈钢过次之,忌讳使用铁锅或铜锅,容易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素。
2.煎药用水煎中药用洁净的冷水,勿用开水;药物一般不要清洗。
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3.煎药次数现代一般中药煎两次即可,将第一次所煎出的药液与第二次混合后,分两次服用。
另外,第二次适当缩短煎药时间。
4.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物可浸泡一小时;再次煎煮(二煎)时,不用再浸泡。
5.有先煎后煎之分部分药物要先煎,指的是将药物提前10-15分钟放入,促进有效成分的析出或去毒性。
后煎,是为了避免药效流失,缩短煎药时间。
6.包煎、另煎小颗粒或粉末类药物,用纱布包起来煎,避免浪费与漂浮在水面,称之为包煎。
另煎,如人参、西洋参等另外煎药,避免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吸收。
7.煎煮火候有“武火”、“文火”的.说法,大火快煎称之为武火,一般用于煮沸。
小火慢熬称之为文火,用于浓缩水分与有效成分析出。
8.煎煮时间煎药时间长短会影响药效,一般是大伙煮沸后,文火15-20分钟即可。
而不同药物时间又有区别,滋补药物,适当增加15-20分钟,而感冒药则时间适量缩短。
中药煎煮的各个步骤都有哪些讲究需要掌握
![中药煎煮的各个步骤都有哪些讲究需要掌握](https://img.taocdn.com/s3/m/1d098a1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0.png)
中药煎煮的各个步骤都有哪些讲究需要掌握中药治疗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药煎煮则是发挥中药药效的关键环节。
如果煎煮不当,不仅会影响药效,甚至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药煎煮的各个步骤都有哪些讲究。
首先是煎药器具的选择。
最好使用砂锅、瓦罐或者陶瓷罐,这类器具性质稳定,不容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能保证药效。
避免使用铁锅、铝锅和铜锅,因为这些金属材质的锅具可能会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从而影响药效。
接下来是药材的浸泡。
在煎煮之前,需要将药材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一般 30 分钟至 1 小时为宜。
这是因为中药大多是干燥的植物、动物或矿物,经过浸泡可以使药材变软,细胞膨胀,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同时,浸泡还能去除药材表面的杂质和灰尘。
然后是加水量的控制。
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药液的浓度和药效。
一般来说,加水量要超过药材表面 2 3 厘米。
但对于质地疏松、吸水性强的药材,可以适当多加水;而对于质地坚实、吸水性差的药材,则可以少加水。
此外,还要考虑煎煮的时间和次数,来合理调整加水量。
火候的掌握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分为“武火”和“文火”。
武火就是大火,用于煮沸药液;文火则是小火,用于保持药液微沸状态,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慢慢析出。
一般在药液未煮沸前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
煎煮的时间也有讲究。
不同类型的药材,煎煮时间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解表药、清热药煎煮时间较短,煮沸后 10 15 分钟即可;滋补类药物则需要较长时间,煮沸后 30 60 分钟。
有些有毒性的药材,如附子,需要先煎 1 2 小时,以降低毒性。
煎煮的次数也不能忽视。
多数中药煎煮 2 次为宜。
第一次煎煮后,将药液倒出,再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第二次煎煮。
两次煎煮的药液混合后再分服,这样可以充分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在煎煮过程中,有些药材需要特殊处理。
比如,有些药材需要先煎,如贝壳类、矿石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煎出,需要先煎一段时间;有些药材需要后下,如薄荷、砂仁等,因其含挥发性成分,久煎会使其挥发失效,所以要在药液即将煎好前 5 10 分钟加入;还有些药材需要包煎,如车前子、滑石粉等,因其细小或有绒毛,容易刺激喉咙或漂浮在药液中,所以要用纱布包好后再煎。
中药学煎药
![中药学煎药](https://img.taocdn.com/s3/m/73ff4b4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4.png)
中药学煎药
中药学煎药是指将中药材加水煎煮,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制成中药汤剂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中药学煎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准备药材:将需要煎煮的中药材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灰尘。
2. 加水:根据药材的种类、质量和煎煮目的,加入适量的清水。
一般情况下,水的用量是药材的3-5 倍。
3. 浸泡:将药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一段时间,使药材充分吸收水分,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解。
浸泡时间一般为30 分钟至 1 小时。
4. 煎煮:将浸泡好的药材和水放入煎煮锅或药壶中,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煎煮。
煎煮时间根据药材的种类和性质而定,一般为20-30 分钟。
期间需要不时搅拌,以防止药材粘锅或溢出。
5. 过滤:煎煮完成后,使用滤网或纱布将药渣过滤掉,保留药液。
6. 二煎:如果需要,可以将药渣再次加水煎煮,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二煎的时间可以稍微缩短。
7. 调整药液:根据需要,可以将药液浓缩或稀释,调整药液的浓度。
煎药的具体方法和时间可能因药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有些药材可能需要先煎、后下、包煎等特殊处理。
因此,在煎药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药师,以确保正确的煎药方法和剂量。
此外,煎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火候和时间的控制,以确保药液的质量和效果。
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
![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94ad939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4.png)
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中药材作为传统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特殊的炮制方法和煎煮过程之后,才能发挥出其最佳的药效。
正确地掌握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对于保证中药疗效的发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材的煎煮方法和炮制时间,供读者参考。
一、煎煮方法1.水煎法水煎法是中药煎煮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其步骤包括:(1)将中药材加入适量的冷水中,用中火煮沸。
(2)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煮,使药材浸泡在水中,继续加热。
(3)根据药材的特殊情况,适时加热保温,保持水位不变。
(4)煎煮一段时间后,取出煎好的药液,将渣滓滤去,即可使用。
2.醋煎法醋煎法适用于一些药材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不稳定的情况,醋的加入可以改变药性,增强药效。
其步骤如下:(1)将中药材加入适量的水中,加入适量的醋,用中火煮沸。
(2)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煮,保持水位稳定,药材浸泡在水中。
(3)煎煮一段时间后,取出煎好的药液,将渣滓滤去,即可使用。
3.蜜炙法蜜炙法常用于一些寒凉性的中药材,通过与蜂蜜炙烤,提高药材的温热性,改变药性。
其步骤如下:(1)将中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2)将调制好的药材加热至材料外表稍微泛黄。
(3)取出调制好的药材,晾干后即可使用。
二、炮制时间1.炙炮炙炮是一种将中药材暴露在直接火焰下进行炙烤的炮制方法。
一般适用于寒凉性药材,炙炮可以温热药材,增强其药性。
炙炮时间以药材变色或出现焦香味为宜,常见炙烤时间为2-3分钟。
2.炒炮炒炮是将中药材放入干热锅中进行炒制的炮制方法。
适用于寒凉性药材,可以改变药材性味,增加药效。
炒炮时间一般为2-3分钟,根据药材的情况酌情调整。
3.烘炒烘炒是将中药材放入烤箱或炉火中进行烘炙的炮制方法。
适用于一些潮湿的药材,通过烘炒可以去湿、驱寒、干燥药材。
烘炒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根据药材的湿度和需要酌情调整。
总结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是保证中药疗效的关键环节。
中药学知识 中药煎煮方法
![中药学知识 中药煎煮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afb5c8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0.png)
中药学知识中药煎煮方法中药学知识:中药煎煮方法一、传统煎煮方法•水煎法:将中药材与适量清水放入煮药锅中,煮沸后改用文炉小火炖煮,持续煎煮一段时间,直至提取出有效成分。
•冲泡法:将中药材与适量开水冲泡,轻轻搅拌一段时间后,即可饮用。
适用于饮片剂等。
•先煮法:将药材先用水煮沸,煮沸后立即捞出,将药汁倒掉。
然后再次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煮煎,以提高药物的有效成分。
二、新煎煮方法•微波煎煮法:将中药材与适量水放入微波炉中,使用微波炉设定好的煎煮模式进行炖煮,便于控制时间和温度。
此法省时省力,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高压蒸煮法:使用高压蒸锅进行煎煮,将中药材放入气密的容器中,在高压蒸煮下提取药物有效成分。
该方法能更好地保存中药的活性成分。
•超声波煎煮法:利用超声波的振荡和微流动效应,加速中药药材的煎煮过程,缩短了煎煮时间,并提高了提取效率。
三、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尽量避免使用金属容器进行煎煮,以免与中药材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煎煮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监控,避免煮沸过程中产生溢出或烧焦。
•煎煮时间长短需要根据具体的药材和药方而定,不同药材及其功效各异。
•制作中药时,应选择优质的中药材,遵循合理的用量和比例,以确保中药煎煮的药效和安全性。
结语中药的煎煮方法是传统医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煎煮方法能有效地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中药的药效。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煎煮方法也逐渐出现,为人们的煎煮过程带来了更多便利。
但在任何煎煮方法中,重要的是保持合理的用药原则和注意药物的质量安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中药的独特优势,改善人们的健康问题。
四、传统煎煮方法的优缺点1. 水煎法•优点:–简单易行,易于掌握技巧;–提取率高,能充分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适用于大部分中药材。
•缺点:–煎煮时间较长,耗费时间;–容易出现煮沸过程中的溢出和烧焦问题。
2. 冲泡法•优点:–方便快捷,适用于饮片剂等;–提取效果较好。
•缺点:–无法充分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适用范围较窄,不适用于许多复杂的药方。
中药煎煮常识
![中药煎煮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7b30ea8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d.png)
中药煎煮常识嘿,咱就说说这中药煎煮的常识呗。
有一回啊,我身体不舒服,去看了中医。
医生给我开了一堆中药,让我回家自己煎着喝。
我这心里就犯嘀咕了,这中药咋煎啊?从来没弄过这玩意儿啊。
回到家,我看着那一大包中药,有点傻眼。
这都啥呀?我赶紧上网查了查中药煎煮的方法。
嘿,还挺复杂呢。
首先啊,得准备一个砂锅。
为啥要用砂锅呢?因为砂锅不会和中药发生化学反应,能保证药效。
我记得我去买砂锅的时候,在店里挑了半天。
有个砂锅长得可好看了,但是有点小贵。
我就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买了个便宜点的。
哈哈,没办法,咱得省着点花嘛。
然后呢,把中药放进砂锅里,用清水泡一会儿。
这一步可重要了,能让中药里的有效成分更好地释放出来。
我泡中药的时候,就像在泡茶叶一样,看着那水慢慢变色,还挺有意思的。
泡好了之后,就可以开始煎了。
先用大火把水烧开,然后再用小火慢慢煮。
这火候可得掌握好,不然药效就不好了。
我有一次煎药的时候,不小心把火开得太大了,结果药都煮糊了。
那味道,可难闻了。
没办法,只能重新再煎一次。
煎药的时间也有讲究。
不同的药煎的时间不一样。
有的药要煎半个小时,有的药要煎一个小时。
我就得看着表,算着时间,可麻烦了。
最后,把煎好的药倒出来,分成几份,一天喝几次。
这药啊,可苦了。
我每次喝的时候,都得捏着鼻子,一口气灌下去。
然后赶紧吃点糖,压压苦味。
总之啊,煎中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为了身体好,咱也得好好煎药,按时喝药。
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不要生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煎药常识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
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
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
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
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
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
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
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
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
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
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
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
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
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
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
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
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
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
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
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
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
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
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
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
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
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
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
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
儿童可分2-3次服用。
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
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
1/2000。
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
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
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
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
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
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
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
所以需包煎,。
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
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
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
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
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
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
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煎煮中药要注意器具的选用、加水量、煎药时间、温度等等,煎中药是需要耐心、细心的,想煎药一副中药要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煎出好药。